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器基础知识及起搏治疗适应证
起搏器的历史与适应症
![起搏器的历史与适应症](https://img.taocdn.com/s3/m/d214e35803d8ce2f006623f2.png)
七、某些特殊情况下的起搏治疗
❖ 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OCM)
右心室起搏使室间隔与右室游离壁相对运 动,与左室后壁同向运动,减轻SAM现象(二尖 瓣前叶收缩期前向运动 ),减轻LVOT梗阻。
目前,对HOCM的起搏治疗尚有不同意见, 只用于合并窦房结功能不全或III。 A-VB患者。 有症状的III。 A-VB,或需用药而使心律减慢者。
起搏治疗历史
永久植入型起搏试验及应用阶段
- 1958 年 全球第一例永久植入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 术在瑞典完成
- 1967 年 按须型起搏器问世 VVI / VVT - 1977 年 双腔技术标志着进入生理性起搏时代 - 1978 年 开发并应用可程控技术 - 1982 年 频率适应性技术应用于临床 - 1997 年 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临床 - 1998 年 三腔技术应用于临床 - 2003 年 起搏器全数字化技术开发成功
❖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
CHF患者常有房室、室内(尤左室)传导阻滞, 导致左右收缩不同步和间隔矛盾运动,左心室充 盈不足 心排血量下降 ,三心腔起搏,由于房 室顺序和双室同步起搏 可改善以上血流动力学, 目前比较认可的适应症是:
1 心功能III-IV级(NYHA); 2 LBBB、QRS > 120-150ms; 3 UCG:左心扩大 > 55-60mm,E、A峰融合, (E峰表示左房血液快速进入左室, A峰表示左房收缩,缓慢进入左
1. 症状性心动过缓或必须使用某些影响心率的药物, 加重心动过缓。
2. 窦房结变时性不佳引起症状,通常心率 <40bpm。
3. 窦性停搏,窦房阻滞 ≧3s。
心脏起搏器适应证类型选择与应用-2022年学习资料
![心脏起搏器适应证类型选择与应用-2022年学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a4cf9926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02dae4b.png)
心脏起搏方式-DDD-双腔起搏、感知-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LOGIC-带-武
心脏起搏方式-DDD-双腔起搏、感知,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适应症:窦房结功能良好的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优点:保持房室同步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缺点:出现变频功能不全时,无频率适应功能,-复杂的心电图 随访,由起搏器介导的-心动过速PMT。
起搏器适应症分类-支持当前的建议的证据可分为A、B、C三级:-一级别A:从含有大数量个体的多次随机临床试验 出的-数据--级别B:从含有较少量病人的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数据或-从设计较好的非随机的研究中分析得出的数据或 记-的观察数据-一级别C:专家的意见一致是建议的主要来源-JACC Vol.31,no.5 April 1 98,1175-1209
心脏起搏方式-WIR-一频率适应型单腔心室起搏-:-::
心脏起搏方式-WIR-一频率适应型单腔心室起搏-·适应症:-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带的房颤,可引-起变频功能不 -·优点:系统简单,单腔单极起搏,运动时有频-率适应功能-·缺点:起搏器综合征、房颤、充血性心力衰竭-发生 高,死亡率高
心脏起搏方式-AAIR-一频率适应型单腔心房起搏-++9+9++9-S-=传感器
心脏起搏方式-VDD-一心室起搏、感知,-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感知
