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文科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试题(全国卷2,附解析)

2017年新课标Ⅱ卷文综历史高考试题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理解影响史书编著的因素。
从材料反映的不同时期修撰史书的参与者来看,政治意味增强,政府主导修史的方向,反映出官修史书的政治性。
故答案为C项。
官修史书不一定就比私家撰著更为真实,排除A项;官修史书受政治因素影响大,不能保证对历史的评价更具有公正性,排除B项;历史解释受主观因素影响大,D项结论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考点定位】史学素养·史书编著·影响史书编著的因素【名师点睛】写入书本的历史是对过去真实历史进程的记录和解释,不可避免地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撰写者本人能力、学识和观念立场的影响。
官方积极介入修撰史书,是想通过这一途径宣扬官方意志和价值观念,让史书起到巩固统治的作用,官修史书的行为是为维护君主专制服务,因此官修史书会带来修撰的政治色彩的增强。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越来越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才有对于宦官在读书学习方面看法的改变。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带详细评析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及参考答案带详细评析2017年高考历史考试已结束,考试后考生最关心的就是试题的对与错。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xxxxxx,欢迎大家阅读。
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真题2017高考历史全国卷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 C2. D3. D4. A5. B6. D7. A8. B9. C 10. A11. B 12. C 13. D 14. A 15. A 16. D 17. A 18. C 19. C 20. B21. B 22. C 23. D 24. A 25. C 26. C 27. A 28. B 29. D 30. C31. C 32. D 33. A 34. C 35. D二、简答题36.(1)山西省焦煤资源丰富,分布地区较为分散(2分),国家宏观调控较弱,炼焦工业技术含量低,投资小(2分),国内市场需求量大(2分),当地劳动力资源丰富(2分)。
(每点2分,共8分)(2)山西省焦化企业数量多,规模小(2分),技术水平低,废弃物排放量大(2分),过度追求经济效益而破环环境,居民环境保护意识差(2分),政府干预少,没有相应的回收治理措施。
(每点2分,共6分)(3)沿途会有粉煤灰污染(2分),汽车尾气污染(2分),噪声污染(2分)等。
(每点2分,共4分)(4)在生产过程中可以使用清洁生产,减少三废排出(2分),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2分),在运输过程中,可以将运输货物遮起,减少粉尘污染(2分),也可以采取集中大规模运输,缩短运输距离,减少运输线路等方式来减少污染(2分)。
(每点2分,共6分)37.(1)海平面上升,距离长;纬度高,气温低,昼长短;路面滑,徒步行走难度大;两侧山地,地势起伏大。
(2)夏季气温高,白昼长;生物资源丰富,食物易获取。
(3)距离长,工程量大;高寒地区,一年中海平面高差变化大,对建筑材料要求高;水深较深;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工程难度大,技术水平要求高;一年中可施工时间短,工期较长;位置偏远,人员物资运输成本和生存成本高等。
2017高考历史全国2卷

2017高考历史全国2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24.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的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播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版专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工业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年,我国个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2017高考-全国Ⅱ卷历史-解析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题简析(黑吉辽蒙藏疆宁陕青渝甘11省使用)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图5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解析】材料强调“陶”“曹鲁之间”的区位优势,结合地图及所学可知,陶、曹、鲁地处平原,水陆交通相对较为发达,答案为A项。
材料不涉及“争霸战争”,排除B。
材料所示地区虽然交通便利,但材料不涉及地方经济状况及城市规模(交通条件对地方经济有影响,但材料强调的是“区位”,不是强调“地方经济”),排除C、D。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解析】史书修撰,由私到官,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政治性越来越强化。
官修史书,丑化敌人,美化自己,古今皆然。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解析】A项错在“开始”,仅从北方饮茶不能得出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的结论(直到当下也未尽一致)排除B,D项南方经济超越北方属于史实错误,南方经济超过北方是在宋朝。
唐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文化实力上升,逐渐对北方产生影响,南方习俗被北方人所接受。
答案C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解析】由明初严禁宦官读书识字,到明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说明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答案为A项。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试题课件解析

