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ppt(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

合集下载

戊戌变法图文PPT课件

戊戌变法图文PPT课件

签定。
上书内容:请求拒和、迁都、变
法。
结果:失败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康有为
梁启超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






,
救亡图存,振兴国家而得名。 领导人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清晨,公鸡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独 唱。它 的声音 一传十 ,十传 百,到 最后, 不但所 有的公 鸡都唱 起了歌 儿,就 连睡梦 中的你 ,听了 这首歌 儿也会 立马起 床,你 也会静 静地站 在那, 倾听着 美妙的 音乐。

人教版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精品PPT下载1

人教版高中历史《戊戌变法》精品PPT下载1

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
自可避祸。
——康有为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的政 治学说,而是打着孔子的旗号,利用传统的儒学权威来宣 传维新变法道理。其原因是:
经: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 政: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为变法制造历史依据, 减少改革的阻力; 思:儒学传统思想对中国影响深刻; 主观:受康有为出身、经历、文化及其所处时代影响。
读严复著作时的感受:“我正像黄牛闯进菜园,初尝菜味,只顾着
吃。”胡适说:《天演论》“像野火一样,延烧着许多青少年人的
心和血。”
——冯天喻《中华文化史》
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思想主张:
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和纲常伦理; 主张维新变法(改革);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制 ; (兴民权、设议院、立宪法、开国会) 发展资本主义; 宣传、提倡进化论; 挽救民族危亡 等等
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的高潮
戊戌政变
戊戌变法的失败
变法浪潮激荡全国
宣传西学, 启发民智, 组织力量, 制造舆论, 推动新局面形成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国闻报》 《时务报》
时务学堂
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
顽固势力反对对封建专制制度作任何变革,声称变法改革就是祸乱国家, “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维新派从进化论的观点出发,指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愈变愈进步。“祖宗之法”必须随时因革,“无百年 不变之法”。“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强,不变则亡,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早一日变计早一日转机”,“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 必亡是已。”
材料一 南海康有为先生,为吾国近代先觉之士,天下所认同。
吾辈今日得稍有世界知识,其源泉乃康、梁二先生之赐。是二先生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九 戊戌变法(共26张PPT)

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九 戊戌变法(共26张PPT)

2、国内形势
1895年,清政府派李鸿章为议和 全权大臣,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 本马关谈判,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 条约》。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租借地或割 势力范围 占地 德国 胶州湾 山东 俄国 旅顺和大连 长城北和新疆
法国
(1)政治:甲午战败,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郑观应(塑像)
主张: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 “商战”; 政治: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实行君主立宪 文教:办学校,学习西方科学知识; 局限性: 没能形成系统的理论 没有付诸实践
意义: 为康梁维新思想作了理论准备
②维新思想的发展与传播(19世纪末)
姓 名 著 作 主 张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谭嗣同
慈禧太后废除新法
四、变法的结果——失败 1、失败标志:戊戌政变 2、失败原因:
(1)封建顽固派势力强大 (2)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维新派势力弱小,具有软弱性和 妥协性, (3)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和政治斗争经验,仅依靠没有实权 的皇帝,甚至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 (4)措施过于急进,缺乏全盘考虑;脱离群众
经济: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有利于西方科技的 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和教育事业发展。
习俗:
摒弃陈规陋俗,提倡文明的生活方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大开国 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 2)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3)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
政治方面:准许官民上书言事 (2)措施过于猛进,导致新旧矛盾迅速激化 ;(从减小 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变法的阻力看,措施不宜过快,过急) 举荐人才,取消旗人特 打击封建官僚制度 权,裁汰冗员精简机构 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发展等 废除八股,设立学堂, 文教方面: 出国留学,翻译书籍 军事方面:精练陆军,改习洋操, 实行征兵制等 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有利于人才的培养和西 学的传播 有利于增强军事和国防力量

