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正数的均值不等式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的时,盒子的容积最大.
利用垂直判定定理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及时掌握直线垂直判断的运用
练习:
A、0B、1C、D、
A、4B、
C、6D、非上述答案
巩固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反馈。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讨论了利用平均值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值问题。现在,我们又多了一种求正变量在定积或定和条件下的函数最值的方法。这是平均值定理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应用定理时需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不可直接利用定理时,要善于转化,这里关键是掌握好转化的条件,通过运用有关变形的具体方法,以达到化归的目的。
。
利用练习强化对判断定理的认识。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例题:
例1求函数的最小值.
下面解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法1:由知,则
当且仅当
解法2:由知,则
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判定定理来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及时掌握直线平行判断的运用。
(正解)解法3:由知,则
小结:以上是解题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结合这些错误,在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强调三个条件: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这个等式表述为: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注:
1、若三个正数的积是一个常数,那么当且仅当这三个正数相等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
2、若三个正数的和是一个常数,那么当且仅当这三个正数相等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
事实上,基本不等式可以推广到一般的情形:
即:n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例2如下图,把一块边长是a的正方形铁片的各角切去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再把它的边沿着虚线折转成一个无盖方底的盒子,问切去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时,才能使盒子的容积最大?
图:
通过例题了解知识的简单运用。
解:设切去的正方形边长为x,无盖方底盒子的容积为V,则
当且仅当即当时,不等式取等号,此时V取最大值.即当切去的小正方形边长是原来正方形边
课题
§4.5.1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授课时间
2008.05.29
授课班级
高二(4)班
课型
新课
授课人
张美莲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及其推广
2会利用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求解最值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和师生共同探讨并证明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并掌握一些利用不等式求最值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转化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教学难点
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在求最值中的应用
学法
指导
在学习中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的小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方法
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引导思考----解释、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
教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设想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基本不等式:如果 那么
当且仅当 时成立
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容易进入新课的学习。
请学生作答。
二、讲授新课
思考:基本不等式给出了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与几何平均的关系,这个不等式能否推广呢?例如,对于3个正数,会有怎样的不等式成立?
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学生回顾,并回答。
类比基本不等式的形式,我们猜想:
对于个正数 可能有:
如果 R+,那么有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知识储备:和的立方公式:
立方和公式:
证明:
所以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进行探究性学习,总结出两直线平行的判断
对上述结果作简单的恒等变形,就可以得到
定理:如果 R+,那么有 ,
思考题:
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定值S,试问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时,它的体积最大,求出这个最大值.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五、布置作业
巩固深化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
§4.5.1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定理:
注意点:
例1
例2
练习:
教学反馈:学生在运用均值不等式解题时,不能很好地同时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所以往往要出错,有时甚至没有思路,不懂得如何拆分,构造我们所需的三个条件,需——若求和式的最小值,其积必须为定值;若求积式的最大值,其和必须为定值
c)取等号条件——各项能否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进行探究性学习,总结出两直线垂直的判断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变式训练:
()
A、6B、C、9D、12
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并证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结出: 的前提条件为:“两直线斜率都存在”。
利用垂直判定定理来判断三角形的形状,及时掌握直线垂直判断的运用
练习:
A、0B、1C、D、
A、4B、
C、6D、非上述答案
巩固本节课所学过的知识。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反馈。
小结:
这节课我们讨论了利用平均值定理求某些函数的最值问题。现在,我们又多了一种求正变量在定积或定和条件下的函数最值的方法。这是平均值定理的一个重要应用也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应用定理时需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不可直接利用定理时,要善于转化,这里关键是掌握好转化的条件,通过运用有关变形的具体方法,以达到化归的目的。
。
利用练习强化对判断定理的认识。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例题:
例1求函数的最小值.
下面解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解法1:由知,则
当且仅当
解法2:由知,则
引导学生利用平行判定定理来判断四边形的形状,及时掌握直线平行判断的运用。
(正解)解法3:由知,则
小结:以上是解题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几种错误,结合这些错误,在使用均值不等式求最值时必须强调三个条件: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这个等式表述为: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注:
1、若三个正数的积是一个常数,那么当且仅当这三个正数相等时,它们的和有最小值。
2、若三个正数的和是一个常数,那么当且仅当这三个正数相等时,它们的积有最大值。
事实上,基本不等式可以推广到一般的情形:
即:n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例2如下图,把一块边长是a的正方形铁片的各角切去大小相同的小正方形,再把它的边沿着虚线折转成一个无盖方底的盒子,问切去的正方形边长是多少时,才能使盒子的容积最大?
图:
通过例题了解知识的简单运用。
解:设切去的正方形边长为x,无盖方底盒子的容积为V,则
当且仅当即当时,不等式取等号,此时V取最大值.即当切去的小正方形边长是原来正方形边
课题
§4.5.1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授课时间
2008.05.29
授课班级
高二(4)班
课型
新课
授课人
张美莲
知识与技能
1掌握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及其推广
2会利用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求解最值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猜想和师生共同探讨并证明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并掌握一些利用不等式求最值的应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分析转化的思想,渗透数学中普遍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等观点。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教学难点
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在求最值中的应用
学法
指导
在学习中学生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的小组方式进行学习。
教学方法
教学中采用“问题情境----引导思考----解释、应用”的模式进行教学。
教具
电脑,多媒体课件等
三、教学设想
设计意图
师生活动
一、复习引入
基本不等式:如果 那么
当且仅当 时成立
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容易进入新课的学习。
请学生作答。
二、讲授新课
思考:基本不等式给出了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与几何平均的关系,这个不等式能否推广呢?例如,对于3个正数,会有怎样的不等式成立?
使学生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索新知。
学生回顾,并回答。
类比基本不等式的形式,我们猜想:
对于个正数 可能有:
如果 R+,那么有 ,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知识储备:和的立方公式:
立方和公式:
证明:
所以 当且仅当 时,等号成立。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进行探究性学习,总结出两直线平行的判断
对上述结果作简单的恒等变形,就可以得到
定理:如果 R+,那么有 ,
思考题:
已知:长方体的全面积为定值S,试问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时,它的体积最大,求出这个最大值.
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整体性的认识,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
五、布置作业
巩固深化
学生课后独立完成。
六、板书设计
§4.5.1三个正数的算术—几何平均不等式
定理:
注意点:
例1
例2
练习:
教学反馈:学生在运用均值不等式解题时,不能很好地同时注意到“一正二定三相等”这三个缺一不可的条件,所以往往要出错,有时甚至没有思路,不懂得如何拆分,构造我们所需的三个条件,需——若求和式的最小值,其积必须为定值;若求积式的最大值,其和必须为定值
c)取等号条件——各项能否相等
引导学生观察课件进行探究性学习,总结出两直线垂直的判断
学生思考,教师引导。
变式训练:
()
A、6B、C、9D、12
引导学生观察、猜想,并证明,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总结出: 的前提条件为:“两直线斜率都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