C
【解析】高校在校生规模的扩大是经济社会发展的 结果和要求,说明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 济社会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
9.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 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 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 等惩罚。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 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制基础 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 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
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 的勘探和它的勘探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 是合理地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 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为此,国家要 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产的普查工作”,“加 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者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 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 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D
【解析】由于未经正当选举上台,尽管僭主们“政 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下场往往非常 悲惨,说明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不是经过民 主程序上台的领导人不能得到拥护。D项正确。
• 10.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 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 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 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据(英)约翰· 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 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
论题:科技的发展推动钟表功能的多样化
钟表最早的功能就是计时,随着科技的发展, 钟表的功能逐渐多样化。从伽利略时代力学物理 学取得的成就,到原子物理学和信息技术的发展 均推动了钟表功能的多样。从简单的计时到成为 装饰品,一直到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 测等多种功能,反映了在科技影响下钟表功能的 变化。
2017年高考全国卷2历史试题解析

2017全国卷2历史解析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A【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且三地距离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
故答案为A项。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C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答案】C【解析】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接受。
故答案为C 项。
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宦官在中枢决策过程中越来越发挥较大的作用,因此才有对于宦官在读书学习方面看法的改变。
故答案为A项。
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专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答案】B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2017年全国高考文综试题(历史部分)及答案-全国卷1-全国卷2-全国卷3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试题全国卷Ⅰ本试题卷共15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2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爽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A 。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25.表1表1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A .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 .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 .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 .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26. 表2表2为不同史籍关于唐武德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皇帝李世民与薛举战于泾州 B.刘文静是战役中唐军的主帅C.唐军与薛举在泾州作战失败D.李世民患病导致了战役失败27.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
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
这一变化反映了A。
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
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28。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29。
1904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9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883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78%,直隶亦有172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351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30。
2017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含答案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题解析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图5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较为发达,且三地距离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
故答案为A项。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答案】C
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
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
C.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答案】C
【解析】唐朝时期,随着经济文化影响力的上升,南方的习俗也被北方人所接受。
故答案为
1。
近3年(2017,2018,2019)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卷以及答案(word解析版)

2017年高考全国2卷历史试卷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专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文科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文科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D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驶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二、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
”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0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1钟表的演变古代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2017高考全国Ⅱ卷文综历史试卷(word版)

绝密★启用前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本试卷共47题,共300分,共14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 B. 南北方饮食习惯趋于一致C. 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上升D.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2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
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利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28.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A.军用工业由官办专为商办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C.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29.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高考历史命题也在不断进行改革,在命题类型不断演变之中,历史小论文已成为越来越多省份历史高考试题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关于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2017年全国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11 BDBBD ADDBC A二、非选择题12.(20分)(1)变化:市和坊打破了时间(或答:出现晓市夜市)和空间的限制。
体现:出现宋词和话本。
(2)东方:宗法制的影响(儒家等级观念的影响),重视集体、组织、家族等有关社会结构的观念。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西方:注重个人关怀,人文主义的体现。
民主制度。
(4分)(3)变化:专业化城市出现;经济功能加强。
(4分)原因: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内市场扩大,商品种类增加;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发展。
(任取两点给4分;言之成理,酌情给分,总分不得超过4分)(4)20世纪20年代(2分)。
租界因完全脱离和排斥中国政府的行政管辖(“国中之国”),法国人拥有行政权、司法权、税收权等。
(2分)2.4.613.(20分)(1)经济思想:自由主义(2分)。
产生背景:工业革命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力迅速提高;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自由贸易、自由经营。
(4分)(2)“永远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是不可能的。
(2分)因为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作出的政策调整,也就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2分)说明:整顿财政金融体系;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调整农业政策;推行“以工代赈”。
(4分)(3)由国家不干预到主动干预经济(或由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
(2分)生产力的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分)(4)适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加强宏观调控,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2分)14.(16分)(1)特点:奴隶制经济逐渐衰落,新兴的封建经济兴起。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真题解析

