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
3 部编(统编)人教版 三年级上语文 全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共128页)
新部编(统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目录编写说明 (3)一、教科书编写思路 (3)二、教科书主要内容 (4)三、教学目标 (7)四、使用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 (8)五、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和编写意图 (10)第一单元 (11)单元说明 (11)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2)1大青树下的小学 (13)2 花的学校 (17)3 *不懂就要问 (22)口语交际 (25)我的暑假生活 (25)习作 (29)猜猜他是谁 (29)语文园地 (30)第二单元 (32)单元说明 (32)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33)4.古诗三首 (34)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39)6秋天的雨 (43)7 *听听,秋的声音 (47)习作 (48)写日记 (48)语文园地 (50)第三单元 (53)单元说明 (53)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54)8 去年的树 (54)9 * 那一定会很好 (59)10 在牛肚子旅行 (61)11 *一块奶酪 (65)习作 (67)我来编童话 (67)语文园地 (69)快乐读书吧 (71)第四单元 (77)单元说明 (77)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78)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78)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85)口语交际 (97)名字里的故事 (97)习作 (99)续写故事 (99)语文园地 (101)第五单元 (105)单元说明 (105)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06)15 搭船的鸟 (107)16 金色的草地 (109)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112)习作例文与习作 (114)第六单元 (118)单元说明 (118)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19)17古诗三首 (119)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24)19海滨小城 (127)20美丽的小兴安岭 (130)习作 (134)这儿真美 (134)语文园地 (135)第七单元 (138)单元说明 (138)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39)21大自然的声音 (140)22父亲、树林和鸟 (143)23带刺的朋友 (147)口语交际 (150)身边的“小事” (150)习作 (153)我有一个想法 (153)语文园地 (155)第八单元 (158)单元说明 (159)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59)24司马光 (159)25掌声 (164)26灰雀 (167)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170)口语交际 (172)请教 (172)习作 (174)那次玩得真高兴 (174)语文园地 (176)附录: (179)识字音序表 (179)编写说明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20美丽的小兴安岭
部编版语⽂三年级上册教师⽤书20美丽的⼩兴安岭20美丽的⼩兴安岭教材解析本⽂是⼀篇优美的写景⽂章,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兴安岭⼀年四季美丽的景⾊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好河⼭的赞美与热爱之情课⽂共有6个⾃然段,结构清晰。
第⼀⾃然段概括叙述⼩兴安树多的特点。
第⼆⾄五⾃然段具体写了⼩兴安岭美丽的四季:春天⾥嫩绿的叶⼦、融化的积雪、淙淙的⼩溪、可爱的⼩⿅,都富有⽣机;夏天⾥葱葱茏茏的树⽊、乳⽩⾊的浓雾、蓝蓝的天空、各⾊的野花,⾊彩斑斓;秋天⾥有飞舞的落叶、⼭葡萄、榛⼦等,⼀派丰收的景象;冬天⾥有张望的松⿏、躲藏的紫貂和⿊熊,等待着春天的来临。
第六⾃然段,⽤“美丽的⼤花园”和“巨⼤的宝库”对全⽂做了总结,再次点明⼩兴安岭景美物丰的特点。
其中,第⼆⾄五⾃然段都以描写树⽊开头,照应了第⼀⾃然段中的“绿⾊的海洋”。
课⽂⽤词准确⽣动,富有美感。
⽐如,“抽出”⼀词将春天枝条快速⽣长的样⼦描绘得形象直观。
“葱葱茏茏”“严严实实”和”封”,表现了夏天树⽊枝叶遮天蔽⽇、⼜密⼜厚的景象,写出了勃勃⽣机;“浸”写出了被浓雾笼罩的整⽚森林宛如仙境⼀般的美;“献”体现了⼩兴安岭物产的丰富,尽显“巨⼤的宝库”价值所在。
⽂中的语句表达富有变化,充满情趣。
⽐如,“侧着脑袋欣赏⾃⼰映在⽔⾥的影⼦”,把⼩⿅的机灵可爱写得特别形象;夏天强烈的阳光“像利剑⼀样”,更是⽣动;松⿏“有时候还到枝头散散步,看看春天是不是快要来临”,短短的⽂字就把松⿏期盼春天的可爱形象勾勒出来了,为冬天的⼩兴安岭平添了⼏分⽣⽓。
课⽂配有两幅插图,⼀幅夏⽇林海照⽚,⼀幅冬天森林照⽚。
插图与课⽂情境融合,有助于学⽣图⽂对照理解课⽂内容,感受⼩兴安岭之美。
教学⽬标1.认识“侧、欣”等11个⽣字,读准多⾳字“兴、舍”,会写“脑、袋”等13个字,会写“东北、红松”等16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能读好⽂中的长句⼦,初步体会“抽出”“浸”等词语表达上的好处。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15搭船的鸟
15 搭船的鸟教材解析《搭船的鸟》以儿童的口吻,描写了“我”在去乡下的路上观察并认识翠鸟的过程。
课题中一个“搭”字,就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自然中的和谐。
课文开头交代了见到翠鸟的原因,接着重点描写翠鸟美丽的外貌吸引了“我”,也引发了“我”的疑问。
看到翠鸟捕鱼的敏捷动作后,通过母亲的介绍,“我”知道了翠鸟搭船的原因,点明了课题。
这样一次平常的探亲之旅,因为“我”留心周围事物并细致观察,得以认识了一位可爱的新朋友一--会“搭船”的翠鸟,充分说明了留心观察的好处。
文中的“我”观察很细致。
坐在船舱里,“我”听到雨点打在船篷上“沙啦、沙啦”响的声音。
翠鸟出现后,“我”看到了它美丽的外貌: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接着,“我”又看到了翠鸟捕鱼时“冲”“飞”“衔”“站”“吞”等一系列敏捷的动作。
课后题引导学生体会“我”观察的细致。
第一题引导学生了解“我”丰富的观察所得。
第二题引导学生注意第四自然段中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时的情景,体会“我”观察翠鸟动作的细致。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描绘了翠鸟停在船头的情形,有助于学生直观感受翠鸟外貌的美丽。
教学目标1.认识“父、鹦”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啦”,会写“搭、亲”等13个字,会写“母亲、外祖父”等11个词语。
2. 通过描写翠鸟的语句,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初步体会留心观察的好处。
