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坝回流区水流紊动强度试验
山区河流双丁坝流速分布试验研究
山区河流双丁坝流速分布试验研究杨渠锋【摘要】双丁坝的布置会直接影响整治工程,对河床演变产生重要的影响,选择较优的丁坝布置形式具有实际工程意义。
通过水槽模型概化试验,测得不同工况下双丁坝周围流速的分布情况,并绘制不同条件下双丁坝周围流速分布图,结合理论分析,得到了流量、坝间距、坝长、坝头形式组合等因素对双丁坝周围流速的影响规律。
【期刊名称】《交通科技》【年(卷),期】2016(000)002【总页数】4页(P203-206)【关键词】模型试验;双丁坝;流速分布【作者】杨渠锋【作者单位】贵州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贵阳 550081【正文语种】中文丁坝具有束水归槽,守护岸堤并改善航道条件的作用[1]。
丁坝的修建改变了水体的水流特性,坝体周围流速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常福田等[2]通过模型试验对槽内布设丁坝后的水流流速沿程变化规律的对比分析,提出了丁坝群坝间距的最佳布置原则,并由此推导得出丁坝坝间距布置的关系式。
张可[3]利用物模试验发现了不同结构形式丁坝对其坝体周围流速的影响规律。
陈稚聪、黑鹏飞等[4-5]通过概化水槽试验,把丁坝回流区沿横向划分为负流速区、正流速区和主流区3个区域,沿纵向划分为回流减流区与回流增流区2个区域,并对回流尺度、回流流量沿纵向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
不难看出,当前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重点着眼于单个丁坝周围的流速分布规律,对双丁坝的流速分布研究还比较少,而在长江上游有比较多的航道整治工程现已采用了双丁坝的结构型式,典型的工程,如金钟碛、小米滩、关刀碛等。
本文利用物模试验与理论相结合,从流量、坝间距与坝长出发,研究不同工况下双丁坝对水体流速的变化规律,以期对山区河流工程中坝体选取、布置,以及更好地发挥双丁坝的作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1 试验设备试验在长、宽、高分别为30,2,1 m矩形水槽中进行。
进口流量由DCMS流量控制系统控制,上丁坝坝前水位通过水位测针来控制,实时水位通过超声自动水位测量系统量测。
丁坝附近水流动能分布研究
扰动 影 响 ,局 部 水 流产 生 漩 涡 和分 离 ,坝 头 和 坝 顶 区域 的水 流都 将 出现分 离 和 旋转 l2 因此 ,丁 l1 _。
坝附 近 的局 部 流 态 非 常复 杂 ,呈现 出强 烈 的 三 维 紊 流 特 性 ,其 中包 含 了许 多 复杂 的水 流 现 象 ,如 分 离 流 、旋 转 流 、曲线 剪 切层 、高 紊 流 的 紊
中图 分 类号 :T 4 V 12 文 献 标 志 码 :A 文章 编 号 :10 - 9 22 0) 10 7— 5 0 2- 7 ( 71- 0 5 0 4 0
Dit i to f s rbu i n o s to n tcEn r y o o Ar u d pu k Pula i n Ki e i e g f Fl w o n S rDi e
3 hnj n l n gD s n n eec stto Wa ra ,Wu a 3 0 1 h a , a ga g a i , ei dR sah ntue f t y C i Pnn ga I i e w hn4 0 1 ,C i ) n
A bsr c : W i h i f d l x ei n n h o g e rt a n lss tr ue t h rce siso ta t t tead o e p rme t d tru h t oei l ay i, u b ln aa tr t f h mo e a h c a c i c
高桂景 ・ ,王平 义 2 ,杨成渝 2 ,刘怀汉 ,
(. 庆 市港航 管理 局 . 庆 4 0 2 ;2重 庆 交通 大 学河 海 学 院 ,重 庆 4 0 7 ; 1 重 重 000 . 0 0 4 3长 江航 道 规 划 设 计研 究 院 。湖 北 武汉 4 0 1) . 30 1
丁坝水流特性研究进展
第17卷 第8期 中 国 水 运 Vol.17 No.8 2017年 8月 China Water Transport August 2017收稿日期:2017-06-05作者简介:李晓玲(1966-),女,重庆交通大学西科所,公共管理硕士,馆员,主要从事水利水运科技文献情报分析与管理。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9165),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6YFC0402106-02)丁坝水流特性研究进展李晓玲1,张晴晴2(1.重庆交通大学西科所,重庆 400016;2.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摘 要:丁坝作为航道整治的建筑物,在航道整治工程中被广泛地使用。
本文从物理模型试验、数值模拟等方面,对丁坝水流特性(主要包括自由水面线、丁坝附近流场和紊动场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了综合论述,给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发展方向,对更好地开展丁坝水流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丁坝;水力学;物理模型;数值模拟中图分类号:TV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17)08-0261-04丁坝是一种最常用的航道整治建筑物,它兼有导流、护岸、调整水深等众多功能,在山区河流的急滩险滩治理中,我们用它来调整流向,雍高水位,调整流态以及束窄河床等,在平原河流中,我们用它来固定边滩或者通过丁坝来冲刷浅滩,有时也会用丁坝群作为护岸,所以可以发现丁坝在航道整治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因而为了能够更大地降低工程造价,更加充分地发挥其作用,对其水流特性的研究也就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河段修建丁坝以后,上游水位雍高,这样就提高了航道的水深,有利于船只顺利通过。
水流过了丁坝后,由于惯性流速会继续变大,但下游水位将会降低,水流逐渐扩散和下游水流衔接,恢复天然河流状态。
河道中修建丁坝使丁坝周围的水流结构发生了变化,出现明显的紊动现象,使得丁坝附近的水流呈现强烈的三维紊流特性。
目前,关于丁坝水流特性的研究主要包括了自由水面线、丁坝附近流场和紊动场等三个方面。
不同结构形式丁坝水毁过程分析
