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和社工救助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索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方案
针对需要社会救助的群体,我们提供以下服务方案:
1. 心理支持服务:为需要社会救助的人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帮助他们稳定情绪、消除负面情绪。
2. 经济援助服务:为需要经济援助的人提供资金援助、生活补助和就业培训等服务,帮助他们度过困难时期。
3. 康复服务:为需要康复的人提供康复治疗和康复辅助服务,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4. 教育援助服务:为需要教育援助的人提供学费、书籍和学习辅助工具等支持,帮助他们获得教育机会。
5. 社交支持服务:为需要社交支持的人提供社交活动和社区服务,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以上服务方案仅为参考,具体服务内容和实施方式还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设计。
我们将继续秉承“以人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为需要社会救助的人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服务。
- 1 -。
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与救济中的支持与创新

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与救济中的支持与创新社会工作是一项以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福祉为目标的专门领域。
在社会救助与救济工作中,社会工作非常重要,它既是一种支持体系,又是一种创新手段。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与救济中的具体作用以及它带来的支持和创新。
一、社会工作的支持作用社会工作的支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提供咨询和辅导服务社会工作人员经过专业培训,拥有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在社会救助与救济中,他们能够为受助者提供准确、全面的咨询和辅导服务。
通过与受助者的沟通和了解,社会工作人员能够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情感支持,并帮助他们重建自我价值感和人际关系,从而促进他们融入社会。
2. 协调资源和服务社会工作人员作为社会救助与救济工作的专业人员,能够有效地协调各种资源和服务。
他们了解各种社会资源的情况,能够为受助者提供最适合的资源和服务。
通过协调社会工作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社会工作人员能够最大程度地发挥资源的效益,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 促进社区参与和社会互助社会救助与救济不仅仅是政府和社会机构的事情,也需要广大市民的参与和支持。
社会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起着桥梁和推动的作用。
他们能够组织和引导社区居民参与社会救助与救济工作,激发社区内部的互助和合作精神。
通过社区参与,社会工作人员能够形成基于社区的支持网络,为受助者提供更加持久和可靠的支持。
二、社会工作的创新作用社会工作不仅仅是提供传统的救助和支持,还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需求。
1. 创新服务模式社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创新服务模式来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针对性的支持。
例如,可以结合信息技术,开设线上咨询和辅导服务,方便受助者随时随地获取支持。
同时,社会工作人员还可以与相关专业合作,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帮助受助者摆脱困境。
2. 创新救助机制社会工作人员可以参与社会救助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他们能够深入了解社会救助的实际情况,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推动制度和政策的改进。
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创新与运用

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创新与运用社会工作是指通过社会工作者的努力,促使个人,家庭和社会组织改变、调适,从而增进他们在生物、心理、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福利和福利应得的某项权利。
在当今社会,各种社会问题如贫困、失业、家庭问题、心理问题等越来越多,因而社会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大。
但是在进行社会工作的实践中,传统的社会工作模式已逐渐无法适应实际需求,瓶颈慢慢显现。
因此,亟需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提升其应用价值和社会效益。
一、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现状目前,我国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有三种:单一服务型、综合服务型和网络服务型。
之前的单一服务型主要解决物质支持,综合服务型则将多种服务形式集成起来,网络服务型基于新型科技手段广泛运用IT技术作为平台,提高服务对象受众和服务范围。
这些服务模式都在不断地普及和完善。
但是,由于传统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在实践中存在的局限性导致了种种问题的出现,包括但不限于:服务方式与服务理念落后,行政政策支持不足,服务对象诉求呈现多元化和复杂化,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
这些问题尤其突出在基层社会工作实践中显现。
如何创新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二、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创新方向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创新,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实际需求进行设计与实践,可以包括以下方向:1. 多元化服务的整合。
社会工作需要将不同服务形式相结合以达到系统完整。
如生活救助、心理疏导、教育培训等服务的整合,组合成不同的功能性服务体系。
2. 市场化服务。
社会工作者需要不断了解市场变化,将服务内容进行细分和精细化,根据市场反馈不断调整服务方向,从而让社会工作服务更好地跟上时代的变化。
3. 社会化服务。
社会工作服务应该与社会组织联系贯通,让公共资源和力量在社会工作领域更加有效地汇聚起来。
同时也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和民间资本注入,构建起多元、立体的工作服务体系。
4. 基于社会化网络的服务。
社会化网络和云计算,可以协助社会工作向着社交和方式的多元化方向发展。
救助社工外展服务方案

救助社工外展服务方案救助社工外展服务方案一、引言救助社工外展服务是指社工人员主动走出机构,走进社区、街头巷尾,寻找和接触有需要的人群,为他们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的服务形式。
本方案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救助社工外展服务方案,以满足他们在实践中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二、服务目标1. 发现和了解社区中潜在的弱势群体和有需要的人群;2. 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支持,包括金钱、精神等方面的帮助;3. 引导和帮助这些人群重新融入社会,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4. 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助和社会和谐。
三、服务内容1. 走访调查:社工人员通过走访社区,与居民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
2. 问题解决:针对社区居民的问题,社工人员提供专业的咨询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克服困难。
3. 资源对接:社工人员与社区内外的救助机构、公益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必要的救助和支持。
4. 心理辅导:对于心理困扰较大的居民,社工人员提供心理援助和辅导,帮助他们调整心态,解决心理问题。
5. 社区活动:组织各种社区活动,增加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社区居民的互助和社会和谐。
四、服务流程1. 确定服务区域:根据社会实际需要,确定救助社工外展服务的具体区域。
2. 建立社工团队:组建专业的救助社工外展服务团队,包括专业社工人员和志愿者。
3. 走访调查:社工人员挨家挨户走访社区居民,了解他们的困难和需求,并进行记录和统计。
4. 问题解决:根据走访调查的结果,社工人员制定相应的解决方案,并与居民一起实施。
5. 资源对接:社工人员与救助机构、公益组织建立合作关系,为有需要的居民提供救助和支持。
6. 心理辅导:社工人员通过个别面谈或小组活动的形式,提供心理援助和辅导。
7. 社区活动:根据社区居民的需求和兴趣,组织各种社区活动,增加居民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五、服务评估1. 定期汇报:社工团队定期向上级机构报告工作进展和成效,并接受评估。
2. 用户满意度调查:定期对接受服务的居民进行满意度调查,了解他们对服务的评价和建议,以及服务的改进方向。
社会工作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探索

