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概述
原子荧光原理
原子荧光原理原子荧光是一种重要的光谱分析技术,它利用原子在能级跃迁过程中发射的特征光谱线来进行元素分析。
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中,样品原子首先被激发到一个较高的能级,然后在退激发的过程中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这种特定波长的光就是原子荧光光谱线。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地质、环境、生物、医药等领域。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原理主要包括激发、退激发和发射三个过程。
当原子处于基态时,外加能量使得原子中的电子跃迁到较高的激发态。
在激发态停留的时间很短,通常只有纳秒量级,之后电子会迅速退激发到低能级态,同时释放出能量。
这个能量以光子的形式发射出来,形成特征的光谱线。
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能级结构和对应的光谱线,因此可以通过测量光谱线的强度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含量。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灵敏度主要取决于激发光源的能量和样品中元素的浓度。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的激发光源包括电弧、火焰、激光等,这些光源能够提供足够的能量来激发样品中的原子。
而对于样品中元素的浓度,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以达到ppb甚至ppt量级的检测限。
除了灵敏度外,原子荧光光谱分析还具有良好的选择性。
由于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光谱线,因此可以通过测量特定波长的光谱线来确定样品中的元素含量,而不受其他干扰物质的影响。
这使得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在复杂矩阵样品中具有较高的分析精度和可靠性。
此外,原子荧光光谱分析还具有分析速度快的优点。
相比于传统的化学分析方法,原子荧光光谱分析不需要样品的预处理步骤,可以直接对样品进行分析,大大缩短了分析时间。
这对于需要大量样品分析的实验室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的来说,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以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等优点,成为了现代分析化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随着仪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技术在未来会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原子荧光光谱法
Fluorescence analysis
4.1 原子荧光光谱概述
❖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 AFS)法是通过测定待测原子蒸气在辐射能激发下发 射的荧光强度来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 从原理来看该方法属原子发射光谱范畴,发光机制 属光致发光,但所用仪器与原子吸收仪相近。
❖ 原子荧光分析中,样品先被转变为原子蒸气,原子 蒸气吸收一定波长的辐射而被激发,然后回到较低 激发态或基态时便发射出一定波长的辐射--原子荧 光。
❖ 把氢化物发生和原子荧光光谱法结合起来,我国科 学工作者研创了实用的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仪商 品仪器。此后,原子荧光分析迅速普及并发展成为
原子发射和吸收光谱法的有力补充。
4.2.4待测原子的浓度与荧光强度
原子荧光光谱强度由原子吸收与原子发射过程共同决定。当 光源强度稳定、辐射光平行及自吸可忽略时,发射荧光的强 度If正比于基态原子对特定频率光的吸收强度Ia。
在理想情况下:
If Ia
I f I0 A K0 L N
在实际工作中,仪器参数和实验测试条件保持不变,即
原子荧光光谱优点和局限性
❖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谱线简单、检出限低、可 同时进行多元素分析、可以用连续光源、校准曲线 的线性范围宽等优点。
❖ 原子荧光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较高浓度时会产 生自吸,导致非线性的校正曲线;在火焰样品池中 的反应和原子吸收的相似,也能引起化学干扰;存 在荧光猝灭效应及散射光的干扰等问题。
➢ 原子荧光是光致发光,属二次发光。当激发光源停 止辐射后,跃迁停止,荧光立即消失,不同元素的 荧光波长不同。
4.2.2 原子荧光光谱的类型