2019精选教育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课件(共58张PPT).ppt

2019精选教育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1专题九戊戌变法课件(共58张PPT).ppt
材料4、面对着山河破碎,群雄环伺,国将不国的危局,“救亡图 存”成为中国当时压倒一切的社会主题。因此有强烈民族 主义意识的变法者们变得十分的焦灼、亢奋和激进,以至 于病急乱投医,因邻国日本变法的成功而希图依样画葫芦, 据此改变中国落后挨打的局面。 ——周嫦妮 《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政治争权和民族危机妨害现代化
——颜炳罡《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结合中国20世纪初的史实说明戊戌变法“构成了中国现代 化的逻辑起点”,并概括戊戌变法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历史 地位。
作品名称:戊戌六君子祭 作者:杨参军 材质:画布 油彩 规格:260x230cm 创作年代:2009年 收藏:中国美术馆
探究三:失去的改革
现代化视野中的戊戌变法
本 课
首次提出现代化的系统方案
小 结

中 国



代 化



路 的



折 性
全面追求近代化的启蒙阶段

1.19世纪末,维新运动兴起的原因和条件包括

①早期改良主义思潮的影响

②甲午战争加深了民族危机

③近代民族工业的初Hale Waihona Puke 发展④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应诏统筹全局折》
示例:
经济探上:究维二新派:提倡走兴向办近现代工代业、的交系通运统输业方,设案立农工商 局、路矿总局,改变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为民族资本主 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走经济工业化的道路。
材料1、第六书为《应诏统筹全局折》,在提出进行财政、经济、 文化、政治、军事方面的改革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出要 进行政治改革必须做的三件事:一大誓群臣以定国是,二立 “对策所”以征贤才,三开制度局而定宪法。 ——杨宁一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精典课件(77张)(共7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精典课件(77张)(共77张PPT)

680 1432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联系必修Ⅱ知识点,并结合P121 相关内容,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 在这一时期初步发展的原因?
(2)原因
①发展资本主义、抵制洋商洋厂成为有识之士 挽救民族危亡共识,掀起“实业救国”高潮;
②甲午战败后,列强侵略进一步破坏中国自然 经济,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某些客观条件;
(1)康有为
①著作:《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
②特点: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和中国传统儒家思 想相结合宣传变法思想。
(2)梁启超
①著作:《变法通议》。
②主张:反对因循守旧,主张变法图存;“民权论” 的核心是“以群术治群”。
③作用: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推动维 新变法运动的发展。
(3)严复
理性,减少改革阻力。
③根本原因:反映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
性。
32
(3)“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 怎样的问题?
①一方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 大胆挑战的精神,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 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
②另一方面:也暴露了他在封建传统势力 面前的软弱。
思考:康有为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的特点是什么?
法国
广州湾
两广和云南
英国 “新界”和威海卫 长江流域
日本 台湾和澎湖列岛
福建
国内 2、民族危机: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 (1)《马关条约》加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的 进程。 (2)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 中国的狂潮。
10
采 据当事人回忆——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访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①途径:创办《国闻报》,翻译了《天演论》 和《原富》。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优秀课件(27张)(共27张PPT)-PPT文档资料

最新-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优秀课件(27张)(共27张PPT)-PPT文档资料

“商战”(郑观应) 兴办学校、
建立君主立宪制度 ④ 思想特点:
王韬
郑观应
体现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的维新思想 奠定理论基础,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并且没有付诸 于实践。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2、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3、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
除 旧 、
军事方面:改习洋操,实行征兵制。裁汰旧军。

有利于传播西学

文化教方面:开办京师大学堂,兼习中西科;废除
八股文,开设经济特科等。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取士。
思考:与维新派原先的主张相比,有哪些没有实现?
慈禧 太后 召荣 禄来 京的 电报
戊戌六君子
谭嗣同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 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 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 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康有为的变法理论,不是直接移植外国资本主义 的政治学说,而是借发挥孔子的政治思想,利用传 统的儒学权威来宣传变法道理。
其原因何在,有何看法?
原因:减少阻力,有利于宣传资产阶级改良思想。
看法:反映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软弱性,这使他 们不可能与封建思想彻底决裂
1、兴起---公车上书(1895年)
康有为联络1300多名举人给光绪帝 上书的重大行动——“公车上书”
——梁启超《戊戌变法记》
① 战前中国人自视甚高和固有的文化优越感; ② 国人对洋务运动抱有希望; ③ 《马关条约》危害太大;
天四 涯万 何万 处人 是齐 神下 州泪
熊—— 俄国 (东北)
虎—— 英国 (长江流域)
蛤蟆—— 法国 (两广 、云南)
肠—— 德国 (山东)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33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课件(共33张PPT)
根本原因: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 直接原因: 甲午战争之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维新派
3、代表人物: 康有为、梁启超
4、主张: 5、目的: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君主立宪制
首要目的:救亡图存 根本目的:发展资本主义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面临问题
民族企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受到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 发展艰难。
材料五: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官府见 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 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 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
1、戊戌变法的原因(背景)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阶级基础)
戊戌变法的意义与教训
兴儒会
瑞安
励学斋
西安
蜀学会
成都
创办报刊
康有创为创办办学的堂万木草

