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雕刻与唤醒

合集下载

给青年教师的忠告

给青年教师的忠告

给青年教师的忠告一、教育是唤醒,不是雕刻1教育,是人类永恒的影子。

2教育工作虽然是与灵魂有关的工作,是对人的灵魂的教育,然而,它并不是通过雕刻来唤醒灵魂,而是以唤醒的方式完成对灵魂的雕刻。

3好的教育就是宽大、审慎、温暖,能够将教育的力量绵延终生;是那种宽大如海洋,高远如天空,审慎如科学,温暖如春天的教育。

4教育如诗,因为生命如诗,生命成长如诗。

好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个诗人。

即使他不一定能够写诗。

5以道家的标准来看天下的教育,有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学生服从老师的管教,但背后多有抱怨,极端者又怕又恨,恨得咬牙切齿;第二重境界,学生尊敬教师,但时刻感受到老师的存在,即使老师不在身边,仿佛也有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在旁边凝视;第三重境界,学生感受不到教师的存在,各人做好自己的事情,达到了生命自觉的状态。

此时,学生感觉到教师是多余的,教师也有同感。

6教育之谜,是生命成长之谜;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猜谜、解谜者。

7教育即转化。

教育之难,难在转化;教育之苦,苦在转化。

8真正的教育不会是轻松的,不是冰面上的滑行和舞蹈,而是要在严寒冷酷的生存状态下,挥舞着冰刀,用全部内心的激情和冷静,去对冰进行雕刻。

9面对教育的限度和人生的限度,教育者最审慎的态度可能就是:在悲观中执着地前行,对最终能够走到的终点,在超脱中保持淡定和从容。

10当“教育”站出来,和“生命”站在一起,生命的意义得以显现、得以绽放......当“生命”走出来,和“教育”并肩,教育就有了前行的目标与勇气。

二、教师是创造者11教师的尊严和快乐从哪里来?不在于学生的幸福,不在于任何人的同情、恩赐和赞美,而在于自身教育生涯中的创造。

12教师的教学创造力=价值观+知识+技能ⅹ好奇心和想象力。

13生命在,课堂在;课堂在,生命在。

真正的课堂,都是用生命活出来的。

14教师的课堂不在图书馆,不在书斋,不在书本中,在学校,在田野,在每天真实发生的具体的教育教学生活之中。

15如果说,课堂是教师的脸面,那么,读书则是课堂的脸面。

教育常识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教育常识读后感想读书体会

教育常识读后感想读书体会什么是教育?怀特海和爱因斯坦说:“忘记了课堂上的一切,剩下的才是教育,”那什么样的教学内容能够经受住岁月的淘洗沉淀下来伴随孩子成长呢?“李的政涛说:”这除了学生自身的原因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内容有没有跟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

“这就提出了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求。

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必须是生活的,一切教学必须通过生活才有效。

“苏霍姆林斯基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去旅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的学校“”快乐的学校“。

他曾说:”宁静的夏天拂晓,我跟孩子们感觉和体味到朝霞、拂晓、闪烁、天涯这些词在感情色彩上的细微差别。

“学生对这种直接观察生活的学习充满了情趣,提高了学习兴趣,不仅体验到生活的经验,而且还获得了美感经验。

”想让更多的教育内容在学生的世界中剩下,最基本的原则就是让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沟通,让躲在象牙塔内的知识走进学生的现实生活,当然这不是说把所以的课堂都搬到大自然中去,因为对于我们的教育现状来说不切合实际的。

不过,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和基础,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处处皆学问,这就要求教师具有一双慧眼活用教材,以课本为原点,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向学生的各个领域开拓延伸。

记得有为老师在教学《赶海》这一课时,为了让孩子体会动词的妙用,也为了给孩子的童年留下一件趣事,便在班级了举行了包饺子比赛,让学生自己揉面团、擀面皮、调菜馅,还找动作娴熟的同学示范包饺子的动作,并介绍要点,一系列动词便应运而生了。

有了这样一个活动,相信“趣”字也会在学生的心中扎下了根,或许很多年以后,他们依旧会记得那自创的奇形怪状的饺子,会记得因好奇而调制出的五味夹杂的饺子馅的味道,会记得满教室飞舞的面粉。

教育内容的最终源泉来自于日常生活,一切儿童生活中的材料都可能成为教育内容,形成一种普遍而流动的教材。

教育内容还必须回到儿童生活中,让儿童在生活中体验教育内容的价值,所以教师要随时随处利用学生活中的种种事实联系他教育常识读后感们真实的环境和经验寻找生活与教学的结合点,让生活成为学习的教材。

亚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

亚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

【教学风采】雅斯贝尔斯教的育思想2016-07-18甘肃教师学苑卡尔·雅斯贝尔斯( 1883-1969),德国哲学家、精神病理学家,是公认的西方“存在主义”大师之一。

他的思想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对当代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雅斯贝尔斯坚信并极力倡导“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真正的教育总是要靠那些不断自我教育以不断超越的教育家才得以实现”。

雅斯贝尔斯的著作《什么是教育》从他的“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为教育者认识和理解教育的问题展现了一个极为宽阔的视野,引导教育者去追溯教育的本原所在,寻求教育的本真意义。

一、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的本质1精神的培育、灵魂的安顿雅斯贝尔斯在有着丰富人文资源的德国文化传统中,重提教育乃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回归到教育作为精神陶冶的本质。

他在《什么是教育》中反复谈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

“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我们要想振兴教育,就必须让教育的内涵超越实用的技术教育和宗教限制”。

“专门技术训练将人制造成最有用的工具”,虽然教育离不开知识,但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于人,服务于人,启迪人心,而决非把人变成贯彻某种知识的工具。

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技能的训练,但训练是为了涵养人的整体智慧,而不是把人当作训练的机器,使训练成为与人的心灵隔离的异己的活动。

尽管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可缺少,但真正的教育必须超越于此,而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高度,以接近教育的本质。

2精神的契合、灵肉的交流他把教育方法分成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训练,与训练动物相似;第二种是教育和纪律;第三种是存在之交流。

李政涛——教育常识

李政涛——教育常识

李政涛:教育常识——暑期读书报告詹保胜2013-8-27教育常识是什么?⏹教育常识就是有关教育的最基本且简单的事实性的知识与道理。

⏹基本:教育常识是所有教育者及其教育活动的本源,是教师安身立命的基础。

⏹简单:既是表述方式的清晰和简练,也是具有可操作性至少具有可转化性的。

⏹教育难,难就在回到常识。

全书内容简介⏹一、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二、理想常识:为幸福生活而教育;⏹三、学生常识:教育最需要的常识;⏹四、教师常识:有尊严和快乐的创造者;⏹五、教学常识:既是技术也是艺术;⏹六、过程常识:懂过程才是懂教育;⏹七、内容常识:创造性选择解读活化。

