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行政决策

合集下载

如何制定行政决策的有效执行方案

如何制定行政决策的有效执行方案

如何制定行政决策的有效执行方案制定行政决策是管理组织中的重要环节,但只有通过有效的执行方案,才能将决策变为实际行动并取得预期的成果。

在制定行政决策的有效执行方案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因素:明确目标、分配责任、建立监督机制、加强沟通和反馈。

明确目标是制定行政决策有效执行方案的基础。

在制定执行方案之前,必须确定明确的目标和预期成果。

明确目标有助于明确行动的方向和步骤,以及评估执行效果。

在明确目标时,应该确保目标具有可测量性和可实现性,并与组织的长期战略目标相一致。

分配责任是确保行政决策有效执行的关键。

明确每个执行者的职责和权限,以便他们能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和任务。

责任的分配应该基于每个执行者的专业技能和能力,以及他们对执行任务的兴趣和动力。

还应该设定明确的时间表和里程碑,以便跟踪任务的进展和执行者的绩效。

第三,建立监督机制是确保行政决策有效执行的保障。

监督机制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决策的执行符合规定和标准,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监督机制可以包括定期检查、报告和评估等。

通过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可以及时发现执行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从而提高执行效果。

加强沟通和反馈也是制定有效执行方案的重要环节。

沟通是确保决策执行的顺利进行的关键。

在执行决策过程中,领导者应与执行者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以便及时传达决策信息、解答问题和提供指导。

还应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以便从执行者那里获得及时的反馈意见,了解执行情况,并及时调整执行方案。

对于制定行政决策的有效执行方案,还应考虑以下几点补充措施:培训和发展执行者的能力,以提高他们的执行效果;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和文化,激发执行者的工作动力和创新能力;及时调整执行方案,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内部执行的需要。

综上所述,制定行政决策的有效执行方案需要明确目标、分配责任、建立监督机制、加强沟通和反馈。

只有通过这些措施,才能将决策转化为实际行动,并取得预期的成果。

在制定执行方案时,还应考虑培训和发展执行者的能力、创造积极的工作环境和文化,以及及时调整执行方案等补充措施。

行政如何处理日常行政决策和问题解决

行政如何处理日常行政决策和问题解决

行政如何处理日常行政决策和问题解决一、引言日常行政决策和问题解决是行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决策的科学性和决策过程的顺畅进行。

本文将探讨行政如何处理日常行政决策和问题解决,包括明确决策目标、开展决策分析、加强决策信息收集、建立问题解决机制等方面的内容。

二、明确决策目标行政在处理日常决策和问题解决时,首先要明确决策目标。

明确决策目标可以帮助行政对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决,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行政可以通过会议、报告等形式,将决策目标明确传达给相关人员,以确保各方对决策目标的一致认识。

三、开展决策分析决策分析是行政处理日常决策和问题解决的重要步骤。

行政可以利用SWOT分析、成本效益分析等方法,对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帮助决策者制定正确的解决方案。

行政还应该注重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充分利用现有数据进行决策分析,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四、加强决策信息收集行政在处理日常决策和问题解决时,需要及时收集相关的决策信息。

行政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如调查研究、网络搜索、与相关人员交流等方式,获取与决策相关的信息。

同时,行政还应及时更新和整理决策信息,以确保决策的基础准确可靠。

五、建立问题解决机制为了高效解决日常行政决策中的问题,行政需要建立问题解决机制。

这个机制可以包括问题申报、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等环节。

行政可以通过设立问题解决专项小组、制定解决问题的流程和方法等方式,建立起一套完善的问题解决机制。

这样可以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提高行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六、总结日常行政决策和问题解决是行政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需要行政具备科学的决策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行政应该明确决策目标,开展决策分析,加强决策信息收集,建立问题解决机制等,以提高决策和问题解决的效果。

只有这样,行政才能更好地应对日常工作中的各种挑战,确保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

重大行政决策具体标准指标流程

重大行政决策具体标准指标流程

重大行政决策具体标准、风险评估指标、业务流程决策内容具体标准一、发展规划类(一)地税系统发展规划1、全局性发展规划。

指涵盖地方税收整体工作的规划,包括年度规划、中长期规划等各类综合性规划。

全局性规划作为行政决策事项,由市局党组研究决定,并由市局机关处(室)分项制定规划,最终形成全局性规划。

2、部门性发展规划。

指市局机关处(室)根据局党组意见或上级单位要求,研究制定的涵盖部门各项工作的总体规划,原则上涉及三年以上发展规划.部门性规划可由1个部门制定,也可由多个相关部门制定。

3、单项性发展规划。

指全局重大单项工作,根据局党组意见或上级单位要求,研究制定的单项性、三年以上的发展规划。

单项性发展规划,应当具备该项工作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能够促进地税事业的科学发展。

(二)机构设置、人员编制1、编制本级“三定”方案。

指各级税务机关按照机构改革的要求,编制本级税务机关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

2、审定下级税务机关“三定方案”.指审定下级税务机关上报的税务机关主要职责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方案。

3、制定本级税务机关内设科(室)。

指各级税务机关在省“三定”方案规定内,编制本级处(室)、分局、稽查局的内设科室设置及人员编制和主要职责.二、人事管理类(一)重要人事任免1、处(科)级以上领导干部的人事任免。