社会工作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探索本文旨在社会工作本土化、中国社会转型以及社区社会组织迅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社会工作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进行分析。
通过探寻当前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所面临的困境,总结了从服务模式创新、服务与宣传路径多样化到社区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的建设三种可持续助推的路径,以期在专业社会工作的支持下,完成社区社会组织的顺利转型和良好发展。
标签:社会工作;社区社会组织;“三社联动”自改革以来,中国社会“政企分开”的发展格局,将社区功能的完善与发展提上日程。
而社会工作作为新兴产业与专业,秉持着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以协助个人、社区以及社会的协调发展为工作目标,致力于社会的良好运行与协调发展,在西方近百年的历史,已经发展出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工作模式和专业理论,在推进中国社会改革以及社区建设方面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社会工作在推进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过程中也因本土化的困境而面临着更多的挑战。
一、问题的提出(一)社会政策及现实社会背景的變化党的十八大提出“四个加快”的战略决策,将社会治理的重任移交到了社区建设方面,为推动社会的自我管理,社区将承担更多的社会及政府的职能。
随着改革开放逐渐进入攻坚阶段,社会的转型成为当下各方日益关注的焦点。
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改革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以及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社区的建设与发展备受关注。
毋庸置疑,社区越来越多地承担了先前由政府和国家所承担的保障和服务的功能,成为居民工作之余的活动场所,也同样成为联结居民关系的强有力的纽带。
在行政化导向日益凸显弊端的同时,社区居民自治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提倡[1]。
(二)社会工作的本土化发展社会工作自西方传入中国,在中国社会环境下发展时会产生许多“水土不服”的现象,这其中就包括社会工作专业化、职业化和本土化程度都有待提高。
专业化不足体现在对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传授以及专业训练落后。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开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试点的通知-沪民社工发〔2017〕6号

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开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试点的通知正文:----------------------------------------------------------------------------------------------------------------------------------------------------关于开展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服务试点的通知沪民社工发〔2017〕6号松江区民政局、静安区民政局:为提升社会救助工作水平,保障城乡居民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根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决定在松江区、静安区开展“桥计划”——以儿童为重、家庭为本、社区为基、预防为先的社会工作综合服务试点项目,探索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作用的有效途径。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服务目标(一)探索建立需求发现和评估机制。
全面了解和掌握贫困家庭经济、健康、家庭功能等方面的信息,使贫困对象的社会救助需求得到准确、全面、科学的判定,以便实现精准救助。
(二)建立救助服务研发和实施机制。
在需求评估的基础上,划定贫困家庭救助类别,定制个性化的救助方案,为救助对象提供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等专业服务,并构建社区照顾及支持系统,促进社会救助对象及其家庭内在功能的改善。
根据贫困家庭需求和社区实际情况研发实施各类救助服务项目和产品,整合政府、企业、社会组织资源参与社会救助。
(三)完善社会救助工作机制。
发挥社会工作者、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各自优势,构建“社工+义工”的工作团队,培养救助社工、社区救助条线干部和志愿者队伍,为社会救助储备、优化人力资源。
发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社会工作者在需求评估、救助方案制定、资源整合、政策咨询方面的作用,探索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的机制和渠道。
二、工作原则(一)坚持专业导向。
综合运用个案、小组、社区的方法,为社会救助对象及其家庭提供专业化、多样化、多层次的服务,实现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工作的系统性和服务的专业性。
社会工作者的社区服务与社会支持

社会工作者的社区服务与社会支持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服务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他们为社区中的弱势群体提供支持和援助。
社会工作者通过提供资源、提供咨询服务、提供心理支持和协助社区发展等途径,为社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本文将探讨社会工作者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以及他们提供的社会支持。
社会工作者通过多种方式服务社区,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资源支持:社会工作者会了解社区内部的需求,并努力为居民提供所需的资源。
他们可能会与政府、非营利组织以及社区内的其他机构合作,协调资源以满足社区的需求。
例如,他们可能组织食物银行以供应食物、组织社区活动以促进社区凝聚力,或者提供就业指导以帮助居民找到工作。
2. 提供咨询服务:社会工作者为社区居民提供专业的咨询服务。
他们可以提供家庭咨询、婚姻咨询、职业规划等各方面的帮助。
通过咨询,社会工作者可以帮助居民解决问题、改善人际关系,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3. 提供心理支持:社会工作者与居民建立信任关系,为居民提供心理支持。
他们可以与居民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的困扰和问题,并提供情感支持和指导。
社会工作者帮助居民应对压力、焦虑和抑郁等情绪问题,提高其生活质量。
4. 协助社区发展:社会工作者致力于协助社区实现可持续发展。
他们可以为社区撰写项目提案,争取资金,并与相关机构合作促进社区发展计划的实施。
此外,他们还可以组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增强社区凝聚力和社会责任感。
社会工作者通过社区服务提供了广泛的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通过社会机构和个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提供情感、实质性和信息上的支持。
社会支持有助于改善弱势群体的生活状况和心理健康。
社会支持对个体的多个方面产生积极影响。
首先,它有助于提高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社会工作者通过关怀和支持让居民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被接纳,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尊心。
其次,社会支持有助于缓解个体的压力和焦虑。
社会工作者提供情感支持,让居民感受到关心和理解,从而减轻他们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分析