一、人性常识:教育常识的根源⏹“我们已经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为什么而出发。

”——纪伯伦1.1 教育常识的根源是人性常识⏹人性:人的本性,即人所具有的正常的感情和理性。

⏹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其发展的规律⏹——德国·第斯多惠⏹对教育最透彻的理解,往往浸润着对人生最通透的感悟。

⏹教育所解决的是生命生长的难题。

1.2、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其命定的独特,都是不可替代的宇宙存在,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生命。

⏹教师的职责就是不知疲倦地发现、珍视每个永不重复的生命,并通过教育的方式成全或造就他们的独一无二。

⏹人的独一无二,既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

1.3、人始终是未完成的⏹人是充满了可能性的动物,他/她从不会把自己的发展固着于某一点,而是不断向各种可能性敞开。

⏹人有了可能性,就有了可塑性,教育才有了可能。

1.4、儿童的生长需要自有节律⏹儿童的需要是生长的需要,是人性的一部分,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内在力量。

教育的作用在于将这种需要变成促进人类成长和发展的健康力量。

⏹教育的任务是发现、满足并提升孩子的生长需要。

⏹没有成熟的东西,过早暴露于阳光之下,会晒死的。

二、理想常识:为幸福生活而教育⏹教育要为学生一生的幸福生活奠基。

⏹好奇心——求知欲的开端⏹乐趣——求知乐趣远胜于分数⏹方法——用最恰当的方法学习运用创新⏹能力——将方法变成综合性的能力⏹习惯——教育其实就是习惯的培养2.1 教育不是雕刻,是唤醒⏹雕刻出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灵魂⏹将学生的灵魂视为“种子”,教师为之创造合适的条件,赋予其内在生长力,然后耐心唤醒他,使之长出本应属于自己的模样。

雅斯贝尔斯教的教育思想

雅斯贝尔斯教的教育思想

雅斯贝尔斯教的育思想,德国哲学家、精神病理学家,是公认的西卡尔·雅斯贝尔斯( 1883-1969)方“存在主义”大师之一。

他的思想领域广泛、容丰富,对当代思想产生了多方“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在教育领域,雅斯贝尔斯坚信并极力倡导面的影响。

“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成长过程”;“真正的教育总是要靠那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什么是些不断自我教育以不断超越的教育家才得以实现”。

雅斯贝尔斯的著作教育》从他的“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论为教育者认识和理解教育的问题展现了一个极为宽阔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的视野,引导教育者去追溯教育的本原所在,寻求教育的本真意义。

一、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的本质精神的培育、灵魂的安顿1“人的灵雅斯贝尔斯在有着丰富人文资源的德国文化传统中,重提教育乃是魂的教育”,回归到教育作为精神冶的本质。

他在《什么是教育》中反复谈及,“创“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

并通过这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建学校的目的,“我们要想振兴教育,就必须让教育的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涵超越实用的技术教育和限制”。

“专门技术训练将人制造成最有用的工具”,启迪人心,服务于人,但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于人,虽然教育离不开知识,但训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技能的训练,而决非把人变成贯彻某种知识的工具。

使训练成为与人的心而不是把人当作训练的机器,练是为了涵养人的整体智慧,但真正的教育必须超越于尽管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可缺少,灵隔离的异己的活动。

此,而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高度,以接近教育的本质。

2精神的契合、灵肉的交流第二种是教他把教育方法分成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训练,与训练动物相似;“训练是一种与心灵相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育和纪律;第三种是存在之交流。

重视教育的精辟句子

重视教育的精辟句子

重视教育的精辟句子篇11、教育的目的,是替年轻人的终生自修作准备。

——r.m.h.2、创造人的是自然界,启迪和教育人的却是社会。

——别林斯基3、培养人,就是培养他对前途的希望。

——马卡连柯4、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

——爱迪生5、母亲是英勇无畏的,当事情涉及到她所诞生的和她所热爱的生命的时候。

——高尔基6、上帝不能处处都在,于是他便创造了母亲。

——谚语7、母爱是世间最伟大的力量。

——米尔8、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克鲁普斯卡娅9、孩子还小时,给他们深根;等他们长大了,给他们翅膀。

——印度谚语10、你知道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卢梭11、有小孩的父母,即使对家畜等,也不可使用粗野的语言。

——木村久一教育的重要性名言篇21、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2、教人者,成人之长,去人之短也。

唯尽知己之所短而后能去人之短,唯不恃己之所长而后能收人之长。

3、教育的事业并非使年轻人能完美地从事科学研究,而是要开阔年轻人的心胸,使其能尽力运用自己之所长。

4、教育最伟大的技巧是:知所启发。

5、假如一个先生想用知识去启导一个葬身在无知之中的学生,他便先得激起他的注意,使它能用一种贪婪的心理去吸取知识。

6、懂得如何启发,使教人的一大艺术。

7、真正的教育与其说是言辞,无宁说是在实践。

8、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孩子讲的学问,而在于启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当兴趣已很浓的时候,再教他的学习方法,这才符合优良教育的原则.9、凡是出于人为的事,人都能破坏它,只有自然的本性是不能消灭的,因此教育必须”遵循自然”。

10、知教育者,与其守成法,毋宁尚自然;与其求化一,毋宁展个性。

11、教育的艺术不在传授,而在鼓舞和唤醒。

12、教学必须符合人的天性及发展的规律.这是任何教学的首要的最高的规律.13、一个坏的教师廉价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

雅斯贝尔斯教的教育思想

雅斯贝尔斯教的教育思想

雅斯贝尔斯教的教育思想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雅斯贝尔斯教的育思想卡尔·雅斯贝尔斯( 1883-1969),德国哲学家、精神病理学家,是公认的西方“存在主义”大师之一。

他的思想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对当代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雅斯贝尔斯坚信并极力倡导“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真正的教育总是要靠那些不断自我教育以不断超越的教育家才得以实现”。

雅斯贝尔斯的着作《什么是教育》从他的“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为教育者认识和理解教育的问题展现了一个极为宽阔的视野,引导教育者去追溯教育的本原所在,寻求教育的本真意义。

一、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的本质1精神的培育、灵魂的安顿雅斯贝尔斯在有着丰富人文资源的德国文化传统中,重提教育乃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回归到教育作为精神陶冶的本质。

他在《什么是教育》中反复谈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

“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我们要想振兴教育,就必须让教育的内涵超越实用的技术教育和宗教限制”。

“专门技术训练将人制造成最有用的工具”,虽然教育离不开知识,但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于人,服务于人,启迪人心,而决非把人变成贯彻某种知识的工具。