指各级税务机关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对本机关中层以上领导干部的任免。

(二)重要奖惩1、奖励表彰.指给予市(局)级以上集体荣誉,省级以上个人荣誉。

2、惩处问责。

指给予个人记大过以上行政处分或严重警告以上的党纪处分,领导干部诫勉问责,集体通报批评以上的处分。

3、创新创优。

指纳入本级税务机关年度总体工作计划的创先争优项目规划。

三、财务管理类(一)年度财务预算1、年度财务收入预算编制。

指编制本单位在一个预算年度内,依照规定取得的各项收入计划。

2、年度财务支出预算编制。

指编制本单位在一个预算年度内的基本支出预算、项目支出预算。

基本支出预算是指为保障其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编制的年度基本支出计划。

行政管理学行政决策的过程

行政管理学行政决策的过程

行政管理学行政决策的过程
行政管理学是研究公共事务和政府管理的学科,其中行政决策是其核心内容之一。

行政决策的过程包括以下几个环节:
1. 问题识别和定义。

行政决策的第一步是识别出问题,进而对其进行定义和说明,确定决策的范围。

2. 信息收集和分析。

行政决策的第二步是收集与问题相关的信息,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案。

3. 方案制定和实施。

在分析信息的基础上,行政决策的第三步是制定可行的解决方案,并将其付诸实践。

4. 监督和评估。

行政决策的最后一步是对实施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估,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达到预期效果并优化决策过程。

行政决策的过程是一个复杂和动态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

同时,行政决策也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规则,如效益原则、合法性原则和公正原则等,以保证决策的合理性和公正性。

- 1 -。

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第十四讲现代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要提高行政决策的质量,就必须实现行政决策的规范化,找到行政决策的基本程序。

行政决策过程,可以分为几个步骤:第一,提出问题,确定目标;第二,拟定行政决策方案;第三,行政决策方案的评估、选优;第四,行政决策方案的试点;第五,行政决策方案的执行;第六,追踪决策。

一、提出问题,确定目标政府的存在是以社会问题的存在和解决社会问题为前提的,如果没有社会问题或者政府不能够解决社会问题,政府就没有存在的必要.而政府解决社会问题是以发现现存的和即将产生的社会问题为条件。

(一)行政决策问题的含义什么样的问题才是政府决策的问题?什么样的问题才能纳入政府的议事日程?1.问题的定义:在行政决策中所说的“问题",是指需要研究、讨论并且加以解决的矛盾,这些矛盾是社会的需要和社会现状的差异而引起的,是理想状态和现实状态的差异。

由此可以看出,所谓行政决策中的“问题”,就是从社会现状、期望状态和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三个方面进行界定的.2.形成问题的差异可以分为两类:解决这两种差异,就是行政决策要达到的目标.(1)由于维持社会状况引起的(2)由于社会发展需要而引起的3.政府的决策问题与公共问题的区别与联系(1)政府决策问题属于公共问题,它不涉及个人问题(2)并不是所有的公共问题均是政府决策的问题4.行政决策问题具有的基本构成要素:(1)政府行政决策问题是一种客观状态(2)行政决策问题是一种被认知的状态(3)行政决策问题是大多数人认识或关系到大多数人利害关系的一种状况(4)行政决策问题是政府权威部门有必要采取行动而加以解决的一种问题5.行政决策问题的特点(1)相互依赖性(2)主观性(3)历史性(4)动态性6.行政决策问题的类型(1)依据决策问题的性质和领域,将决策问题分为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等。

(2)依据政府权力作用的范围和管理领域,将政府决策问题划分为提取性的、分配性的和管制性的问题以及还有象征方面的问题,主要涉及政治价值和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前言重大行政决策是指具有较大社会影响、涉及重要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利益,贯标系统、具有较高风险和不确定性,需要经过国家机关按照规定程序对相关利益相关人意见进行充分了解和征求,考虑各种因素集体讨论并做出的决策。

在现代国家治理中,重大行政决策是涉及国家、人民,对长远发展有着重要决定作用的。

因此,在重大行政决策中,如何制定规定程序,确保公开和透明,提高决策的科学、民主、合法、依法性,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

重要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的实施对于政府和公民都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政府而言,实施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可以确保相关决策科学、民主、合法、依法,防止了因为决策不当而导致的社会稳定性下降和损害国家利益的情况发生。

这样能提高政府的管理水平和公信力,进一步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

对于公民而言,规定程序的实施可以保护公民权利,为公民提供知情权、表达权和参与权。

此外,公民参与决策过程还能提升其政治参与意识,提高公民的责任感和政治满意度,从而增强社会凝聚力和稳定性。

规定程序的内容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时,应该包含以下主要内容:决策主体应当明确决策主体,例如,是国务院、地方政府还是独立部门。

并且,应当设定具体的程序和流程,明确责任人的职责、权限。

审查程序在决策程序中,审查程序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应当进行认真的审查,将相关利益相关人的意见加以充分考量,尽量减少不利影响。

在审查环节中也需要涉及审议机构和审议程序。

公众参与程序公众参与程序是程序规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众信息公开、发布征求意见征集公告以及公开听取意见等环节都需要具体规定。