2017年高考全国Ⅱ卷历史真题解析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下图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A .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 .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 .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 .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答案】 A【分析】 本题创设了地图与文字结合的新情境,考查考生整理和理解图文材料,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准确、合理解读的能力。
地图展示了若干河湖、诸侯国与城池等地理要素,题干的文字材料提供了范蠡、子贡在其中部分地方经商致富的信息,要求考生结合二者作出合理推论。
因为图文材料都没有涉及争霸战争、城市规模,故B 、D 两项可直接排除。
C 项“决定”过于绝对,亦可排除。
实际上,范蠡就是因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的极佳区位,才去当地经商的。
子贡亦基于类似原因,在以陶为中心的曹鲁之间经商致富,由此可见区域位置对商业贸易的重大影响,所以正确答案选A 。
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 ) A .记载的真实性 B .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 .修撰的政治性 D .解释历史的客观性【答案】 C【分析】 该题通过古代史书由私家修撰转变为官修并由宰相主持、皇帝参与的变化,考查考生对历史基本问题的认识,考查通过历史事实认识历史本质的能力。
从古代史书的官修性质,可见史书修撰主要为皇帝的统治服务,必然有掩盖历史真相或故意美化等问题存在,故A 项错误。
官修史书必然带有官方立场,故而在评价历史事件时一定是从统治阶级的需要出发,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史书评价历史的公正性和解释历史的客观性,故B 、D 项错误。
朝廷重视修撰史书,主要目的是为其统治服务,故C 项正确。
【高考链接】 2016年全国Ⅰ卷第26题、2016年全国Ⅲ卷第24题,均从不同角度考查中国的重史传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新课标全国II卷文科历史部分试题及答案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整理人:崔怀雨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
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著。
魏晋以后,朝廷使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官修史书()A.记载的真实性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C.修撰的政治性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26.北朝时,嗜好奶类制品的北方人常常嘲笑南方人的喝茶习俗。
唐中期,北方城市中,“多开店铺,煎茶卖之,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其茶自江、淮而来,舟车相继。
所在山积”。
据此可知,唐中期()A.国家统一使南茶开始北运B.南北方饮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
这反映出当时()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D.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30.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国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学|科网,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A.革命工作的中心开始转移B.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C.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D.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31.1977年,我国各大专院校录取新生27.3万人,至1988年高校在校生总规模达206万人,2001年增长至719万人,在此期间,高等职业教育和各种形式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入学人数也有很大增长。
由此可知()A.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得到了解决B.高等教育实现了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人才选拔制度的改革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D.恢复统一高考制度促进了高等教育的普及32.在梭伦改革之后的雅典,有的执政官是未经正当选举上台的,被称为僭主,他们一般出身贵族,政绩斐然,重视平民利益,但最终受到流放等惩罚。
这种现象表明,在当时的雅典()A.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B.政治生活缺乏法治基础C.平民没有政治权利D.民主政治已是人心所向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
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人文主义广发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34.1800年,美国总统、联邦党人亚当斯要求政见不同的内阁成员皮克林辞职,遭到皮克林拒绝,于是亚当斯将其免职。
皮克林因此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被总统免职的内阁成员。
亚当斯此举()A.加强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B.体现了总统与内阁之间权限不明C.行驶了宪法赋予总统的职权D.反映了联邦党与其他党派的斗争35.20世纪70年代至今,《赫鲁晓夫回忆录》多次出版,并被翻译成多种语言。
因其内容的复杂性,不同年代版本的内容均有所不同。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A.能够准确记述作者的事迹B.比相关研究著作的可信度更高C.版本越新越接近历史真相D.反映出时代对历史叙述的影响二、非选择题: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5分)材料一雍正时期,各地奏请开矿,清廷经常以“开矿聚集亡命,为地方隐忧”为由,下达“严行封禁”“永远封禁”等命令;对一批朝廷获利甚多的矿产,则由朝廷和地方官府严加控制。