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谱(AFS)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AES)和原子吸收光谱(AAS)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它的基本原理就是:基态原子(一般蒸气状态)吸收合适的特定频率的辐射而被激发至高能态,而后激发过程中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
一、原子荧光光谱法原理1.1原子荧光的类型以及荧光猝灭(1)共振荧光当原子受到波长为入A的光能照射时,处于基态E0(或处于E0邻近的亚稳态E1)的电子跃迁到激发态E2,被激发的原子由E2回到基态E0(或亚稳态E1)时,它就放出波长入F的荧光。
这一类荧光称为共振荧光。
(2)直跃线荧光荧光辐射一般发生在二个激发态之间,处于基态E0的电子被激发到E2能级,当电子回到E1能级时,放出直跃荧光。
(3)阶跃线荧光当处于激发态E2的电子在放出荧光之前,由于受激碰撞损失部分能量而至E1回到基态时,放出阶跃线荧光。
(4)热助阶跃线荧光原子通过吸收光辐射由基态E0激发至E2能级,由于受到热能的进一步激发,电子可能跃迁至E2相近的较高能级E3,当其E3跃迁至较低的能级E1(不是基态E0)时所发射的荧光称为热助阶跃荧光。
小于光源波长称为反stoke效应。
(5)热助反stokes荧光(略)某一元素的荧光光谱可包括具有不同波长的数条谱线。
一般来说,共振线是最灵敏的谱线。
处于激发态的原子寿命是十分短暂的。
当它从高能级阶跃到低能级时原子将发出荧光。
M*TM+hr除上述以外,处于激发态的原子也可能在原子化器中与其他分子、原子或电子发生非弹性碰撞而丧失其能量。
在这种情况下,荧光将减弱或完全不产生,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的猝灭。
荧光猝灭有下列几类型:1)与自由原子碰撞M*+X=M+XM*T激发原子X、MT中性原子2)与分子碰撞M*+AB=M+AB这是形成荧光猝灭的主要原因。
AB可能是火焰的燃烧产物;3)与电子碰撞M*+e-=M+E-此反应主要发生在离子焰中4)与自由原子碰撞后,形成不同激发态M*+A=M x+AM*、M x为原子M的不同激发态5)与分子碰撞后,形成不同的激发态M*+AB=M x+AB6)化学猝灭反应M*+AB=M+A+BA、B为火焰中存在的分子或稳定的游离基2.荧光强度与分析物浓度间关系原子荧光强度I f与试样浓度C以及激发态光源的辐射强度I0存在以下函数关系I f二①I根据比尔一朗伯定律厅叫口•e-KLN]式中:①-原子荧光量子效率I-被吸收的光强I0-光源辐射强度K一峰值吸收系数L一吸收光程N一单位长度内基态原子数按泰勒级数展开,当N很小,则原子荧光强度I f表达式可简化为:I f二①I0KIN当所有实验条件固定时,原子荧光强度与能吸收辐射线的原子密度成正比,当原子化效率固定时,I f与试样浓度C成正比,即I=aC f上式线性关系,只在浓度低时成立。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法( AFS) 因化学蒸气分离、非色散光学系统等特性,是测定微量砷、锑、铋、汞、硒、碲、锗等元素最成功的分析方法之一。
原子荧光光谱法(AFS)是介于原子发射光谱(AES)和原子吸收光谱(AAS)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理:基态原子(一般蒸汽状态)吸收合适的特定频率的辐射而被激发至高能态,而后激发过程中以光辐射的形式发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
测量待测元素的原子蒸气在一定波长的辐射能激发下发射的荧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
原子荧光的波长在紫外、可见光区。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波长的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从基态或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约经10-8秒,又跃迁至基态或低能态,同时发射出荧光。
若原子荧光的波长与吸收线波长相同,称为共振荧光;若不同,则称为非共振荧光。
共振荧光强度大,分析中应用最多。
在一定条件下,共振荧光强度与样品中某元素浓度成正比。
该法的优点是灵敏度高,目前已有20多种元素的检出限优于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发射光谱法;谱线简单;在低浓度时校准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达3~5个数量级,特别是用激光做激发光源时更佳。
主要用于金属元素的测定,在环境科学、高纯物质、矿物、水质监控、生物制品和医学分析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
这些优点使得它在冶金、地质、石油、农业、生物医学、地球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各个领域内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又称为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是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提出而在六十年代有较大发展的一种仪器分析新方法。
是基于从光源辐射出待测元素的特征光波,通过样品的蒸汽时,被蒸汽中的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所吸收,由辐射光波强度减弱的程度,可以求出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它可应用于地质矿物原料、冶金材料和成品、农业、石油、化工、医药、食品工业、生化及环境污染监测等多方面,能测定几乎全部金属元素和一些半金属元素。