教学建议本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想想“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再让学生重点学习第二、四自然段,通过圈画语句、一边读一边想画面、比较等方式了解“我”对翠鸟的外貌、动作等所做的观察,感受“我”观察的细致;然后结合课外观察实践活动,让学生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动物、植物或一处场景,记录观察所得,为单元习作做准备。
l.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
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读一读课后题,带着其中的要求自读课文,了解“我”观察了哪些事物和场景。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18富饶的西沙群岛
18富饶的西沙群岛教材解析本文介绍了位于我国南海的西沙群岛美丽的景色和富饶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海疆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课文结构清晰。
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西沙群岛的位置,点明了西沙群岛是一个风景优美、物产丰富的可爱的地方,总领全文。
第二至五自然段分别从美丽的海水、海底多样的生物、海岛上众多的海鸟3方面具体介绍了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第六自然段主要写了西沙群岛必将随着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变得更加美丽富饶,与开头相呼应。
其中,第五自然段是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关键句写的。
课文的语言生动,富有儿童情趣。
比如,珊瑚的形状像”花朵”“鹿角”,海参“懒洋洋地蠕动”,大龙虾“全身披甲”很“威武”,这样的语言把事物的特点描写得既形象又生动。
又如,“像插着好些扇子”“鼓起气来像皮球一样圆”,把海鱼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
课文配有一幅西沙群岛的照片,视野开阔,海水碧蓝,海浪温柔地冲刷着海滩,静谧而美丽,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
教学目标1.认识“富、饶”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参”,会写“富、优”等12个字,会写”群岛、位于”等27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了解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方面来写西沙群岛的,能发现第五自然段是围绕关键句“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来写的。
3.能选择喜欢的部分向别人介绍西沙群岛。
4.能选择一幅图,写几句话描述图上的景观。
教学建议本课教学,可以先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圈画出景物,进行梳理,明确课文是从“海水、海底的生物、海岛上的鸟”3方面来写的;再引导学生借助关键句理解第五自然段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有选择地介绍西沙群岛的风景和物产,并选择一幅“小练ē一、识字写字1.识字。
本课生字“岩”“虾”可以借助图片指导识记,比如,出示“岩石”“大龙虾”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读一读,理解字和词语的意思。
其他的生字,还可结合字理进行识记。
比如,“瑰”中的“王”表示“玉”,“瑰”有“珍奇”的意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22《读不完的大书》
22 读不完的大书教材解析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乡村中缤纷多彩的事物,并融入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的图画。
课文以“读不完的大书”为题,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期待,又揭示了用心“读”就能感受大自然带来的无尽乐趣的道理。
课文描写的事物较多,但层次清楚。
第1自然段简要介绍了“我”在大自然中找到的“好玩的东西”,引出全文。
第2-5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小麻雀、老鹰、蚂蚁及各种花草树木,从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大自然的乐趣。
结尾第6自然段呼应课题,赞美了大自然中无尽的乐趣。
课文语言生动优美,值得学生体会和积累。
一是表达方式变化多样,突出了大自然带给人的无尽乐趣。
比如:第2自然段写小麻雀、老鹰和蚂蚁的语句,先写动物的样子,再写它们给人留下的印象;第5自然段写竹子、棕榈的语句,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
这些语句,使自然万物有了灵性,都成了“我”的伙伴,带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二是使用了许多精当妥帖的四字词语,如“浮云飞鸟”“展翅滑翔”“雄健勇猛”“井然有序”“超凡脱俗”,既勾勒出事物的特点,又使语言具有节奏感。
三是“暑寒荣枯,有着不同的趣味”“另一种境界”等语句,虽然晓白简洁,但蕴含着无限张力,能够带给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空中有浮云飞鸟,地上有房屋、池塘和棕榈、竹林,一个小男孩在沉思、遐想。
图文结合,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乐趣。
教学目标1.认识“麻、旋”等9个生字,会写“读、麻”等10个字,会写“高远、沉思”等17个词语。
2.能说出从课文中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找出相关语句,体会语言的生动。
3.能简单地写出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
教学建议本课教学时,可以先帮助学生梳理课文主要描写的事物,初步把握课文内容;接着,引导学生通过大胆想象、有感情朗读等方式,从描写事物的语句中感受大自然的乐趣,体会语言的生动;然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开去,理解“读不完的大书”的含义;最后,引导学生简单地写一写自己感受到的大自然的乐趣,并和同学交流。
2022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4古诗三首 教师用书教案
1.认识“径、斜”2个生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点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
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情感,感受古诗的意境美。
课件。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交流古诗,体验情趣:古诗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它可以用凝练、简洁的语言表达出美妙的境界。
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是诗人的素材,春夏秋冬各具特色的美景在诗人笔下变得更加奇妙。
