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练习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练习2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练习2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练习2 鲁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1.下列地质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是( )①地壳运动②岩浆活动③变质作用④侵蚀作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2.下列地区中,由于地壳水平运动形成的是( )A.华北平原 B.黄土高原C.喜马拉雅山 D.四川盆地2010年3月28日,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截至4月9日已造成25人遇难,13人被困井下,结合“该地地质构造剖面图”,回答3~5题。

3.下列地点能够露天开采煤炭且比较安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4.在a、b两处采煤,最容易发生的矿难事故分别是( )A.瓦斯爆炸和透水事故B.瓦斯爆炸和井喷事故C.透水事故和瓦斯爆炸D.透水事故和井喷事故5.沿断层线丁处常发育成沟谷主要原因是( )A.断层平直而陡峭 B.岩石破碎易被风化侵蚀C.岩块相对位移 D.岩石受力过大钱币被称为“国家名片”,人民币则是中国的名片。

到目前为止人民币一共发行了五套,一些风景被荣幸地印上了它们的背面。

读图回答6~7题。

6.图中的四个景观中,与流水溶蚀作用密切相关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7.乙图中雄伟壮丽的景观的成因是(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碰撞隆起形成B.内外力共同作用形成C.地壳运动和风力侵蚀综合作用而成D.冰川侵蚀作用形成冲积扇与三角洲是流水作用形成的重要地貌形态,据此完成8~9题。

8.对冲积扇、三角洲分布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冲积扇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B.三角洲只分布在湿润、半湿润地区C.冲积扇位于河流下游附近D.三角洲位于河流入海口或入湖口附近9.与冲积扇相比,三角洲地区( )A.地形平坦,汊流较少 B.波浪作用不明显题号 1 2 3 4 5 6 7 8 9答案10.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框内字母表示的含义: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单元测试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单元测试鲁教版必修1

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基础知识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是地震波,分为横波和纵波。

2.地球内部圈层从内向外依次为三层,在地壳、地幔、地核之间有两个分界面。

(P26 图2-1-2)3.内部圈层的特点:地壳——由组成,它是一个圈层,陆壳厚,洋壳薄,平均厚度约17千米;地幔——在其上部存在一个由塑性物质组成的,是的主要发源地;地核——温度高,压力和密度大。

★岩石圈包括和顶部( 层以上部分)。

(P27 图2-1-3)二、岩石圈组成: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1)成因,(2)主要种类:,两者的区别:2.沉积岩:(1)成因,(2)主要种类:,(3)主要特点:a.有层理结构b.能找到化石3.变质岩:(1)成因,(2)主要种类:,对应的原岩:三、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图中数字各代表的名称?四、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内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_________、变质作用、岩浆活动等;外力作用主要表现形式风化、_______、______、_______、固结成岩。

这两种作用力在空间上相互联系,在时间上同时进行,但在一定时间和地点,某种作用占优势,内力作用对地壳的发展期主导作用。

2.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地壳运动引起的岩层永性变形、变位,称为。

常见的地质构造有。

(1)褶皱: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

如山脉(P31 图2-1-11和2-1-12)一般分为两类,其中背斜的地表形态为,向斜的地表形态为。

★思考:①为什么有会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选)②如何根据岩层新老关系判断背斜和向斜?(2)断层: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压力或张力,使岩层发生,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的。

相对下降的岩体形成或,如渭河平原和汾河谷地。

(P32 图2-1-13)相对上升的岩体发育成或,如我国的华山、庐山和泰山。

(3)应用:填写相应的地质构造:找油气、找水、隧道建设、不适合工程建设。

2.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1)流水作用:流水侵蚀地貌:(如我国三峡)和黄土高原的;流水沉积地貌:山区河流出山口,河流中下游。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第1课时地球的圈层结构【情景激趣】《地心游记》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李登布洛克教授在一本古老的书籍里偶然得到了一张羊皮纸,发现前人曾到地心旅行,决心也做同样的旅行。

他和侄子从汉堡出发,到冰岛请一位向导,由冰岛的一个火山口下降,经过三个月的旅行,历尽艰险,最后回到了地面.李登布洛克教授在这次“地心旅行”中,会发现地球内部有哪些圈层呢?课标内容要求核心素养对接知识体系引导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

运用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外部圈层的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理实践力+综合思维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知识清单|阅读教材P26~P27“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填写下列知识。