心脏起搏方式-单电极VDD起搏系统-安装技术简单-房电极尽可能靠在心-房中外侧壁上,保证-其能感知到足够大 -心房电活动-保持正常房室激动-顺序和频率适应功能
心脏起搏方式-VDD-一心室起搏、感知,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适应症:窦房结功能良好的高度房室传导阻 -·优点:保持房室同步,由心房跟踪实现频率适-应,单极VDD系统易于植入。-·缺点:心房感知功能的丧失或变 功能不全会-导致VVI起搏。在基本频率起搏时,无-心房起搏,不能达到房室同步
起搏器的基本功能简介
![起搏器的基本功能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64c29ae0770bf78a64295407.png)
• 起博器程控:定期通过程控仪对起搏器工作进行评 价;同时结合起搏器的诊断功能,个体化调整参数, 使患者最大获益。
起搏器程控随访间隔
急性期 (12周) 中期 邻近更换期 (一年)
植 入
随访频率:1次/出院前 1次/6-12个月 1次/1-2个月
更 换
1次/1-3个月
起搏器程控随访方式和内容
• 随访方式有诊室随访和远程监测。
解决思路:通过窦房结优先、房室结优先的生理性起搏模式,减少不必要的 右室心尖部起搏。
各厂家生理性功能方案:AICS、VIP、 Vp Surppession、Search AV+、 MVP、 RVP+
临床验证: DDDRP+MVP起搏治疗模式在2年随访期内可以显著减少61% 永久性AF的发生率
特殊功能-长寿命
Advisa
型号:
A3DR01
Sensia Relia
Versa 型号: VEDR01 主要功能: 1、PMOP 2、RDR 3、Sinus Preference™ 4、Cardiac Compass®
ADDR01 ADDRL1 ADDRS1 ADD01 ADSR01
主要功能: MVP
主要功能:
1、SURESCAN 2、ICD平台 3、MVP 4、ACM\VCM 5、RDR 6、房性心率失常 管理 7、AT/AF治疗
模拟正常的心脏节律 促进自身传导
特殊功能
MRI兼容 AT/AF管理
21
生理性功能
• 频率适应性起搏
• 起搏器内置传感器,能根据患者的活动量来调节起搏器的输出 频率,适应患者的需求
调节心率以适应活动
正常心率 频率适应性起搏 固定频率起搏
心脏起搏器知识
![心脏起搏器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e60c7ed9c1c708a1284a447d.png)
-------治疗中断-------
---------治疗开始---------
V3导联
QRS=160 毫秒 QRS=120 毫秒
• 4、结果: • • 双室同步起搏后平均随访10个月:
• • • • • •
① 心功能NYHA平均改善1~1.7级 ② EF↑5~7% ③ 6分钟步行距离↑20~40% ④ 生活质量: Minnesota指数↑20~50%
较新起搏治疗适应证中的起搏技术
• 5、缺点:难度大
心脏再同步化
心电图QRS宽度减小
磁铁试验:
磁铁频率:常常为85BPM
起搏器程控:
安置方法:
• 当各项参数满意后,适当调整电极张力以 免脱位,然后将电极固定于皮下.
单极电极单腔起搏 双极电极三腔起搏
电极走行弧度:双弧流畅
安置方法:
• 将起搏器与心内膜电极可靠连接,置入皮 下囊袋中 。
安置方法
心外膜电极
心内膜电极
安 置 方 法— X线胸片
• 防治感染; • 记录起搏器参数;
• 进行连续的心电监测;
• 密切观察起搏与感知的功能是否正常,及时发现并处理与起搏相 关的心律失常;
• 有无打嗝或腹肌抽动现象;
• 观察和记录生命体征及电解质水平。
术 后 管理
• 临时起搏器应固定在床上或者患者身上;
• 每日更换敷料,注意观察有无渗血、血肿、
皮肤红肿和渗出。
• (三) 血管迷走性晕厥(神经介导性晕厥) 占全部晕厥58%。
• • • • 1、临床表现:①无力型人群。 ②直立位发作。 ③诱因:情绪、疼痛、恐惧、 高温、药物、久立、运动等。 • ④恶心、大汗、哈欠、面色 苍白、头晕、黑朦、晕厥。 • ⑤BP↓、各种窦性心律紊乱。
心脏起搏器适应征
![心脏起搏器适应征](https://img.taocdn.com/s3/m/feffbf998762caaedd33d492.png)
心脏起搏器的适应征:1、获得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一过性晕厥发作和/或近似晕厥发作,黑朦,头晕,活动耐量下降以及心功能不全。