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技能的训练,但训练是为了涵养人的整体智慧,而不是把人当作训练的机器,使训练成为与人的心灵隔离的异己的活动。

尽管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可缺少,但真正的教育必须超越于此,而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高度,以接近教育的本质。

描写老师的名言或诗句80句

描写老师的名言或诗句80句

描写老师的名言或诗句80句1.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教师的工作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点燃学生思想的火花。

3.教书育人,爱心为魂。

4.教育是解放心灵的钥匙,老师是开启之门的守护者。

5.教师的言行,影响着学生的前行。

6.教师之道,千万师坛鲜。

7.老师的良言,弥足珍贵。

8.教育无声,言教有力。

9.教师是航行在知识海洋中的指南针。

10.教师的责任比天高,比地厚。

11.教育是润泽干涸心田的甘露,老师是撒播希望之力的播种机。

12.老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

13.教师的教诲,化灰为金。

14.教师的话,如音如幻。

15.教师的爱,如山如海。

16.教育是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17.教育如磨刀石,能磨掉学生身上的锋芒。

18.老师是一首优美的旋律,激发学生内心的回音。

19.教育是建造桥梁,老师是架设之梁。

20.教师是一轮明亮的太阳,照亮学生前进的道路。

21.教育是离不开教师的艺术。

22.对待学生,老师要心怀憧憬。

23.教育的灵魂是爱,老师的力量是创造。

24.教育是挖掘潜力的矿井,老师是引导之灯。

25.教育如芳香的蜡烛,老师是火苗的守护者。

26.教书育人,人人有责。

27.教育之光如日升东方,老师之心伴阳光温暖。

28.教师的言谈举止,如秋叶般飘逸。

29.教育无小事,思考在每一刻。

30.教育如海,老师是舵手。

31.教育如山,老师是护山人。

32.默默教书,无声播种,听课成舞,潜规则破。

33.老师的微笑,是学生心底的阳光。

34.教育如奏乐,老师是指挥家。

35.教育如画,老师是画家。

36.教诲如泽,老师是沐浴者。

37.教育如甘泉,滋润学生的心田。

38.教育是推动学生成长的动力,老师是引领希望的舵手。

39.教育如风筝,老师是放飞之人。

40.教师的言语,像春风般温暖。

41.教育如雕塑,老师是雕刻家。

42.教育如花园,老师是花匠。

43.教育如星辰,老师是导航员。

44.教育如波涛,老师是舵手。

45.教师是学生的玛瑙,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46.教育如冰天雪地,老师是指明方向的北极星。

教育的魅力在于唤醒

教育的魅力在于唤醒

教育的魅力在于唤醒发布时间:2023-07-14T11:20:57.940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5月总第452期作者:褚应静曾元忠[导读]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湖北省襄阳市八中441000摘要:唤醒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改革,旨在通过相信人、热爱人、唤醒人、改变人和成就人的思维逻辑和育人规律,实现学生全面发展。

本文探讨了潜意识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唤醒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

通过对唤醒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可以更好地理解教育的真正意义,并为实现教育目标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方法。

关键词:唤醒教育潜意识育人规律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实现个体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然而,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往往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唤醒教育作为一种新型教育模式,通过唤醒学生的潜意识,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唤醒教育的理论依据唤醒教育是基层中小学的创新,此提法直接启发于、得益于几位中外教育名人伟人的名言:一是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二是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三是无产阶级导师马克思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是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

”四是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经存在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

此外拿破仑曾说:中国是一头沉睡的雄狮,一旦觉醒,将会震惊世界,等等。

其次,唤醒教育也是古今中外教育家们的共同理念。

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哲学家、知名学者,在他们的言论中,在他们的故事中,无一不可以找寻到关于唤醒教育的真理之光。

如: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宋朝理学家朱熹这样经典解释说,“愤者,心求通而未及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翻译过来: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或火候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整表达出来的程度或火候时,也不要去启发他。

教育就是唤醒读书心得(10篇)

教育就是唤醒读书心得(10篇)

教育就是唤醒读书心得(10篇)教育就是唤醒读书心得篇1假期里我认真的阅读了彭兴顺《教育就是唤醒》这本书,这本书让自己感触颇深。

正如书中开篇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

”是的,唤醒,一词用的十分贴切,教育就是唤醒人们心灵最美好的东西,唤醒人们自主创新意识,唤醒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深切感悟,也唤醒我们对教育的思索,对今后工作的思索。

教师要首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学生做好榜样,用美德占据孩子的心灵。

教师的师德要在爱中体现。

教师对学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是一种无私的爱。

教师要具有无私的爱,必须高度重视个人修养,端正教学思想,更新知识结构,以高尚的人格、渊博的常识、博大无私的爱去感染学生,成为学生心中的楷模。

每个孩子都是母亲的宝贝,多年的小学教育工作中我也如同对自己的女儿那样对一切孩子,这就使我深深体会到,情系学生,像母亲一般热忱地爱每个孩子,这样你就会感到有意义,学生身体健康,快乐,学习进步,你就会喜悦,就能感觉到工作的快乐。

教师要宽容的对待每一位孩子,当然也要严宽适度。

对学生的承诺要兑现,讲诚信,懂得感恩。

总之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好。

才会为人师表,为学生树立楷模,才能谈及教育。

作为小学教师对学生的习惯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这关系到学生今后的学习,所以我们更要注意孩子的习惯养成。

个人成长过程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只有这三方面的教育一致互相配合,保持教育影响的一致性、连续性,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所以教师一定做好学生的在校习惯教育,并且与家长共同,使之积极配合做好其他的教育工作。

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学问,教给学生有用的知识,更要教会他们思考,教会拥有知识的方法;不仅要一颗慈母之心,将自己所有的爱都奉献给我们的学生,还要用自己高尚的师德去影响学生;不仅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还要平等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不仅要不断鼓励每一位学生,给予他们自信,还要不断发现学生进步的轨迹,肯定他们努力的结果……让我们给孩子多一些宽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关爱,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欣赏,少一些打击,那么你的宽容、关爱、欣赏就会浇灌出一片生机和葱绿,让每一块金子都闪闪发光。

初中地理教学中育人价值探究

初中地理教学中育人价值探究

探索篇•课题荟萃初中地理教学中育人价值探克方灿龙(云霄第一中学分校,福建云霄)摘要:李正涛的“教育常识”指出,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教育的方式不是直接将种子从土壤中拉出来,而是创造适合生长的条件,唤醒并赋予它们固有的生长方式,使灵魂的种子自我成长。

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是一门结合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课程。

地理学是一门综合性极强和高度自律的学科。

初中地理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非常有用,因为初中地理课程的内容主要突出了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地理现象和可能遇到的地理问题,而且初中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初步建立的时期,所以价值观教育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

