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历史下《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6张PPT)
②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 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什么问题?
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 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五、苏联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国家性质: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苏联模式”。(斯大林 模式 )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年)
内容 (1918—1920年)
减轻了农民负
农业
余粮收集制
担,提高了生
固定粮食税 产积极性。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 收归国有
大企业国有,提高了企业积 中小企业可 极性,在一定
私营
限度内发展资
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结合起来(“新”的体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退一步,进两步”
苏联的工业化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 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 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 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 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 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1)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2)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 质量差。 3)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农民利益,挫伤 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4)经济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源。
苏联宣传画——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产生了什么问题?
消极性: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 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五、苏联模式
1、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公布新宪法
国家性质: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
2、意义: 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也被称为“苏联模式”。(斯大林 模式 )
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1921年)
内容 (1918—1920年)
减轻了农民负
农业
余粮收集制
担,提高了生
固定粮食税 产积极性。
工业
大中小型工业一律 收归国有
大企业国有,提高了企业积 中小企业可 极性,在一定
私营
限度内发展资
本主义.
商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利用市场和商品发展经济
特点:把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 结合起来(“新”的体现)/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列宁:“退一步,进两步”
苏联的工业化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五十年至一百年。我们必 须在10年内跑完这一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这一点, 或者我们被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 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 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 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32张)
政治危机
2、开始时间:1921年春
①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3、内容:②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
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 由贸易。 ③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 ④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对比表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农民除口粮、种 子粮以外的一切余 粮收归国有)
二、苏联的工业化
学习目标二.成立苏联
苏联是哪一年成立的? 1922年底 “苏联”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 、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 共有15个加盟国。
请注意 区别:
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俄罗斯(1991年至今)
做法一:实现国家工业化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
一切现代化国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
和目前中国所处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
自己的重工业,没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
只要谁高兴,谁就可以蹂躏它。”
—
—《大国崛起》
怎么做的?
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第一个、 第二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B.充分发挥市场作用 C.注重民主法制建设 D. 提倡个人崇拜
• 我们也学会了,至少是在一定程度 上学会了另一种必要的革命艺术: 随机应变……即选择另一条道路来 达到我们的目的。
•
•
——列宁
两个五年计划的成果
1913年 1928年 1932年
1937年
世界 世界 世界 欧洲 世界 欧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2张PPT)
不可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禁止自由贸易, 且农民的余粮必须上缴(余粮收集制)
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 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 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列宁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指的是什么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列宁说这话时,苏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国内战争结束后(1918—1920),苏俄进入和平建设时期。 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四、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1、形成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 制的形成,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 式”,又称为“斯大林模式”。
四、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2、特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 段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 管理,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 指令性的,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 企业没有主动性。
的强国。——丘吉尔
在亿万人民的心目中斯大林成为神话般的人间上 帝,大家开始战战兢兢地念叨他的名字,他们相信: 只有他一个人能够拯救苏维埃国家,使之不受侵略和 解体。
—麦德维杰夫《让历史来审判》
三、苏联模式【斯大林】 3、评价 消极作用: 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工轻比例严重 失调 ◆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 ◆指令计划压制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阻 碍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计划经济体制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80
1913年
1920年
60
1925年
原因:实施了新经济政策
40
20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 (共26张PPT)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打得 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能够 拄着拐杖走动了!”
作用:巩固了工农联盟,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 和发展 启示: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生产关系要适 应生产力的发展……
“后退一步是为了前进两步。”
后退一步 一定程度上恢复资本主义
危害:苏联模式的弊端使苏联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邓小平说:“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 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 式僵化了。”
1、“列宁的思路”指的是什么?
新经济政策
2、“苏联的模式”指的是什么?其形成标志是什么?