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分析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分析任何行业均有其模式,正是因为其行业模式的独特性才让行业呈现个性和丰富的内涵。
社工行业在中国近年悄然出现,尤其在珠三角地区,社工行业可以说是如火如荼。
下面由店铺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服务模式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你的服务对象是谁1、你的服务对象是谁你的服务对象是谁?不知道服务对象是谁,无论个案工作、小组工作或是社区工作,知道你的服务对象是谁是你开展服务的第一步。
不知道服务对象是谁,几乎是初进入社工行业甚至是进入行业一段时间的社工最常犯的错误,因为大多数社工往往是从自己想做的服务、能做的服务出发,而不是从服务对象的需求出发。
如今社工服务开拓的是行业,是技术,而产出的却是价值,是服务的品牌,是社工带给服务对象软性的东西,但社工的服务却不是专利,所以你必须要清楚你的服务对象是谁,为什么政府要购买你提供的服务给居民。
2、描述你的服务对象为何要描述你的服务对象?如何描述你的服务对象?这都是值得我们思考和探索的。
描述你的服务对象,将服务对象描述得越细越能针对的设计你的服务。
描述你服务对象包括他们的年龄、性别、婚姻状态、居住地区、收入水平、兴趣、爱好、习惯等,同时你也要描述他们接受过哪些服务,他们现在接受的服务的成效如何等。
3、确定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人一生要面对的问题千变万化,种类更是纷繁复杂。
服务对象可能同时面临若干问题,也可能此刻面临某一个主要问题,似乎人从生下来到这个世界便和问题结下了不解之缘如求学问题,工作问题,交朋友问题,家庭问题等等。
你的服务对象也一样也会面临着诸多问题,等待着你和他一起去应对。
然而“主要矛盾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起到支配作用”所以你的服务对象虽面临着无数问题,但请你详细的罗列出来,生理问题,身体疾病、智力等,然后在这诸多的问题中,去评估服务对象的主要问题,轻重缓急,其次再协助服务对象去解决。
4、厘清服务对象的需求通过以上的分析,现在我们便要走向服务对象的需求。
医院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医院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医务社工,全称医务社会工作者,就是在医院和其他医疗机构中为病人提供心理关怀、社会服务的专业人员,着重于解决病人的心理、情绪和社会问题,缓解医患关系。
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医务社会工作者还是一个陌生词汇。
其实,医务社工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我院医务社工部是立足于为民服务和医院特殊服务的需要而建立起来的,旨在努力创新服务手段,拉近医患距离,促进和谐医患关系建设,树立良好的医院形象。
1.目前医务社会工作的现状医务社工,“他们是医生的助手、护士的伙伴、患者与家属的朋友。
”近年来,医务社工的角色定位逐渐被人们接受。
但由于我国医务社工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医务社会工作者对人们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设有医务社工组织的医院在国内还为数不多,而且多数有社工组织的医院大多也存在着招募不到社工,或处于有岗、无人的状态,绝大多数在岗医务社工也是由医护人员转型而来,总体情况不容乐观。
针对目前医疗纠纷增多、医患矛盾突出的现状,应尽快建立医务社工制度,促使社工组织长期有效地存在下去,搭建起医患沟通理解的新桥梁,为医患关系注入“润滑剂”。
2.社工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2.1筹建成立社工部成立嘉兴市妇幼保健院社会工作管理领导小组,下设三一医务社会工作部办公室,配置具有良好沟通能力和组织能力的一名中层管理人员作为社工部负责人,负责管理社工部的日常事务,并在门诊二楼设置两间办公室,作为社工部办公场地。
根据医院现行需求,制定、出台了《嘉兴市妇幼保健院三一医务社会工作部工作职责》、《医院志愿者工作制度》、《志愿者服务指南》、《志愿者服务手册》等一系列工作职责、制度。
2.2招募社工志愿者医院在当地日报、晚报、电台、网站等媒体发布招募志愿者信息,招募社会各界有爱心的人士报名加入志愿者服务队伍。
社会工作如何介入救助管理以及发挥作用

摘要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问题成为政府必须要加大力度关注的社会问题。
流浪乞讨人员是社会救助对象的一部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征,也有着各自独特的形成原因和影响因素。
流浪乞讨人员现象是一个社会性顽疾,如果得不到有效的解决,不仅会影响他们自身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而且会给社会发展带来很多问题,从而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
社会工作是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门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从社会工作角度研究专业方法对救助站的介入,对于救助站问题的解决及维护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传统的社会工作几乎都偏重于理论,缺乏对于社会工作在社会救助中的实际应用研究。
并未对具体地区提出适应当地发展的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从社会工作应用实践入手,对百色市救助管理站进行实地考察,了解了该站目前的运行状况以及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救助站内的应用现状.社会工作方法在沈阳市救助管理站中并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应用,尚处于“了解”、“围观”的状态中,存在以下问题:未设置专门的社会工作岗位,救助管理站的工作人员只需是本科毕业就可,工作人员报考社会工作师的热情不高.专业技术和方法应用较少,只提供短暂救助,忽略了受助者能力的提升和长远发展.此外,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监督,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 在综合分析社会工作介入救助管理站救助工作的困境和原因后,笔者选用社会工作个案工作介入中的社会心理模式,严格按照介入流程,接案并建立服务关系,预估受助者的优势和服务期望,建立目标和制定计划,介入并获取资料,评估到最后结案,运用倾听、沟通等专业技巧开展个案访谈并取得理想成效。
对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在社会救助具体实例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最后,本文针对社会工作介入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途径和发展方向提出了三点建议:建立专业化的社会救助社会工作队伍,促进相关政策法规的制定以及建立健全社会支持系统。
社工小组工作中的模式

