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评价之我见

合集下载

初中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之我见

初中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之我见

辈政治家的领导下 , 钱学森 、 有 邓稼 先 等 “ 弹 一 星 ” 两 元 勋 的科 技 攻 关 : 王 进 喜 、 裕 禄 等 模 范 人 物 的艰 苦 奋 有 焦
斗 等 , 会 主义 建设 道 路在 艰 难地 探 索 之 中。 社 2 评 价 定性 与认 识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初 中 历史 课 教 学 应通 过 对 历史 人 物 功 过 的 分析 , 培 养 学 生 运用 辩 证 唯 物 主义 和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的 基 本 观 点
展 受 阻 , 始 皇 的历 史 行 为顺 应 了历 史 潮 流 。 如 , 斯 秦 再 罗 福 实 行新 政 恰恰 为 了应 对 12 ~ 9 3年 经 济大 危 机 , 9 9 13 其 历 史 成 就 与 二 十 世 纪三 四 十年 代 的美 国 国 内 国 际 形 势 分不开。 历 史 人物 的 历史 命 运 , 一般 来 说 还 随着 他 们 所 属 的
物都 是在 特定 的不 可复 制 的社会 背 景 中活动 的。 而 , 然 他
们 的历史 行 为并 不是 捉 摸 不定 的 . 而是 与 其所 处 历 史 时
代 紧密 相 连 。 如 , 始 皇统 一 中国 , 史 前 提 就是 当时 例 秦 历
社会 已经 历 了长达 五个 世 纪的春 秋 战 国时期 , 霸 战争 、 争
价 认 识 。 述 评 华 盛 顿 。 扼 要 叙 述 华 盛 顿 在 美 国独 立 如 先
阶级兴 衰 而 沉浮 。商鞅 变 法 代表 新 兴 地 主 阶级 利 益 。 由
和方 法 . 面 评 价历 史人 物 的 能力 。 全 第 一 . 历 史 人 物 的认 识 和 评 价 , 做 到 定 量 与 定 对 要

近代历史人物杨石魂之我见

近代历史人物杨石魂之我见

我的老乡——近代历史人物杨石魂之我见杨石魂于1902年出生在广东普宁,1923年11月,在广州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先后任青年团广东区执委会执行委员,负责宣传工作。

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5年,创建中共汕头特别支部,1926年任汕头总工会执行委员会委员长,1927年带领部分武装赴普宁参加“四·二三”武装暴动,接着汇合海丰农民武装于陆丰成立惠潮梅革命武装队伍。

“八·一”南昌起义军进发汕头时,他奉彭湃指示,率领工农军策应,其后随起义军撤至流沙,护送周恩来、叶挺等安全抵香港。

1929年奉中共中央指示,赴武汉参加重建湖北省委工作,任省委常委兼秘书长,同年4月5日在武汉被捕牺牲。

1926年,杨石魂亲赴揭阳解决揭阳右派工会和左派工会矛盾时,遭反动派绑架,进行严刑拷打,受尽非人待遇,被折磨得遍体鳞伤,却始终没有妥协。

好在经过彭湃的营救,终于在7天后脱险。

第二日,他无比虚软,十分憔悴,却还是出席了第二天的欢迎会,用微弱的声音坚持发言:“反动派为什么要抓我,因为我为工人阶级服务。

死都不怕,还怕挨打吗?"这种大无畏的勇气,深深地震撼了我,使我倍受感动。

杨石魂心系祖国,心中所思所想都是如何拯救中国的未来,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即使面对严刑拷打也绝不屈服,将自己的一腔热血衷情全倾注在祖国的解放事业上,他的这种爱国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1928年,杨石魂在李沛群的带领下携爱人前往上海,李沛群安排杨夫妇住厢房,自己则睡在甲板上,杨石魂知道后,立即叫李沛群到厢房同住,并坚持让他睡上铺,他的爱人住下铺,而自己则在房内地板上睡。

杨石魂这种为他人着想,平等待人的作风,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他们到达上海后,到旅社住宿,杨石魂主张开个双铺房,杨夫妇睡一张床,这样可以节省三分之一的租金,他说,党的经费来之不易,都是工农劳苦大众的血汗钱,不能乱花。

身为一个上级,他秉持着勤俭节约和克己奉公的高尚精神,每时每刻都心系天下劳苦大众,是个真正顶天立地的男子汉。

曹操之我见作文

曹操之我见作文

曹操之我见作文说起曹操,那可是历史长河中一位极具争议的人物。

在我的印象里,曹操这个人,复杂得很,有趣得很,也厉害得很。

小时候,第一次知道曹操,还是从电视剧里。

那时候,就看到一个满脸胡须、眼神犀利的大叔,在一群人里指手画脚,威风凛凛。

当时也不太懂他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就觉得这人挺有气势。

长大一点,读了,对曹操的认识就更丰富了。

都说他是“乱世之奸雄”,可我却觉得,不能这么简单地给他贴个标签。

曹操是个有野心的人,这一点毋庸置疑。

他从一个小小的官员,一步步成为称霸一方的诸侯,这其中的艰辛和努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他带着自己的军队南征北战,为的就是实现自己的宏图大志。

这种野心,在有些人眼里是罪恶,可在我看来,这也是一种勇气和决心。

没有野心的人,往往只能随波逐流,而曹操,敢于去追求自己想要的天下,这难道不值得佩服吗?曹操也是个极其聪明的人。

他善于用人,手下谋士如云,猛将如雨。

他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做出正确的决策。

比如说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

这场战役中,曹操的智谋和果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能洞察敌人的弱点,抓住时机,一举取胜。