决策公示程序这一环节包括决策的全面公示和意见公示环节。

应当规定决策公示的方式、时间和频率,以及全面公示内容应涉及的领域和方面。

审议程序在最后的审议程序环节中,规定程序可涉及审议机构和审议程序。

此外也可包括其它相关环节的规定。

实施要求通过以上对制定规定程序的要点的分析,要实施好规定程序,需要满足以下要求:准确制定的规定程序要准确明确,把相关责任人和决策主体、审查程序和流程以及公众参与和公示等环节说明得详细清晰。

行政决策的流程

行政决策的流程

行政决策的流程行政决策是指政府机构在制定管理政策、进行组织管理、解决公共问题等方面所采取的决策过程。

它是政府工作的核心环节,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公民的利益。

在行政决策的过程中,必须明确目标、收集信息、分析选项、制定计划以及评估和监督执行等步骤。

以下是行政决策的一般流程:第一步:明确问题和目标行政决策的第一步是明确问题和确定目标。

政府机构需要识别出现的问题,并明确要达到的目标。

只有明确问题和目标,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决策方案。

第二步:收集信息在明确问题和目标之后,政府机构需要收集相关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通过调研、数据分析、专家意见等多种渠道获取。

收集信息的目的是了解问题的背景、原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为后续的分析和决策提供依据。

第三步:分析选项在收集到信息之后,政府机构需要对可能的解决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估。

这包括评估每个选项的可行性、成本效益、风险以及对利益相关方的影响等。

通过分析选项,政府机构可以选择最合适的解决方案。

第四步:制定计划在选择了最合适的解决方案后,政府机构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

计划应包括实施步骤、时间表、资源分配、责任分工等内容。

制定计划的目的是确保决策的有效实施,并为后续的评估和监督提供基础。

第五步:执行决策在制定好计划后,政府机构需要按照计划的要求进行执行。

执行决策可能涉及到多个部门或者多个层级的合作。

政府机构需要确保各个部门或者个人按照计划进行工作,并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第六步:评估和监督执行决策后,政府机构需要对决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监督。

评估的目的是判断决策是否达到预期目标,是否产生了应有的效果。

监督的目的是发现和解决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调整和改进决策。

第七步:调整和改进根据评估和监督的结果,政府机构需要对决策进行调整和改进。

如果决策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政府机构可以进行相应的调整,重新制定计划并实施。

调整和改进是行政决策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可以提高政策的效果和执行的效率。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

重大行政决策五大法定程序简介
《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规定的五大法定程序分别为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

其中,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属于决策草案形成阶段的程序。

公众参与程序是指除依法不予公开的重大决策事项外,应采取多种方式充分听取意见,特别注重征求公众、行业协会商会、民营企业等意见;专家论证程序,对于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决策事项应组织专家、专业机构对必要性、可行性、科学性等进行论证;风险评估程序,重大行政决策的实施可能对社会稳定、公共安全造成不利影响的,应当组织风险评估。

合法性审查程序是决策必经程序,在决策草案提交讨论前,应当有负责合法性审查的部门进行合法性审查,不得以征求意见等方式代替合法性审查。

未经合法性审查或者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决策机关讨论。

对于国家尚无明确规定的探索性改革决策事项,可以明示法律风险后提交决策机关讨论。

合法性审查应当保证不少于7个工作日的审查时间。

集体讨论决定程序是决策必经程序,重大行政决策草案应当经决策机关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讨论,即会议形式只能是常务会议或者全体会议。

对会议议事规则也提出了要求,参加会议的组成人员都要发表意见,行政首长最后发表意见。

决策应当按规定向同级党委请示报告,应当及时公布。

公众参与、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是必经程序。

9《公共行政学》第9章行政决策.ppt

9《公共行政学》第9章行政决策.ppt

• 《经济日报》2003年9月5日题为《A机场 停得了飞机来不了客》的报道说:到今年7月, 总投资3.2亿元建成的安徽A机场开航整5年了, 沉寂多时的A机场再次传来消息:从8月8日起, A机场将恢复至上海虹桥机场的航班。然而, 这条好消息却并未带给人们应有的喜悦, “开通”之后再复沉寂,已经有过多次了。 统计显示,A机场开航后,2000年全年旅客吞 吐量仅为7 000多人次,也就是说平均每天在 这里上飞机的旅客还不足20人。据测算,每 人一次登机成本要花3000元,而一张机票最 多不过千元。到2001年11月,A机场该年度统 计换算旅客吞吐量才只有2900多
之一,也是现代各国普遍采取的决策方式之一。
在现代社会,信息爆炸,知识超载,利益多元, 社会问题也往往与现代科学技术问题绞在一起,
许多社会问题不仅是社会问题,而且还是科学技
术问题,不是专家很难予以界定。政府首长没有 时间收集和分析各种政务信息,有时面对复杂的
各种问题也很难做出决策。他们的能力、知识和 时间都有限。专家咨询系统能够弥补领导者能力、
• (1)个人决策
• 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政领导者一个 人所做出的决策,叫做个人决策。这是在政 府系统内常见的一种决策方式和决策类型。
• (2)集体决策
• 集体决策是指在进行行政决策时,由行 政领导集体所做出的决策。集体决策往往采 取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4、经验决策和科学决策
• (1)经验决策
六、行政决策体制
所谓行政决策体制,是指由承担各项 任务的行政机关和行政人员所组成的一个 组织体系。
现代行政决策体制应该包括:领导决 策系统、公民磋商与参与系统、专家咨询 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
• 1、领导决策系统
• 领导决策系统的基本任务是,确定要解 决的问题和决策目标,把公民磋商与参与系 统、专家咨询系统和信息支持系统组织起来, 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和决策目标开展工作; 组织专家咨询参谋系统拟定各种不同的决策 方案;负责选择决策方案,也就是进行决策, 并对立法机关和上级机关与公民负责;负责 推行决策,监督决策的执行,在执行过程中 可以完善和修正决策,并且对实施决策的结 果有完全的责任。