不同结构形式丁坝水毁过程分析苏伟;王平义;喻涛;门永强【摘要】通过水槽概化模型试验对不同坝型、坝长和挑角丁坝的水毁过程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冲刷坑深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观测到不同结构形式丁坝对河床冲刷地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不同的坝型的试验数据,提出具有较好稳定性的新型坝身横断面结构形式,并且深入研究丁坝不同坝长、挑角下河床冲刷及丁坝水毁机理.【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2(000)011【总页数】6页(P118-123)【关键词】丁坝;水流;结构形式;水毁;过程【作者】苏伟;王平义;喻涛;门永强【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56.35+2在航道整治工程中,丁坝是最常见的建筑物之一。
对于布置在沙卵石浅滩上的丁坝,由于基础没有经过处理,当遇到洪峰或者库流下泄时,水流对丁坝就会产生巨大的冲击作用,在水流的这种作用下,丁坝就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水毁[1-2]。
经过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发现,不同结构形式的丁坝受到水流作用后产生的破坏是不同的。
找到一种优良的结构形式迫在眉睫,但是目前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甚少。
为了能够找到这种优良的结构形式,就得深入了解不同结构形式丁坝的水毁过程,对比分析不同结构形式丁坝开始破坏的时间、位置以及丁坝随时间推移破坏程度的变化,掌握不同形式丁坝的破坏机理和相关数据,最终确定较优的丁坝结构形式。
因此,对不同结构形式丁坝水毁过程进行研究分析非常必要。
1 模型的建立和试验工况的拟定试验在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运工程重庆市重点实验室航道试验厅长30 m,宽2 m 的矩形玻璃水槽中进行。
进口流量由电磁流量系统控制, 尾门由翻板门结合小水阀控制水位。
丁坝布置在水槽的左岸,丁坝坝体采用散抛石坝,丁坝横断面采用梯形断面和圆弧断面, 梯形断面迎水坡坡度为1∶1.5,背水坡坡度为1∶2,向河坡为1∶5,坡面采用圆弧形, 坝顶顶宽为7.5 cm,坝高10 cm。
丁坝对弯道水流特性影响的水槽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
丁坝对弯道水流特性影响的水槽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本文采用物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计算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丁坝附近水流特性及其对弯道水流的影响。
在物理模型试验部分,通过自动水位测量系统和流速测量系统对丁坝附近及弯道的水位、流速进行了测量,并利用测量结果对沿程水位变化、流速分布、回流区长度及紊动能变化等规律进行了研究;在数值模拟计算部分,通过Mike21软件建立了与物理模型相同尺寸的二维水流数值模型,用实验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利用此模型对丁坝附近的水位变化、流速分布及回流区长度变化等规律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物理模型试验结果表明:(1)各种工况下的丁坝侧沿程水位均高于丁坝对岸侧沿程水位,且水流经过弯道后,两侧水位才开始恢复至正常水位。
(2)丁坝与弯道进口距离一定,流量不同时:(1)流量越大,同侧沿程最高水位越大,沿程最大横比降越大;丁坝距弯道45cm时,纵比降随进口流量的增大而减小,丁坝距弯道55cm时,纵比降随进口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2)丁坝与弯道距离较近时,相对回流区长度随流量的增加呈先减小后增大趋势;丁坝与弯道距离较远时,相对回流区长度随流量的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趋势。
(3)丁坝坝头、下游及水槽中间区域的紊动能最大值分布区域均随着流量的增大而增大。
(3)流量一定,丁坝与弯道进口距离不同时:(1)丁坝距弯道越近,同侧沿程最高水位越大,沿程最大横比降越小;丁坝距弯道45cm时,丁坝侧最大纵比降低于丁坝对岸侧最大纵比降,丁坝距弯道55cm时,丁坝侧最大纵比降高于丁坝对岸侧最大纵比降。
(2)随着丁坝与弯道进口距离的变化,在直道中,距丁坝侧边壁较近的纵向流速变化规律均是先减小后增大,距丁坝侧边壁较远的纵向流速变化规律均是先增大后减小再趋于平缓。
(3)当流量较小时,丁坝与弯道进口距离越近,相对回流区长度越长。
(4)随着丁坝与弯道进口距离的增加,紊动能最大值的分布区域有所减小。
数学模型计算结果表明:(1)当丁坝与弯道进口距离一定时,随着流量的增大:(1)丁坝近区水位沿程逐渐上升,坝前的壅水高度与坝后的跌水深度均有所增加,且跌水深度大于壅水高度;丁坝近区沿程各断面横比降呈递增趋势。
丁坝附近湍流的数值模拟
摘
要 :以三维水 流运动 方程 为水流控 制方程 , 用 R G 一s模 型来处理紊动项 , 采 N 建立 了模 拟丁坝绕流 的湍流模 型, 并
行 了 比较 分 析 。
13 ;。:c 一 .9G
; =14 ; C .2
=16 ; = .8叼
1 数学模型
11 . 控 制 万 程
( × )÷其 : ( )。47 和 2 , +i =3; 中 1 O; . x叩 7
分别为 与湍动能 k和耗散率 对应的 Pa dl 。 rn t数
为控制方程 , 拟 了不 同量 级 下不 同 长度 正交 丁 坝 的局部 流 模 场; 杨元平 通过沿 水深 方 向积分 的平 面二 维水 流运 动方 程 组 , 导出 了透水 丁坝 坝 后 的 回流 区长 度计 算 公 式 ; 云 峰 推 夏 等 利用沿水 深平 均的 k—s模 型 , 首次将地 形反 映法 用于 丁 坝 的模拟 , 并较好地反映 了坝前 壅水 现象和过 坝水流水 面线 的 变化 ; 周宜林 通过 大涡数 值模 拟 研究 了 丁坝 附近 的水 流特 性 ; 静等 将非线性紊流模型用 于丁 坝的水 流模拟 , 与线 彭 并 性模型进行 了比较 。 研究表 明, 标准 k— 模型 在模 拟障碍物绕
E ma : h n zz o g 8 1 6 e I — i z a ge h n 7 @ 2 . O l l I
维普资讯
( )为 动 量 方 程 。 4
( 4 )
式 中 : 、, uv w分别为 x y , 和 方 向的流速分量 ; p为动水压强 ; p为 水 的密度 ; 为紊动黏性系数 。 ( )为连续方程 ; ( ) ~式 y 式 1 式 2
丁坝周围床面受力的试验研究
大加 强瞬 时水 压力而导致 坝头 冲刷 和坝体破 坏 。
紊 动 水 流 的脉 动 流 速 遇 到 边 界 及 其 他 障 碍 时 ,动
能转 变 为压 能 ,这 是 水 流 产 生 压 力 脉 动 的根 本 原
H ro adN vgt nA mns ai , h nqn 0 0 0 C ia 3 C a  ̄i gWaew yIs tt o ln i ei ab r n aia o d iirt n C og ig 0 2 , hn ; . hn a tra tue f ann D s n i t o 4 n ni P g g adR sac , h n4 0 1, hn) n eerh Wu a 3 0 C ia 1
a ay e n l z d.
