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教育之我见
感恩教育之我见
感恩教育之我见教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石和重要的力量,对于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繁荣至关重要。
在我看来,我对教育抱有深深的感恩之情。
我感恩教育给了我知识和智慧。
教育是开拓视野的途径,通过学习,我可以获得各种学科的知识,增加自己的见识和智慧。
这些知识不仅丰富了我的头脑,也使我在面对问题和挑战时能够更加从容和理性地思考,解决问题。
教育还培养了我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使我能够不断进步和成长。
我感恩教育培养了我的品德和价值观。
教育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品德和价值观。
通过接受教育,我学会了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良好的品质,形成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这些品德和价值观指引着我在生活和事业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和判断,使我成为一个有责任感和担当的人。
我感恩教育给了我机会和平台。
教育为我提供了广阔的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社会,我都能够通过努力学习和不断提升自己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教育还给了我一个展示自己才华和能力的平台,使我能够在各个领域中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我感恩教育给了我希望和未来。
教育使我能够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和充实的人生。
在学校中,我通过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为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教育还培养了我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使我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脱颖而出,追求自己的梦想。
有了教育,我相信自己能够有一个成功和充实的人生。
教育是我人生的宝贵财富,我对教育抱有深深的感恩之情。
教育给了我知识和智慧,培养了我的品德和价值观,给了我机会和平台,带给了我希望和未来。
我将始终珍惜教育给予我的一切,努力学习和发展自己,回报社会,为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幼儿园感恩教育之我见
1.感恩教育的内涵感恩教育就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对受教育者进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的识恩、知恩、感恩、报恩以至于施恩的人文教育。
它是一种"以情动情的情感教育""以德报德"的道德教育,"以人性唤起人性"的人性教育。
感恩教育包括三个层次:第一,认知层面,就是要认识和了解自身所获得的恩惠和方便,并在内心产生认可;第二,情感层面,就是要在认知的基础上,衍生出一种幸福和愉快的情感,从而转化为一种自觉的感恩意识,产生一种回报恩情的冲动。
第三,实践层面,就是要把感恩意识转化为报恩乃至施恩的具体行为,并形成回报恩情,甘于奉献的习惯。
2.感恩教育的现状分析2.1 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
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我们原有的传统文化、传统道德观念正在经受着跨文化融合的考验。
就如我国传统教育中常用"孔融让梨"这个故事来教育孩子要学会关心幼小,主动谦让。
可是这一故事却在现今社会中出现了另一个版本的解释,更多的人认为孔融的行为太过虚假,孩子更应该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生活本应充满竞争。
于是新版的"孔融让梨"以可爱的卡通形象迅速在网络上传播,而对于外界的刺激缺乏足够辨别能力的未成年孩子来说,足以让他很快形成一个道德判断标准,进而体现于自身的行动中。
其次,经济发展的不平衡状态,也是日益显着的社会不良因素。
由于生活上的富足,使得一部分孩子在模仿成人挥金如土的生活时,渐渐养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只知索取,不知回报的心理。
另外,缺乏榜样的树立与宣传是又一社会原因。
如果和现在的孩子聊聊天,你会惊奇地发现,他们对于传统榜样人物的认识已经加入了更多新的理解。
比如雷锋,他们认为是花费了很多自己的时间,做了许多对自己帮助不大的事情,如果在今天这样一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一定早被淘汰了。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竞争的压力在孩子们的心中早已形成,只是对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在发展中的他们来说,如何摆清竞争和感恩之间的关系,似乎很难有一个值得他们学习、借鉴的典型。
感恩教育之我见
感恩教育之我见感恩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教育孩子懂得感恩,从小养成感恩的习惯,对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我看来,感恩教育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感恩教育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孩子应该懂得感恩自己的父母和家人,明白他们的养育之恩。
他们应该懂得感恩老师的教导和同学的友谊,懂得感恩各种帮助过自己的人。
只有懂得感恩,孩子才会懂得珍惜他们身边的人和事,才会更加努力地成长和学习。
感恩教育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行动。
感恩不仅仅是一种心理感受,更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来表达出来。
孩子应该懂得主动帮助别人,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关心他人的需求,回报别人的帮助。
只有通过行动来表达感恩,孩子才能真正理解感恩的意义,并将其变成一种积极的行为习惯。
感恩教育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意识。
