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物质的分类
第二章第一讲 物质的分类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 氧化物。
×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考点一 物 质 的 分 类
答案: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 述理由。 ⑤Na2O和Na2O2均能与H2O反应生成NaOH, 故二者都是碱性氧化物。 ⑥、⑦错误,如 Al2O3是两性氧化物。
⑥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一定是碱性 氧化物。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考点一 物 质 的 分 类
解析: 题组二 概念间从属关系的准确判断 3.(2014 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 一次调研测试)下列所列物质或 概念间的从属关系符合如图所 示关系的是( )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讲
物质的分类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考点一 物 质 的 分 类
1.简单分类法概述
(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科学方法。
标准”不同, 标准 ”进行,“_______ (2)分类应依据事先设定的“______
分类方法也不相同。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3.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考点一 物 质 的 分 类
3.熟记常见无机化合物的分类
考点突破 实验探究 高考演练 课时训练
考点一 物 质 的 分 类
答案: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若不正确,请简 述理由。 ①错误,如NO、CO 是不成盐氧化物。
× ②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 ③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 ④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组 别 ①
备选项 A.CO B.CO2 C.SO2 D.P2O5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变化第1讲物质的分类(讲义)(原卷版)-2023年初中升高中化学衔接课程
专题一物质的分类与变化(讲义)第1讲物质的分类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1.元素组成物质宏观上,任何物质都是由组成的。
微观上,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三种:、和。
2.混合物和纯净物3.单质和化合物[思考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4.酸、碱、盐和氧化物[思考2]NaHSO4的水溶液显酸性,它是酸吗?[练习1]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选项化合物单质氧化物A 空气氮气氧化钠B 生石灰白磷水C 氯化氢铁臭氧D 烧碱氯化钾二氧化氮A.A B.B C.C D.D[练习2]下列物质:①H2O②NaCl③H2SO4④Ca(OH)2⑤Fe3O4⑥HNO3⑦AgNO3⑧Fe(OH)3用序号填写;其中属于氧化物的是,属于酸的是,属于碱的是,属于盐的是。
1.元素组成物质的形式(1)每一种元素都可以形成单质。
①单质: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单质。
②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如O2和O3。
(2)绝大多数元素都能与其他元素形成化合物。
[练习3]研究人员在含有C70的溶液中混入癌细胞,再用可见光照射溶液,结果发现55%的癌细胞被杀灭。
下列有关C70的说法错误的是()A.C70和C60都属于碳单质 B.C70和金刚石互为同素异形体C.C70和金刚石的性质完全相同 D.C70在足量氧气中燃烧的产物是二氧化碳2.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常用方法有两种,分别为和。
(1)树状分类法混合物物质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思考3]尝试用树状分类法对碱进行分类。
[练习4]尝试用树状分类法对酸进行分类。
[思考4]酸分子中含有几个氢原子就是几元酸吗?[总结]树状分类法是一种层层分类的方法,每一层为一个分类标准,层与层之间的分类标准可能不同。
(2)交叉分类法从对物质进行分类。