社工小组工作中的模式社会工作小组是一个由专业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组成的团队,旨在通过协作和合作来帮助社区中的个人和家庭解决问题。
在社工小组中,通常会采用一些特定的工作模式来达到更好的工作效果。
以下是关于社工小组工作模式的一份2000字的说明:一、团队协作模式团队协作模式是社工小组最基本、最关键的工作模式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社工小组成员通过有效沟通和密切合作来发挥各自的专业优势,共同制定具体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实现团队目标。
团队协作模式还包括组织成员间的互相支持、相互协作、共同学习的过程。
在这种模式下,社工小组成员可以共同面对和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共享各自的资源和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成果。
二、案例讨论模式案例讨论模式是社工小组常用的工作模式之一。
在这种模式下,社工小组成员会就具体的案例进行讨论、分析和探讨,以找到最佳的解决方案。
案例讨论模式可以帮助社工小组成员加深对工作对象的了解,提高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还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交流与互动,从而加强小组内部的团队凝聚力和协作能力。
三、实践探索模式实践探索模式是指社工小组成员在工作过程中充分发挥创造性,积极探索不同的服务方式和工作方法,以更好地适应多变的社会环境和不同的客户需求。
在这种模式下,社工小组成员会尝试引入新的理论、方法和技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和改进,以实现更好的服务效果和更高的工作效率。
实践探索模式可以促进社工小组成员的学习和成长,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增强小组的创新意识和适应能力。
四、反思与总结模式反思与总结模式是指社工小组成员在工作结束后进行反思和总结,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取得的成绩、经验和教训进行深入思考和归纳。
通过反思与总结模式,社工小组成员可以及时发现并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吸取教训,总结宝贵的经验,以期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这种模式也有利于促进社工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和深入的思想碰撞,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案,使小组的工作能力得以提升。
社区为本的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探索——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研究文献的综述

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研究文献的综述
张和清闫红红尚静
内 容 提 要 本文通过梳理2 0 世 纪 9 0 年代以来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文献发现,生态系 统理论、优势视角、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A B C D )等是农村社会工作的核心理论,与此相应的农村社会工作侧 重 通 用 (整 合 )及 社 区 为 本 的 实 务 模 式 ,具 体 的 方 法 策 略 也 经 历 了 从 个 案 、家 庭 及 小 组 工 作 的 专 业 方 法 到 社 区 为 本 的 整 合 社 会 工 作 实 践 的 转 变 (从 临 床 社 会 工 作 到 社 会 发 展 )。这 种 农 村 社 会 工 作 实 务 模 式 能 够 回 应 国 家 乡村振兴战略之专业个案救助和社区能力建设。
会 工 作 实 务 模 式 所 代 替 。有 学 者 发 现 以 新 的 生 态 系 统 为 基础的通用模 式 与 优 势 视 角 及 其 方 法 具 有 统 一 性 (M i y
et al. ,2007) 。通用模式与优势视角的结合日益成为西方
* 特别鸣谢国家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的资助。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实验的‘单项服务’模式研究$(项 目号&1601067 - 23000 - 41230040)的阶段性成果。
社区为本的农村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探索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研究文献的综述张和清闰红红尚静内容提要本文通过梳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农村社会工作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文献发现生态系统理论优势视角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abcd等是农村社会工作的核心理论与此相应的农村社会工作侧重通用整合及社区为本的实务模式具体的方法策略也经历了从个案家庭及小组工作的专业方法到社区为本的整合社会工作实践的转变从临床社会工作到社会发展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服务学习教学模式探索_以_老年社会工作_服务学习项目为例

最后, 通过服务学习, 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真实的 实务工作联系起来, 对相关的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 同时增强了回馈社会和人文关怀的情怀。
2.服 务 对 象— —— 老 人 和 机 构 工 作 人 员 开 始 认 同 社 会工作专业的理念和方法, 接纳了学生们的服务, 并 从 中 获 益 良 多 。在 小 组 活 动 中 老 年 组 员 之 间 的 沟 通 和 互助增加了, 其自身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也得到了提 升 。一 位 老 人 说 :“ 我 觉 得 自 己 年 轻 了 许 多 ! ”在 小 组 活动结束时, 老人们都表示下次还要来参加。在项目 终期评估时, 一位老年组员分享了自己的感受:“ 这 些活动让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了, 谢谢你们! ” 参 加“ 老 年 公 寓 工 作 人 员 压 力 释 放 小 组 ”的 一 位 工 作 人员谈到:“通过小组活动, 我们工作人员缓解了 压 力, 学习了释放压力的方法; 而大学生实践了他们的 知识和技能, 也从工作人员这里了解到很多他们原本 不 知 道 的 东 西 , 真 是 达 到 了 双 赢 的 效 果 啊 ! ”另 一 位 工作人员说:“每次活动结束后, 我们都盼望着下 一 次的到来。”
对“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的几点探讨

