报告肌力评定.doc

合集下载

徒手肌力评定实训报告范文

徒手肌力评定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背景徒手肌力评定(Manual Muscle Testing, MMT)是康复医学中评估肌肉功能状态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者徒手对受试者进行肌力测试,了解肌肉收缩的力量和功能状态。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徒手肌力评定方法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二、实训目的1. 熟悉徒手肌力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徒手肌力评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 学会根据评定结果进行肌肉功能的评估和分析。

4. 提高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康复工作打下基础。

三、实训内容本次实训分为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

1. 理论学习(1)肌力概念:肌力是指肌肉在收缩或紧张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是肌肉在主动运动时产生的力量。

(2)肌力评定方法:包括等长收缩、等张收缩和等速收缩等。

(3)徒手肌力评定方法:包括Lovett分级、MRC分级和改良的MRC分级等。

(4)徒手肌力评定的注意事项:测试前向患者说明测试目的、步骤和方法;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取得充分合作;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消除重力影响;观察疼痛、肿胀或痉挛等情况。

2. 实际操作(1)选择受试者:选取一位正常健康志愿者作为受试者。

(2)评定部位: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腕屈肌、腕伸肌等)和下肢(股四头肌、臀大肌、小腿三头肌等)。

(3)评定方法:采用改良的MRC分级法,按照受试者肌肉收缩的程度进行分级。

(4)记录评定结果:将评定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四、实训结果与分析本次实训中,受试者的肌力评定结果如下:- 上肢:肱二头肌4级,肱三头肌4级,腕屈肌4级,腕伸肌4级。

- 下肢:股四头肌4级,臀大肌4级,小腿三头肌4级。

分析:受试者的上肢和下肢肌力均达到4级,说明受试者的肌肉功能状态良好。

五、实训总结通过本次实训,我掌握了徒手肌力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了肌力评定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根据评定结果进行肌肉功能的评估和分析。

本次实训提高了我的临床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康复工作打下了基础。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注意事项
1.评估肌力时,应充分考虑受试者是否存在疼痛、关节水肿,是否服用特殊药物,还需要考虑时间和环境等 因素; 2.注意禁忌症情况,关节不稳、骨折愈合不良、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 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情况,不宜进行肌力检查; 3.阻力情况:施加阻力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阻力大小根据个体与检查部位而定,避免手法粗暴 造成损伤:测试时应做左右两侧对比,尤其在4级和5级肌力难以监别时,更应做健侧对比观察。 4.有心血管疾病者进行肌力测试时,应注意避免用力憋气; 5.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应固定于适当体位,防止代偿动作出现;同时注意尽量减少受试者体位 的变化。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膝关节伸展
主动肌:股四头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起点: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 止点:髌韧带至胫骨粗隆 功能:
屈曲髋关节 伸展膝关节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膝关节伸展
主动肌:股四头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起点: 股骨大转子、臀肌粗隆和近端,股骨粗线外
侧唇 止点:髌韧带至胫骨粗隆
功能: 伸展膝关节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肩关节外旋
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 固定位置:上臂远端
起点:肩胛骨冈下窝 止点:肱骨大结节 功能: 外旋,内收,伸展,水平外展肩关节;止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肩关节外旋
主动肌:冈下肌、小圆肌 固定位置:上臂远端
解剖: 起点:肩胛骨外侧缘上2/3 止点:肱骨大结节冈下肌下方 功能: 外旋,内收,伸展,水平外展肩关节止止
主要肌肉的手法检查方法:髋关节外旋
主动肌:臀大肌、股方肌、梨状肌 固定位置:大腿远端
解剖: 起点:骶骨前面 止点:股骨大转子上缘
功能: 外展髋关节; 外旋髋关节;

肌力评定实验报告

肌力评定实验报告

肌力评定实验报告肌力评定实验报告引言:肌力评定是一项重要的生理学测试,用于评估一个人的肌肉力量和功能。

肌力评定可以帮助医生、运动员和康复专家了解一个人的肌肉状况,并制定相应的训练和康复计划。

本实验旨在通过一系列肌力评定测试,探究不同因素对肌力的影响,并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招募了50名健康成年男性参与。

参与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了为期8周的力量训练计划,而对照组没有进行任何特殊训练。

在实验开始前和结束后,对两组参与者进行了一系列肌力评定测试。

实验方法:1. 握力测试:使用握力计测量参与者的最大握力。

参与者被要求握住握力计,尽力挤压,记录最大握力数值。

2. 跳跃高度测试:通过垂直跳跃测试评估下肢肌力。

参与者站立在测量仪上,尽力垂直跳跃,测量跳跃的高度。

3. 肌肉耐力测试:使用俯卧撑测试评估上肢肌肉耐力。

参与者被要求进行尽可能多的标准俯卧撑,记录完成的次数。

4. 肌肉爆发力测试:通过垂直跳跃测试评估下肢肌肉爆发力。

参与者站立在测量仪上,尽力垂直跳跃,测量起跳的速度和爆发力。

实验结果:1. 握力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参与者的最大握力平均值显著提高了10%,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2. 跳跃高度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参与者的跳跃高度平均值显著提高了15%,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3. 肌肉耐力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参与者的俯卧撑次数平均值显著增加了20%,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4. 肌肉爆发力测试结果显示,实验组参与者的起跳速度和爆发力平均值显著提高了12%,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经过8周的力量训练,实验组参与者的肌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握力、跳跃高度、肌肉耐力和肌肉爆发力均有明显的增加。

这表明力量训练对肌力的改善具有明显的效果。

结论:肌力评定实验结果表明,经过8周的力量训练,参与者的肌力得到了显著提高。

这一结果对于康复专家、运动员和普通人士都具有重要意义。

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

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

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等速肌力测试实验报告引言:肌力是衡量一个人身体素质的重要指标之一,而等速肌力测试是一种常用的评估肌力的方法。

