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初一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素养提升 体验多彩人文》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素养提升体验多彩人文》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五章《素养提升体验多彩人文》是在学生学习了世界的人口、世界的人种、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等基础内容之后,对人文地理知识的一次综合提升和拓展。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传统习俗、经济活动等方面的差异,从而提高对世界多元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全球视野和人文素养。
本章内容不仅是对前面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也是为后续学习世界的区域地理和中国地理奠定基础。
同时,通过对多彩人文的体验和探究,有助于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文化的多样性介绍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如建筑风格、服饰、饮食、艺术等。
分析文化多样性的形成原因,包括自然环境、历史发展、民族融合等因素。
2.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探讨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如节日庆典、婚礼习俗、丧葬习俗等。
分析传统习俗在现代社会中的传承与变迁,以及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3.经济活动与文化特色介绍不同地区的主要经济活动,如农业、工业、服务业等。
分析经济活动与文化特色之间的关系,如农业文化、工业文化、商业文化等。
4.文化交流与融合探讨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现象,如丝绸之路、郑和下西洋等。
分析文化交流与融合对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以及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意义。
(三)教材特点1.综合性强:本章内容涵盖了文化、习俗、经济等多个方面的人文地理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世界不同地区的人文特色。
2.案例丰富: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案例和图片,生动地展示了不同地区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
这些案例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知识,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注重实践: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实践活动和问题探究,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调查访问等方式,亲身体验和感受不同地区的人文特色。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一、教案:第一章《地球与地图》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
(2)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2. 教学重点(1)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
(2)地图和地理图表的使用方法。
3. 教学难点(1)地球的椭球形状及其推算方法。
(2)地图的投影方法和种类。
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小组讨论、学生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地球仪模型或地球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大小和位置,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基本知识。
(3)介绍地图和地理图表的种类、作用以及使用方法,培养学生使用地图和地理图表的能力。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二、教案:第二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位置、范围、地形、气候等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亚洲地理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教学重点(1)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
3. 教学难点(1)亚洲的地理位置和范围。
(2)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的成因。
4.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地图分析、学生讲解等方式进行教学。
5. 教学步骤(1)导入新课:通过亚洲地图,引导学生思考亚洲的位置和范围。
(2)讲解亚洲的位置、范围,让学生掌握亚洲的基本知识。
(3)介绍亚洲的地形、气候等特点,分析其成因。
(4)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亚洲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5)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三、教案:第三章《亚洲的国家和地区》1.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亚洲的国家和地区的分布、特点。
(2)培养学生对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认识。
2. 教学重点(1)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分布。
(2)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
3. 教学难点(1)亚洲国家和地区分布的规律性。
(2)亚洲国家和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特点的成因。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文文档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范文文档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1第一节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亚洲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临北冰洋,西部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和土耳其海峡为界与欧洲相邻,西南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与非洲相邻,东南隔海与大洋洲相望,东北以白令海峡为界与北美洲相望。
(图 6.2 p2)亚洲的地理分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北亚。
2.亚洲是世界上面积,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一个洲。
(注意不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3.地形与河流: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受地势影响,发源于中部山地、高原的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海洋。
(图6.5 p4,结合图认真完成第5页的活动题)4.亚洲之最:(1)世界的高原-青藏高原(“世界屋脊”);(注:世界面积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大山脉:喜马拉雅山脉;(2)世界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8.43米),世界陆地最低点死海(海拔-415米);(3)亚洲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湄公河,流经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