对“社工 +志愿者”联动模式的几点探讨摘要: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构建“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能够促进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提升社会整体发展的有效性。
社工具备了较高的专业化技能,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但人员数量有限,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而志愿者虽然数量较多,但专业化技能欠缺,通过对两者的融合,构建“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则能够实现双方的优势互补,推动社会的长远稳定发展。
基于此,文本就对这方面内容进行了分析与探究,梳理“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的内涵与意义,并找出该模式构建中所面临的问题,最终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优势互补一、“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的内涵与意义1.“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的内涵“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指的是社会工作者与志愿者相互之间有机配合与协调,共同为社会中有需求的人员提供服务的模式。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公益活动、公共管理活动以及社会援助业务等不断增多,对志愿者的需求量日益加大。
志愿者服务的范围和领域众多,且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其工作一方面能够对市场服务与政府服务的不足进行弥补,另一方面能够为有需要的人员提供更为全面的帮助,带动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而社工则是指的社会工作,其目的是对社会问题进行解决,促进社会功能的完善,使社会整体的福利水平得到提升,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与团结。
在社会工作中,最为专业的主体就是社工机构,他们为社会提供多元化、专业化、科学化的服务,促进了共建共享共治社会格局的形成。
从定义上而言,志愿者与社工两者工作的性质都是为他人提供帮助,这两者之间存在互通性,但双方的工作过程不同,所取得的工作结果也不相同,相互之间通过有机联系与融合能够使工作得到完善,取得更为良好的服务水平,进一步促进社会的发展。
2.构建“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的意义第一,推动社工工作覆盖率的加大。
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社工工作起步较晚,在2006年我国政府才开始在国家顶层设计中纳入了社工工作有关的方案,很多人员对该职业并不了解,因此我国社工行业的发展速度较慢,覆盖面较窄,且社工在社会资源、人力资源等各方面的调度支持度较低。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现状研究以天津市为例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现状研究以天津市为例何振锋【期刊名称】《《中国民政》》【年(卷),期】2019(000)018【总页数】3页(P41-43)【作者】何振锋【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探索与实践拉开了现代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帷幕。
20多年来,社会救助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充分发挥了托底线、救急难作用,构建了贫困群体基本生活安全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对社会救助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行的社会救助无法满足贫困群体的多样性、发展性需求,社会救助的专业化问题亟待解决。
社会救助工作的不断推进对社会救助的专业化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社会工作的引入提供了契机与平台。
本文对天津市社会工作制度建设进行了梳理,在对天津市民政局社工处、四个区县民政局以及部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进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天津市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具体做法及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完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的政策建议。
一、天津市社会救助及社会工作基本情况近年来,天津市着力加强社会救助工作的制度建设与政策支持。
2014年10月18日,出台《天津市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做好〈社会救助暂行办法〉贯彻落实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加强财政支持,按照救助对象户数与管理人员区县800:1、乡镇200:1的比例配备工作力量,确保有人办事。
落实好社会救助工作经费,确保有钱办事。
2016年5月出台的《天津市社会救助实施办法》提出鼓励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设立帮扶项目、创办服务机构、提供志愿服务等方式参与社会救助,为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提供了政策支持。
此外,天津市加速提升基层社会救助经办服务能力,目前已形成“一门受理、协同办理、资源统筹、综合施救”的社会救助格局。
在加强制度建设、提升服务能力的同时,2019年市级财政安排资金15.7亿元,从4月1日起继续提高社会救助标准,惠及全市15.3万困难群众。
社区采取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模式问题的探索——以深圳市南山区为剖析对象

以深 圳 市 南山 区为剖 析 对 象
范雅 娜
( 林 师 范 大学 吉
经 济 学 院 , 林 四 平 16 0 ) 吉 3 00
摘
要 : 着 我 国 社会 体制 改 革 的 进 行 , 统 的 单 位 制 日益 解体 , 区 成 为承 接 社 会 职 能 的重 要 栽 体 和新 型公 随 传 社
第 3 卷第 1 期 l 1
2 0年 l 01 1月
通 化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J OURNAL OF T ONGHUA N OR MA1 NI R I Y U VE S T
V‘. 7 3l№ II 1 N( .2 O J v 01
社 区采取专业社会工作者服务模式 问题 的探索
深入, 国家 、 场和社 会 逐 步分 离 , 统 纵 向单 一性 市 传 的社会结构 逐渐 向横 向结构转 变 , 位 制 日渐 式微 。 单 单 位体制 的消解促 进 了社 会组 织功 能 的分化 ,导致 大 量的社会 事务涌 现 、 重新 分解 并逐 渐 回归社会 。 越 来越 多的单 位将其 承担 的社 会 职能分 化 出来 ,社 区 成 为承接社会 职能 的重要 载体 和新型 公共 空 间 。社
探讨 , 分析其存 在的不 足 , 并在 此基础 上提 出改善 社 区专业 社 _服务模式 。 1 ( ) - 研究 意 义 1 升社 区服务 水平 。在 社 区服务 领域 引进 专 . 提 业社工 服务人才 ,运用 专业 的服务理 念和 方法为社
( ) 题 的提 出 一 问
随着我 国市场 经济 体制 改革 和行 政 体制 改革 的
者 , 区专业社工作为一种社工职业岗位 , 合理安排 社 其
对于我 国社会 工作制度的完善是必不可少的。
第十章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第三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社会支持网络的理论基础及其应用 社会支持网络的应用策略: 政府层面:参与政策倡导(收集数据、整理案例) 社会层面:发挥组织影响(发挥社会组织影响力 ) 社区层面:提供专业服务(恪守专业价值、实践专业知识、运用专业方法技巧) 个人层面:强化网络效益(四个方面评估:网络规模、网络基础、网络质量、网络强度) 步骤: (1)和救助对象一起分析网络中能提供支持的成员,然后鼓励和协助对象与其加强联系。 (2)发动志愿者网络资源,将救助对象和愿意提供志愿服务的成员联系在一起,通常一对一的连接 方式更为有效。 (3)结成互助和自助网络,鼓励有相同需求的救助对象相互支持。 (4)发动邻里资源,联系社区居民中的骨干、领袖等,通过多元化途径,加强社会支持网络建设。
第一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概述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作用 (1)协助服务对象申请适合的救助项目 (2)协助服务对象提升自我发展的能力 (3)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 (4)疏导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心理困扰
第二节 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最低生活保障中的服务内容 1.对象识别:社会工作者主要通过家庭经济状况调查的方式了解困难群众的家庭经济状况,并对照当 地的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选择“最需要或者最困难的人群”作为救助服务对象。 2.协助申请低保:社会工作者帮助救助对象了解申请程序和申请方法 3.提供心理支持:给予及时的心理疏导和支持。 4.调节家庭关系:全面了解和分析其家庭结构和关系,及时发现问题,调解家庭关系,帮助改善家庭 生态环境。 5.开展能力建设:增强学习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社会能力等。 6.促进社会融入:未低保对象创造参与社区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参与社区的公益和文娱活动,帮助 他们建立和其他社区居民的联系。
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中的服务内容 1.提供基本生活条件:住房、食物、衣被及出行等。 2.提供日常生活照料 3.提供疾病治疗:建立健康档案、定期体检等 4.办理丧葬事宜 医疗救助中的服务内容 1.协助申请救助:给救助对象讲解医疗救助的政策、标准和方式,协助他们准备申报所需材料等。 2.改善救治环境 3.协调医疗资源 4.强化社会支持:动员志愿者或社区邻里共同帮助救助对象
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救助的实施意见

