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料级进模设计
连接板冲孔落料级进模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设计题目:连接板冲孔落料级进模学院:专业:学生姓名:学号:指导老师:目录摘要.................................................... (2)一课程设计题目.................................................... .4二冲裁件的工艺性计题目 (4)三模具的结构与工序安排,冲件 (5)四根据模具类型画排样图,计算材料利用率 (5)五冲,推,卸料力的计算................................................... .. (7)六选择冲压设备................................................... .. (8)七压力中心的计算................................................... . (9)八凸凹模工作刃口计算................................................... (10)九冲裁模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12)总结.................................................... (15)参考文献 (16)摘要目前,模具的设计特别是冲压模具的设计在现代化制造行业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次设计是从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开始,根据工艺要求确定设计的基本思路。
在分析冲压变形过程及冲压件质量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经过方案比较,选择级进模作为该模具工艺生产方案。
然后设计模具的工作部分,即凸、凹模的设计。
包括冲压工艺计算、工艺方案制订和冲模设计以及典型零件的工艺分析。
设计中涉及冲压变形过程分析、冲压件质量及影响因素、间隙确定、刃口尺寸计算原则和方法、排样设计、冲压力与压力中心计算、冲压工艺性分析与工艺方案确定、冲压典型结构、零部件设计及模具标准应用、冲压模具设计方法与步骤等。
机械课程设计-冲孔落料级进模
xx大学课程设计题目:冲孔落料级进模课程设计班级:模具姓名:XXX指导教师:XXX完成日期:XXX一、设计题目如图1所示的冲件为大批量生产,材料为45钢,材料厚度为1.5mm,设计冲裁模。
二、原始资料(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草图)1张(2) 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大量生产三、上交材料(1) 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1张(2) 模具装配图(A0或A1,结合具体零件决定)1张(3) 模具主要零件图,具体情况结合设计内容,由指导老师指定(4) 课程设计说明书(包含方案选择、设计计算等内容,8000字左右) 1份四、进度安排(参考)(1) 熟悉零件,画零件图2天(2) 选择方案,确定模具类型及结构草图3天(3) 计算分析,画模具装配图及主要模具零件图7天(4))编写说明书2天(5) 准备答辩1天五、指导教师评语该生设计的全过程表现,设计内容反映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说明书书写,工程绘图图纸表达,外语水平。
综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日期摘要冷冲压模具在模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产品波及范围大,约占模具总数的一半,所以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而冲压件的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模具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
本设计要求的制件材料为45钢,且厚度为1.5mm,大批量生产,涉及落料、冲孔,所以采用级进模是非常适合的。
设计的级进模采用弹性卸料,、挡料,导柱、导套配合导向,通过冲孔凸模、落料凸模和凹模共同作用,完成冲制过程。
在滑块的一次行程内,完成所有冲压要求,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冲压模具设计的全过程:1. 经工艺分析工艺计算,间隙值的选择,确定了该设计工艺流程及冲模结构形式。
2. 同时对所设计的模具分别进行了分析说明,3. 对压力机做出了合理的选择,4. 整个过程采用AutoCAD软件绘制模具的二维装配图和个别零件图。
关键词:冲孔;落料;模具设计;级进模;生产效率AbstractCold stamping mould in moul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product scope affected big, accounts for about half of the total number of mould, so by every aspect highly, and stamping quality stand or fall depends greatly on and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level. This design requirement of stamping materials for 45 steel, and the thickness of 1.5 mm, mass production, involving blanking, punching, so using progressive die is very suitable. Design of progressive die using elastic and unloading, and block material, guide pin, guide set with guidance, through the punching the punch, blanking the punch and dies, the joint action, complete blunt system process. The slide block within the trip, complete all stamping requirements, thus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Stamping mould design process of:1. The process analysis process calculation, inner-space value choice, to determine the design process and die structure.2 at the same time the design of mold respectively were analyzed and explained,3. To press a reasonable choice,4. The whole process using AutoCAD software rendering mould 2d drawings and individual detail drawings.Key words: Punching, Blanking, Mould design, Progressive die, Production efficiency目录前言 (1)1冲压基础知识 (2)1.1冲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1.2冲压的基本工序及模具 (3)1.3冲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3)2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5)2.1材料 (5)2.2结构与尺寸 (5)2.3精度与冲裁件断面质量 (6)3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6)4选择模具总体结构形式 (6)4.1确定模架类型及导向方式 (6)4.2送料定位机构设计 (7)4.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7)5必要的工艺计算 (7)5.1排样设计与计算 (7)5.1.1搭边 (7)5.1.2材料利用率 (8)5.2计算冲压力 (8)5.3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9)5.4计算凹凸模工作部分尺寸并确定其制造公差 (10)6冲裁模主要零部件设计 (11)6.1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11)6.1.1凹模 (11)6.1.2垫板 (11)6.1.3凸模固定板 (12)6.1.4卸料方式 (12)6.1.5冲孔凸模与异形凸模结构尺寸确定 (13)6.1.6导料板的设计 (13)6.1.7模架与其他零部件设计 (13)7参考文献 (15)前言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飞速发展,加上用模具加工成型产品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互换性好、材料利用率高、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工人劳动强度低、适用范围大、产品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在电子、电器,仪表、仪器,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车、船舶制造,家用电器,文化用品、娱乐用品,医疗器械,日常生活用品及各种产品包装等生产行业中,均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的设计方案