孩子应该明白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来自于他人的付出和努力。
他们应该懂得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不浪费资源,不奢求更多,懂得满足于现有的生活条件。
只有明白感恩的意识,孩子才能珍惜和保护自己的生活环境,懂得节约资源,为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感恩教育要培养孩子的感恩之观念。
孩子应该明白感恩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正确的行为态度。
他们应该懂得感恩是一种内心的力量,可以让他们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更加坚强和勇敢。
只有培养正确的感恩观念,孩子才能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面对生活的挑战,勇往直前。
感恩教育是一种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积极行为的重要途径。
通过感恩教育,孩子们可以培养感恩之心,进行感恩之行动,树立感恩之意识和感恩之观念。
这将有助于他们健康成长,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应该重视感恩教育,从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教育过程中切实将感恩教育融入进去,让孩子们在感恩中成长,为美好的未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感恩教育之我见_小班幼儿教育保育工作总结
幼儿感恩教育之我见_小班幼儿教育保育工作总结
幼儿感恩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项教育内容,可以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使他们学会珍
惜和感恩身边的人和事物。
在小班幼儿教育保育工作中,我意识到幼儿感恩教育应该贯穿
于日常的教育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教育方法来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在课堂教育中,我采用了一些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在每天的早操活动中,我经常鼓励幼儿们说出自己感恩的事情,比如“我感恩妈妈给我做好吃的”、“我感恩老
师给我带来快乐”等等。
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身边值得感恩的人和事物,并且学会了表达感恩之情。
在日常生活中,我经常引导幼儿们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物,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
在每
天的午饭时间,我经常和幼儿们一起品尝美食,然后引导他们表达对厨师的感谢之情。
我
鼓励幼儿们互相帮助,相互关心,让他们懂得珍惜身边的朋友和亲人。
在活动中,我也注重培养幼儿的感恩之心。
在母亲节和父亲节这样的节日中,我会组
织一些与家长互动的活动,让幼儿们亲手制作礼物送给父母,表达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我
也会带领幼儿们参观一些社区公益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懂得感恩
社会,回报社会。
我认为,幼儿感恩教育还应该融入到教育课程的各个环节中,不仅仅只是教育活动。
在课程中,我适时地加入一些关于感恩的故事和歌曲,让幼儿们在课堂上听到和唱到感恩
的声音。
我也鼓励幼儿们与父母、老师、同学分享自己的感恩之情,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
活中实践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之我见
感恩教育之我见感恩教育是培养学生感恩心态的一种教育方式,它旨在让学生从小养成感恩的习惯,培养学生对家庭、师长、朋友、社会以及自然的感恩之心。
在我看来,感恩教育对学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感恩教育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当学生从小就被教育感恩的重要性并且能够实践感恩的行为时,他们会习惯于关注他人的付出和帮助,更加珍惜自己所拥有的。
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能培养学生的孝心、友爱心和责任心。
感恩教育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学生在感恩的过程中,会发现身边有许多人对自己的成长和发展给予了帮助和支持,从而增强他们对自己的认同和自信心。
感恩也能让学生更加珍惜身边的人和事物,从而体验到生活的幸福和快乐。
感恩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对他们的关爱和支持,并且理解到自己应该为社会做出贡献。
他们会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关心弱势群体,并主动帮助他人。
这种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不仅对学生个人成长有益,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进行感恩教育。
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付出和帮助,并鼓励他们写感谢信、帮助他人等。
可以提供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社会公益活动中,感受到帮助他人的乐趣和意义。
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合作,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感恩的环境,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给予孩子正确的引导和示范。
感恩教育是一个培养学生良好品德和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通过感恩教育,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自信心和幸福感,培养社会责任感。