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积累的描写四季景色的古诗。
(学生自由交流)设计意图:交流四季古诗,引入新课,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教学情境。
2.全班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评议和小结。
3.教师引入描写四季的古诗,鼓励学生阅读并积累。
(出示课件2、3)咏柳[唐] 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池[宋] 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秋夕[唐] 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江雪[唐]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4.交流对秋天美景的感受。
同学们,现在正是深秋,看到这四张秋景图,你们能用自己积累的四字词语说说这个季节的景色及自己的感受吗?(学生自由交流)(出示课件4、5)5.导入课文题目:在我国唐代诗人杜牧眼中,秋天枫叶的生命力仿佛比春天鲜花的生命力还要旺盛,晚秋的景色同样生气勃勃,充满活力。
深秋的一天,诗人杜牧乘着车在山中行走,被山上的美景所吸引,于是他挥笔写下了千古传颂的名诗《山行》。
(出示课件6)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首诗。
(板书题目:山行)6.学生自由朗读。
7.作者简介。
(出示课件7)杜牧(803—853),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24司马光
24司马光教材解析本文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有一次,司马光和一群孩子在庭院嬉戏。
一个小孩爬上瓮,失足落入水中。
大家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石头砸瓮。
瓮破了,水一下子喷涌出来,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聪明机智与沉着冷静。
课文非常简短,用了很多贴切的动词。
比如,“戏、登”描写了孩子们尽情游戏、攀爬的样子;“跌、没”让我们读到了一个孩子跌人瓮中、瞬间被水淹没的惊险场景;“持、击”表现了危急时刻司马光的冷静和机智;“迸”写出了水一下子从瓮中涌出来的状态。
本文虽然是文言文,但很多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文基本一致。
比如,“戏”是“游戏”的意思,“登”是“爬”的意思,“击”是“击打”的意思。
这些词语可以让学生感受文言文和现代文的共通之处,消除他们学习文言文的畏惧心理。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对应着故事的结局:瓮被砸破,水从瓮中喷涌而出,司马光在一旁扶起得救的小伙伴。
插图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理解课文,感受司马光爱护同伴的美好品质。
教学目标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正确跟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建议教学本课时,可先让学生回顾此前知道的“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引发阅读期待;接着让学生跟着教师朗读,读好停顿;再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的意思,了解课文大意,熟读成诵;然后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讲讲这个故事;最后让学生将本文与其它课文进行比较,发现语言上的差异。
一、识字写字1.识字。
本课生字量少,可灵活指导学生识记。
“司”,可在揭题时引导学生关注“司马”是复姓,再组成生活中常见的“公司、司机”等词语,帮助学生理解字义。
形声字“跌”“持”,可引导学生关注形旁,猜猜意思,做动作理解。
“皆”字,可先让学生通过注释了解它的意思“全,都”,再出示“皆大欢喜、人人皆知”等词语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字义。
2022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语文园地 教师用书教案
1.能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梳理、总结童话的特点及阅读童话的好处。
2.能运用减一减的方法,认识“申、介”等7个生字。
3.能了解3组带口字旁的字不同的字义特点。
能了解改正、增补、删除3种修改符号的用法,并在修改自己习作时尝试使用。
4.朗读、背诵关于“理”的3条谚语。
课件。
一交流平台1.引导学生回顾自己课内读过的童话,说说自己喜欢童话的理由。
2.第一段话。
(出示课件2)童话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
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和人一样会说话,而且也有喜怒哀乐。
(1)小组同学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的人物的喜怒哀乐。
(2)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3)①《那一定会很好》:从种子变成大树,再变成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心理描写中,可以感受到种子享受生命中每一段历程的快乐。
②《在牛肚子里旅行》:从红头不幸被吞进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旅行”了一次的经历中,感受到红头由绝望、悲痛到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侥幸逃脱危险后对朋友万分感激的感情变化。
③《一块奶酪》:从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故事中,感受到蚂蚁队长复杂的感情变化。
设计意图:展示交流平台第一段话,探究童话,再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交流的内容不再空洞,变得形象可感。
3.第二段话。
(出示课件4)这个单元的童话故事充满了丰富的想象,蟋蟀可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一粒种子也有自己的梦想……(1)小组同学围绕上面一段话进行交流,探究自己了解的童话作品里人物的语言、动作,感受想象的神奇。
(2)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5)①《那一定会很好》:从大树的语言中感受到大树的愿望。
②《在牛肚子里旅行》:从红头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到红头经历的奇妙。
③《一块奶酪》:从蚂蚁队长带领自己的队伍搬运粮食的故事中感受到蚂蚁队长以身作则的美好品质。
4.第三段话。
(出示课件6)阅读童话,我们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能获得很多启示。
2022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二单元6秋天的雨 教师用书教案
1.认识“钥、匙”等11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2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
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课件。