行政管理 第四章 行政决策

行政管理 第四章  行政决策

行政管理第四章行政决策第四章行政决策4.1 决策与行政决策4.2 现代行政决策基本原则4.3 现代行政决策过程4.4 现代行政决策方法4.5 提高行政决策的正确性第一节决策与行政决策一、行政决策概述(一)行政决策的含义所谓决策,是指人们在社会实践基础上,根据事物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决策主体意志因素的参与下进行的选择未来行动方案的活动。

决策有以下特点:①针对性。

②目标性。

③实施性。

④选择性。

⑤预测性。

行政决策是决策的一种,是指国家各级行政机关为履行行政职能,在其管辖权限范围内做出处理国家公共事务的决定。

它是国家行政机关管理过程中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工作。

(二)行政决策特点:1、决策主体上的特性。

行政决策是处理国家公共事务时作出的决策,因此,只有具有法定行政权力的组织和个人才能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他们在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权范围内进行决策。

此外,有些虽不是国家行政机关,但依照宪法、法律法规或经授权的国家机关和社会组织,也可成为行政决策的主体。

除具有一般决策的特性外,还有以下2、决策所代表的利益和依据上的特性。

进行决策时,必须依据国家宪法、法律、法规,只有严格以法办事,才能代表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决策才会有权威性和普遍约束力。

3、决策功能上的特性。

系统论原理告诉我们,社会是一个大系统,政府只是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行政决策所产生的行动会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产生广泛的影响。

4、决策内容和约束范围上的特性。

由于行政决策的内容涉及整个国家和社会范围内的一切公共事务;同时,行政决策以国家权力为后盾,凡是在行政管辖范围内的一切机关单位、团体、个人,包括政府机关内部成员,都要受行政决策的约束。

(三)行政决策的分类1、依行政决策主体地位不同,可分为高层决策、中层决策和基层决策。

2、依行政决策客体范围大小的不同,可分为宏观决策和微观决策。

3、依决策内容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常规性决策和非常规性决策。

4、依决策条件和可靠程度的不同,可分为确定型决策、风险型决策和不确定型决策。

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简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行政决策是指政府机关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对特定问题做出的决策。

在行政决策过程中,为了保证公正、公平和效率,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

本文将重点阐述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即必须依法行政。

合法性是行政决策的基础,决策必须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不能超越法定权限。

行政决策必须遵循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二、公正性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公正性原则,即决策过程和结果必须公正、公平。

公正是行政决策的核心要求,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要客观、中立、公正,不能偏袒某一方利益。

行政决策应当尊重各方利益,公正地平衡各方利益关系。

三、透明度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透明度原则,即决策过程和结果必须对公众透明。

透明度是行政决策的基本要求,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充分向社会公众公开决策的信息,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

行政决策应当尊重公众的知情权,保障公众的参与权。

四、科学性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科学性原则,即决策必须科学、合理。

科学性是行政决策的基本要求,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分析和判断,确保决策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五、效率性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效率性原则,即决策过程和结果必须高效、快捷。

效率性是行政决策的重要要求,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尽量节约资源,提高决策效率,确保决策的及时性和灵活性。

六、综合性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综合性原则,即决策必须综合考虑各种因素。

综合性是行政决策的综合性原则,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全面考虑各种因素,综合各方利益,确保决策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七、风险控制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风险控制原则,即决策必须合理评估和控制风险。

风险控制是行政决策的重要原则,决策者在进行决策时应当对可能存在的风险进行科学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确保决策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八、可持续发展原则行政决策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即决策必须具有可持续性。

如何进行行政决策

如何进行行政决策

如何进行行政决策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科学执政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为加强我市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05]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事项(一)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指导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行政为原则,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加快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法治化、科学化、民主化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积极谋求以较小的决策成本、较高的决策效率,实现更好的决策效益。

(二)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本要求:通过建立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做到决策前广纳贤言,决策过程规范化、程序化,决策方案实事求是,最终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决策中减少失误、纠正失误、避免失误,确保公共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做到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更好地推动黄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需要科学民主决策的主要事项。

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是政府工作报告、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长期规划(草案)及其变更(建议);二是全市年度财政预算(草案)、全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及其重大变更(建议);三是全市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及其重大举措;四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措施、重大政策调整、重要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五是跨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六是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认为需要市政府研究解决的关系全局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七是市政府拟出台涉及全局性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八是其他关系全局的行政决策。