1。

地球内部圈层(1)划分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

(2)内部圈层名称特征界面地壳连续圈层,平均厚度约17千米莫霍界面地幔厚度约2 800千米,上部存在软流层,是岩浆主要发源地古登堡界面地核分外核、内核2.主要由岩石构成,包括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微思考当某处发生地震时,附近有明显震感的城市中,街道上的行人与湖中船上的人的感觉是否一样,为什么?提示不一样。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体系+精选练习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体系+精选练习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2)意义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B.改变地表形态,塑造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C.实现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地表的环境知识点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1、内、外力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相互关系内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内部的热能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使地表趋于平缓外力作用主要来自地球外部的太阳辐射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2、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常见类型成因地形表现褶皱背斜岩层受挤压向上拱起一般地形倒置山岭山谷向斜岩层受挤压向下弯曲山谷山岭断层岩层受力断裂,并沿断裂面发生明显错动或位移谷地、陡崖、或断块山3、外力作用表现巩固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右图中位于a和b两个界面之间的地球内部圈层是()A.地壳 B.地幔 C.内核 D.外核3.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A.地壳上部的硅铝层 B.地壳下部的硅镁层C.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岩石圈中部4.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D.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读右图“某地地貌图”,回答8~9题。

8.图中地貌名称为()A.三角洲 B.沙丘 C.冲积扇D.冲积平原9.图中地貌一般位于()A.山坡 B.山口 C.河流拐弯处D.河流入海口二.综合题(1)甲__________, 乙__________, 丙__________, 丁__________。

(2)图中对应地质作用分别是:A__________, B__________, C__________, D__________。

(3)图中箭头B、D包含的意义分别是:B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D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 。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中地理 第2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第2课时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里氏8.1级强地震,西藏等地有明显震感,震源深度20 km。

据此完成第1~2题。

1.根据震源深度,推断此次地震发生在( )A.莫霍界面附近B.地核内部C.地壳内部D.软流层内2.该地区位于世界上非常活跃的火山地震带上,下图中a、b、c、d表示不同的板块交界地带,该地区位于其中( )A.a处附近B.b处附近C.c处附近D.d处附近解析:第1题,虽然地壳的平均厚度是17千米,但大陆地壳厚。

尼泊尔位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海拔高,因而尼泊尔此次地震应发生在地壳内部。

第2题,a位于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b位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d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答案:1.C 2.C“黑烟囱”是指海水从地壳裂缝渗入地下,遇到熔岩被加热,周围岩层中的金银等金属又从地下喷出,这些金属经过化学反应形成硫化物沉积在附近的海底,堆积成像“烟囱”一样的形状。

读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黑烟囱”区域主要位于( )①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上②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生长边界上③印度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生长边界上④非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的消亡边界上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黑烟囱”在成因上属于( )A.沉积岩B.变质岩C.侵入岩D.喷出岩解析:第3题,依据图中信息结合世界板块分布图,可以判断图中的“黑烟囱”位于南印度洋,处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的交界处,此交界处板块边界是生长边界,所以选择D项。

第4题,形状像“烟囱”,是堆积而成的,由此判断为沉积岩。

答案:3.D 4.A5.(2015·广东深圳联考)电影《霍比特人》《指环王》中展现的新西兰风景令人陶醉。

形成下列新西兰美景的地质作用有误的是( )A.甲——流水堆积作用B.乙——岩浆活动C.丙——冰川侵蚀作用D.丁——流水侵蚀作用解析:甲图是海滩,是海浪堆积作用,不是流水堆积作用,A项错误。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跟踪检测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部分自然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跟踪检测鲁教版

第一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选择题(2015 ·高考上海卷) 依据岩石的质地,如矿物颗粒的大小、有无气孔、致密程度、形状等能够推测岩石的形成过程和形成环境。

据此回答1~2题。

1.某山体由岩浆岩构成。

该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对其成因的合理推测是()①岩浆冷却较快②岩浆冷却较慢③在地表形成④在地下形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历史上,苏州人利用当地砚瓦山的岩石做原料生产优良砚台。

这类岩石岩性致密,呈薄板状。

该岩石可能是()A.喷出岩B.侵入岩C.堆积岩D.变质岩分析:第 1 题,由“岩浆岩表面无气孔,矿物颗粒粗大”推测该岩浆岩应当是花岗岩,在地球内部形成,为侵入岩,冷却较慢,故D项正确。