一欣赏秋色,激趣导学1.教师引述:这儿有几幅图片,老师想让你们欣赏一下,并说说这是什么季节的景象。
(出示课件2)2.引导交流,唤起情感。
同学们喜欢秋天吗?为什么?3.学生交流看法和感受。
4.想象导学。
(1)请同学们发挥想象力,说说是谁把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眼前的。
(2)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柔的雨把秋天带到了我们眼前。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雨犹如一位神奇的魔术师,让我们去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
(板书题目:秋天的雨)二听读课文,感知内容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认真倾听并标画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课文。
以“课文从哪三个方面写了秋天”为重点问题,引导学生找一找相关的语句。
3.学生互相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4.课文在内容、结构上分别有什么特点?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
内容上,从秋雨开始,又以秋雨结束,完整而有序。
构段上,第2、3、4自然段分别由一个句子领起,接着进行分述,具体描写秋天的特点,层次分明。
5.请你们自主朗读课文,给课文分段,弄清层次。
(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全文一共5个自然段,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
第二部分(第2~4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概括总结了秋雨的作用,抒发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三品读课文,感受神奇1.品读第1自然段。
(1)自由朗读,带着感情把第1自然段多读几遍。
(2)指名让学生朗读第1自然段。
(3)引导学生用审美的情趣感悟情感。
你觉得秋天的雨神奇在哪里?(4)同桌交流并读出神奇之处。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22父亲、树林和鸟
22父亲、树林和鸟教材解析本文通过童年时代父亲和“我”的对话,展现了父亲对鸟的熟悉与热爱,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课文的题目富有画面感,引人遐思。
“父亲”“树林”“鸟”3个词并列,既描绘了父亲和“我”在树林边看鸟的情景,又表现了父亲对树林、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第一自然段既是开门见山点题,概括了父亲、树林和鸟的关系,也表明了全文中心,奠定了情感基调。
接下来,作者没有直接写父亲怎样喜欢鸟,而是通过父子俩看似不经意的对话,逐渐突显父亲的形象:父亲看动静、闻气味就知道林中有鸟,知道鸟何时爱唱歌,何时最容易受到伤害。
文中的“我”是一个叙事者和旁观者,同时也是一个陪衬者。
当父亲观察到“林子里有不少鸟”时,“我”却“茫茫然”,并没有发现一只鸟;当父亲闻到鸟味的时候,“我”却只闻到浓浓的草木气息。
“我”的茫然不知与父亲的了如指掌构成了鲜明的对比,衬出父亲对鸟的了解与喜爱。
课文的语言充满诗意,耐人寻味。
多处使用了学生平时很少会遇到的生动语句,尤其是多个修饰语连用的形式,表达了更为丰富的感受。
比如,“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中,“凝神静气”说明了父亲观察细致而专注,对大自然的生命充满敬畏,“像树一般兀立”显出此时的父亲仿佛与树林融为一体;“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等语句,生动贴切地描写了树林的环境,而父亲能从中分辨出鸟味,突显了他观察细致、对大自然有着真切的了解,是一个真正的爱鸟之人。
课文插图以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为主体,父亲和“我”正注视着大树,画面上并未出现鸟儿。
父亲在这样的环境中也能发现鸟儿,体现了他对鸟儿的熟悉和喜爱。
父亲戴着宽边礼帽身穿长衫,直观地表现了事情发生的年代及父亲的形象。
插图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目标1.认识“黎、凝”等5个生字,会写“朝、雾”等13个字,会写“父亲、童年”等 19个词语。
2. 默读课文,能说出“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这句话的含义,能结合课文内容辨析对父亲的各种判断。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师用书6《秋天的雨》
6秋天的雨教材解析这是一篇洋溢着诗情画意和童真童趣的散文。
课文将秋天众多的景物通过秋雨巧妙地串起来,勾勒出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
全文共5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以秋天的雨“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为引子,带出第二、三、四这3个结构相似的自然段,描写了秋天缤纷的色彩、丰收的景象和各种动植物准备过冬的情景。
第五自然段抒发了作者喜秋、赞秋的情感。
课文结构清晰,构段特点鲜明。
内容上,从秋雨开始,又以秋雨结束,完整而有序。
构段上,第二、三、四自然段分别由一个总起句领起,接着进行分述,具体描写秋天的特点,层次分明,非常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
表达上,运用富有表现力的词句,细腻地描绘了烂漫无尽的秋色。
比如,第一自然段将秋雨比作“钥匙”,形象地写了秋雨开启秋天的大门,将人们从炎热的夏季引入凉爽的秋天;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描绘出秋天绚丽多彩的美丽景象,文中各种表示颜色的词语交替出现,将秋天独有的色彩自然而然地呈现在读者面前,突显了秋景的迷人;第三自然段的“勾住”是一种独特的生活体验,将秋雨带来的香味写得细致入微,化无形为有形;第四自然段的“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把秋雨写得有如一个通讯员,告知动植物们准备过冬的消息。
课文的文字与插图很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课题上方纷纷飘落的黄叶,预示着秋天正紧步走来;下方是一片开满各色花朵的山野,一条小路越过花丛,穿过田野通向远方,远处密密的树林看不到尽头……花、树、田野配合着文中优美的词句,能让学生对秋天产生无限的遐想,可以更好地帮助学生进入课文描绘的情境。
教学目标1.认识“钥、匙”等10个生字,会写“盒、颜”等13个字,会写“清凉、留意”等1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3.能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秋天的雨,能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4.能运用多种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词语的意思。
能发挥想象,仿照例句写句子。
教学建议本课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先找一找相关语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说说自己对秋雨的初步印象;接着,以朗读为主线,想象画面,感受秋雨带来的美丽风景,体会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在阅读过程中,进一步学习通过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想象画面等方法理解“五彩缤纷”等难懂的词语;最后,背诵相关段落,仿照例句写话,丰富语言积累。