梁启超创办的时务学堂
以下人物的话体现了什么思想,有何作用?
“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 亦变,不变亦变。”
——《变法通议》·梁启超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为 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宣传变法图强的观点。 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囚禁后,他无奈袁的世感慨凯:的“朕出虽有卖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就是一
个傀儡呀!”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的人民群众
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知道具体的情况。 •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为民族大业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神

人教版高中历史《戊戌变法》课件PPT人教版1

人教版高中历史《戊戌变法》课件PPT人教版1

是基于
A.王安石变法的客观事实
B.评价历史的基本原则
C.对相关史料的全面解读
√D.维新变法的舆论需要
12
解析 材料“王安石变法取尧舜以来之掣政而一扫之,实国史上、 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改革也”表明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充分肯 定,是为维新变法做舆论支持,故D正确; 梁启超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过于拔高,特别是认为将历代所有弊政 全部扫除,是不符合历史实际的,故A、B、C错误。
1.中国古代就有“卫生”一词,但常与“养生”相连。1905年,在借 鉴日本等国国家卫生行政的基础上,清政府设立“卫生科”,次年升 格为“卫生司”,“掌核办理防疫卫生、检查医药、设置病院各事”。 这表明 A.“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
√B.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C.传统意义上的卫生观念彻底消除 D.清末新政实现了卫生服务的普及
(③1)军中事国:古裁代汰缺绿乏营真,正不用意西义法否上训的练防定军疫队制过。度。去则改革无从开始,彻底否定过去则社会进入巨大的不
近代“卫生”概念获得国家认同 题干未体现“卫生”被纳入到地方行政管理,排除A项;
考中点国三 古代建就确国有初“卫定期生的”一状税词制,改态但革常,与“养其生”相结连。果必定是追求短期利益,社会动荡,生产下降,所以
12
2.戊戌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全国推行由小学、中学至大学的、与国际 接轨的近代三级教育体制。到1909年,新式学堂已达59 117所。变法 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据此分析可知 A.戊戌变法除了教育之外没有建树 B.戊戌变法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
√C.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D.戊戌变法建立起近代代议制政体
12
返回
史学方法总结
①标志:1898年9月,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 (1)制定一系列疫时社会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优质课件:第4课 戊戌政变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修1优质课件:第4课 戊戌政变

3.戊戌变法的意义 (1)爱国性:从时代背景分析,变法运动是在甲午战争失败于邻国日本 后,中华民族遭遇空前危机的情况下开始的,所以救亡图存是变法的 直接目的。从这个意义上看,变法是爱国的,是进步的。 (2)进步性:从变法的内容看,政治上要求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 经济上要求发展资本主义,这些要求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 (3)启蒙性:从变法运动的过程看,上书、演讲、办团体、宣传变祖宗 之法,乃至掀起百日维新,这些使民众接触到了资产阶级思想,认识 到封建思想的弊端,从而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
目标导航
1.了解百日维新期间新旧势力交锋的表现。(重点) 2.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意义。(重点) 3.认识改良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中国近代道路的曲折性。(难点)
内容索引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 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
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
一、新旧势力的交锋
(2)官吏产生的途径:官吏从全体公民中选举产生,在克利斯提尼改革后,官吏选拔 也可通过抽签方式进行,任职资格无财产的限制,一切职位个人不得连任,任期短。 (3)监督官吏制度:陶片放逐法是全体雅典公民对高级官吏进行控制和监督的重要手段。 3.主要特征 (1)重视和强调公民的民主权利和责任感。 (2)体现小国寡民的特色。 (3)否定血缘关系,以财产和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作为实施民主政治的基础。 (4)真正享有民主的只有少数人。 4.缺陷 雅典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妇女无政治权利可言,广大奴隶受到压迫,公民权对于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来说遥不可及。此外,下层公民为生活奔波劳碌,常常无暇顾 及城邦的政治生活,其政治权利也形同虚设。 5.实质 雅典城邦的实质是奴隶主阶级专政,因此雅典民主实际上是奴隶主阶级的民主,不 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民主。