而且具有准确、快速、设备较为简单、操作人员容易掌握等特点。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是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痕量分析方法。
物质吸收电磁辐射后受到激发,受激原子或分子以辐射去活化,再发射波长与激发辐射波长相同或不同的辐射。
当激发光源停止辐照试样之后,再发射过程立即停止,这种再发射的光称为荧光;若激发光源停止辐照试样之后,再发射过程还延续一段时间,这种再发射的光称为磷光。
荧光和磷光都是光致发光。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很高的灵敏度,校正曲线的线性范围宽,能进行多元素同时测定。
这些优点使得它在冶金、地质、石油、农业、生物医学、地球化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等各个领域内获得了相当广泛的应用。
1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及其类型当自由原子吸收了特征波长的辐射之后被激发到较高能态,接着又以辐射形式去活化,就可以观察到原子荧光。
原子荧光可分为三类:共振原子荧光、非共振原子荧光与敏化原子荧光。
1.1共振原子荧光原子吸收辐射受激后再发射相同波长的辐射,产生共振原子荧光。
若原子经热激发处于亚稳态,再吸收辐射进一步激发,然后再发射相同波长的共振荧光,此种共振原子荧光称为热助共振原子荧光。
如In451.13nm就是这类荧光的例子。
只有当基态是单一态,不存在中间能级,没有其它类型的荧光同时从同一激发态产生,才能产生共振原子荧光。
共振原子荧光产生的过程如图3.15(a)所示。
1.2非共振原子荧光当激发原子的辐射波长与受激原子发射的荧光波长不相同时,产生非共振原子荧光。
原子荧光光谱与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讲稿
X射线荧光分析原理
• H.G.Moseley详细研究各元素特征X射线 谱波长与原子序数Z的关系,发现如下 关系:
=1/(Z-S)2k2 k,S为常数。显然,只有测出特征X射线 谱的波长,即可求出产生该射线的元素。
X射线荧光分析原理
• X射线荧光分析的特点 1、分析迅速,从放置样品,到打印出结 果仅需几分钟。 2、样品前处理简单,固体、液体样品都 可以直接测定而无需溶样,如陶瓷、 矿物及煤渣等。 3、可分析元素范围广,从4Be92U的所有 元素皆可直接测定。且不破坏样品。
固体材料激光制冷
原子荧光分析原理
• 在分析中,共振荧光应用最多,其次是 非共振荧光。
• 共振荧光的强度大,灵敏度高,但自吸 严重,线性范围较窄。
• 非共振荧光易克服激发光散射及自吸现 象,线性范围宽。
X射线荧光分析原理
• X射线照射物质时,将产生散射(弹性 和非弹性)和吸收现象。照射物质的X射 线称为初级X射线;吸收X射线后再次发 射出的X射线称为次级X射线,即荧光X 射线。荧光X射线的波长取决于吸收初级 X射线的元素的原子的内层结构。因此, 根据次级X射线的波长可进行元素的定性 分析;次级X射线的强度元素的含量有关,
原子荧光分析原理
• 原子荧光的类型
2、非共振荧光 荧光波长与激发光的波长不同。 非共振荧光又可分为:
原子荧光分析原理
• A. 直跃荧光 • 激发态的原子直接回到基态或高于基态的亚
稳态时所发射的荧光。
原子荧光分析原理
• B. 阶跃荧光
• 激发态的原子线已非辐射的方式失去部 分能量降到较低能量的激发态,然后去 激发产生荧光。
X射线荧光分析原理
• 谱线的强度与电子跃迁始态的内量子数 有关.内量子数较大的支能级所包含的电 子轨道数多,则谱线的强度比较大。如 K1谱线是电子从LⅢ(J=3/2)跃迁到K层 所产生的谱线, K2是电子从LⅡ(J=1/2) 跃迁到K层所产生的谱线。但LⅡ只能容 纳两个电子(2J+1 = 2),而LⅢ可容纳四 个电子(2J+1 = 4)。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具有许多优点。
首先,它具有高选择性。
不同元素的原子荧光光谱具有独特的发射谱线,因此可以通过分析谱线的特征来确定元素的种类。
其次,它具有高灵敏度。
原子荧光光谱的灵敏度可以达到ppm(百万分之一)甚至ppb(十亿分之一)的级别,因此可以准确测量低浓度元素的含量。
此外,该方法还具有无损、快速、简便、高效的特点。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操作步骤主要包括:试样的制备、仪器的校准和测量。
试样的制备过程通常包括溶解、溶解质的去除、稀释等步骤,以确保分析的准确性。
仪器的校准是为了消除仪器的系统误差,一般是通过测量已知浓度的标准样品来进行校准。
校准后,样品可以直接进行测量,得到原子荧光光谱。
根据光谱峰的强度和位置,可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可以应用于不同领域的元素分析。
例如,在环境科学中,可以用来分析水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元素,以评估环境污染的程度。
在材料科学和工业生产中,可以用来分析金属合金中的成分,以确保产品质量。
在生物医学领域,可以用来分析人体组织中的元素,以研究人体健康和疾病。
然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方法也存在一些限制。
