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初中语文人教版七级上册现代文阅读标题作用PPT教学课件(推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用了方法1、7
Biblioteka Baidu
三、课堂拓展
(三)“天使儿”在文中有哪些含义?
(1)指低能儿葵葵。 (2)商未央夫妇待葵葵如亲生儿子,在他们心中葵 葵就是天使。 (3)葵葵具有超乎常人的绘画天赋,就像天使。
运用了方法8
(四)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 村》的理解
①作者回忆的是已逝去的乡村生活,相对现在而 言,那确是“远去的”了。② “远去的乡村”留有 作者美好的回忆,和现在的“城市文明”形成了 强烈的对比。③文章表达了对已逝去的和正在逝 去的美好事物的担忧、失落,引发人们对未来发 展的思考。④标题新颖,吸引读者,并能激发读 者的阅读兴趣。
运用了方法1、7、8
3、《走一步,再走一步》这个标题好在哪?
这个标题直接点明中心,作者化大困难为小困难, 一步一步克服了童年高高的悬崖,也克服了人生 中的种种困难。同时这个标题具有文学性,运用 了标点,还有反复的修辞手法,形式新颖。
运用了方法1、5
二、小试牛刀
(一)你喜欢《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这 个标题吗?说说你的理由。
《一个走运的人》答题示例:
1、我喜欢《一个走运的人》。因为它点明了中心,表达 了女店主乐观、坚强、开朗。还因为它是全文的线索。 交代了主人公。“走运”二字也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运用了方法1、2、3、4
2、我喜欢《香樟树下》。因为它很有文学性,象征了女 店主的乐观、坚强、开朗。因为它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并且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地点。
《课外现代文阅读》 ——标题作用类题目
一、导入
(一)、回顾微课中薛老师支 的招:
标题的作用:
1、点明、暗示中心。 2、交代人、事、物。 3、是全文的线索。 4、引起读者兴趣。 5、具有文学性。 6、奠定感情基调。
(二)、赏析标题时, 还可以从下面两点下手:
7、深刻理解标题中 的词语。 8、联系主要内容和 背景。
运用了方法1、4、7
2、《秋天的怀念》有人认为是史铁生对母 亲的怀念,题目改成《怀念我的母亲》,你 认为呢?为什么?
作者对秋天的事念念不忘:母亲的病逝,自己的 伤痛,以及最终重新找回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能 和妹妹一起赏菊,都集中在秋天。秋天代表着母 亲深沉伟大的爱,代表了作者生活的悲痛,也代 表作者的新生。
运用了方法1、 4、 7、8、
三、作业 1、请完成配套学案 2、找5个你喜欢的标题,和同学交流一下。
四、结束语
好的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可以学习周杰伦的 《听妈妈的话》走亲切、正能量的路线;可以发 扬《亮剑》走深刻、有力的风格;也可以借鉴 《围城》的意味深长。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阅读 和写作中注意欣赏和创作好的文章标题。
《心灵是一棵会开花的树》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写出心灵的含义,美好的心灵让人感 动,希望美好的心灵如树木的生长壮大;揭示出 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奉献爱心的呼唤 。
运用了方法1、5、8
二、小试牛刀
(二)小说以“旧餐桌上的美好时光”为标 题有什么作用?
“美好”营造了温馨的氛围,暗示母子关系的修复; 引起读者的想象,含蓄地表达了加强沟通,互相 理解,共享美好时光这一主题。
1、考前物质准备 考试前一天要整理好学习生活用 具。首 先是准 考证; 其次是 钢笔、 铅笔、 圆规、 直尺、 量角器 、三角 板、橡 皮等; 再次是 必要的 如手绢 、清凉 油和生 活用品 。 2、考前心理准备 成绩优秀的考生应记住:“没 有常胜 将军”、 “不以 一次成 败论英 雄”;成 绩不太 好的考 生要有 “破釜 沉舟”的 决心。 3、高考当天早晨,应有良好的心 理暗示 如“我很放松,今天一定能正常发 挥”、“ 今天我 很冷静 ,会考 好的”等 。 4、注意早餐 早晨一定要吃丰盛的早饭,但不 能过于 油腻。 5、浏览笔记、公式、定理和知识 结构 主要是浏览一下重要的概念 、公式 和定理 ,或记 一些必 须强记 的数据 。 6、进考室前10分钟 在考室外最好是一人平静地度 过,可 就近找 个地方 坐一会 儿,或 看一下 笔记, 再次浏 览知识 结构。设 法 避 开 聊 天 。
运用了方法2、4、5
1、《羚羊木雕》的原题是《后悔》,请你 说说你更喜欢哪个标题,为什么?
我更喜欢《羚羊木雕》,因为羚羊木雕是全文的 线索,作者通过追问木雕、赠送木雕、逼要木雕、 取回木雕展开全文。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运用了方法3、4、8
我更喜欢《反悔》,它直接点明中心,父母的反 悔,使“我”不得不反悔,去取回木雕。由此抛 出文章的中心问题,父母重财和儿女重情的矛盾。 “反悔”一次,对读者有很大的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