K e r s p rdk ; go sd n mi y ru i r su e f cu t np e s r ; ioi e y wo d :s u ie rs y a ch d a lcp es r ; l tai rsu e sl u o n
Dit i uto d s i i r a fpr s ur n r v r b d ne r t e s s r b i n i cpl na i n o e s e o i e e a h pur d ke i
WA G Pn- i N ig y ,G OG ij g,LU H a- a A u-i 2 I u ihn n
丁坝回流区试验实验报告(河海港航)
丁坝回流区试验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实验研究丁坝附近的水位、水流特性,加深对丁坝在航道整治中的作用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观测和记录一种丁坝长度、丁坝高度在某一水流强度情况下的丁坝附近水位、水流、回流区流态和范围;2、改变丁坝长度几个组次,观察回流区流态和范围。
三、实验设备丁坝回流区试验主要在综合试验水槽顺直段进行。
主要实验设备及仪器包括试验水槽、丁坝模型、水尺、旋浆式流速仪、采点箱。
水槽断面宽1.2m,高0.4m,纵向长16.6m,设有直线段10m和弯曲段6.6m,弯曲段中轴线弯曲半径为3m。
丁坝模型采用混凝土制成,高20cm,坝体长度分别为30cm和50cm。
实验用品主要包括木砂(跟踪剂)。
三、实验原理丁坝是航道整治工程中最常用的建筑物。
丁坝的坝根与河岸连接,坝头伸向河心,在平面上与河岸构成丁字形。
当水位低于丁坝坝顶高程时,水流受到丁坝雍阻,迫使水流流向河心,绕过坝头下泄,在坝下游形成回流区。
不同的丁坝布置形式,下游所形成的回流区范围是不同的,并直接影响到整治工程中丁坝间距的布置。
所以,丁坝回流区范围、回流区形态变化及其回流强度大小,是航道整治工程中需要密切关注和研究的问题。
本实验是在“水流流速场试验”完成之后,在顺直段断面2和断面3之间放置一个丁坝模型,其测流断面和测流垂线的位置均和“水流流速场试验”一样,即顺直段各断面距进口的距离分别为178.6cm、294cm、584cm、850cm;中间的那个测流垂线(垂线3)位于水槽中轴线上,两边的测流垂线(垂线1和垂线2)分别距水槽右侧、左侧21.5cm。
分别测得各断面、各条测流垂线上相对水深为0.4h、0.6h 和0.8h处的流速和水槽左右侧的水位,即可研究丁坝附近水位、水流特征。
四、实验步骤1、阅读和掌握实验目的、实验要求以及实验内容;2、熟悉和掌握旋浆式流速仪的使用原理与操作方法;3、开启水泵,调节水槽尾门,保持沿程水流恒定状态;4、放置丁坝,待水流稳定后,采用木砂示踪剂观测流线、回水区域;5、在丁坝前后测流断面上沿水槽宽度设置3个测流垂线,每条垂线沿水深测量和记录3点流速;并测量各断面左右侧的水位;6、改变丁坝长度几个组次,观察回流区流态和范围;7、计算整理试验结果。
弯曲河道水力特性对枢纽运行的影响及改善措施的试验研究
弯曲河道水力特性对枢纽运行的影响及改善措施的试验研究王珍;邱静;王丽雯;刘达【摘要】枢纽从凸岸到凹岸依次布置电站、泄水闸、船闸.由于弯道环流的影响,水闸泄流能力不足,壅水超高;电站进水口前有较大范围回流,泥沙淤积问题突出;船闸口门区岸坡流速较大,威胁通航安全.对此展开物理模型试验研究,通过改变凸岸岸线、设置拦漂桥、凹岸护坡等工程措施改变枢纽处水流的水力特性,使水闸泄流能力提高到规范要求,降低壅水,电站引水防沙及通航安全得到保障.以上工程措施对其他弯道上的枢纽工程同样具有借鉴意义.【期刊名称】《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08)002【总页数】5页(P1-5)【关键词】弯道水流;水力特性;试验研究;水闸泄流能力;电站引水防沙;船闸通航【作者】王珍;邱静;王丽雯;刘达【作者单位】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0;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0;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0;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东,广州,51061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732弯曲河道的弯顶稍下位置作为枢纽的坝址,受弯道环流的影响具有其“先天不足”:一方面在弯道环流的作用下,水面是凹岸高凸岸低,整个水面为一个扭曲面[1][2][3][4],弯道凹岸由于离心力作用,其相应点受到的水压力大于静水压力,并与流速的平方成正比[2][3][4][5];另一方面环流使得含沙量高的水体和较粗的泥沙集中靠近凸岸,并在凸岸沉积下来。
而凹岸的水相对较清,一般表现为清水冲刷。
在弯道凹岸冲刷的泥沙,其中以弯顶稍下游冲刷最甚,这部分泥沙由底层水体带向弯道凸岸,并在凸岸淤积,形成浅滩[3][4][6][7][8]。
枢纽从凸岸到凹岸依次布置电站、泄水闸、船闸,根据以往经验,本枢纽的电站、水闸、船闸运行安全可能受到威胁。
因此,本文展开试验,通过模拟弯道水流,研究其对枢纽运行的影响,并提出相应工程改善措施。
丁坝长度对回流长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_郑艳
收 稿 日 期 :2013-06-17 基 金 项 目 :国 家 自 然 科 学 基 金 项 目(51178391) ;中 央 财 政 支 持 地 方 高 校 发 展 专 项 资 金 特 色 重 点 学 科 项 目 (106-00X101 ) 作者简介:郑 艳(1988-),女,西安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从事环境水力学、水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研究。 *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魏文礼