Na2[练习5]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往往需要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根据如图所提供的信息说明,该分类方法属于()A.树状分类法B.环状分类法析C.单一分类法D.交叉分类法[练习6]按照物质的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对于H 2SO 4的分类正确的是( ) ①酸 ②氧化物 ③氢化物 ④强酸 ⑤含氧酸 ⑥一元酸 ⑦化合物 ⑧混合物. A .①④⑤⑥⑧ B .①②④⑤⑥⑦⑧ C .①③④⑤⑥⑦D .①④⑤⑦3.根据物质的性质分类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 2、Mn 2O 7等 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 2O 、Fe 2O 3等 两性氧化物:能与酸和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 2O 3 不成盐氧化物 :如CO 、NO 等 [练习7]下列物质属于碱性氧化物的是( ) A .Na 2O 2B .MgOC .Al 2O 3D .CO 2[思考5]思考如下几种说法是否正确:(1)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 ) (2)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 (3)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 (4)酸性氧化物都是非金属氧化物( )[归纳总结]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如CO ;酸性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 2O 7;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 2O 7是金属氧化物但属于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物质的分类ppt课件
5.物质的分类如图所示:
由图判甲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乙是( D )
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 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 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2024/10/18 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本课小结:
1、两种分类的方法
2、根据物质的组成、性质 和结构进行分类,重点掌 握同素异形体、酸、碱、 盐和氧化物中酸性氧化物 和碱性氧化物。
一元酸:能提供一个H+的酸 HNO3、HCl 二元酸:能提供两个H+的酸 H2SO4 多元酸: 能提供多个H+的酸 H3PO4
(3)组成中是否有可电离的H+、OH-
正盐
Na2CO3
酸式盐
NaHCO3
碱式盐
Cu2(OH)2CO3
不能电离出H+和OH-的盐
能电离出H+的盐
能电离出OH-的盐
复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阳离子(或NH4+)和一种酸 根离子构成的盐。
交叉分类方法的应用练习
同一种事物可以按不同标准(角度)进行分类的方法
Na2CO3 Na2SO4 K2SO4 K2CO3
钠盐
钾盐
硫酸 盐
碳酸 盐
练习
1.下列有关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C) A.混合物:空气、矿泉水、水银 B.碱:Ba(OH)2、 Cu2(OH)2CO3、 NH3·H2O C.盐:硫酸钠、氯化铵、 纯碱 D.氧化物:H2O、 CO、 HCOOH
2.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则此物质(D)
A.一定是单质 B.一定是纯净物 C.一定是混合物 D.可能是混合物
2024/10/18
练习
3.下列有关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D) A.酸性氧化物均能溶于水生成相应的酸 B.金属氧化物均为碱性氧化物,非金属 氧化物均为酸性氧化物 C.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 D.CuSO4∙5H2O属于纯净物
物质的分类ppt课件
少数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CaO + H2O == Ca(OH)2
碱性氧化物
都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CaO + 2HCl == CaCl2 + H2O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能与某些酸性氧化物化合成盐 CaO + CO2 == CaCO3
1.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化合物、盐、钙盐的是 ( C )
第一课时 物质的分类
大型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你能否迅速挑选出下列购物清单中的物品呢?
购买清单 西红柿 水杯 薯片 纯牛奶
数量 5个 2个 3袋 一箱
1.了解物质分类的方法(树状分类法和交叉分类法) 2.掌握酸、碱、盐及氧化物的分类 3.通过学习分类方法,培养化学学科素养,激发化学学 习兴趣
一、认识物质分类
性质
根据溶解性
可溶性碱: NaOH、KOH、Ba(OH)2等 难溶性碱: Cu(OH)2、Fe(OH)3等
(三)盐的分类:
组成分
性质分
正盐 NaCl、K2SO4、NH4NO3等 酸式盐 NaHSO4、KHCO3、NH4HCO3等 碱式盐 Cu2(OH)2CO3等 复盐 KAl(SO4)2•12H2O等 可溶盐:NaCl、KCl、Na2CO3等 难溶盐:AgCl、BaSO4、CaCO3等
按
化 碱性氧化物:和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Na2O、CaO、CuO、Fe2O3
学 性
例: CuO + H2SO4 CuSO4 + H2O