第 2 题,生产优良砚台的原料岩石其岩性致密,呈薄板状,最切合变质岩特色,故D项正确。

答案: 1.D 2.D(2016 ·高考江苏卷) 中国山川画家多师法自然,其作品常常拥有显然的地区特色。

以下图为我国四幅山川画作品。

读图,回答3~4 题。

3.画中描述江南丘陵景观的是( )A.①B.②C.③D.④4.画③中描述的地貌种类形成原由是( )A.冰川作用、风力作用B.流水作用、冰川作用C.风力作用、流水作用D.生物作用、流水作用分析:第 3 题,从图中能够看出,①地形曲折,相对高度很大,属于山区;②桂林山川,属于喀斯专门貌;③显示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属于我国的黄土高原;④地形有必定的起伏,可是相对高度不是很大,属于丘陵地形。

江南丘陵属于低山丘陵地区,故 D 项正确。

第 4题,③显示千沟万壑的地貌景观,属于我国的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初期是风从西北地区吹来的灰尘堆积而形成的高原。

而图示的千沟万壑的地貌,以后主假如遇到流水侵害作用形成的,故 C 项正确。

答案: 3.D 4.C(2018 ·邯郸质检 ) 翡翠玉石是矿物在高温、极高压力条件下 ( 岩浆激烈挤压 ) 从头结晶变质形成的。

翠玉白菜图 1 是用翡翠雕琢成的工艺品,它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高中地理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

高中地理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

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ppt学业分层测评(建议用时:45分钟)[学业达标]1.北京时间2014年7月14日3时22分,日本福岛县近海发生里氏6.8级地震,附近海洋上渔船上的人可能感觉到( )A.上下颠簸B.左右晃动C.先上下颠簸,再左右晃动D.先左右晃动,再上下颠簸【解析】横波传播速度慢,且只能在固态介质中传播。

【答案】 A(2016·杭州高一检测)2015年当地时间1月8日下午5时,位于墨西哥西部的科利马火山再次喷发,火山灰烟柱高达2 000米。

读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回答2~3题。

2.火山喷发的物质来源于( )【导学号:63380061】A.地壳上部B.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C.下地幔D.地核3.地壳是地球表面一层薄薄的由岩石组成的坚硬外壳。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陆地壳较薄,大洋地壳较厚B.地壳是由岩石圈组成的C.图中①②③④合为岩石圈D.图中④为软流层【解析】第2题,板块理论认为岩浆发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第3题,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包括①②③,故选D。

【答案】 2.B 3.D读下面两图,回答4~5题。

甲图乙图4.甲图中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 )A.①B.②C.⑤D.⑥5.乙图中若沿⑦处向下钻探100 m,发现地层由黏土、淤泥、岩石等物质组成,岩石中含芦苇化石。

如果⑥代表变质作用,该岩石属于甲图所示的( )【导学号:63380062】A.A类岩石B.B类岩石C.C类岩石D.难以判别【解析】第4题,读甲图根据三类岩石的转化关系,岩浆只能形成岩浆岩,所以图中A是岩浆岩。

若图中B是沉积岩,则C是变质岩,③、⑥所表示的地质作用都是变质作用,②、⑤表示的是外力作用。

若B是变质岩,则C是沉积岩,③、⑥所表示的地质作用都是外力作用,②、⑤表示的是变质作用。

所以与③所示的地质作用相同的箭头是⑥。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限时集训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限时集训鲁教版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限时:40分钟)(对应学生用书第255页)一、选择题(2018·石家庄模拟)读火山景观图和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图,完成1~2题。

【导学号:98510046】1.从火山口喷发出的炽热岩浆一般来源于( )A.①圈层B.②圈层C.③圈层D.④圈层2.下列关于地球圈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圈层的厚度海洋较陆地大B.②圈层横波不能通过C.③圈层最可能为液态D.④圈层的温度、压力和密度都较小1.B 2.C[第1题,火山口喷发出的岩浆一般来源于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

第2题,地壳的厚度不均,陆地大于海洋;横波在穿过古登堡面时完全消失,但可以通过地壳和地幔;地核的内核部分是固态,压力和密度都很大,外核可能是液态。

]读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3~5题。

3.若图中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不同的岩石,则它们中形成原因相同的一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③和④D.①和④4.图中字母与地质作用相对应正确的是( )A.a—变质作用B.b—风化作用C.c—重熔再生作用D.d—侵蚀作用5.经过d过程形成的岩石,可能具有的特点是( )A.有层理构造B.常含有化石C.多气孔构造D.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3.C 4.C 5.C[第3题,根据图中的地壳物质循环过程可以推断出①代表沉积物固结以后形成的沉积岩;②代表经过变质作用后生成的变质岩;③代表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形成的喷出岩;④代表岩浆侵入地壳而冷却凝结成的侵入岩。