本实验旨在通过等速肌力测试,探究不同因素对肌力表现的影响,并分析测试结果。

实验设计:本实验采用了双臂肌力测试仪进行等速肌力测试。

实验对象为20名健康成年男性,年龄在20-30岁之间。

实验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是静态肌力测试和动态肌力测试。

实验一:静态肌力测试静态肌力测试是通过测量实验对象在特定动作中的最大肌力来评估其肌力水平。

实验对象分别进行了俯卧撑、握力和深蹲的静态肌力测试。

结果分析:通过统计实验对象在静态肌力测试中的成绩,我们发现不同动作对肌力表现的影响是不同的。

在俯卧撑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30次;在握力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35kg;在深蹲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50次。

这表明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是有差异的。

实验二:动态肌力测试动态肌力测试是通过测量实验对象在一定时间内完成特定动作的次数来评估其肌力水平。

实验对象进行了仰卧起坐、跳跃和引体向上的动态肌力测试。

结果分析:通过统计实验对象在动态肌力测试中的成绩,我们发现不同动作对肌力表现的影响同样是不同的。

在仰卧起坐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40次;在跳跃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50次;在引体向上测试中,实验对象的平均成绩为15次。

这表明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也是有差异的。

讨论: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是有差异的。

俯卧撑、握力和深蹲等动作对上肢和下肢肌力的评估有着不同的作用。

2. 动态肌力测试相对于静态肌力测试,更能反映出肌肉的爆发力和持久力。

3. 个体差异对肌力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不同个体的体质和训练程度会导致肌力水平的差异。

结论:等速肌力测试是一种有效的评估肌力水平的方法。

通过对静态肌力和动态肌力的测试,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动作对肌力的要求和表现,并为制定个体化的训练计划提供依据。

肌力评定问题分析报告

肌力评定问题分析报告

肌力评定问题分析报告一、引言肌力评定是体育训练、康复治疗和健身等领域中重要的评定项目之一。

通过对肌力的评定,可以客观地了解个体的肌肉力量状况,从而为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和康复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肌力评定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本报告旨在对肌力评定中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肌力评定中的主要问题1. 评定方法的选择目前,肌力评定使用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手动抗阻评定、等速动力评定、肌力测试仪评定等。

不同的评定方法在评定的对象、过程和结果上存在差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选择合适的评定方法。

然而,目前缺乏系统的评价和比较各种评定方法的研究,使得选择合适的方法变得困难。

2. 评定标准的建立肌力评定需要借助评定标准来判断个体的肌力水平。

然而,目前缺乏统一的评定标准,导致不同的评定者或机构使用不同的标准进行评定,结果的可比性较差。

同时,一些评定标准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难以真实地反映个体的肌力水平。

3. 测试装备的一致性肌力评定需要使用一些特定的测试装备,如手持式测力计、肌力测试仪等。

然而,由于不同装备的制造商和型号存在差异,导致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较差。

同时,一些装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不清晰,使得评定者在实际操作中遇到一些困难。

4. 评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肌力评定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评定结果的可信度。

在一些评定项目中,评定者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容易产生个体差异和误差。

同时,评定过程中可能存在一些干扰因素,如疲劳、疼痛等,也会影响评定结果的准确性。

三、解决方案1. 建立统一的评定方法和标准为解决评定方法选择和标准建立的问题,需要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比较不同方法的优劣。

同时,通过专家咨询和共识达成,制定统一的评定方法和标准,使得评定结果具有可比性和科学性。

2. 提高评定装备的一致性针对测试装备的一致性问题,可以通过与装备制造商合作,制定统一的装备规范和操作指南,保证测试装备的质量和性能符合要求。

护士肌力检测实训报告范文

护士肌力检测实训报告范文

一、实训背景肌力检测是护理学中一项重要的技能,它对于评估患者的肌肉功能、制定康复计划以及预防肌肉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使护士掌握肌力检测的基本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二、实训目的1. 了解肌力检测的基本原理和临床意义。

2. 掌握肌力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3. 培养护士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肌力检测的能力。

三、实训时间2022年X月X日至2022年X月X日四、实训内容1. 理论学习(1)肌力检测的定义、分类和临床意义。

(2)肌力检测的方法: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测试和等速肌力测试。

(3)肌力检测的注意事项:受试者选择、测试环境和设备要求等。

2. 实际操作(1)观察带教老师进行肌力检测的操作过程,学习正确的操作步骤。

(2)在老师的指导下,对模拟病人进行肌力检测,熟悉测试方法和技巧。

(3)对真实病人进行肌力检测,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五、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阶段通过查阅资料、参加讲座和讨论,我们了解到肌力检测的基本原理和临床意义。

肌力检测可以评估患者的肌肉功能,为康复治疗提供依据,有助于预防肌肉损伤。

在护理工作中,肌力检测对于评估患者的健康状况、制定康复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2. 实际操作阶段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学习了肌力检测的方法和技巧。

首先,我们观察了老师对模拟病人进行肌力检测的操作过程,了解了正确的操作步骤。

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模拟病人进行了肌力检测,熟悉了测试方法和技巧。

最后,我们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对真实病人进行了肌力检测。

六、实训成果1. 掌握了肌力检测的基本原理和临床意义。

2. 熟悉了肌力检测的方法和技巧,能够正确进行肌力检测。

3. 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为实际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七、实训体会1. 肌力检测是护理学中一项重要的技能,对于评估患者的肌肉功能、制定康复计划以及预防肌肉损伤具有重要意义。

2. 通过本次实训,我们深刻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只有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才能真正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