2、先天性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伴有严重的心动过缓及由于心动过缓而引起的明显症状及活动能力受限者。
3、症状性二度Ⅱ型房室传导阻滞。
4、永久性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
5、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房阻滞、窦性停搏)伴晕厥,近似晕厥,头晕,重度疲乏无力和/或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症状。
这些症状被明确证明与心动过缓有关。
6、由于长期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引起的症状性心动过缓又不能停用药物或采用其他方法治疗者。
7、虽无症状但心率小于40次/分或心搏间歇大于3.0秒者。
8、心房颤动、心房扑动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完全性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或心动过速终止时有大于3.0秒的心室停搏者。
9、双束支阻滞伴有间歇性完全性阻滞或晕厥发作者。
10、双束支及三分支阻滞伴有Ⅱ度Ⅱ型阻滞,无论是否有症状者。
11、急性心肌梗塞后出现持续的不可恢复的完全性或高度房室阻滞者。
12、心内手术及心脏介入治疗后并发的完全性或高度房室阻滞,经临时起搏持续3-4周的无恢复迹象者。
13、原位心脏移植后,供心出现明显窦房结功能低下及完全房室传导阻滞者。
14、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的心脏抑制型反应具有临床症状起搏有效。
但对血管抑制型引起的症状起搏治疗无效2008年ACC/AHA/HRS心脏起搏器植入指南1 心脏起搏器治疗适应证推荐1.1 窦房结功能异常症状性心动过缓和变时功能不全患者,临床治疗必须用药导致的有症状的窦房结功能异常者必须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在清醒时心率<40次/min,有心动过缓的相关症状下,建议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无心动过缓的相关症状,不建议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无症状者不应植入起搏器。
对有不能解释的晕厥患者,临床上或电生理检查发现显著的窦房结功能异常,应考虑植入永久性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适应证与并发症课件
![起搏器适应证与并发症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044c416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b9.png)
起搏器适应证与并发症
抑郁症
• 表现:
起搏器术后焦虑、烦躁不安、失眠、 自觉心脏发空、说不出的难受、沮丧、 情绪低落、不思饮食、要求取出起搏器
• 诊断:确认起搏器功能正常、
动态心电图没有显示症状与起搏的关系
• 处理:心理治疗、镇静、抗抑郁药
、
起搏器适应证与并发症
物治疗无效。 2. 预防药物难治性有症状的房颤,病人同时有SND
III: 1.频发或复杂的室性异位搏动 ,无持续室速,
无长QD。 2. 由可逆性原因所致的长QT综合征。
起搏器适应证与并发症
起搏治疗神经心源性晕厥
I: 1. 颈动脉窦过敏引起晕厥,轻压颈动脉窦可致
心室停搏>3秒,未使用影响窦房结的药物。
• 处理: 针Leabharlann 原因起搏器适应证与并发症脉冲发生器和导线的连接不良
• 表现:起搏无效、间断起搏、无输出信号 • 诊断:阻抗升高或无穷大、起搏阈值升高
或不能起搏需手术检查确认
• 处理:手术重新拧紧螺丝 • 预防:安置术中
确认连接牢固
起搏器适应证与并发症
连接器断裂
• 表现:没有起搏信号 • 诊断: 阻抗无穷大
IIa:1. 颈动脉窦过敏引起反复晕厥,激发试验结果不明
确。 2. 有明显症状的神经心源性晕厥,记录到发病时或倾斜
试验诱发的心动过缓。
IIb:1.神经介导性晕厥,倾斜试验证实有心动过缓。
起搏器适应证与并发症
起搏治疗神经心源性晕厥
III:
1. 颈动脉窦过敏试验有心脏抑制反应,无症状。
2. 有反复发生的头晕症状,无心脏抑制反应。 3. 血管迷走性晕厥可以通过行为控制而避免。
2.束支阻滞伴无症状性 Io AVB
起搏器基础知识