其中喷出岩和侵入岩都是岩浆活动的产物。

第4题,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作用分别为:a—固结成岩,b—风化、侵蚀、搬运、堆积等外力作用,c—重熔再生作用,d—上升冷凝作用。

第5题,经过d过程形成的岩石是喷出岩,其典型特征是多气孔构造。

层理构造和含有化石是沉积岩的特征,矿物结晶充分,岩石坚硬美观是花岗岩(侵入岩)的特点。

](2018·武汉模拟)恩施大峡谷呈西南—东北走向,多急流瀑布,喀斯特地貌发育。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2021年整理)

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版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学案鲁教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课时1 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学习目标] 1.说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

2.理解三大类岩石的成因及相互转化过程。

3。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能画出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示意图。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1)依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图中虚线M:横波(S),实线N:纵波(P)。

(2)分层界面地下深度(千米)波速变化莫霍界面17(平均)该面以下,纵、横波速都明显加快古登堡界面2 900在这里,纵波速度突然下降,横波完全消失2.岩石圈(1)构成:地壳与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2)软流层:位于地幔上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判断1.大洋地壳和大陆地壳厚度相同。

( × )2.软流层位于上地幔,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类型形成常见岩石A岩浆岩侵入岩岩浆侵入地壳上部冷凝形成花岗岩喷出岩岩浆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玄武岩B沉积岩地表岩石风化产生的碎屑物质经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石灰岩、砂岩、页岩C变质岩高温高压作用下原有岩石矿物成分和结构发生改变而形成大理岩、板岩、片麻岩2.地质作用错误!3.循环意义(1)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2)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改变了地表的环境.判断1.花岗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吗?( √ )2.变质岩中含有化石。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21张ppt)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复习(21张ppt)

复习指导一
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本26—29页内容,积极回顾以下几个 问题: 1、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结构及分界面。 2、软流层的位置,岩石圈的组成。 3、岩石圈的岩石分为哪三大类,各自的代表性岩石是什 么?沉积岩的特点是什么? 4、结合29页活动,回顾岩石圈物质循环图如何判读。 5分钟自主复习。
1、划分依据:地震波
1.图中①、②两处地质构造与地形的关系,正确的是 A.①处是断层成谷 B.②处是背斜成山 C.①处是向斜成谷 D.②处是向斜成山 2.图中①处成为谷地,主要是因为受到外力的 A.侵蚀作用 B.堆积作用 C.固结成岩作用 D.搬运作用
3.读某区域地质剖面简图,图中甲、乙、丙 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 A.断层、向斜、背斜 B.断层、背斜、向 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背斜、向斜、断 层
课前准备
1、请同学们拿出课本、步步高练习本准备上课。 2、复习回顾: 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本15页卷首,找出内部圈层、 外部圈层的结构。 2)读课本27到29页内容.
地球圈层
地壳 内部
地 球 圈 层 外部 地幔 地核 大气圈
岩石圈
水圈
生物圈
复习目标
1、能够说出地球圈层结构及内部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会用自己的语言简述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并能绘制 简单示意图,并知道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3、理解并掌握地质构造(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 及其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4、学会判读褶皱(向斜、背斜)、断层等地质构造简 图。 5、掌握流水、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6、什么是断层?断层形成的地貌有哪些?
7、结合步步高28页反思归纳,回顾研究地质构造的意 义。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结构特征 地貌形态 地形倒置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试题答案及解析1.问题探究(8分)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开展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两箱中都放入相同量的土。

甲玻璃箱开口无盖,乙玻璃箱有密封盖子(如图19),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3小时后,同时测甲乙玻璃箱里的气温。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测量结果:玻璃箱(填“甲”或“乙”)内的温度高。

这个实验模拟的是原理。

(2分)(2)实验显示:对流层大气直接的主要热源是地面,地面通过的形式将热量传给大气,而大气又通过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该原理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实践是建设。

(3分)(3)这一实验还反映了人类活动对环境的负面作用是导致,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是指和。