2022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设计语文园地 教师用书教案
1.能结合阅读体验,交流、总结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知道在课外阅读中要自觉运用预测策略。
2.能运用查字典的方法自主认识“轴、基”等7个生字。
3.能结合语境读准“假、几”等多音字的读音。
能说出“百发百中、四面八方、七上八下”等成语构词的特点并说出其他类似的成语。
能了解引用人物所说的话可以有三种不同的形式,并能仿照其中一种形式写句子。
4.朗读、背诵与团结合作有关的俗语。
课件。
一交流平台1.在平时的阅读中,同学们都积累了哪些方法和技巧呢?(1)学生小组内交流。
(2)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
(3)教师评议并小结。
2.有目的地交流。
(板书:预测)(1)展示第一段话。
(出示课件2)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①小组交流:结合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说说自己的做法和收获。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2)展示第二段话。
(出示课件3)为了预测得更准确,我读书更仔细了,注意到了更多的细节。
①小组交流:结合某一篇文章或一本书,说说自己都注意到了哪些细节。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3)展示第三段话。
(出示课件4)我在图书馆找书时,会根据书名先猜猜书的大致内容,再决定要不要看这本书。
①小组交流:结合自己到图书馆找书的经历,说说自己的做法和感受。
②小组派代表汇报发言。
③教师评议并小结。
3.教师小结:在阅读中,除了猜读法,还有浏览法、扫读法、跳读法、寻读法等,希望同学们在阅读实践中,能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采取有效的方法。
4.引导学生阅读学习伙伴的话,了解其他同学的学习体验,并结合前面交流的成果,梳理总结运用预测策略的好处。
(1)帮助我们读得更深入,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2)帮助我们读得更全面,注意到更多的细节。
(3)能激发我们阅读的兴趣。
(4)帮助我们有选择、更高效地阅读。
……注意:所有的体验和感受都必须结合学生实际的阅读经验来谈。
5.拓展阅读,加深感受。
(1)分小组,每个小组推荐一名同学说一本自己看过的书或一篇读过的文章的题目,并把它写在黑板上。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26灰 雀
26灰雀教材解析本文讲述了一个温暖的故事。
列宁发现公园里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但他不直接批评,而是通过交谈,让男孩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主动放鸟归园。
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以及男孩的诚实和天真。
全文共13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写灰雀颜色漂亮,歌声动听,列宁很喜欢它们。
第二至十自然段讲述列宁找不到灰雀很着急,感觉到灰雀的失踪与男孩有关,于是和男孩交谈,用温和的语言感化对方,使其主动还灰雀自由。
第十一至十三自然段写失踪的灰雀重新回到公园,男孩的自尊也受到了保护。
课文语言简洁朴实,给人以想象空间。
从第一自然段中的“每次”“都要停下来”“仰望”“经常”“带来”等词句中,可以看到一个喜爱灰雀的列宁。
从第二自然段中的“找遍”,读者能真切地体会到列宁对灰雀的关心。
从承认灰雀“还活着”,承诺“一定会飞回来”等词句中,以及把灰雀抓回去又放回来的行为中,也能感受到男孩对灰雀的喜爱。
课文对话丰富,能从中读出细腻的人物内心活动。
比如,男孩吞吞吐吐地说没看见灰雀,可以看出他担心秘密被人发现的紧张;列宁的自言自语,担心灰雀会被冻死,表明他想用温柔的手段感化男孩;男孩回应说灰雀一定会飞回来,说明他已经下定决心,肯定会放回灰雀。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3只灰雀在枝头扑棱着翅膀,显得自由、欢快,有助于学生图文对照,了解灰雀的样子,感受灰雀的可爱。
教学目标1.认识“宁、胸”等10个生字,会写“雀、郊”等12个字,会写“郊外、养病”等12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能读出对话的语气。
3.能带着问题,边默读边揣摩人物的内心想法。
能体会列宁对男孩的尊重和呵护、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4.能找出体现列宁和小男孩喜过疾雀的语句。
教学建议本课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先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梳理故事的主要人物——列宁、男孩,以及主要发生的事情——灰雀不见了、列宁找灰雀、男孩放回灰雀,说说课文大意;再通过对话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体会列宁对孩子的尊重和呵护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目录编写说明 (2)一、教科书编写思路 (2)二、教科书主要内容 (2)三、教学目标 (5)四、使用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 (5)五、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和编写意图 (6)第一单元 (8)单元说明 (8)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8)1大青树下的小学 (9)2 花的学校 (12)3 *不懂就要问 (16)口语交际 (17)我的暑假生活 (17)习作 (20)猜猜他是谁 (20)语文园地 (21)第二单元 (23)单元说明 (23)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23)4.古诗三首 (24)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7)6秋天的雨 (30)7 *听听,秋的声音 (32)习作 (33)写日记 (33)语文园地 (35)第三单元 (37)单元说明 (37)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37)8 去年的树 (38)9 * 那一定会很好 (42)10 在牛肚子旅行 (43)11 *一块奶酪 (46)习作 (47)我来编童话 (47)语文园地 (49)快乐读书吧 (50)第四单元 (54)单元说明 (54)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54)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55)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60)14*不会叫的狗 (63)口语交际 (68)名字里的故事 (68)习作 (70)续写故事 (70)语文园地 (71)第五单元 (74)单元说明 (74)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75)15 搭船的鸟 (75)16 金色的草地 (77)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78)习作例文与习作 (80)第六单元 (83)单元说明 (83)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83)17古诗三首 (84)18富饶的西沙群岛 (86)19海滨小城 (89)20美丽的小兴安岭 (91)习作 (93)这儿真美 (93)语文园地 (95)第七单元 (97)单元说明 (97)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97)21大自然的声音 (98)22父亲、树林和鸟 (100)23带刺的朋友 (103)口语交际 (105)身边的“小事” (105)习作 (107)我有一个想法 (107)语文园地 (108)第八单元 (111)单元说明 (111)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11)24司马光 (111)25掌声 (114)26灰雀 (117)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119)口语交际 (120)请教 (120)习作 (122)那次玩得真高兴 (122)语文园地 (123)附录: (125)识字音序表 (125)写字音序表 (128)编写说明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21大自然的声音
21大自然的声音教材解析本文以独特的视角,丰富的联想,富有韵味的语言,将大自然中的事物比作音乐家,把它们发出的声音描绘成各种美妙生动的乐曲,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
课文围绕第一自然段展开,第二、四自然段分别从风、水和动物3个方面描写了大自然声音的丰富美妙。
课文结构严谨,有助于进一步巩固第六单元的学习重点“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课文用生动的语言,把人们习以为常的声音写得丰富鲜活,妙趣横生。
比如,将大自然的声音比作“呢喃细语”“雄伟的乐曲”,让人身临其境;将风、水、动物等当作人来写,“演奏”“喜欢玩打击乐器”等语句,使文章更加生动,充满童趣;第二自然段“微风”与“狂风”的语句,对仗工整,对比鲜明,充分表现出两种风的不同特点;第三自然段“小溪淙淙地流向河流……”一句,语势层层推进,宛如乐曲逐渐攀升,直至高潮,印证了“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滴滴答答”“叮叮咚咚”等拟声词,生动地描摹了大自然中的各种雨声,表现了水的声音美妙多变的特点,写出了声音的丰富性。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森林里树木摇曳,小河边青蛙放声歌唱,一个孩子悠闲地背靠大树坐在草坪上,欣赏着大自然的音乐,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画面富有儿童情趣,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能帮助学生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
教学目标1.认识“妙、奏”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呢”,会写“妙、演”等13个字,会写“美妙、音乐家”等22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3.能找到第二、四自然段的关键句并填写在图表中,借助图表说出课文写了大自然的哪些声音。
4.能联系生活经验,体会课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的生动。
能仿照课文,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教学建议教学时,可让学生先围绕课后第二题自主学习,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再通过朗读想象、联系生活等多种方式,感受课文语言的生动,体会大自然中声音的美妙,并积累摘抄;然后结合课后“小练笔”,围绕一种听到过的声音写几句话。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用书10在牛肚子里旅行
10 在牛肚子旅行教材解析这是一篇有趣的科学童话,将科学知识与童话完美结合。
蟋蟀红头和好友青头捉迷藏时,不小心被牛吞进了肚子。
危急关头,蟋蟀青头沉着地安慰它,给它出主意,帮助它从牛肚子里逃脱出来。
蟋蟀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是贯穿全文的脉络。
红头被大黄牛卷到嘴里---进了牛肚子---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又回到牛嘴里---和草一起喷了出来,这一旅行线路蕴含着牛反刍的科学知识。
牛肚子里一共有4个胃,前3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牛吃草时,先不细嚼,把草吞到肚子里,等休息时把吞进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细嚼慢咽,这样的过程就叫反刍。
课文在表达上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贴近生活。
蟋蟀和牛都是大家熟悉的动物,捉迷藏也是学生经常做的游戏,从生活出发,写大家熟悉的事情,读者有亲切感。
第二,在平常的生活中出现了不平常的事情---蟋蟀被牛吃掉了。
于是故事有了悬念---蟋蟀后来怎样了?在这个悬念下,故事不动声色地介绍了牛有4个胃、会反刍的科学知识。
这样一来,读者就能在津津有味的阅读中收获知识。
第三,语言丰富而生动。
文中对话大多单独成段,有丰富的提示语,形象地描绘了人物的心情变化,使得整个故事跌宕起伏,引人人胜。
“蹦、爬、喊、跳、蹭”等动词,生动地刻画了青头的动作和神态,写出了青头急朋友之所急、遇到危险时沉着冷静的特点。
课文配有两幅插图。
一幅是青头站在牛背上,指导红头怎样从牛肚子里逃出来的情形,突显了青头对朋友的关心;另一幅是红头成功脱险后,和青头拥抱在一起的情形,劫后余生的喜悦、对好友的感激都在这拥抱之中。
两幅插图再现了故事中的重要场景,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心情,感受青头和红头之间的深厚友谊。
教学目标1.认识“咱、偷”等11个生字,读准“答、应”等4个多音字,会写“旅、咱”等13个字,会写“旅行、要好”等19个词语。
2.能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分角色朗读课文时能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能找出证明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的词句,能体会到它们之间的真挚友情。
2022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六单元语文园地 教师用书教案
1.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
2.认识“蝌、蚪”等6个生字,能说出“蝌、鲤”等字声旁表音、形旁表义的特点。
3.能说出由“懒洋洋、慢腾腾”等词语想象到的画面,并能选择一两个词语写句子。
能围绕给出的关键语句说一段话。
4.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
课件。
一 交流平台1.展示课文片段。
(出示课件2)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岛上有一片片茂密的树林,树林里栖息着各种海鸟。
遍地都是鸟蛋。
树下堆积着一层厚厚的鸟粪,这是非常宝贵的肥料。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