设计课题: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的设计系部:机械工程技术系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学校: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前言冲压加工作为一种零件成型工艺技术,在产品制造中应用相当的广泛。
全世界的钢材,有60%~70%是板材,其中大部分是经过冲压制成产品的。
在冲压加工中,冲压工艺与模具的合理性和先进性决定了冲压产品的质量和冲压加工的经济性。
国内模具技术水平正飞速的发展,随着冲压工艺与模具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得到了大量的应用。
在模具行业中,级进模(也叫连续模)由多个工位组成,各工位按顺序关联完成不同的加工,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一系列的不同的冲压加工。
一次行程完成后,由冲床送料机按照一个固定的步距将材料向前移动,这样在一副模具上就可以完成多个工序,一般有冲孔,落料,折弯,切边,拉伸等等。
通过本次设计的级进模具,可以巩固模具理论知识,训练我的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全面提高我的综合素质。
在本设计报告中,可以清晰的看到每次设计的步骤和结果,不断地讨论和学习,给我的级进模具的设计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全面的设计都有自己的不断努力的结果,相信在今后的设计中,能够给自己更大的帮助。
本设计报告中有系统的模具设计要点、完整的典型模具设计、充足的设计步骤、清晰的设计绘图技巧、一定的设计资料的查询,可方便学者依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兴趣在不同的资料中查找到相关的理论。
本设计也采用了合适的设计手段完成一套模具设计。
本设计报告内容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既有简单的理论指导,又有实用性。
由于时间仓促、水平有限,本设计报告中难免出现纰漏和错误,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不胜感激。
目录一、冲压件 (4)二、成形工艺分析 (4)三、冲压模具总体的相关设计 (5)1.排样设计 (5)2.材料利用率 (6)3.冲压力的计算 (6)4.压力中心的确定 (7)5.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7)6.冲裁模具主要零部件的结构设计 (9)7.设计和选用卸料板及卸料螺钉 (11)8.橡胶弹性元件的选用及计算 (13)9.选择模架及其他模具零件 (13)四、压力机的校核 (15)五、级进模具的总装配图 (16)六、总结 (18)七、参考文献 (19)一、冲压件冲压件图如下所示:冲压技术要求:1、材料:08钢2、料厚:t=1±0.15mm3、生产批量:中批量二、成型工艺分析垫圈的冲裁件产品见任务书所示,垫圈的技术要求为:材料为08钢。
机械课程设计-冲孔落料级进模
xx大学课程设计题目:冲孔落料级进模课程设计班级:模具姓名:XXX指导教师:XXX完成日期:XXX一、设计题目如图1所示的冲件为大批量生产,材料为45钢,材料厚度为1.5mm,设计冲裁模。
二、原始资料(1) 被加工零件的零件图(草图)1张(2) 生产类型:中批或大批大量生产三、上交材料(1) 被加工工件的零件图1张(2) 模具装配图(A0或A1,结合具体零件决定)1张(3) 模具主要零件图,具体情况结合设计内容,由指导老师指定(4) 课程设计说明书(包含方案选择、设计计算等内容,8000字左右) 1份四、进度安排(参考)(1) 熟悉零件,画零件图2天(2) 选择方案,确定模具类型及结构草图3天(3) 计算分析,画模具装配图及主要模具零件图7天(4))编写说明书2天(5) 准备答辩1天五、指导教师评语该生设计的全过程表现,设计内容反映的基本概念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说明书书写,工程绘图图纸表达,外语水平。
综合评定成绩:指导教师日期摘要冷冲压模具在模具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产品波及范围大,约占模具总数的一半,所以受到各方面的高度重视,而冲压件的质量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模具设计、制造的技术水平。
本设计要求的制件材料为45钢,且厚度为1.5mm,大批量生产,涉及落料、冲孔,所以采用级进模是非常适合的。
设计的级进模采用弹性卸料,、挡料,导柱、导套配合导向,通过冲孔凸模、落料凸模和凹模共同作用,完成冲制过程。
在滑块的一次行程内,完成所有冲压要求,从而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冲压模具设计的全过程:1. 经工艺分析工艺计算,间隙值的选择,确定了该设计工艺流程及冲模结构形式。
2. 同时对所设计的模具分别进行了分析说明,3. 对压力机做出了合理的选择,4. 整个过程采用AutoCAD软件绘制模具的二维装配图和个别零件图。
关键词:冲孔;落料;模具设计;级进模;生产效率AbstractCold stamping mould in mould occupies an important position, product scope affected big, accounts for about half of the total number of mould, so by every aspect highly, and stamping quality stand or fall depends greatly on and mold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level. This design requirement of stamping materials for 45 steel, and the thickness of 1.5 mm, mass production, involving blanking, punching, so using progressive die is very suitable. Design of progressive die using elastic and unloading, and block material, guide pin, guide set with guidance, through the punching the punch, blanking the punch and dies, the joint action, complete blunt system process. The slide block within the trip, complete all stamping requirements, thus greatly improve the efficiency. Stamping mould design process of:1. The process analysis process calculation, inner-space value choice, to determine the design process and die structure.2 at the same time the design of mold respectively were analyzed and explained,3. To press a reasonable choice,4. The whole process using AutoCAD software rendering mould 2d drawings and individual detail drawings.Key words: Punching, Blanking, Mould design, Progressive die, Production efficiency目录前言 (1)1冲压基础知识 (2)1.1冲压的概念、特点及应用 (2)1.2冲压的基本工序及模具 (3)1.3冲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方向 (3)2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5)2.1材料 (5)2.2结构与尺寸 (5)2.3精度与冲裁件断面质量 (6)3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6)4选择模具总体结构形式 (6)4.1确定模架类型及导向方式 (6)4.2送料定位机构设计 (7)4.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7)5必要的工艺计算 (7)5.1排样设计与计算 (7)5.1.1搭边 (7)5.1.2材料利用率 (8)5.2计算冲压力 (8)5.3计算模具压力中心 (9)5.4计算凹凸模工作部分尺寸并确定其制造公差 (10)6冲裁模主要零部件设计 (11)6.1工作零件的结构设计 (11)6.1.1凹模 (11)6.1.2垫板 (11)6.1.3凸模固定板 (12)6.1.4卸料方式 (12)6.1.5冲孔凸模与异形凸模结构尺寸确定 (13)6.1.6导料板的设计 (13)6.1.7模架与其他零部件设计 (13)7参考文献 (15)前言随着现代化大工业的飞速发展,加上用模具加工成型产品具有生产效率高、产品质量稳定、互换性好、材料利用率高、操作简单、安全性好、工人劳动强度低、适用范围大、产品成本低等诸多优点,在电子、电器,仪表、仪器,航空、航天,汽车、摩托车、船舶制造,家用电器,文化用品、娱乐用品,医疗器械,日常生活用品及各种产品包装等生产行业中,均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