(3分)【答案】(1)乙温室效应(大气保温作用)(2分)(2)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塑料大棚(或大棚农业、玻璃温室)(3分)(3)全球变暖(1分)。

燃烧矿物燃料;砍伐森林(或毁林)。

(2分)【解析】(1)封闭的玻璃箱能起保温作用,故箱内气温较高,反映大气的保温作用原理。

(2)地面发出的热量即地面辐射;大气通过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了地面,能对地面起保温作用,塑料大棚即应用了温室效应的原理。

(3)由于空气中的温室气体含量增加,导致了大气的保温作用过强,进而形成了全球变暖。

主要原因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和大面积的毁林。

【考点】本题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温室效应的基本原理,并能结合实验和生活实例分析即可。

2.太阳辐射的主要作用是 ( )①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变化的主要动力②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③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能量来源④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源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C【解析】太阳辐射维持了地表的温度,是地球上植物生长;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煤、石油等是历史时期植物光合作用积累的太阳能被埋藏到地下,经过漫长的地质演变转化而形成的,故也与太阳辐射有关;而产生“磁暴”现象的原动力是太阳活动;太阳内部核反应的能量来自于太阳内部而不是太阳辐射。

高中地理必修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练习与解析

高中地理必修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练习与解析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练习与解析一、岩石圈的结构1下列各地,地壳最厚处在…………………………………………………………()A.华北平原B.青藏高原C.云贵高原D.塔里木盆地答案:B点拨:大陆地壳由硅铝层和硅镁层组成双层结构,厚度较大,其中高山、高原地区较厚,平原、盆地相对较薄。

2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A.地壳上部的硅铝层B.地壳下部的硅镁层C.上地幔上部的软流层D.岩石圈中部答案:C点拨:上地幔上部,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衰变生热,温度很高,使岩石处于塑性状态,称为软流层,被认为可能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3有关地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壳分为上下两层,上层是硅铝层,下层是硅镁层B.硅铝层是不连续的,硅镁层是连续的C.地壳就是指整个的岩石圈D.硅铝层在山区高原较厚,在平原盆地较薄答案:C点拨:岩石圈不仅包括整个的地壳,还包括上地幔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4下列有关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A.通过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B.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不能改变地表形态C.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只进行物质交换不进行能量传输D.变质岩不能转化成沉积岩答案:A点拨: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中,岩石经变质作用,其中的矿物成分重新排列,有用的矿物成分富集在一起,形成矿产资源;岩石出露地表,被外力侵蚀,密度大的先沉积,也易使一些有用矿物富集。

变质岩经地壳运动上升到地表,受外力作用在低洼的地方沉积而形成沉积岩。

5下列各组岩石中,按成因属同一类型的是………………………………………()A.石英砂岩、大理岩、板岩B.花岗岩、玄武岩、大理岩C.石英砂岩、石灰岩、页岩D.片麻岩、花岗岩、大理岩答案:C点拨:岩石按成因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的代表岩石是花岗岩和玄武岩,沉积岩的代表岩石是石灰岩,另外还有石英砂岩、页岩、砾岩等,属于变质岩的有大理岩和片麻岩等。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真题重组感悟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含解析)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总复习 真题重组感悟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含解析)鲁教版

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讲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命题点一地球的圈层结构1.(2011·全国文综,1)读右图,组成该山体岩石的矿物直接来自()。

A.地表B.地壳上部C.地壳下部D.地幔解析在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此处是岩浆的发源地。

答案 D2.(2010·江苏地理,2)2010年3月以来,北大西洋极圈附近的冰岛发生大规模火山喷发,火山灰蔓延使欧洲航空业蒙受重大损失。

右图为火山喷发图片。

这些蔓延的火山灰物质在地球圈层中迁移的顺序是()。

A.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B.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C.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岩石圈D.水圈、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解析火山灰喷出地表在大气中冷凝后经搬运、沉积作用形成沉积岩。

故迁移的起始圈层是大气圈,终了圈层是岩石圈。

正确选项为A项。

答案 A命题点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3.(2012·浙江文综,4)专家认为,欣赏旅游景观,尤其需要的是提升感受力和理解力。

完成下题。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这是宋朝诗人王禹偁谪居陕西时,描述山村风景的《村行》。

下列对地貌旅游资源所构成的岩石类型的表述,正确的是()。

A.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花岗岩B.丹霞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流纹岩C.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的沉积岩D.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构成是砂岩解析火山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喷出型岩浆岩,而花岗岩属于侵入型岩浆岩;由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是丹霞地貌景观;岩溶地貌景观的岩石构成是可溶性沉积岩;球状风化形成的山石景观的岩石是花岗岩。

