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常见动点问题解题方法73099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求证:AE=DF;
(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
能,求出相应的t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
请说明理由.
(1)求证:AE=DF
1单位/s
解析:
在△DFC中,
∵∠DFC=90o,∠C=30o,
DC=2t,
AE
∴DF=t
t
又∵AE=t,∴AE=DF。
O
Q
A
OP= OP' =OP'' =10
∴△PQR周长的最小值= P'P'' =
P ''
F
练习
1. 如图,已知∠AOB的大小为α,P是∠AOB内
部的一个定点,且OP=2,点E、F分别是OA、OB
上的动点,若△PEF周长的最小值等于2,则α=( )
A.30°
B.45°
C.60°
D.90°
2. 如图,∠AOB=30°,内有一点P且OP=2,
∵ AB2 BC2 AC2
∴ X2 5 3 2 2X2
解得x= 5 ,即AB= 5 ,AC=10.
B
∴若使平行四边形AEFD为菱形, 则即须当At=D13=0 A时E,,四即边t=形10AE-2FtD, 为t=菱13形0 。
10-2t
t
2t
30o
D
F
C
(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若M、N为边OA、OB上两动点,那么△PMN
的周长最小为( )
A.2√6
B.6
C. √6/2
D. √6
两个动点(二)
特点:两动点在两条直线上,定点和其中一个动点共 线,求不共线动点分别到定点和另一动点的距 离和最小值。
思路:(1)利用轴对称变换,使不共线动点在另一动 点的对称点与定点的连线段上(两点之间线段 最短) (2)这条线段垂直于另一动点的对称点所在直 线时,两线段和最小,最小值等于这条垂线段 的长。
例、如图,∠AOB=45°,P是∠AOB内一
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
求△PQR周长的最小值是__1_0___2____ 。
解析:
E
过OB作P的对称点 P' 过OA作P的对称点 P''
连接 OP',OP'' 连接 P'P'' 与OB,OA的交点即为R、Q
P'
B
RP
{ 由对称性知: PR+PQ+RQ=P'P'' ∠ P'O P'' = 90°
B
AD=9cm,BC=6cm,点P从点A出发,
沿着AD的方向向终点D以每秒一个
单位的速度运动,当点P在AD上运 P
动时,设运动时间为t,求当t为何值
时,四边形APCB为平行四边形.
A
解析
∵四边形APCB为平行四边形
B
6
∴ AP=6 t=6
t
A
P
C D
C D
动点构成特殊图形解题方法
1、把握运动变化的形式及过程;思考运动初始状 态时几何元素的关系,以及可求出的量
解析
1单位/s
①当∠EDF=90o时
若∠EDF=90o时,则四边形EBFD为矩形
在Rt△AED中,
AE
∵∠ADE=∠C=30o ,
∴AD=2AE
t
即10-2t=2t,t=
10-2t
30o
B
F
53
2单位/s
30o
2t
30o
D
C
(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解析:
②当∠DEF=90o时
初中常见动点问题解题方法
唐江红旗学校 张远强
引言
以运动的观点探究几何图形部分规律的问题, 称之为动态几何问题.动态几何问题充分体现了数学 中的“变”与“不变”的和谐统一,其特点是图形 中的某些元素(点、线段、角等)或某部分几何图 形按一定的规律运动变化,从而又引起了其它一些 元素的数量、位置关系、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或某 部分图形等发生变化,但是图形的一些元素数量和 关系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却互相依存,具有一定的 规律可寻.