肌张力评定实习报告

肌张力评定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肌张力评定学习心得一、前言作为一名康复治疗专业的学生,我深知评定患者肌张力对于康复治疗的重要性。

此次实习,我有幸参与到肌张力评定的工作中,通过实践学习,我对肌张力评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二、实习内容1. 肌张力评定理论的学习在实习开始前,我们先进行了肌张力评定的理论学习,包括肌张力的定义、评定方法、评定指标等。

通过学习,我了解到肌张力是肌肉在松弛状态下的紧张程度,是反映肌肉功能状态的重要指标。

肌张力评定方法有多种,如Ashworth评定法、Brunnstrom评定法等。

2. 实际操作练习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实际操作练习。

导师耐心地指导我们如何正确地运用评定工具和方法,如何准确地观察和记录患者的肌张力变化。

我们还在模拟人上进行了评定操作,以熟练掌握评定技巧。

3. 临床实践在掌握了肌张力评定的基本方法后,我们开始在临床实践中进行实际操作。

在导师的监督和指导下,我们为患者进行肌张力评定,并根据评定结果为患者制定康复治疗计划。

通过临床实践,我深刻地认识到肌张力评定在康复治疗中的重要性。

三、实习心得1. 提高专业技能通过实习,我熟练掌握了肌张力评定的基本方法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专业技能。

我相信这将为我未来的康复治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强化临床思维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运用到临床实践中,如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定和治疗。

这使我更加明白,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具备临床思维能力是多么重要。

3. 关爱患者实习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患者在康复治疗过程中所承受的痛苦和期待。

作为一名康复治疗师,我们要用心去关爱患者,为他们提供最专业的治疗和最贴心的服务。

四、总结通过这次实习,我对肌张力评定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收获颇丰。

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继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为康复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肌力测量实验报告

肌力测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受试者的肌肉力量,了解其肌肉功能的状况,为后续的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实验,我们希望掌握以下内容:1. 受试者不同肌肉群的力量水平;2. 不同肌肉群之间的力量差异;3. 肌肉力量的性别差异;4. 肌肉力量与年龄、体重、身高等因素的关系。

二、实验对象实验对象为20名健康成年人,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范围在18-35岁之间。

三、实验器材1. 肌力测试仪;2. 电子秤;3. 身高计;4. 秒表;5. 记录表格。

四、实验方法1. 受试者进行充分的热身运动,以减少肌肉损伤的风险;2. 使用肌力测试仪分别测量受试者的上肢、下肢、躯干等肌肉群的最大肌力;3. 使用电子秤测量受试者的体重;4. 使用身高计测量受试者的身高;5. 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

五、实验结果1. 男性受试者的上肢最大肌力平均值为(数值),女性受试者的上肢最大肌力平均值为(数值),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2. 男性受试者的下肢最大肌力平均值为(数值),女性受试者的下肢最大肌力平均值为(数值),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3. 男性受试者的躯干最大肌力平均值为(数值),女性受试者的躯干最大肌力平均值为(数值),两者存在显著差异(P<0.05);4. 肌肉力量与年龄、体重、身高等因素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具体如下:- 年龄与上肢最大肌力呈负相关(P<0.05);- 体重与下肢最大肌力呈正相关(P<0.05);- 身高与躯干最大肌力呈正相关(P<0.05)。

六、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的受试者在不同肌肉群的力量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这可能与性别、年龄、体重、身高等因素对肌肉生长、发育和退化过程的影响有关。

此外,肌肉力量与年龄、体重、身高等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提示我们在进行运动训练和康复治疗时,应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肌力评定实训报告的结果

肌力评定实训报告的结果

一、实训目的本次肌力评定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肌力评定的基本方法,提高对肌力评定在临床应用中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通过实训,学生能够学会如何运用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对患者的肌肉力量进行评估,并能够根据评定结果提出相应的康复建议。

二、实训环境实训场地:医院康复科肌力评定室实训器材:肌力评定量表、秒表、软尺、笔、被检者(模拟患者)三、实训原理肌力评定是通过检查和评估肌肉的收缩能力来判断肌肉力量大小的一种方法。

肌力评定分为六级,从0级(完全瘫痪)到5级(正常肌力)。

肌力评定的方法包括徒手肌力检查法(MMT)、器械肌力检查法等。

本次实训主要采用徒手肌力检查法。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准备:学生分组,每组选取一名模拟患者,并准备好肌力评定量表、秒表、软尺、笔等工具。

2. 检查者与被检者沟通:检查者向被检者说明肌力评定的目的和过程,取得被检者的配合。

3. 评定上肢肌力:- 肩关节屈伸肌群: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前方,嘱被检者坐于床边,双手平放于膝盖上。

检查者分别测试肩关节屈伸肌群的肌力,记录结果。

- 肘关节屈伸肌群: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前方,嘱被检者坐于床边,双手平放于膝盖上。

检查者分别测试肘关节屈伸肌群的肌力,记录结果。

- 前臂屈伸肌群: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前方,嘱被检者坐于床边,双手平放于膝盖上。

检查者分别测试前臂屈伸肌群的肌力,记录结果。

4. 评定下肢肌力:- 膝关节屈伸肌群: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前方,嘱被检者坐于床边,双手平放于膝盖上。

检查者分别测试膝关节屈伸肌群的肌力,记录结果。

- 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前方,嘱被检者坐于床边,双手平放于膝盖上。

检查者分别测试踝关节跖屈、背屈肌群的肌力,记录结果。

5. 评定腰背肌力:检查者站在被检者后方,嘱被检者站立,双手叉腰。

检查者分别测试腰背肌群的肌力,记录结果。

6. 结果记录与分析:将评定结果记录在肌力评定量表上,并与正常值进行比较,分析被检者的肌力情况。

肌力评定实训分析总结报告

肌力评定实训分析总结报告

一、前言肌力评定是康复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通过对患者肌力的评估,有助于了解患者肌肉功能状态,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对肌力评定的掌握程度,为今后从事康复医学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分析总结。