先落料后冲孔的级进模设计
26D i e and M oul d Technol ogy N05.2008文章编号:1001—4934(2008)05—0026—02先落料后冲孔的级进模设计俞弘伯,金勤明(苏州技师学院机电工程系,江苏苏州215007)摘要:介绍了一副先落料后冲孔的级进模,该模具吸取了级进模的优点以及制件材料的特性,在结构上成功地运用了弹性顶件装置,使落料后的料片得以继续进行冲孔加工。
最终使有平面度要求的小孔零件在级进模中得到成功加工。
关键词:冲压;模具结构;工艺中图分类号:T G386.2文献标识码:BA bst r ac t:A pr ogr e s s i ve punc hi ng di e w i t h s ucces s i ve pr oce s s es of bl anki ng a nd pi er ci ng w asi nt r oduc ed,w hi c h has abs or be d t he adva nt a ge s of pr ogr e s s i ve di e a nd t he charact er i s t i cs ofpr oduc t m a t e r i a l.A n e l a st i c ej ect i ng devi ce w as appl i ed i n t he di e t o m ak e i t pos s i bl e f or t he s heet t o be punc hed af t er t he bl anki ng pr oc ess.T he par t s w i t h s m al l hol es a nd f l at nes s r equi r em e nt s cou l d be s uccess f ul l y punc hed by t hi s pr o gr es s i ve di e.K e yw or ds:punc hi ng;di e s t r uct ur e;pr oces s0引言级进模在冲裁时,通常经冲孔、落料,制件脱离条料落在凹模型腔孔内,从模具下面漏出。
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
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介绍在制造业中,模具设计是一个关键的环节。
模具的设计质量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是一种常见的模具设计,它主要用于自动化生产流程中冲孔和落料操作。
本文将深入探讨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的设计原理和注意事项。
设计原理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是用于冲压工艺中的一种特殊模具。
它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垫片冲孔模具:用于对垫片进行冲孔的模具部分;2.落料级进模具:用于将冲孔后的垫片进行落料和级进的模具部分;垫片冲孔模具设计垫片冲孔模具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冲孔位置:根据产品要求和冲孔工艺的特点确定冲孔位置;2.冲孔形状和尺寸:根据产品要求和冲孔工艺的特点确定冲孔的形状和尺寸;3.冲孔材料选择:根据产品要求和冲孔工艺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材料;4.冲孔模具结构设计:根据冲孔工艺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包括模具材料选择、模具加工工艺等;落料级进模具设计落料级进模具的设计也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落料位置和方式:根据产品要求和落料工艺的特点确定落料的位置和方式;2.级进量和级进步径:根据产品要求和级进工艺的特点确定级进量和级进步径;3.落料模具结构设计:根据落料工艺的特点设计合理的模具结构,包括模具材料选择、模具加工工艺等;注意事项在设计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1.合理选择材料:根据冲孔和落料工艺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考虑材料的硬度、耐磨性和冲击性等因素;2.模具结构设计:合理设计模具结构,确保冲孔和落料的准确度和稳定性;3.模具加工工艺: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确保模具的精度和表面质量;4.模具的使用和维护:模具使用过程中要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模具的使用寿命和工作效率;结论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它直接影响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介绍了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的设计原理和注意事项。
通过合理的模具设计和制造工艺,可以提高产品的工艺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支架的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
支架的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一、引言支架是一种用于支撑工件或设备的零件,广泛应用于机械、建筑、电子等行业。
支架通常由板材制成,其中冲孔和落料是支架制造过程中的重要工序。
在设计支架的冲孔落料级进模时,需要考虑支架的形状、尺寸、材料等因素,并进行合理的工艺规划和模具设计。
二、支架的形状和尺寸支架的形状和尺寸对冲孔落料级进模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支架通常由矩形或不规则形状的板材制成,因此在设计模具时,需要根据支架的形状和尺寸确定模具的结构和工艺。
首先,要确定支架的几何形状,包括支架的外形轮廓、孔洞形状和布局等。
支架的外形轮廓直接决定了模具的结构和开料方式。
孔洞形状和布局影响冲孔的工艺和模具的设计。
例如,如果支架的孔洞较多且布局复杂,可以考虑采用级进模具来连续冲孔,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要确定支架的尺寸,包括长宽高、材料厚度等。
支架的尺寸直接决定了模具的尺寸和加工工艺。
尺寸越大,所需的模具也越大,模具的结构和强度要求也相应提高。
材料厚度决定了模具的开料深度、工艺和模具的设计。
三、支架材料的选择支架通常由金属板材制成,常见的材料有冷轧钢板、不锈钢板、铝合金板等。
材料的选择直接影响冲孔落料级进模的设计和工艺。
在选择材料时,首先要考虑支架的使用环境和要求。
不同的工业领域对支架的要求不同,如机械行业对支架的强度要求较高,建筑行业对支架的耐腐蚀性要求较高。
根据不同的要求选择不同的材料,例如选择不锈钢板制作耐腐蚀性较好的支架。
其次,要考虑材料的可加工性和成本。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可加工性和成本,影响支架的制造工艺和成本。
应根据支架的形状、尺寸和数量选择合适的材料,使其既满足要求,又能降低制造成本。
四、支架的工艺规划在设计支架的冲孔落料级进模时,需要进行合理的工艺规划。
工艺规划是指确定支架的冲孔顺序、工序和工艺参数,以实现支架的高效生产。
首先,需要确定支架的冲孔顺序。
冲孔顺序应根据支架的孔洞布局和形状来确定,通常采用从简单到复杂、从外围到内部的冲孔顺序。
铜片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
铜片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摘要本设计题目为铜片冲孔落料级进模模设计,体现了冲孔落料类零件的设计要求、内容及方向,有一定的设计意义。
通过对该零件模具的设计,进一步加强了设计者冲裁模设计的基础知识,为设计更复杂的冲裁模具做好了铺垫和吸取了更深刻的经验。
本设计运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的基础知识,首先分析了工件的工艺要求,为选取排样的类型做好了准备;然后估算了板料的选取,便于导尺的宽度及确定排样的方法;最后分析了工件的特征,确定模具的设计参数、设计要点及自动漏料装置。
本工件为薄板的冲孔落料见,且工件的料厚较薄,所以在选取压力机是不宜过大,材料上说铜料的屈服强度也没有钢料的大,工件的尺寸较小设计时必须考虑设计一个能在冲孔落料时的剪切力小于材料的屈服强度以免冲裁力过大冲出废件。