行政决策的流程

行政决策的流程

行政决策流程是指在组织中进行行政决策的一套规范化的程序。

以下是通常的行政决策流程:
1.确认问题或需求:明确确定需要做出行政决策的具体问题或需求,明确决策目标和范围。

2.收集信息和分析:收集与问题相关的必要信息和数据,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评估,了解现状和趋势,为决策提供依据。

3.制定方案:根据收集到的信息和数据,制定多个可行的决策方案。

评估每个方案的优劣势、风险和影响,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具体的决策方案。

4.决策评审:将制定的决策方案提交给相关的决策层或决策委员会进行评审和批准。

评审过程中,可进行讨论和修改,最终确定最佳决策方案。

5.实施决策:根据最终批准的决策方案,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时间表,明确责任人和资源分配,开始执行决策。

6.监控和控制:在决策实施过程中,进行监控和控制,确保决策的执行符合预期目标和要求。

及时调整和纠正,以确保决策的有效实施。

7.评估和反馈:定期对决策实施进行评估和反馈,了解决策的效果和结果。

根据评估结果,优化决策流程和未来的决策过程。

重要的是,行政决策流程可能因不同的组织和事情而有所不同,根据实际情况和特定需求进行具体安排和调整。

同时,决策过程还应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伦理要求,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社会责任。

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管理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赵建党的十九大提出到21世纪中叶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行政决策能力属于治理能力的范畴,因此没有行政决策能力的现代化就没有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实现行政决策能力的现代化,就需要推进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一、行政决策的概念决策是特定主体对信息的甄别、分析和选择的过程。

“行政”一词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行政主要指政府机关及其组成部门。

广义的行政是指行使公权力的相关部门,包括党委及其组成部门、政府及其组成部门,以及其他决定公共利益的部门。

因此行政决策中的“行政”应采用广义的行政,泛指行使公权力的部门。

而行政决策就是指行政主体依据一定法律规范和程序就特定事项,进行信息甄别、分析,从而就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与义务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决定。

推行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必须厘清这“三化”之间的关系,确保综合施策,共同发力,将任务落到实处。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主要着眼于决策的必要性、可行性,目标是追求决策的正确性和利益的公共性,保证决策符合客观实际,未来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决策的科学化是基础,是前提,没有决策的科学化,任何决策都属于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样的决策就是错误的,如果不及时终止将贻害无穷。

行政决策的民主化主要着眼于满足群众的知情权,集群众之智,集群众之力,保证决策的正确性,保证决策符合人民的意愿,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支持,进而推进决策的顺利推进与实施。

行政决策的法治化主要着眼于行政机关做出的决策既依法行政,又符合法定权限,不越权行政;决策程序符合法定程序,不能无序决策;决策内容符合法律法规规章的有关规定,不能违法决策。

因此决策的法治化是底线,是红线,不能逾越。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治化,三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行政决策的科学化是基础,是前提;行政决策的民主化是程序,是根本;行政决策的法治化是底线,是保障。

三者共同作用于一体,才能使我们的决策符合科学,符合客观规律,符合人民的意愿,得到人民的拥护,符合法治的精神,进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

简述行政决策过程所包含的基本步骤

简述行政决策过程所包含的基本步骤

简述行政决策过程所包含的基本步骤行政决策是指由行政机关进行的决策活动,它是解决具体问题、制定具体政策的过程。

行政决策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基本步骤:1. 问题识别:行政决策的第一步是识别问题。

这包括确定问题的性质、范围和严重程度,并确定解决问题的必要性。

问题识别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接受反馈意见、收集数据等方式进行。

2. 问题分析:在问题识别之后,行政决策者需进行问题分析,即深入分析问题的原因、影响因素、相关利益关系等。

问题分析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如SWOT分析(即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因果关系分析等来进行。

3. 政策制定: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行政决策者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方案。

政策制定包括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确定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具体措施、评估政策的可行性和影响等。

政策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如法律法规、社会环境、政府预算等。

4. 决策实施:政策制定完成后,行政决策者需要将政策付诸实施。

这包括确定实施的时间表、责任分工、资源配备等。

决策实施需要组织协调各方合作,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

5. 监督评估:决策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监督评估以确保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监督评估可以通过考核指标、定期报告、外部评估等方式进行。

监督评估结果可以为政策调整和优化提供依据。

6. 决策调整:根据监督评估结果,行政决策者可以对决策进行调整。

决策调整可以是对具体政策进行修订,也可以是对整个决策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

决策调整是一个循环过程,旨在不断提高政策的质量和效果。

以上是行政决策过程所包含的基本步骤。

当然,实际的决策过程可能会因各种因素,如政策制定者的偏好、信息不对称等而有所差异。

因此,行政决策过程需要灵活、严谨地进行,以使决策结果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发展。

行政决策的流程与方法

行政决策的流程与方法

行政决策的流程与方法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活动的起点,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管理活动。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行政管理活动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和完善,随之引发的各种社会问题也越来越多,对行政决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因此,行政决策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关系到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本文将围绕行政决策的流程和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相关实践提供参考。

