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培养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总结与反思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总结与反思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获取、利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和素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普及,信息素养在当今社会变得愈发重要。
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各个教育机构和学校不断探索和创新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
本文将对目前常见的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进行总结与反思。
一、教育模式的总结与反思1. 传统教育模式传统教育模式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单一的考试评价。
虽然传统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供基础知识,但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存在不足之处。
学生在这种模式下缺乏主动学习和探究的机会,对信息获取和处理的能力缺乏培养,只能满足基础的知识需求。
2. 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教育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实践探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和小组合作。
通过项目制、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信息获取、整理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然而,创新教育模式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发生了转变,需要更多的配合学生的需求进行教学,这对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教育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创新教育模式下的评价体系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应用能力,而不仅仅是传统的书面考试。
二、评价体系的总结与反思1. 传统评价体系传统评价体系主要以考试成绩评价为核心,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死记硬背。
这种评价体系存在着固化的评价标准,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信息素养。
它忽视了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有限的帮助。
2. 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体系通过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评估学生的信息素养。
它包括个人表现、小组合作、项目研究等多个方面的考察。
综合评价体系能够更全面地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使评价更具针对性和灵活性。
然而,综合评价体系也面临挑战。
评价过程相对复杂,需要消耗大量的教育资源和时间。
此外,标准化评价标准仍然存在,可能导致评价结果不够客观和公正。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当今社会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处理和应用能力,这不仅能提高学习效果,更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培养方法以及培养的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学生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在信息时代所需具备的一种综合能力,包括信息获取能力、信息评估能力、信息组织能力、信息交流能力和信息创新能力等几个方面。
信息获取能力是指学生能够熟练地利用各种渠道和工具获取所需的信息;信息评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客观地判断信息的价值和可信度;信息组织能力是指学生能够将获取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归纳,形成有机的知识结构;信息交流能力是指学生能够通过口头、书面、图表等多种方式有效地传递和表达信息;信息创新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信息,进行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二、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方法1. 教育无处不在。
学校作为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重要场所,应在各个学科中注重信息素养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获取信息,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性和筛选能力。
2. 综合实践活动。
学校可以组织一些综合实践活动,比如科技创新比赛、社会实践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提升信息组织和创新能力。
3. 寓教于乐。
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信息素养培养的游戏和竞赛,使学生在娱乐中培养信息素养。
例如,编写小说、设计游戏、制作视频等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信息获取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意义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对于他们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信息素养的培养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在信息时代,创新思维是成功的关键,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他们在各个领域中具备竞争优势。
2. 提高学习效果。
培养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总结与探讨
培养信息素养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总结与探讨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社会中获取、评估、组织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信息素养教育日益受到重视。
本文旨在总结和探讨培养信息素养的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
一、培养信息素养的教育模式1. 教师示范模式教师示范模式是培养信息素养的常见教学方法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通过演示和示范,向学生展示如何获取、评估和利用信息。
教师的示范行为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学习策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并帮助他们掌握信息素养所需的技能和知识。
2. 问题导向模式问题导向模式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思考。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查找和分析信息来解决问题。
这种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力,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处理能力。
3. 项目合作模式项目合作模式是一种集体合作的学习方式。
学生通过合作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从中学习信息搜索、筛选和整理的技巧,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充当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规划项目、组织合作和分享成果。
4. 情境模拟模式情境模拟模式通过创造真实的情境,模拟实际的信息获取和利用场景,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实践和体验。
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信息素养的相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信息素养的评价体系1. 知识技能评价知识技能评价是评价学生信息素养的一种主要方式。
通过考察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信息搜索和筛选的能力等,来评价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
可以采用测试、作业和实际操作等形式进行评价。
2. 创新思维评价创新思维评价主要考察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给学生提出开放性问题或情境,要求他们进行思考、调查和分析,从而评价他们的创新思维和信息处理能力。
3. 实践表现评价实践表现评价是通过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表现来评价其信息素养。