斯大林模式;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
新经济政策
实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是国内战争结束, 农民不再拥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经济衰退 引发农民骚乱。
新经济政策的内容、特征和影响
项目 农业 商业 工业 特征 影响 新经济政策主要内容 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 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 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 工资制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允许自由买卖,利用市场、大力 发展商品生产 新经济政策从苏维埃俄国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 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 稳步发展
前进两步
实践上:恢复社会经济,巩固政权。 理论上:找到一条由落后的小农国家向社会主义过 渡的正确途径。
苏联的成立(1922年)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亚美尼亚 2.阿塞拜疆 3.白俄罗斯 4.爱沙尼亚 5.格鲁吉亚 6. 哈萨克 7.吉尔吉斯 8.拉脱维亚 9.立陶宛 10.摩尔达维亚 11. 俄罗斯 12.塔吉克 13.土库曼 14.乌克兰 15.乌兹别克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31张PPT)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
苏俄新经济政策的成功,给我们留下什么启示:
• 制定政策要依据国情,实事求是 • 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 国民经济(重工业、轻工业、农业)要协调发展。 • 要重视三农问题
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 种所有制 并存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卢布。” 计划经济
3、苏联农业集体化
①背景: 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
政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 题。
②措施: 开展消灭富农运动;支持集体农庄建设,
加快组建拖拉机站,监督农庄执行国家的 生产计划。
3、苏联农业集体化
斯大林对农业工业的态度: 重视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 实行的经济体制: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排斥市场和商品经济。
影响: 造成农业长期停滞。
……(苏联的)粮食产量,在全盘集体化运动前的l925-1927年期间平均每年为7527万吨,一五期间降为年 均7360万吨,二五期间再降为7290万吨。畜牧业的状 况更差。一五期间马的头数从3210万头降为1730万头; 牛从60l0万头降为3350万头;羊从10700万头降为 3730万头;猪从2200万头降为990万头……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
业 余粮征集制
工 全部国有化
业
新经济政策
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可以 自由买卖
中小企业允许私人经营
分 由国家统一分配一切 废除配给制,实行按劳 配 生活必需品,实行配 取酬的工资制。
给制度
商 业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自由贸易
特点:(新在哪) 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发展商品经济。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2张PPT)
120
100
80
60
40
20
0
1913年 1920年 19中反映了什么共同的 现象?政策原因是什么?该政策还 有什么作用?
一、列宁的探索: 3、政治上,1922年苏联建立
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
国名变迁: 1917年以前 1917—1922年 1922—1991年 1991年至今
措施: 消灭富农,建立集体农庄 结果: 新经济政策被终止;苏联农业长期停滞
材料: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 一个五年计划,计划的目的是 使国家富强,在军事上和工业 上自给自足。工业化,特别是 重工业的发展,是计划的核心。 在没有外国贷款的情况下进行 的工业化,农业部门成为重要 的资金来源。集体化使大规模 的农庄代替了以往的小块田地, 这就使资本(机器、拖拉机等) 应用于土地成为可能,这有利 于提高人均产量。集体化又使 上级机关更容易通过管理手段 来控制集体农庄的剩余产品。
材料二:“当时所处的战争条件下,这种政策基本上是正确的。”
因为“俄罗斯同它的主要产粮区隔绝了……除了余粮收集制之外,
当时我们是没有别的办法来实现粮食政策的”,我们没有丝毫的
选择余地……
——列宁
材料三:1919年,一位瘦弱的老农坐在街道一个偏僻的角落里,面前摆着两个装满 农产品的袋子,显然是在兜售自产的农产品,类似于“摆地摊”。老农似乎有所顾虑, 经常四处张望。 材料四: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 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农业问题,特别是在最后阶段,排着长队购买食物,等等。
在这一领域所发生的一切,对农村没有起任何积极的作用。
不过工业化确实实现了。
人教部编版历史九下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51张)
新经济政策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新经济政策巩固了政权。
意义:
从苏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 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 济稳步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苏联的成立: ⑴.时间:1922年 ⑵.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罗斯联邦
1922年苏联成立 1940年加入的有 1俄92罗9年斯加联邦入的有 1外9爱2哈高5沙加年萨尼索加克亚联入邦的有
()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
工业化建设
(X)
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
√ 业集体化
()
√ 1936年苏联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练习题
A 1、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①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倒退
②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③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启示: ①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因国情而 变,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生产关系改革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 ③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把市场与计划相 结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 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两次重 大转折
(1)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 (2)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 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和农 业集体化。
探究一 新经济政策实施
社会背景
材料一: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土地 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 你们。” 材料二: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 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 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
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苏俄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意义:
从苏俄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 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 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 济稳步发展。
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苏联的成立: ⑴.时间:1922年 ⑵.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俄罗斯联邦
1922年苏联成立 1940年加入的有 1俄92罗9年斯加联邦入的有 1外9爱2哈高5沙加年萨尼索加克亚联入邦的有
()
在列宁的领导下,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
工业化建设
(X)
为了加速工业化建设,斯大林加快实行农
√ 业集体化
()
√ 1936年苏联宣告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练习题
A 1、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的新经济政策( )
①是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的倒退
②是利用市场和价值规律发展经济的一种尝试
③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启示: ①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因时而变,因国情而 变,一切从实际出发; ②生产关系改革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 展; ③借鉴他国成功的经验,把市场与计划相 结合。
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俄(联) 社会主义建设中出现的两次重 大转折
(1)第一次发生在列宁时期,即由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转为新经济政策; (2)第二次发生在斯大林时期,即 放弃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和农 业集体化。
探究一 新经济政策实施
社会背景
材料一: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土地 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 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 你们。” 材料二:在喀琅施塔得水兵叛乱中,参加者 占领要塞,提出“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 克”“立即取消粮食征购队”等口号。
结合材料和教材,分析苏俄当时的国内外形势?