这种智慧,可不是谁都有的。

而且曹操这家伙还特别有文采。

他写的那些诗,什么“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什么“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读起来既有气势,又有深度。

能打仗,能治国,还能写诗,这样的全才,在历史上可不多见。

记得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讨论曹操。

朋友说曹操就是个大坏蛋,心狠手辣,不择手段。

我就反驳他,说曹操也有他的无奈和苦衷。

在那个乱世,想要生存下去,想要成就一番大业,不狠一点怎么行?而且曹操做的很多事情,也是为了稳定局势,统一北方。

我们俩争得面红耳赤,谁也说服不了谁。

最后还是各自保留意见,结束了这场争论。

再后来,我读了更多关于曹操的历史资料,对他的认识也更加全面和深入。

我发现,曹操其实是一个很真实的人。

他有优点,也有缺点;有伟大的一面,也有平凡的一面。

他会因为胜利而喜悦,也会因为失败而沮丧;他会对部下宽容大度,也会因为愤怒而杀人。

辛亥人物之我见——林觉民

辛亥人物之我见——林觉民

辛亥人物之我见化学1101 孙伟植历史上对林觉民的评价是极高的,他自幼聪慧,长大后政治觉悟还很高,很早就加入了中国同盟会。

在我看来,林觉民其实是一个典型的高富帅,家境殷实,风流倜傥,此外,还才华横溢。

他二十岁的时候东渡日本留学,谙熟日语之外,他还懂得英语和德语。

他是一个现代知识分子,可以从容地出入国际性舞台。

还有一个挺为人津津乐道的小故事,说是他十三岁参加科举考试,但是根本无意获取功名,于是在考卷上题了“少年不望万户侯”七个大字,扬长而去。

其潇洒不羁可见一斑。

在众多人的心目中,林觉民的形象将英雄与乡亲有机地统一起来了。

1911年春,林觉民迎来了他生命的高潮期,却未料,也是如烟花般,璀璨瞬间,转眼消逝。

他生命中最光辉的年华,竟也是他生命最后的年华。

他参加了广州起义,不幸被捕。

那样一个高傲的男子,怎么能忍受牢狱的摧残?他以绝食这种惨烈的方式宣泄他的愤懑,控诉清朝的罪恶。

每次想到这里,我总觉得唏嘘不已。

林觉民,那样一个风流才子,即使在狱中依旧风采依旧的男人,怎么就会受那么多苦,怎么就被处死了?当时的两广总督的张鸣岐和水师提督李准会审林觉民。

林觉民不会说广东话,就用英语回答问题,慷慨陈词,满庭震动。

两广总督张鸣岐叹道:“惜哉,林觉民!面貌如玉,肝肠如铁,心地光明如雪”。

当时水师提督李准劝总督大人为国留才,而张总督认为这种英雄人物万不可留给革命党,遂下令处死。

林英雄殉国时,年仅24岁。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绝笔——《与妻书》,也是他最有名的一篇文章,已经被收录进中学课本里了。

这封家信,深刻的反映了他与妻子陈意映感情的笃厚,也深刻的反映出他崇高的为革命献身的思想。

林觉民写这封信的时候,刚从广州来到香港,迎接从日本归来参加起义的同志,他住在临江边的一幢小楼上。

夜阑人静时,想到即将到来的残酷而轰轰烈烈、生死难卜的起义以及自己的龙钟老父、弱妻稚子,他思绪翻涌,不能自已,彻夜疾书,分别写下了给父亲和妻子的诀别书,天亮后交给一位朋友,说:“我死,幸为转达。

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之我见

如何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之我见

所谓历史上的“反面人物”,实际上是一个很难确定的概念,因为随着历史的变化和发展,许多在过去被看作“反面人物”的历史人物,却变成为“正面人物”;而许多一直被歌颂的“正面人物”却变成为“反面人物”。这是因为历史的发展,人们在认识上发生变化,人们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评价的结果自然也就不同了。这是我们在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的时候必须说明的一点。
下面我们先看一下袁世凯在他一生中所做的事情。主要有:一是小站练兵,建立中国近代史上新式军队。二是“出卖”维新派,导致清廷对戊戌维新运动的镇压,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三是残酷镇压义和团;四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洪宪帝制自为”,闹了一场帝制复辟的丑剧;五是接受了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二十一条”。
爱国主义原则。中国近代史才有了真正意义的中国外交,而那时的外交都是不平等的,中国作为一个落后的国家,没有外交权。袁世凯在外交中使用的是卖国政策,他不惜出卖国家的主权,换取帝国主义国家的贷款;他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圆他的皇帝梦。我们应该站在爱国主义的立场,对袁世凯的卖国政策进行批判。
通过以上五个原则可知,袁世凯作为中国近代史上反面人物的代表,他的所作所为基本是否定的,但也有肯定的一方面。作为严肃的历史研究,对中国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进行评价,需要坚持以上五个原则,不能带有自己个人的感情色彩,这样我们才能够对这些人面人物,我认为应该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实事求是的原则。这是我们评价人物的基本原则,更是评价中国近代史上的反面人物的基本要求。许多学者由于研究不够深入,对人物的主要事实模凌两可,这样是不恰当的。对于袁世凯,我们要实事求是,不能歪曲事实,要给他一个真正的历史面目。下面我对两个有关对袁世凯所做的有争议的事件来说说。对于袁世凯“出卖”维新派,近年学者们进行了激烈的争论,有许多学者通过从史料的角度论证并非袁世凯出卖了维新派,而是有别的原因导致了清廷对维新派的镇压。到底是不是袁世凯真正的出卖了维新派,我不敢下定论,但是我们必须弄清楚。对于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果实,“洪宪帝制自为”,多年来我们只看到了袁世凯帝制自为的过程与结果,而忽略了袁世凯帝制自为的背景和原因。现在我们已经清楚地知道,辛亥革命之后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共和的道路,各种复辟势力蠢蠢欲动,绝大多数中国人更习惯于旧的政治秩序。正是这样,辛亥革命之后要求建立“强势政府”的呼声不绝于耳,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觉得中国走共和还过早,于是出现帝制复辟的舆论,便有了袁世凯帝制自为的丑剧。当然,不论出于何种背景和原因,袁世凯帝制自为都是一件不可原谅的错误。但是如果真切地理解这些背景与原因之后,我们就认识到袁世凯袁世凯复辟帝制是中国历史的必然性。由此可见,实事求是的原则要求我们要全面认识一切,这样才能对人物作出正确的评价。