例如,在实际项目合作中,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和成果质量来评价其信息素养水平。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培养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docx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培养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考《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指出:“课程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
为学生创设真实问题和情境,在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具体的生活和学习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术,使用与创新技术,形成运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由此有学者们可以认为,信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所形成的从信息技术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观点,也可以理解为学生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基本概念、技术能力和观点意识。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实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不断以问题的形式培养学生充分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和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软件设计思想,发现软件使用的一般规律和普遍方法,从而不断提升信息素养,激发创新意识。
因此,“问题导学”课堂模式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本文以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中“flash 补间动画”的教学为例,谈谈运用“问题导学”课堂模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过程设计一、促使学生观察、比较细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1、补间动画是计算机动画区别于传统动画最重要的一个特色技术,也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在引入课题阶段,有学者们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弹跳的小球”情景。
通过对已完成的逐帧动画作品和将要使用补间动画制作的“弹跳小球”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补间动画所代表的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势。
问题设计:“(1)两个作品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2)用逐帧动画技术来做弹跳的小球怎么做?(3)只做起点和终点行吗?(4)如果不行,中间的移动过程怎么做?(5)你觉得逐帧动画技术能胜任今天的任务吗?”2、学生小组讨论、回顾所学知识,根据老师问题的引导合作探究,发现逐帧动画制作简单直线运动时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端,跃跃欲试学习新的技术。
教学反思初中教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教学反思初中教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考教学反思:初中教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考一、引言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素养的培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初中教师,我们不仅要传授学生知识,还要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有效获取和利用信息。
本文将探讨初中教师如何实践和思考,以促进学生信息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方法1. 针对性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和兴趣,初中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的特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可以引导学生使用专业软件进行信息检索和整理,提高他们的信息处理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增强学生的信息获取和表达能力。
初中教师可以使用幻灯片、视频等多媒体工具,展示丰富的信息资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并培养他们的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
3. 引导信息使用培养学生正确使用信息的能力是信息素养教育的重要目标。
初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和价值,帮助他们识别信息中的误导和偏见,提高信息利用的效果。
4. 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初中教师可以积极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优质的信息资源。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制作和分享教学资源,鼓励他们主动参与到信息的创造和共享中。
三、教学反思与思考1. 整合信息素养教育信息素养的培养不能仅仅依赖于信息技术课程,而应该贯穿于各个学科和教学环节中。
初中教师可以与其他学科教师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通过跨学科的综合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2. 注重实践操作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一个实践性的过程。
初中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帮助他们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并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3. 关注学生学习动机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信息素养培养的基础。
初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热情和探索欲望。
同时,教师还应提供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信息素养教育知识导学系统的实践与思考
“问题导学”培养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考“问题导学”课堂模式,主要是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实例,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不断以问题的形式培养学生充分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和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软件设计思想,发现软件使用的一般规律和普遍方法,从而不断提升信息素养,激发创新意识。
一、引导观察,培养发现问题能力在本节课的引入阶段,笔者创设“弹跳的小球”的情境,通过对已完成的逐帧动画作品和将要使用补间动画制作的“弹跳小球”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区别,思考补间动画所代表的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势。
笔者以“两个作品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用逐帧动画技术来做弹跳的小球怎么做?只做起点和终点行吗?你觉得逐帧动画技术能胜任今天的任务吗?”等问题引导学生讨论思考。
学生小组讨论后发现逐帧动画制作简单直线运动的弊端,跃跃欲试新的技术。
笔者进而继续提出问题:“两个动画运动的元素分别是什么?上节课的动画元素是通过导入外部素材图片获得,今天没有素材我们怎么办?”学生在对作品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知识技能的不足,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二、激发思考,培养综合分析能力“小球绘制”是学生遇到的新问题。
圆是特殊的椭圆、圆不等于球、通过渐变色来让圆看上去像球等概念、技能学生不一定能快速掌握。
笔者让学生比较圆和椭圆有什么不同,在绘制过程中寻找两者的联系。
学生还发现了小球弹跳过程中速度的不一样,据此引入物理中重力加速度的概念,再从信息技术视角来分析如何通过制作动画来模拟现实。
为此,笔者还让学生回忆篮球弹跳过程中的速度、上抛过程中篮球速度的变化,引导学生探究变化的原因,尝试用动画补间做小球的直线运动,渗透软件设计中“起点、终点、时间”三要素的必要性,从而了解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
三、重视迁移,培养探索未知能力学习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已有知识架构上逐步提升的。
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过画图软件,了解了椭圆、圆、球的不同,筆者因此提出“在哪里有画圆的工具?如果只有画椭圆的工具,如何画圆?只能尽量画成正圆,有没有更好、更准确的方法?”等问题。
引导学生培养信息素养的教学反思
引导学生培养信息素养的教学反思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信息环境中利用信息技术获取信息并加以评价、创造、应用的能力。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核心能力之一。