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救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公布日期】2017.01.20•【字号】京民社工发〔2017〕23号•【施行日期】2017.01.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社会救助正文北京市民政局、北京市财政局关于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救助的实施意见京民社工发〔2017〕23号各区民政局、财政局,局机关各处室,各二级、直属单位:为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国务院令第649号)、民政部、财政部《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民发〔2014〕196号)和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民发〔2015〕88号),以及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十三五”时期实施精准救助的意见》的通知(京政办发〔2016〕52 号)等文件精神,全面贯彻中央扶贫工作会议精神和市委市政府有关要求,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作用,为社会救助家庭、流浪乞讨人员、农村留守人员和有需要的困难老年人等群体提供社会工作服务,现就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救助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社会工作参与精准救助的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将扶贫攻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中央扶贫工作会议做出部署,倡导并实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参与扶贫攻坚。
扶贫济困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使命,参与精准救助是社会工作者的时代责任。
因此,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作用,在精准救助中提供生计能力建设、心理精神关怀、家庭社会关系调适、社会支持网络构建等专业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近年来,北京市加强政策引导,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积极探索实践,推动了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工作,积累了一定的实务经验。
但总体看,该领域基础较为薄弱,专业人才紧缺,服务网络不完善,服务机制不健全,服务体系尚未形成,民生服务的专业化水平有待提升,与中央对北京的要求,和广大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民政部人事司关于发布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总结评估自选课题备案情况的通告