![起搏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c6968d4a1c7aa00b52acb34.png)
3、慢性双分支和三分支阻滞患者永久起搏器适应证
类别 I 适应证
1、伴有高度AVB或一过性Ⅲ度AVB(B)。 2、伴有Ⅱ度Ⅱ型AVB(B)。 3、伴有交替性束支阻滞(C)。 1、虽未证实晕厥是由AVB 引起, 但可排除其它原因 (尤其是室性心动过速)所引起(B)。 2、虽无临床症状, 但电生理检查发现HV间期≥100ms ( B) 3、电生理检查时, 由心房起搏诱发的非生理性His束 以下的阻滞(B) 神经肌肉性疾病导致的双分支或任何分支阻滞,无论有 无症状(C) 1、不伴AVB和症状的分支阻滞(B)。 2、伴有I 度AVB的分支阻滞, 但无临床症状者(B)。
I= 抑制(inhibited),起搏器感知到病人自身心搏后即抑 制起搏器发放电脉冲,避免发生节律竞争,达到同步目的。 T= 触发(triggered):当起搏器感知到病人的自身心搏后, 随即触发起搏器发放电脉冲,因该刺激是落在自身心搏形成 的有效不应期内,故不会再激动心脏,从而避免节律竞争, 达到同步目的。
5、颈动脉窦过敏
因颈动脉窦受刺激引起的心脏血管反应导致晕厥或先兆晕厥 者谓之颈动脉窦过敏综合症。这个综合可表现为: 1、心脏抑制反射,系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导致的窦性 心动过缓或房室阻滞,或两者兼有; 2、血管抑制反射,系指继发于交感神经张力降低导致的 血管扩张和血压降低,此效应与心率变化无关; 3、混合型,同时合并心脏和血管抑制反应。对单纯心脏 抑制反射的颈动脉窦过敏患者,永久性起搏可以有效改善症 状;对兼有心脏和血管反射的患者,在行起搏器治疗前必须 谨慎考虑上述因素,旨在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4、神经介导性反应所致晕厥(占10-40%),血管迷走性晕 厥是最常见的一种临床表现,心脏起搏治疗有争议。
2、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永久起搏器适应证
起搏器基础知识PPT课件
![起搏器基础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22aa8722f18583d0496459d5.png)
20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适应证小结
•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病窦): - 有症状的窦缓 - 窦房结变时性功能不全 - 药物(必须使用的)引起的窦缓,有症状
• 房室传导阻滞: - 有症状的一度 - 有症状的二度II - 三度
DDD起搏
DDD, 60 ppm
52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内容导读
心脏解剖及传导系统 起搏器适应证 起搏系统构成 起搏器的NBG编码
起搏器植入
起搏器随访
54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60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穿刺鞘(撕开鞘)
61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起搏器基础知识
百多力(北京)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杨羽
11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内容导读
心脏解剖及传导系统 起搏器适应证 起搏系统构成 起搏器的NBG编码 起搏器植入 起搏器随访
手术通常1~2个小时
56
Pacemaker Basics / by Yang Yu, February 23, 2012
起搏器适应症简介(入门版)
![起搏器适应症简介(入门版)](https://img.taocdn.com/s3/m/19fc5b4559eef8c75fbfb3fc.png)
追问病史,进一步检查EKG,Echo, 心导管,心肌酶谱等, 明确有无器质性心脏病,排除急性心肌梗死
37 | Title
• 10年前有心梗史 • 心超检查:前侧壁运动减弱,EF 40% • 心肌酶谱正常
冠心病,陈旧性心肌梗死,持续性VT
符合哪条适应证?一级还是二级预防?