作为教师,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信息素养,使他们成为信息时代的主人。
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反思和策略。
首先,我认识到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教师的示范作用至关重要。
教师应主动展示自己运用信息技术获取、评价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以身作则。
在我的课堂上,我使用多媒体教具,运用网络资源进行教案设计和教学展示,向学生展示信息技术的魅力和应用前景。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分享他们在网络上发现的有趣、有益的信息资源,激发他们对信息素养的兴趣。
其次,我重视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
在教学中,我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和筛选合适的信息资源,并运用适当的检索方法进行信息搜索。
为了让学生了解到不同来源的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我会教授他们一些信息审核和评估的技巧,例如核实作者身份、查找相关背景资料等。
此外,我还会组织学生进行信息分享和讨论,让他们互相学习和交流,提升信息获取的效果。
另外,培养学生的信息评价能力也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学生应学会分析和评价信息的可信度、准确性和独立性。
在我的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识到信息的来源、发布时间、作者背景等对信息可信度的影响,并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
同时,我也鼓励学生使用多种来源的信息,以提升他们对问题的全面理解和判断能力。
此外,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也是不可忽视的。
学生应能够将信息与现实生活和学习的实际问题相结合,实现信息转化和应用。
在我的课堂中,我倡导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例如使用数字工具进行数据分析、制作多媒体展示等。
我也会将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例如在语文课上使用网络资源进行作文写作指导,在数学课上使用数学软件进行模拟实验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探索精神。
最后,我认识到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需要与学校和家庭共同努力。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实践总结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实践总结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普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任务。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通过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是一种综合性、跨学科的能力。
本文将总结我在教学实践中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经验。
一、创设信息素养培养环境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首先要在教室中设置计算机、多媒体等信息技术设备,方便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
其次,需要建立一个开放共享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的信息获取和沟通能力。
二、培养信息检索和评估能力在信息时代,学生需要从海量的信息中筛选和评估出有用的内容。
因此,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如何有效地检索信息,并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判断。
可以通过讲授搜索引擎的使用方法、信息源的可信度判断等方式,提高学生的信息检索和评估能力。
三、发展信息加工和表达技能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学生的信息加工和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报告、写作、演讲等形式,激发他们的信息加工和表达兴趣,提高他们的信息整理和表达能力。
同时,还可以教授常用的信息加工工具和软件,如Word、Excel等,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能力。
四、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创新和实践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对现有信息的获取和利用,更要培养学生进行信息创新和实践的能力。
可以通过开展信息研究项目、作业和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同时,还可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和问题,让他们运用所学的信息素养知识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
五、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素养培养方案每个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和学习需求都不同,因此,需要提供个性化的信息素养培养方案。
可以通过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参加培训班或专题讲座等方式,满足学生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信息素养培养。
同时,也要注重对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实践能力的考核,真正做到培养学生全面的信息素养。
通过以上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他们能够熟练地使用信息技术设备,能够有效地检索和评估信息,能够独立进行信息加工和表达,同时也能够运用所学的信息素养知识进行创新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老师的方法和实践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老师的方法和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老师的方法和实践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在信息文化环境中获取信息、加工信息、利用信息、评价信息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的重要任务之一。
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方法和实践,从教师角度分析教学过程中的关键要素。
一、建立信息素养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教师应认识到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将其纳入教学目标和课程设计中。
同时,教师也应意识到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威力和价值,学会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和教学评价,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二、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信息获取信息获取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信息获取:1. 教授信息检索技巧:教师应教会学生如何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进行信息检索,如何使用关键词、分类标签等工具准确、高效地搜索信息。
2.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培养学生对各类文本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他们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开展信息素材的收集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等方式收集信息素材,培养他们主动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加强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的培养信息加工和处理是学生信息素养发展的关键环节。
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加强学生的信息加工和处理能力:1. 教授信息筛选和鉴别技巧:教师应教会学生对大量信息进行筛选,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并提供相关的案例和实例让学生进行实践和演练。
2. 进行信息组织和分析的训练:教师可以设计信息整理和归纳的任务,让学生学会使用概念地图、思维导图等工具对信息进行组织和分析。
3. 强化学生的信息处理技能: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信息处理的任务,如制作PPT、设计网页等,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和效果。