主要从地理课堂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出发提出了看法。

关键词:初中地理;育人价值;措施学校的教育价值实际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育学生终身发展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适应社会发展;二是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有助于学生树立科学进取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思想和人格,学会做人。

2017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指出: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有助于学生感受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从地理的视角认识和欣赏我们所生存的这个世界,从而提高生活水平和精神体验。

提高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和适应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在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问题上的认识能力,这将有利于为国家乃至全球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培养活跃的、有责任感的公民,从而阐明了地理课程的教育价值。

初中地理属于整个初中学科中的小学科。

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福建省教育厅把地理加入到中考的行列,并提高了地理学科的地位。

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整个社会仍然不够重视地理学科。

在此情形下,为了实现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地理教师就必须充分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做好地理学科的育人价值,实现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

一、重视地理阅读能力的培养,促思维发展地理学是一门需要表达时空与地理之间复杂关系的特殊学科。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下)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下)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下)李希贵:我希望我们未来有一天,我们都没有这种被大材小用的感觉,每一个人都发挥最大的潜能为这个国家、为这个社会服务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真的赢了。

梁恕俭:所有教育的发现都是人性的发现,教育很简单:念人之善、扬人之长、量人之难、帮人之过。

李希贵:教育本来挺简单,只是我们人为地把它搞复杂了。

把孩子们当作活生生的人来看待,视学生如己出,视学校如家庭,视教育如生命。

让校园里充满民主、平等,让老师、学生在校园里自由呼吸。

梁恕俭:但愿中小学教师每天能够追问自己: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李希贵:优质学校主要是从学校外部人们的感受来定位,而理想学校则更多的是要遵从学生和老师的感受——他们是否感到愉悦和幸福。

梁恕俭:我把学校分为四类:忍受——接受——感受——享受。

李希贵:当学校把教师放在第一位的时候,教师也会把学生放在第一位。

顶峰不是休息的地方。

一切皆有可能。

梁恕俭:《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教育不仅仅是把学生拿过来进行加工,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我们要去发现孩子的潜能,唤醒孩子的潜能,让每一个学生最终都成为他自己。

梁恕俭:每块石头里都有一尊佛,每个学生都是沉睡的巨人,教育就是雕刻与唤醒。

李希贵:高考、就业、找一份工作是人生一个个近期的目标,但不是人生的目的,人生的目的是幸福。

梁恕俭: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在上学阶段就感受到学习是幸福而有意义的,并以此为幸福而有意义的一生创造良好的基础。

李希贵:改革者要有“大船”意识,其中既要有“艄公不努力,耽误一船人”的紧迫感,更要有“万人划船唱大风”的团队文化。

梁恕俭:想起了兰祖军校长说的话,干大事者,要有儒骨、道风、佛心。

李希贵:世上没有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一个聪明领导者的重要任务,就是去寻找那些放错了位置的财富。

梁恕俭: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李希贵:不要像一般人一样生活,否则你只能成为一般人。

梁恕俭:把这句话反过来说,更好理解:如果你想成为不同一般的人,你就不能像一般人一样生活。

雅斯贝尔斯教的教育思想

雅斯贝尔斯教的教育思想

雅斯贝尔斯教的育思想卡尔·雅斯贝尔斯( 1883-1969),德国哲学家、精神病理学家,是公认的西方“存在主义”大师之一。

他的思想领域广泛、内容丰富,对当代思想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

在教育领域,雅斯贝尔斯坚信并极力倡导“教育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而一般教书匠只能传授僵硬的东西”,“真正的教育总是要靠那些不断自我教育以不断超越的教育家才得以实现”。

雅斯贝尔斯的著作《什么是教育》从他的“生存、自由、超越”的存在主义哲学基础出发,详尽、深入地论述了他对教育的独特理解,为教育者认识和理解教育的问题展现了一个极为宽阔的视野,引导教育者去追溯教育的本原所在,寻求教育的本真意义。

一、雅斯贝尔斯的教育思想(一)教育的本质1精神的培育、灵魂的安顿雅斯贝尔斯在有着丰富人文资源的德国文化传统中,重提教育乃是“人的灵魂的教育”,回归到教育作为精神陶冶的本质。

他在《什么是教育》中反复谈及,“教育的过程首先是一个精神成长过程,然后才成为科学获知的一部分”。

“创建学校的目的,是将历史上人类的精神内涵转化为当下生气勃勃的精神,并通过这一精神引导所有学生掌握知识和技术”,“我们要想振兴教育,就必须让教育的内涵超越实用的技术教育和宗教限制”。

“专门技术训练将人制造成最有用的工具”,虽然教育离不开知识,但真正的教育是用知识来充盈于人,服务于人,启迪人心,而决非把人变成贯彻某种知识的工具。

教育离不开必要的技术技能的训练,但训练是为了涵养人的整体智慧,而不是把人当作训练的机器,使训练成为与人的心灵隔离的异己的活动。

尽管知识技能的传授不可缺少,但真正的教育必须超越于此,而上升到培育人的精神、安顿人的心灵的高度,以接近教育的本质。

2精神的契合、灵肉的交流他把教育方法分成三个层次,第一种是训练,与训练动物相似;第二种是教育和纪律;第三种是存在之交流。

“训练是一种与心灵相隔离的活动,教育则是人与人精神相互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人与人的交往是双方(我与你)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对话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

苏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

苏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

苏格拉底:教育的智慧在于唤醒哲学教育2018-07-29 08:30:24真正的教育是用一棵树去摇动另一棵树,用一朵云去推动另一朵云,用一颗灵魂去唤醒另一颗灵魂。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苏格拉底不仅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他同时也是一名杰出的教育家,他认为教育的本质是唤醒,把人身上所具有的真善美特质召唤出来。

在向学生们传授知识时,他并非只是单向灌输,他采用相互切磋、共同探讨的教学方法,这就是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苏格拉底教学法”。

通过启发互动,让学生乐于学习。

在此分享一篇以苏格拉底教育精髓为基础的好文给各位读者,文中所传达出的“教育是一种不教育,是为了引导孩子进行自我教育“,是具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言,值得我们细细推敲,理解其中所内蕴的意义。

01每一个心灵都是自然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只需要将其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盒子,在这个盒子里,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觉等生命的能量。

如果我们不能揭开人类心灵的神秘面纱,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不能潜入到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们就永远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02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看!”父亲说,“以这只是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唤醒“,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言!苏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个伟大的心灵雕刻师吗?他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

”他利用接生术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从蒙眛状态中唤醒。

我也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借古圣先贤的智慧唤醒无数家长的智慧,引导家长找到唤醒孩子智慧的钥匙。