发源于中国XX省省,注入南海。
(注: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是多瑙河[欧洲],世界上最长的河流是尼罗河,世界上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是亚马孙河)(4)亚洲面积的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世界面积的平原:亚马孙平原;(5)世界的湖泊:里海(咸水湖);的淡水湖:苏必利尔湖[北美];最深和蓄水量的湖泊:贝加尔湖[俄罗斯];世界的群岛:马来群岛。
5.气候:亚洲地跨热带、北温带、北寒带,受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影响,气候有(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和(大陆性气候分布广)的特点。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2第二节东南亚1.东南亚在亚洲东南部,包含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两部分,地处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十字路口”。
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的马六甲海峡,是从欧洲、非洲向东航行到东南亚、东亚各港口最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17
12月17日
—12月23日
第三节聚落—人类的聚居地单元自测(1课时)
2
18
12月24日
—12月30日
期末自测(2课时)
2
19
12月31日
—1月6日
综合复习
2
20
1月9日以后
总复习及期末检测
第一章
地球
教学目标:
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9、教学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结合学科特点,开展学科知识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0、每次考试后,全面做好每个学生,每个班级的质量分析。注意发现教学和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
总之,在本学期中,我会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教学原则、教学策略和方法去引导教育学生。从而切切实实地提高教育质量,取得新的成绩。
第三章海洋与陆地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世界的海陆分布、海陆变迁二部分。“世界的海陆分布”一节,教材首先向学生展示地球的海陆分布,通过直观形象的图形和具体的数据,向学生传递了世界海陆分布的特点及其面积比较,让学生对大洲大洋的面积、名称及其排序有了非常感性的认识。
“海陆变迁”一节,教材分别从地表形态变化、大陆漂移与板块构造运动两部分来说明,通过大量实例说明地表形态处于不断变化之中。
2.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并且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学习有用的地理。
3.教学中做到精讲,重知识体系、结构、联系和思维方法及解题思路,不要面面俱到、拖泥带水,要讲究教学技巧和艺术,提高课时效益。训练题要做到精选、精练,鼓励微型试题。做到讲练结合,努力提高复习效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商务星球版范文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商务星球版范文教案中对每个课题或每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步骤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板书设计,教具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各个教学步骤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等等,都要经过周密考虑,精心设计而确定下来,体现着很强的计划性。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商务星球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商务星球版1南亚第1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南亚的地理位置和范围,,能在图上填出南亚的国家和主要城市。
2、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3、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重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
教学难点:1、掌握南亚三大地形区的分布,并能在图上填绘出南亚主要的山脉、平原、高原、河流。
2、通过读图分析印度河恒河的发源地、流向、流经国家、注入地等特征教学过程: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二、学生自读课文、了解课文重点和疑点三、师生探究、共同理解课文㈠、位置与国家1、让学生通过读图找出南亚地理位置:位于亚洲的南部,西临阿拉伯海、东临孟加拉湾,南被印度洋包围。
北回归线穿过中部。
2、主要国家、城市: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孟加拉国——达卡尼泊尔——加德满都锡金——甘托克不丹——廷布斯里兰卡——科伦坡马尔代夫——马累3、学生阅读课文“南亚次大陆’㈡、三大地形区1、地形特征通过分析地形图,着重强调主要地形区及分布特点:⑴、北部是喜马拉雅山脉⑵、中部是印度河平原、恒河平原⑶、南部是德干高原2、在地图中找出南亚两条主要的河流——印度河、恒河通过阅读南亚地形图,并对照南亚地形图分析河流的流向、发源地、注入的海洋和流经国家。
印度河:发源地:喜马拉雅山北麓;流经的国家: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注入的海洋:阿拉伯海。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
第一章地球教学目标: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通过该项内容的学习是学生受到有关的科学史教育。
2、知道地球的大小。
3、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4、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5、通过自己动手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6、熟练地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7、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描述地球的大小;经度、纬度;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教学时间:六课时第一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学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3、培养学生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教学重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
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1、科学精神的培养。
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教学方法:直观教学法教具准备:地球仪、地图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找学生讲述中国古代天圆地方的小故事,讲述张衡、的学说、观点,及麦哲伦的环球航行等故事,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些故事、学说的看法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活动,目的一是用实际例子,让学生体验过去人们是怎样证明大地不是平面的;目的二是进一步说明一个真理的发现,需要多方考证,不能简单下结论。