在感恩的道路上,学生将会变得更加乐观、积极,并且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会,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应该重视感恩教育,将其纳入到学校教育的体系中,让学生从小学会感恩,始终怀着感恩的心态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感恩教育之我见
感恩教育之我见当前,在我们学生身上表现出来的不知感恩的情形很令人痛心。
去年,我校对全体学生思想道德和心理状况进行了一次“摸底抽查”,只有20%的学生表示景仰自己的父母。
“可怜天下父母心。
”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付出的是最多的,可崇拜父母的孩子却是最少的。
孩子对父母都不怀感恩之心,更何况对同学、对老师、对社会呢?纵观当今社会,一些学生只求索取、不知回报的现象普遍存在。
这种感恩情怀的缺失,让我们意识到塑造学生感恩意识的意义十分重大,加强学生的感恩教育更是当务之急。
那么,如何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懂得心存感激和知恩图报呢?现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营造感恩教育的校园环境感恩教育需要有良好的教育气氛和校园环境,要通过校园物化和人文环境的建设,营造感恩氛围。
物质文化环境是无声的老师,文化环境的精心设置会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真正起到“无声润物三春雨,有心护花二月风”的效果。
因此,要充分利用环境布置、板报画廊、校报校刊、校园电视和校园网站等传媒,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感恩美文、诗歌、警句及感恩榜样(人与事),形成感恩环境文化,营造感恩教育的浓烈氛围。
如:可以在教室开辟“班级感恩文化角”,还可以在校园的墙面上悬挂感恩名言诗句,每天的晨会和校园午间广播中播放旋律优美、感人肺腑的感恩歌曲并引导学生反复传唱等。
这些自然和谐的举措,一定会唤起学生的感恩之心,使校园里处处洋溢着感恩的氛围。
二、引导学生养成感恩习惯通过一系列的感恩教育活动,要使学生树立良好的“感恩”意识,养成感恩习惯,具备感恩之心,自觉学会“感恩”的方式,使学生的感恩情怀内化为良好的品德。
如:开展体验活动,体会父母养育自己的辛苦。
可结合母亲节、妇女节、父亲节等节日开展“一日护蛋行动”“听妈妈讲怀孕的故事”“做一天家务”“给父母过生日”“亲手制作小礼物”等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反映亲情的影片,联系自身实际激发情感;还可以让学生了解老师一天的工作内容,体会老师教育学生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精力。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感恩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和社会各界都普遍强调的一个重要价值观。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不仅应该明白感恩的意义和价值,更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实践感恩、传递感恩,并从中获得人生的启示和指引。
首先,感恩教育要从学生的教育入手,营造感恩的氛围和文化。
现代社会发展迅速,许多人不断追求更高的物质收益和感官享受,却忽略了对生命的珍视和感恩,这样的价值观会导致人变得自私与冷漠。
因此,在教育环节中,我们需要通过家校联动,教育类与家庭一同重视感恩教育,为学生们营造感恩的氛围,加深学生对感恩的认识和理解。
其次,感恩教育要注重实践和交流。
为学生们创造各种感恩的机会,让学生们在实践中理解感恩与回报的内涵和重要性。
例如,每年开展“感恩母校”活动,在传统节日、校庆等期间进行感恩活动,比如,帮助周围的人、义务劳动、慰问高龄、病人或特殊人群等,以挖掘学生对家庭、老师、校友、同学、社会等多方面的感恩平台。
此外,大学生不断完善个人成长同样需要感恩教育的引领。
在求知与未来方向方面,大学生们应该要带着感恩的心态去学习、去成长。
需要体现的是,我们不仅要感恩现在得到的机会和成果,更要感恩已经离我们而去的机会和人物。
因为正是这些人和机会,造就了我们的今天,供给我们前行的底气和决心。
最后,我认为,我们要从内心深处感恩,不要止于表层的形式和仪式。
当我们真正明白感恩的意义、内涵和价值,我们才能把感恩的行为践行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不只是理念上的秉持,更是我们自由、自主地作出的表率和示范。
通过这样的体现使我们不断加强我们的爱心、热情和道德勇气,以正视其心给我们大学生留下一笔珍贵的财富。
综上所述,感恩教育的实施对当代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
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更应该顾及世界大势,坚定不移地弘扬感恩教育之精神,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贡献所能付出的一切。
感恩教育之我见
感恩教育之我见1.开展感恩教育的重要性人的一生,是成长和贡献的一生,也是受人恩惠的一生。
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领受着父母的养育之恩,上学后有老师的教育之恩,工作后有领导、同事的关怀、帮助之恩,年老时又免不了接受晚辈的赡养、照顾之恩。
如果人们之间没有施恩与感恩,很难想象这个社会还能正常发展下去。
感恩是人类的美好品德,也是健全人格的具体表现。
中小学是学生养成良好品行的关键时期,学校要努力开展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这是培养他们良好品德的需要,也是培养他们成为未来社会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
2.如何开展感恩教育(1)用典型例子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诗经·小雅》中提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意思是“可怜我的父母啊,如此劳苦地养育我”,这句诗充分体现了父母养育孩子的艰辛。
可以说,父母很伟大,他们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而不求回报。
作为教师,我们要用一些典型的例子来教育学生学会感恩父母。
例如,可以用2009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陈玉莹的例子。
陈玉莹13岁的儿子患了肝病,她请求医生用手术将自己的肝移植给儿子。
可是她患有重度脂肪肝,无法捐肝救子。
为了挽救孩子的生命,她每天锻炼身体,每餐只吃半个拳头大的饭团,暴走10公里,坚持了7个月。
等她把脂肪肝“炼没了”,把身体炼强壮了,最终成功地割肝救儿。
父母的恩情深似海,值得广大学生学习,在孩子感恩父母方面也涌现了许多模范。
例如,2010年度第三届“孝老爱亲”全国道德模范张蕾就是其中的代表。
8岁那年她父亲患青光眼双目失明,母亲也精神失常出走了,从此她边上学边坚强地挑起家庭重担。