评价历史人物之我见

评价历史人物之我见

评价历史人物之我见发表时间:2011-09-21T09:50:01.60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1年11月上供稿作者:王晓霞[导读]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王晓霞山东省泗水县金庄初级中学273201《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培养学生正确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能力。

”但是绝大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和偏差。

下面,我就在引导学生进行历史人物评价时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困难的方法,谈谈我的做法。

长期以来,受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的影响,历史人物脸谱化、程式化,真可谓已经深入人心了。

比如,人们在看《三国演义》时,一看到曹操失败,就感到非常高兴,可见曹操的“奸臣白脸”形象已深入人心。

小说戏剧等文艺作品在传播普及历史知识上的功效远胜于历史学,但因此而带来的不少曲解、误会,则需要我们历史教育工作者去纠正了。

对历史人物的评述,是历史学中永无止境的课题,因为每一时代,总需要按该时代的价值尺度来理解、评述历史人物。

不过,不管如何重评重议,实事求是、尊重史实真相总是基本的原则。

所以我们要坚持的原则有:一、确立评价历史人物的正确标准要其对于社会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历史人物的历史地位,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论证其在历史上的贡献、地位和影响,从现实需要的角度分析其措施和作用,论证其是否解决了现实问题、满足现实需要的程度如何、是否合乎时代的要求、是否推动了历史发展。

二、坚持辩证的、一分为二的、发展的原则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即使是杰出的历史人物也不是十全十美的,要坚持一分为二的、发展的观点,避免简单化、绝对化。

例如,秦朝的秦始皇统一六国,修筑万里长城,建立中央集权政治制度,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的国家,但是不能因为功绩显著就完全对其“焚书坑儒”、增加赋税、增重徭役的过错视而不见、全盘肯定,应根据其在位时期的作为,一分为二地评价他。