答案 C4.(2012·山东文综,3)右图为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图中甲地层褶皱后,该区域先后发生了()。

A.沉积作用、侵蚀作用、岩浆侵入B.岩浆侵入、侵蚀作用、沉积作用C.岩浆侵入、沉积作用、侵蚀作用D.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岩浆侵入解析本题考查内外力作用、地质构造、地壳物质循环等。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鲁教版

202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鲁教版

(2021·通辽模拟)图1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方框表示岩浆、岩浆岩、 变质岩、风化侵蚀物、沉积物,箭头表示地质作用;图2为某地岩层与地质构造 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1中代表岩浆岩的是( )
A.甲
B.乙
C.丙
4.下列关于图2信息,说法正确的是( )
A.b接触的d附近可能出现石英岩
B.岩石由早到晚的形成顺序是cdab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必备知识·导学思练
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地球内部圈层结构及特点:
(1)划分依据: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_地__震__波__速度的变化。 (2)两个界面。 ①A:_莫__霍__界__面,纵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增加。 ②B:_古__登__堡__界__面,横波完全消失,纵波传播速度突然下降。
(5)根据海底岩石形成和扩张过程判断:如果是海底岩石,则离海岭越近,其形 成的地质年代越晚,离海岭越远,其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或者说离海沟越近, 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早,离海沟越远,形成的地质年代越晚。 (6)根据生物进化规律判断:由于生物进化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因此保存复杂、高级生物化石的岩层总比那些保存简单、低级生物化石的岩 层新。
(1)关于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箭头代表的地质作用,正确的是( )
①指化学沉积作用
②指搬运作用
③指成岩作用
④指火山喷发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地球内部圈层与大气圈的关系是( ) A.岩浆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 B.沉积岩具有层理构造 C.沉积岩中一定含有化石 D.变质岩中蕴藏有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①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_矿__产__资__源__。 ②改变了地表的形态,塑造了千姿百态的地貌景观。 ③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_物__质__交__换__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 境。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练习1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后练习1 鲁教版必修1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物质循环每课一练(鲁教版必修1)一、选择题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可通过地震波间接测得。

据此回答1~3题。

1.在地球内部,地震波传播速度最快的地方是( )A.莫霍界面 B.上下地幔之间C.古登堡界面上部附近 D.内外核之间2.在地球的内部圈层中,其物质形态接近于液态的是( )A.下地幔 B.内核 C.外核 D.软流层3.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B.位于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C.位于地面以下,上地幔以上D.位于地面以下,软流层以上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大理石(岩)等名贵建材已用于普通家庭的装潢。

据此回答4~5题。

4.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岩)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变质岩5.大理石(岩)被广泛应用于家庭装潢,其主要原因是( )A.大理石(岩)价格昂贵,用它装潢,显示富有B.大理石(岩)质地坚固,美观耐用C.大理石(岩)能放射出对人体有益的稀有元素D.大理石(岩)能够较好地调节室内气温,使室内冬暖夏凉6.关于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新的岩浆下图表示某地的沉积岩层与火成岩体的相互关系,读图,完成7~8题。

7.各岩层、岩体的生成时代按由老至新的顺序依次是( )A.火成岩1、沉积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3B.沉积岩3、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2、沉积岩1C.沉积岩3、火成岩1、沉积岩2、火成岩2、沉积岩1D.沉积岩3、沉积岩2、火成岩1、火成岩2、沉积岩18.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喷出岩,没有喷出地表的火成岩为侵入岩,上图中( )A.火成岩1为喷出岩B.火成岩2为喷出岩C.火成岩1、火成岩2都为喷出岩9.请填出框图中字母表示的物质名称和数码表示的含义。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E______,①__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

近年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鲁教版(2021学年)

近年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鲁教版(2021学年)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鲁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鲁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学案鲁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本节复习脉络:考点一| 地球的圈层结构和地壳物质循环(对应学生用书第31页) [识记—基础梳理]1.地球的内部圈层读地震波的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示意图,完成问题.(1)划分依据: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类型 传播速度 能通过的介质共性S:横波 较慢 固体 传播速度都随所通过物质的性质的变化而变化P :纵波 较快固体、液体 和气体名称波速变化①:莫霍面 此面以下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突然增加 ②:古登堡面 此面以下横波完全消失,纵波波速突然下降①三个圈层:圈中C 为地壳,D 为地幔,E 为地核(由外核和内核组成)。