首先,由于原子荧光光谱需要能量激发原子才能产生光谱,因此只有具有较低能级的原子才能产生明显的荧光,高能级原子的荧光光谱往往比较弱。
其次,由于原子荧光光谱需要对样品进行激发,因此对于不同的元素需要不同的激发能量和波长,这增加了分析的复杂性。
此外,原子荧光光谱在测量过程中还容易受到背景噪声的干扰,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技术,具有高选择性、高灵敏度、无损、快速、简便、高效等特点。
在各个领域的元素分析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手段。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将能够提供更加准确、灵敏、高效的元素分析方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特点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特点介绍如下: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用于分析物质成分的分析技术,其特点如下:
1.高灵敏度:原子荧光光谱法可以检测到非常微量的元素,灵敏度可达到ppb或更低。
2.高选择性:不同元素在原子荧光光谱中具有独特的发射光谱,因此可以实现元素的
高选择性分析。
3.宽线性范围:原子荧光光谱法对元素的检测范围广泛,可以同时检测多个元素。
4.高精确度: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很高的精确度和重现性,可以满足大多数实际应用
的要求。
5.无需前处理:样品准备简单,不需要进行复杂的前处理,可以直接进行分析。
6.非破坏性分析: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非破坏性分析技术,可以对物质进行分析而
不影响其物理和化学性质。
总之,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宽线性范围、高精确度、无需前处理和非破坏性等优点,在材料分析、环境监测、地质勘探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阶跃线荧光:
光照激发,非辐射方式释放部分能量后,再发射荧光返回基态;荧光波长小于激发线波长(荧光能量间隔大于激发线能量间隔);非辐射方式释放能量:碰撞,放热; 光照激发,再热激发,返至高于基态的能级,发射荧光,图(c)B、D ;
Cr原子:吸收线359.35nm;再热激发,荧光发射线357.87nm,图(c)B、D
01
If = Ia 在理想情况下:
02
I0 原子化火焰单位面积接受到的光源强度;A为受光照射在检测器中观察到的有效面积;K0为峰值吸收系数;l 为吸收光程;N为单位体积内的基态原子数;
03
*
三、原子荧光光度计
1.仪器类型
单通道:每次分析一个元素; 多通道:每次可分析多个元素; 色散型:带分光系统; 非色散型:采用滤光器分离分析线和邻近线;
a b c d
*
anti-Stokes荧光:
a b c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d
荧光波长小于激发线波长;先热激发再光照激发(或反之),再发射荧光直接返回基态;图(d) ; 铟原子:先热激发,再吸收光跃迁451.13nm;发射荧光410.18nm, 图(d)A、C ;
*
直跃线荧光(Stokes荧光)
Pb原子:吸收线283.13 nm;荧光线407.78nm; 同时存在两种形式:
铊原子:吸收线337.6 nm;共振荧光线337.6nm; 直跃线荧光535.0nm;
a b c d
特点:
光源与检测器成一定角度;
*
多道原子荧光仪
多个空心阴极灯同时照射,可同时分析多个元素
*
2.主要部件
光源:高强度空心阴极灯、无极放电灯、可调频激光器; 可调频激光器:高光强、窄谱线; 原子化装置:与原子吸收法相同; 色散系统:光栅、滤光器; 检测系统:
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原始记录
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原始记录原子荧光光谱法(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FS)是一种常用的分析方法,可用于测定无机物质中低浓度的金属元素。
这种分析方法是在分析过程中利用金属元素吸收光谱辐射能力的原理,通过测定元素吸收辐射能量释放出的荧光光谱强度来定量分析金属元素的含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原始记录。
在这个示例中,横轴代表波长,纵轴代表荧光光谱强度。
通过这个原始记录图,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波长处的荧光光谱强度的分布情况。
在进行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时,我们首先需要实施样品的制备工作。
这包括将样品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使得待测元素能够以溶解态的形式存在。
然后,我们将样品输入到原子荧光光谱仪中。
原子荧光光谱仪由激发光源、光谱分析系统以及荧光检测器组成。
激发光源一般使用氢、锗或汞灯,可以发出相应的光源以激发样品的原子。
光谱分析系统包括光栅、波长选择器和荧光检测器。
荧光检测器一般使用光电倍增管,可以测定不同波长处的荧光光谱强度。
在进行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时,我们需要先选择一个波长进行激发。