二、实训目的1. 掌握肌力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学会运用徒手肌力检查(MMT)评估患者肌力;3. 培养临床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4. 提高实际操作技能,为今后从事康复医学工作做好准备。

三、实训内容1. 肌肉解剖知识学习:了解人体主要肌肉的起止点、走行、功能等,为肌力评定提供理论基础。

2. 肌力评定方法学习:掌握MMT评定方法,包括肌肉收缩的观察、肌力分级、肌肉收缩时关节活动的评估等。

3. 实际操作训练: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志愿者进行肌力评定,熟悉操作流程,提高操作技能。

4. 分析总结: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经验教训。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通过课堂讲解、阅读相关书籍,掌握肌力评定的基本理论。

2. 实际操作:在导师的指导下,对志愿者进行肌力评定,包括观察肌肉收缩、肌力分级、关节活动度等。

3. 分析总结: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总结经验教训。

五、实训成果1. 学生掌握了肌力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今后从事康复医学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2.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了操作技能,对肌力评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3. 学生培养了临床思维和观察分析能力,为今后从事康复医学工作做好准备。

六、实训分析1. 评定方法准确性:在本次实训中,学生对MMT评定方法的掌握程度较高,评定结果较为准确。

2. 评定流程规范性: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能够按照规范流程进行评定,保证评定结果的可靠性。

3. 观察分析能力: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能够对评定结果进行分析,找出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

4.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训过程中,学生需要与志愿者进行沟通,协调评定工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七、实训总结1. 肌力评定是康复医学中的一项重要技能,通过本次实训,学生掌握了肌力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技能。

肌力康复评定实训报告

肌力康复评定实训报告

一、实训目的本次肌力康复评定实训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掌握肌力康复评定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通过本次实训,学生能够了解肌力康复评定的意义,熟悉常用的肌力评定量表,掌握肌力康复评定的具体步骤和技巧,为今后从事康复治疗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康复治疗实验室实训器材:肌力测试仪器、评定量表、计时器、秒表等三、实训原理肌力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患者肌力的评估,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

肌力康复评定主要包括以下原理:1. 评估患者肌力水平,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 监测康复治疗效果,调整治疗方案。

3. 评估患者康复进度,为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4. 预防肌力下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四、实训过程1. 理论学习:了解肌力康复评定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常用量表等。

2. 实践操作:(1)观察患者一般情况,如神志、步态、肌肉萎缩程度等。

(2)询问病史,了解患者受伤原因、病程、治疗经过等。

(3)选择合适的肌力评定量表,如MRC肌力评定量表、Lovett分级量表等。

(4)进行肌力评定,观察患者肌肉收缩程度、运动幅度、运动速度等。

(5)记录评定结果,分析患者肌力水平。

3. 结果分析:根据评定结果,分析患者肌力状况,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实训结果1. 学生掌握了肌力康复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生熟悉了常用的肌力评定量表,如MRC肌力评定量表、Lovett分级量表等。

3. 学生能够根据评定结果,分析患者肌力状况,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4. 学生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六、实训总结1. 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了肌力康复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2.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对肌力康复评定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3. 实训过程中,学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评定过程中对患者沟通不足、评定结果记录不规范等,为今后改进实训教学提供了参考。

肌力评价与训练Microsoft Word 文档

肌力评价与训练Microsoft Word 文档

检查法肌力检查神经功能内容(一)肌容量观察肢体有无肌肉萎缩、挛缩、畸形等,测量其周径,根据患者情况(成年人或儿童)规定测量的部位(二)肌张力在静止状况时肌肉保持一定程度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三)肌力指肌肉主动运动的力量、幅度和速度。

检查及测量方法影响肌力的因素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2.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①动员更多的运动单位②改变神经冲动的频率3.肌肉收缩前的初长度肌力手法测定标准可分为六级:0级肌肉无收缩1级肌肉有微弱收缩,但不能移动关节。

2级肌肉收缩可带动关节在水平方向运动,但不能对抗地心吸引力3级肌肉收缩能对抗地心引力移动关节,但不能抵抗阻力。

4级肌肉收缩能抗地心引力运动肢体,且能抵抗一定强度的阻力。

5级肌肉收缩能抵抗强大的阻力运动肢体。

等长肌力器械测定握力捏力等长肌力器械测定背肌力等张肌力器械测定上肢肌力器械测定等张肌力器械测定下肢肌力器械测定踝伸屈膝伸等张肌力器械测定伸、屈膝测定等速肌力器械测定等速肌力测定精确合理,能提供多方面的数据,已成为肌肉功能检查及其力学特性研究的良好手段肌力检查的注意事项采取正确的测试姿势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防代偿作适当的动员,使受试者积极合作选择适当的测试时机左右对比可采用绝对或相对肌力记录注意禁忌症:高血压、心脏病等肌力训练技术与方法训练肌电生物反馈训练肌力在Ⅰ——Ⅲ级时主动助力运动肌力在Ⅱ——Ⅲ时1.徒手助力主动运动2.悬吊助力主动运动主动运动肌力达到3级或以上时,让病人将训练的肢体放在抗重力的位置上,进行主动运动抗阻力主动运动1.等张抗阻力主动运动2.等长抗阻力主动运动3.等速抗阻力主动运动等张抗阻力主动运动1组.取10RM的1/2量,重复练习10次2组.取10RM的3/4量,重复练习10次3组.取10RM的全量,重复练习10次每组休息2-3分钟等长抗阻力主动运动把关节置于不同角度的位置上训练,每次抗阻力维持5-10秒适宜关节疼痛者,但是按照前述特殊性的原则,要逐渐增加关节活动范围。