I类 2. 自发性持续性VT
非LBBB QRS波形
I
窦律,QRS> 150ms, 不考虑QRS 波形,EF< 35%,预
计在良好功能状态下生存大于1年,应该考虑CRT-
P/CRT-D 减少心衰住院和死亡风险
证据水平 A
A
52 | Title
2012 ESC心衰指南CRT建议
• NYHA II级,药物优化治疗的心衰患者
建议
类别
42 | Title
ICD 一类治疗建议 (一级预防)
I IIa IIIIbbIIIIII
• 心肌梗死后40天,纽约心功能在II 级或 III 级,LVEF小 于35% .
I IIa IIbIII •
EF值≤35% , 纽约心功能在II 级或 III 级的 非缺血性心 肌病患者 .
I IIa IIIIbbIIIIII •
• I 度房室阻滞 • II度房室阻滞
– 莫氏 I 型和 II型
• III度房室阻滞
20 | Title
I度房室阻滞
P-R间期延长,成人>0.20s(老年人>0.22s)
21 | Title
Ⅱ度I型房室传导阻滞- 莫氏I型
PR间期逐渐延长,直至一P波未能下传,一个QRS波脱落
•
22 | Title
• QRS波形态增宽,说明心室激动起源于浦肯野系统
起搏器基础知识
![起搏器基础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df236d2287c24028915fc3ba.png)
VVI模式
主要参数:心室最小频率
VVI,60bpm
13
DDD模式
主要参数:最低频率,最高跟踪频率,AV间期
DDD,60bpm,AV=180ms
14
起搏模式选择
三个问题: 1.有无房性快速心律失常? 2.有无房室结功能障碍? 3.有无窦房结功能障碍?
15
起搏适应证
正常
心房节律
不正常
正常
房室传导
不正常
是
间发性
不是
变时性功能
变时性功能
正 常 AAI
不 正 常 AAIR
正 常 DDD
不 正 常 DDDR
DDD/DDDR
VVI/VVIR
16
术前
评估起搏适应证,选择起搏方式 完善常规检查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停用1-2天 术前30min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17
术后
院内
沙袋加压4-6小时 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3天 绷带压迫24小时 鼓励尽早下床活动,并活动同侧肢体 抗凝,抗血小板药物视情况停用7天
7
间歇性缓慢型心律失常
持续存在无症状窦缓(40-50bpm),但记录到间歇的症状性窦 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快慢综合征,快速心律失常后的长RR>3秒 反射性晕厥患者,年龄≥40岁,反复发作无征兆,且记录到症 状性心脏停搏或房室阻滞 晕厥病史,记录到无症状心脏停搏>6秒
8
CRT治疗心衰适应证
18
术后
院外 1、3、6、12月程控,随后每年随访,电池接近耗竭时1-3月程控 日常电器可正常使用 使用对侧耳朵接听移动电话 避免接触强磁场(高压电、雷达、发动机) 避免接受MRI检查(特殊抗MRI起搏器除外) 电刀手术等——调整起搏模式为VOO
起搏器适应症
![起搏器适应症](https://img.taocdn.com/s3/m/f313e5a9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623e50a.png)
非适应证
仅在睡眠中发生的窦性停搏和AVB!