鲁庄公的形象分析之我见

鲁庄公的形象分析之我见

鲁庄公的形象分析之我见《曹刿论战》是一篇文字简洁明快、内涵丰富的记事散文。

学习这篇文章,其重点之一就是如何评价文中的人物形象。

一、鲁庄公的开明,体现在取信于民二、鲁庄公的开明,体现在从善如流面对身份卑微的曹刿的提问,鲁庄公不是高高在上,敷衍塞责,而是推心置腹,认真回答。

对曹刿的“三断”,鲁庄公不是武断的否决,而是虚心的接受。

对曹刿“战则请从”的请求,鲁庄公不是设法拒绝,而是坚决的答应。

在战场上对于曹刿所采取的军事策略,鲁庄公更是从善如流,全部接受。

鲁庄公能这样做,难道不是其开明的体现吗?三、鲁庄公的开明,体现在知人善任历来纸上谈兵者有之;“口头”谈兵者,亦有之。

平庸之人往往对“空谈”者留有戒心。

然而鲁庄公通过对曹刿的“一问”、“三断”,慧眼识珠,坚信曹刿是一位难得的充满爱国热情而且具有卓越的军事智能和指挥才能的英才。

于是鲁庄公好不迟疑的“与之乘,战与长勺”。

鲁庄公如此的知人善任,不正是其开明的体现吗?四、鲁庄公的开明,体现在不耻下问从“既克,公问其故”中,我们不能不承认:在军事上,鲁庄公确实是无知的。

然而也正是从“公文其故”中才更真实地体现出鲁庄公的开明。

因为平庸之人,往往会被胜利冲昏头脑,沾沾自喜,甚至做出卸磨杀驴、藏弓、烹狗的蠢事,以掩盖自己的浅薄和无知。

而鲁庄公在胜利之后,头脑十分清醒。

他没有以“国君之威”来掩饰自己的无知,而是以谦虚诚恳的态度,去探索军事理论,掌握军事方略,进而全面提高自己治国安邦的能力。

总之,我们要辩证、科学、全面、公正地评价鲁庄公这位历史人物,切不可以点带面,以偏概全,辜负了古人。

刘邦的人物形象之我见

刘邦的人物形象之我见

刘邦的人物形象之我见刘邦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平民皇帝”、“草根皇帝”。

他从一位在社会底层的混混,成为了至高无上的皇帝,开邦建国,一手缔造了大汉帝国。

没有人是能随便成功的,这其中必然有其合理因素。

我想这和他的性格特点和所处的时势环境是分不开的。

从“草根”这一方面入手,我们可以发现他的一些的独特的人格魅力。

刘邦是沛县人,出身农民家庭,职位也不过是一位小小的洞水亭长。

刘邦从小并没有接受良好的文化教育和素质培养,使得他在军事谋略上很薄弱。

他的成长轨迹和项羽有着鲜明的对比,项羽出身早武将世家,从小习武耳潭男染,学的是大丈夫万人敌的本领,才能是非常杰出的。

刘邦的个人能力不反敌项羽,刘邦更加谦虚,善于采纳别人的建议。

可以说,刘邦身上有了一个帝王的优秀品质一善于用人,从谏如流。

刘邦能开国建邦,主要依靠这些能人异士,刘邦曾总结过自己的成功经验,也就是汉初三杰的典故。

“夫运筹帷幄之卑、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白姓,给馒响,不绝于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白方之军,战你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

”刘邦能听从张良的建议,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以退为进,扭转天下战局,占据优势地位。

后勤保障,军需物资民生建设上,主要靠萧何。

在行军作战上,主推韩信,韩信可谓是一代军神,一举瓦解解了章邯这一强秦最后的中坚力量。

刘邦对张良的建议是从谏如流的。

他对萧何是非常信任委以重用。

韩信功高震主他也是先以安抚为主,为他所用。

论单兵实力,他皆不敌这三人。

但刘邦的优秀在于他能发现人的长处,并妥善使用。

这使得他能成为一个领导者而不是优秀的谋土,圣相,将军,不仅如此,刘邦用人唯贤,成大事不拘小节。

比如樊哈原来是个杀猪贩,陈平曾经偷盗过.但这并不影响刘邦对他们的重用。

刘邦作为泗水亭长,是个小头目,他有正义感,并且豁达仗义,结支了许多朋友,很容易和朋友们打成一片,建立亲密信任的关乐。

他早年这些朋友们随他一起起义.朋友有难,他也会仗义相助。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之我见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之我见

中学历史人物教学之我见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人物的教学始终是整个教学的重点。

通过历史人物教学,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运用正确的观点,采用恰当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历史人物的选取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增删历史人物是指在历史发展中有重大影响,起重大积极作用或消极作用的人物。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尽管经历了不同的社会形态,过程错综复杂,但都离不开人的活动,每个时代、每个王朝、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代表人物。

现行历史教材提及到的历史人物近千人,重要人物起码也有200余人,如此众多的人物如何选取,就要紧扣《中学历史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要求,有目的地重点选取,以突出人物教学的重点,切不可漫无目的地,随意取舍。

二、历史人物的讲述要讲究讲述方法并力求艺术性历史人物的讲述有以事件讲述人物和以人物讲述事件两种方法:以事件讲述人物是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在历史教学中,几乎每个事件都涉及历史人物,我们可通过对事件的讲解,向学生介绍其中出现的重要历史人物。

比如讲秦末农民战争,其中就涉及到陈胜,吴广,项羽,刘邦等重要历史人物等。

因为中学历史教材是采用通史体裁编写的,用“以事件讲述人物”的方法可以更好地反映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

以人物讲述事件也是我们讲述历史人物不可或缺的一种方法,它主要用于某历史人物的思想或活动等对该时期产生重大的影响或作用。

例如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他发动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

上述两种方法在教学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力求讲解的艺术性,我们在讲述的过程中有意引入人物当时背景下的重要言行或引入人物当时的外貌特征,以加深学生学习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恰当运用多媒体能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中国近代史人物之我见

中国近代史人物之我见

中国近代史人物之我见——20094525 谷军杰工力二班对历史人物的研究与评价是历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而在中国近代史中涌现了众多的历史人物,因此对中国近代史的研究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近代史是一个动乱的历史,俗话说:乱世出英雄,的确,在这段109年的历史当中,涌现了众多的伟人。

例如毛泽东、孙中山等革命领袖,陈独秀、鲁迅、李大钊等文学斗士,还有朱德、彭德怀、林彪等革命将领。

这些人物无疑推动了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

然而无独有偶,伴随着伟人的出现往往有充当历史罪人的小丑出现,如慈禧太后、袁世凯、汪精卫等,他们则阻碍着历史的发展进程。

就像棋手决定着棋局一样,这些历史人物左右着中国的历史。

然而,对于这些历史人物的研究,我们并不能简单的把他们用“伟人”和“罪人“划为两类,而应当以严谨的、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态度去加以辩证的研究。

不能对那些有功之臣盲目的歌功颂德,也不能对有罪之人横加责骂,一棒子打死。

我认为原因有以下两方面:首先,功过并存往往是大多数历史人物的特质,完美的历史人物很少。

就拿蒋介石来说吧,一提到蒋介石,我想大多数人脑海里会首先闪现出“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打倒蒋介石”、“老蒋扒黄河”等记忆,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个历史人物的的功绩往往会被他的罪过所掩盖,换句话说,人们往往对一个历史人物的罪过更加耿耿于怀。

但是蒋介石确实有许多值得肯定的地方。

老蒋曾经领导革命武装起义并率军北伐、也曾经坚持革命统一战线积极抗日,并且坚决反对台湾独立,坚守一的中国的原则,更重要的是他在联合国为中国争得了一席之地。

所以说,我们应当客观的评价包括蒋介石在内的所有的历史人物,历史学家则应更甚。

其次,不同的时代背景有着不同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念,我们不应纯粹地用今天的价值观念去研究另一时期的历史人物。