质 划
两性氧化物:和酸、碱反应都能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Al2O3
分
例: Al2O3 + 6HCl 2AlCl3 + 3H2O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物质及其变化
第1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1.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能根据 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
2.了解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等概念的含义,理解物理变化 与化学变化的区别与联系。
3.能根据物质的类别、组成、微粒的结构、微粒间作用力等说明 或预测物质的性质。
4.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5.了解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溶液和胶体的区别。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 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必备知识·梳理夯实
1.物质的组成 (1)元素的两种存在形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___单__质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__化__合__物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C.⑦⑩⑫⑬⑭
D.①④⑧⑨⑪⑫
[解析] ①冰水混合物的主要成分为水,为纯净物;②爆鸣气是氢 气和氧气的混合物;③铝热剂是铝和金属氧化物的混合物;④普通玻 璃是硅酸钠、硅酸钙和二氧化硅的混合物;⑤水玻璃是硅酸钠的水溶 液,属于混合物;⑥漂白粉是氯化钙、次氯酸钙的混合物;⑦二甲苯 不一定是纯净物,可能是邻二甲苯、对二甲苯、间二甲苯的混合物;⑧ TNT是三硝基甲苯的俗称,属于纯净物;⑨溴苯是纯净物;⑩C5H10不 一定表示纯净物,因为C5H10有多种同分异构体;⑪氧化镁中氧的含量 为40%,故含氧40%的氧化镁是纯净物;⑫花生油含多种成分,是混合 物 ; ⑬ 福 尔 马 林 是 甲 醛 的 水 溶 液 , 属 于 混 合 物 ; ⑭ 密 封 保 存 的 NO2 气 体,存在2NO2 N2O4平衡体系,为混合物;⑮王水是浓盐酸与浓硝 酸的混合物。
D.“空气捕捉”法能实现从空气中捕获二氧化碳,利于碳达峰、 碳中和
物质的分类ppt课件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
思考:图书馆的书籍种类繁多,超市的商品琳琅满目,为 什么我们总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书籍或物品?
图书
分类
语
历
艺
哲
言
史
术
学
文
地
科
宗
学
理
学
教
“分类是简单而有效的方法”
分类是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 区分为不同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
目前人类发现与合成的化学物质已经超过了1.5 亿种,并且在不断快速增加,为了认识和研究的方便, 对于如此多的物质,人们常根据物质的组成、结构、 性质或用途等进行分类。
②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 )
02
物质的分类
四、酸的分类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多元酸
电离出氢离子数目
是否含氧
酸的强弱
酸
是否挥发
挥发性酸
难挥发性酸
强酸 弱酸
七大强酸:盐酸、硝酸、硫酸、氢溴酸、氢碘酸、高氯酸、高锰酸
02
物质的分类
五、碱的分类
一元碱
多元碱
可溶性碱 难溶性碱
溶解性
电离出氢氧根数目 碱的强弱
⑤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_酸__性__氧__化__物__,与酸反应只生 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_碱__性__氧__化__物__。 ⑥酸、碱、盐的分类。
PART 05
05
随堂练习
1.按单质、氧化物、酸、碱、盐分类,下列各组物质中,两种物质类别
相同的是( B ) A.氧气、氧化镁
B.硫酸铜、氯化钠
PART 02
02
物质的分类
一、交叉分类法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课件
4、HCl + NaOH == NaCl + H2O
复分解反应---- 种化合物交换成分生成另两种化合物 两
化学反应的分类
按反应物 和生成物 的类别以 及反应前 后物质种 类的多少 化 合 反 应 分 解 反 应 按反 应中 是否 有离 子参 加 非 离 子 反 应 按反 应中 是否 有电 子转 移 反氧 反非 应化 应氧 化 还 还 原 原
• 取试卷
• 列举 生活中其他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
生活中:
1、去新华书店买化学参考书,你是如何快 速找到你所要的书籍?
书店管理员将图书按图书科目进行了分类 分类标准
超市里有成千上 万种商品,为什 么你能够迅速挑 出你所需要的东 西
思考与交流1
• 能否列举在生活、工作、学习上应 用分类法的例子?讨论对它们进行 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思考回答: 1、酸、碱、盐、酸式盐、碱式盐的定义是什么?