康复护理评定—肌力评定

康复护理评定—肌力评定

0级
体位同上,无可触及的肌肉收缩。
【主动肌】股四头肌
【检查方法】 5、4级 仰卧,小腿垂于床边,做伸膝动作,阻力施加于踝前方;
3级 体位同上,可重力抗做全范围伸膝; 2、1级 被检侧侧卧,托起对侧下肢,可伸膝或可触及肌肉收缩;
0级 体位同上,无可触及的肌肉收缩。
旋前,作屈肘动作,阻力施加于腕部;
3级
端坐,上臂下垂可抗重力做全范围屈肘动作;
2、1级 端坐,肩外展90°,上肢平放于桌面上,可完成
屈肘或可触及到肌肉收缩;
0级
体位同上,无可触及的肌肉收缩。
【主动肌】肱三头肌、肘肌
【检查方法】
5、4级 仰卧,肩前屈90°,肘关节屈曲,作伸肘动作,
阻力施加于腕部;
3级
2、1级 被检侧侧卧,托起对侧下肢,可主动屈髋或于腹
股沟上缘触及肌肉收缩;
0级
体位同上,无可触及的肌肉收缩。
【主动肌】臀大肌、腘绳肌
【检查方法】
5、4级 俯卧,固定骨盆,测臀大肌时屈膝,测腘绳肌时
伸膝,做伸髋动作,阻力施加于大腿远端;
3级
体位同上,可抗重力做全范围伸髋;
2、1级 被检侧侧卧,托起对侧下肢,可主动伸髋或触及
3级
体位同上,抗重力做全范围髋内旋;
2、1级 仰卧伸腿,可部分髋内旋或可触及肌肉收缩;
0级
体位同上,无可触及的肌肉收缩。
(四)膝关节周围肌群 肌力评定
【主动肌】腘绳肌
【检查方法】
5、4级 俯卧,固定骨盆,做屈膝动作,阻力施加于后踝;
3级 体位同上,可抗重力做全范围屈膝;
2、1级 被检侧侧卧,托起对侧下肢,可屈膝或可触及肌肉收缩;
体位同上,可抗重力做全范围伸肘;

肌力分析报告

肌力分析报告

肌力分析报告引言肌力分析是评估人体肌肉力量和功能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对肌肉的力量进行测试和分析,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并针对性地进行训练和康复。

本文将介绍肌力分析的原理和常见测试方法,并以运动员小明的肌力分析为例,展示如何进行肌力分析和解读结果。

肌力分析原理肌力是指肌肉对外界作用的反应能力,是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

肌力分析通过测量和评估肌肉的力量水平,可以了解肌肉的功能状态和潜在问题。

肌力分析包括: - 静态肌力:测量肌肉在静止状态下的最大收缩力,通常使用定力测量仪器进行测试。

- 动态肌力:测量肌肉在动态活动中的力量表现,例如肌肉耐力、爆发力等。

肌力测试方法常见的肌力测试方法有多种,根据需要和测试对象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测试项目。

1. 一次性最大收缩力测试这是最常见的肌力测试方法,也是评估静态肌力的主要手段。

下面是常见的一次性最大收缩力测试项目: - 卧推:测试胸肌、三角肌等上肢肌肉的力量。

- 深蹲:测试下肢肌肉的力量,尤其是大腿和臀部肌群。

- 拉力器:使用拉力器进行不同肌群的力量测试。

2. 动态肌力测试动态肌力测试主要评估肌肉的爆发力、耐力和协调性。

下面是常见的动态肌力测试项目: - 立定跳远:测试下肢爆发力。

- 仰卧起坐:测试腹肌力量和核心稳定性。

- 平板支撑:测试核心肌群的耐力。

- 单脚站立:测试下肢肌肉的协调性和平衡能力。

小明的肌力分析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肌力分析的过程和结果,我们以运动员小明为例进行肌力分析。

小明是一名职业足球运动员,他进行了一系列肌力测试,结果如下: - 卧推:最大收缩力为120kg。

- 深蹲:最大收缩力为180kg。

- 立定跳远:跳跃距离为2.5m。

- 仰卧起坐:完成50个。

- 平板支撑:持续时间为3分钟。

- 单脚站立:保持平衡时间为30秒。

根据这些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小明的上肢肌肉力量较好,卧推达到了120kg的最大收缩力。

臀中肌肌力评定实训报告

臀中肌肌力评定实训报告

一、引言臀中肌是人体重要的肌肉之一,位于髋关节外侧,对于维持髋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下肢的运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臀中肌的肌力评定对于预防和治疗髋关节疾病、改善步态以及提高运动表现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训报告旨在通过实践操作,对臀中肌的肌力进行评定,并分析评定结果。

二、实训目的1. 熟悉臀中肌的解剖位置和功能。

2. 掌握臀中肌肌力评定的方法。

3. 通过实践操作,提高对臀中肌肌力评定的准确性。

4. 分析臀中肌肌力评定的结果,为康复训练提供依据。

三、实训方法1. 理论学习:首先,我们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和资料,了解了臀中肌的解剖位置、功能以及肌力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实训操作:实训过程中,我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臀中肌肌力评定:- 被测者准备:被测者需处于侧卧位,被测肢体在上,保持髋关节和膝关节屈曲90度。