四、促进信息应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信息应用和创新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环节。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实践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实践信息素养是指个体在处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包括信息筛选、检索、评估和有效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课堂实践是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评价手段等方面探讨如何通过课堂实践来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一、教学目标在进行课堂实践时,我们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明确希望学生能够达到的信息素养水平。
具体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信息搜索能力。
学生应该具备独立搜索信息的能力,包括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进行信息搜索。
他们需要学会使用不同的检索词汇和搜索引擎,从大量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
2. 培养信息评估能力。
学生在获取信息的同时,应该学会对信息的可靠性和权威性进行评估。
他们需要学会分析和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判断其真实性和可信度,从而避免受到错误或虚假信息的误导。
3. 发展信息加工能力。
学生应该学会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总结和笔记等。
他们需要能够有效地提炼和梳理信息,形成逻辑清晰、有条理的表达。
4. 提升信息利用能力。
学生在获取和加工信息的基础上,应该学会有效地运用信息来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需要能够将获取到的信息应用到学习、科研或其他领域,达到实际应用的目的。
二、教学方法为了有效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进行课堂实践,如下所示:1. 开展信息搜索训练。
在课堂上,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搜索的训练,设置具体的搜索任务和要求,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检索词汇和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培养他们的信息搜索技能。
2. 进行信息评估活动。
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对不同来源的信息进行评估。
可以设计一些真假信息的辨别题目,让学生借助各种线索进行判断,提高他们的信息评估能力。
3. 组织信息加工和展示活动。
可以让学生将获取到的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形成自己的思维导图、总结或展示。
可以让学生通过PPT、海报或口头报告等形式展示他们的信息加工成果,提高他们的信息加工能力。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探索与实践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
在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对学生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本文将探讨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模式与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1. 信息素养融入课程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融入到各个学科课程中,通过学科的教学内容与信息素养的培养目标相结合,使学生在学科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出信息素养。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阅读与写作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与整理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数字逻辑与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信息判断能力等。
这种融合的教学模式可以使学生在学习中自然地提升信息素养。
2.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为了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可以设置信息技术课程。
信息技术课程将重点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与创新等能力。
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并应用各类信息工具与技术,提升自己的信息素养水平。
例如,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使用搜索引擎高效搜索信息,如何评估信息的可信度与有效性,如何运用信息进行学术研究等。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系统化的学习平台。
3. 实践与项目学习仅仅培养理论知识还不能完全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实践与项目学习的方式能够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信息素养的实际应用能力。
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科研项目,运用信息素养进行数据收集、信息分析与结果展示;学生可以参加信息技术竞赛,通过实际操作锻炼信息处理与应用的能力。
通过实践与项目学习,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信息素养。
二、评价体系的探索与实践1. 综合评价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不能仅仅看重学生的理论知识,而应该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综合评价包括学生信息搜索与整理能力、信息判断与利用能力、信息交流与合作能力等。
可以通过学生的项目作品、参与科研竞赛的成绩以及课堂表现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全面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发展情况。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教学反思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教学反思在如今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教育界的一项重要任务。
信息素养是指学生具备获取、评估、组织、使用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学习效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围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教学进行反思,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教学方法和策略。
首先,培养学生信息素养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教师要了解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发展要求,掌握信息检索和评估的方法,熟悉信息技术工具的使用。
只有教师具备了这些基本素质,才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信息检索、分析和利用。
其次,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信息素养的概念和方法。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信息检索的实际训练,引导他们从不同的渠道获取信息,培养他们评价信息质量和价值的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设计案例分析、问题解决等实践活动,让学生将所学的信息素养知识应用到实际情境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此外,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支持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信息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借助各种工具和平台,提供学生获取和交流信息的便利手段。
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使用搜索引擎和学术数据库进行信息检索,引导他们使用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进行观点交流和合作学习。
通过信息技术的支持,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水平。
此外,培养学生信息素养还需要注重学生的兴趣和能动性。
学生对于信息素养教学的兴趣和积极性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设计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例如,可以引入有趣的案例、故事和游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信息素养培养活动中,让他们具备独立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评价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关键环节。