然后,我们记录激发后的荧光光谱强度的变化。
通过绘制原始记录图,我们可以观察到样品中不同波长处的荧光光谱强度。
根据荧光光谱强度与元素含量的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对原始记录图的分析,来定量测定样品中待测元素的含量。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通常会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来提高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此外,我们还需要进行空白试验来消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比如,我们可以用适当的溶剂作为空白对照,然后再测量样品溶液的荧光光谱强度。
最后,通过减去空白试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到待测元素的真实含量。
总结起来,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原始记录是一种重要的分析手段,通过绘制原始记录图并进行分析,可以准确测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含量。
在进行原子荧光光谱法分析时,我们需要注意选取合适的波长、进行多次测量并取平均值,并进行空白试验来排除其他因素的影响。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用于定量分析元素的分析技术。
它基于原子在受激激发的情况下发射特定波长的荧光光谱的原理。
原子荧光光谱法利用光源对样品中的原子进行激发。
当原子从基态转变为激发态时,它们会吸收入射光的能量。
随后,原子会从激发态返回基态,并发射出与其原子结构和能级差相关的特定波长的荧光光谱。
对荧光光谱进行测量和分析可以提供关于样品中存在的元素的信息。
每种元素都有其特定的荧光光谱,这使得可以通过测量荧光光谱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存在和浓度。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分析过程通常涉及以下步骤:
1. 准备样品:将样品制备成可满足荧光光谱测量条件的形式,例如溶液或固体样品的溶解。
2. 光源激发:使用合适的光源来激发样品中的原子,通常是使用强度足够的波长适当的光源。
3. 荧光光谱测量:测量样品荧光光谱的波长和强度。
光谱仪通常用于高分辨率地记录荧光光谱。
4. 分析和定量:通过比较样品的荧光光谱与标准样品的光谱,可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存在和浓度。
采用原子荧光光谱法的优点包括高灵敏度、较低的检测限、宽线性范围和多元素分析能力。
它广泛应用于各种行业,包括环境、食品、药物和矿产等领域的元素分析。
仪器分析原理3原子荧光光谱与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仪器分析原理3原子荧光光谱与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原子荧光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是常用的仪器分析原理之一、这两种分析方法可以快速准确地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下面将分别介绍原子荧光光谱和X射线荧光光谱的工作原理及其在仪器分析中的应用。
1.原子荧光光谱原子荧光光谱(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AFS)是利用物质吸收射入能量后,再辐射能量的特性来分析物质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工作原理:原子荧光光谱的工作原理分为两个步骤:原子化和荧光辐射。
首先,样品通过加热、火焰、电磁辐射等方式使其原子化。
原子化是将样品中的元素由化合物或离子状态转变为单体原子的过程。
常用的原子化方式有火焰原子吸收光谱(Flame Atomic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FAAS)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Emission Spectroscopy, ICP-OES)等。
然后,通过激发原子辐射的方式,使其产生特定的荧光辐射。
荧光辐射的能量和波长是特定的,因此可以通过测量样品的荧光辐射来确定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应用:原子荧光光谱广泛应用于环境、食品、农产品等领域的元素分析。
它具有分析速度快、准确度高、灵敏度高的特点。
可以用于分析痕量元素,如水中的重金属等。
2.X射线荧光光谱X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 XRF)是利用物质受到X射线激发后发生荧光辐射的特性来分析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工作原理:X射线荧光光谱是利用样品中的元素受到高能X射线激发后产生特定能量的荧光X射线。
当样品被照射时,元素中的电子会被激发到较高能级,并在回到基态时发出荧光X射线。