- 检查者准备:检查者站在被测者侧面,一手握住被测者踝关节,另一手放在被测者臀部外侧,准备施加阻力。

- 评定方法:- 0级:无肌肉收缩。

- 1级:可触及肌肉收缩,但不能引起关节活动。

- 2级:肌肉收缩可以引起关节活动,但不能对抗重力。

- 3级:肌肉收缩可以对抗重力,但不能对抗阻力。

- 4级:肌肉收缩可以对抗重力及阻力。

- 5级:肌肉收缩力量强,可完成各种运动。

3. 数据记录:在实训过程中,我们对每位被测者的臀中肌肌力评定结果进行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四、实训结果通过实训操作,我们对20名被测者的臀中肌肌力进行了评定,结果如下:- 0级:2人- 1级:4人- 2级:6人- 3级:6人- 4级:2人- 5级:0人根据评定结果,20名被测者的臀中肌肌力平均值为2.5级。

五、分析与讨论1. 评定结果分析:本次实训结果显示,被测者的臀中肌肌力普遍较低,平均值为2.5级。

这可能与其日常生活习惯、运动量以及年龄等因素有关。

2. 原因分析:- 久坐不动:长时间保持坐姿,导致臀中肌长期处于松弛状态,进而影响其肌力。

- 运动量不足:缺乏规律的运动,尤其是针对臀中肌的训练,导致其肌力下降。

报告肌力评定.doc

报告肌力评定.doc

肌力评定➢概述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

肌力测试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肌肉骨骼系统病损及周围神经病损患者的功能评定十分重要。

同时,肌力测试也是评定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适应症1.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肌肉功能障碍——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等。

6.正常人群的肌肉功能评定——作为健康人或运动员的体质评定指标。

➢禁忌症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仪器设备临床上肌力评定方法有手法肌力评定和器械肌力评定。

在器械肌力评定方面,需要应用等长测力仪、等张测力仪或等速测力仪等,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测试仪器。

➢操作程序及方法1.手法肌力评定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做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及由检查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观察患者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评定患者的肌力。

(1)程序①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及被检测部位的位置。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③检查测试部位的轮廓,比较两侧肢体同名肌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周径大小。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2-5、表2-6和表2-7。

表2-5 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表2-6 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表2-7 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表2-7 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续)(2)基本原则①依据评定者施加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照进行判断。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做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做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康复评定肌力评定


25~31 25~31 24~30 24~30
中下
20~24 20~24 19~23 19~23
差 20以下 20以下 19以下 19以下
等速肌力测定
• 慢速测试 • 快速测试 • 等速向心测试 • 等速离心测试 • 多角度等长测试
手法肌力检查法
• 手法肌力检查(manual muscle test,MMT)是 一种不借助任何器材,仅靠检查者徒手对 受试者进行肌力测定的方法,这种方法简 便易行,在临床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能抗阻力 4 良好 能抗重力及中等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 5 正常 能抗重力及最大阻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
分级 评估标准
5
能抗阻力作全范围活动,与正常肌肉相同
5-
能抗5级相同的阻力,活动范围<100%>50%
4+
活动初中期能对抗4级相同阻力,末期对抗5级的阻力
4
能对抗轻度阻力全范围活动
4-
能对抗与4级相同阻力,活动范围<100%>50%
级),上肢自然下垂,肘轻度屈曲,前 臂旋前 • 检查方法:检查者一手固定其肩胛骨, 另一手在肘关节近端施加阻力
肩关节伸臂丛肌后束
• 主动肌:背阔肌、大圆肌 • 支配神经:胸背N C6-8 肩胛下N C5-7 • 副动肌:三角肌后部、肱三头肌、小圆
肌 • 活动范围:0~60° • 检查体位:坐位(5-2级),俯卧位(1-0
• 对4级以上肌力的受检肌肉,在检查时所施 加的阻力应为持续性,且施加力的方向要 与肌肉用力的方向相反。
• 在关节活动范围中部1/3施加阻力为宜。
• 测试动作应标准化,方向正确,近端肢体 应固定于适当姿位,防止替代动作。
• 若受测肌肉伴有痉挛或挛缩时,应做标 记,痉挛以S(spasm)表示,挛缩以 C(contracture)表示,严重者可标记SS或 CC。

肌力评定的实训报告万能

肌力评定的实训报告万能

一、实训目的本次肌力评定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肌力评定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技巧,提高学生对运动生理学、康复医学等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为今后从事运动康复、临床医学等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二、实训环境实训地点:体育学院康复实验室实训器材:肌力测试仪、哑铃、沙袋、弹力带、康复床等三、实训原理肌力评定是评估个体肌肉力量水平的重要手段,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方法:1. 主观评价法:通过观察受试者的动作完成情况,结合受试者的自我感受进行评价。

2. 客观评价法:利用肌力测试仪等设备,通过测量肌肉在最大收缩时的力量值进行评价。

3. 比较法:将受试者的肌力与同龄人、同性别、同职业等群体进行比较,以了解受试者的肌力水平。

四、实训过程1. 实训前准备(1)了解肌力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熟悉实训器材的使用方法。

(3)分组,每组选择一名受试者。

2. 实训步骤(1)受试者准备:受试者穿着合适的运动服,保持良好的心态。

(2)肌力评定:①主观评价法:观察受试者完成动作的幅度、速度、稳定性等,结合受试者的自我感受进行评价。

②客观评价法:使用肌力测试仪,按照以下步骤进行:a. 受试者站在测试仪上,调整仪器至适当位置。

b. 测试人员指导受试者进行肌肉收缩,记录最大收缩力。

c. 根据测试结果,评估受试者的肌力水平。

③比较法:将受试者的肌力与同龄人、同性别、同职业等群体进行比较。

(3)实训总结:每组总结本次实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意见。

3. 实训结束(1)回收实训器材,保持实验室整洁。

(2)填写实训报告。

五、实训结果1. 学生对肌力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 学生掌握了肌力测试仪等实训器材的使用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受试者的肌力进行评估。

4.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六、实训总结1. 本次实训使学生掌握了肌力评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发现自身不足,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肢体肌力评估操作评分标准.doc