检查是否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JM int6.8 mEq/L 口服地尔硫卓和美托洛尔
阿托品治疗后
胰岛素和葡萄糖
SJM internal use ONLY
AVB-非适应证
因急性下壁MI引起的IIºAVB 药物减慢了AV传导-房扑
SJM internal use ONLY
临床最常见的起搏适应证
有症状a
1. 显著的心动过缓 2. 变时性功能不全b 3. IIoI型/II型房室传导阻滞 4. IIIo房室传导阻滞 5. 必用药物所导致的心动过缓或心脏停搏c
轻微症状
心率 < 40次/分
1. 心脏停搏c > 3.0秒
无症状
2. IIoII型房室传导阻滞
I类
自发性颈动脉刺激和颈动脉按压诱导的心室 停搏时间>3s导致的反复性晕厥 (C)
IIa类
反复性晕厥,没有确切的颈动脉刺激事件, 高敏感性心脏抑制反应心室停搏时间>3s者 (C)
IIb类
有明显症状的神经心源性晕厥,伴有自发性
SJM
internal
或直立倾斜试验时出现明显的心动过缓
use ONLY
查体:神清,颈静脉无充盈,双肺呼吸音清 ,未闻及干湿啰音,心浊音界不大,心律齐
胸片:心脏起搏器置入术后,两肺未见活动性病 变。
心电图:窦性心律,大致正常。
通过对该病例的分析,了解及掌握起搏器植入的适 应症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
症状 + 记录到的事件 = 可靠的起搏适应证
病历中的ECG记录非常重要!
美国心脏协会 (American Heart Assioation – AHA)
人工心脏起搏器基础知识概述
![人工心脏起搏器基础知识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635ebd1b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09.png)
外绝缘
顶端电极线圈 无干电极线圈
整体绝缘
顶端电极线圈
无干电极线圈
导体 -- 结构
双极结构 并行线圈 线圈/电缆
导体 -- 双极结构
双极导线特征 导线体直径较大 比较僵硬 不易发生过感知 可程控为单极 不易产生肌肉和神经刺激
SJM internal use ONLY
= 起搏
VVT
T
*
NBG 起搏器代码
*
=感应
= 起搏
AOO
*
NBG 起搏器代码
*
= 感应
= 起搏
*
AAI
I
NBG 起搏器代码
*
= 感应
= 起搏
*
AAT
T
NBG 起搏器代码
*
= 感应
= 起搏
VDD DOO DDI DDD
NBG 起搏器代码
VDD
T
I
*
= 感应
= 起搏
*
NBG 起搏器代码
*
心脏起搏器的构成
脉冲发生器 电路/电池 电极导线 阴极/人体组织 阳极
手术过程
静脉入路置放电极导线 从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头静脉穿刺插入导管 将电极送入心腔 被动或主动固定电极测试电极性能 制作起搏器囊袋 皮下植入起搏器 将电极接上起搏器 缝合
静脉选择
目前:锁骨下静脉穿刺 优点: 1. 比较容易操作 2. 血管内径大,可插入多根电极 缺点: 1. 手术时有一定并发症(血肿、气栓、 气胸等) 2. 远期有电极断裂可能
SJM internal use ONLY
NBG 起搏器代码
AAIR
SJM internal use ONLY
起搏相关知识点总结
![起搏相关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a6b327a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97.png)
起搏相关知识点总结1. 起搏器的种类- 临时起搏器:用于短期监测和治疗心律失常,通常在手术后或心脏病急救中使用。
- 植入式起搏器:通过手术植入在患者的胸腔内,可以根据患者的心脏状况进行长期监测和治疗。
2. 起搏器的组成- 起搏器主体:包括脉冲发生器和控制器,用于产生电脉冲和控制起搏器的工作模式。
- 起搏器导线:将电脉冲传输至心脏,实现对心脏的刺激。