关键词:冲裁模冲裁极限强度AbstractBlank and Prerce Grogressive DiesThis design topic hurtles bore to fall to anticipate class to enter a mold mold design for the copper, body now the blunt bore fall to anticipate a type of spare parts of design request, contents and direction, there is certain design meaning.Pass the design to the spare parts' molding tool, strengthened designed further blunt cut the foundation knowledge of[with] mold design, for design more complicated of blunt cut a molding tool to have done cushion and absorbed deeper experience.This design usage blunt press the foundation knowledge of craft and molding tool design, analyzed the craft of the work piece a request first, have done preparation for the type that the selection lines up kind;Then the selection estimating plank to anticipate, easy to lead the method of the width and assurance row kind of Chinese foot;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 of work piece finally, make sure the design parameter, design important point of molding tool and leak to anticipate device automatically.This work piece falls to anticipate to see for the blunt bore of lamella, and the work piece anticipate thick thinner, so Be selecting by examinations pressure machine is should not lead greatly, say on the material the copper anticipates accepts defeat strength to also have no steel to anticipate of big, the size of work piece is smaller to design have to consider to design 1 can while hurtling the bore fall to anticipate of shearing and slicing the dint is small to accept defeat strength in the material in order to prevent blunt once cut dint to rush out to discard a piece greatly.Keyword:blanking die blanking ultimate目录摘要 (I)绪论 (4)第1章冲裁工艺规程的编制 (7)1.1工艺分析、排样设计 (7)1.2工艺方案的确定 (9)第2章冲压模结构设计 (10)2.1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与确定 (10)第3章模具设计的有关计算 (11)3.1冲压力与压力中心的计算,初选压力机 (11)3.2模具主要零件和主要工作机构的设计与标准化 (14)第4章绘制模具总装图 (28)4.1模具零件材料选用一览表 (28)结束语 (30)致谢 (31)参考文献 (32)绪论目前,我国冲压技术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还相当的落后,主要原因是我国在冲压基础理论及成形工艺、模具标准化、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及设备等方面与工业发达的国家尚有相当大的差距,导致我国模具在寿命、效率、加工精度、生产周期等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的模具相比差距相当大。
导板式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说明书
第1章绪论模具是现代工业,特别是汽车、拖拉机、航空、无线电、电机、电器、仪器、仪表、兵器、日用品等工业必不可少的工艺装备。
锻件、冲压件、压铸件、粉末冶金零件以及非金属零件,如塑料、陶瓷、橡胶玻璃等制品都是用模具成型的。
模具技术直接影响制造业的发展、产品更新换代能力和产品竞争能力。
模具工业潜力很大,前景广阔。
近十多年来,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模具总产值已超过机床总产值。
模具技术进步极大地促进了工业产品生产发展,因而深受赞誉。
美国工业界认为“模具工业是美国工业的基石”;在日本,模具被誉为“进入富裕社会的原动力”;在联邦德国,模具被冠之以“金属加工业中的帝王”之称;在罗马尼亚,有“模具就是黄金”之说。
可见模具工业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模具技术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模具高级技工在冲模制造流程中的中心地位是无可代替的,他们对保证模具质量、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里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和产品技术既不的需要,加快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
模具作为一种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产品,它的技术水平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而要提高模具技术水平不但要有先进的制造设备,更重要的是有掌握先进制造设备的人才。
人力资源是企业最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决定这企业长远的,持续的发展。
目前,很多从事模具制造的企业已注意到人才的重要性,特别是随着高档水平模具的需要不断增加,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所以企业在购置数控加工设备的同时要加人才的培训。
目前,专门针对培养掌握先进模具制造技术的高、中级技术人才的教材又比较少,开展这方面培训工作比较困难,冷冲压生产是当代金属加工领域的重要手段,冷冲模是冲压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工艺装备。
现代工业产品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冲模制造的发展水平,可以认为,模具制造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之一。
冷冲压加工是在常温下,利用压力机的压力,通过冲模对各种不同规格尺寸的材料进行加工,制成所需要形状和尺寸的零件。
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
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随着工业制造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关注模具设计的重要性。
其中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对于电子、汽车、五金等领域的制造公司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对于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进行了详细的讲解,希望能为读者带来一些实用的知识。
一、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的概述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是一种用于生产垫片的模具。
垫片是用于防水、密封、隔热、减震等方面的产品,通常采用压缩材料工艺制成。
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的作用就是在压缩材料上冲出不同形状的孔洞或凹凸形状,并把材料分离成一定的尺寸和形状,以便使用。
二、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的步骤1.确定需要冲洞的形状和位置。
为了保证生产效率和质量,设计师需要明确需要冲孔的形状和位置。
设计师需要根据产品的要求和尺寸,确定需要冲孔的数量、大小和位置等参数。
2.选择合适的模具材质。
根据需要冲孔的形状、大小和数量,设计师需要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
一般来说,硬度高、耐磨、耐腐蚀等性能比较好的材质比较适合用于制作模具。
3.设计模具的结构。
设计模具的结构是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的关键步骤。
设计师需要根据需要冲孔的形状和数量、材料性质、生产环境等因素,设计出最合适的模具结构。
对于较为复杂的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师还需要进行模拟分析和实验验证,确保模具的稳定性和生产效率。
4.测试并进行调整。
设计师设计的模具需要经过实际测试才能确定是否合适。
在测试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直到达到最优的生产效果。
三、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的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
采用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可以大幅提高生产效率。