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共38张PPT)
人打到。
——斯大林《论经济工作人员的任务》
斯大林的选择
优先发展重工业
斯大林说:“没有重工业,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
11防 相 只9922要武 似65谁器:年年中高,斯 起那国兴时没大 ,,我有谁林苏们 自就提联的 己可出开地 的以位 重蹂实始就 工躏现进会 业它国行和。,没家社目”有前工 会自中业 主己国的化 义所军的 工处事的设 业工地想 化业位,。 建多现设少在
扶木犁的穷国
此时的苏联……
虽然新经济政策使苏联经济得到复苏,但直到1928年,苏联的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 一半,美国的八分之一。全国只有不到三万辆拖拉机,99%的耕种靠畜力、人力完成。
——《大国崛起》
汪洋大海中的孤岛 受帝国主义的威胁;工业落后。
由于苏联是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处于敌对的资本主义包围之中。苏联经济技术十分 落后,而周围的资本主义国家技术先进,工业发达。如果苏联不能在短时期消灭这种落 后性,不发展工业,不建立军事工业,不迅速巩固国防,帝国主义随时可能发动军事干 涉和侵略,扼杀苏维埃政权。
合作探究
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 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了喀琅 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抛出了“贸易自由”“拥护不 要共产党人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 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农民是何等的不满。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严重社会危机
[资料]
战时共产主 义政策
内容 特点:用行(政1命91令8管—理19经2济0年(计)划经济) 关系和资(本1主92义1直年接)联系起来
特点余粮:收允集许制多种所有制经济固定并粮存食税
农业
(的农一民切除余口粮粮收大、归种国力子有发粮)以展外商品纳减经税轻济后了的农余民粮负归担农,民提支高配了,生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2张PPT)
①国家发展应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④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⑤要重视民生问题;
探究: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 种所有制 并存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高度集中计划经 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 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 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 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作用 :新经济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 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背景:
(1)苏联的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苏联。
2年底
②最初加入苏联的有4个共和国 , 最后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1、背景: 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
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 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开始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3、主要措施:
(1)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 料公有化;
(2)开展消灭富农运动; (3)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斯 大 林
2、概况
(1)时间: 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②要遵守客观经济规律;
③从本国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④农轻重比例要协调发展;
⑤要重视民生问题;
探究:比较苏联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同?