3. 起搏器的工作原理- 当心脏自身的节律发生异常时,起搏器可以通过发出电脉冲来刺激心脏,使其恢复正常的心跳节律。
- 起搏器可以根据患者的心脏情况自动调整工作模式,能够实现按需起搏、融合起搏等多种工作模式。
4. 起搏器的适应症- 室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缓等- 房性心律失常:房颤、房扑等- 心脏传导阻滞:三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等- 心脏起搏功能障碍:心脏病变导致的起搏功能不全5. 起搏器的植入手术- 预手术准备: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定手术适应证和禁忌证,进行必要的术前检查和心脏评估。
- 手术操作:通过局部麻醉或全麻,将起搏器植入在患者的胸腔内,并通过血管将起搏器导线连接至心脏。
- 术后管理:术后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和起搏器的工作情况,观察是否出现感染、出血、血肿等并发症。
6. 起搏器的使用注意事项- 起搏器患者需要定期进行起搏器功能测试和电池寿命监测。
- 避免大功率电磁场的影响,如MRI等检查时需提前告知医生和技术工作人员患者植入有起搏器。
- 注意避免身体部位受到剧烈撞击,特别是植入起搏器的部位,以免导致起搏器移位或损坏。
7. 起搏器的并发症- 植入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感染、出血、血肿等- 起搏器受电磁干扰:由于外部电磁场的影响,导致起搏器功能异常- 起搏器导线相关的并发症:导线脱位、断裂、穿孔等- 起搏器电池耗尽:需要定期更换起搏器电池,术后患者需密切注意电池寿命和更换时机。
8. 起搏器的未来发展- 与心脏除颤器、心脏监测仪等医疗设备的融合,实现心脏疾病的智能化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窦房结功能障碍
III类适应证:
无症状的窦房结功能障碍者 (证据水平:C) ; 虽有类似心动过缓的症状,但证实该症状并非由窦 性心动过缓引起 (证据水平:C) ; 非必须应用的药物引起的症状性心动过缓 (证据水 平:C)。
成人获得性完全性房室阻滞
I类适应证
(1) 任何阻滞部位的三度和高度房室阻滞伴下列情况之一者:
Rune Elmqvist
Ake Senning
起搏治疗的历史
经典的画面
Ame Larsson
1984年美国职业工程师协会将心脏起搏器与半导体、激光等并列为 上半世纪最杰出的十大发明。 2001年起搏器和因特网分享美国国立工程院最高奖
起搏器治疗的历史 心脏解剖及传导系统 起搏器适应证 起搏器系统构成 起搏器的NBG编码 起搏模式选择 手术基本过程 术后患者注意事பைடு நூலகம் 起搏器随访
起搏器适应证
窦房结功能障碍 成人获得性完全性房室阻滞 慢性双分支和三分支阻滞 与急性心肌梗塞相关的房室阻滞 儿童、青少年和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起搏治疗 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及神经介导性晕厥 某些特殊情况的起搏治疗 起搏治疗预防和终止心律失常 起搏治疗长QT综合征
窦房结功能障碍
I类适应证:
起搏器基础知识 及起搏治疗适应证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 巩书文
起搏器治疗的历史 心脏解剖及传导系统 起搏器适应证 起搏器系统构成 起搏器的NBG编码 起搏模式选择 手术基本过程 术后患者注意事项 起搏器随访
起搏治疗的历史
体外试验及应用阶段
1819年 Aldini (Italy) 电刺激死者停跳的心脏,引起跳动 1929年 Conld 电脉冲刺激心脏,可使心脏随频率跳动 1932年 Hyman / Hyman Machine Artificial pacemaker, 7.2 Kg;由于二 次大战,未用于临床 1952年 Zoll 将经胸壁起搏应用于临床