相比手工制作,模具生产可以实现批量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2.降低生产成本。
制作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的成本比人工制作要高,但是长期来看,使用模具生产可以降低生产成本。
因为采用模具生产可以降低人工成本和材料浪费,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3.提高产品质量。
采用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可以保证每个产品的形状和尺寸都相同,提高产品的品质和一致性。
落料冲孔级进模具设计文档
冷冲模具设计与制造落料冲孔级进模设计说明班级:模具131班学号: 24号姓名:陈新生时间: 2015-6-10一.零件工艺性分析工件如图1所示落料冲孔件,材料为Q235钢,材料厚度为2mm,生产批量为大批量。
图1 工件图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1.材料分析Q235为普通碳素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冲裁成形性能。
2.结构分析零件结构简单对称,无尖角,外形均由圆弧连接过渡,对冲裁加工较为有利。
零件上有三个孔,最小孔径为∅8.2mm,满足冲裁最小孔径mm0.1d2t≥的min=要求。
另外,经计算,直径为∅8.2mm的孔距零件外形的孔边距为3.9mm,满足冲裁件最小孔边距mm≥的要求。
所以,该零件的结构满足冲裁要求。
5.1tl3min=3.精度分析零件上有6个尺寸标注了公差,由公差表3-15查得公差等级都属于IT11-IT12,所以普通冲裁可以达到零件的精度要求。
由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可以用普通冲裁的加工方法制得。
二.工艺方案的确定零件为落料冲孔件,可提出的加工方案如下: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
方案二:落料-冲孔复合冲压,采用复合模生产。
方案三:冲孔-落料连续冲压,采用级进模生产。
方案一模具结构简单,但需两道工序,两副模具,生产效率低,零件精度较差,在生产批量较大的情况下不适用。
方案二只需一副模具,冲压件的形状位置精度和尺寸精度易保证,且生产效率高,尽管模具结构较方案一复杂,但由于零件的几何形状较简单,模具制作并不困难。
方案三也只需一副模具,生产效率也很高,但与方案二相比,生产的零件精度稍差。
欲保证冲压件的形状位置精度,需在模具上设置导正销导正,模具制造、装配较复合模 略复杂。
所以,比较三个方案,欲采用方案二生产。
现对复合模中凸凹模壁厚进行校核,当材料厚度为2mm 时,可查得凸凹模最小壁厚为4.9mm ,现零件上最小孔边距只有3.9mm ,不能满足复合模凹凸模最小壁厚的要求。
因此,该零件不能采用复合模生产,其最终工艺方案确定为方案三,即级进模生产。
垫圈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带全套cad图)
垫圈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目录1 冲压件的工艺分析 (1)1.1 零件工艺性分析 (1)1.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 (2)1.3 零件工艺计算 (2)1.3.1 排样计算 (2)1.3.2 冲压力计算 (3)1.3.3 压力中心计算 (4)1.4 冲压设备的选用 (5)2 模具结构的设计 (6)2.1 模具零部件结构的设计 (6)2.1.1 标准模架的选用 (6)2.1.2 卸料装置的设计 (7)2.1.3 其他零部件结构的设计 (8)2.2 冲模刃口尺寸及公差的计算 (9)2.2.1 冲孔部分 (9)2.2.2 落料部分 (10)2.3 确定各主要零件结构设计及尺寸计算 (11)2.3.1 凹模结构的设计 (11)2.3.3 凸模的结构设计及尺寸计算 (12)2 冲压件的工艺分析2.1 零件工艺性分析工件垫圈为图2-1所示的落料冲孔件,材料为Q235钢,材料厚度为2mm,生产批量为大批量。
图2-1 垫圈工件图工艺性分析内容如下:(1)材料分析对于冷冲压所用的材料,不仅要满足设计的技术要求标准,还应当满足冲压的工艺要求。
主要应该具备一下几点:①应当有良好的可塑性。
②应该具备抗压失稳起皱的能力。
③应该具备光洁、平整、无缺陷损伤的表面状态。
④材料的厚度公差和外形尺寸公差应该符合国家标准。
Q235为普通碳素结构钢,抗剪强度为300Mpa,具有较好的冲裁成形性能。
(2)结构分析零件形状简单、对称,由圆弧和直线组成,对冲裁加工较为有利。
但孔边距较小,故不适合精度要求高的冲压工序。
(3)精度分析一般冲裁件内外所能达到的经济精度为IT14,该孔中心与边缘距离尺寸公差为±0.2mm。
将以上精度和零件简图中所标注的尺寸公差相比较,可认为该零件的精度要求能够在冲裁加工中得到保证。
由以上分析可知,该零件可以用普通冲裁的加工方法制得。
三个孔的中心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位置精度满足形位公差要求。
2.2 冲裁工艺方案的确定零件为一落料冲孔件,可提出的加工方案如下: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两套单工序模生产。
模具设计专业课程设计_支架的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说明
前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近年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
一些国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CAD,并陆续开始使用UG、Pro/Engineer、I-DEAS、Euclid-IS等国际通用软件。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
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比较低;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依赖进口。
导柱式冲裁模的导向比导板模的准确可靠,并能保证冲裁间隙的均匀,冲裁的工件精度较高、模具使用寿命长,而且在冲床上安装使用方便,因此导柱式冲裁模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冲模,适合大批量生产。
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在全球化经济竞争的市场的环境下,为生产符合“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等要求服务的模具产品,研究、开发、改进模具生产设备与模具设计方式更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和紧迫性。
目录一.前言 (1)二.任务书 (3)三.工艺分析 (4)四.工艺方案的确定 (4)五.冲孔落料工作部分工艺设计1.计算毛坯尺寸 (5)2.画排样图 (6)3.计算冲压力 (8)4.计算中心压力 (9)5.凸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9)6.压力机的选择 (11)7.落料冲孔级进模部分尺寸校核 (12)六.弯曲模工作部分工艺计算1.弯曲工件的毛坯尺寸计算 (14)2.弯曲力计算 (15)3.凸模与凹模的圆角半径 (15)4.弯曲模凸凹模间隙 (17)5.凸、凹模工作尺寸 (18)6.冲压设备的选择 (19)7.模具的总体结构 (20)8.主要零部件的设计及选择 (21)9.模具制造装配要点 (23)八.心得与体会 (24)九.参考文献 (26)任务书一、课题名称:支架的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二、工件图:三、设计要求:1.绘制该工件制作所需的模具总装图。
课程设计---垫圈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
课程设计---垫圈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垫圈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摘要本设计进⾏了冲孔落料级进模的设计。
⽂中简要概述了冲压模具⽬前的发展状况和趋势。
对产品进⾏了详细⼯艺分析和⼯艺⽅案的确定。
按照冲压模具设计的⼀般步骤,计算并设计了本套模具上的主要零部件,如:凸模、凹模、凸模固定板、卸料板、挡料销、导正销等。
模架采⽤标准模架,选⽤了合适的冲压设备。
设计中对⼯作零件和压⼒机规格均进⾏了必要的校核计算。
此外,本模具采⽤始⽤挡料销和固定挡料销。
落料凸模内装有导正销,保证了⼯件上孔和外形的相对位置准确,提⾼加⼯精度。
如此设计出的结构可确保模具⼯作运⾏可靠和冲压产品⼤批量⽣产的要求。