酸:电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的化合物 碱:电离出的阴离子全部是OH-的化合物 盐:阳离子由金属离子或NH4+、阴离子由 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 酸式盐:组成的酸根离子还能电离出H+的盐 碱式盐:组成阴离子除酸根离子还含有OH-的盐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物源自纯净物质宏 观
化合物
混合物
液液
固固
结论: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可根据物质的某些相
似性将物质分成不同的类别, 即同类物质在某些方面具有相似性。
2、交叉分类法 同一物质由于分类的标准不同可以分属不同的类别 Na2SO4 Na2CO3 钠盐 碳酸盐 钾盐 硫酸盐
按阳离子分 按阴离子分 按阳离子分 按阴离子分
不一定,金刚石和石墨 O2和O3
第一讲 物质的分类及其转化
(4)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碱和新盐 2KOH+CuSO4===K2SO4+Cu(OH)2↓ 复分解反应
3.盐:【思考与讨论】盐的通性
(1)与某些酸反应生成新酸和新盐
复分解反应
Na2CO3+2HCl===2NaCl+CO2↑+H2O
多元酸:能提供多个H+的酸 H3PO4
碱的分类 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 OH- )的化合物
从碱性强 强碱 NaOH KOH Ba(OH)2 Ca(OH)2
弱
弱碱 Cu(OH)2 Fe(OH)3 NH3·H2O
碱 从电离产生的
OH-数目
一元碱 NaOH KOH NH3·H2O 二元碱 Ba(OH)2 Fe(OH) 2 三元碱 Fe(OH)3
(3)胶体微粒可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渗析)
例2.下列有关分散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浓氨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制得Fe(OH)3胶体 B.稀豆浆、硅酸、氯化铁溶液均为胶体 C.“血液透析”利用了胶体的性质 D.葡萄糖注射液可产生丁达尔效应现象,属于胶体
例3.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粒子的带电性而加 以除去 B.“雨后彩虹”既是一种自然现象又是光学现象,同时也与胶体有关 C.医学上的血液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透析膜同滤纸类似 D.“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和“伤口上撒盐”通常与胶体的聚沉有关
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化合反应
Ca(OH)2+Na2CO3===CaCO3↓+2NaOH;复分解反应
总结:
金属单质 O2
物质的分类(解析版)
第一章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及转化第01课物质的分类板块导航01/学习目标明确内容要求,落实学习任务02/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加强学习记忆03/知识导学梳理教材内容,掌握基础知识04/效果检测课堂自我检测,发现知识盲点05/问题探究探究重点难点,突破学习任务06/分层训练课后训练巩固,提升能力素养1.从元素组成角度,认识常见物质种类,并通过绘制树状图建立元素与物质间联系,培养分类观的养成。
2.能应用简单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物质进行分类。
3.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的含义。
4.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的概念。
重点:宏观物质的简单分类。
难点:对单质、化合物、氧化物、酸、碱、盐等概念的理解。
知识点一物质的组成1.宏观上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①分子: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②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③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④原子团:在许多化学反应里,作为一个整体参加反应,如同一个原子一样的原子集团。
2.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有游离态和化合态。
①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
②化合态: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
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组成单质: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由多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4.原子与物质的关系5.同素异形体(1)概念: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叫同素异形体。
(2)形成方式①原子个数不同,如O 2和O 3;②原子排列方式不同,如金刚石和石墨。
(3)性质差异物理性质差别较大,化学性质相似,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
【特别提醒】①物质的组成可概括为“宏观一素(元素)、微观六子(原子、分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
②由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单质和化合物均用化学式表示。
③几乎所有的酸都是共价化合物,都有确定的分子式。
④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如O 2和O 3组成的混合物,只含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才是单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讲课课件
单质 O2 氧化物 H2O 酸
碱
C
CO2
H2CO3ຫໍສະໝຸດ NaNa2OCaCaO
NaOH Ca(OH)2
盐