一、行政决策的流程行政决策的流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确定决策目标:在行政决策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决策目标,这是整个决策过程的基础和方向。

决策目标应该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和可衡量性,以便于后续工作的开展。

2.收集信息:在确定决策目标后,需要收集相关的信息和资料,以便为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这些信息包括政策法规、经济环境、社会需求、技术条件等各个方面。

3.制定备选方案:在收集信息的基础上,需要分析各种可能的情况,提出多种备选方案,以便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备选方案应该具有可行性和针对性,能够满足决策目标的要求。

4.评估方案:在制定备选方案后,需要对各个方案进行评估和比较,以便从中选择最优方案。

评估方案应该从多个角度进行,包括经济性、可行性、社会效益等各个方面。

5.方案实施:在评估方案后,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和措施,并组织实施。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6.反馈与调整:在方案实施过程中,需要及时收集反馈信息,对方案进行评估和调整。

如果发现方案存在问题或不足之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以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和取得更好的效果。

二、行政决策的方法在行政决策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常用的方法包括:1.专家咨询法:专家咨询法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通过邀请专家学者、行业专家等参与决策过程,为决策提供专业的意见和建议。

这种方法有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2.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公众意见和建议,为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持。

第9章行政决策

第9章行政决策

第9章行政决策行政决策是指政府机关在制定、执行和调整公共政策和行政事务过程中所做的决策。

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核心环节,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效能。

本章将从决策过程、决策方法和决策效果三个方面对行政决策进行讨论。

一、决策过程行政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包括问题识别、目标设定、方案制定、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首先,问题识别是决策过程的起点,决策者需要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需要解决的困难。

其次,目标设定是决策过程的关键环节,决策者需要明确政府的目标和使命,确定解决问题的具体目标和方向。

然后,方案制定是决策过程的核心环节,决策者需要收集、分析和评估各种可能的方案,并选择最佳的方案进行实施。

最后,实施和评估是决策过程的结束环节,决策者需要根据实施效果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完善决策方案。

二、决策方法行政决策的方法多种多样,一般包括定性分析、定量分析、专家决策和参与决策等。

首先,定性分析是通过分析问题的性质和特点,采用主观的判断和综合评估,选择最优的方案。

其次,定量分析是通过运用数学和统计方法,对问题进行量化和计算,得出理性和科学的决策结果。

然后,专家决策是通过征询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借助专业知识和经验,制定决策方案。

最后,参与决策是通过广泛征求民众的意见和参与,形成多元化、民主化的决策结果。

三、决策效果行政决策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政府的公信力和效能。

决策的效果可以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

首先,经济效益是衡量决策的直接经济结果,包括财政收入、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等。

其次,社会效益是衡量决策的社会影响和效果,包括公共服务提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等方面。

然后,环境效益是衡量决策对环境的影响和保护程度,包括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总之,行政决策是政府管理和服务的核心环节,通过明确的决策过程、适当的决策方法和有效的决策效果,可以实现政府的公信力和效能。

行政决策要注重问题识别和目标设定,灵活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加强专家决策和参与决策,重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促进环境效益和可持续发展的协调。

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制度

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制度

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制度首先,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决策前的准备阶段,包括问题调研、数据收集、政策分析等,确保决策的基础充分、科学可行。

第二,决策方案的制定阶段,需要进行多方面的讨论、评估和论证,确保决策方案的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第三,决策的审议和决策权的层级审批,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第四,决策的公示和公众参与,让相关利益方和公众能够了解决策内容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最后,决策的执行和监督,确保决策的有效实施和结果评估。

其次,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制度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首先,它能够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通过充分的调研和数据分析,制定出的决策方案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其次,它能够保障决策的合法性和合规性。

决策的审议和层级审批确保了决策的合法性,而公示和公众参与则增加了决策的透明度和合法性。

最后,它能够防止滥用职权和不当行为。

通过规定明确的程序和要求,可以避免决策者的个人偏见和私利对决策的影响,保证决策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再次,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制度在实际操作中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决策的程序可能会过于繁琐和复杂,导致决策效率低下。

因此,需要在确保程序合规性的基础上,适度简化程序,提高决策效率。

其次,公众参与的程度和方式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公众对于重大决策的意见和建议应该得到更好的收集和利用,确保决策更贴近民意。

最后,决策的执行和监督环节也需要加强。

决策的执行情况应该进行定期评估和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决策的有效实施和结果达成。

综上所述,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制度是确保决策科学、合法、透明的重要保障。

通过制定明确的决策程序和要求,可以保证决策的科学性、合法性和公正性,防止滥用职权和不当行为。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还需要解决程序繁琐、公众参与和决策执行等方面的问题,以进一步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的程序制度。

行政决策的专业化与决策流程

行政决策的专业化与决策流程

行政决策的专业化与决策流程在现代社会中,行政决策的专业化已经成为政府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行政决策专业化的意义在于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确保政府的决策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

本文将对行政决策的专业化与决策流程进行探讨。

行政决策的专业化涉及多个方面,包括人员素质、信息处理、决策制度、决策工具等。

正确选择和培养决策者的素质至关重要。

决策者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科学分析和判断能力,以及灵活的应变能力。

行政决策需要准确、全面地收集和处理信息。

这需要行政机构在信息技术和数据分析方面进行不断创新和提升。

第三,完善的决策制度能够规范决策程序,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

决策工具的使用对于行政决策的专业化也至关重要,例如风险评估、成本效益分析等工具能够帮助决策者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