关键词:级进模;校核;冲孔;落料IAbstractThe design of the banking and punching progressive modulus design.This paper briefly outlined the Stamping Di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and trends.The product of a detailed analysis and the identification process.Stamping die desig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general steps to calculate and design the sets on the main mold parts,such as:punch and die.Punch plate,feet behind the sales,marketking and other derivative is.Die-standard model planes,to choose a suitable stamping equipment.Dsign work on the parts and specifications will press for the necessary checking caculation.In addition,the die block used only with marketing materials and immovable the marketing materials.Blanking punch contents is a derivative sales,and guarantee the workpiece and the shape of the holes in the relative position,imprve processing accuracy.So the structure is designed to ensure reliable operation of die stamping products and mass production requirements. Keywords: Progressive die ;Check ;Punching;BlankingII⽬录1 绪论 (1)1.1 毕业设计的研究背景 (1)1.2 我国模具⼯业和技术的发展⽅向 (1)1.3 课题研究的模具的主要特点 (3)1.4 课题研究的相关技术简介 (3)1.5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4)1.5.1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4)1.5.2 课题研究的意义 (4)2 冲压件的⼯艺分析 (5)2.1 零件⼯艺性分析 (5)2.2 冲裁⼯艺⽅案的确定 (6)2.3 零件⼯艺计算 (6)2.3.1 排样计算 (6)2.3.2 冲压⼒计算 (7)2.3.3 压⼒中⼼计算 (8)2.4 冲压设备的选⽤ (9)3 模具结构的设计 (10)3.1 模具零部件结构的设计 (10)3.1.1 标准模架的选⽤ (10)3.1.2 卸料装置的设计 (11)3.1.3 其他零部件结构的设计 (12)3.2 冲模刃⼝尺⼨及公差的计算 (13)3.2.1 冲孔部分 (13)3.2.2 落料部分 (14)3.3 确定各主要零件结构设计及尺⼨计算 (15)3.3.1 凹模结构的设计 (15)3.3.3 凸模的结构设计及尺⼨计算 (16)4 压⼒机相关参数的校核 (19)5 结论 (20)III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
题目:冲孔、落料连续模专业:07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姓名:孙晓洁学号:0729401129目录第一章零件设计任务第二章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第三章冲裁工艺方案第四章模具的基本结构4.1模具的类型选择4.2条料(工件)送进与定位方式4.3卸料装置4.4导向方式4.5模具的正装关系4.6模架类型及精度第五章冲压工艺计算5.1排样5.2冲压力计算5.3压力中心计算5.4冲模刃口尺寸的计算5.5凸模组件及结构设计5.6凹模设计5.7模架的标准选择第六章具体零件尺寸细化6.1挡料销6.2导料板6.3导正销6.4弹性卸料装置6.5螺钉和销钉等定位元件的尺寸和位置6.6精度要求6.7模具闭合高度6.8卸料板的设计6.9卸料板上的垫板设计6.10凸模固定板的设计第七章结论第一章零件设计任务零件简图:如下图所示材料:冷轧钢Q235材料厚度:1.5mm所有尺寸按IT8精度处理第二章冲裁件的工艺性分析2.1工艺材料分析材料选择为Q235A型,=375~470MPa,这里取400MPa。
材料能b满足一般工程结构及普通零件的性能要求。
2.2工件结构分析工件结构形状相对简单,有三个圆孔,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b为12mm,材料厚度t为1.5mm,b>t, 满足冲裁的工艺性(见《模具设计1基础与模具CAD》P17页冲裁工艺性要求)。
2.3工件尺寸精度根据零件设计要求,所有尺寸精度为IT8,需采用精密冲裁。
但精密冲裁结构相对复杂,可以先使用普通冲裁,后使用修整程序。
第三章冲裁工艺方案完成此工件需要冲孔、落料两道工序。
其加工工艺方案分为以下3种:1、方案一:单工序模生产,先冲孔,后落料;2、方案二:复合模生产,冲孔——落料复合冲压;3、方案三:连续模生产,冲孔——落料连续冲压。
各模具结构特点及比较如下表:根据分析结合相关方面分析:方案一模具简单,但不能满足制件的精度要求。
方案二能满足制件的精度要求,但复合模必须用到凸凹模,但凸凹模有最小壁厚要求,材料厚度为1.5mm,则最小壁厚为3.8mm。
两孔板(多排)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开题报告
两孔板(多排)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开题报告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目:两孔板(多排)冲孔落料级进模设计课题类别:学生姓名:学号:班级:专业(全称):指导教师:20XX年3 月一、本课题设计(研究)的目的:模具是工业生产中重要的工艺装备,是国民经济各部门发展的重要基础之一。
级进模(也叫连续模,据说连续模在标准术语已经取消)由多个工位组成,各工位按顺序关联完成不同的加工,在冲床的一次行程中完成一系列的不同的冲压加工;一次行程完成以后,由冲床送料机按照一个固定的步距将材料向前移动,这样在一副模具上就可以完成多个工序,一般有冲孔,落料,折弯,切边,拉伸等等。
级进模是一种复杂、精密的冲压模具,它具有高效率、高精度和高寿命等优越性,适用于各种冲压行业的自动化生产。
级进模涉及冲压成形理论、冲压工艺、模具设计与制造以及模具材料中的许多关键技术。
因此,从技术综合方面对级进模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
对典型的级进模中包含的四种冲压工序拉深、冲裁、翻边和卷边弯曲变形特性进行了分析,推导了各种冲压工序的应力应变关系式,并从模具结构角度对各工序变形影响因素进行了讨论。
运用大学期间所学的专业课程知识、理论和毕业实习中学到的时间知识,正确地解决复合模设计中的工艺分析、方案论证等模具结构设计等问题,充分利用与本级进模设计有关的各种资料,做到科学合理地熟练应用。
同时提高自己绘图能力。
通过冲模结构设计,使我在冲压工艺性分析、冲压工艺方案论证、冲压工艺计算、冲模结构零件设计、编写技术文件和查阅文献资料等方面受到一次综合训练。
二、设计(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文献综述) : 1.国内外现状模具生产技术水平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品制造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因为模具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产品的质量、效益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
随着我国加WTO, 我国模具工业的发展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我国的模具工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模具是工业生产的基础工艺装备”也已经取得了共识。
落料冲孔级进模设计原版
目录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1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2三、主要设计计算---------------21、排样方案的确定及计算--------------22、冲压力的计算----------------- 33、压力中心的确定及其计算------------ 44、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5四、模具整体设计--------------- 61、模具类型的选择--------------- 62、定位方式的选择--------------- - 6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74、导向方式的选择---------------7、五、模具主要零件的设计------------81、凹模尺寸的确定------------------ 82.凸模尺寸的确定-----------------83、定位零件的设计-----------------94、导料板的设计-----------------105、卸料部件的设计----------------116、模架及其他零部件的设计------------12六、模具总装图----------------13七、冲压设备的选定及压力机的校核-------14参考文献-------------------15落料冲孔级进模设计工件名称:限位板生产批量:大批量材料:A3厚度:6mm工件简图见下图:一、冲压件工艺性分析此工件只有冲孔和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Q235,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冲裁,工件结构简单,且对称,有一个φ30的孔和几个圆弧,孔与边缘之间的距离也满足要求,壁厚为6mm。
工件的尺寸除孔全部为自由公差,按惯例取IT14级的尺寸精度较低普通冲裁完全能满足要求。
二、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该零件所需冲压工序为落料和冲孔两个基本工序,可以有以下三种方案:方案一:先落料,后冲孔,采用单工序模生产。