学生分组交流课前通过查阅资料收集好的问题“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学生思考、讲故事,讨论,谈看法。
鼓励那些平时注意积累的学生,教育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学习科学家的探索精神二、讲授新课:1、讲解出现这些故事的背景,使学生了解一部分历史,明白正确地世界观,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假设。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了解世界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培养学生读图、用图和地理观察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地图和地理模型,培养学生地理空间观念,学会使用地理工具,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全球地理问题的意识,增强学生可持续发展观念,提高学生关爱地球、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经纬网和坐标系3. 地图的类型和制作第二章:世界地理位置1. 半球分区和时区2. 重要经纬线和地理位置3. 主要国家和地区分布第三章:气候特点1. 气候类型及其分布2. 气候影响因素3.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第四章:自然资源分布1. 水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2. 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3. 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第五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1. 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2. 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3. 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世界地理位置、气候特点、自然资源分布、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气候类型及其分布、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和地图的图像、视频,生动形象地讲解地球和地图的基本知识。
2. 利用地理模型和实物道具,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气候特点和自然资源分布。
3. 开展小组讨论和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计划1.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2课时)2. 第二章:世界地理位置(3课时)3. 第三章:气候特点(2课时)4. 第四章:自然资源分布(2课时)5. 第五章: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2课时)六、教学内容第六章: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1. 农业生产条件及类型2.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3.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七章: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1. 工业发展条件及类型2. 工业区位因素分析3. 工业可持续发展策略第八章: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1. 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区位因素2. 城市化进程及其问题3. 城市可持续发展策略第九章:交通与通信1. 交通方式及其特点2. 交通线路布局及影响因素3. 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第十章:区域发展差异1. 区域发展特征及类型2. 区域发展差异的原因3.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农业生产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工业布局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城市发展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交通与通信的发展、区域发展差异及战略。
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素养提升 运用地理工具》教学设计
商务星球版(2024)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素养提升运用地理工具》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和作用本章节是商务星球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的素养提升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地理工具,包括地图、地球仪、地理图表等,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这一章节的学习对于学生后续地理知识的学习和地理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基础作用。
在整个七年级上册教材中,前面的章节已经介绍了地球的面貌、世界的居民等内容,为本章节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而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生将进一步掌握地理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后续学习世界的气候、世界的发展差异等章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材内容结构本章节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认识地图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地图的分类:按内容、按比例尺等分类。
2.认识地球仪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地轴、两极、经线和纬线。
经纬网的用途:确定位置、判断方向等。
3.阅读地理图表统计图表:柱状图、折线图、扇形图等。
等值线图: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
(三)教材特点1.注重实践操作:教材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活动,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理工具,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强调综合思维:教材在介绍地理工具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地理问题。
3.紧密联系生活:教材中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二、学情分析(一)学生已有知识基础经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对地球的形状、大小、运动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地理概念和地理现象。
此外,学生在小学阶段也接触过一些地图和地球仪的知识,对地理工具并不陌生。
(二)学生学习能力和特点七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欢动手操作和探索新事物。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比较有限,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活动来帮助他们理解地理知识。
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教案标题: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内容和目标。
2. 帮助学生掌握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材中的关键概念和知识。