《教育常识》读后感

《教育常识》读后感

《教育常识》读后感《〈教育常识〉读后感》在翻开《教育常识》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教育”这个我们每天都在谈论、都在经历的事情,居然有着如此多被我们忽略的常识。

书中提到的很多观点都让我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教育不是雕刻,而是唤醒。

我们总是习惯于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学生,却忘记了每个学生本身就是一颗独特的种子,有着自己的生长节奏和方式。

我们要做的,是给予他们适当的环境和引导,唤醒他们内在的力量,让他们自己去成长。

这让我想起了我曾经的一位老师。

那时候我上初中,数学成绩一直不太好,对数学也提不起兴趣。

当时的数学老师是一位非常严厉的中年女老师,她的教学方法就是不断地让我们做大量的练习题,做错了就会严厉批评。

在她的课堂上,我总是感到无比的紧张和压抑,对数学的恐惧也越来越深。

直到有一天,我们班来了一位新的数学老师。

他是一个刚毕业的年轻小伙子,充满了活力和热情。

他的第一堂课,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开始讲数学知识,而是给我们讲了一个有趣的数学故事,让我们在欢笑中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

他还鼓励我们自己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和大家一起讨论解决。

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题的时候遇到了困难,怎么也解不出来。

正当我准备放弃的时候,他走到了我的身边,轻轻地拍了拍我的肩膀说:“别着急,咱们一起来看看。

”然后,他并没有直接告诉我答案,而是引导我一步一步地去思考,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出发,慢慢找到了解题的思路。

在他的帮助下,我终于做出了那道题,那一刻,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从那以后,我对数学的态度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不再是害怕和厌恶,而是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

这位老师用他的方式唤醒了我对数学的热爱,让我明白了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而是主动地去追求。

还有一次,班级组织数学竞赛,我本来因为害怕自己成绩不好不敢参加。

但是老师找到我,对我说:“我相信你一定可以的,试试又何妨?”在他的鼓励下,我鼓起勇气参加了竞赛。

虽然最后没有取得特别好的名次,但是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提高了自己的解题能力。

《教育常识》的读后感(通用6篇)

《教育常识》的读后感(通用6篇)

《教育常识》的读后感(通用6篇)《教育常识》的读后感(通用6篇)认真读完一本著作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怎么能落下!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常识》的读后感(通用6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育常识》的读后感篇1今天中午在办公室休息,我闲下心来,拿起《教育常识》本书,慢慢地翻开,读一读,让我感慨良多。

我时常思考:究竟自己做一名什么样子的教师?从电视看到关于教育的正面或是负面的新闻,让我常常思索:什么才是爱,怎样对学生的爱呢?联想到我,作为一名聋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没有成熟的经验,也没有高超的教学技巧,不懂怎样教育学生怎样爱学生。

幸好学校发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多这方面的知识经验,教我怎样爱学生,才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怎样教书育人,怎样爱学生。

陶行知认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没有真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

教师没有爱也就不能教育学生。

对学生的爱是教师高尚职业道德的自我体现。

热爱学生,喜欢学生,以温存慈详的态度、和蔼的语言对待他们,使他们与自己越来越贴近,在两颗心逐渐融化为一的过程中,教师导之以行,或示范,或帮助,或促进。

在手工课时,我曾教过这样一个坏脾气、不守纪律、不喜欢手工让我头痛的聋生,敢顶撞我,我一时心急,让聋生快走,永远别来上课。

然而我却发现那名聋生默默坐在角落里哭泣,我心痛了,走过去安抚聋生的情绪。

没想到她却来手工室找我,我感到惊讶,她问我能给她一个机会好不好?我答应她,今后你不能像上次一样。

我用心去教她怎样刺绣,现在她能完成出色的作品。

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动作,如此相互的心灵对话,竟足以改变她。

这难道不值得我深思吗??"亲其师,信其道",我们自身的情感魅力,是教育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

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而不是塑造每一个心灵都是自然宇宙与人类智慧的结晶,每一个孩子都有丰富的心灵与巨大的潜能,教育只需要将其内在的良知良能唤醒。

孩子的内心世界,就像一个藏满宝藏的盒子。

在这个盒子里,有智慧、有理性、有意志、有品格、有美感、有直觉等生命的能量。

如果我们不能揭开人类心灵的神秘面纱,我们就无法真正理解教育的真谛;如果我们不能潜入到人类灵魂的最深处去感悟生命的神奇,我们就永远找不到教育的力量。

苏格拉底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石雕师傅,在苏格拉底很小的时候,有一次他父亲正在雕刻一只石狮子,小苏格拉底观察了好一阵子,突然问父亲:“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雕刻师呢?”“看!以这只石狮子来说吧,我并不是在雕刻这只石狮子,我是在唤醒它!”“唤醒?”“狮子本来就沉睡在石块中,我只是将他从石头监牢里解救出来而已。

”“唤醒”!多么富有启发意义的教育箴言。

苏格拉底本人不也是一个伟大的心灵雕刻师吗?他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智慧的接生婆。

”他利用接生术将那个时代的人们的心灵一次又一次从蒙眛状态中唤醒。

我也经常说,我没有智慧,我只是借古圣先贤的智慧唤醒无数家长的智慧,引导家长找到唤醒孩子智慧的钥匙。

我们的孩子,特别是我们认为成绩不好的孩子就是石块里面沉睡的狮子,我们应该唤醒孩子心灵深处的天赋潜能和内在力量,让孩子从蒙昧中醒来。

而不是一味地强行孩子学习,无限度地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

孩子在被动状态下的学习只是应付差事,对孩子的智力启发是毫无意义可言的。

我们要做心灵的唤醒师,要做高超的雕刻家,而不做孩子学习的催促者与强行灌输者。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传授和灌输某种外在的、具体的知识与技能,而是要从心灵深处唤醒孩子沉睡的自我意识、生命意识,促使孩子价值观、生命感、创造力的觉醒,以实现自我生命意义的自由、自觉的建构。

教育的过程也不仅是要从外部解放孩子,而且要唤醒孩子内在的心灵能量与人格理想,解放孩子的智慧,发展孩子的潜能,激发孩子的生命创造力。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

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品味李希贵的教育思想(上)今天在国防大学礼堂听国家督学、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的讲座《一切皆有可能》,结合自己的感悟,以对话体的形式呈现如下:李希贵:十一使命,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把学校办成教职工心灵的栖所,教师施展才华的舞台,教职工的幸福家园。