每个元素的荧光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是特定的,通过测量荧光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元素的种类和含量。
应用:X射线荧光光谱广泛应用于材料分析、岩石矿产分析、金属合金分析等领域。
原子荧光光谱法
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一、概述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专门用于分析原子的物质结构和组成的方法。
该方法利用了原子的特性发射出特定波长的光线来进行分析,具有高灵敏度和精确度等优点。
它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电子、环保等领域中。
二、工作原理原子荧光光谱法的工作原理是将待检物样品进入火焰或等离子体中加热到极高温度,使其中原子被激发到激发态,然后随着原子的自发跃迁,从激发态跃迁回基态时,发出一定波长的特定光线,通过仪器检测出这些发射光谱,再进行计算和分析得到样品中元素成分的定量分析结果。
三、操作流程1.准备样品:将待分析物质制成高纯度的化合物或纯金属样品。
2.样品预处理:将样品加入溶剂中,加热或酸化等方式使其转变成原子迹状态。
3.样品的雾化:将样品雾化成细小的颗粒,通过进一步的气体等离子体激励,使得原子处于激发态。
4.测量光谱:通过分光仪等仪器测量样品中元素特征光谱,得出样品元素成分的信息。
5.结果分析:根据光谱结果,采用定量方法对待分析物质的成分进行分析和计算,获得定量分析结果。
四、应用领域原子荧光光谱法适用于分析大量金属元素,可用于纯金属、杂质金属等检测。
它被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电子、环保等领域。
比如用于水质、土壤、废水等环保领域的检测,能够检测出其中的重金属元素,为环保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五、存在的问题尽管原子荧光光谱法在分析中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比如由于仪器灵敏度限制,使用样品的环境也会对结果产生影响。
此外,样品的制备过程也会对结果产生重要影响。
对于不同样品的处理方法还需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原子荧光光谱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分析方法,应用广泛。
在实际操作和结果分析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
未来,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样品情况,不断地改进研究方法,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
CHAPTER 02
原子荧光光谱法基本原理
原子能级与跃迁
1 2 3
基态与激发态
原子中的电子按一定的能级分布,处于最低能级 的电子态称为基态,吸收能量后跃迁到较高能级 的电子态称为激发态。
能级跃迁
原子中的电子在吸收或发射特定频率的光子时, 会在不同的能级之间发生跃迁。这种跃迁是原子 荧光光谱分析的基础。
荧光寿命
荧光寿命是指原子在激发态停留 的平均时间。荧光寿命的长短决 定了荧光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荧光光谱特性
01
荧光光谱
荧光光谱是指荧光强度随发射光子频率(或波长)的变化关系。通过测
量荧光光谱,可以获得关于原子能级结构和跃迁特性的信息。
02 03
斯托克斯位移
斯托克斯位移是指荧光光谱中发射光子的频率低于吸收光子的频率的现 象。这是由于在退激发过程中,原子会损失一部分能量给周围环境,导 致发射的光子能量降低。
多元素荧光光谱仪的研制
研制具有多通道检测能力的荧光光谱仪,实现对不同元素的独立检 测和同时测定。
多元素分析方法的建立
建立基于多元素荧光探针和荧光光谱仪的多元素分析方法,为复杂 样品的多元素分析提供有效手段。
现场、在线、实时监测技术的应用
便携式荧光光谱仪的研制
开发便携式、小型化的荧光光谱仪,实现现 场、在线、实时监测的可行性。
荧光探针性能优化
通过改变荧光团的结构、引入辅助基团等手段,优化荧光探针的性 能,提高其抗干扰能力和稳定性。
荧光探针的筛选与评估
建立荧光探针筛选和评估体系,对大量候选探针进行快速筛选和性 能评估,加速高性能荧光探针的开发和应用。
多元素同时测定技术的发展
多元素荧光探针的设计
开发能够同时识别多种元素的荧光探针,实现多元素的同时测定 ,提高分析效率。
原子光谱分析_第五章__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College of Chemistry,SCU
联用技术形态分析
• 2000年 3期 《 国外分析仪器技术与应用》 起止页码: 22-26 页 • HPLC与AAS,AFS联用技术在元素化学形态分析中的应用 • 王丽 汤志勇 • [ 阅读全文 下载全文]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材料科学与化 学工程学院 • 文 摘:本文介绍了高效液相色谱与原子吸收光谱、原子 荧光光谱的联用技术及其应用于元素化学形态分析的现状、 前景及存在问题。着重论述了用于元素形态分析的高效液 相色谱分离方法及联用接口。 • 关键词:HPLC 元素化学形态分析 AAS AFS • ISSN: 1001-7828 C N: 分类号:O657.72 O657.31