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1)指名让学生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以上两段话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开头第一句表达了这段话的主要意思,后面的内容都是围绕开头这句话来写的)2.展示第一篇例文。
(出示课件3)有一张乒乓球台。
球台的四周围满了同学,不时传来喝彩声和欢笑声。
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你打我挡,一个球常常打了几十个回合还不分胜负。
(1)指名让学生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3.展示第二篇例文。
(出示课件4)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
单看这些数不尽的条石,每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汽车、火车,没有起重机,单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
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1)指名让学生读,自由读。
(2)小组交流:这段话是围绕哪句话写的?(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啊)设计意图:展示片段,明白本次交流的内容是寻找关键语句的问题,为本次交流明确了目的。
4.小组交流:通过以上的阅读,你有什么发现?(关键句在段落中位置的一般规律:起概括和总述作用的关键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句一般在段落的中间,起归纳和总结作用的关键句一般在段落的末尾,起强调和增强印象作用的关键句一般在段落的开头和结尾)(板书:关键句——围绕一个句子写)5.学生试着仿写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教学参考)目录编写说明 (2)一、教科书编写思路 (2)二、教科书主要内容 (2)三、教学目标 (5)四、使用教科书要注意的问题 (5)五、教师教学用书的内容和编写意图 (7)第一单元 (8)单元说明 (8)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8)1大青树下的小学 (9)2 花的学校 (12)3 *不懂就要问 (16)口语交际 (17)我的暑假生活 (17)习作 (20)猜猜他是谁 (20)语文园地 (21)第二单元 (23)单元说明 (23)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23)4.古诗三首 (24)5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 (27)6秋天的雨 (30)7 *听听,秋的声音 (32)习作 (33)写日记 (33)语文园地 (35)第三单元 (37)单元说明 (37)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37)8 去年的树 (38)9 * 那一定会很好 (42)10 在牛肚子旅行 (43)11 *一块奶酪 (46)习作 (47)我来编童话 (47)语文园地 (49)快乐读书吧 (50)第四单元 (54)单元说明 (54)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54)12总也倒不了的老屋 (55)13*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 (60)14*不会叫的狗 (63)口语交际 (68)名字里的故事 (68)习作 (70)续写故事 (70)语文园地 (71)第五单元 (74)单元说明 (74)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75)15 搭船的鸟 (75)16 金色的草地 (77)交流平台与初试身手 (78)习作例文与习作 (80)第六单元 (83)单元说明 (83)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83)17古诗三首 (84)18富饶的西沙群岛 (86)19海滨小城 (89)20美丽的小兴安岭 (91)习作 (93)这儿真美 (93)语文园地 (95)第七单元 (97)单元说明 (97)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97)21大自然的声音 (98)22父亲、树林和鸟 (100)23带刺的朋友 (103)口语交际 (105)身边的“小事” (105)习作 (107)我有一个想法 (107)语文园地 (108)第八单元 (111)单元说明 (111)教学要点和课时安排 (111)24司马光 (111)25掌声 (114)26灰雀 (117)27 *手术台就是阵地 (119)口语交际 (120)请教 (120)习作 (122)那次玩得真高兴 (122)语文园地 (123)附录: (125)识字音序表 (125)写字音序表 (128)编写说明教科书以《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为依据,吸纳语文课程改革的优秀成果,沉淀课程改革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文和生活的联系,致力于构建开放的、富有活力的教科书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教科书编写思路1.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
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人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
从本册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着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从本册教科书开始安排略读课文,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
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读书吧”,各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与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
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
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的指导与运用。
每个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同时,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
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练习活动,往往不只是简单提出一个学习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
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
4.凸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教科书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论是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突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
比如,关于词语的练习活动,关注词语的结构特点,但又不只是关注词语的外在形式,不局限于词典义,而是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运用词语,激发学生学习词语的兴趣。