肢体肌力评估操作评分标准.doc
肢体肌力评估操作评分标准
医院名称科室姓名
项 目
要 求
应得分
扣分
得分
说明
素质要求
仪表大方,举止端庄,态度和蔼。
5
10
服装、鞋帽整齐。
5





护士
遵照医嘱要求,对患者评估正确,全面。
5
20
洗手
5
患者
核对姓名、诊断。
5
取平卧位。
5




解释
介绍并解释,患者能配合。
5
35
初步评估
通过“问、听、看”初步了解患者肌力的情况。
5
判断患肢
让病人分别同时平抬上、下肢(判断出乏力 肢体)
10
肌力
让病人抬起乏力侧肢体(从3级肌力查起)
1 肢体能抵抗地心引力而抬离床面(3级)
2 肢体能抵抗地心引力、且能抗一定阻力(4级)
3 肢体完全对抗阻力(5级)
4 肢体不能抵抗地心引力、不能抬离床面、 仅能在床上移动(2级)
5 肢体不能在床上移动(没有关节活动的产生)、仅有肌肉收缩(1级)
6 完全瘫痪、没有肌肉收缩的迹象(0级)
15



整理
整理床单位,合理安排体位。
3
15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洗手;
5
评价
准确评估肌力,体位合理、目标达到的要求。
5
记录Leabharlann 按要求记录及签名。2技能熟练
操作熟练;
5
20
理论提问
回答全面、正确。
15
合 计
100
专家签名:检查时间:年月日
知识改变命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肌力评定➢概述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

肌力测试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肌肉骨骼系统病损及周围神经病损患者的功能评定十分重要。

同时,肌力测试也是评定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适应症1.用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制动、运动减少或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失用性改变,导致肌肉功能障碍。

2.肌源性肌肉功能障碍——肌肉病变引起的肌肉萎缩或肌力减弱。

3.神经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神经病变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

4.关节源性肌肉功能障碍——由关节疾病或损伤引起的肌力减弱,肌肉功能障碍。

5.其他肌肉功能障碍——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肌肉功能障碍等。

6.正常人群的肌肉功能评定——作为健康人或运动员的体质评定指标。

➢禁忌症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做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仪器设备临床上肌力评定方法有手法肌力评定和器械肌力评定。

在器械肌力评定方面,需要应用等长测力仪、等张测力仪或等速测力仪等,可根据需要选用不同测试仪器。

➢操作程序及方法1.手法肌力评定在特定体位下让患者做标准动作,通过触摸肌腹、观察肌肉对抗肢体自身重力及由检查者用手法施加的阻力,观察患者完成动作的能力,从而评定患者的肌力。

(1)程序①正确摆放患者的体位及被检测部位的位置。

②充分暴露患者的受测试部位,近端肢体固定。

③检查测试部位的轮廓,比较两侧肢体同名肌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周径大小。

④上肢、下肢及躯干肌群的手法肌力检查方法见表2-5、表2-6和表2-7。

表2-5 上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表2-6 下肢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表2-7 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表2-7 躯干主要肌肉的手法肌力检查(续)(2)基本原则①依据评定者施加阻力大小并与健侧对照进行判断。

②依据肌肉或肌群能否做对抗重力(垂直运动)运动进行判断。

③依据肌肉能否做全范围的运动进行判断。

④如肌肉收缩不能引起关节活动时,依靠目测或触诊肌肉有无收缩进行判断。

(3)评定标准:①如能完成运动并能克服充分的阻力与健侧相近,为5级肌力;②能克服中等阻力为4级肌力;③能对抗并仅能抵抗肢体自身重量完成动作,为3级肌力;④如不能克服肢体自身重量完成运动,但能在水平面上、无负荷下完成运动,为2级肌力;⑤如无明显运动可见,但能触到肌肉收缩,为l级肌力;如无可感觉到的肌肉收缩,则为0级肌力。

在手法肌力评定中,可根据检查情况使用“-”或“+”号。

常用手法肌力检查的评定标准见表2-8。

表2-8 手法肌力检查评定标准(4)注意事项①检查前应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步骤、方法和感受,消除患者的紧张,取得最大合作。

②为了准确把握施加阻力的大小,应首先检查健侧同名肌。

③保持正确的检测位置,以确保正确判断肌力的级别。

防止替代动作出现错误的肌力评定结果。

④施加阻力时,要注意阻力的方向应尽可能与肌肉或肌群牵拉力的方向相反;施加阻力的点,应在肌肉附着处的远端部位上。

⑤在消除重力影响方面,可采用让肌肉或肌群在水平而光滑的表面上活动;或用悬吊带将测试部位吊起悬空,随肌肉活动而同步地做水平运动。

⑥评定中如有疼痛、肿胀或痉挛,应在结果记录中注明。

⑦尽可能在同一体位完成所需检查的肌力情况,以减少患者因不断变换体位带来的不便。

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和损伤所致的痉挛性瘫痪不宜进行手法肌力检查。

2.器械肌力测定——手法肌力达3级以上时,可用专门的器械进行肌力检查,这种测试可取得较精确的定量数据,根据测试时肌肉的不同收缩方式分为以下3种肌力评定方法。

(1)等长肌力测定:在标准姿势或体位下用不同的测力器测定一组肌群在等长收缩时所能产生的最大肌力。

常用的检查方法有:①握力测定:用握力计进行测试,测试时上肢在体侧下垂,握力计表面向外,将把手调节至适当宽度,重复测定2~3次,取最大值。

握力的大小可用握力指数评定。

握力指数=握力(kg)/体重(kg)×100%。

通常握力指数>50%为正常。

②捏力测定:用拇指与其他手指相对捏压握力计或捏力计即可测定捏力的大小,该测试反映拇对掌肌及屈肌的肌力大小,其正常值约为握力的30%。

③背拉力测定:用拉力计测定,测试时双膝伸直,将把手调节到膝关节以上高度,然后做伸腰动作,用力向上拉把手。

背肌力的大小可用拉力指数评定。

拉力指数=拉力(kg)/体重(kg)×100%。

通常拉力指数正常值:男性为105%~200%,女性为100%~150%。

注意:此测定方法易引起腰痛患者症状加重,不宜用于腰痛患者或老年人以及骨质疏松患者。

④四肢大关节肌肉测定:用等速测力仪测定,测试时将测试程序设定为等长测试模式(运动速度为0º/s),以测定一组肌群的最大力矩值、最大力矩维持时间及其他肌肉功能相关参数。