考上贵州铜仁学院后她又把父亲接到大学里来,边学习边照顾双目失明的父亲。
张蕾的感人事迹展示了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
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学校应该教育学生感恩父母、感恩长辈对自己的付出,从而做一个品德良好、全面发展的学生,做一个将来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以此来报答父母、长辈的爱。
(2)用典型例子教育学生学会感恩老师。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全文)
当代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百善孝为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是连接人际伦理和社会活动的重要纽带,对于人格的完善具有基础性的促进作用。
然而在大学生身上屡屡出现的缺乏感恩意识的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沿阵地,对于培养学生的感恩、奋斗、奉献社会意识的形成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作为高校德育工XX要把培养学生的知恩之心和践行施恩之行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
一、大学生感恩意识缺乏的原因调研发现,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和父辈之间存在严峻隔阂,缺乏对父母的理解,鲜有和父母的沟通,更是不知或者漠视父母的艰辛劳作,进而导致大学生之间消费攀比、好逸恶劳,学习态度浮躁,感恩意识淡漠,善良之举罕见,缺乏集体主义精神、缺乏传统文化素养、缺乏尊老爱幼和谦逊礼貌的美德。
这成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深究这些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重视智育而忽视德育,导致道德教育缺失。
应试教育环境下从家庭教育到学校教育,重智轻德的现象十分普遍,往往把分数作为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没有很好的培养起学生热爱集体、感恩父母等方面的意识。
目前大学生中以独生子女居多,他们从小生活在衣食无忧、众星捧月的环境中,成为了家里的“小皇帝”和“小公主”,养成了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助长了他们依赖父母,缺乏独立的思想。
久而久之,在他们的思想观念中就萌生了父母为他们付出是天经地义的,再加之有些父母忙于生计而忽略了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除了平时的生活和学习,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和沟通,这种本应该是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双向交流变成了单向行动,不利于他们树立和培养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不利于感恩思想的形成,不懂得通过自己的付出来回馈别人给予的恩惠。
第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社会感恩意识弱化。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从此可以看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感恩教育之我见
感恩教育之我见
感恩教育一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一直强调的教育理念,它所传达的是一种对于生命、对于生活珍惜、感恩的态度。
感恩教育不仅让孩子们学会感恩的情感,也让他们对生活有了更多的情感体验,更加懂得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以及爱国和感恩奋斗。
首先,感恩教育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幸福,珍惜身边人和事。
在感恩教育中,我们引导孩子们看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尽管不是每个孩子都很优秀,但是总会有自己的长处和特长。
感恩教育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所拥有的资质和物质财富是不可多得的,令他们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同时,他们也会从自己周围的人和事中感受到爱和关怀,从而学会感恩和回报。
其次,在感恩教育中,我们还要让孩子们认识到,我们生存的环境是神圣的,需要我们去保护和爱护。
我们要让孩子们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让他们知道生态环境的恶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激发孩子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我们还要让孩子明确,我们所处的这个家园,是由我们的前辈用汗水和鲜血创造的,我们应该将他们的遗产继承下来,更好地发挥我们的作用。
最后,在感恩教育中,也要让孩子们明白爱国之情,在所有的教育理念中,感恩教育无疑是根植于爱国之情的。
让孩子们知道在这个国家中,我们有言论自由和表达权利,能够在和平的环境中成长。
我们有着和谐的家园、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这些都是国家为我们提供的优越条件。
我们有义务为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为自己的未来和家园的繁荣贡献一份力量。
学校感恩教育之我见
学校感恩教育之我见皋兰县石洞初中朱宗财作为一名教师,这几年来,我总感到感恩教育已被疏远和淡漠。
另外,青少年学生的感恩情感也正在逐渐淡化甚至缺失。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有的学生认为父母供养自己上学是理所当然的;有的学生认为教师为自己补上落下的课是天经地义的;有的学生认为朋友对自己的帮助是情理之中的;还有的学生认为享受政府的“两免一补”更是应该的……这些学生不懂得珍惜、不知道感激,因而也就不可能去努力学知识、学做人,至于将来孝敬父母、回报社会更是无从谈起。
因此,我觉得在学校教育中,感恩教育应当作为重要的内容。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
这是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基本素养。