人教版选修一 第9单元 戊戌变法课件 (共18张PPT)

人教版选修一 第9单元  戊戌变法课件 (共18张PPT)
阅读4:关于租借地和势力范围。 租借地是列强先用武力占领,然后通过不平等条约,用定期租借的方 式,将他国领土的一部分借去使用,借去的地区称做租借地,租借期限长短 不一,最长不得超过100年,期满归还。势力范围是指列强凭借军事、政治、 经济力量,控制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国家的全部或部分领土,宣称它享有独占 的权利,不许它国家染指,列强在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内都享有绝对的行政、 司法、立法权。
阅读3: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大增,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危害。 (1)借款:列强进一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扩张了在华的政治势力。 (2)设厂: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原料和劳动力,占领中国市场,严重阻碍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修路:控制中国交通大动脉,掠夺土地和资源; (4)开矿:直接掠夺中国资源,使中国重工业无从发展 开银行:成为列强资本输出的主要工具,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 总之,列强通过资本输出加强了对中国经济、政治的控制,使民族危机加深; 掠夺资源、争夺市场与劳动力,严重阻碍和破坏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1.戊戌变法的背景(第1课和第2课) (1)《马关条约》的签订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①经济掠夺: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控制经济命脉,扩大政治势力。 如,争夺路矿权、开设工厂、设银行。 ②政治侵略:割地;附加政治条件的贷款;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瓜 分中国的狂潮;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破坏中国主权,半殖民化程度 大大加深。
(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
①甲午战后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 A.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与民族危机的加深; B.偿还借款加重财政负担; C.各地自然灾害引发财政危机; ②清政府应对措施:节支增收。增加税收额度;降低官员薪俸;裁减军队; 加强鸦片税征收;增加商税、扩大纳官。 ③结果:遭官员抵制,成效甚微;许多官吏转嫁负担;阶级矛盾与社会矛盾 更加激化,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2张ppt)

第6课 戊戌变法  课件(22张ppt)
民族危机。 3. 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 4. 内容:请求拒和、迁都、变法 5. 意义:拉开了变法维新的序幕
材料:日本一弹丸岛国耳,自明治维新以来,力行西法,亦仅仅三十余年,而 其工作之巧,出产之多,矿政、邮政、商政之兴旺,国家岁入租赋共约八千余 万元,此以西法致富之明效也。其征兵宪兵预备后备之军,尽计不过十数万人, 快船雷艇总计不过二十余号,而水路各军,皆能同心齐力,晓畅戎机,此又以 西法致强之明效也。反镜以观,得失利钝之故,亦可知矣。今士大夫莫不以割 地赔费,种种要挟为可耻,然今时势所逼无可如何,则惟有急求雪耻之方,以 坐致自强之效耳。
谢谢观看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 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 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
有之,请自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强烈的爱国主义和为追求理想勇于牺牲自己的精神
合作探究:戊戌变法为什么会失败?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
多持观望态度。 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强大
材料2——戊戌生维了新广冲泛击而了持封久建纲的常影名响教,,各起地到开思设想学校启兼蒙学的西作方用科;技,妇女也能禁缠
足、入女学校②了是。政治近代化的开端
——汤志钧《戊戌变法史》
材料3——戊戌③变局法限在性中:国历没史有上改第变一半次殖提出民了地由半传封统建走社向现会代性的质系,统资方产案…阶…级倡改导博
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C.变法思想的根本转变 D.维新派侧重动员民众变法
B
课堂练习
1.“百日维新”前,梁启超任教于湖南时务学堂,“所言皆 当时一派之民权论”,又窃印《明夷待访录》《扬州十日记》 等禁书,“加以案语,秘密分布,传播革命思想,信奉者日 众”,于是“湖南新旧派大哄”。这反映出,当时 A.革命已成为主要思潮 B.维新派变法策略未能统一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PPT课件