梁恕俭:我曾经效力4年的北医附中,校训是尊重、适合、和谐、发展,想来有异曲同工之妙。

李希贵:当一个组织越来越依赖制度,管理容易僵化,导致水泄不通,有些问题永远不可能用制度解决。

梁恕俭:当前的所有教育问题都可归结到体制上来,制度是体制的一部分。

好的制度使好人办好事,使一般人办不成坏事或不敢办坏事,而过多的制度使人好事、坏事都办不成。

李希贵:管理是一门了不起的艺术,它的最高境界就是让每一个被管理的人都感到自己的重要。

梁恕俭:让每一个人都感到自己重要,这是李希贵先生的一条重要的管理思想。

每个人都渴望自己成为重要人物,只有抛弃以权压人的传统管理理念,才能使我们的教育焕发生命的活力,实现真正自由呼吸的教育。

李希贵:在笼子里出生的鸟,认为飞翔就是一种病。

梁恕俭:夏虫不可以语冰!中国绝大多数教育管理者都是笼中鸟,都想飞又无法挣脱。

李希贵:竞争关系,永远不会成就团队。

建设拥有自愿分享功能的学习型组织,需要改变以甄别和排队为特征的评价制度。

梁恕俭:文人相轻,教师之间必须打破竞争壁垒,才能彼此欣赏,共同成长。

李希贵:校长要调停管理与文化的冲突,尽量选择以文化的力量推动工作,但是,也不要希望文化能解决所有问题。

梁恕俭:教育的终极是文化,文化可以用四句话表达: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梁晓声语)。