中 图 分 类 号 :S157.1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000-1700(2014)02-0195-05
Influence of Spur-dike Length on the Recirculation Scale by Numerical Simulation
ZHENG Yan,WEI Wen-li* ,LIU Yu-ling
的回流长度 为 10.8m,与试验值 相比误差为 2.85%,因此选
用 RNG k-ε 模 型来模拟宽 浅水槽中 非淹 没 丁 坝 周 围 的 流
场结构较为准确,能较好的描述丁坝下游实际的回流特征。 由于丁坝的束窄作用, 主流突然收缩, 在非淹没状态
下,水流冲击丁坝迎水面后,出现回流,时均流线分为两部 分: 一部分保持前进运动, 另一部分为坝下水流与侧壁分
第2期
郑 艳等:丁坝长度对回流长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197-
a
b
图 1 模型尺寸(a)及网格图(b) Figure 1 Model size(a) and the grid chart(b)
2 结果与分析
2.1 丁坝上下游平面流场分析
由图 2 可知,水槽试验中丁坝长为 1m 时,回流长度实
测值为 10.5m。 当丁坝长为 1m 时,用本研究模型计算得到
丁坝紊动特性试验研究
图 3 坐标 系 建 立
Fg 3 Es bi ml to i. t l t e f a s n
c od n t y tm o ri ae s se
Fg 1 L y u f a uig i . a o t s rn o me
p itn a ri on e rg on— n s oe
维普资讯 ຫໍສະໝຸດ 16 8 水道 港 口
第 2 卷第 3期 9
l
头测 点 布置
2 回 流 区测 点 布 置 图
F g 2 L y u fme s r g i . a o to a ui n
o n n b cd o rgo p iti a llw e in
测和分析 , 得到 了丁坝坝头和 回流 区的水流特性 及紊动动能 的分布规律 。 关键词 : 丁坝 ; 头区; 坝 回流 区; 流场 ; 紊动 动能
中 图分 类号 : V 112 :V6 T 3 .1T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05 43 20 )3 15 8 10 —84 (08 0 —08 —0
收 稿 日期 : 0 8 3 4 修 回 日期 :0 8 4— 2 2 0 —0 —2 ; 2 0 —0 0
作者简 介: 张华庆(95 , , 16 一) 男 江苏省人 , 研究员 , 事水力学及河 流动力学研究 。 从
B orp y Z A G H a ig1 5 , a ,r esr i a h : H N u —Qn(9 一)m l po so. g 6 e f
丁坝作 为河道 整 治 的一种 主要 建筑 物 , 广泛应 用 于各 种 河道 整 治 工程 中。对 于 丁 坝所 导 致 的 复杂 三维 水 流结 构 , 以往研究 更 多关 注 的是 丁坝本 身 的形态 和 不 同水 流条 件 下对 回流 尺度 以及 坝头 冲刷 坑尺 度 的影 响研 究 _ j但是对 于 丁坝 附近 的水 流形 态及 其紊 动特 性研 究较 少 。 由于丁坝 附 近的局 部流 态非 常复 杂 , 1 , 呈 现 三维紊 流特 性 _ j因此研究 丁坝 附近水 流 的紊 动特 性对 于 完 善 丁坝 水 力学 和 加 深对 丁坝水 流结 构 的认 5 , 识 是非常 重要 的。 国内 , 维东 _将 弯道 内有 无 丁坝 两种条 件前 后 紊动 动能分 布进 行对 比 , 郭 7 j 并未 对丁 坝单独 条件 下 的紊动 特性 进行 分 析 ; 桂景 _ 丁坝 动 能 分 布进 行 过 研 究 , 该 文 主要 对 不 同水 平 面上 的紊 动分 高 1 对 但 布进 行对 比 , 丁坝附 近局 部 区域没有 进 行细 致深 入 的分析 。 对
航道整治河段流动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
航道整治河段流动特性的三维数值模拟分析作者:***来源:《中国水运》2021年第07期摘要:在应用于航道整治活动中的各种建筑物里,丁坝属于非常常见的一类。
丁坝的结构有利于约束和引导外来的水流,将水源约束在丁坝的河道里,而且能够保护岸堤,减轻水源对环境的破坏程度。
另外,丁坝的坝体附近存在很多比较复杂的水流现象,因此探究航道整治河段的水流特性是很有必要的,也能够为与航道整治相关的建筑物的构造设计提供思路。
本文以丁坝为主要研究对象,首先分析了丁坝近场可能存在的不同水流现象,并概述三维数值分析所需要应用的相关计算模型,然后通过建立模型同时结合实例验证模型最后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坝体计算区域的水流特性。
关键词:数值模拟;丁坝;流动特性;航道整治中图分类号:U6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973(2021)07-0106-041引言在航道整治活动中,丁坝建筑物的应用是各种建筑物中比较普遍的一种。
丁坝能够起到很好的束水归槽的作用,不仅能够减少堤岸损毁情况的发生,还可以有效地保证整治河段区域形态的稳定性。
丁坝按照坝体的平面设计结构来划分,可以被分为很多类别,比如“丁”字型、直线以及曲线型等等。
除了按照平面形状来划分,丁坝还可以按照构筑材料、水位高度以及坝体轴线与水体流向的关系等划分为很多类型。
构建丁坝容易导致丁坝附近的各个水源线路汇集,进而会影响并改变其近场水流流动的结构,最终结果是造成泥沙的淤积问题。
构建丁坝会改变水流的压力以及流速场,是水流的流动表现出明显的三维特征,丁坝坝体的头部和尾部形成不同的水流現象,这是水流的紊流。
2数值计算模型2.1控制方程式(1)为水流的连续方程,式(2)-(4)为N-S方程,其中ui是平均速度,Ai和VF分别为流体的面积以及体积分数,Gi和fi分别是体积力和黏性力,压力是P,应变力张量和总动力黏性分别是Si、μtot、τij、τw,I分别为流体以及壁面剪应力。
台阶式丁坝水动力特性及防冲效应