高二历史选修一戊戌变法PPT课件

维新代 表及其 主张
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共维同新主代张表:
主要主张
①变法维新,富国强兵,救亡图存; ②国③康 梁有启学会发为超习,展西定资方宪本民把 托资法主权古西本义实思改方主行经想制资义君济;产政与主变阶治文立科级举思制化宪想度教;同,育儒设家议思院想,相结开合,
谭嗣同
以自由平等观念批判君主专制;倡 导
三、戊戌变法的内容
类别
颁布新有与法利政于治知识分子参
改革旧制
1.改订律例。
政治民主化 政治有 本方利主于义面民的族发1资展.中央设允立许矿官务民铁上路书总言局事、精高农简行工机政构效,率思的提考主张:23相与..裁澄撤清比维冗吏,新治员打官有派。。击僚哪原了制封度些先建
经济工业化 经济方面
商总局,奖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2.举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男女平等
严复
翻译《天演论》等著作,借“物竞天择,
适者生存”原理主张变法;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
1、社会原因: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
国际环境: 工业文明的冲击 资本主义的世界发展潮流
△上书皇帝:请求变法 1895年公车上书
△组织学会或学堂、创办报刊:推动变法 万木草堂、强学会、时务学堂、南学会
《中外纪闻》、《国闻报》、《时务报》 △与顽固派论战:捍卫变法
通过这些活动,启发了民智、组织了力量、制 造了舆论,使维新变法新局面逐渐形成。
发动“公车上书” 办《中外纪闻》 成立“强学会” 与顽固派论战 办《时务报》 《应诏统筹全局折》 组织“保国会”
课标要求: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梁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 3、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4、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142人教PPT课件

高中历史选修1《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百日维新》142人教PPT课件
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李佳鑫
禽 兽

禽兽

华夏

禽 兽
禽兽 中国人的“天下体系”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近代中国人世界观的嬗变
【课程标准】了解鸦片战争后中 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 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无锡市第三高级中学 李佳鑫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问题:什么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中学为体”:肯定封建制度,强调以封建纲常伦理
作为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 “西学为用”:指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为封建制度
服务。
李鸿章的世界观
材料6:中国士大夫沉浸于小楷之积习,武夫 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用非所学, 学非所用……欲觅制器之器,与制器之人, 则我专设一科取士,士终身悬以为宝贵功 名之鹄,则业可成,业可精,而才亦可集。 ──《李鸿章致信恭亲王和文祥》
——《孔子改制考》 “故(资本主义)独立自由之风、平等自主之 义、立宪民主之法,孔子怀(赞成)之。”
——康有为《孟子微》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习知识回答:
问题:康有为的世界观与李鸿章的世界观有何不同?
康有为的主张有何特点?
康有为的世界观
材料9:夫富国之法有六:曰钞法,曰铁路,曰机器轮 舟,曰开矿,曰铸银,曰邮政。
问题: 林则徐的世界观有什么变化? 林则徐的世界观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结合教材,其好友魏源对林则徐思想有何发展?
魏源——“பைடு நூலகம்夷长技以制夷”
魏源
《海国图志》
林则徐的世界观
材料3:1850年6月,英国传教士札成和医生 温敦向乌石山神光寺僧人租屋二间,县令盖 章同意,引起福州民众强烈反对。_林_则__徐__联 合一批士绅,递交公呈质问县令,又写《福 州士民致英国领事馆公启》警告英方。接着, 各书院生童在城内遍贴告白、公白数十纸, 街头上还出现“某日定取夷人首级”的标语。 最后,两名英国人搬出神光寺。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专题九 戊戌变法》课件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  《专题九  戊戌变法》课件

NEWS
1894年的中国
万 寿 无 疆 疆 无
社会花絮
一 人 有 庆 庆 有
1894 年,清朝慈禧太后要过 60 岁生日 。当时有一副对 联为慈禧太后所欣赏,那就是‚一人有庆,万寿无疆‛。于是 这对联就在宫中和北京城里到处张挂。 当时,民主革命家、学者章太炎想起慈禧把台湾、澎湖割 让给日寇就非常生气 ,把词序稍作改变,变成了‚一人庆 有,万寿疆无‛。这样一变,就把本来是歌功颂德的意思变 成了辛辣的讽刺!
代表人物
活动地点
主要著述