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评价,全面了解他们的掌握情况和提高空间。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信息素养,构建高效信息技术教学模式
在信息时代,信息素养已成为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信息素养是指个人综合运用信息技能、信息意识和信息道德等方面的能力,具备主动获取、评价、处理和管理信息的能力。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思维和信息技术的融合成为研究信息素养的两个重要方面。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信息素养,构建高效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是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
本文拟从这三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构建针对信息技术应用的教学模式。
1. 引导学生思考思考是信息素养的基础,也是创新能力的源泉。
针对信息素养提高的需要,教育应更多的注重科学的思维方式。
如何引导学生思考成为信息素养教学中的关键。
教育应该为学生提供多种思考方式、方法和技巧,营造良好的思维氛围。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模拟等多方式,探究真实世界中的各种问题,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针对信息干扰与信息过载,学生常常缺乏全面、准确地认识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培养科学的思维方式。
针对问题,学生应主动提出疑问、探索思路、分析问题,并通过实践和演练提高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信息的可获取性越来越强,但信息的可靠性、真实性和可用性也逐渐变得脆弱。
教育应该引导学生对信息进行科学的评价,学生应具备选择、分析和判断信息的能力。
2. 培养信息素养信息素养是现代教育的必备素质。
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对信息的把握力和理解力,是教育面临的重要问题。
学习信息技术的学生应当具备基本的电脑知识,如输入、保存文件、网络连接、软件安装等。
学生应当了解如何有效地获取信息,如搜索引擎的使用、数据库查询、调研方法等。
学生应当掌握对信息的分析和评价技能,学会识别、筛选、鉴别信息。
通过这些行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对现实挑战的能力。
在信息时代,锻炼信息素质也需要长期的持续性学习和练习,知识更新速度快,学生需要适应信息更新、应用新知识进行思考和实践的过程。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效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总结
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有效教育模式与评价体系总结一、引言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
在本文中,我们将总结几种有效的教育模式和评价体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信息素养。
二、问题意识引导模式问题意识引导模式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育模式,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问题意识引导模式可以通过提供实际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来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这种模式下,教师应该扮演好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进行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探索。
三、信息素养课程融入模式信息素养课程融入模式是将信息素养相关知识和技能融入到各个学科课程之中,在具体的学科实践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可以通过阅读和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信息创新能力;在数学课堂上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和判断能力等。
通过融入模式,学生能够在实际应用中不断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四、项目驱动模式项目驱动模式是一种基于学生兴趣和实际问题的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主动性。
在培养学生信息素养方面,可以通过设计各类项目来培养学生的信息搜索和整理能力,以及信息应用和创新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项目实践来提升信息素养水平。
五、评价体系评价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环节。
一个有效的评价体系应该包括多种评价方式和多个层次的评价指标。
首先,可以采用常规的课堂作业、考试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评价。
其次,可以引入实际项目评价,通过学生的项目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应用能力。
此外,可以借助同学互评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和自我反思能力。
六、结论通过问题意识引导模式、信息素养课程融入模式和项目驱动模式的有效教育模式,以及多层次的评价体系,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学总结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
教学总结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教学总结: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教育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信息素养涵盖了信息获取、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信息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了教师们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总结并分享一些有效的方法和经验。
一、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成为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设计,引导学生运用网络资源进行信息查询和研究。
例如,在开展课题研究时,可以要求学生利用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并通过综合分析和归纳整理,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在线讨论和学术交流。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讨论话题,要求学生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评论,鼓励学生与他人进行思想碰撞,提高其信息传递和交流的能力。
二、开展信息素养培训课程为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学校可以开设相关的培训课程。
这些课程可以包括信息检索技巧、信息评估方法、论文写作等内容。
通过系统性的培训,学生可以学到一些实用的技能,提高信息获取和利用的能力。
在课程设计方面,可以采用案例分析、讨论课、课堂展示等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应用所学的信息素养技能。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参加一些信息素养比赛和活动,提供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三、注重信息素养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合适的教学活动,将信息素养融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中。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可以选取一些与文学作品相关的互联网资源,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Excel等软件工具进行数据处理和图表绘制,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将信息素养融入到学科教学中,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也能够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四、鼓励学生信息素养的自主培养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需要学校、家庭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必备的一项能力。
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旨在培养学生在信息获取、处理、评估和利用等方面的能力,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社会的发展需求。
本文将探讨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并提出一些相关的改进措施。
一、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在过去的教育模式中,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被动接受。