苏联模式
中国特色模式
所有制
单一的公有制
公有制为主,多 种所有制 并存
经济体制 工业化道路
高度集中计划经 济体制
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
农、轻、重协调发展
农业发展道路 农业集体化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背景 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阻碍社 会发展和生产恢复 2、主要内容 (1)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2)允许使用雇佣劳力,允许出租土地,实行自由 贸易 (3)中小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4)按劳取酬工资制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实物配给制,劳 动义务制,取消自由贸易,全部工业国有化。
作用 :新经济策从苏俄的国情出发,调动了 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 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二、苏联的工业化
1、背景:
(1)苏联的成立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简称苏联。
2年底
②最初加入苏联的有4个共和国 , 最后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苏联宣传画 集体农庄幸福快乐的少女
1、背景: 1927年年底至1928年年初,苏联发生了
严重的粮食收购危机。斯大林决心用行政 手段加快农业集体化进程,解决粮食问题。 2、开始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 3、主要措施:
(1)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 料公有化;
(2)开展消灭富农运动; (3)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
斯 大 林
2、概况
(1)时间: 1926年,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共22张PPT)
——摘编自沈志华《历史的启示——苏联新经济政策时期农村经济研究》 材料五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 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消极: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 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 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 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 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对列宁来说, 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 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历史》 材料二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大国崛起·俄罗斯》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
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
积极: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 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四 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 “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 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 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邓小平
消极: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注重实际的列宁认识到让步是不可避免的——因而于1921年采取了“新经 济政策”,这一政策允许局部地恢复资本主义,尤其是在农业和贸易方面。农 民们在向国家缴纳约占其产量的12%的实物税之后,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 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 泼曼”,都能雇佣劳力,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对列宁来说, 新经济政策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在俄国的结束,而是暂时的退却,“后退一步 为的是前进两步”。
——摘编自刘宗绪主编《世界历史》 材料二 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 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大国崛起·俄罗斯》
经历了数年战争的苏维埃俄国,满目疮痍,经济异常困难,社会矛盾加剧。
……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
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
积极:苏联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也为 苏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材料四 在1925年1月莫斯科政府召开的一次会议上,一位农民代表向政府提出: “你们号召我们改进耕作,实现机械化。这样我们就会得到发展,我们的收入将增加, 我们将有更多的马、牛和机器,到那时你们会怎样呢?”得到的回答是:“我们将把你 作为富农加以剥夺。”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32张PPT)
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 主法制建设。各级领导实际 上由上级指派,基本不受群 众监督。
优先发展重工业
弊端:国民经济比 例严重失调
高级必知
如何评价苏联模式?
积极性
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促进了苏联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为苏 联军民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消极性
但由于没有尊重经济规律,随着时间推移,苏联模式弊端 日益暴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体制障碍。
五、苏联模式
1936年苏联公布了新宪法,宣告确立了社会 主义制度。
宪法标志着斯大林创建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形成, 这一体制被称为“苏联模式”,又称为“斯大林 模式”。
红场阅兵(1939年绘制)
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特点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以行政手段 管理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 排斥市场调节。计划完全是指令性的, 各级领导机关必须执行,企业没有主动 性。
农业集体化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 的生产积极性,导致了苏联农业生产的长期落后。
时间 20世纪30年代初开始
(1)直接目的:解决粮食问题 目的
(2)根本目的: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农业 集体 化
(1)开展了消灭富农运动,新经济政策被终止,农民都要加入集体 农庄 概况 (2)政府从多方面支持集体农庄的建设,加快组建拖拉机站,为集 体农庄提供机械服务,监督集体农庄执行国家的生产计划 实质 把农民的土地和其他主要生产资料公有化 (1)积极:使农村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工业发展提供了资 影响 金和劳动力 (2)消极: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致使苏联农业生产长期停滞
前往哥尔克村致哀。23日下午,列宁灵柩移往莫斯科,由苏联党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课件(共24张PPT)
目标导学一:新经济政策
1.实施的背景:
1920年底,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逐渐平息。但是 ,工厂停工,农业生产急剧下降,饥荒流行。列 宁经过调查后认为,只有改变“战时共产主义”政 策,才能恢复和发展生产。
2.实施时间及实施者: 1921年春 列宁
什么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实行的一种特 殊经济政策。 一切食品、消费品和家用物品均由国家和合作社组织供应。 各种农产品除了口粮和种子之外,全部都要上交。 一切非农业人口都必须加入消费合作社,由合作社分配站按照工 种定量配售食品及日用品。 要求凡是有劳动能力的人必须参加劳动,并强迫剥削阶级分子参 加体力劳动。 这一政策保证了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于 击败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白卫军起了巨大作用。
(9)1936苏联新宪法的公布标志着苏联模式(斯大林模 式)的形成。
2.列宁时期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及斯大林模式对我国 社会主义建设留下哪些启示?