台阶式丁坝水动力特性及防冲效应丁晶晶;陆彦;陆永军【摘要】丁坝是航道整治工程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整治建筑物,然而丁坝坝头复杂的水流结构,常导致坝头局部冲刷,易诱发丁坝水毁.为减弱坝头的水流动力,提出了设置台阶式坝头的新型丁坝结构形式,并通过水槽试验研究了台阶式丁坝的水动力特性及冲淤特征.研究表明,台阶式坝头能逐级分散坝头的集中绕流,消弱坝头脱离涡的涡量强度,而台阶的台面也能逐级阻挡坝头下潜流,消弱其对床面的直接冲击;同时,台阶台面具有挑流作用,使得最大流速或最大紊动强度区相应外移,也有利于坝头的稳定.试验还研究了台阶级数、宽度以及坝身下游边坡是否设置台阶等对控制局部冲刷坑的影响.试验发现,台阶级数相对越多,宽度越宽,其减小局部冲刷的效果越好;坝身下游边坡设置台阶增大了台阶台面阻挡下潜流及挑流的面积,也有利于控制局部冲刷的发展.【期刊名称】《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8页(P67-74)【关键词】丁坝;台阶式坝头;新型结构;航道整治;水动力特性;冲刷特性【作者】丁晶晶;陆彦;陆永军【作者单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南京21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63丁坝是一种常见的航道整治建筑物,在改善航道条件、保护岸滩以及保持水生环境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而另一方面,丁坝坝头床面往往由于坝头复杂的水流动力而形成局部冲刷坑,降低了坝体的稳定性,容易诱发丁坝水毁。
为此,很多学者在丁坝坝头局部冲刷的形成机理方面做了大量研究[1-6],这些研究普遍认为,坝头的水流结构主要包括坝头集中绕流、下潜流及坝头后方竖轴漩涡,三者的综合作用是产生坝头局部冲刷而导致丁坝水毁的主要动力。
丁坝局部冲刷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现状
丁坝局部冲刷机理及防护措施研究现状发布时间:2022-10-17T05:42:59.755Z 来源:《城镇建设》2022年11期作者:张皓锋[导读] 丁坝是河流整治中广泛应用的整治建筑物,往往通过丁坝系列(丁坝群)防止海岸冲刷,稳定和增加通航水深以及对河道的生态修复等张皓锋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重庆交通大学 400000 0引言丁坝是河流整治中广泛应用的整治建筑物,往往通过丁坝系列(丁坝群)防止海岸冲刷,稳定和增加通航水深以及对河道的生态修复等。
航道整治中丁坝的目的在于调整河床水深以达到航道整治目标。
丁坝由坝头、坝身和坝根三部分组成坝根与河岸相连坝头伸向河槽坝头与坝跟之间的主体部分为坝身。
丁坝有长丁坝和短丁坝之分。
丁坝坝身的长短决定着束水作用的大小。
坝身愈长束窄河槽愈显著挑流作用就愈强。
丁坝坝顶高程视整治目的而异。
用作防护近堤河岸的丁坝坝身和堤身相连坝顶高程略低于堤顶高程一般不被洪水淹没。
1冲刷机理1.1关于冲刷不同的观点关于丁坝冲刷机理的研究,有些学者认为冲刷是由于行进水流受丁坝影响,在近场河底形成流向下游的马蹄形漩涡,致使河床上的泥沙被水流冲起挟至下游,逐渐形成冲刷坑;流向下运动,形成下潜水流,造成丁坝底部河床的冲刷;还有学者认为是丁坝致使河也有研究认为是由于丁坝阻碍水流的行进,使水流在丁坝附近形成压力差,部分水道紧缩,局部流速增大导致其附近的冲刷现象的发生。
随着近年来研究的深入,很多学者认为丁坝冲刷应是上述3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即丁坝冲刷是由下潜水流和绕过坝头的水流及它们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马蹄形漩涡综合作用造成的。
上游水流行进到丁坝时受阻,引起坝头附近水流强烈的三维紊动和剪切层涡列的发展,导致水流流速和单宽流量的局部增强,增强了水流输沙能力,这是丁坝局部冲刷发生的直接因素。
而马蹄形漩涡和下潜水流对水流冲蚀力的增强与局部冲刷的形成也起到了关键作用,一方面冲向坝面的水流受到阻碍以后,在丁坝迎水面产生停滞,造成压力梯度变化,形成下潜水流,下降水流运动形态类似垂直射流,冲击河底床沙;另一方面坝头附近流速的增加导致了河床底部流速的增大和马蹄形漩涡的生成,马蹄涡系具有很高的河床剪力以及极强的搬运泥沙颗粒的能力,造成局部冲刷。
单双正挑丁坝平面二维回流数值模拟与验证分析
前言
丁坝作为河道整治工程 中的主要水工建筑物, 主要用于改善河道、 维护河相稳定、 护岸导流等. 然而关于丁 坝对水流结构包括 回流区形态的影响, 国内外开展了大量的研究, 经历了实验、理论、数值模拟研究阶段,早期 的研究受到技术条件的制约主要以实验为主, R a j a r a t n a m和 N a w a c h u k w u 川 通过矩形水槽试验测量得出单丁坝附 近水流流速场, 进而分析得到单丁坝与回流长度的理论关系; G a r d e M T 等通过实验对单丁坝下游回流区长度和宽 度进行研究并提出了有关理论; 李洪【 j 通过实验分析了单、双丁坝作用下的流场和水面变化规律. 随着 计算机技术 的不断发展, 利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丁坝周围水流 已成为主要手段. 黄文典等 对淹没丁 坝进行 了平面二维水流数值模拟研究; 程年生 采用水深平均二维水流模型及紊动能耗散率双方程模型研究 非淹没丁坝的绕流问题及紊动能等的分布规律; T i n g s a n c h a l i 和 Ma h e s w a r a n t 6 1 应用沿水深平均的二维模型和经验 系数修正的紊动能耗散率模型研究计算了丁坝附近的底床应力分布. 目前对 丁坝附近水流模拟的研究工作主要在丁坝回流长度、丁坝附近流态、丁坝上游壅水高度等方面. 但 利用二维浅水数学模型对单、 双丁坝之间的回流问题研究还不够充分.因此, 本文采用二维浅水模型, 对非淹没 单双正挑丁坝进行回流数值模拟, 并利用 N a w a c h u k w u的实验数据对该模型进行验证.