行政决策的专业化离不开一套科学的决策流程。

通常,行政决策可以分为问题识别、目标制定、方案评估、决策实施、效果评估等几个基本步骤。

问题识别是决策流程的起点。

政府需要明确问题的性质、规模和紧迫性,并确定问题的解决方式。

目标制定是决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政府需要明确决策的目标和优先级,并制定可量化的指标用于衡量决策的成功与否。

第三,方案评估是决策的关键环节。

政府应该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例如社会经济效益、环境影响、政策可行性等,制定最佳决策方案。

决策实施是将决策方案转化为实际行动的过程。

政府需要协调各项资源和力量,确保决策的顺利执行。

效果评估是决策流程的收尾工作。

政府需要对决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和反馈,及时调整和改进决策。

然而,行政决策的专业化和决策流程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难题。

信息不对称可能会导致决策失误。

政府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机制,及时获取全面准确的信息。

政策执行不力可能会导致决策效果不佳。

政府需要强化组织协调和监督机制,确保决策的顺利实施。

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利益纠纷和权力斗争也可能对决策产生负面影响。

政府需要加强法治建设和监督机制,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进行行政决策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任务,是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科学执政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我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

为加强我市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制度建设,全面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若干意见》(鄂政发[2005]1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事项(一)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指导思想: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以坚持党的领导和依法行政为原则,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宗旨,加快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法治化、科学化、民主化行政决策机制和制度,积极谋求以较小的决策成本、较高的决策效率,实现更好的决策效益。

(二)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本要求:通过建立完善公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行政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做到决策前广纳贤言,决策过程规范化、程序化,决策方案实事求是,最终体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决策中减少失误、纠正失误、避免失误,确保公共政策的科学性、连续性、稳定性和有效性,做到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更好地推动黄石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需要科学民主决策的主要事项。

主要包括以下八个方面:一是政府工作报告、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中长期规划(草案)及其变更(建议);二是全市年度财政预算(草案)、全市城市总体规划(草案)及其重大变更(建议);三是全市人口、资源和环境保护以及科技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及其重大举措;四是事关全局的重大改革措施、重大政策调整、重要资源配置、重大建设项目;五是跨区域的经济、社会、生态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六是各县(市)区政府和市政府各部门认为需要市政府研究解决的关系全局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七是市政府拟出台涉及全局性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八是其他关系全局的行政决策。

二、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本程序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除应急决策和日常政务决策以外,所有重大决策必须经过民主化程序,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按照法定权限和法定程序进行决策,一般要遵循以下程序:(一)行政决策的立项。

市政府根据全市的总体工作部署,分阶段、分重点拟定全市重大行政决策工作计划。

各地、各部门认为需要市政府研究的关系全局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应及时向市政府申报立项。

(二)前期调查研究。

按照拟订的全市重大决策工作计划,由市政府研究室牵头,依托市政府的咨询机构及有关部门,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开展调查研究,广泛了解民情、反映民意、集中民智,汇总研究成果。

涉及全市重大发展战略的决策,必须有广泛深入研究的成果作为制订决策的依据,所有重大行政决策事项都要有两个以上的可供选择的决策咨询意见提交决策机关。

(三)审议和论证。

重大决策的咨询意见形成后,在决策前要提请市政府法制部门进行合法性论证,提请市政府咨询委员会进行科学性论证,并形成决策论证意见。

决策论证要自觉运用前期预测、效益评估、公开招标、对比选优等科学决策方法,确保行政决策理念的先进性、导向的正确性、内容的系统性、操作的可行性。

同时,根据需要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政协常委会委员、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及其它有关专家进行咨询论证与审议,形成决策审议意见。

要积极推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在决策论证中的运用。

(四)决定。

重大事项的论证意见形成后,依规范程序由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讨论,集体作出决定,需报请市委批准或报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讨论决定的,依既定工作规则办理。

在行政决策形成决定的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

要特别注意听取持不同意见的少数人的意见,切实做到未经个别酝酿的问题不仓促上会、意见分歧大的问题不急于形成决策决定。

对特别重大事项的决策应实行记名表决并记录在案。

(五)评估及修正。

行政决策形成决定进入实施阶段后,要分别组织有关部门、社会组织和专家对决策效果进行跟踪评估,对决策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时提出修正意见。

相关组织和专家对决策实施过程中提出的修正意见,决策执行机构要对其是否被采纳作出明确答复。

对于存在问题的决策事项,要对其作出是否停止实施、延期实施、修正实施的决定。

三、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基本制度(一)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依法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制度。

市政府的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和法律法规规定的决策事项,应及时向市委和市人大报告。

市人大常委会关于重大决策事项的审议意见,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当认真研究办理。

行政决策事项向人大报告的文本,应在人大常委会议召开的15日前送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

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就重大决策作出的决议、决定,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必须认真执行。