3.苏联的工业化 (1)实现国家工业化设想的提出者及提出时间
1925年,斯大林
(2)苏联何时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926年
(3)何时苏联先后提前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建设? 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发生了什么变化? 1928-1937年 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6.如何评价苏联的工业化? 苏联工业化是在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下完成的。 一方面,它使苏联能够在短时期内,集中全国的人 力、物力和财力实现工业化;另一方面,这种排斥 市场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模式被固定下来,致使苏联 经济日益僵化。
(3)1924年1月,列宁逝世。
(4)1925年,斯大林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的设想。 (5)1926年起,苏联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课件(29张PPT)
部编版历史九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新经济政策
经济上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一 切 为 了 胜 利 ! ”
“ 一 切 为 了 前 线 ,
1918 年 夏 , 全 国3/4的领土被敌人 占领,重要的粮食 和煤炭产地均落入 敌人手中,40%的工 厂停工,彼得格勒 和莫斯科的工人每 天 只 能 领 到 50克面 包……
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建立,当时的局面是:
主 义 国 家
其 他 的 资 本
国 外
联合起来
制度不同!
三年内战
苏俄单独退出一战!(1918——1920)
资俄
国
本国 家国
内 和内
沙的
皇地
军主
官、Βιβλιοθήκη 不甘失败!十月革命后,国内外反革命势力进攻苏维埃政权,试图将其扼杀在摇篮中—— 三年国内战争(1918-1920)爆发。
苏联国旗
1922年苏联成立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 邦、乌克兰、白俄罗斯
俄罗斯联 邦
1925年加入的有乌兹 别克、土库曼
1929年加入的有 哈萨克、 塔吉克、 吉尔吉斯
1940年加入的有 爱 沙尼亚、 拉脱维亚、 立陶宛、 摩尔多瓦
1940年苏联有15个加盟共和国
1924年列宁逝世。
斯大林(1879-1953)
——徐蓝主编《世界近现 代史1500-2007》
材料一 俄国1920年的粮食产量只有1913年的一半。农产品和原料短缺,导致多数工厂停产, 1920年的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13%……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面包、肥皂等起码的物品都十分缺 乏。
经济异常困难
材料二 1920年末至1921年初,农民武装暴动席卷俄国。1921年有50多起大规模农民起义,3月份 爆发喀琅施塔得水军暴动。——沈志华《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下册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优质课件(含视频)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4. 有位西方记者去采访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家里没人。邻居说:“加加林上 天了。”记者说:“采访他的夫人也可以。”邻居说:“他夫人排队买菜去
了。”记者说:“没关系,我可以等。”邻居迟疑了一下说:“你最好还是 去等加加林,他从天上回来可能还快一些。”这一笑话意在说明( )
A. 苏联航天科技的先进 B. 苏联民众遵守公共秩序 C. 苏联物资短缺的C 状态 D. 苏联人对西方的警惕 15. 下图漫画形象地反映了苏联的某一政策。两图意在表达( )
D. 戈尔巴乔夫改革
A
10. 苏联通过国家权力,全面干预和管理国民经济各部门,通过指令性计划集
中进行资源配置,进行社会生产活动。具体表现为经济运行排斥市场和价值
规律;政府通过计划确定全社会的产、供、销和企业的人、财、物等。这些
举措( )
A. 使苏B联社会主义工业得到全面发展
B. 是苏联成为强盛工业国的重要原因
区建立一批工厂,经讨论决定,部分工厂由外国公司负责建设,并允许私人
企业参与。这反映出当时苏联( )
A. 工业化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严重依赖外资
B. 农业集体化步伐大大加快
D
C. 余粮收集力度巨大,为工业化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D. 践行了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内容
7. 下列关于新经济政策影响的评价,错误的是( )
C
A. 民主法治缺失 C.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B. 个人崇拜严重 D.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
二、综合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1883~1946),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最有影响的经济 学家之一。他进一步论证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与宏观调控经济的必要性……宏 观指导促进经济快速增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列宁时期: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时期:
• 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启示:社会主义探索、建设不是一帆风顺 的,是在曲折中前进行
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感悟: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生 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政治上:苏联的成立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政治上:苏联的成立
1.亚美尼亚 2.阿塞拜疆 3.白俄罗斯 4.爱沙尼亚 5.格鲁吉亚 6. 哈萨克 7.吉尔吉斯 8.拉脱维亚 9.立陶宛 10.摩尔达维亚 11. 俄罗斯 12.塔吉克 13.土库曼 14.乌克兰 15.乌兹别克
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 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 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 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 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些办法在客 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 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社会主义工业化
①特点: 执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②过程: 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③成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国防力量大为增强。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斯大林模式
1936年苏联宪法
1936年苏联通过 新宪法,宣布苏联 是“工农社会主义 国家”,标志着苏 联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的形成。 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评价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 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 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120
100
80
1913
60
1920
40
1925
20
0 谷物产量
工业总产量
1925年俄国粮食和工业生 产产量统计表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 税(1922年)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 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 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指导学生思考:这些话表明斯大林的什么观点?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社会主义工业化
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6000 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 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苏联由农业 国变成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1940年, 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 一位,世界第二位。
。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国家从农民手 中拿走了东西太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 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长期停滞不前。④经济 发展粗发,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 源。
肩负的 责任
苏联的探索之路,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道 路探索哪些启示?