Na2CO3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讲课 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讲课 课件
对于化学物质,当分类标准设定以后,根据事 物的相似性更好认识物质的性质,找出物质的 内在联系,推测未知物质的性质。
用交叉分类法对下列物质进行分类 H2SO4 HCl HNO3 H2CO3
含氧酸 无氧酸 一元酸 二元酸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讲课 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讲课 课件
2.树状分类法
单质
纯净物
物
化合物
质
混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定义:按着同一标准对同类事物再分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讲课 课件
各类物质的共性和各类反应的本质;对于工作和生活 而言,则提供便利,实现高效。
1.下列反应方程式中有一个与其他三个在分类上不同,
这个反应方程式是( C )
A.3Fe+2O2=Fe3O4 B.CO2+C=2CO C.NH4HS=NH3+H2S D.Na2CO3+CO2+H2O=2NaHCO3
2.下列各组物质中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讲课 课件
特点:同一层次的物质类别间一般是相互独立,没有 交叉的。
优点:对同一分类进行再分类,系 统性强,适合层次包含关系。把事 物认识得更加深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讲课 课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的分类 》讲课 课件
第一讲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第一讲物质的分类及转化考点一、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1.同素异形体由同一种元素形成的几种性质不同的单质,叫作这种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例如:金刚石、石墨和C60是碳元素的同素异形体;氧气和臭氧(O3)是氧元素的同素异形体。
2.物质分类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的标准,然后按标准进行分类。
如对下列化合物进行分类:①NaCl;②HCl;③CaCl2;④CuO;⑤H2O;⑥Fe2O3。
(1)依据通常状况下物质的存在状态为标准,可分为固体:①③④⑥;液体:⑤;气体:②。
(2)依据物质的元素组成为标准,可分为氯化物:①②③;氧化物:④⑤⑥。
(3)依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为标准,可分为酸:②;盐:①③;氧化物:④⑤⑥。
3.树状分类法根据物质的组成对物质进行分类的一种方法。
4.交叉分类法从不同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
例如:5.概念辨析(1)单质一定是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
(2)化合物一定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是化合物。
(3)纯净物是一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有化学式,有固定的熔、沸点。
(4)混合物是多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无化学式,无固定的熔、沸点。
2.氧化物的类别辨析(1)氧化物的分类①依据性质,氧化物可分为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
②依据组成,氧化物可分为金属氧化物和非金属氧化物。
(2)酸性氧化物是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①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如Mn2O7。
②非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酸性氧化物,如CO、NO。
(3)碱性氧化物是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①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
②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如Mn2O7。
典例:1.物质的分类如下图所示:由图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甲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树状分类法B.乙图所示的分类方法属于交叉分类法C.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D.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解析:选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高三化学(人教版)第一轮复习单元讲座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讲物质的分类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分类法在化学科学研究和化学学习中的重要作用;2•理解胶体的概念,掌握其重要性质及应用,掌握Fe(0H)3胶体的制备方法;3•通过回顾初中有关知识,掌握混合物和纯净物、单质和化合物、金属和非金属及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4•理解溶液的涵义与组成,掌握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教学重点:了解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胶体。
课时安排:两课时一、元素与物质分类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是_______________ ,单质是指由__________ 组成的物质,而化合物是由_______ 组成的物质。