学堂
梁启超 谭嗣同
上海 湖南 天津
《变法 通议》《时务报》
《仁学》 《天演论》 《国闻报》
严复 陈宝箴
湖南
时务 学堂
思考:维新派的准备活动有哪些?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论战权贵,减少变法阻力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想一想:强学会的创办对维新变法运动起了 哪些作用?创办报刊、组织学会的意义是什么? 作用:
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 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课标要求
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
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
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 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NEWS
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与传播
甲午 战败 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 制
民族资产阶级 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维新思想的传播 (思想基础)
戊 戌 变 法
一、戊戌变法背景
1.政治基础:甲午战争失败,民族危机严重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4.思想基础:维新思想传播 (1)早期维新思想 (2)康、梁的维新思想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课件(共67张PPT)

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一专题九《戊戌变法》课件(共67张PPT)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
法国启蒙思想:
为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 的准备,成为强大的思想武器,革命摧 毁了封建制度、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
中国维新思想:
促成了戊戌变法,力图改变中国的现 状,以实现独立、进步和富强,但是变 法却如昙花一现,很快夭折了。
(1)19世纪末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程度远不如18世纪的法国,中国民族资 产阶级具有突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因 而维新思想缺乏坚实的社会基础,其革 命性远远逊于法国启蒙思想。
1898年上海英文版的《字林西报》载:“激进 的改革举世震惊。第一:他们终止了令人憎恶的闭 关政策,倡导全国开放。第二:改革了那个愚蠢的 自称为世界第一的教(育投影制)度。第三:不以中国文明 自满,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费正清《剑桥晚清史》中说:“康有为的一系 列措施如果付诸实施的话,等于一场‘来自上面的 根本革命’——那今日中国早就不是贫弱的样子 了!”
720
2800
法国 420英里
1530
美国 300英里
(截至1898年11月)
Ó¢ ¹ú ¶í ¹ú µÂ ¹ú ± È Àû ʱ · ¨¹ú ÃÀ ¹ú
不仅控制铁路沿线的土地资源,
还把经济势力和军事势力渗透到那里。
能使中国富强!
君主立宪制度是最 好的政治制度!必 须进行政治改革!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维新变法运动的领导人 被称赞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维新思想的重要宣传者 变法时期杰出的启蒙思想家 被誉为“岭南奇才” 被称之为“火山大喷火”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时务报》主笔 《变法通议》 创办《国闻报》 翻译《天演论》《原富》
诏令废除八股后,大学士刚毅立即跳出来反对,说: “此乃祖制,不可轻废,请下部议。”光绪帝明确回答: “部臣据旧例以议新政,惟有驳之而已,吾意已决,何 议为?”刚毅并不示弱,仍说:“此事重大,行之数百 年,不可遂废,请上细思。”光绪帝愤怒至极,厉声喝 道:你难道想阻挠我吗?刚毅这才无话可说。退出时, 他还不死心,居然打出慈禧这张王牌,说:“此事重大, 愿皇上请懿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二、新思想的演进
1、近代“学习西方”思想的发展
(1)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
(2)洋务派“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以及“自 强”“求富”的口号 2、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冯桂芬、王 韬、郑观应、薛福成)
(1)加强国防,抵制列强侵略
(2)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与西方进行“商战”
二、百日维新
1、百日新政(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潮)
——1898年6月11-9月21日
(1)、诱因(直接原因):
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洲湾,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
(2)、准备:
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
林则徐
魏源
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
曾国藩
李鸿章
左宗棠
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王韬、郑观应
王韬
郑观应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康有为
梁启超
严复
酝酿中的变革
课程内容标准:
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