课堂小结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特点: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方面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 己支配。
工业 方面
中小型企业 国有化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 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 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 方面
取消自由贸易,由国 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 必须品和食品。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 恢复自由贸易。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农业集体化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农业集体化
①背景: 工业化进展迅速 ②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③措施: 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材料一: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 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像以前那 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 至整个专区地加入。——斯大林《大转变 的一年》(1929年11月)
──邓小平
邓小平为什么评价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中的模式指的是哪一 模式?为什么说“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主要特征: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存在弊端: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
于落后状态。 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 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翻一了番,而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 99.5%的“彩色纸片”。这种越来越严厉历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 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
材料二: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 、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 了喀朗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高喊“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 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 农民是何等的不满。
思考:(1)从材料一中你能看出苏联进行 农业集体化的办法是什么吗?
材料二:据统计,“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 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 41%”。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 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政治上:苏联的成立
1.时间:1922年
2.最初加入苏联的4个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 白俄罗斯
3.“苏联”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请注意区别: 三个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流通 分配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社会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余粮收集制时期的粮食收购量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0790万普特 21250万普特 36700万普特
1922年列宁和斯大林在一起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斯大林的讲话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 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 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延缓速度就 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没有重工作,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 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 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 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 以蹂躏它。”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经济上:新经济政策
背景:(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使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 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 会通过《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 议,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 新经济政策—→实行工业化、农业集体化。
启示:社会主义探索、建设不是一帆风顺 的,是在曲折中前进行
作用: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感悟:制定政策要从国情出发;生 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政治上:苏联的成立
苏联国旗
苏联国徽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政治上:苏联的成立
1.亚美尼亚 2.阿塞拜疆 3.白俄罗斯 4.爱沙尼亚 5.格鲁吉亚 6. 哈萨克 7.吉尔吉斯 8.拉脱维亚 9.立陶宛 10.摩尔达维亚 11. 俄罗斯 12.塔吉克 13.土库曼 14.乌克兰 15.乌兹别克
材料三:“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 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太多,给的代 价又极低。他们这样来积累资金,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 到极大的损害。你要母鸡多生蛋,又不给它米吃,又要马 儿跑得好,又要马儿不吃草。世界上哪有这样的道理。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2)依据材料二、三,概括这些办法在客 观上产生了哪些弊端?
苏联”一五“计划期间工业化的重 要工程之一——第聂伯河水电站
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1.社会主义工业化
①特点: 执行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
②过程: 1928-1937年,完成两个五年计划。
③成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 国防力量大为增强。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农业集体化
农民加入集体农庄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斯大林模式
1936年苏联宪法
1936年苏联通过 新宪法,宣布苏联 是“工农社会主义 国家”,标志着苏 联高度集中的政治 经济体制的形成。 即斯大林模式形成。
评价斯大林模式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 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 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特点: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120
100
80
1913
60
1920
40
1925
20
0 谷物产量
工业总产量
1925年俄国粮食和工业生 产产量统计表
农民踊跃交纳粮食 税(1922年)
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列宁说:
“在战争结束的时候,俄国就像是一个被 打得半死的人……而现在,谢天谢地,他居然 能够拄着拐杖走动了!”