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
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是一种常用的模具类型,也是实现零件自动化生产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要使用到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来完成产品加工。
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是一种通过高速冲击将金属材料压制成所需要形状的工具,具有精度高、生产效率高等特点。
通过适当的设计,可以使得模具可以适应不同工艺要求,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一、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的工作原理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冲击力将金属材料压制成所需要的形状。
在使用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进行加工时,首先需要将金属材料在模具上进行定位,并封装好。
然后,通过高速冲击的力量,使金属材料与模具中预设的型号相匹配,从而将金属材料压制成所需形状。
二、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的设计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设计的主要目的是确保模具的加工效率和产品质量。
在进行模具设计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材料选择:需要根据零件的材料特性选择合适的模具材料,确保模具具有足够的硬度和足够的强度,以便长期稳定的使用。
2. 形状与大小:确定打孔的尺寸和模具的形状,确保零件的制造精度符合要求。
3. 辅助加工功能:通过添加一些辅助的加工功能,例如切角和倒角,可以提高产品的装配与使用。
4. 合理布局:模具的每个零部件的布局需要与产品的生产工艺一致,使得流程合理,并且可以保证模具的重复使用。
5. 可更换:能够更换不同的模具零件可以进一步提高产品制造的灵活性和生产效率。
三、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的使用当决定使用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时,应该将适当的工具和技术融入到生产工艺中。
在进行垫片冲孔落料级进模具的加工时,应该采用同步工艺方式,确保每个操作都按照正确的步骤和序列进行。
在加工之前,需要检查材料的尺寸和质量,以确保零件的加工真确性。
同时,对于模具的使用次数和维护也需要十分注意。
需要按照生产的不同阶段定期检查模具的使用状况,并及时进行维护和保养,从而确保模具始终处于最佳状态,达到最大的使用寿命。
冲孔落料级进模模具设计
目录摘要 .......................................................................................................................................................... - 1 - 第一章绪论....................................................................................................................................... - 2 - 第一节目的................................................................................................................................... - 2 - 第二节设计任务....................................................................................................................... - 2 -1. UG软件使用........................................................................................................................ - 2 -2. 零件冲压方案...................................................................................................................... - 2 -3. 模具结构设计...................................................................................................................... - 2 -第三节设计要求............................................................................................................................. - 2 - 第二章冲压工艺设计........................................................................................................................... - 3 - 第一节冲压件的工艺性分析及工艺方案................................................................................... - 3 -1. 冲压件的形状和尺寸.......................................................................................................... - 3 -2. 冲压件的尺寸精度.............................................................................................................. - 4 -3. 生产批量.............................................................................................................................. - 4 -4. 冲压工艺方案的制定.......................................................................................................... - 4 -第二节确定工艺方案及模具结构型式......................................................................................... - 5 -1. 模具结构形式的选择.......................................................................................................... - 5 -2. 工序与排样.......................................................................................................................... - 5 -3. 制件定位、导正方式.......................................................................................................... - 6 -4. 卸料装置.............................................................................................................................. - 6 -5. 模架选择.............................................................................................................................. - 6 -第三节工艺计算........................................................................................................................... - 7 -1. 毛坯的展开尺寸计算.......................................................................................................... - 7 -2. 凸模、凹模刃口尺寸的计算.............................................................................................. - 7 -3. 冲裁力计算.......................................................................................................................... - 8 -4.