College of Chemistry,SCU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干扰及消除
• 在原子荧光法中由于光源的强度比荧光强度高几 个数量级,因此散射光可产生较大的正干扰。 • 减少散射干扰,主要是减少散射微粒。采用预混 火焰、增高火焰观测高度和火焰温度,或使用高 挥发性的溶剂等,均可以减少散射微粒。 • 也可采用扣除散射光背景的方法消除其干扰。
根据Lamber-Beer定律: Ia = I0(1- e Ia:基态原子吸收光强度 I0: 激发光光强 Kv:频率V的峰值吸收系数 L:吸收光程 C:吸收原子的浓度
-KvLC)
College of Chemistry,SCU
在弱吸收条件下,Talor级数展开的高次项可 以忽略: Ia = I0KvLC 结合 If = Ia 整理可得 If = I0AC K积分吸收系数,Kv峰值吸收,A总吸收系数 当仪器与操作条件一定时
荧光弱,要求噪音和暗电 流小,对于非色散型的仪 器,为排除室内光线影响, 选用响应范围为160320nm的日盲光电倍增管。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在食品分析中的应用一、概述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法(AFS)是利用原子荧光谱线的波长和强度举行物质定性及定量分析办法,是介于原子放射光谱(AES)和原子汲取光谱(AAS)之间的光谱分析技术。
其基本原理为原子蒸气汲取特征波长的光辐射后,原子被激发至高能级,再跃迁至低能级的过程中,原子所放射的光辐射称为原子荧光。
原子荧光为光致发光,二次发光,激发光源停止时,再放射过程立刻停止。
对某一元素而言,原子汲取光辐射之后,按照跃迁过程中所涉及的能级不同,将放射出一组特征荧光谱线。
因为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试验条件下,大部分原子处于基态,而且能够激发的能级又取决于光源所放射的谱线,因而各元素的原子荧光谱线非常容易。
按照所记录的荧光谱线的波长即可推断有哪些元素存在,这是定性分析的基础。
原子荧光可分为3类,即共振荧光、非共振荧光和敏化荧光,其中以共振原子荧光最强,在分析中应用最广。
优点为: (1)检出限低,敏捷度高。
对Zn、Cd等元素有相当低的检出限,Zn为0.04ng/cm3、Cd可达0.001ng/cm3因为原子荧光的辐射强度与激发光源成比例,采纳新的高强度光源可进一步降低其检出限。
现已有20多种元素低于原子汲取光谱法的检出限。
(2)干扰较少,谱线比较容易。
非色散原子荧光分析仪,结构容易,价格廉价。
(3)标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3一5个数量级。
(4)可多元素同时测定。
因为原子荧光是向空间各个方向放射的,比较简单制作多道仪器,因而能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
二、原子关光光谱仪原子荧光光谱仪可分为单道和多道两类,前者一次只能测量一个元素的荧光强度,后者一次可同时测量多个元素。
(1)辐射源:用于激发原子使其产生原子荧光。
要求强度高,稳定性好。
光源分延续光源和线光源。
延续光源普通采纳高压氛灯,功率可高达数百瓦。
这种灯的测定敏捷度较低,光谱干扰较大,但是一个灯即可激发出各元素的荧光。
常用的线光源为脉冲供电的空心阴极灯、无电极放电灯及70年月中期提出的可控温度梯度原子光谱灯。
原子荧光光谱
半导体: 33% •高纯金属(电极) •高纯试剂(酸,碱,有机) •Si 晶片的超痕量杂质 •光刻胶和清洗剂
Page 4
6.2仪器原理
离子源:把样品中的原子、分子电离并碎裂成一系列离子。 质量分析器:使离子按照质荷比的大小分离开来。 质荷比(m/z):一个离子的质量数对所带电荷数的比值。 离子检测器:用于测量、记录离子流强度从而得到质谱图。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 是以电感耦合等离子 体作为离子源,以质谱进行检测的无机多元素分析技术。
蒸气发生的元素
共价氢化物:第四、第五、第六主族的As ,Sb,Bi,Se,Te,Pb,Sn,Ge的8种 元素。 气态金属原子:Hg。 气态金属化合物:Cd和Zn。
硼氢化钾(钠)---酸还原体系 KBH4- NaBH4 -酸体系 硼氢化钾(钠)溶液在中性或弱酸性水 溶液中极不稳定,所以最好是现配现用, 或者将其溶解到0.5-2%的KOH或NaOH 碱性溶液中。
2.原子荧光的理论基础
原子荧光光谱的产生: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特征辐射后跃迁到
较高能级,然后又跃迁回到基态或较低能
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辐射波长相同或
不同的辐射即原子荧光。 原子荧光为光致发光,二次发光,激 发光源停止时,再发射过程立即停止。
原子荧光有三类: ①共振原子荧光:指气态基态原子吸收共振辐射后, 再发射与吸收共振线波长相同的光,这种光为共振荧光。 共振跃迁几率大,因而共振荧光强度最大。 ②非共振原子荧光:激发辐射的波长与被激原子发射 的荧光波长不相同时产生的荧光称为非共振荧光。荧光 波长大于激发波长的荧光称为斯托克斯荧光stokes;荧 光波长小于激发波长的荧光称为反斯托克斯荧光antistokes。 ③敏化原子荧光:敏化荧光又称诱导荧光。物质B本身 不能直接激发产生荧光,但当物质A存在时,受光激发 形成激发态(A*),通过碰撞将其部分或全部能量转 移给物质B,使B激发到激发态(B*),当其以辐射光 子形式去激回到较低能态或基态所发射的荧光。 在以上各种类型的原子荧光中,共振荧光强度最大,最 为常用。
原子荧光光谱法定量
原子荧光光谱法定量