民政部人事司关于发布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总结评估自选课题备案情况的通告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民政部•【公布日期】2009.01.12•【文号】民人教科字[2009]2号•【施行日期】2009.01.1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民政部人事司关于发布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总结评估自选课题备案情况的通告(民人教科字〔2009〕2号)根据《民政部关于开展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总结评估工作的通知》(民函〔2008〕288号)和《关于发布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总结评估研究课题指南的通知》(民人教科字〔2008〕56号),2008年11月,我们面向社会发布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自选课题。
课题申报结束后,经专家委员会对提交课题申请书的评审,最终确定了63个课题予以备案。
现将备案情况通告如下:1、课题名称:河南省艾滋病致孤儿童救助工作的社会化运作机制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研究承担单位:河南省民政厅负责人:许明成2、课题名称:广西社会工作人才职业培训规划研究承担单位:广西民政厅负责人:江兴业3、课题名称:西部欠发达地区如何建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制度体系和运行机制承担单位:青海省民政系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冯波4、课题名称:社会工作在公益性民间组织管理中的功能评估体系构建承担单位:北京科技大学负责人:许斌5、课题名称:司法矫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研究承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负责人:范燕宁6、课题名称:创建临床社会工作特色专业的研究承担单位:北京建筑工程学院负责人:郑宁7、课题名称:高校与社会工作服务部门合作共建“实务”导向的社会工作教育承担单位: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负责人:邹大伟8、课题名称:探索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管理泰达模式打造结构合理的社工人才队伍研究社会工作人才本土化路径承担单位:天津开发区城市管理局负责人:张国盛9、课题名称:高职社工学生的就业压力成因及对策分析承担单位:天津职业大学负责人:钟强10、课题名称:城中村建设中的社区社会工作介入与人才培养承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负责人:李薛嘉11、课题名称:社会工作在司法矫正领域当中的功能发挥和岗位设置研究承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负责人:姚尚满12、课题名称:职业化背景下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承担单位:黑龙江大学负责人:曲文勇13、课题名称:生存与发展:社会工作者的职业倦怠与组织承诺之相关性研究承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负责人:沈黎14、课题名称:上海社会工作机构合作联动机制研究承担单位:上海师范大学负责人:彭善民15、课题名称:社会工作人才职业认同研究承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负责人:安秋玲16、课题名称:精神康复社工人才内部培养机制与模式探索承担单位:上海市民政第二精神病院负责人:黄慧玉17、课题名称:推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机制研究承担单位:南京市白下区民政局负责人:宗宁虎18、课题名称:江苏省社会工作管理体系的架构规划建设研究承担单位:南京理工大学负责人:张曙19、课题名称:社会工作者的胜任特征研究承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负责人:顾建平20、课题名称:社会工作在建构城市老人“老有所养”支助性体系的功能和作用研究承担单位:江南大学负责人:王金元21、课题名称:社会工作在福利机构孤残儿童早期干预中的作用承担单位:苏州市社会福利院负责人:严文龙22、课题名称:教学型高校社会工作职业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承担单位:浙江树人大学负责人:陈微23、课题名称:中部地区城市养老机构护工培训机制研究承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负责人:张术松24、课题名称:我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制度实施的影响及对策研究承担单位:安庆师范学院负责人:安民兵25、课题名称:院舍养老模式中的社会工作者角色与工作模式研究承担单位:福建师范大学负责人:温谋富26、课题名称:医务社工职业人才培养及使用模式探索--以高等院校医务社工教育及实践经验为基础承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负责人:王卫平27、课题名称: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研究承担单位:江西师范大学负责人:周琴28、课题名称:民间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公共性与专业性评估:以济南山泉社会工作服务社为例承担单位:山东大学负责人:李芹29、课题名称: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构建机制的对策研究承担单位:济南大学负责人:龚晓洁30、课题名称:社会工作在职培训模式探讨承担单位:济南大学负责人:王春燕31、课题名称:高校带动中、西部地区教育发展模式的探讨承担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负责人:齐桂芹32、课题名称:社会工作人才队伍“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研究承担单位:潍坊医学院负责人:张德春33、课题名称:高职高专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职业能力评价研究承担单位: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负责人:张剑34、课题名称:关于社会工作在救助管理中的作用与经验的探索承担单位:郑州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人:王万民35、课题名称:中西部老工业基地社区建设中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研究承担单位:河南科技大学负责人:李义军36、课题名称:社会建设背景下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分析及发展策略承担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负责人:闻英37、课题名称:中等职业学校社会工作岗位设置探究承担单位:河南省民政学校负责人:王晓旭38、课题名称:社会工作证照制度研究承担单位:中南民族大学负责人:章长城39、课题名称:从学校教育到岗位需要的转换--基于职业化背景的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承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戴香智40、课题名称:本土社工督导制度建立与规划探索研究承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侯国凤41、课题名称:社会工作类专业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模式研究承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苏学愚42、课题名称:专业教育在社会工作职业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承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胡彬43、课题名称:社会工作在提升外出务工灾民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应用研究承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刘燕44、课题名称:老年福利服务机构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研究--长沙市第一福利院与第三福利院实证研究承担单位: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负责人:袁继红45、课题名称:社会福利机构专业管理及人才队伍建设模式研究承担单位:中山大学社工教育与研究中心负责人:罗观翠46、课题名称:社区精神病康复服务探索计划承担单位:中山大学负责人:李昺伟47、课题名称:教师科研、学生实习与机构需要三结合的三赢社会工作实践模式建构承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负责人:卓彩琴48、课题名称:学校社会工作岗位设置研究--以深圳市光明新区学校社工为例承担单位:深圳慈善公益网负责人:窦书霞49、课题名称:深圳禁毒社工个案工作开展的困难和对策承担单位:深圳市升阳升社工服务社负责人:尚定刚50、课题名称:社区残疾人社工岗位设置和职能优化的探究承担单位:深圳北斗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负责人:雷瑛51、课题名称:论完善深圳社会工作人才长效发展的激励机制承担单位:龙祥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于贺52、课题名称:在岗人员岗位转换机制的研究承担单位:深圳彩虹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张会营53、课题名称:机会与制约:深圳社工介入社区戒毒的经验与启示承担单位:深圳春雨社工服务社负责人:王蓓蓓54、课题名称:社会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功能与作用评估--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新农村建设为例承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负责人:李昌阳55、课题名称:重庆市社会工作人才队伍需求现状及其建设模式研究承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负责人:刘斌志56、课题名称:西部高校完善社会工作专业本科课程体系的实证研究承担单位:重庆师范大学负责人:肖陆军57、课题名称:社会转型下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实践与模式研究承担单位:重庆工商大学负责人:田奇恒58、课题名称:聋儿社会资本重构与社会工作介入研究--以重庆市爱耳亲友会为例承担单位:重庆城市管理职业学院负责人:赵淑兰59、课题名称: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建立流浪未成年人保护网络体系的探索研究承担单位:成都市救助管理站负责人:荣道清60、课题名称:贵州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实习教育现状研究承担单位:贵州民族学院负责人:杨竹61、课题名称:地方高校社会工作专业课程体系建构承担单位:贵州财经学院负责人:王绍文62、课题名称:以点代面,促进老年社会工作新发展承担单位:贵阳市社会福利院负责人:杨丽蓉63、课题名称:对四类大学生社会工作者的就业研究承担单位:青海省湟中县民政局负责人:吴成银请各课题组根据课题要求,抓紧启动研究工作,在2009年4月15日前将课题成果报送民政部人事司(社会工作司),经评审专家委员会评定为优秀的课题研究成果,民政部人事司(社会工作司)将予以立项,并给予一定奖励。