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 物的政治主张及其特点。
熊代表俄国,虎代表英国, 青蛙代表法国,国旗代表德国, 鹰代表美国,太阳代表日本, 中部酣睡、寻欢作乐、搜括民财 的是清政府。
列强瓜分中国简表(1897-1899年) 国别 德国 俄国 法国 租借地或割占地 胶州湾 旅顺和大连 广州湾 势力范围 山东 长城北和新 疆 两广和云南
英国
日本
“新界”和威海卫
梁启超
《变法通议》
严复
翻译赫胥黎《天演论》 亚当· 斯密《原富》
阐述变法图存道理, 用进化论和资经济学说 宣扬““民权 阐述君主立宪取代君主 论””。 专制的必要性。 民权思想动摇君 主专制的神圣性 和永恒性
特点
借西方思想来阐述 维新变法。
影响 维新思想
推动维新运动的 发展
为维新变法奠定坚实 的基础,康有为称他 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美国南北战争 1861-65年
世界之潮流: 变革旧制度
中国之困窘:
封建专制 经济落后 思想禁锢
发展资本主义
签订《马关条约》的情景
采 访 甲 午 战 争
据当事人回忆—— 甲午震撼主要有三点:
一是没有想到败给日本; 二是没有想到《马关条约》内容如 此苛刻; 三是没有想到清政府耗资巨大、前 后30年的洋务运动如此不堪一击。
务运动的引导;实业救国) (3)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产生和发展。 A、19世纪60年代产生了早期维新思想 B、19世纪晚期产生了康梁思想
英国1832 年议会改革
俄国1861 年改革
日本明治维 新1868年起
德国统一与 宪法 1871年 法国共和制的确 立(1875年) 中国戊戌变法 1898年
台湾和澎湖列岛
长江流域
福建
甲午战败,列强的瓜分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怎样 的影响? (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 前严重; (2)外国资本入侵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创造条件; (3)国人觉醒,掀起救亡图存运动。
张謇
苏州的苏纶纱厂车间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发展,资产阶级 开始登上历史政治舞台,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一、大势所趋(十九世纪下半叶)
1、国际形势(变革旧制度,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潮流)
(1)经济上:
欧美列强进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开始向电气时代过渡,资本主义蓬勃发展
(2)政治上:
①欧美进行议会改革,民主政治扩大;②文官制度建立,进一步完善资本主义制 度运行机制。
2、国内形势
(1)社会背景:民族危机加深(甲午战争的失败;列强掀起瓜分狂潮)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促进因素:列强经济入侵的刺激;洋
历史在这里沉思 世纪末的落日 王朝的落日 文明的落日· · · · · · 不经意间,眼角里滑落 一行浊泪! 悲哀?!抑或是感动?! 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日落紫禁城
戊戌变法
我们自古以来, 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就有拼命硬干的人, 就有为民请命的人, 就有舍身求法的人, 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
想一想:近代以来的有识之 士提出了哪些拯救中国的良方?
著书立说,寻找变法依据
办报立会,宣传变法思想
持续上书,争取皇帝支持
1897年底,全国出现了讲求维新变法的政治性学会 33个,新式学堂17所,报刊19种;到了1898年,学会、学堂、 报馆合计达300多所。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时务学堂
国闻报 强学会
启发明智
组织力量
时务报
强学报
制造舆论
万木草堂
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 、 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 张之洞以及直隶总督王文韶都捐了5000两银子入会。 李鸿章认为强学会宣讲自强之学很合他的心意,自愿捐 3000两银子入会,没想到遭“同会诸子摈斥”,被拒 之门外。 想一想:以上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维新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扩大,预示着戊戌维新高潮 即将来临。
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 进行维新变法。
4、进行论战: 维新派与顽固派 (1)内容:①要不要实行维新变法。 ②要不要改封建专制制度为君主立宪制度。 ③要不要改革封建的教育制度。
(2)性质:是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建地主阶级在 思想上的首次交锋。 (3)作用:论战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放了思想, 也为下一步政治斗争作了舆论准备和思想先导。
(3)进行自上而下的政治改革,发展君主立宪制度,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文化
思考: 早期维新思想有什么不足,作用?
A、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B、没有付诸实践。
早期维新思想对变法起到一定的思想先导作用。
3、维新思潮
康有为
代表作 思想
《新学伪经考》 《孔子改制考》 借孔子传播西方政 治学说,宣传变法 的必要性。 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 治学说同传统的 相结合 在晚清思想界产生巨 大影响,梁启超称之 为“火山大喷火”
三、 士人干政
——维新变法由思想酝酿变为实际政治运动
1、公车上书: 开始标志
——推动维新思想广泛传播
2、创办报刊:《中外纪闻》、《时务报》、成立学堂:
——为维新变法培养人才
康有为在广州办万木草堂 谭嗣同、陈宝箴在湖南成立时务学堂
开堂讲学,聚集改革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