例如曾国藩,曾国藩出生于大清盛世,是晚清的一员重臣。

曾率领湘军残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用刑苛酷,史称「派知州一人,照磨一人承审匪类,解到重则立决,轻则毙之杖下,又轻则鞭之千百。

历史课中怎样评价历史人物之我见

历史课中怎样评价历史人物之我见

历史课中怎样评价历史人物之我见在历史的这条长河中,“时势造英雄”是永恒的话题,英雄就成为了我们关注的中心。

任何事、任何人都与历史人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历史人物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历史事件形成正确的认识,因而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的评价,时常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

以下就历史教学中遇到人物评价时怎样解决简单提出自己一些粗略地看法:一、把人物放在当时的环境去评价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下,出现了许多关键的历史人物,他们对历史是否前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用现在我们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简单地给历史人物做一个定论,往往会对历史人物的认识产生偏差。

特定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往往会采取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要公正的看待他做事情的出发点,过于简单地评价他们做的某一件事是不客观的,对于历史人物来说也是不公平的。

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去了解历史人物做一件事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不要被他的表象所迷惑。

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对历史人物所做的事要把他拿到当时的环境中去评价,不能用我们当代人的眼光一味地去指责事件后的负面作用,这样对于他们是不公平的。

二、要不拘一格,分多方面评价“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因而对于人物的评价要从多方面去进行,例如他们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艺术等方面,一个人不一定在很多方面都会做出很大的业绩,但在某一个方面总有他的发光点,因此对他们的评价就有必要分几个方面进行。

如南朝后主李煜在位期间不理朝政,日夜与嫔妃群臣饮酒作乐,宠爱张丽华,“耽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到国家大事也“置张贵妃于膝上共决之”的地步。

可是他热衷于诗文,在文学上的造诣非常高,写出了很多令后人感叹的诗句,如“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类似这样的人物在评价中作为帝王往往是基本被否定的,因为他们的主要职责没有担负好,但他们一些小的成就也不容忽视。

所以在对这些历史人物进行简评的时候,要注意好这些细节,以免学生对人物的评价关注在其中的某一方面,无视他在另外一些方面对历史所产生的其它作用。

我眼中的荆轲

我眼中的荆轲

荆轲身上体现的以弱小的个体反抗强暴的勇气和甘为高尚的政治价值观和理想主义献身的牺牲精神。

他是具有政治价值观和抱负的理想主义者,他没有一己私欲,而将个人价值的实现放在国家民族、自由正义等形而上的信念上,这种精神尤为可贵。

但作为理想主义者,他想要在社会上建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功业,必须要具有勇气和智慧。

所谓勇气就是那种明知行动会招致自身的伤亡,也要以微弱的自身与强大的对方挑战的只知正邪、不计损益的高于常人的气概。

气概虽好,但我也不得不说他勇气可嘉,在当时的环境下想要刺杀秦王,无异于鸡蛋碰石头,失败在所难免。

为了这百分之零点一的机会,失去了自己的生命,这到底是值与不值有待我们细细品味!但对他本人而言,他是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荆轲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历史人物,其成名的原因也就是荆轲刺秦王这件事情了吧。

很多人说,荆轲是一个英雄。

如果一个英雄是一种豪气、一种精神的体现,我不得不承认荆轲是一个名不虚传的英雄。

退一步讲,评价一个人,不应该只从他的豪气、精神来评价,我们应该从多角度评价荆轲是一个怎样的人。

大家可能听说过铁链原理:如果一条铁链呈现在你面前,它承重的多少不取决于最坚固的那一环,而取决于最脆弱的那一环。

也就是说,荆轲刺秦王的失败,必定有一个或几个致命的缺陷,才会使他事前完美无缺的准备工作和大家都公认可歌可泣的精神和勇气无法起到一定的作用。

那么,我们通过讨论也知道,这个致命的缺陷就是他在刺杀的过程中转变了他的目的,考虑了他自己的安全与否,才使得自己一部错步步错,最终导致没有达到自己的目的,反而被秦王杀死。

简单的说:荆轲的精神和勇气值得我们任何一个人去学习,但是荆轲在过程中因某些原因转变目的,不能够想出到更好的随机应变的目的,不能因自身条件而临时制定合适的方式方法,也值得我们任何一个人去反思。