指导学生思考:这些话表明斯大林的什么观点?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1.社会主义工业化
在两个五年计划期间,苏联共建成6000 多个大型工矿企业,建立起飞机、汽车、 拖拉机、化工、电力、机器制造等部门, 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苏联由农业 国变成世界一流的工业强国。1940年, 工业总产值超过德、英、法,跃居欧洲第 一位,世界第二位。
。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国家从农民手 中拿走了东西太多,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农民 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长期停滞不前。④经济 发展粗发,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资 源。
肩负的 责任
苏联的探索之路,对我们今天社会主义道 路探索哪些启示?
课堂小结
第2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特点:道路曲折,先后出现过两次重大转折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农业 实行余粮收集制 方面
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农民交粮食税后,余粮归自 己支配。
工业 方面
中小型企业 国有化
除大型企业仍为国家管理外, 一些中小企业,允许私人和外 国资本家经营。
商业 方面
取消自由贸易,由国 家集中分配一切生活 必须品和食品。
废除生活必需品的配给制, 恢复自由贸易。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农业集体化
集体农庄庄员在田间用餐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2.农业集体化
①背景: 工业化进展迅速 ②目的: 为了适应工业化的需要 ③措施: 放弃新经济政策,强迫1937年,完成农业集体化
材料一:目前集体农庄运动中具有决定 意义的新现象,就是农民已经不像以前那 样一批一批地加入,而是整村,整乡,甚 至整个专区地加入。——斯大林《大转变 的一年》(1929年11月)
──邓小平
邓小平为什么评价说“列宁的思路比较好”? “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中的模式指的是哪一 模式?为什么说“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3.斯大林模式
形成标志: 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
主要特征: 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存在弊端: ①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
于落后状态。 ②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材料一:国内战争结束后,余粮收集制非但没有取消,反而强化了, 1920-1921年度的粮食收购量翻一了番,而农民获得的代价仅是一些贬值 99.5%的“彩色纸片”。这种越来越严厉历的无偿征购,农民已不堪忍受, 农民的不满演变为农民暴动的事件。
材料二: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日益不满。1921年春,在彼得格勒 、莫斯科等城市发生了工人罢工和抗议游行。更为严重的是2月28日发生 了喀朗施塔得水兵叛乱,他们高喊“贸易自由”、“拥护不要共产党人 参加的苏维埃”。参加叛乱的水兵大部分来自农村,他们的情绪反映了 农民是何等的不满。
思考:(1)从材料一中你能看出苏联进行 农业集体化的办法是什么吗?
材料二:据统计,“1940年与1913年相比,苏联重工业 增长14.5倍,轻工业只增长3.9倍,农业总产值仅增长 41%”。在苏联农村中,从1929年7月到1930年7月,牛减 少了32%,马减少了13%,猪减少了33%,羊减少了26% 。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政治上:苏联的成立
1.时间:1922年
2.最初加入苏联的4个共和国:
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 白俄罗斯
3.“苏联”全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4.后来扩大到15个加盟共和国
请注意区别: 三个不同时期的俄国名称:
沙俄(1547年—1917年) 苏俄(1917年—1922年) 苏联(1922年—1991年)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
余粮收集制
工业 流通 分配
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 取消商品贸易,一切社会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 强制劳动,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
余粮收集制时期的粮食收购量
1918年 1919年 1920年
10790万普特 21250万普特 36700万普特
1922年列宁和斯大林在一起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斯大林的讲话
“我们比先进国家落后了五十年至一百年,我 们应当在十年内跑完这段距离,或者我们做到 这一点,或者我们被人打倒。”“延缓速度就 是落后,落后者是要挨打的。”
“没有重工作,那我们就不会有一切现代化国 防武器,那时我们的地位就会和目前中国所处 的地位多少相似:中国没有自己的重工业,没 有自己的军事工业,现在只要谁高兴,谁就可 以蹂躏它。”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经济上:新经济政策
背景:(1)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三年国内 战争)使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 严重,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标志: 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全国代表大 会通过《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决 议,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