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慢性毒性试验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试验周期在3个月以内的,在最后一 次给药后24小时和恢复期结束时各 进行一次各项指标的全面检测 试验中期检测指标
24
(6)特异性指标及其他
特异性指标
能反映毒物对机体毒作用本质的特征性指 标,常与其毒作用机制有关,可作为效应 生物学标志 根据受试物毒性资料,增加一些相关检查项目
25
(二)长期毒性试验的注意事项
专业化人才设计项 目实施管理 试验项目管理 保障设施仪器状态良好 专业培训的实验人员
26
试验设计合理
足够高的剂量以能观察到受试物的毒性作 用,动物死亡率不能超出10% 阴性结果 严格控制技术规范
可采取多设一个剂量组的方式
成功的试验设计 明确的剂量-反应关系 理想的LOAEL NOAEL
27
试验动物环境 标准化 国际化 控制检测条件 检测仪器和辅助条件 短期内准确可靠 长期稳定可比
外源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subacute toxicity/repeat dose toxicity subchronic toxicity chronic toxicity 公共卫生与热带医学学院 张文娟 毒理学系 zhangwj11@
第三节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一 概述
研究长期重复接触化学物毒作用的必要性 长期重复接触化学物毒作用分类
20
(2)实验室检测项目 血液学:RBC HGB WBC PLT
PT PTA Fbg ALP ALB
血液生化学指标:AST ALT
BUN TP GLU Crea
T-BIL T-CHO 21
(3)系统尸解和病理组织学检查 心 肝 肾 脾 肺 肾上腺 甲状腺 睾丸 卵巢 子宫 脑 前列腺
脏器相对重量(relative organ weight)
亚慢性毒性试验
毒理学作业农药2,4-滴钠盐原药为白色粉末,水溶性,表1是其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试验结果,请根据表中结果,给出该农药的90天亚慢性试验的试验方案,以及如何对保证实验质量予以控制。
表1 2,4-滴钠盐原药对SD大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剂量设置高剂量为25%LD50,中剂量为12.5%, 低剂量为6.3%。
雌性LD50为584mg/kg,高剂量为146mg/kg,中剂量为73mg/kg,低剂量为37mg/kg;雄性为501mg/kg,高剂量为125mg/kg,63mg/kg,低剂量为31mg/kg。
根据GB15670《农药登记毒理学实验方法》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2,4-滴钠盐原药的LD50>500mg/kg,属于低度农药。
因此试验时选择SD大鼠的LD50为584mg/kg。
农药2,4-滴钠盐原药SD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目的;研究喂饲农药2,4-滴钠盐原药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
方法:取初断乳 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组。
将2,4-滴钠盐原药按146、73、37mg/kg mg/kg剂量分别拌入饲料内经口喂饲染毒90d。
观察:大鼠外观体征、体质量、进食情况等。
在实验中期和末期采血检测检测血液学。
试验末期检测血生化指标以及尿常规检查。
实验结束时处死实验动物,计算脏器指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1 材料和方法1.1 受试物农药2,4-滴钠盐原药,白色粉末,水溶性,由某地某农药公司提供。
SPF级初断乳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50~100 g,由XXX实验动物研究所繁育场提供,动物合格证号为医动字第XX-XXXX号。
1.2 饲养与管理SPF 环境条件下,同组同性别两只一笼喂养,自由进食和饮水。
环境温度 21~25℃,相对湿度 40%~60%。
严格控制昼夜交替。
1.3实验方法试验前将雌、雄大鼠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只,将2,4-滴钠盐原药按146、73、37mg/kg mg/kg剂量分别均匀混入饲料中制成颗粒饲料辐照灭菌后分别供高、中、低剂量组动物食用,连续每日一次喂养90d;对照组给予不加受试物的正常饲料。
亚慢性、慢性毒性及其评价方法
功能蓄积可能是
❑ 由于贮存体内的化学物或其代谢产物的数 量极微,不能检出物质的蓄积 ❑ 或者是由于每次机体接触化学物之后所引 起的损害累积所致