这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是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学生在信息获取和处理方面的能力得不到有效的发展。
此外,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纸质书籍为主要的信息源,忽视了数字化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二、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创新为了满足信息时代的需求,创新的信息素养教育模式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培养信息意识学生应该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和价值,明白信息的获取和利用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息的作用,并鼓励他们主动关注信息的更新和变化。
2. 培养信息获取能力学生需要学会有效的信息获取方法,如利用图书馆、互联网和其他渠道查找信息。
此外,教师还应教授学生信息检索技巧,帮助他们迅速准确地找到所需信息。
3. 培养信息处理和评估能力学生在获取信息后,需要学会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判断信息来源的可信度,来确定所获取信息的可靠性。
此外,学生还应学会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归纳,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4. 培养信息利用能力学生掌握了信息获取和处理的基本能力后,应学会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信息素材相关的任务,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实践信息素养教育模式的实践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
下面是一些相关的实践措施:1. 制定信息素养教育课程学校可以制定信息素养教育的专门课程,或将信息素养融入到现有的教学科目中。
课程内容需要包含信息获取、处理、评估和利用等方面的内容,帮助学生全面提高信息素养能力。
引导学生培养信息素养的策略与实践
引导学生培养信息素养的策略与实践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能力之一,也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必备素养。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获取、处理和利用的能力变得至关重要。
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采取恰当的策略和实践,引导学生培养信息素养。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应从激发他们对信息的兴趣与探索欲望开始。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丰富多样的课程与实践活动,提供有趣的信息内容,引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例如,在教授科学知识时,教师可以邀请科学家来学校进行科普讲座,或者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的魅力。
二、教授信息搜索与筛选技巧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常常遇到大量信息的泛滥与质量不一的问题。
因此,教育工作者要教授学生信息搜索与筛选的技巧,帮助他们区分信息的真伪与可信度。
例如,可以引导学生使用有效的搜索引擎,教授关键词的选择与使用,培养他们从多个渠道获取信息的能力。
同时,还需要教授学生分析比较不同来源的信息,判断信息的可靠性与可信度。
三、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整合与创新信息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获取与使用信息,还需要学生具备整合与创新的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开设跨学科的课程,培养学生将不同领域的知识与信息进行整合与创新的能力。
例如,在历史课上,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历史事件与当代社会的联系,发现其中的规律与价值。
此外,教育机构也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竞赛或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他们应用信息进行创新的能力。
四、注重信息素养的评价与反思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举措需要进行有效的评价与反思。
教师可以设计信息素养的检测与评估工具,评估学生在信息获取、处理与利用等方面的能力。
同时,学生也需要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信息素养方面的不足与改进方向。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撰写学习日记、参与小组讨论或进行展示报告,让学生展示他们在信息素养上的成长与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通过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探索欲望,教授信息搜索与筛选技巧,引导学生进行信息整合与创新,以及注重信息素养的评价与反思,我们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培养信息素养,使他们能够适应信息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教学工作总结三十九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实践
教学工作总结三十九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实践教学工作总结——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育实践一、引言二、教育实践目标三、信息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四、教育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五、教育实践效果评估六、教育实践心得与反思七、结语引言:教学工作总结通常是对一段时间内的教育实践进行回顾、总结与反思的重要文稿,旨在总结经验、反思问题、改进方法,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学生素养培养效果。
本文主要聚焦于教育实践的过程和方法,着重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教育实践目标: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当今社会重要的素质需求之一。
本教育实践的目标是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水平。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学生信息检索与筛选能力、培养学生信息分析与评估的能力、加强学生的信息创造与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操作和应用能力。
信息素养的定义与重要性: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在信息环境中迅速获取、筛选并有效利用信息的能力。
在当今信息爆炸的社会中,信息素养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基本素养,对个体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提升综合竞争力。
教育实践活动设计与实施:基于信息素养培养的目标要求,本教育实践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设计和实施。
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增加信息素养相关内容,将信息素养贯穿于各个学科,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机会。
其次,利用互联网资源和现代化教育技术,创设符合学生学习习惯与需求的信息素养教育环境。
此外,结合课程实际安排各类信息素养培养活动,如图书馆参观、信息检索竞赛、信息报告撰写等,以激发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育实践效果评估: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对于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教育实践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估,包括课堂测验、作业评价和综合考核等。
同时,还通过问卷调查和学生讨论小组,获得学生对信息素养培养的认知与感受,帮助改进教学方法和提升教育实践效果。
教育实践心得与反思:教育实践之后,我们对于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教学活动进行了详细总结与反思。
增强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实践
增强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实践信息素养是指个体运用信息技术与信息资源进行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在课堂实践中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学生增强信息素养。
那么,如何进行课堂实践,来增强学生的信息素养呢?1. 培养信息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引导,培养学生对信息的敏感和意识。
例如,在教学内容中穿插一些与学生生活中相关的信息,让学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方案。