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才会变得和谐、亲密。
学生从小学会了感恩,才懂得努力进取;懂得珍惜现在;懂得回报祖国……对于青少年学生来说,感恩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在他们的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享受惯了别人的给予,却忘却感激、回报。
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学会知恩、感恩。
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育之恩,朋友乃至社会的帮助之恩。
学校要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感谢父母、感谢老师、感谢朋友、感谢社会,感谢一切需要感谢的人。
假如教师和家长只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孩子也就无法感受到人们及社会对他们的爱和帮助,因而也就不会珍惜、感恩乃至付出了。
只有适当地让孩子了解我们的付出、奉献,才能激发其感恩情怀,才能学会做人。
为此,学校要做到:一、制订实施感恩教育的方案学校在实施感恩教育前,要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切实有效的感恩教育方案,落实相关部门具体负责实施,这样才能保证感恩教育的顺利推进。
我国正处于社会的急剧转型期,各种利益冲突比较多,许多矛盾要靠宽容去化解,弱势群体的心结需要关爱去融化。
可以说,时代更需要宽容和爱这种高贵的人性,呼唤和谐传统的回归。
实施感恩教育之我见
实施感恩教育之我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如何对学生施恩感恩教育呢?我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从小启蒙,唤起感恩意识;在教学中渗透,让学生知恩于心;开展感恩活动。
让学生感恩于行;常抓不懈、形成品质等四个方面的施教.从而达到感恩教育的目的:知恩——感恩——报恩——施恩。
一、教育启蒙唤起意识。
孩子的心灵是一块奇异的土地。
播上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播上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播上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
感恩教育要从幼儿抓起,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场合或时机在孩子的心底播种善的种子。
我们可以经常给他们讲一些感恩的小故事,如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小黄香冬天以身为父温席:朱总司令为母洗脚:中国人有“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传统美德…..还可以教孩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常回家看看》等感恩歌曲,使孩子得到感染、熏陶。
使他们懂得“知恩报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准则。
忘恩负义必遭唾弃。
从而唤起孩子的感恩意识。
让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感恩之心去感受世间的亲情、友情和恩情,在接受他人关爱、支持和援助时,给他人以回报。
不要只图索取和享受。
教育他们将他人恩惠铭记于心.增强责任感,要有一颗感恩之心,懂得怜悯,懂得尊重,懂得负责,与人为善,善待自然界中的一草一木。
二、教学渗透.知恩于心中小学各学科的教材中都蕴含着丰富的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在具体的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巧妙地利用这些教学资源.培养学生感恩情操.知恩于心。
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实施《鲁本的秘密》一课时可以这样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
体会小鲁本对母亲的感恩之心,如:“母亲的家务似乎永远也没个完。
日复一日,在那破旧的缝纫机上缝缝补补;…..全家人健康、幸福.就是她唯一的也是最大的企盼了。
”学生反复朗读句子体会鲁本的内心活动。
他感激母亲、理解母亲。
他深爱着他的母亲,进一步体会鲁本是多么理解母亲,体谅母亲。
感恩教育之我见
感恩教育之我见
我感恩教育给了我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从小至大,我接受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受益于良好的学校环境和师资力量。
在不同的学校和老师的教诲下,我逐渐培养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树立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教育让我俨然成为了我今天的样子,感激着教育给了我这个成长的舞台。
我感恩教育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和创造力。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不断地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和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教育给了我一个不断超越自己的契机,让我不断追求卓越和创新。
我感恩教育给了我这种持续进取的动力和机会,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我感恩教育让我看到了幸福和快乐的真谛。
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学生的学业成功,更是为了培养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在教育的过程中,我可以看到学生们因为自己的进步而自豪和快乐,可以看到他们在团队合作和集体活动中快乐的笑脸。
这种幸福和快乐不仅仅属于学生,也属于我自己。
我感恩教育给了我这种令人愉悦的工作体验和人生体验。
我对教育充满了感恩之情。
教育给了我成长和发展的舞台,给了我职业的机会,激发了我的求知欲和创造力,让我看到了幸福和快乐的真谛。
我会倍加珍惜教育这份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为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感恩教育之我见