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两种形态形式存在:一种是_____________ ,一种是二、物质的分类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根据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能否导电,可将化合物分为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 。
3、根据在某些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一种重要的混合物-----胶体1、分散系、分散质、分散剂什么叫分散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溶液、悬浊液、乳浊液三种分散系中的分散质分别是什么?___________ 其本质区别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分散系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胶体(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胶体的制备胶体制备的一般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Fe (OH 3胶体的制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胶体的提纯基本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胶体的分类1、丁达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布朗运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电泳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Fe (OH 3胶体的电泳。
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胶体带电荷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胶体带电荷的分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胶体稳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一、胶粒微粒带电规律: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胶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荷,如AI(OH) 3、Fe(OH)3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及土壤,如H2SiO3、As2S3胶体吸附阴离子而带有负电荷;淀粉胶粒不带电。
胶体的微粒带有电荷是胶体稳定存在的主要原因。
二、胶体聚集的方法:①加入可溶性电解质。
加入的电解质在分散剂中电离,产生与胶体颗粒带有相反电荷的离子中和了胶粒所带的电荷,消除了胶粒之间的相互斥力,从而凝聚成大的颗粒而沉淀。
②加入胶粒带有相反电荷的胶体。
原因同上。
③加热。
加热可以加快胶粒的运动数量,增大了胶粒的碰撞机会而使胶体发生凝聚。
④久置。
注意,蛋白质的盐析(在电解质作用下,使大分子化合物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称为盐析)属于胶体的凝聚,是物理变化,而蛋白质的变性(加热、加重金属盐)凝聚则属于化学变化,不属于胶体意义上的凝聚。
三、胶体的应用1•用丁达尔现象区别胶体与溶液。
但不能区分胶体与浊液,因为浊液中往往有胶体存在。
2•胶体凝聚的应用:制豆腐;墨水不能混用;利用明矶净水;不同血型的人不能相互输血;工业制皂的盐析;解释江河入海口三角洲的形成原理;土壤的保肥作用。
3•胶体电泳现象的应用:在冶金厂、水泥厂、硫酸厂常用高压电对气体作用,除去烟尘。
进行血清纸上电泳实验。
4•渗析应用:可以进行精制胶体、进行血液透析。
四、一般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有:1、单质Al;2、氧化物Al 2O3;3、氢氧化物AI(OH)3;4、盐:包括多元弱酸的酸式盐和弱酸弱碱盐两种情况,如NaHCO NHHCO NHHS (NH4) 2S 等;氨基酸如甘氨酸、丙氨酸等。
5、特殊情况还有:过渡元素单质Zn及其形成的ZnQ Zn(OH)2;6、非金属单质S、Cl2等,只是S与浓硫酸、浓硝酸等才可反应,Cl 2与HBr、HS等才可反应,二者与碱均可发生歧化反应。
典例剖析【例1】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 .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 1nm 一 100nm 之间B .能透过半透膜C .加热蒸干、灼烧后都有氧化铁生成D .呈红褐色解析:胶体粒子直径在1— 100nm 之间,溶液的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 1nm ;半透膜只能使溶液中分子或离子透过而不能使胶粒透过,以此用渗析法分离胶体与溶液;黄色的氯化铁 溶液加热蒸干过程中促进了氯化铁的水解,产生氢氧化铁,灼烧后转化为氧化铁;而红褐色 氢氧化铁胶体在加热蒸干过程中先凝聚成氢氧化铁沉淀,灼烧后也转化为氧化铁。
故选C 。
【例2】下列物质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A. 只有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 B.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C.只有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只有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A 上,t i 、t 2所对应的点的纵坐标的差就是 A 物质由t 2C 冷却至t i CBC 物质由12C 冷却至t i C 时析出晶体的量。
所以 A 析出晶体最 多,C 无晶体析出,因为曲线 C 随着温度升高而下降(即溶解度减小) ,因此可采取升温结晶方法析出C 物质。
B 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影响不大,可用蒸发溶剂方法析出。
又因A 物质 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所以分离A 、B 混合物可用降温结晶法。
答案:(1) A ;C (2)升温结晶;蒸发溶剂 (3)降温即冷却热饱和溶液点评:解决此类题的关键是弄清溶解度曲线上点、线、面表示的含义,然后结合所学知 识解决问题。
【例4】在Fe(0H)3胶体中,逐滴加入 HI 稀溶液,会出现一系列变化。