收稿 日期 :2 0 1 2 . 1 1 . 1 9 作者简介:刘军( 1 9 8 9 - ) ,男,山东 临沂人,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 向:港 口海岸及近海工程. E ・ ma i l : 8 4 2 6 6 9 8 9 8 @q q . c o n. r
3种紊流数值模型模拟明渠丁坝三维水流初探
P P 、 P P P 为流体 内应 力张量 的分 w P
量。
维 丁坝水流的数值模拟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并且 以前有关丁坝绕流的研究基本上都是基于 1 紊 种 流模 型( 标准 , 模 型、k 6 模 型或者 R M模 c — 一0 S 型等 ) ,对于这 3种 紊流模 型在 同一个实 验条件 下还没有做过探索 。本文采用 3种不 同的紊 流模 型模拟丁坝绕流流场 ,把数值计算 成果与实验成
中图分类号 :T 8 3 V 2 V 6 ;T 3 2 文献标志码 :B 文章编号 :10 — 13 2 1 ) 50 5 — 3 0 7 0 3 ( 0 1 0- 0 6 0
0 概 述
丁坝 是水 利工 程 中被广 泛应用 的一种水 工 建筑
1 数 值 方 法
比较 3种数值紊流模型 :标准 — 模型、k 一
模 型 、R yod enls—Srs 型 ( S 模 型 ) t s模 e RM 。这 里 为 了节 省文 章 的篇 幅只是把 3种 紊流 数值模 型 的基
物 ,在航道整治、防洪护岸 、促淤保滩等工程中发 挥着 重要 的作 用 。修 建 丁 坝后 ,它 可 以束 窄 河 床 、 调整水流 ,使局部水流结构发生剧烈的改变 ,从而 打破了原有的水沙平衡 ,引起河床冲刷。因此对坝 后下游形成的漩涡区的大小 、水流对河床底的冲刷 程度等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到 目前 为止 ,国内外 的许 多学者做 了很多研 究 ,包括 实验 、理论 和数 值模 拟 。例 如 Fj a uw r i a 等 J o ng _ 、Sia3等 对 丁 坝 周 围 的 水 流 、Tmiaa2 hb l j 流场的变化 以及紊流特性 做了实验研究 ;17 98年 窦 国仁根据丁坝压缩水流的动量方程推导出了矩形
不同坝型丁坝坝体周围水流紊动特性试验研究
不同坝型丁坝坝体周围水流紊动特性试验研究
张可;王平义;喻涛
【期刊名称】《水运工程》
【年(卷),期】2012(000)007
【摘要】通过水槽试验,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丁坝附近水流紊动强度沿水流方向、水深方向和横向的分布规律.绘制5种不同坝体结构形式其周围水流脉动动能和紊动强度的分布等值线图并分析分布规律,进一步探讨不同坝体挑角对丁坝附近水流紊动强度和脉动动能的影响.
【总页数】7页(P1-7)
【作者】张可;王平义;喻涛
【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2
【相关文献】
1.常曲率U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试验研究 [J], 白玉川;高术仙;徐国强
2.溢流坝反弧段水流的紊动特性 [J], 董曾南;陈长植;赵建民
3.丁坝紊动特性试验研究 [J], 张华庆;曹艳敏;王建军
4.丁坝周围水流紊动特性与地形冲刷的关系 [J], 苏伟;王平义;胡宝月
5.顺直微弯型分汊河道水流的紊动特性试验研究 [J], 顾莉;华祖林;褚克坚;刘晓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阶梯形丁坝下游回流规律分析
阶梯形丁坝下游回流规律分析钟亮;孙建云;刘珺洁;周鑫靖【摘要】阶梯形丁坝在航道整治中应用广泛,其回流规律与船舶通航、坝田淤积及堤岸稳定等系列问题密切相关,但目前研究很少.应用三维水流数学模型研究双级阶梯形丁坝几何尺度及来流条件对回流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回流长度随一级丁坝相对长度ε1及高度φ1、二级丁坝相对长度ε2均呈递增变化趋势,随弗劳德数Fr 呈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②回流宽度随ε1,ε2和φ1变化相对明显,而随Fr变化总体较小;③回流正、负流区宽度比沿程变化曲线总体为上凸状,负流区宽度相对较大,在靠近丁坝部位可达正流区宽度的2.5倍;④回流曲线形态与ε1,ε2和φ1有关,ε1和φ1主要影响回流曲线长度,ε2影响回流曲线的整体形态;⑤回流流量一般小于来流量的10%,沿程分布曲线不对称,增流区回流流量变化相对缓慢,而减流区变化相对剧烈.%Step-shaped spur dike is widely used in the waterway regulation,and the law governing the backflow is closely related with the problems such as ship navigation,siltation of dam field (deposition between two groins) and embankment stability,but few studies are conducted in this field.In this research,the influence of spur's geometric scale and inflow condition on the backflow is studied by using a three dimensional mathe matical model of water flow.The results show that:①The backflow region length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he relative length ε1 and relative height φ1 of the first stage spur dike and the relative length ε2 of the second stage spur dike,and it increa ses first and then decreases with the Froude number Fr;②The backflow region width changes relatively obviously with ε1,ε2 and φ1,and changes little with Fr overall;③The widthratio curve of the positive velocity region and the negative velocity region is overall convex,and the negative flow width is relatively large,which can be 2.5 times the width of the positive velocity region near the spur dike;④The shape of backflow curve is related to ε1,ε2 and φ1,and ε1 and φ1 mainly affect the length,while ε2 affects the overall shape;⑤The circumfluence flow is less than 10% of the discharge,and its distribution curve is asymmetric,with slow change in the flow increasing area and relatively severe change in the flow decreasing area.【期刊名称】《水利水运工程学报》【年(卷),期】2017(000)005【总页数】9页(P9-17)【关键词】阶梯形丁坝;回流尺度;回流曲线;回流流量【作者】钟亮;孙建云;刘珺洁;周鑫靖【作者单位】重庆交通大学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74;重庆交通大学水利水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074;重庆市信息通信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40004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7.9;TV131.2丁坝是常见的航道整治建筑物,具有改善航道、维护河相和保护水生态等功用。
水流挟沙力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水流挟沙力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李东风;白福青;赵海涛;罗晶;臧振涛
【期刊名称】《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16(028)005
【摘要】利用中国期刊网知识发现KDS系统,以水流“挟沙力”或“挟沙能力”为检索词进行检索,对选中的文献进行互引分析得到挟沙力研究的知识图谱,通过分析所有选中文献,得到了挟沙力研究的四个热点和三个学术研究增长点,通过引文系统绘制文献学术关注趋势图、学术传播速度趋势图和用户关注趋势图,分析了挟沙力研究的学术发展趋势.