感恩教育之我见我们每一个人都获得过别人的帮助和支持,应该时刻感谢这些帮助你的人,感谢上天的眷顾。
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
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国家爱护,没有大众助益,我们何能存在于天地之间?所以,感恩不但是美德,还是一个人为人的基本条件!“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谁都有窘迫的时候,窘迫的时候施人以援手对被救者是一种帮助,对施救者也是一件乐事。
中国有古语云:“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古人尚且明白的道理,可是为什么在我们今天看来却是如此的难以施行呢?为什么不断出现被救者冷漠绝情的声音?为什么知恩、报恩的声音越来越少?……可见,面对现在日益冷漠的青年一代,加强感恩教育尤为重要。
感恩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新方式。
感恩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素质教育,总体理念是情感教育。
感恩是人文精神的重要内涵,感恩是一种生活的大智慧,感恩是一切良好非智力因素的精神底色,感恩是学会做人的支点。
现代教育的新理论提出,“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由此看来,感恩教育是教育四大支柱的综合体现。
语文教学时时处处无不关注学生的生活和情感世界,离开了学生生活活动和情感活动的语文教学是不可思议的。
语文学习又是一种综合性的学习,它需要着眼课文,更需要放眼课外。
它所特有的交际功能,使它重视学习,更注重应用,注重课上课下人与人的情感交流。
语文学习与生活、与人的情感、与人们生存的需要密切相关。
新课程理念和感恩教育都强调教学的人文性。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并进行感恩教育是最好的方式。
孩子年龄小,外界的影响很容易内化,所以教师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就要渗透“感恩”的思想,从小就培养学生“感恩”的意识。
在师生活动交往中引导学生去反思父母、师长、他人的恩情,让孩子能从小有健康的心态,能善待他人的误解,从容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
初中生感恩教育之我见
初中生感恩教育之我见感恩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已越来越引起各级学校的重视。
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充分发掘教科书中感恩教育的教学资源,对初中生进行感恩教育。
一、感恩教育的必要性感恩并非与生俱来的天性,它需要教育来点拨和引导,要通过教育来帮助人们发现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并对其回馈以感恩的眼光,从而形成一种感恩的心态、品德和责任,进而外化为感恩的行为。
感恩教育应该从小抓起。
对初中生来讲,感恩教育同样不可或缺,当前在初中生中开展感恩教育显得十分必要。
首先,感恩教育在我国历史悠久。
中华民族是一个具有感恩优良传统的国家,历史上流传的许多孝敬父母的感人故事都是感恩文化的体现。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滴水之恩,涌泉相报”,这些经典诗句集中反映了人们的感恩情怀。
学会感恩、知恩图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值得我们不断继承和发扬其次,感恩教育有助于提高德育实效,实现德育目标。
在德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自然心存感恩,懂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可以培养学生积极的环保意识,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社会的心存感恩,了解人与社会紧密相连,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意识,增强对社会的责任感;对他人的帮助与关心心存感恩,领悟人与人之间关爱的真谛,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素质,与他人和谐相处……这样,不仅可以减少中学生群体中的忘恩现象,避免感恩心缺乏所造成的悲剧,而且可以培养中学生的责任意识,帮助中学生形成健康的思想情感和健全的精神人格,从而提升其精神境界,完善其生命,这也是学校德育孜孜以求的。
第三,感恩教育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助推器。
感恩教育可以培育和提高人们的和谐文化素质,让人们尽可能以感恩的心态和理念来规范自己的行为,来处理人与人、人与事、人与社会等关系,可以有效地化解校园内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防范各种尖锐矛盾的发生和发展。
如果校园中的每个人、每个班级、每个处室或班组都崇尚感恩理念,做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学校就会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少一些指责和推诿。
幼儿感恩教育之我见_小班幼儿教育保育工作总结
幼儿感恩教育之我见_小班幼儿教育保育工作总结从孩子们入园到现在,我能够感触到他们在情感和语言上的成长,同时也能够看到他们在行为和思维方面的变化。
幼儿是一个既天真又有智慧的群体,教育工作者必须对幼儿的教育与成长有着深刻的认识。
谈到幼儿感恩教育,我认为这是很重要的。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人们很容易忽略感恩之心,这一点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说。
因此,幼儿园对于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视以及家长对于幼儿感恩教育的引导变得极为重要。
首先,幼儿园要注重幼儿感恩教育的落实。
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1、营造感恩氛围:在园中布置一些感恩主题的作品、书籍等,让幼儿感受到感恩的力量。
2、积极引导幼儿发展感恩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感谢他人的帮助、认识到身边的美好事物都来自于别人的付出等等。
3、开展感恩活动:可以借助节庆活动、慈善活动等形式,让幼儿参与进来,感受到奉献的快乐。
4、注重师生之间的感恩教育:要让幼儿明确感恩之道是与人性尊严、生命平等紧密联系的,帮助幼儿认识到搜索和发现别人的价值和贡献的重要性。
其次,家长也要参与进来,一起引导幼儿发展感恩之心。