3. 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意识。
4. 促进学生的合作学习和信息获取能力。
教学重点:1.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材的核心概念和知识点。
2. 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意识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将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材中的概念和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地理意识。
教学准备:1.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材和教具。
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3. 地图和地理实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视频介绍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材中的主题和内容。
2. 引导学生讨论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材中的地理概念和知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依次介绍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材中的各个单元和主题。
2. 解释关键概念和知识点,并提供实例进行说明。
3. 结合地图和地理实物展示相关地理现象和特点。
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分组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材中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题,并设计一个实践活动来应用所学的地理概念和知识。
3. 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并记录实践结果和体会。
四、总结与展示(10分钟)1. 学生展示他们的实践活动,并分享实践结果和体会。
2.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学生的表现。
3. 引导学生对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进行反思和总结。
五、拓展练习(10分钟)1. 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作业任务,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商务星球版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内容。
2. 强调作业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
七年级上册商务星球版地理教案及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地球的基本面貌,包括陆地和海洋的分布状况。
(2)使学生了解经纬网的概念及其在地理定位中的应用。
(3)培养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2)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3)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地球的认识1. 陆地的分布2. 海洋的分布3. 经纬网的概念第二课时:经纬网的应用1. 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2. 经纬度的变化规律3. 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第三课时:地形区的特点1. 平原的特点2. 山地的特点3. 高原的特点4. 盆地的特点第四课时:气候类型的分布1. 热带气候的特点2. 温带气候的特点3. 寒带气候的特点4. 特殊气候的特点第五课时:半球的分界线1.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2. 南北半球的分界线3. 半球分界线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地球的面貌、经纬网的应用、地形区的特点、气候类型的分布、半球的分界线。
2. 教学难点:经纬度的变化规律、地形区的特点、气候类型的分布。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地图,了解地球的面貌和地形区的特点。
2. 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经纬网,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3. 采用比较法,分析不同地形区和气候类型的特点。
4. 利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了解经纬网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面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以及经纬网的概念。
3. 课堂讲解:讲解经纬网的应用,如何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理位置;分析不同地形区的特点;介绍气候类型的分布;讲解半球的分界线。
初中地理星球地图七年级上册(2023年新编) 地图商务星球版七上地理 地图基本要素 教案
《地图的基本要素》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地图是我们日常生活和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
本课内容着重阐述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这些都是读图用图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从教材结构上看,本节课既是学习地球运动的延伸,又为下面学习“地形图的判读”奠定基础,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课是教材的重点。
【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三个方面:一、知识与技能1、能够说出地图三要素有: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2、学会在地图上判读方向的三种方法。
3、理解比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学会在地图上根据比例尺量算两地实际距离。
4、识记常用的图例。
二、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读图、量算、分组讨论、比赛等多个活动认识地图三要素,学会在地图上根据比例尺量算两地实际距离,根据绘图需要选择不同大小的比例尺,运用地图辨别方向,会根据地图上的图例和注记查找事物。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初步掌握地图的使用方法,使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在地图上辨别方向、量算距离和识记地图上的常见图例。
教学难点:1、比例尺的大小比较。
2、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的实地范围大小、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3、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策略及方法分析】本节课主要以学生“自主—探究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及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的方法为主,最终达到新课标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把多媒体信息如文字、图像等有机集成并显示在屏幕上,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过程设计】【板书设计】第1课地图的基本要素一、地图上的方向1、地图上辨向(1)、一般地图: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有指向标地图:根据指向标判断,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的气氛和学生的积极性,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非浅。