成人获得性完全性房室阻滞
I类适应证
(1) 任何阻滞部位的三度和高度房室阻滞伴下列情况之一者:
射频消融房室交界区导致的三度和高度房室阻滞(证据水平:C); 心脏外科手术后发生的不可逆性房室阻滞(证据水平:C); 神经肌源性疾病(肌发育不良、克塞综合征等)伴发的房窒阻滞、无 论是否有症状,因为传导阻滞随时会加重(证据水平:B); 清醒状态下无症状的房颤和心动过缓者,有1次或更多至少5s的长 间歇(证据水平:C)。
起搏治疗历史
永久植入型起搏试验及应用阶段
1958 年
1967 年 1977 年 1978 年 1982 年 1997 年 1998 年 2003 年
全球第一例永久植入型心脏起搏器植入手 术在瑞典完成
按需型起搏器问世 VVI / VVT 双腔技术标志着进入生理性起搏时代 开发并应用可程控技术 频率适应性技术应用于临床 自动化技术应用于临床 三腔技术应用于临床 起搏器全数字化技术开发成功
有房室阻滞所致的症状性心动过缓(包括心力衰竭)或继发于 房室阻滞的室性心律失常(证据水平:C); 需要药物治疗其他心律失常或其他疾病,而所用药物可导致 症状性心动过缓(证据水平:C); 虽无临床症状,但业已证实心室停搏≥3 s或清醒状态时逸搏 心率≤40 次/min,或逸搏心律起搏点在房室结以下者(证据 水平:C)
窦房结功能障碍表现为症状性心动过缓,包括频繁的有 症状的窦性停搏(证据水平:C) ; 因窦房结变时性不良而引起症状者(证据水平:C); 由于某些疾病必须使用某些类型和剂量的药物治疗,而 这些药物又可引起或加重窦性心动过缓并产生症状者(证据 水平:C)。
窦房结功能障碍
II类适应证: II a类
成人获得性完全性房室阻滞
II类适应证
II b类
神经肌源性疾病(肌发育不良、克塞氏综合征等)伴发的任何 程度的房搴阻滞,无论是否有症状,因为传导阻滞随时会加重 (证据水平:B)。 某种药物或药物中毒导致的房室阻滞,停药后可改善者(证据 水平:B)。 清醒状态下无症状的房颤和心动过缓者,出现多次3 S以上 的长问歇(证据水平:C)
自发或药物诱发的窦房结功能不良,心率<40次/min ,虽有心动过缓的症状,但未证实症状与所发生的心动过 缓有关(证据水平:C) ; 不明原因晕厥,若合并窦房结功能不良或经电生理检查 发现有窦房结功能不良(证据水平:C)。
窦房结功能障碍
II类适应证: II b类
清醒状态下心率长期低于40次/min,但症状轻微 (证据水平:C)。
成人获得性完全性房室阻滞
I类适应证
(2) 任何阻滞部位和类型的二度房室阻滞产生的症状性心动 过缓(证据水平:B)。 (3) 无心肌缺血情况下运动时的二度或三度房室阻滞(证据 水平:C)。
成人获得性完全性房室阻滞
II类适应证
II a类
成人无症状的持续性三度房室阻滞,清醒时平均心室率≥40次/min, 不伴有心脏增大(证据水平:C)。 无症状的二度Ⅱ型房室阻滞,心电图表现为窄QRS波。若为宽QRS 波包括右束支阻滞则应列为I类适应证(证据水平:B)。 无症状性二度I型房室阻滞,因其他情况行电生理检查发现阻滞部位 在希氏束内或以下水平(证据水平:B)。 一度或二度房室阻滞伴有类似起搏器综合征的临床表现(证据水平: B)。
IIa 类: 证据/意见偏向有用/ 有效 IIb 类: 还不能由证据/ 意见明确说明有用/有 效 III类适应证:专家们一致认为起搏治疗无效,甚至对患 者有害,因此不需要植入起搏器。(非适应证)
起搏器适应证分类
根据证据来源又可分为 A、B、C 三级:
A级: 数据来源于多个随机临床试验或荟萃分析; B级: 数据来源于一个临床试验或非随机研究; C级: 专家的一致意见或小规模研究、回顾性研究 和登记注册研究。
心脏解剖
右心房 左心房 右心室 左心室
心脏的传导系统
窦房结 房室结 希氏束 浦肯野纤维
起搏器治疗的历史 心脏解剖及传导系统 起搏器适应证 起搏器系统构成 起搏器的NBG编码 起搏模式选择 手术基本过程 术后患者注意事项 起搏器随访
起搏器适应证分类
I类适应证:有明确证据和/或专家们一致认为起搏治疗 对患者有益、有用或有效(绝对适应证)。 II类适应证:起搏治疗给患者带来的益处和效果证据不 足或专家们的意见有分歧(相对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