②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顶部,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4)岩石圈: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包括C层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2.地球的外部圈层(1)大气圈:是包裹地球的气体层。

(2)生物圈:广泛存在于地壳、大气圈和水圈中。

(3)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易误点拨]1.“记准顺序”:外部的圈层中,大气圈在上,水圈在下,生物圈不单独占有空间,而是渗透于其他圈层之中。

内部圈层即“两面三层”,“两面"即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三层”即地壳、地幔、地核。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物质循

高中地理第二单元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1课时)地球的内部圈层与岩石圈的物质循

核心要点掌握好
地壳物质循环过程 在地壳物质循环过程中,构成地壳的岩石处在不断地变化 之中,任何一种岩石都有诞生和消亡的过程,并且三大类岩石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号码
原物质
地质作用
生成物质

岩浆
冷却凝固作用
岩浆岩
外力作用(风化、侵
岩浆岩、变质岩和

蚀、搬运、堆积、固
已生成的沉积岩
结成岩)
沉积岩
岩浆岩、沉积岩和
消失,所以,m、n 分别是横波、纵波,因此选 D。第 3
题,选项中,青藏高原海拔最高,地壳最厚。
知识点二 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情景导入先思考 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第一座最大的纪念碑。它从地面到碑顶 高达三十七点九四公尺,有十层楼那么高,比纪念碑对面的天安 门还高四点二四公尺。纪念碑是用一万七千块坚硬的花岗石和洁 白的汉白玉砌成的。它象征着先烈们的丰功伟绩,标志着全国人 民对先烈的怀念。
[经典母图]
地壳物质循环图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判读技巧] 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判读“一、二、三、四、五”
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箭头方向 1“.岩一石、类二型、的三判”读两 三“ 个 个箭 一 箭头 进 头指 三 指向 出 向沉 ” 岩积 浆岩 箭和头变方质向岩
“三进一出”
指向岩浆岩的是冷却凝固作用 指向沉积岩的是外力作用 2.“四”种地质作用指向变质岩的是变质作用 指向岩浆的是重熔再生作用
石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3.对于三类岩石的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花岗岩是由内力作用形成的,玄武岩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
B.板岩经过变质作用可以形成页岩
C.沉积岩内一定含有化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选择题
读南斯拉夫的“猫咪”山图,完成1~2题。

1.“猫咪”山形态形成的根本能量来源是( )
A.地球内能B.太阳辐射能
C.岩浆活动D.流水作用
2.“猫咪”山所在地区的地表形态是( )
A.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B.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C.内、外力作用共同形成D.变质作用形成
解析:第1题,“猫咪”山的形态是遭受外力侵蚀的结果,其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

第2题,所有地表形态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答案:1.B 2.C
读“全球六大板块(局部)分布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乙两地分别位于( )
A.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B.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C.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D.亚欧板块、美洲板块
4.板块边界分为生长边界和消亡边界,图中四个箭头与所示板块边界受力方向不符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甲为澳大利亚大陆,该大陆位于印度洋板块;乙为非洲大陆,该大陆位于非洲板块,C正确。

故选C。

第4题,读图可知,①②之间为太平洋板块与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故②处的箭头应向右。

故选B。

答案:3.C 4.B
结合我国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图,回答5~6题。

5.有关图中地貌的成因,正确的是( )
A.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外力作用有关
B.图中地貌的形成主要与板块张裂有关
C.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相同
D.丙河流的形成与断层处岩体破碎有关
6.图中( )
A.①处为良好的储水构造
B.②处可能形成于干旱环境
C.③处可能含有生物化石
D.形成时间顺序为②①③
解析:第5题,任何地貌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A错;图中地貌的形成有地壳的褶皱与断裂,外力作用共同形成的,B错;甲、乙两座山脉的形成原因分别是向斜成山和背斜成山,成因不同,C错;丙河流发育于断层线附近,其成因一定与断层有关。

选D正确。

第6题,①处为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②处为向斜,是良好的储水构造,不可能是干旱环境;③处为岩浆岩,不可能含有生物化石;根据图示,②沉积层在①下方,年龄比①老;③是岩浆侵入到②①中,应形成在②①之后。