因此,平时,我紧抓备、教、改、辅、查等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感谢您的浏览,以下是作者带来的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内容,期望能帮助到您!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1东南亚第 1 教时教学目标:1、东南亚的范畴,联系两大洲和两大洋的地理位置2、东南亚的气候和农业3、东南亚的地势与主要的城市4、东南亚的风景教学重点:东南亚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的十字路口位置东南亚的地势与主要的城市教学难点: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东南亚的地势、气候特点。
教学进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你们知道国际影星杨紫琼的故乡是哪里吗?她的故乡就是美丽的热带岛国------马来西亚。
一、十字路口的位置请一位同学上来指出马来西亚的位置。
(放映东南亚的地图)。
[提问]:它大致位于中国的哪个方向?跨过中国的南部边界,就到了与我国山水相连的东南亚。
它包括了许多国家,从整体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块,一个是半岛,由于位于中国的南部所以叫做中南半岛,请同学们用红笔沿边界画下来,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位于中南半岛上;另一个是群岛,由几万个散布于太平洋中的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
请同学们用蓝笔沿边界大致画下来。
数一数有多少个国家组成。
[总结]:指图:东南亚位于亚洲的东南部,太平洋的西海岸,印度洋的东面。
纬度位置大约在10ºS—25ºN之间。
地处热带,所以这里四季常青,散布有成片的热带雨林,成为当今的旅行胜地。
我们常听到的新马泰地区就是指这里。
东南亚重要的地理位置:我们仔细视察一下蓝笔和红笔画出来的地区可以发觉,东南亚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马路上的十字路口。
他沟通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
东南亚正是具有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而成为各国往来的十字路口。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郑和下西洋、下南洋的壮举,就是通过东南亚而到达了北非、西非等国家和地方进行了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全册教案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商务星球版)第一章第1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经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其中三个数据是重点内容。
知识与技能:1、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知道地球的大小,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课文的阅读,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
2、通过组织学生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人类逐步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教育,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二、新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促使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为突破口,使教材符合学生的实际,因此我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采取了以下几种教学法:1、直观教学法: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多媒体演示,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像力。
2、比较教学法:三、组织教学:[激趣导入新课]:同学们看看窗外的大地,想想我们生活的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学生讨论回答)“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我们无法看到地球的真面目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
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人们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漫长曲折的探索过程。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球的真实形状。
一.地球的形状。
1、古代凭直觉臆测。
——“盖天说”、“浑天说”2、16世纪麦哲伦环球航行证明——“圆球体”3、近代精测——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球体。
[学习方法]让学生独自阅读材料并思考下列问题。
1、“盖天说”、“浑天说”分别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2、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是什么时候,从哪个国家出发,依次经过哪些大洋,绕地球一周用了多长时间?3、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怎样的?二.地球的大小:三个重要数据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万km;表面积:约5.1亿km2[学习方法] 这部分内容少,很枯燥,但是是重点内容。
学习步骤:1、让学生在填图册的空白图中正确填出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
2、数字趣味化:①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2相当多少个中国?(约53个)②地球平均半径是多少个珠穆朗玛峰(8844米)?(约720倍)③如果你每天来回学校走2公里,要多久才能绕赤道一周?(约55年)第2节在地球仪上认识经纬网教学目标:1、认识地球仪。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
、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2、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空间想象能力不够,地球上的经、纬线比较抽象,学生难于理解1.上课课我们共同学习了经纬线的特征和经纬度的划分,为了巩固所学知识,希望同学们认真完成下列表格。
2.组织学生讨论,填出下表:最后让学生互相对答案。
第3节地球的自转一、教学目的:1 、通过本课教学,要求学生知道什么是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时间; 明白昼夜现象是由于地球自转形成的。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昼夜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和想像能力(根据日月星辰的视运动推想地球的运动)。
3 、通过认识地球的自转,使学生体会到宇宙间的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二、教学重难点:1、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产生的现象。
2、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三、课前准备:1 、分组实验材料——蜡烛,用乒乓球、铁丝制成的小地球仪(在北半球处粘一个小纸人)。
2 、挂图或投影仪——地球的自转(标示地轴、自转方向、阳光及昼夜),多媒课件。