这是我对荆轲的评价,当然我也有我自己的观点。

既然荆轲刺秦王以失败告终,那么荆轲缺点的严重性肯定是他的优点无法弥补的。

我不可能说他是一个完全坏的人,但是他的想法做法无法让我所肯定。

历史课中怎样评价历史人物之我见

历史课中怎样评价历史人物之我见

的传 媒工具为 了吸引观众 的眼球 ,在很多 历史 事件上采用夸张 的手法 ,添加 了许多 与历史不符 的场景, 对一些历史人物的褒 、
贬方面是极力渲染 ,突出了人物的文韬武 略、狡猾奸 诈等现象 , 从 而学生在对历史 人物的评价就会产生偏差 ,忽视 了一个有 据可依 的原则 。所 以,在对历史人物评价 时不要单纯的把我们从 电视等传媒工具 中 的某段情节对这个人进行评 价,要结合课 本 中的相关史 实评价 ,做到有据 可依、有 史 可依 。 五、不能依 自己对人物的喜好进行评价 各取所好是我们在行事 中的一种 自我 原则 ,而在对历史人物 的评价 中很 多人也 会依据 自己的喜好对 一个 人进行评价。历 经 了几 千年历 史文明的发展,必 然在某 一 时段会 涌现 出一些 影响时势的英雄人物 , 正是这些历 史人物的所作所为 ,引起了那 个朝代 的繁荣昌盛 ,不 自然地就会对他产 生崇拜 ,所 以在许 多评价 的时候 就会倾 向 于积极 方面,原谅 了他在那个朝代中的种 种不 足。由于历史人 物在所展现的人物素 养、才华 、治世 等方面的表现不 同,也会 引起 人们对他们的赞赏程度不 同,在评价 他们时往往会加入很多个人 的感情色彩 , 这时候天平就会朝着 自己喜欢 的人倾斜 , 因而全面评价就无从谈起了。 总之,对 历史 人物的评价 由于 自身 的 文化素养不 同、了解层面不 同,在评价 的 时候就会产生不 同的结果 ,但在对历史 人 物 的评价应该注 意的方 面是很 多的 ,这里 只是浅谈 了一些个 人的见解。在 教学 实践 中,力求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 的评价要客 观 、全面 ,这是任何时候 都不能变的。公 正地 评价历史人 物 , 有 助于培养学 生的辩 证思 维和综合分 析问题 的能 力 , 也有 助于 其形 成科学 的人 生观和价值 观 , 对其 以后 的人 生有着 非常重要的影响。历史在不断 的进 步,社会在 不断的发展 ,更多的历史 人 物会 出现 ,在 总结前人评价 的经验 上, 评价历史人物也会变得更加 出彩。

成功之我见

成功之我见

1.岳飞,南宋抗金名将。

他的母亲在他小的时候为了激励他报效祖国,在他的脊背上刺下了四个大字“精忠报国”。

后来岳飞参加了抗击金兵的队伍,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将领。

在河南的朱仙镇,岳飞率兵大败金兵的“拐子连环马”,大大挫败了敌人的锐气,金兵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感慨。

2.文天祥,南宋抗击蒙古的名将,后兵败被俘,敌人多次劝降,文天祥拒不投降。

并在狱中写下了著名的《过零丁洋》和《正气歌》。

后来,文天祥英勇就义。

他的《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成为千古绝唱。

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3.戚继光(1528--1587)明朝抗倭名将,军事家,民族英雄。

一次,倭寇800人进掠龙山所,戚继光等即率10倍于敌的明军前往阻击。

倭寇分3路冲杀,1万多明军竟不堪一击,阵渐大乱,纷纷溃退。

戚继光看到形势危急,纵身跳上一块高石,连发3箭,3个倭寇头目应声而倒,倭寇群龙无首,仓皇退逃。

又过了几年,数千名倭寇在台州登陆。

戚继光率军出击,连续9次挫败倭寇的进犯,救出数千名被掳难民。

史称台州大捷。

后戚继光在蓟州镇守16年,边备修饬,外敌不敢轻易进犯。

4.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

汉族。

康熙元年(1662年)率将士数万人,自厦门出发,于台湾禾寮港登陆,击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更使他彪炳千古,青史留名。

郑成功在1662年末得病逝世,在世38年5.林则徐(1785—1850年),汉族福建福州人。

早年家境贫寒,在为官40年中,他廉洁奉公。

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虎门销烟,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者。

关天培,鸦片战争中抗英名将。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 1841年1月7日,英方发动虎门之战,企图以武力迫使清政府屈服,关天培于靖远炮台督军顽强抵抗,并亲燃大炮对敌轰击,负伤力战殉国。

1、列奥尼达在整个人类的军事史上可能再也找不出力量如此悬殊的对决了,只要稍有头脑的人都不会以卵击石,可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和他的300勇士们却这样做了。

辛亥人物之我见

辛亥人物之我见

辛亥人物之我见长期以来,我们所知道的辛亥革命几乎都是革命党人单方面的叙述,所以我们见到的知识历史的单一侧面,然而却在不知不觉中当做了历史的全部。

当我们从几个立场的人去看这段历史时,会得到些不一样的东西。

在我看来,晚清的民族主义革命思想起源并不太早。

经过几百年的民族融合,特别是面对西方“新异族”,久已没有传统的中国士大夫“非我类族,其心必异”那样的心理紧张。

汉族的知识份子阶层已经被清廷的“联合政府”统一战线弄得神魂颠倒,不分东西,即便是反满意思强烈的孙中山,其开始时也不是要反满,而是参与联合政府。

孙中山提出了富强治国的四大纲领,就是为了大清国的继续发展。

而这些意见没有被李鸿章采纳。

原本的孙中山只是想当李鸿章的一个幕僚而已,期待有朝一日获得一个实缺。

可是哪想到李鸿章未采纳,没有接见提携他,李鸿章的这一失误不仅导致孙由他的崇拜者转为反对者,更重要的是由被冷落转变为对整个体制的彻底失望,他由原先真诚的想进入这个体制谋取发展,转为决绝的要推翻这个体制。