重大行政决策的立项、论证和评估一般都应当邀请市人大代表参与。

支持人大代表就行政决策事项进行视察和调查研究。

对人大常委会、人大代表就决策事项提出的重要意见,应当认真研究,在规定的时间内作出答复。

(二)建立重大行政决策的民主协商制度。

市政府的重大决策事项应及时向市政协通报并协商,认真听取政协组织的意见、批评和建议。

市政府在行政决策的各个环节,要重视征询政协组织的意见。

支持政协委员就重大决策事项开展独立的调查论证。

对市政协委员就重大决策提出的书面意见和提案,要认真办理。

(三)建立健全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民主决策制度。

起草《政府工作报告》等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文稿及重要的规范性文件,应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相关领域专家及社会公众的意见。

对各类专家、学者、群众在不同决策阶段提出的不同意见,要及时作出明确答复。

要有组织地广泛联系市内外专家学者,建立健全决策咨询网络和信息支持系统。

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委员、市科技顾问团成员、市电子政务专家委员会委员、市政府聘请的法律等方面的顾问以及其他咨询研究机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等都是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库成员,行政决策时要采取多种形式听取他们的意见。

要充分发挥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在专家咨询制度中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完善其职能,参与和组织重大决策的前期研究、论证和决策效果评估。

市政府咨询委员会要继续充实提高,设置若干专业咨询工作组,形成专业领域广、调研能力强、咨询效率高、有权威有影响的专家群体。

市政府在决策前,要根据不同专业、不同事务的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听取相关专家、相关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不同意见。

(四)建立重大行政决策事项的公示和听证制度。

制定重大行政决策事项公示办法,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和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通过一定的程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

建立重大行政决策听证制度,提高行政决策的群众参与度。

(五)完善重大问题集体决策制度。

所有重大行政决策都要在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由市政府常务会议或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

(六)建立社情民意反馈制度。

市政府及其组成部门要广泛开辟社情民意的反馈渠道,通过新闻媒体、政府网站、市民热线、信访部门以及调查机构等多种形式,了解群众对行政决策的意见和建议。

要高度重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进一步完善信访制度,确保信访渠道畅通。

对群众来信来访中反映的决策方案实施前、执行中以及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要予以高度关注,并认真研究解决办法。

市政府及其工作部门要善于从群众来信来访中确立行政决策事项,完善行政决策措施。

(七)建立和完善民主科学决策的监督制度。

市政府的重大决策要主动地接受人大的依法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舆论监督和社会监督。

完善对行政决策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审计机关、监察机关和上下级行政机关的监督。

要加强对决策活动的考核监督,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监督程序和监督方式。

定期对重大决策事项进行考核检查,条件成熟时,可组织县(市)区对市级重大行政决策效果进行无记名投票考核,组织群众对重大行政决策进行评议,把群众的认可程度作为评价行政决策科学性的重要依据。

(八)建立健全决策责任制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

按照"谁决策、谁负责"的原则,建立决策责任制,明确决策实施前和实施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责任单位、责任人以及需承担的相应责任,实现决策权力与决策责任相统一;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未经认真调查研究、未经充分论证、未经领导集体讨论作出的决策,或决策失误、决策实施不力造成重大损失的,要在行政监察等部门查实的基础上,分别追究决策人、实施人的行政过错责任。

四、努力营造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良好环境(一)改革和完善决策咨询体制,最大限度地用好用活市内外的智力资源。

进一步完善市政府咨询委员会的职能,增强政府系统咨询机构的活力。

市政府咨询委员会办公室要参与和组织全市重大决策事项的前期调研,当好市政府与市政府咨询委员及相关人员联系沟通的桥梁。

同时,要加强政策咨询机构体制创新和队伍建设,积极吸纳优秀人才充实政策咨询机构,组织市政府咨询机构人员列席市政府的重要工作会议,支持专家队伍参与行政决策咨询;进一步加强政府系统调研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政府系统调研工作的整体水平。

市政府研究室要对全市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战略性、综合性、前瞻性的重要课题进行调查研究,收集、分析和整理重要信息资料,跟踪研究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形势,为市政府决策提供建议和咨询,同时负责组织、指导、联络全市政府系统调研工作。

各部门和单位要不断充实和加强政研力量,为政研干部快出成果、出好成果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积极发挥全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优势,支持、鼓励相关机构和人员参与行政决策咨询,积极引导民间咨询机构为全市的行政决策建言献策。

鼓励非政府机构从事市情分析,提供各种重要的行政决策信息,对全市的重大政策进行考察和评价。

鼓励代表各方面利益的机构就公共政策开展内部辩论和公开讨论。

承担市政府重大决策课题研究的机构和人员,在市内开展决策咨询研究活动,有关方面要予以积极支持和配合,为其提供相关的决策信息、资料和必要的调研条件。

(二)大力推行政务公开。

以行政效能建设为主线,大力推进政务公开,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提供基础性条件。

进一步规范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在公开内容上,严格按《黄石市政务公开目录》,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作为政务公开的重点,围绕行政决策、执行、监督的程序、方法、结果等事项,不断拓展政务公开的内容。

在公开形式上,组织实施市民旁听市政府常务会议,坚持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政务公开栏、公开电话、公开指南等形式,积极探索免费发放政务信息资料以及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途径向社会公众公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