解析:
C
作点N关于AD的对称点 N ' 此时BM+MN=BM+M N '
要使BM+MN ' 最小 则要满足:① B,M,N ' 三点共线
②B N 垂' 直于 AC
÷ ∴ BM+MN的最小值= BN '=AB
N'
M
D
B
A
N
N'
C
MD
A
NB
练习
1. 如图,在△ABC中,∠C=90°,CB=CA=4, ∠A的平分线交BC于点D,若点P、Q分别是AC 和AD上的动点,则CQ+PQ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__
2单位
/s
30o
5
综上所述,当t= 5 或t=4时△DEF为直角三角形
2
AE
30o
D
BF
C
小结
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 “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 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由(2)知EF∥AD
∴∠ADE=∠DEF=90o ∵∠A=90o-∠C=60o ∴AD= 1 AE
2 即10-2t= 1 t
2 则t=4
1单位Hale Waihona Puke Baidus
2单位/s
30o
5
AE 10-2t
60o
t
2t
B
F
30o
D
C
(3)当t为何值时,△DEF为直角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解析:
1单位
/s
③当∠EFD=90o时, 此种情况不存在。
常见的动点问题 一、求最值问题 二、动点构成特殊图形问题
一、求最值问题
初中利用轴对称性质实现“搬点移线”求几何图 形中一些线段和最小值问题。利用轴对称的性质解 决几何图形中的最值问题借助的主要基本定理有三 个:
(1)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3)垂线段最短。 求线段和最小值问题可以归结为:一个动点的 最值问题,两个动点的最值问题。
例 、如图,在锐角△ABC中AB=4√2,∠BAC=45°,
∠BAC的平分线交BC于点D,M、N分别是AD、AB上 的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________
例 、如图,在锐角△ABC中,AB=4√2,∠BAC=45°,
∠的B动A点C的,平则分BM线+交MBNC的于最点小D值,M是、_N_分_4_别__是_A_D、AB上
A.15°
B.22.5°
C.30°
D. 45°
2、如图,在直角梯形中,AD∥BC,AB⊥BC,AD=2, BC=DC=5,点P在BC上移动,当PA+PD取得 最小值时,△APD中AP边上的高为 _________
3、如图,⊙O的半径为2,点A、B、C 在⊙O上,OA⊥OB, ∠AOC=60°,P是OB上 的一动点,则PA+PC的最小值是________
2、先确定特定图形中动点的位置,画出符合题意 的图形———化动为静
3、根据已知条件,将动点的移动距离以及解决 问题时所需要的条件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出
来4、根据所求,利用特殊图形的性质或相互关系, 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来解决动点问题
例题讲解
如图,在Rt△ABC中,∠B=90°,BC=5 3,∠C=30°.点 D从点C出发沿CA方向以每秒2个单位长的速度向点A匀速运 动,同时点E从点A出发沿AB方向以每秒1个单位长的速度向 点B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另一个点也随之 停止运动.设点D、E运动的时间是t秒(t>0).过点D作 DF⊥BC于点F,连接DE、EF.
两个动点(一)
特点:已知一个定点位于平面内两相交直线之间, 分别在两直线上确定两个动点使线段和最小。
思路:这类问题通过做这一定点关于两条线的对称 点,实现“搬点移线”,把线段“移”到同 一直线上来解决。
例、如图,∠AOB=45°,P是∠AOB内一
点,PO=10,Q、R分别是OA、OB上的动点, 求△PQR周长的最小值是__________ 。
满足最值的位置。 2 3
p
考题中,经常利用本身就具有对称性质的图形,比如等腰三角形,等 边三角形、正方形、圆、二次函数、直角梯形等图形,即其中一个定点的对称 点就在这个图形上。
练习
1、如图,等边△ABC的边长为4,AD是BC边上的中线,
F是AD边上的动点,E是AC边上一点,若AE=2,
当EF+CF取得最小值时,则∠ECF的度数为( )
二、动点构成特殊图形
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 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 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 的特殊位置).分析图形变化过程中变量和其他量之 间的关系,或是找到变化中的不变量,建立方程或 函数关系解决。
问题导入
如图:梯形ABCD中,AD//BC,
B
53
2单位/s
30o
t
2t
30o
D
F
C
(2)四边形AEFD能够成为菱形吗?如果能,求出相应的t 值;如果不能,说明理由.
解析:
1单位/s
能,理由如下,
2单位/s
由(1)知AE=DF ∵AB⊥BC,DF⊥BC,
30o
53
∴AE ∥DF
∴四边形AEFD为平行四边形。
AE
在Rt△ABC中,
t
设AB=x, 则AC=2x,
一、求最值问题
一个动点
例、如图,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12,△ABE是等边 三角形,点E在正方形内,在对角线AC上有一动点P, 使PD+PE的值最小,则其最小值是 ______
特点: 思路:
已知两个定点位于一条直线的同一侧,在直线上确定一 动点的位置,使动点与两定点线段和最小,求出最小值。
解决这类题目的方法是找出其中一定点关于直线的对称点, 连结这个对称点与另一定点,交直线于一点,交点即为动点
2. 在锐角三角形ABC中,AB=4,∠BAC=60°, ∠BAC的平分线BC于D,M、N分别是AD与AB 上动点,则BM+MN的最小值是 _________ .
小结
以“搬点移线”为主要方法,利用轴 对称性质求解决几何图形中一些线段和最 小值问题。如何实现“搬点移线”
(1)确定被“搬”的点 (2)确定被“移”的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