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引导:1、言传身教:对于幼儿来说,父母是最好的榜样。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表现出感恩的态度和行为,让幼儿能够从中观察到。
2、多与幼儿沟通:要与幼儿多沟通,让他们了解到生活中的点滴好处,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周围的每个人,包括他们的家人、老师、同学等都应该受到感激。
3、让幼儿参与家务:适当地让幼儿参与家务,让他们理解生活中的劳动和别人的付出。
在完成家务任务时,可以告诉他们要感谢别人的帮助。
4、开展亲子感恩活动:可以和孩子一起参加社区亲子活动,比如环保活动、志愿服务等等,让孩子感受到付出的快乐。
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开展感恩活动,比如挑选出孩子喜欢的书籍、电影等进行观看,之后与孩子一起分享感受,让孩子明白其它人对自己的帮助。
总之,对于幼儿感恩教育,幼儿园和家长都要引导好幼儿。
班主任感恩教育之我见
班主任感恩教育之我见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占大多数,他们都是在父母亲百般呵护,悉心照料下,无忧无虑地成长。
他们接受了太多的爱,而他们却从不懂得去为父母分担些什么,稍不如意,便大发脾气,甚至以死相逼。
面对这些现实,我们不禁思考:今天的孩子怎么了?我想原因很多,但有两个字却不得不提:感恩。
“学生教育不合格是次品,德育不合格是危险品,身体不合格是废品。
”重视德育就从教育学生学会感恩开始,懂得感恩他人。
现在的许多孩子没有一颗感恩的心,面对他人的帮助,甚至连一声“谢谢”也不会说,作为教育者,我们有必要提醒他们,引导他们,唤起那灵魂最深处的善良本性与感恩之心。
因此,我针对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对班里的学生进行了感恩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关爱――师爱的起点关怀学生的“全部”而不是局部,关怀班集体中的每个学生,一视同仁,绝不厚此薄彼。
因此,我每天早来晚走,每一个工作日都融在学生的集体中。
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我和他一起想办法;当学生生病时,我积极联系家长,为学生治疗;当学生活动时,我热情支持和参与,学生早已把我当成了他们的铁杆朋友。
二、理解――师爱的基础“犯错误是孩子的权利,孩子是在犯错误中成长起来的。
”我时刻谨记这句话,将心比心地想学生所想,设身处地宽容理解学生。
当学生困惑以致苦闷时,我会一直陪伴学生,使学生在情感上受到安慰,理智上得到调整,自尊心获得补偿。
三、尊重――师爱的核心爱生,最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
心理学认为,小学生的自尊心有以下特点:强烈性、敏感性、脆弱性、情绪性。
我在日常工作中,十分注意尊重,保护和培养学生求上进的自尊心,根据年龄段不同,利用各种不同的形式,开展自我教育。
四、严格――师爱的原则教师对学生的爱,不是宠爱、溺爱、而是一种对学生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深沉的爱,它有明确的原则性。
严格要求,应该是严而有度,严而有理。
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我在课堂上有奖有罚,通过加扣分来体现;为规范学生言行举止,我在课间设有监督岗位,通过学生检查达到互评;为培养学生读书习惯,我在课下推荐读书篇目,通过评优展示来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恩教育之我见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
在我国虽然没有独创的专门来表达感恩之情的节日,但感恩教育却是渊远流长。
古人历来重视道德修养和文明礼貌,自古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但也有知恩不报非君子的古训。
乌鸦有反哺之义,羊有跪乳之恩的名句,更有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和吃水不忘打井人的处世信条。
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讲的是对老师的感恩。
士为知己者死,讲的是知遇之恩。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讲的是朋友间的诚信之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些诗句告诉我们的哲理,就是感恩;衔环结草,以恩报德,这些成语典故告诉我们的同样是感恩。
饮水思源,凡是帮助过我们的人,我们都应该铭记在心,时刻不忘。
而这些古训常常被人们淡忘。
失却感恩之心,小则让父母失望、寒心,
大则让世人所不齿。
一、开展感恩教育的意义
感恩是一种文明,感恩是一种品德。
人有了感恩之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也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亲切,我们自身也会因为这种感恩心理的存在而变得愉快和健康起来,生命将得到滋润。
感恩不仅是一种品德,更是一种责任。
感恩应是社会上每个人都应该有的基本道德准则,是做人的起码的修养,也是人之常情。
对于今天的广大青少年来说,感恩意识绝不是简单的回报父母养育之恩,它更是一种责任意识、自立意识、自尊意识和健全人格的体现。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就会感到世界原来是那么美好。
只要我们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
我
们的校园、我们的社会也将会更加和谐。
懂得感恩,才会懂得付出,才会懂得回报。
有人说善良的本质就是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人说一个人如果有了一颗感恩的心,他就是一个幸福的人,对别人的帮助,哪怕是一点、一滴,我们都应当怀感恩之心。
学会感恩,懂得感恩应当成为每个人的美德。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孝敬父母。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尊敬师长。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懂得去关心,帮助他人。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勤奋学习,真爱自己。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我们就会拥有快乐,拥有幸福。
我们就会明白事理更快地长大,我们就能够拥有一个美好未来。
一个人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感恩大自然的福佑,感恩父母的养育,感恩师长的教诲,感恩社会的安定,感恩食之香甜,感恩衣之温暖,感恩爱之美好,感恩花鸟鱼虫,感恩苦难逆境,就连自己的敌人,也不忘感恩。