于是孙中山开始了他“一个人的革命”历程,先从朋友圈子做起,联络同志,争取同道。

所以很长时间里,革命理论只是理想,只是朋友间的信奉理论,没有政治的实践。

实事求是的说,孙中山领导的中国革命在1905年之前真的是艰难发展。

经过了十年奋斗,历经挫折,方才结束了“一个人的革命”,方才唤醒了一大批的有识之士。

与此同时大清帝国的最后几个政治主角一个接一个的离开人世,也带走了清末新政的继续实施。

对于这个积重难返的帝国来说,这些任务显得太艰巨了。

而最糟糕的是登上历史舞台摄政王载沣的执政集团的一系列的昏招动摇了国民经济的基础,使原本大致和谐的经济体制变得混乱不堪。

政治方面上,第一件就是拿袁世凯开刀,结果事于愿违,人心失去一半。

最不应该犯的错误是推出一个皇族内阁,这让汉族的士大夫、民族资产阶级在这决策前普遍感到失望,是他们觉得,帝国在过去几年里的所以许诺都是骗人的。

摄政王用自己的手将那些政治同盟者推向了政治反对面。

袁世凯评价之我见

袁世凯评价之我见

袁世凯评价之我见袁世凯,近代史上中最具争议的历史人物之一。

笔者向来对于颇具争议的人物心生敬畏。

目前学界对其评价也是众说纷纭,有褒有贬。

由于笔者自身所掌握的资料和见识有限,故而只能简单的表达一些看法罢了关于袁世凯的评价问题,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就已有“定论”。

胡思敬的《大盗窃国记》、陈伯达的《窃国大盗袁世凯》等书名,就不难看出上述作者对袁世凯的总体评价。

近年来,学界学术争鸣活跃。

对袁世凯的评价渐趋多元化,大家不再持全盘否定的态度;一般,通过考辨史料,对袁世凯的历史定位做具体评价,因为袁世凯的活动存在很多模糊不清之处,如“戊戌变法”,以往多认为他是混入维新队伍里的两面派,其告密导致了戊戌变法的失败。

近年来,一些学者通过考辨史料,对此提出了不同看法。

如房德邻赞同此前台湾学者吴相湘、黄彰健的观点,认为“政变与袁世凯告密无关”,甚至袁世凯“当时确有保全光绪之意”;这种依据史实、就事论事的研究方法,和此前全盘否定袁世凯有很大不同;另外,也有很多人,肯定袁世凯对近代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改革等所起的积极作用。

以往对袁世凯在近代改革中的活动,多被忽视或者视其为抵制革命、加强统治的骗局。

近年来,人们对这些活动也给予客观评价。

马小泉认为,袁世凯在天津推行地方自治,“对提高人民的参与意识,推进地方政治革新,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郭剑林认为,袁氏北洋政府“政治上的宽松政策”,促成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一代新文化大师脱颖而出”“革命的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笔者认为,政治人物的评价,其行为和思想对于国家发展影响大小应置于首位,人品作风等问题,只要没有影响到社会和国家,都是可以不计较的;历史上哪位皇帝不是作风有问题呢,也没谁因此而全盘否定了李世民的功绩。

同时,评价需要公正,不能处于私利而妄自偏颇。

袁世凯本身是有激情、有报复的有志者,其思想熏陶和官场实践经验是不可否认的,他兴办事业,开矿产,办新军、保卫蒙古和西藏,维护过国家主权,他有思想办新政,做了很多贡献,值得敬仰;但我们也不能忽视其错误,二十一条、戊戌告密,也出卖过国家权利,其独裁暴力政治等也不可原谅,错了的就是错了,现在矫枉过正是没有意义的。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简短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简短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简短
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全面、客观和公正,以下是一些简短的例子:
1. 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2.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之一。

3.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影响物理学和数学的发展。

4. 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创立者,对现代物理学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5. 莎士比亚:伟大的戏剧家,其作品对世界文学产生重要影响。

6. 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

7. 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推动中国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评价只是对历史人物的部分方面进行了简短描述,实际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需要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论曹操之我见

论曹操之我见

论曹操之我见中国自古对豪杰人物有以英雄,豪雄,枭雄,奸雄之分,而曹操却是一个备受历史争议的人物。

东汉末年的许子将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而《三国演义》将曹操塑造成了一个罪不容诛,阴毒狡诈的大奸雄;而桥玄却认为曹操是“乱世之英雄”,鲁迅也说过“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而一代领导人毛泽东认为“说曹操是白脸奸臣,那是封建正统观念制造的冤案”。

而我则认为曹操是属于“时势造英雄”“乱世出英雄”。

当然,任何人都不完美,尤其是众人追捧的英雄。

人们总是希望英雄是完美的,具有强大的内力外力才气正义及符合所有人们思维的优良性格。

正如人们心中神化了的关羽,为人正直忠义,文武双全,古道热肠是美髯关公,是唇若涂脂,丹凤眼,卧桑眉,威风凛凛手提青龙偃月刀的关云长。

可是他也有他的性格缺点,他义放曹操,对蜀国来说不能说是明智之举吧。

再如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但是他却意气用事,不能采纳臣谏,终落得兵败垓下,自刎乌江;而刘邦,地痞无赖,江湖小混混,他识张良,任韩信,举萧何,终也成就一番帝王伟业。

所以对于历史人物我们不能一概而论,正如我们看待毛泽东一样:三分过,七分功。

曹操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

他为人生性多疑,狡诈,残忍,心狠,不择手段,但他仍然有忧国忧民,救人民于水火的济世情怀。

三国记载曹操因行刺董卓失败后,乘机逃走,至中牟,与县令陈官一起逃难,途经曹操父亲故友吕伯奢家,就暂时避难。

吕家为好好款待曹操,便欲杀猪,且吕伯奢沽酒,但是生性多疑的曹操却误以为是将他杀掉而求取赏钱。

后将吕家八口全部杀掉,知道误杀后的曹操逃至竹林遇到沽酒回来的吕伯奢,怕遗留后患,便将吕伯奢也送上了西天!由此可见曹操生性残暴,心狠手辣,但也可见他做事果敢坚决。

更加显现曹操奸险的是他一举活埋了袁绍的降卒八万;他又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帜,血洗彭城,杀死数万的男女于泗水;为维护政权,他杀孔融,杨修等曾为他立下汗马功劳的忠义谋士...条条罪状道不尽曹操的丑恶,虚伪,狡诈之处,从而也给自己披上了枭雄,奸雄的外衣。