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策略与方法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策略与方法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策略与方法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不仅促使社会工作回归其专业本意,彰显其专业价值,而且推动社会救助从物质救助迈向社会服务,标志着我国社会救助理念和发展模式的转型。
那么,下面是由yjbys凶案编为大家整合的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策略与方法,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一、社工服务缺失是当前我国社会救助面临的突出问题早在中国共产党建政初期,我国就开始探索建立社会救助制度,较早实施的救助项目包括针对农村“三无人员”②的五保供养、针对城市贫困人群的临时救济和定期定量救济等。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健全,以实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为肇始,我国的社会助进入一个新阶段,先后建立了农村低保、受灾人员救助、城乡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就业救助、临时救助等制度,从而构建了一个项目完整、内容齐全、程序规范、对象明确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
截至2013年底,全国城乡低保共救助了7443万人,全年支出资金1566亿元;农村五保供养人数538万,支出资金174亿元;医疗救助共实施1亿人次,支出资金257亿元;临时救助实施3937万户次,支出资金93.4亿元。
住房、教育、就业等方面的救助对象和支出资金都在同步增长。
2007—2013年,我国用于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医疗救助方面的资金支出达到8749.4亿元,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1.34%。
经过多年努力,社会救助已经发展为我国贫困治理领域最重要的制度安排,在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维护基层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但从发生学上看,我国的社会救助具有明显的功利性色彩。
也就是说,每一个项目的实施,每一项制度的建立都是为了解决最突出的现实问题,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和顶层制度设计。
例如,1999年全面推行城市低保制度是为了配合经济结构调整,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2007年全面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是为了增加农民收入、缓解城乡收入差距;2009年全面推行医疗救助是为了配合实施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解决穷人的看病就医问题;等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救助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索
——荥阳市城乡社区低保对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一 项目介绍
二 项目进展
三
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模式探索(从社会工作 者在各个工作阶段的角色入手)
2022/3/22
1
一、项目介绍
城乡社区低保对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服务购买方:郑州市民政局 服务提供方:郑州市金水区尚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服务需求方:荥阳市民政局 服务对象:荥阳市京城路街道办、城关乡、乔楼镇、崔
2022/3/22
4
➢ 志愿者队伍建设。将积极分子和社会热心人事发展为志愿者,组建 志愿者队伍,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培训,提升志愿者能力,促进志愿 者队伍壮大和稳定,更好地为服务对象提供帮助。
➢ 信息服务。鼓励和协助失业及低收入的低保人员寻求全职工作,为 他们提供就业方面的信息及劳动市场的资讯。
➢ 专业探索。结合项目内容,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进行社会工作专业探 索,撰写专业探索性文章。
➢ 共建互助网络。立足街道,面向城乡低保对象开展需求评估调查,根据低保
户需求开展专业服务,积极发现和解决服务对象的各种问题,例如身体健康、
婚姻质量、亲子关系、子女教育等,同时动员社区志愿力量的参与,有针对
性的帮助低保对象寻找有关资源。发掘服务对象的潜能,提高服务对象的社
会适应能力,促进服务对象的社会融合。
2022/3/22
11
案例:在与街道办工作人员沟通中,社工了解到街道办 工作人员也时常针对低保对象开展就业指导、就业帮扶 方面活动,活动不仅承担低保户的来回车费,并且还补 贴一天的就餐费,但是参加活动的低保户却很少。
202
在项目后期,项目各项活动的开展、各项事务的进行都进入 了尾声,社会工作者更多扮演倡导者的角色。
2022/3/22
5
二、项目开展基本情况
2016.12.15 2015.12.16 2017.01.11
前
期
准 备 阶
尚和社工入 驻荥阳低保
项目
郑州市民政局 社会工作处处 长王自兴莅临 荥阳市民政局
指导工作
荥阳低保项 目启动仪式 暨社工宣传
活动
段
2022/3/22
6
2017.01.17
服
务
开 郑州市金水
别化、多元化的服务,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充分挖掘他们的潜能、
丰富他们的日常生活、提供可以满足其需求的资源,改善其心理和经
济上的现状,帮助低保对象和困难家庭在其得到物质方面社会救助的
同时,更能得到精神方面的提升和社会功能的恢复。
2022/3/22
3
工作内容
➢ 社工宣传。面向政府机关单位做社会工作宣传,让基层工作者了解社会工作, 提高社工知晓度;面向居民宣传社会工作,让更多民众了解社工。
(从社会工作者在各个工作阶段的角色入手)
1
项目初期
2
项目中期
3
项目后期
2022/3/22
9
1.项目初期
在项目初期开展中,项目社工的主要角色为协调者。 ➢ 与政府部门协调。 社工初入驻到一个项目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与相关政府部门沟通、 建立关系、获得支持,了解服务范围内区域、街道、社区的情况,以 及获得政府部门已有的服务对象的信息。 ➢ 与服务对象协调 社工需要根据名单对服务对象进行入户探访,做好与服务对象之间的 沟通和协调, ➢ 与机构协调 机构永远是社工们最坚强的后盾,在遇到问题需要帮助时,要及时与 机构沟通协调。
庙四个城乡的低保对象、困难家庭等群体
服务目的
通过政府向社工机构购买服务的方式,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
以京城办、城关乡、乔楼镇、崔庙镇的城乡低保对象、困难家庭等群
体为服务对象,从低保对象及其家庭最需要的服务需求入手,整合街
道、社区、乡镇及外部资源,通过开展个案、小组、社区活动、心理
疏导、咨询、就业支持等服务,为低保对象及其家庭提供专业化、个
2022/3/22
10
2.项目中期(项目实施时期)
在项目进入正轨以后,项目社工根据项目书、计划书及前期服务 对象需求调查开展了一系列服务,其中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为服务 提供者,在服务提供过程中,又同时扮演着支持者、治疗者和资源链 接者等多元化的角色。
在社会救助工作中,社工和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很多时候都扮演者 服务提供者的角色,但是传统社会救助更加侧重于“救”,对服务对 象基本生活和经济方面的援助,不利于服务对象持续性的发展。 所以,社会工作者在发挥服务提供者角色时更加注重“助”,也就是 帮助救助对象获取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与资源。
14
通过对全年的救助社会工作进行总结,找出在全年服务过程 中出现的具有普适性的问题,科学的评估问题,当服务对象的问 题涉及社区层面甚至更广的社会制度层面是,社会工作者要发挥 倡导者的角色,向有关政府部门提出建议,推动制度和政策的改 善以从根本上解决救助对象的问题。
2022/3/22
13
谢谢大家
2022/3/22
救助社会工作服务模式探索
—荥阳市城乡社区低保对象社会工作服务项目
PPT模板下载: 节日PPT模板: PPT背景图片: 优秀PPT下载: Word教程: 资料下载:
范文下载:
教案下载:
行业PPT模板: PPT素材下载:
PPT图表下载: PPT教程: Excel教程: PPT课件下载: 试卷下载:
郑州市金水区尚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 政策宣传。宣传与低保有关的政策法规,让更多服务对象了解低保的标准和 申请流程,使服务地困难群众能够及时了解低保政策,及时获得救助同时预 防对低保的依赖以及骗保的现象发生,帮助相关部门识别低保对象的真实性。
➢ 低保建档。运用社会调查研究方法,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走访,对现有的服 务对象进行资料分析,对服务人员及其家庭根据需求和情况建档,跟进服务。
展
区社协王亚 彬督导来到
阶 荥阳进行督 导
段
2017.01.23
2017.02.08 —— 2017.02.10
福到了—— 尚和社工向 低保对象送
福气
浓浓元宵 颗颗真情
2017.02.16
有情 有爱 有尚和社 工——我与 社工初相识
2022/3/22
7
2022/3/22
未完待续
8
三、社会工作介入社会救助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