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心志;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劲了你的双腿;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丰富了你的智慧;感激蔑视你的人,因为他觉醒了你的自尊;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该独立。
二、感恩教育的实践
学会感恩,对于现在的孩子来说尤其重要。
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
要让他们学会感恩,其实就是让他们学会懂得尊重他人。
当孩子们感谢他人的善行时,第一反应常常是今后自己也应该这样做,这就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
学会感恩,先要学会知恩,要理解父母的养育之恩,师长的教诲之
恩,朋友的帮助之恩。
西方的感恩节就是要教化人们学会感恩。
让孩子学会感恩,关键是通过家庭、学校的,让孩子学会知恩、感恩。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以平等的眼光看待每一个生命,尊重每一份平凡的普通的劳动,也更加尊重自己。
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他的一生才会少了许多怨天尤人的不平。
首先,感恩教育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去做。
如果我们只知道奉献,而不知道把自己的劳动和付出呈现给孩子从而教育孩子,孩子也就无从感受到社
会和人们对他的恩爱。
其次,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青少年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
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
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
三、对学生的进行感恩教育
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身上的美好“善根”。
“学会认识,学会做事,学会共同做事,学会生存”是现代教育的四大支柱,而感恩教育则是四大教育支柱的综合体现。
什么是感恩教育呢?就是对他人、社会和自然给予自己带来的恩惠和方便在心里产生认可并意欲回馈的一种认识,一种情怀和行为,说白了就知恩、报恩。
感恩教育则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我们的学生或者子女实施的识恩、知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
感恩,说明一个人对自己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的正确认识;报恩则是一种责任感。
感恩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人生境界的体现,是人生观、
价值观和世界观的体现,永怀感恩之心,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更大的情感回报。
现代社会已经成为“独生子女时代”,“四位老人、两位父母和一个孩子”的“421”家庭模式成社会的主导,对独生子女的娇惯和溺爱,滋长了孩子们的自我意识,一切活动都以自己为中心,在家中是“小皇帝”,在学校则目空一切,眼中只有自己,形成了只知道“我该怎么样”,不知“该我怎样”;只知“我要什么”,不知“要我什么”;不知尊师敬长,关爱他人。
现代教育强调让孩子们“张扬个性,自主成长”,但这绝不是让孩子们自觉成长,过于强调个性的凸显而忘本,容易使孩子们失去起码的道德准则和历史责任感,为所欲为。
很多孩子在大把大把的浪费时,早已经忘却了“粒粒皆辛苦”,把父母为之的付出看得理所当然,他们记得住自己的明星、偶像,却记不住自己父母的生日;他们知道麦当劳、肯德基价格却不知父母的疾苦。
自私自利,只知道索取,不知道奉献,这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教育来说,是多么的危险,多么悲哀啊,难道还能够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
为了我们的民族,为了我们“礼仪之邦”千百年的荣誉,我们必须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优良的心理品质;培养他们的乐观向上的心理素质。
让学生学会感恩,培养学生的感恩品质。
教育必须以学生的“成人”为出发点,让学生“成才先成人”,努力培养“有德又有才”的接班人。
“亡羊补牢”,感恩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迫切需要,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出发点之一。
我们的教育不仅要教我们的孩子如何学习,怎样学习,更要教孩子如何做人,怎样学会感恩。
我们的感恩教育不要好高务远,要从诸如教育学生主
动帮助老师擦黑板,对师长有礼貌,尊重老师,关心理解父母,为父母分忧等不起眼的实在小事做起,着重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使他们“吃水不忘掘井人”,永不忘记别人的帮助之恩,不忘父母师长的养育教导之恩。
我们感谢父母,因为他们养育了我们;我们感谢老师,因为他们给了我们知识,提高了我们的能力;他人关心和帮助了我们,我们应该感谢他们。
这些看似简单朴素的感恩教育却蕴涵着深刻的人情味和人文关怀。
感恩,来自于心理的满足,来自于对人对事的宽容和理解,来自于一种回报他人和社会的良好心态。
感恩,能够促进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有利于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
感恩,使人少些抱怨,少些仇恨,少些对抗,多些宽厚,多些友善,多些快乐,使人有积极的人生观,有健康的心态,能够善待他人的误解与错误。
拥有一颗感恩的心,才会对生活对人生充满希望,才会理智地面对人生旅途中的一切挫折和不幸,才能从容地面对一切思想上的是是非非,才能带来他人对自己的尊重与感激。
感恩,善待了自己,也快乐了自己。
人,离不开群体,惟有学会感恩,感谢生活,感谢父母师长,才会更加热爱生命,关爱他人,收获和平与快乐。
只有不忘父母之恩、人民之恩、祖国之恩,才能弘扬中华民族“孝廉”之美德。
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应该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教育我们的学生学会感恩,让感恩教育成为学生重要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