教科书还努力加强阅读与表达的联系,促进读写结合,将阅读中的收获迁移运用于自我表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
二、教科书主要内容本册教科书安排了8个单元,其中6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其人文主题分别是“学校生活”“金秋时节”“童话世界”“祖国河山”“我与自然”“美好品质”。
另外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四单元“预测”是一个阅读策略单元,是围绕阅读策略的学习编排的;第五单元“观察是一个习作单元,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
1.阅读。
(1)精选文质兼美的课文。
在每个单元中,都精选程度适宜、文质兼美、内涵丰富的课文,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养成良好品质。
精读课文,一般从朗读理解、积累运用、拓展实践等维度进行课后题的设计,着眼于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促进语言积累和运用,启迪思维,培养语文实践能力。
部分课文后安排了以下栏目:”阅读链接”,提供与课文内容相似或语言形式相似的短小篇章或片段,由课文自然延伸,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对比阅读,扩大阅读视野;”资料袋”,提供作者简介、补充材料等方面的阅读资料;”小练笔”,提供练笔机会,引导学生由读学写;”选做”,设计更为丰富的语文实践活动,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课题旁有星号的是略读课文。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要求有所不同,指向”粗知文章大意”的教学目标。
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呈现方式也有所不同,不安排写字,不设课后题,而是在文前安排”学习提示”,提出要求学生思考的问题,或提出相关的学习建议。
在第一篇略读课文《不懂就要问》中,提示了略读课文的定位,提出了关于略读的具体建议:可以读得粗略一些,了解课文大意就行。
如果有个别的字不认识、个别的词语不理解,也没有关系。
这样编排,使学生明确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不同,初步了解略读这一阅读方法。
略读课文承担的另一个功能,是迁移运用从精读课文中学到的方法。
如《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提示”把有新鲜感的词句画下来和同学交流”,体现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自主交流阅读体验,交流自己感到新鲜的、陌生的词句。
(2)编排阅读策略单元,集中学习”预测”策略。
教科书第四单元是以”预测”为主线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
这种单元类型,不以双线结构的方式来编排,而是完全以阅读策略为主线进行编排。
这个单元的编排体例不同于其他单元。
先安排一篇精读课文,引导学生学习预测策略,接下来安排了两篇未呈现结尾的课文,引导学生运用预测策略进行阅读。
在精读课文中,旁批和课后题相结合,展现了预测的基本方法。
其中,旁批呈现某位成熟的阅读者的思考过程,提示学生可以在哪里预测(如题目、插图),可以预测什么(如故事的情节、故事的结局),用成熟阅读者在阅读时的思考过程给学生以示范。
课后题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过程中想到了什么,回顾、交流自己的阅读思维过程,提示学生不能毫无根据地预测,而是要结合生活经验和故事情节进行预测。
这样的设计,外化了个体阅读的思考过程,启发学生在读书的时候不只要了解”文章是什么意思,有哪些情节”,还要反思阅读过程,回溯思考”我是怎么读的,阅读过程中我想到了什么,我是怎么获得这些阅读经验的”并且在与同伴交流的过程中,互相启发,不断丰富阅读经验,更好地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实践。
后面的两篇课文,主要体现预测策略的实践和运用。
这两篇课文都没有在教科书中呈现完整的内容,对学生提出了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提示学生在阅读的时候,一直要积极主动地思考,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情节;二是预测教科书中未呈现出来的故事结尾。
在整个单元中,还穿插安排了一系列阅读活动,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引导学生尝试运用阅读策略。
比如,给出文章或书的题目让学生预测;又如,一个同学大声朗读故事,其他同学预测故事情节,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阅读活动中使用预测策略,感受阅读带来的乐趣。
在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中,从不同角度强调预测策略的好处,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到预测策略可以运用于生活中的多个场景,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预测策略的巨大实用价值。
(3)安排文言文,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安排文言文《司马光》,以学生熟悉的故事内容,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教科书做了准确定位,并通过课后题体现出对三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初步接触文言文,产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比如,课后题中”跟着老师朗读”的要求,是让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正确流利地朗读文言文,初步获得语感”说说和其他课文在语言上有什么不同”,旨在引导学生交流初次接触文言文的感性认识,在交流中增加学习兴趣;另外,引导学生迁移运用借助注释学习古诗的方法,让学生借助注释讲故事,而不是要求逐字逐句翻译或全文翻译。
2.习作。
教科书重视表达,同步推进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
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加强习作教学。
(1)编排专门的习作单元。
第五单元”观察是专门的习作单元,是以培养习作能力为核心编排的单元。
整个单元以”观察为主线,通过一系列阅读和习作活动,引导学生体会”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的好处,着力培养学生主动观察生活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今后的习作能力发展奠定基础。
这个单元的体例与普通单元有所不同,先安排两篇精读课文,然后是”交流平台”和“初试身手”,之后是两篇习作例文,最后是单元习作。
其中,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定位与其他单元不同,直接指向表达,强调从阅读中学表达,每课的课后题都突出体现了这一特点。
“交流平台”以精读课文为例,提炼出本单元的两个学习要点:”留心观察”和“细致观察”,引导学生通过交流,体会观察的重要性。
紧接着,就是”初试身手”,让学生趁热打铁,试着记录自己的观察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