压力机公称压力的选取........................................................................................................ - 9 -5.压力中心计算........................................................................................................................ - 9 -第三节模具零件及结构的详细设计........................................................................................... - 10 -1.标准件的选取...................................................................................................................... - 10 -2.模具工作零部件详细设计.................................................................................................. - 11 -第四节模具结构的装配............................................................................................................... - 15 -1.模具装配二维工程图.......................................................................................................... - 15 -2.模具装配过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二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尺寸及分类 落料 R10 尺寸转换 R100 −0.36 计算公式 ������������ = ������������������������ − ������∆
+������������ 0
结果 ������������ = 9.91+0008 0
备注 查表得冲裁双面 间隙 ������������������������ = 0.07������������ ������������������������ = 0.05������������ 磨损系数 X=0.5,模具按 IT14 级制造,校 核满足
关键词 设计、落料、冲孔、级进模
1 引言
以简单冲压件为例设计一套落料-冲孔级进模。 通过已有冲压件(图 1)设计低成本、高效率、高质量的落料冲孔级进模。 冲压件材料:紫铜,材料厚度:1mm,生产批量:大批生产。 完成总装配图,绘制工程图
图1
2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此工件只有冲孔和落料两个工序。材料为紫铜,具有良好的冲压性能,适合 冲裁。工件结果简单,有两个直径 8mm 的孔;孔与孔、孔与边缘之间都是对称 分布,工件的尺寸全部为自有公差,可看为 IT14 级,尺寸精度低,普通冲裁就 能满足要求。
3
3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该工件包括落料、冲孔两个基本工序。由于设计级进模,所以就采用级进模 生产,落料-冲孔级进冲压。落料—冲孔级进冲压只需一套模具,生产效率高, 适合大批生产,操作方便,设计简单,并且工件精度要求不高,完全能满足工件 技术要求。
4 主要设计计算 4.1 排样方式的确定以及计算
设计级进模,先要设计调料排样图。工件图可视为一矩形中间两个孔,直排 材料利用率最高。 如图 2 所示的排样方法,可减少废料。第一次冲裁使用活动档料销,然后第 二次可用固定档料销。 搭边值取 1mm,壁厚取 1.5mm,条料宽度为 63.5mm,步距为 21mm,一个步距 的材料利用率为 76%
摘要
2
设计一套级进模,无论复杂还是简单,步骤基本一样,都是了解冲压件工艺 性,确定了解冲压件工艺方案,确定排样方式和压力中心、并计算冲压力、工作 零件刃口尺寸、卸料橡胶,其次就是模具总体的设计和主要零部件设计。冲压设 备的选定是根据模具总体设计尺寸来选取的, 附有工作零件的加工工艺和模具的 装配。级进模的设计还需要装配图和各个零件的零件图。
图2
4.2 压力中心的确定及相关计算
画出凹模型口图(图 3)如下:通过软件得出压力中心点(-2.86,0) 。
图3
4
4.3 冲压力的计算
该模具采用级进模,选择弹性卸料,下出件。冲压力的相关计算见表一,根 据计算结果,冲压设备拟选择 J23-25。
表一 条料及冲压力的相关计算 项目分类 项目 冲裁件面积 A 条料宽度 B 步距 S 一个步距的材 排样 料利用率 η= 公式 A = 40 × 20 + π102 − 2������ × 42 B = 60 + 2 × 5 + 0.5 S = 20 + 1 ������������ × 100% ������������ 1013.5 64 × 21 × 100% = 冲裁力 F 卸料力������������ 冲压力 推件力������������ 冲压工艺总力 ������������ F = KLt������ℎ = 1.3 × 92.56 × 1 × 160 ������������ = ������������ ������ = 0.04 × 19252 ������������ = ������������������ ������ = 8 × 0.06 × 19252 ������������ = ������ + ������������ + ������������ = 19252 + 770 + 9241 19252������ 770������ 9241������ 29263������ ℒ = 92.56������������ 查表的������������ = 0.04 ������取 8 弹性卸料下 出件 结果 1013.5������������2 64������������ 21������������ 76% ������ = 1������������ ������1 = 1.5������������ 备注
落料-冲孔级进模设计
目录
1 引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2 冲压件工艺性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 3 冲压工艺方案的确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 主要设计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1 排样方式的确定以及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2 压力中心的确定及相关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 4.3 冲压力的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4.4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计算·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 4.5 卸料橡胶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5 模具总体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6 5.1 模具总体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5.2 定位方式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5.3 卸料, 出件方式的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5.4 导向方式选择·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6 主要零部件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6.1 主要零件的结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7 6.2 定位零件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6.3 导料板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6.4 卸料板部件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6.5 模架及其他零部件的设计·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9 7 级进模装配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0 8 冲压设备的选定·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 9 工作零件的加工工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2 10 模具的装配·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3 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4 致谢·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 参考文献·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