【总页数】7页(P9-15)
【作者】李东风;白福青;赵海涛;罗晶;臧振涛
【作者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水利与环境工程学院,浙江杭州310018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V143+.4;TP391.41
【相关文献】
1.尊村引黄灌区渠道水流挟沙力研究 [J], 魏杨;欧阳前超;周霞;张超波
2.鳌江下厂渔港段水流挟沙力公式研究 [J], 萧云朴;廖君武;蔡西栗;陈羿
3.考虑水流紊动的丁坝下游回流区水流挟沙力研究 [J], 杨静;张潆元;冯金朝;刘裕明
4.近岸海域水沙界面通量与水流挟沙力研究 [J], 郑俊;李瑞杰;于永海
5.水流挟沙力研究知识图谱分析 [J], 李东风;白福青;赵海涛;罗晶;臧振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SN 1000-0054CN 11-2223/N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 T singh ua Un iv (Sci &Tech ),2008年第48卷第12期2008,V o l.48,N o.127/312053-2056丁坝回流区水流紊动强度试验陈稚聪, 黑鹏飞, 丁 翔(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北京100084)收稿日期:2007-09-28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规划科技支撑项目(2006BAB05B02)作者简介:陈稚聪(1945—),女(汉),四川,教授。
E -mail :chenzh c @tsingh ua .edu .cn摘 要:丁坝是一种河道整治及护岸工程的设施。
为研究丁坝回流区水流的脉动特性和冲刷机理,对玻璃水槽内丁坝回流区水流进行了测量。
用三维激光颗粒动态分析仪(3D-PD A )测量三维脉动流速。
分析了丁坝后3个流区(主流区、回流正流速区和回流负流速区)的紊动强度。
结果表明:丁坝后回流区纵向紊动强度明显增强,且回流正流区大于回流负流区。
主流区、回流正流速区和回流负流速区的3个流区纵向紊动强度均以对数形式沿程减弱,至回流结束一段距离后恢复到无丁坝状态。
关键词:丁坝;水槽试验;回流;紊动强度中图分类号:T V 13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54(2008)12-2053-04Turbulence intensity measurements in thebackflow region around a spur dikeCHEN Zhicong ,HE I Pengfei ,DING Xiang(Department of Hydraulic Engineering ,T s inghua University ,Beij ing 100084,China )Abstract :S pur d ikes are bu ilt to protect banks and improve ch ann els.T he tur bulence characteris tics of th e backflow region ar ou nd a s pur dike w ere measur ed in a glass tank to better analyze the scour ing and sedimentation mech anics.A 3-D dynamic particle an alyzer was used to measu re the turbu len ce intens ities in three sub -regions ,th e reverse-velocity b ackflow region,the positive-velocity backflow reg ion an d the main flow region.T he results sh ow that the turbulence intens ity is greatly streng th ened by the spur dike,particularly in the positive-velocity region with lesseffect in the main flow region.T he turbulence in tens ity then logarithmically d ecays w ith distance from the spu r dik e.Key words :s pur dik es ;glass tan k tests;backflow ;turbu len ceintensity丁坝是河道整治及护岸工程中一种重要的工程措施[1-2]。
研究丁坝回流区水流的脉动特性,对进一步研究回流区水流挟沙力与局部冲刷机理意义重大。
国内外不同学者或采用物理模型[3-4],或采用数学模型[5-6]作了大量研究。
但是,对于丁坝回流区脉动机理的研究,目前还远未完善。
本文利用三维激光颗粒动态分析仪(3D-PDA )系统,在室内实验水槽对丁坝回流区进行了流速场测量,研究了丁坝回流各流区三维脉动强度的变化规律。
1 试验简介1.1 测量仪器采用荷兰DANT EC 公司生产的三维激光颗粒动态分析仪(3D-PDA )。
系统包括:激光光源、传输光路系统、接收光路系统、信号处理器、计算机、三维自动坐标架。
根据水槽试验条件,示踪粒子选用聚苯乙烯,密度为1.04kg /dm 3,粒径为10~40 m 。
1.2 试验水槽系统实验玻璃水槽如图1所示。
水槽长L =4.2m ,宽B =15cm ,水位高h =5cm ,侧面和槽底都是玻璃构成,自带水箱、水泵循环供水。
激光光束可以从水槽上面、两侧、槽底入射,进行水流流速测量。
图1 试验水槽1.3 试验工况本次实验测量了丁坝后的三维流场。
实验通过改变水流流量q v 、丁坝长度b ,进行了4种工况的测量,试验组次如表1所示。