(1) 先出现红色沉淀,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随后沉淀溶解,溶液呈黄色,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 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反应的离子方程式(4)若用稀盐酸代替 HI 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变化现象(填写上面各题序 号) 。
解析:HI 为电解质,刚加入时因中和了 Fe(OH)3胶体中胶粒所带电荷,使其发生聚沉,所以产生沉淀;又因HI 为强酸,继续加入后酸性增强, 与Fe(OH)3发生中和反应而使其溶解; 随溶液中Fe 3+浓度增大,I -与Fe 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有12生成使溶液颜色加深; 若用稀盐酸, 由于Cl -与Fe 3+不发生反应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分类的依据。
纯净物的特征是由一种物质或同种分子构成。
A 、B 两项只有一种元素组成或只有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可能为02、03或金刚石、石墨;D 项阳离 子可能有变价离子,如Fe 2: Fe 3+,则其与阴离子构成的物质就可能为混合物, 如FeC"、FeCb 的混合物。
评析: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的本质区别即分类的依据。
【例3】右图中A 、B C 为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问题:(1) t 2C 时,A 、B 、C 的饱和溶液各 Wg ,冷却至t i C时,析出晶体最多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 ,无晶体析出的是 ____(2) 方法; 方法。
(3) 提纯。
O欲使C 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可采用若使B 从饱和溶液中结晶出来,最好采用当A 中混有少量B 时,可以用 结晶法 对概念进行比较,找到它们 解析:在溶解度曲线 析出晶体的量。
同理可知故只会发生(1)、(2)两种现象。
答案:(1)加入电解质,胶体聚沉(2) Fe(OH)3+3H+==Fe3++3HO( 3)有单质12生成;2Fe3++2I ==2Fe3+ +I 2(4) (1)(2)点评:胶体性质在高考中曾多次考查过。
要做好这类题,必须理解胶体与溶液及浊液的本质区别,并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应用。
这样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一、填空题1. N@CO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A.Na^CO是碱B. Na t CO是盐C . Na t CO是钠盐 D. NaCO是碳酸盐2.下列分散系最稳定的是A.悬浊液B.乳浊液C.胶体D.溶液3•下列现象或应用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A.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尿毒症,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B.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加入食盐细粒有晶体析出C.花粉在水面上作布朗运动D水泥冶金厂常利用高压电除去工厂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4.有关胶体和溶液的比较中正确的是A.溶液呈电中性,胶体带有电荷B.溶液中溶质粒子运动有规律,胶体粒子运动无规律C.溶液中通过光束没有特殊现象,胶体中通过光束有丁达尔现象D.通电后,溶液中溶质粒子一定分别向两极移动,而胶体中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5.纳米是一长度单位,1纳米为10亿分之一米。
当有些物质的颗粒达到纳米级时,可以表现出特殊的性质,如纳米微粒Ti02对许多化学反应具有光催化作用,能吸收紫外线,还能杀灭细菌。
下列有关纳米TiO2的用途正确的是①可对含有机物的废水进行处理②可制成抗菌防霉变薄膜③可制成防晒霜④用于汽车尾气的净化A.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都正确6.医学上治疗由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引起的尿毒症时,最常用的血液净化手段是血液透析。
透析原理同胶体的渗析类似。
透析时,病人的血液通过浸在透析液中的透析膜进行循环和透析。
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则可能透过。
由此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蛋白质、血细胞不溶于水,毒性物质可溶于水B.蛋白质以分子形式存在,毒性物质以离子形式存在C.蛋白质、血细胞的微粒直径大于毒性物质的微粒直径D.蛋白质、血细胞不能透过滤纸,毒性物质能透过滤纸7.下列几种分散质,其中分散在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①淀粉②蔗糖③Fe2(SO4)3④大小为10nm的某种分子构成的易溶物A.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④ D .全部8. NaCl溶于水形成溶液,如果NaCI分散在汽油中,形成的分散系是A.溶液 B .悬浊液C .乳浊液 D .胶体9 .用饱和的氯化铁溶液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正确的操作是A.将溶液滴入蒸馏水中即可B.将溶液滴入热水中,生成棕黄色液体即可C.将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沉淀即可D.将溶液滴入沸水中,并继续煮沸至生成红褐色液体即可10.20C时,食盐的溶解度是36g,根据这句话的涵义,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100g水溶解36g食盐恰好能配成饱和溶液B.20 C时,100g食盐饱和溶液里含有36g食盐C. 20C时,把136g食盐饱和溶液蒸干可得到36g 食盐D.饱和食盐水中溶质、溶剂和溶液的质量比为36:100:136 二、填空题11.就教材中“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实验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回答以下几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