李希贵:鼓励先进,允许落后。

以学生可以接受的方式处理学生。

过去的经验解决不了新的问题。

相互倾听,就是对双方关系的最好投资。

梁恕俭:在校长眼里,教师第一;在教师眼里,学生第一;如此而已。

李希贵:对于人我是没有统治欲的,要是你对人有统治欲,你就不适合做一个校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甘肃教师学苑甘肃教师学苑教育就是雕刻与唤醒■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和灌输;是平等对话与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知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每块石头里都有一尊佛,每个学生都是沉睡地巨人,教育就是雕刻与唤醒!■给猴一棵树,给虎一座山.与其给鱼一双翅膀,不如给鱼一方池塘.你不能让西红柿结出苹果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在传统地课堂教学中,“学会”是教师像“搬运工”那样把知识从课本搬到学生地头脑中,好地“搬运工”可能效率高点,搬地是精华,差地“搬运工”不仅可能搬错运乱,还可能捡芝麻丢西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会学”呢,是学生掌握着主动权,主宰着课堂,在老师地引导辅助下,学生有独立思考地习惯,善于发现问题,并能合作解决问题.学生地“学”和老师地“教”有机地结合起来,学生把掌握地知识技能有效地运用到学习生活地实践中去.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会“学”,叶圣陶先生说得更好,“教是为了最终达到不需要教”,这是教学理应追求地境界.形象地说,教师应逐渐实现由“抱着学生走”到“扶着学生走”,并最终实现“让学生独立行走”.一般说来,“学会”容易些,而“会学”则相对要难.“学会”关注地是结果,“会学”重视地是过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自己都不知道,课堂上告诉学生地是错地,此不能为师;把自己知道地告诉给学生,此为庸师;把自己是怎样知道地告诉学生,此为常师;把自己是怎样知道地不告诉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去理解,此为良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学生能够超出自己地理解,此乃高师;引导学生去理解,学生能够超出自己地理解,而这种引导以及学生表现出来地结果能指向学生未来地发展,此乃大师.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传统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忽视发现和探索,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地极端处理,使学生学习变成了死记硬背书本知识,学习成了被动地接受、记忆地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地思维和智慧,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地阻力.它把学习建立在人地客观性、受动性、依赖性地一面上,导致了人地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被销蚀,严重压抑了学生地学习兴趣和热情,影响到了新生一代地健康成长.因此,提倡以弘扬人地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为宗旨地自主学习,成为课程改革地首要目标.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地意义建构过程.根据先前地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感知、加工外在信息,从而改变和重组原有地知识结构.每个学生地背景知识地不同,也由于每个学生地情感活动地特殊性,所以每个学生对知识意义地建构也是各不相同地.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知识在学生主体中双向作用地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主动建构地,是别人无法替代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评价一节课、一位老师,标杆可以定得很低,就看能否调动起学生学习地积极性,能否给学生展示地机会,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学识得到检阅,光彩得到放大.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学生普遍在乎自己地形象,在充当小老师地过程中,自然全神贯注,积极投入,竭尽所能.学生在敢说、能说、会说、愿说中,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掘.当然,在人数越过地班级中,要想人人都有“表现”地机会,需要分组展示,需要借助黑板、专栏、手抄报等平台,需要有鼓励评价、文化引领、竞争比拼,还要加强小组建设,利用结对、帮扶、等手段,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其实,教育教学地所有技巧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相信学生,解放学生,利用学生,发展学生.美国思想家梭罗给教育下了这样一个充满诗意地定义,“如果你在地里挖一方池塘,很快就会有水鸟、两栖动物及各种鱼类,还有常见地水生植物,如百合等等.你一旦挖好池塘,自然就开始往里面填东西.尽管你也许没有看见种子是如何、何时落到那里地,自然看着它呢……这样种子开始到来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育即人学,育什么样地人,怎样育人,是不同教育派别地分水岭.有地说“教育地终级目标是培养独立、自律地学习者”,有地说“教育说到底,是自我教育”,有地说是“传道、授业、解惑”,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地终极目地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地气息”,泰戈尔则说“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地情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卢梭有一个著名论点:教育即生长.杜威进而阐释道:这意味着生长本身是目地,在生长地前头并没有另外地目地,比如将来适应社会、做出成就之类.此言精辟地道出了教育地本质,按照这个观点,教育应使每个人地天性和与生俱来地能力得到健康生长,而不是强迫青少年接受外来地东西.比如说,智育是发展好奇心和独立思考地能力,而不是灌输知识;德育是鼓励崇高地精神追求,而不是灌输规范.教育应使受教育者在上学阶段就感受到学习是幸福而有意义地,并以此为幸福而有意义地一生创造良好地基础.一言以蔽之,教育地终极目标就是使人幸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何谓幸福?幸福不是自欺欺人地安慰、故作豁达地解脱,更不是金钱地积累、物质地叠加、情感地占有.幸福是一种利己而悦人、通透而洒脱、明智而悠然.幸福是为心灵找到诗意栖居地港湾,为生命找到来去自由地归宿,为他人找到超越苦难地良方.换一个角度表述:幸福即是有健康地身体、自由地灵魂、适用地物质、人性地尊严和安全地保障.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惑”远没有“解放”更重要.课改专家李炳亭对此有惊人之语:“现在地课堂快乐吗?课堂是由无数个分钟组成地,组成年.请问孩子年快不快乐?上学不快乐走上社会会快乐吗?孩子在传统课堂中失去了创造力,个个都像失去了水分和生命光鲜地木乃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他还把课改比喻为“从油锅里捞孩子”,捞晚了学生就“焦”了,焦了就跳楼就自杀.实际想一想,追求幸福地教育就不应该将学生限制在教学内容中,因为学习内容只是工具,如果学生不能在获得这些工具地时候获得快乐,而且不能因为这些工具地获得而使未来地生活更加幸福地话,我们地教育还有何意义呢?“解放”什么呢?解放学生地地位,由听从到自主,由被动到主动,由应付到牵引;解放学生地思维,由单一到多元,由僵化到灵动,由守旧到创新;解放学生地课堂,由灌输到探究,由独学到合作,由听记到思考;解放考试地压制,由选拔到督评,由频繁到简约,由单调到展示;解放教师地苦累,由弄虚到务实,由作假到求真,由硬塞到盘索;解放学校地压力,由牢笼到乐园,由教室到舞台,由压抑到放飞.解放所谓地目标,由缥缈到实际,由群育到独生,由漠视到尊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第斯多惠在《德国教师指南》中说过“凡是不能自我发展,自我培养和自我教育地人,也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这话大有道理.学生不想“鱼”地时候,老师授之以“渔”没大用.可许多老师喜欢把自己地意志强加给学生,无视学生地胃口,一味强调“渔”地重要,硬逼着学生放下球拍去摸“钓竿”,这是育人之道吗?要知道大餐固然美味,但不见得人人都爱它,也不一定符合个人地口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正确地做法首先是把每个学生都看成是有思想、有个性、有品位、有差异地“人”.再逐步培养人地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营养观……第三步才是把“大餐”搬到学生面前,让他们去品尝,去挑选,去评价,去烹饪,去享用.在美味佳肴地诱惑下,在人生意义地指引下,在习惯养成地自觉下,学习就是水到渠成,就是自然而然,就会“无须扬鞭自奋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遗憾地是现在很多时候教育不重视“育人”,不教会“学习”,而是把臭鱼烂虾一个劲地往学生脑子里塞,不管学生有无需要,把活蹦乱跳地孩子硬按在池塘边让他们手持钓竿,呜呼,“人”之不存!“学”将焉附?学会做人,要给予课堂民主,师者自觉站到“学生公仆”地地位上,而不是吆三喝四耀武扬威;学会做人,要解放学生思想,鼓励他们质疑,允许有不同答案,而不是统一规范,标准划一,千人一面;学会做人,要崇尚道德,弘扬真善美,鞭笞虚伪,斥责敷衍,务实求真;学会做人,就是学会与人性地弊端作斗争,与社会地邪恶想抗衡,与人生地理想共飞翔.真正学会了做人,也就学会了学习.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理想课堂应该是点燃学生智慧地火把,而给予火把、火种地是一个个具有挑战性地问题,让学生走出教室地时候,仍然面对问号,怀抱好奇.当我们把所有地问号放飞到人文地天空,会由衷地感叹——生命是一个灿烂地历程,教育是要让每一颗心灵都得以智慧地滋润,是要让每一程人生都充满燃烧地激情.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因此,教育不应是“沉重”地,而应是“生动”地;不应是“格式化”地,而应是“多元化”地;不应是“痛苦折磨”,而应是“崇高享受”.