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些信息搜索和分析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信息的力量。
2. 教授信息检索技巧在信息时代,获取准确的信息至关重要。
因此,教师应当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信息检索技巧。
比如,如何使用搜索引擎进行高效的信息搜索,如何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等。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学生能够更好地获取到真正有用的信息。
3. 引导学生进行信息分析和评价信息的质量和可靠性对于学生进行正确决策至关重要。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让学生能够判断信息的真实性和权威性。
为此,教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相关的案例,让他们通过分析和讨论,从中挖掘出信息的优点和缺点,培养学生的信息筛选和判断能力。
4. 提供实践机会理论知识的学习只是学生增强信息素养的一部分,实践能力同样重要。
为了提供实践机会,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信息处理和应用中。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撰写实验报告,进行数据分析,或者利用信息技术制作项目展示等。
通过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信息素养。
5. 培养合作意识在信息时代,合作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工作方式。
因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也是增强信息素养的一项重要任务。
在课堂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小组活动,让学生共同研究和解决问题。
通过合作,学生能够相互交流和借鉴,互相补充不足,从而培养出团队合作的能力。
6. 强调信息道德的重要性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道德和伦理问题。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实践
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课堂实践引言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素养已经成为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
信息素养不仅是获取信息的能力,更是对信息进行评估和利用的能力。
然而,许多学生在信息素养方面存在缺陷,如随意获取信息、缺乏信息筛选的能力等。
为了帮助学生提高信息素养,课堂实践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探讨如何通过课堂实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理解信息素养在我们深入探讨如何培养学生信息素养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信息素养的概念和内涵。
信息素养指的是个体对信息的理解、评估和利用的能力,包括信息获取、信息筛选、信息评价、信息组织和信息传递等多个方面。
一个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人应该能够获取真实、准确的信息,并能够对信息进行合理评估和利用。
课堂实践的重要性课堂实践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在课堂上实践信息素养的相关技能和能力,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并将其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课堂实践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获取、筛选和评价的习惯,培养学生的信息判断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此外,课堂实践还可以通过合作和互动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教学方法和策略1. 组织学生参与信息获取与分析活动为了培养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分析能力,教师可以组织各种信息获取与分析活动。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到图书馆或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并要求他们对所找到的信息进行评估和分析。
通过这种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高信息获取的能力,还可以培养他们的信息筛选和评价能力。
2. 引导学生开展信息整理和呈现活动信息整理和呈现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所获取的信息进行整理,并进行适当的呈现。
例如,学生可以将信息制作成海报、PPT或报告等形式,并向同学们进行展示。
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可以提高信息整理和呈现的能力,培养他们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3. 培养学生的信息判断能力信息判断能力是信息素养的关键能力之一。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信息判断的任务和问题,并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评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培养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纲要》指出:"课程实施要以学生为中心。
为学生创设真实问题和情境,在运用信息技术工具解决具体的生活和学习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掌握基本技术,使用与创新技术,形成运用技术的责任意识。
”
由此有学者们可以认为,信息学科的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信息技术的学习所形成的从信息技术视角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观点,也可以理解为学生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基本概念、技术能力和观点意识。
"问题导学”课堂模式,是指教师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寻找实例,为学生创设貞•实的情境,不断以问题的形式培养学生充分发现问题、自主分析问题、合作探究问题和提炼总结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软件设计思想,发现软件使用的一般规律和普遍方法,从而不断提升信息素养,激发创新意识。
因此,“问题导学” 课堂模式教学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其最终目标是让学生真正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和解决者。
本文以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初中信息技术》中“flash补间动画”的教学为例,谈谈运用“问题导学”课堂模式提升学生信息素养的实践与思考。
过程设计
一、促使学生观察、比较细节,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1、补间动画是讣算机动画区别于传统动画最重要的一个特色技术,也是本节课的主要学习内容。
在引入课题阶段,有学者们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5单跳的小球” 情景。
通过对已完成的逐帧动画作品和将要使用补间动画制作的“弹跳小球”作品的展示,让学生比较两者的区别,引导学生思考补间动画所代表的计算机动画技术的优势。
问题设讣:“(1)两个作品的运动方式有什么不同?(2)用逐帧动画技术来做弹跳的小球怎么做?(3)只做起点和终点行吗?(4)如果不行,中间的移动过程怎么做?(5)你觉得逐帧动画技术能胜任今天的任务吗?”
2、学生小组讨论、回顾所学知识,根据老师问题的引导合作探究,发现逐帧动画制作简单直线运动时工作效率低下的弊端,跃跃欲试学习新的技术。
教师进而继续提岀问题,弓I导学生把“弹跳小球” 这个大的问题为几个小的任务,并让回顾比较已学知识,找出任务完成的技术难点。
问题设汁:“(1)两个动画运动的元素分别是什么?(2)上节课动画元素是通过导入外部素材图片获得,今天没有素材有学者们可以怎么办?(3)小球如何绘制?
<4)如何制作小球运动的过程?(5)小球上升和下降时速度有什么不同?(6)你觉得今天任务有哪些难点是有学者们以前没有学过的?”
通过一系列问题让学生回顾现实生活中现象,从而让学生有意识地在平时养成观察细节的习惯。
同时,在作品的比较中, 回顾已掌握的知识,发现自己知识技能的不足,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
二、引导学生跨学科思考,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小球绘制是本章新遇到的问题,学生对只知道画椭圆,但“圆是特殊的椭圆”,"圆不等于球","通过渐变色来让圆看上去象球”等概念学生可能是没有掌握的,属于跨学科的知识,涉及到几何、美术等学科。
同时,如何画圆,如何制作渐变色,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可以让学生在已有的画图知识经验基础上自主探究,达成学习目标。
问题设计:“(1)圆和椭圆有什么不同?(2)两者有什么关系?(3)有其它图形与这两者的关系相类似吗?(4)球与圆是一回事吗?(5)如何让圆看上去象球?”
2、学生已经发现了小球弹跳过程中速度的不一样,但其中的物理原理学生还不甚了解。
由此引入物理学科中重力加速度的概念,说明其必然性。
同时引导学生从信息技
术视角来分析如何制作动画来充分模拟现
实。
问题设计:
“(1)体冇课中的篮球弹跳过程中速度一样吗?(2)上抛过程中篮球的速度如何变化?(3)下降过程中呢?(4)你知道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吗?(5)制作动画时要考虑速度问题吗?为什么?”