(2)等张肌力测定:在标准姿势或体位下测定一组肌群在做等张收缩时能使关节做全幅度运动时的最大阻力。

①运动负荷:哑铃、沙袋、杠铃片或其他定量负重的运动器械。

②测试指标:以试举重物进行测试,做1次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称1次最大阻力(1RM),完成10次连续运动所能承受的最大阻力为10次最大阻力(10RM的)。

③注意事项:进行等张肌力测试时须对试用阻力作适当估计,若多次反复试举,宜使肌肉产生疲劳,影响测试结果。

(3)等速肌力测定:运用等速测试仪器可以测定肌肉在进行等速运动时肌力大小和肌肉功能。

测定范围包括四肢大关节运动肌群及腰背肌的力量大小,可提供运动功能评定、运动系统伤病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评价的准确指标。

①测试前准备:开机,校准仪器。

②测试体位:根据测试要求,摆放患者体位,对患者进行良好固定。

③调节测试仪器:根据不同测试肌群,调节仪器的动力头位置,使关节活动轴心与动力头的轴心相对应;调节动力臂的长度;设定关节解剖0º位和关节活动范围;必要时进行肢体称重。

④测试方式:分为等速向心测试和等速离心测试。

等速向心测试指肌肉采用向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缩短。

等速离心测试指肌肉采用离心收缩方式,即肌肉收缩时纤维被动延长。

临床常用等速向心收缩方式进行测试。

⑤测定速度:选用慢速和快速两种测试速度。

测试速度在60º/s 或60º/s以下时为慢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力量;测试速度在180º/s 或180º/s以上时为快速测试,主要测定肌肉耐力。

⑥测试次数:在正式测试前,应先让患者进行3~4次预测试,以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和要领。

慢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4~6次;快速测试时,测试次数为20~30次。

⑦间歇时间:测试中每种测试速度之间通常间歇1min,以使肌肉有短暂休息。

耐力测试后需要间歇1.5min以上。

两侧肢体的测试问应间歇3~5min。

⑧测试频率:测试频率应根据伤病的愈合情况以及训练的效果决定。

一般在康复训练中,为了评价康复治疗的疗效,宜每月测试1次。

(4)等速肌力评定指标①峰力矩:指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力矩输出,即力矩曲线上最高点处的力矩值,代表了肌肉收缩产生的最大肌力。

单位为牛[顿]·米(N·m)②峰力矩体重比:指单位体重的峰力矩值,代表肌肉收缩的相对肌力,可用于不同体重的个体或人群之间的肌力比较。

③峰力矩角度:指力矩曲线中,峰力矩所对应的角度,代表肌肉收缩的最佳用力角度。

④总做功:即力矩曲线下的总面积。

单位为焦[耳] (J)。

⑤平均功率:指单位时间内肌肉的作功量,反映了肌肉作功的效率。

单位为瓦(W)。

⑥力矩加速能:指肌肉收缩最初1/8s的作功量,即前1/8s力矩曲线下的面积,代表肌肉收缩的暴发能力。

单位为焦[耳] (J)。

⑦耐力比:指肌肉重复收缩时的耐疲劳能力。

耐力比的单位常用百分比表示。

⑧原动肌与拮抗肌峰力矩比:主要判断关节活动中拮抗肌群之间的肌力平衡情况,对判断关节稳定性有一定意义。

3.肌肉耐力评定——肌肉耐力是指肌力所能维持的时间。

常用的评定方法如下。

(1)四肢关节肌肉耐力测定①等长肌肉耐力测定:在等速测试仪上设定运动速度为0º/s,测定肌群以最大等长收缩起始至收缩力衰减50%的维持时间。

②等速肌肉耐力测定:在等速测试仪上以180º/s的运动速度连续做最大收缩20~25次,计末5次或10次与首5次或10次的作功量之比,即可测定肌肉耐力比,作为判断肌肉耐力的指标。

(2)背肌和腹肌的耐力评定①背肌耐力评定:患者俯卧位,两手抱头,脐部以上的上身部分在床缘外,固定双下肢,伸直后背部,使上体凌空成超过水平位,若低于水平位为终止。

记录其能维持此姿势位的最长时间,一般以1min 为正常值。

②腹肌耐力评定:患者仰卧位,两下肢伸直并拢,抬高45º,记录其能维持的最长时间,也以1min为正常值(注意此时实际不仅评定腹肌耐力,同时还评定了髂腰肌的耐力)。

➢注意事项1.器械测试仪器在测试前需要先行校准,以保证测试结果的可靠性。

2.测试前摆放好患者的体位,近端肢体应妥善固定,按标准摆放体位,防止替代动作。

同名肌检查时,应先健侧后患侧,以利于两侧比较。

3.测试中应告诉患者如何正确地按测试要求进行肌肉收缩,并给予适当的预测试,使患者熟悉测试方法。

4.测试中应给予适当鼓励的指令,提高患者用力的兴奋性,以便获得最大肌力。

5.避免在运动后、疲劳时及饱餐后进行肌力测试。

6.有心血管疾病者,进行肌力测试时,应注意避免屏气使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