毛泽东评价

毛泽东评价

毛泽东评价之我见毛泽东,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他是从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走出来的农民的儿子,同时他也是改写中国近代历史的巨人。

“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

回想在1927年革命失败以后,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现在还没有胜利……”邓小平说。

的确,在国共合作全面破裂后,是毛泽东在1927年8月中共中央紧急会议上,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即以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

之后,他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

也是他接着率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发动土地革命,创立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然而,比起把他当做一个伟大领袖来崇拜,我更愿意把当成一个学者来钦佩。

毛泽东是一位领导人,也是一位高级学者。

这句话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也说过。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战略家,以他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在国民党政权统治比较薄弱的农村发展武装斗争,开创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和全国政权的道路。

同时他又是一个通读历代古书、史书,并将其活用对历史有独到见解的真正的史家。

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发表了《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

美籍华人聂华苓和她的丈夫保罗·昂格尔评价毛泽东:“像毛泽东这样一位革命的导师,一个大国的领袖,把他对祖国的一切所产生的最深切的感受,浓缩在他那精心写成的诗歌里,或许是无与伦比的。

”尼克松曾说:毛泽东具有一种天生的吸引力。

是的,他具有一种炽热的精神,准备作出任何牺牲;准备为实现自己的见解而采用任何谋略。

他追求目标,坚定不移,不容改变,但在实现其目标的方法上则机动灵活。

他的谈话总是妙趣横生,引经据典,一针见血,出人不意,他似乎不加思索就立即得出恰当而明确的结论,把谈话引入难以预料和变幻无穷的境界。

他不感兴趣的事是很少的,他博览群书,几乎无所不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人物评价之我见
作者:赵蔷
来源:《甘肃教育》2011年第01期
[关键词]历史教学;历史人物;评价;因素;标准;原则;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0463(2011)01(A)—0062—01
历史教学离不开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这四个基本要素。

其中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是整个历史教学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评价历史人物的目的在于通过认识历史人物,进而认识其所处的时代,以古鉴今,促进当前社会的发展。

一、影响历史人物评价的因素
1政治气候的影响。

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气候不同,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会有所不同。

2时代背景的影响。

历史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活动的,都带有特定时代的气息。

但由于时代背景具有错综复杂性,这困扰着人们对历史人物作出客观的评价。

3历史资料的制约。

要对历史人物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首先得占有充足的史料,但往往由于史料的不足使得研究结论不能尽如人意。

4文艺、影视作品等的误导。

如何看待历史人物,并不仅仅表现在史学家的著作中,他们还常常来自文学家的笔下,以及影视作品的演绎之中。

由于人们常会受到文学作品、影视作品的影响,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往往会形成思维定势,对历史人物不能作出准确、客观的评价。

二、历史人物评价的标准
评价历史人物,应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原则,把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据其功过,给予评价。

通常我们把历史人物在多大程度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评价的根本标准。

当然,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还有道德标准、价值观标准等,但这些都应当从属于根本标准。

三、历史人物评价的原则
1时代性、历史性原则。

所谓时代性、历史性原则,即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将其置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下,要从当时的历史条件出发,用当时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2总体性评价原则。

即针对历史人物一生的表现作出基本的定性,不应把细枝末节的问题放大,要正确认识历史人物存在的问题与错误。

3实事求是评价原则。

即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忠于史实,一切以事实为基础,不能用道听途说的材料作为评价的依据。

对于历史人物的主要事迹或活动,要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

此外,由于历史人物的主观动机与所采取行为的客观效果往往并不一致,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还应该把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结合起来,这样才能对历史人物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四、历史人物评价方法
1事迹分类法。

即把历史人物一生重大事迹进行分类,据其功过予以评价。

其间,不应混淆道德评价和客观历史作用的评价。

如,对秦始皇的评价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秦始皇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制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并采取了修驿道、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举措,从客观历史作用来看,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同时,从道德角度来看,他焚书坑儒、刑法严苛,又是一个暴君。

2时间分期法。

即以时间顺序为纲,逐段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

如,对孙中山的评价,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可将其历史活动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一是辛亥革命前期,他领导创建了革命团体兴中会;与黄兴、宋教仁等人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提出了“三民主义”革命纲领;与黄兴一同领导了镇南关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强烈冲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二是辛亥革命时期,他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等的法令;被迫对袁世凯
妥协退让,辞去临时大总统职位。

三是辛亥革命后,他坚持民主共和,反对专制复辟,发表了《讨袁宣言》《讨逆宣言》。

四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1921年他接受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同意以“党内合作”的方式改组国民党,为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奠定了基础。

虽然在一定时期孙中山先生也存在一些不足,但从整体来看,他不愧为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爱国者。

除了上述历史人物评价方法外,还有侧面解剖法、抓主流法等。

要对历史人物作出准确而全面的评价,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但只要历史教师掌握了科学的方法,把握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定能在历史人物评价教学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