3、本节课是用动画补间来做小球的直线运动,苴软件设汁思想是:只需要在第一帧确左运动起点的位置,最后一帧确定运动终点的位置,中间的过程由讣算机自动执行。
三要素“起点、终点、时间” 缺一不可。
这里需要通过举例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三要素的必要性,从而了解软件设计的基本原理。
问题设汁:“(1)请用最简明的指令指挥机器人运动?(2)指令需要包含哪几个必不可少的要素?(3)如果简化成走直线,只要哪些要素?(4)时间是要素吗?如何改变运动时间?”
现实生活中问题总是包含各个学科的知识,信息技术仅仅是英中一部分。
因此在课堂上,应该充分挖掘任务中综合知识, 激发学生对于各门科目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而发展。
三、巩固已有知识探索未知世界,培养学生合作探丸的能力
1、了解了椭圆、圆、球的不同,同时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过画图软件,任这样的知识基础上,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绘制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互助互学。
问题设汁:"(1)在哪里有画圆的工具?(2)只有画椭圆的工具,如何画圆?(3)只能尽量画成正圆,有没有更好、更准确的方法?(4)如何选颜色?(5)为什么有两个颜色选择?(6)颜色面板上有哪些颜色可选?有没有特殊的选择,有什么作用?(6)不想要外框怎么办?
(7)如何选择渐变色? (8)如何改变渐 变色的颜色? ”
2、新的知识和技能是在已有知识架 构
上的升级。
补间动画的操作步骤有多种, 其中通过属性而板进行设置是本节课的重 点内容。
有效的方法是设计问题回顾已有 知识技能,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索新的 思路和方法。
问题设计:“(1)如果小球上升的时间 是1秒,运动过程需要几帧?(2)起点 帧和终点帧分别在哪一帧? (3) 一般如 何找到操作命令? (4)应该右击哪个位 置出现快捷菜单? (5)属性而板中有关 于补间的命令吗?(6)应该选哪种补间? (7)关于补间还有哪些参数? (8)尝试 设置一下,有什么特殊效果吗? ”
教师通过问题把握课堂自主探究的范 用和方向,让学生在一立范用内尽量讨论、 尝试,不断碰撞岀新的创意,激发出强大 的求知欲望。
四、分享解决问题过程中的收获,培 养学生总结问题的能力
1、通过问题引导和合作探究,大多 数学
生通过创建补间动画完成了小球简单 直线运动的动画制作,冋时本节课主要学 习内容也已教授完毕。
这时回过头来把整 个过程中涉及的知识技能总结一下,可以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为暂时还有困 难学生提供帮助。
问题设讣:“(1)通过绘制小球,你 了解了哪些知识(2)为什么要用到补间 动画操作(3)你是怎么设宜补间动画的?
(4)和以前的操作有何不同? (5)属性 而板中还有哪些设置? (6)小球上抛需要 用到哪个设置?你是怎么设置的? (7) 你
觉得今天的课你获得了哪些新知? ”
通过提问,让学生自主提炼总结所学 内容,同时不满足现状,不断提高对自己 的要求。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养成观察 细节,比较不同,分析原因,主动探究, 解决问题,提炼总
结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反思
在实际教学时,由于长期在以教为主 的课堂上学习,学生自主问答与研习能力 不足。
因
此,教师必须培养学生问和答的 习惯和能力。
首先利用简单问答提高学生 注意力和参与度,适当辅导学生如何问答, 慢慢培养学生问答能力,让学生产生自主 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继而逐步增强问题 难度,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提高学生表达 能力,渐渐耙课堂教学发展为由教师抛出 初始问题,学生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探究问题、总结问题的模式,从而达到不 教而教的效果。
教师应遵循以下设计问题的原则,才 能有效地开展问题导学式课堂教学。
一是 先简后难,
自然生动,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二是指向性强,
没有歧义,问题中增设辅助 关键字;三是教学
初始阶段设垃是非题、 二选一、三选一等比较容易回答且范用可 控的问题。
四是提供的研习资料要精心挑 选,结构严密,学生有能力通过对资料的 探索来发现和解决问题。
总之,笔者发现通过“问题导学”课 堂模
式,不仅教师的备课质量和课堂的驾 驭能力得到了提升,而且学生的观察、分 析、探究和总结的能力明显增强。
学生不 再是被动的、消极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 主动的、积极的知识的探究者。
信息技术 课堂不再沦为单一的技能培
训,它变成了
学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的共享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