每种工况均进行了无丁坝均匀流测量,其水力比降(J )为1%。
表1 试验组次工况b /cm q v /(L s -1)17.5 2.125.0 2.13 5.0 1.547.51.52 丁坝回流区域的划分根据试验结果,将回流区划分为主流区、回流正流区和回流负流区(见图2)。
具体划分方法如下:回流发生并稳定后,存在一条A B 曲线,此线之外流区流量始终等于水槽初始流量,定义该区为主流区,该线以内的区域为回流区;在回流区正、负向流速交界处存在着一条纵向流速为零的AC 曲线,以此线为界,该线以内的区域称为负流速区,该线之外的区域称为正流速区。
正、负流区的纵向流量绝对值相等而方向相反,处于自成体系的动平衡状态。
这种用流量连续原理确定主流区范围,用流量图2 回流区平面区域划分示意图平衡方法确定回流区中负流速区和正流速区的方法,可以对回流区进行划分,为进一步分析各区的水流特性提供依据。
3 各流区三维紊动强度分布若令u 、v 、w 分别为纵向、横向及垂向脉动流速,则明渠流的紊动强度定义为:u ′=u -2, v ′=v -2, w ′=w -2,(1) Nezu 和Rodi [7]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到明渠流动的纵向和垂向紊动强度分布公式:u ′/u *=D u ex p(- u z /h ),(2)v ′/u *=D v ex p(- v z /h ).(3)式中:z 为距水槽底部垂向距离,D u 、D v 为经验常数。
图3为公式(2)、(3)与无丁坝时实测紊动强度的统计平均值沿垂线分布曲线(由于受仪器限制,只测到z /h ≥0.1)。
可以看出,纵向和横向脉动强度均随z /h 增大而增大,其变化趋势与Nezu 的实验相似。
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的经验系数为D u = 1.431, u=0.881;D v =1.556, v =0.128。
图3中还给出了垂向紊动强度沿水深的分布。
由图可以看出,垂向紊动强度沿水深分布几乎为常数,并接近摩阻流速。
垂向紊动强度沿水深的变化为w ′/u *≈const =D w .(4)图3 无丁坝时水流紊动强度沿垂向分布曲线 当明槽中加设丁坝(丁坝长度为水槽宽度的1/2)后,主流区、回流区的三维紊动强度均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各区量纲一化紊动强度沿相对水深z /h 的分布如图4所示。
由图4可以看出,丁坝后回流区和主流区的紊动强度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分述如下。
2054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48(12)图4 有丁坝时主流区和回流区紊动强度沿垂向分布曲线 1)在主流区。
与无丁坝时相比,主流区水流紊动强度变化不大,而纵向紊动强度在近床面附近有所增强。
2)在回流区。
a)纵向紊动强度在垂线上均大于无丁坝时的紊动强度,垂线呈现出强烈的震荡,且沿垂线分布基本呈对称分布。
b )回流正流区和负流区的横向和垂向紊动强度基本为常数,且较无丁坝时的紊动强度略有增加。
4 纵向紊动强度变化规律4.1 纵向紊动强度沿槽宽分布由上述分析已知,与无丁坝时相比,丁坝后各流区水流紊动强度变化主要是纵向紊动强度的变化。
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分析纵向紊动强度的横向分布,以及该分布沿程的变化趋势。
图5给出5个典型断面的纵向紊动强度沿横向变化曲线,其中,u *=(ghJ )1/2=2.21cm /s,J 为水力坡降,h 为水深。
由图5可以看出,加丁坝后水流纵向紊动强度明显增强,且具有以下特征:1)丁坝回流区紊动强度增加比主流区大;2)距丁坝越近(x =140mm ),紊动强度越大,随着距离的增加,紊动强度逐渐减弱,至回流结束处(x =660mm )时,已接近无丁坝时的状态,但在x =860mm 时,紊动强度尚未完全恢复至无丁坝时的状态。
图5 纵向紊动强度u ′/u *沿横断面分布图4.2 各流区紊动强度沿程分布为分析不同流区纵向紊动强度的增加趋势,图6给出了工况2回流区u ′/u 0随x /l 的变化曲线。
其中u ′为有丁坝时纵向脉动速度;u ′0为无丁坝时脉动速度;x 为距丁坝的距离;丁坝占槽宽1/2,水深5cm ,q v =2.1L /s ;回流长度l =66.0cm 。
由图6可以看出,丁坝回流区纵向紊动强度比无丁坝时均有增加,且沿程递减。
其中主流区增加较少,到丁坝回流结束一定距离后基本上回到无丁坝水平;回流正流区增加最多,最大达无丁坝时的2.7倍,至回流结束时紊动强度仍为无丁坝时的1.66倍;回流负流速区增加规律与正流速区一致,但增2055陈稚聪,等: 丁坝回流区水流紊动强度试验幅介于回流正流区和主流区之间。
图6 丁坝回流区纵向紊动强度比u′/u′沿程变化曲线经本组实验资料回归,3个区域u′/u0随x/l变化呈如下关系:主流区,u′/u′0=-0.10ln(x/l)+ 1.13;(5) 回流正流区,u′/u′0=-0.27ln(x/l)+ 1.66, x/l≤1;(6) 回流负流区,u′/u′0=-0.14ln(x/l)+ 1.28, x/l≤1.(7) 由图6和式(5)可知,当回流结束时,主流区水流纵向紊动强度仍略大于无丁坝时,距丁坝约三倍回流长度时,主流区的脉动强度可完全恢复至无丁坝状态。
5 小 结1)丁坝下游水流三维紊动强度均比无丁坝均匀流时有所增强,其中纵向的增加远大于垂向和横向。
因此,研究丁坝下游回流区水流紊动强度变化时,应以纵向紊动强度为主。
2)回流区水流纵向紊动强度增加程度大于主流区。
在本文试验条件下,纵向最大紊动强度在主流区、回流正流区和回流负流区分别约为无丁坝时的1.6倍、2.7倍和1.9倍。
3)在丁坝下游纵向脉动强度沿程快速递减,至回流结束处,主流区、回流正流区和回流负流区纵向紊动强度已接近无丁坝状态,分别为无丁坝时的1.13、1.66和1.28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