选D正确。

答案:5.D 6.D
外力通过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了的物质从高处搬运到低处堆积起来,总的趋势是使地表起伏状况趋于平缓。

据此回答7~8题。

7.下列选项与图中①②最符合的是( )
A.风化作用、外力搬运B.风化作用、内力塑造
C.侵蚀作用、人类活动D.侵蚀作用、外力搬运
8.“水滴石穿”描述的是哪种外力作用( )
A.风化作用B.侵蚀作用
C.堆积作用D.搬运作用
解析:第7题,岩石在冰川作用、冻胀作用、风力作用、暴晒作用下,变成松散的碎屑残留在地表,这个过程属于风化作用。

风化或侵蚀的产物,经外力作用从一个地方移动到另一个地方,这属于外力作用中的搬运作用。

第8题,“水滴石穿”描述的是流水侵蚀作用。

答案:7.A 8.B
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中Ⅰ、Ⅱ、Ⅲ分别代表沉积环境、熔融环境和变质环境,箭头线代表不同的地质过程。

读图,回答9~10题。

9.2008北京奥运金牌上镶的昆仑玉和大理岩的形成过程同属( )
A.② B.③
C.④ D.⑤
10.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和过程是( )
A.Ⅰ—① B.Ⅱ—③
C.Ⅲ—⑤ D.⑥—Ⅰ
解析:第9题,变质岩和岩浆岩形成沉积岩要经过沉积环境作用,岩浆岩和沉积岩形成变质岩要经过高温高压的变质环境形成,沉积岩和变质岩在高温下都会熔化成岩浆。

图中地质作用分别是①沉积作用、②重熔再生、③上升冷却凝固、④高温高压、⑤变质作用、⑥分化、侵蚀、搬运作用。

昆仑玉、大理岩同属变质岩,是变质作用形成的。

故选D。

第10题,古生物进入并成为岩石中化石的地质环境为沉积环境,由①固结成岩、沉积作用形成。

答案:9.D 10.A
下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

读图,回答11~12题。

11.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12.①地貌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D.西南地区
解析:第11题,①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②长江三峡为河流侵蚀地貌,主要由河流的下切侵蚀作用而形成;③海南岛南天一柱属于海浪侵蚀地貌,主要由海浪的侵蚀作用而形成;④三角洲属于河流堆积地貌,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附近,由于流速变缓以及海水顶托作用大量沉积而形成的。

第12题,新月形沙丘是风力堆积地貌,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

答案:11.B 12.C
二、非选择题
13.某大学地理系科考队暑假期间对图示地区进行了地质、地貌等野外考察。

回答下列问题。

(1)A区域常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

请解释其中的原因。

(2)考察中,同学们发现庐山地质构造与图中C地非常相似,简述其成因。

(3)请说出B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A区域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常常发生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

第(2)题,庐山属于断块山,图中C地岩块相对上升,故与C地非常相似。

第(3)题,B处岩层向下弯曲,在地貌上成山岭,属于向斜成山。

答案:(1)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都位于断层相对上升的一侧。

(3)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而成为山岭。

14.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从地貌上看图甲是________,图乙是________,二者都是河流________地貌。

(2)若图甲、乙中两地貌在图丙中有分布,则其对应为图甲地貌在________处分布,图乙地貌在________处分布。

(3)随河流流速的减慢,河流携带的泥沙会沉积下来,并且有一定的规律:颗粒大、密度大的物质先沉积,颗粒小、密度小的物质后沉积。

由此判断,图甲中沿A→B方向的物质组成可能是( )
A.黏土、砾石、粉砂B.粉砂、黏土、砾石
C.砾石、粉砂、黏土D.砾石、黏土、粉砂
(4)判断图甲中沿C→D方向的剖面图可能是( )
解析:第(1)题,从地貌景观示意图上可判断图甲为洪(冲)积扇,图乙是三角洲,都是河流堆积而成的堆积地貌。

第(2)题,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可确定图中C、B处应是发育在山谷中的一条河流,B位于河流出山口处,可能会形成洪(冲)积扇;A在河流入海口处,可能会形成三角洲。

第(3)题,图甲中由A到B变得更开阔,因此流速变得更慢,沉积物颗粒更细小。

第(4)题,由景观示意图可以看出从洪(冲)积扇的顶端到边缘地势逐渐降低,其剖面图应与B 图符合。

答案:(1)洪(冲)积扇三角洲堆积(2)B A (3)C (4)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