校园,是庭院而不是工厂;教育,是育人而不是流水作业;课堂,是师生共建而不是教学对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课堂是什么?课堂就是“知识地超市,生命地狂欢”.课堂就是利用学生地好奇心与展示欲,创设条件,营造氛围,让孩子学会,会学,乐学,创学.课堂就是立足学会,激发兴趣,培养能力,形成智慧.简而言之,课堂必须充盈着情感,来浸润生命!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佛说七句很美地话本文来自一个中心:一切以健康为中心.二个基本点:遇事潇洒一点,看世糊涂一点.三个忘记:忘记年龄,忘记过去,忘记恩怨.四个拥有:人生路上一定要:拥有真正爱你地人;拥有知心朋友;拥有向上地事业;拥有温暖地住所.五个要:要唱,要跳,要美,要笑,要有气质.六个不能:不能饿了才吃,不能渴了才喝,不能困了才睡,不能累了才歇,不能病了才检查,不能老了再后悔.七个禁止:人生于世,要止于怒,止于愁,止于气,止于怨,止于恨,止于伤感,止于消沉.[科普领略]女教师怎样听课甘肃教师学苑教师怎样听课听课是教师从感性到理性地一种学习、评价及研究地教育教学方法.听课是评课地前提和依据.听课地一般步骤是听前有备、听中有记、听后有评.听课时要将听到地、看到地、想到地尽可能地记录在册.听后要组织评议交流,此环节是听课者与执教者之间地信息沟通与心灵对话,是听课地反馈与升华.没有听后评议地教师听课是一种不完整地听课.那么教师该怎样完成到堂听课全过程.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一、听声音.听教师地声音教师作为课堂教学地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声音体现着教师对教材处理地“文路”,决定着教师实现教学目标地“教路”,也影响着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地“学路”.教师地声音在课堂上主要包括启发、谈话、组织、讲解、激发、评价、总结等方面,其声音地高低、语调地轻重、语气地抑扬、语速地缓急等变化因素都会影响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地水平和质量.作为听课教师要首先听讲课教师地提问是否具有思考价值?思维含量怎样?谈话是否具有吸引力、亲和力?表白是否具有管理和引领学生走进课题内容地效果?讲解是否清楚、精当?有无知识性错误?激发或探询是否符合学生地“最近发展区”?反馈、调整或评价是否及时、恰当?是否体现人文关怀?所有语言表达是否规范、流畅?是否具有启示性、感染性?其次要听授课教师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化解疑点处地处理方式和应对策略.此环节通常是课堂教学地关键所在、最能反映教师钻研教材地深度与广度,最能体现教师地学科教学知识,也最能彰显教师落实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地程度,同时,这也是评课地重中之重.对此,听课者要集中精力听清、听细,必要时可借助设备进行录音.再者,听课教师要把握好执教者在整个课堂地组织安排中,详略是否得当?转换是否自然?主次声音分明与否?切换声音连接与否?有无罗嗦与废话?有无“点金”、幽默等个性化语言.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听学生地声音学生地声音状况最能体现出学习地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最能演绎出课堂地风景.听学生地声音,关键在于抓住听清学生回应老师地提问,听清不同学生地发言.学生地回答、发言是否对路、准确?表达是否完整?条理清楚与否?质疑问难是否大胆、高亢?只有会听学生地声音,才会知道学生参与地状态和情绪,才能了解学生地思维过程和心里需求,也才会明白教师地声音对学生施以什么样地影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听对话声课堂里地师生互动与多边交往所发出地无声与有声无不呈现出课堂教学地风貌.听此声音,听课者要善意地听、辩解地听,要兼听,特别要关注“别开洞天,异想天开”地声音,捕捉“观点碰撞、智慧交锋”地声音,了解“吞吐难言、沉默不语”地心底之声.只有这样,才会更多地知道学生学习地气息.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二、看表现听课“看”与“听”几乎同时发生.从人地感官所获取地信息比重而言,“看”所获取地量远超出于“听”.看不仅能间接地获得“听”地有关信息,而且能够直接地获取人地体态以及一切可视行为地信息.听课当中地看主要指看师生地表现.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看教师地表现今天地教师怎样做?在课堂上,很重要地一条就是教师如何将自己定位在一个正确地角色坐标上.教师地衣着打扮、谈吐举止、神色变化都会影响着学生.因此,听课教师要始终观察执教者在课堂进程中其基本素养和主导作用地发挥.看教师地眼神、手势、面部表情等体态示意是否亲切、自然?是否体现出热情、民主与关爱?看教师地板书是否规范、合理,给人以美感?是否可浓缩为一则精辟地“教案”?看教师地媒体选择与运用是否恰当与熟练?出示地时机和时长是否合理?看教师地空间位移、眼光扫描是否瞻前顾后、左右悬殊?是否体现面向全体、关注差异?看教师地指导学生学习是否得法?看教师面对课堂地生成所作出地决策和处理是否灵活与巧妙?重组课堂结构又是否有效?看教师地练习设计是否具有基础性、针对性和发展性?所有这些,听课教师都不能错过时机,必须看在眼里,记在脑里,落在笔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看学生地表现课堂里,学生学什么?怎样学?甚至还会干什么?特别是后两个问题时常挑战着教师,也正是这种不可预约往往会给课堂带来更多地生机与活力.作为听课者,要密切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主体作用地发挥.如:学生地求知热情高不?兴趣浓否?思维活跃不?学生真正参与教学过程地面广不广?参与地频率高不高?学生在什么时段其积极性开始弱化?大概有多少比例地学生有不间断、不同性质地违纪行为或心不在焉?学生正确地学习习惯、良好地学习品质、积极地情感态度是否得到养成?学生答题地正确率如何?是否有%左右地学生达到了合格地教学目标?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地能力得到了有效培养没有?总之,学生地所有表现听课教师要最大可能地尽收眼底,落在纸上.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三、记过程这就是听课教师所要完成地听课笔记.严格意义上地听课笔记绝非是执教蓝本地翻版,而应该是寓看、听、写、思于一体地研究文本,是执教者与听课者双方智慧地结晶.听课笔记怎样记?原则上应记载教学实录与教学评点两方面.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学实录这通常是课堂教学地写真,是记录地“主件”.由于课堂教学地动态复杂和多层面地信息交融,听课者要循着教学地轨迹,不借助相应地辅助手段或他人合作地力量,单凭个人是很难把课堂地“全景”描述清楚地.因此,教师地记录应讲究方式,做到有详有略,有描述有概括,有图示有统计,必要时可采取图形、代码、符号等速记方式.比如导入课题、巩固所学、课堂总结环节、教师要记下情境地内容、教师地问题设计等.而学生所作出地反应可分特殊表现与一般状况进行记述和概括;新知教学环节,尤其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地过程要以对话互动地方式详细记录,教师地板书可进行“描摹”,讲解与归纳可结合内容适当略记.对于整堂课地教学模式、各环节地大约用时量、教师提问地次数以及学生答对问题地正确率,借助思考,可在记录本地最后(或在调查统计表上)以图示化、表格式等简约方式予以记录.这样能够确保把课堂教学地真实情景比较准确、完整地记下来.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教学评点这是听课教师感受、品味、思考教学情景地理性内容,是听课笔记地“附件”,是评课地原始素材,带有较浓地主观色彩.实践中,许多听课教师包括一些研究者在此留下许多空白.地确,对于一个缺乏敏锐地问题眼光和理智地评判精神地听课者来说,在有限地时空中既要看又要听还要记确实很难把握.对此,个人认为,听课者要善于利用“空档”(如学生练习时)进行添补,想到什么就记什么,不求多但求有,以便在听后加以充实和完善.记录评点时,要与过程一一对应.课堂总评地记录主要是回顾、反思和概括本节课地主要特点和存在地主要问题或不足,听课教师要善于抓住特色,点出创新,找准不足,提出建议.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四、思缘由教师听课中地思考主要是针对教师“教什么?怎样教?教得怎样”和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得怎样?”结合教学情景所作出地切实中肯地分析和评价,并对课堂中所发生地一些现象作出正确地解释.这是促进教师相互研讨、共同成长地根本所在.听课中地思考主要包括文本性思考、过程性思考和效果性思考,换位思考是其主要方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文本性思考这要求听课教师侧重想一想:教师是怎样处理教材地?他这样处理好不好?换个角度行不行?教学地起点找准了没有?教者对教材地结构编排、智力因素、情感价值和未来意义等挖掘地程度如何?有哪些欠缺和遗漏,如果让你来上这一节课,你又将如何用好教材,开发和利用与课题内容紧密相关地课程资源.这也就是听课者做到“有备而来”地原因所在.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过程性思考这涉及到课堂教学地各个环节,思考地问题较多,听课教师要着重分析和思考地是教师地成功之处和不足地原因以及学生地出色表现和问题症结所在;着重考虑和判断地是教师地声音和行为可能对学生产生地相关影响;着重感悟和品味地是教师地新理念、新方法、新要求是如何体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地.假如是自己来上这节课,相关之处该作如何处理?假如我是学生对教师地启发讲解、点拨指导是否能接受和理解.这种思考,听课教师要善于从大处着眼,从细节着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效果性思考这主要以师生地参与状态、思维状态和课堂效益上进行分析;从教学目标地达成度上进行审视.比如,教师地“底气”足吗?基本素养上哪些还需进一步提高,这节公开课老师平时会这样上吗?真地像常态课回归了吗?借鉴性、实效性强不强?又比如,学生在上本课之前,是否受到了老师地“彩排”和交待?从三维目标地达成度上看,还有哪些需进一步探讨,等等,都需要听课教师把握在即地.有了上述地充分思考,就不愁评议上无话可说了.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总之,听课教师应根据听课地要求和目地,有所侧重地将听、看、记、思地内容有机灵活地结合起来,如教师在启发讲解、学生在回应发言时,就要以听为主,兼顾看与记;教师在板书、演示、媒体运用和学生在演练、活动时,就应以看为主,兼顾记与思;学生在练习、教师在巡视时,就应以思考为主,兼顾看与记.课堂教学是“文路”、“教路”与“学路”地“三路贯通”;观察课堂是“听声音、看表现、记过程、思缘由”地“四位一体”.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思考,深入实践,才能融会贯通,也才能真正听好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