3、我们为学生提供了公共材料一套(相关内容的地理杂志、书籍),再给学生每人分发资料一套(包含有下列内容: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从地方到地圆、地圆的证据、哥白尼和布鲁诺的故事、环球探险故事、地球的真实形状和大小-数据、如何验证地球的自转-落体偏东和傅科摆等实验、地转偏向力的表演。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本课导言这样引入的:毛主席的诗词:“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种情况可会发生吗?在哪里发生?"(一)展示问题:(1 )每天,我们看到太阳在空中是怎样运动的?(2 )在一天的不同时刻,南天的星座(例如猎户座)在天空中是怎样移动的?北天的星座呢?(3 )伴随太阳的东升西落,发生了什么现象?(4 )昼夜现象有什么规律?学习新课:1 、指导学生认识地球的自转(1 )学生讨论:你认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是怎样形成的?(2)教师引导:关于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的现象,有的同学认为是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有的则认为是地球自己转动形成的,这是两种不同的意见。
这个问题在历史上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以前,人们凭肉眼直接观察,一直以为太阳的东升西落、昼夜交替循环时由于太阳绕地球转动形成的。
后来,人们通过细致的观察和深入思考,认识到这种现象是由于地球的运动形成的。
谈话:明明看到太阳东升西落,为什么说是地球在运动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让我们来联想一些熟悉的现象:①当你坐在快速向前行驶的汽车里,看到路旁的树、房子等物体会怎样?(向后移动)②你们坐过船吗?在船上怎样知道船是否在行驶?怎样知道船在向哪个方向行驶?如果看船上的物体能发现吗?为什么?(3 )讲解:当我们随同车、船一起运动的时候。
会看到车、船以外的景物向相反方向运动; 同时,通过观察车、船以外的景物的运动状况,可以判断我们乘坐的车船的运动情况。
(4 )展示问题:已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是静止的。
这说明什么?①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向前移动,这说明什么?②当看到船舱外的景物在快速地向后移动,这说明什么?(5 )讲述:我们可以根据物体间相互运动的关系,推想地球的运动状况。
(6 )讨论:①通过观察,我们看不到大地在动。
据此能说地球是静止不动的吗?为什么?(如果把地球比做宇宙中的一艘大船,我们便是这艘大船上的乘客,只看“船”或“船”上的物体,是不能判断地球这艘大船动或不动的。
)①怎样才能判断地球动或不动呢?(要看地球以外的天体的运动情况)②通过观察可以知道,地球以外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每天都有东升西落现象,也就是说都在自东向西运动。
这说明什么?(地球在自西向东运动)③我们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总是循环出现的,这说明什么?(这说明地球在转动)④太阳每天东升西落,从看到太阳正南到再次看到太阳正南,相隔时间大约是多少?(24 小时)这说明什么?(地球转动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7 )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地球在不停地自西向东转动,这个分析是正确的。
现在,人们可以乘火箭、航天飞机离开地球,从宇宙空间观察地球,看到地球确实在转动。
(展示课件:地球自转。
)还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试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是在一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碰撞,这就从另一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我们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中间是赤道,两端分别是南极和北极,穿过地轴南北极的一条假想的直线叫做地轴地球每时每刻都在以地轴为轴转动着,地球的这种运动叫做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 小时。
2 、指导学生认识昼夜的成因(1 )讨论:①我们已经知道昼夜现象是伴随太阳东升西落发生的。
既然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那昼夜现象应该是由什么引起的?(由地球自转引起的)②请你想像一下,为什么在地球自转过程中地球上会有昼夜现象呢?(2 )讲述:为了证明这个问题,我们来做个实验。
每组都有一个用乒乓球做的小地球仪,我们就用它来实验。
(3 )分组实验:①点燃蜡烛,用蜡烛光代替太阳光,让“太阳光”照射在“地球”上。
②观察:”地球”的哪个部分被”太阳光”照亮?哪个部分没有被照亮?想一想:这两部分分别相当于一天中的什么时间?③转动地球仪。
使它自西向东(即从左向右)转动,观察在同一地点(例如贴小纸人的地方)是否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4 )汇报实验结果。
(以上实验也可以分步进行。
如果分步实验,汇报也分步进行。
)(5 )讨论:①以上实验说明什么?②现在,你认为昼夜交替现象是怎样形成的?(6 )教师小结:(展示多媒体课件,地球自转及昼夜成因。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
地球不停地转动,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第4节地球的公转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探究使学生明确公转的方向、周期、特点,进而明确四季的形成。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能力及参与意识。
3、思想目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探索意识。
教学重点:公转过程的理解、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教具:地球仪三球仪多媒体手电筒黑板纸教学过程:导入:老师和你们这么大的时候。
时常想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会产生春、夏、秋、冬呢?为什么有的季课冷,有的季课热呢?同学们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疑问呢?(老师根据同学的回答,接着进入新课)。
看起来老师少年时与你们一样有许多迷惘、许多困惑,这课课我们就一起探究春、夏、秋、冬是怎样产生的。
一、地球的公转(1)、请同学门先用5分钟的时间独自学习课本11页“地球的公转”这一框题下的文字内容和图片内容。
用5分钟小组讨论后回答。
情景设置(2)出示课件中的自转和公转模拟图①、以小组竞赛的形式问:哪一个模拟图是自转?哪一个模拟图是公转?它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明确自转和公转方向、周期;倾斜、北极指向不变等特点)②、分小组用地球仪或四人“用身体演示”法来说明所处在地球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太阳的直射情况(在赤道或南北回归线,课气和季课)。
③、做一个小实验,比较一下:“阳光直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还是斜射地面获得的热量多?”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张黑纸板,大家用手电筒垂直照射在黑纸上,再用同一手电筒,在同一位置,倾斜照射黑色纸板,比较哪块光斑大,哪块光斑亮。
师问:同学们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想到什么?生答:直射比斜射光环小,但亮度大,因此地球表面直射的地方得到太阳热量多,温度高;斜射的地方得到的能量少,温度低。
教师引导学生以淄博市为例,结合课本12页练习2,得出夏季温度高,白昼时间长;冬季温度低,白昼时间短,这种温度高、低和白昼长、短的变化,决定了淄博市太阳光热多少的变化。
出示投影:(认知结构)公转热量多热形成位太阳照地面得到置热量不同热量少冷四季不同(3)同学们每四人一组,每个小组有一个手电筒、有一个地球仪,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直射点在赤道上,观察不同的纬线上亮度有何差异?你想到了什么?(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老师:所以根据地球表面得到太阳光热的不同,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带,是哪五带呢?学生回答:北寒带、北温带、热带、南温带、南寒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