1872年,李鸿章在一份奏折中指出,上海各工厂“日需外洋煤铁”极多,“可忧孰甚”,他建议清政府“设法劝导官督商办,但借用洋器洋法,而不准洋人代办……于富国强兵之计殊有关系”。
清政府采纳李鸿章建议,决定先在部分地区试办“开采煤铁事宜”。
——摘编自载逸主编《简明清史》等材料二新中国“一五”计划指出:“矿产资源的勘查和它的勘查进度,资源供应的保证程度,是合理的分布生产力、建立新工业基地、正确地规定工业建设计划的先决条件。
”为此国家要求“有计划地展开全国矿业的普查工作”,“加强对某些从前没有发现或很少发现的和目前特别缺乏的资源(例如石油)以及在地区上不平衡的资源的普查工作和勘探工作”。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与雍正年间与19世纪70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15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和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一五”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10分)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材料表1钟表的演变古代日晷被称为“最早的钟表”,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年前后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世纪初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世纪50年代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100万年误差1秒。
21世纪初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据(英)约翰·哈萨德《时间社会学》等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材料一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
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学科&网,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
对此改革,“官吏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
——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7分)4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州人一边哀叹欧洲衰落了,一边思考欧洲向何处去的问题,整个20世纪年代,有关欧洲统一的文章、著作、杂志在英、德、法等国相继出现,呼吁建立欧洲合众国,如挪威生物学家弗里的夫·豪森在给美国总统威尔的信中说:“在所有欧洲国家联合在欧洲合众国旗帜下之前,欧洲的持久和平是不可能的。
”当欧洲联合的呼声在发间日益高涨之际,法国总理白里安于1929年在国联大会上提出了以法、德和解为基础的“欧洲联邦”计划,后来又发表备忘录,着重强调政治行动,主张建立欧洲各国参加的政治机构。
然而,他的欧洲联合方案提出后,其他欧洲国家都态度冷漠,甚至表示反对。
最后,“欧洲联邦”计划不了了之。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观念的历史哲学》(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里安“欧洲联邦”设想提出的背景。
(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欧洲联邦”设想未能实现的原因。
(9分)4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材料颜回,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依然淡泊达观。
颜回天资聪颖,能很快领悟老师的教诲,子贡称赞他,“闻一知十”。
每次谈到他的求学精神,孔子总是不吝赞赏。
颜回尊敬老师,曾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他践行孔子的学说,认为如果自己的才能智慧能够为世所用,就行其道;不为世所用,则独善其身。
颜回英年早逝。
孔子非常悲痛:“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汉代以后,历代统治者给予颜回很高的评价。
《魏书》云:“建国纬民,立教为本;尊师崇道,兹典自昔……释莫孔颜,乃其时也。
”颜回自唐代起配享孔庙,与孔子并称“孔颜”,元代被封为“复圣”,对后世影响深远。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颜回成为孔子最看重的弟子之一的原因。
(9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颜回在后世受到尊崇的原因。
(6分)答案:24-35 : A C C A B B D C D A C D41.(1)差异:雍正年间:限制开矿,政府垄断。
(2)19世纪70年代:允许开矿,官督商办。
原因:雍正年间:推行重农抑商政策;清廷认为开矿影响社会稳定;政府谋取矿利。
19世纪70年代:列强的经济侵略;洋务运动的推动;煤铁等关系到国防、民生,需求很大。
(2)特点:列入国家发展计划;服务于国家工业化建设;独立自主开发;特别重视当时缺乏的矿产资源的勘探。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矿业发展的初步基础;促进“一五”计划顺利完成,有利于国家工业体系的建立;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42.略45.(1)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
(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
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
46.(1)背景:战争对欧洲造成巨大破坏,战后欧洲明显衰落;有识之士认识到走欧洲联合的道路才能实现和平,复兴欧洲;《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的签订缓和了欧洲局势。
(2)原因:设想脱离现实;法德历史积怨太深,削弱对方、保障自身安全的思维严重存在;欧洲各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经济危机造成欧洲局势动荡。
47.(1)道德品行高尚;天资聪颖,领悟力强;深谙孔子学说,尊师重道;用儒学思想塑造自己的精神;践行儒家学说不遗余力。
(2)孔子对颜回的高度肯定;儒学成为统治思想;统治者的推崇;弘扬儒家道德的现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