原子荧光光谱法(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AFS)是一种用于定量分析的光谱技术,通常用于检测和测定液体样品中的金属元素。
下面是使用原子荧光光谱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一般步骤:
1.样品制备:收集待测样品,必要时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以确保
合适的样品状态和浓度范围。
2.原子化:将样品中的金属元素原子化。
这通常通过火焰、电感
耦合等离子体(ICP)、石墨炉等手段来实现。
原子化的目的是将金属元素从其化合物中转化为自由的原子态。
3.激发和发射:通过使用激发源(通常是辐射源,如光源或激光)
激发原子的电子,导致金属原子发射荧光辐射。
每个金属元素都有独特的光谱线,这些光谱线可以用于唯一地识别和测定该元素。
4.分析光谱:通过使用荧光光谱仪测量发射的荧光光谱。
光谱中
的荧光峰的强度与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5.制备标准曲线:使用一系列已知浓度的金属元素标准溶液,绘
制标准曲线。
这将用于将光谱信号转换为元素浓度。
6.定量分析:将样品中的光谱信号与标准曲线进行比较,从而确
定样品中金属元素的浓度。
7.质量控制: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这包
括使用质控样品、重复分析等。
原子荧光光谱法的优势在于其高灵敏度、选择性和多元素分析能
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元素,可能需要调整光谱测量条件,并考虑矩阵效应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正常阶跃荧光为被光照激发的原子,以非辐射 形式去激发返回到较低能级,再以辐射形式返回基态而发 射的荧光。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
环境工程1401班
谭翔
1.简介
原子荧光光谱分析是利用原子荧光谱线的波长与强 度进行物质的定性及定量分析方法。是介于原子吸收光 谱与原子发射光谱之间的技术。 基本原理:原子蒸汽吸收特征波长的光辐射后,原 子被激发到高能态,在跃迁至低能级的过程中原子发射 的光辐射称为原子荧光。
2.优缺点
参考文献 [1] 、 V.Sychra,et al.,Atomic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y,Van Nostrand Reinhold Co., London, 1975 [2]《分析化学》 张云编著同济大学出版社 [3]PPT
仪器由下述五部分组成: 1.辐射源 用来激发原子使其产生原子荧光。
2.单色器 产生高纯单色光的装置,其作用为选出所 需要测量的荧光谱线,排除其他光谱线的干扰。
3.原子化器 将被测元素转化为原子蒸气的装置。可 分为火焰原子化器和电热原子化器。
4. 检测器 测量原子荧光强度的装置。
5.
显示装置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Ω和Y可视为常数。当原子浓度 十分稀薄时,ΦA正比于光源强度和原子浓度 ,f可忽略不 计。当光源强度一定、原子浓度与溶液中被测元素浓度 c 成正比:ΦF=Kc
上式为原子荧光定量分析的基本关系式,即荧光强度 与元素的浓度成正比。
5.Βιβλιοθήκη 器进行原子荧光测量的仪器称为原子荧光光谱仪,可分 为单道和多道两类,前者一次只能测量一个元素的荧光强 度,后者一次可同时测量多个元素。
1优点
(1. 有较低的检出限,灵敏度高。忒别对Cd,Zn等元 素有较低的检出限。
(2.干扰较少,谱线比较简单。
(3.分析校准曲线线性范围宽,可达3~5个数量级。 (4.能实现多元素同时测定。
2.缺点
( 1.适用分析的元素范围有限,有些元素的灵敏度 低、线性范围窄。
( 2.原子荧光转换效率低,因而荧光强度较弱,给 信号的接收和检测带来一定困难。
显示测量结果的装置。
6.应用
定量分析应用于冶金、地质、医药和环境保护部门中 痕量元素的测量。元素有各自的特征原子荧光光谱,根据 记录的荧光谱线可判断哪些元素存在。
原子荧光光谱法还可用来测量火焰的温度,诊断电感 耦合等离子体的特性。
7.展望
原子荧光光谱法具有设备简单、各元素相互之间的光 谱干扰少和多元素可以同时测定等优点,是一种有潜力的 痕量分析方法。今后的任务是发展新的光源和寻找更理想 的原子化器。
( 3.散射光对原子荧光分析影响较大,但采用共振 荧光线做分析线,可有效降低散射光的影响。
3.分类
1.共振荧光
发射与原吸收线波长相同的荧光为共振荧光。 2.非共振荧光
荧光的波长与激发光不同时,称非共振荧光。 非 共振荧光又分为直跃线荧光、阶跃线荧光、 antiStokes (反斯托克斯)荧光。
3.anti-Stokes荧光 当自由原子跃迁至某一能级,其获得的能量一部分 是由光源激发能供给,另一部分是热能供给,然后返回低 能级所发射的荧光为anti-Stokes荧光。
4.原理
原子荧光为光致发光,二次发光,激发光源停止时, 再发射过程立即停止。
对于某一元素来说,原子吸收了光辐射之后,根据跃 迁过程中所涉及的能级不同,将发射出一组特征荧光谱线。 由于在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实验条件下 ,大部分原子处于 基态,而且能够激发的能级又取决于光源所发射的谱线 , 因而各元素的原子荧光谱线十分简单。根据所记录的荧光 谱线的波长即可判断有哪些元素存在,这是定性分析的基 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