蓄积作用的检测有两类方法
• 理化方法:应用化学分析或其他技术测定 化学物进入机体以后,在体内含量变化的 过程 该方法可确定化学物的半减期,故可 作为检测物质蓄积的方法
二、慢性毒性作用 (chronic toxicity)
(一)概念 慢性毒性:是指实验动物或人长期 (甚至 终生)反复接触外源化学物所产生的毒性 效应。
• 慢性毒性试验的试验期限,应依受试物的 具体要求和实验动物的物种而定 • 如用大鼠试验期限可为1年,用狗则试验期 限可1~2年 • 慢性毒性试验可终生接触受试物 • 如果慢性毒性试验与致癌试验结合进行, 则实验动物染毒时间最好接近或等于动物 的预期寿命
• 蓄积系数法由于分次染毒的设计不同, 分 为: 1. 固定剂量法: ➢ 先测出1次染毒的LD 50(1),然后每天 给予 1/10(1/20) LD 50 直到半数动物死亡为 止, 此时总剂量即为 LD 50(n)
2. 剂量递增法: ➢ 实验开始时 , 按 0.1 LD 50 × 4 天 , 0.15LD 50 × 4天,0.22LD 50 × 4天, 0.34LD 50 × 4天,依次类推,最长28天, 试验期间,当化学物引起动物累计死亡一 半时间即可终止,计算K值
3、剂量选择与分组
亚慢性试验的上限剂量,需控制在实 验动物接触受试化合物的整个过程中,不发 生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但有明显的中 毒效应,或靶器官出现典型的损伤。此剂量 的确定可参考两个数值,一是以急性毒性的 阈剂量为亚慢性试验的最高剂量;一是以此 化合物LD 50 的 1/20-1/5为最高剂量。
通肾颗粒的亚慢性毒性试验
动物医学进展,2021,42(1):82-87ProgressinVeterinary Medicine通肾颗粒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王军1,王雅倩2,侯会霞2,边小利3,王虹雅2,陈胡羚2,张芬芳2,,孙蓉2,李引乾2*(1.陕西汉中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汉中72300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3.陕西省府谷县麻镇畜牧兽医工作站,陕西府谷7194003;.陕西省眉县畜牧兽医工作站,陕西眉县722300)摘要:采用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评价通肾颗粒的毒性。
将SD大鼠随机分为4组,3个试验组分别以12、6、3g/kg对大鼠进行灌胃,对照组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连续6周,观察记录大鼠的反应。
结果显示,SD 大鼠的健康状况指标如血常规和生化等无不良变化,内脏器官也没有不良变化,但会对大鼠的生长发育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通肾颗粒;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中图分类号:S853.74;S85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038(2021)01-0082-06肾炎(nephritis)是临床上以水肿、肾区疼痛、尿量改变、尿液含有多量上皮细胞和管型为特征的肾小球、肾小管或肾脏间质组织发生炎症的病理过程[1。
发病多与感染、毒物刺激和变态反应有关2。
临床治疗以消炎利尿、抑制免疫反应和清热利湿、止血凉血为主[4。
通肾颗粒由黄芪、苦参、白茅根、金银花等中药组成,具有可清热燥湿,清热利尿和清热解毒之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以水肿、尿少、尿血、腰收稿日期20190521基金项目:陕西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NY-005)作者简介:王军(1963—),男,云南昆明人,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工作。
*通讯作者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 of Fungal Endophyte in Aconitum gymnandrum LIU Xin-yu1,HUANG En-xia1,ZHANG Shu-hang1,ZHANG Yu1,ZHU Yan-li1,LIU Yi-ing1, WANG Jing-ong2,,SUN Lu1,SONG Run-jie1,ZHAO Bao-yu1,LU Hao1(1.CoUege of VebeHnary Medicine,Northwest A&F UniversiLy<,Yangling,Shaanxi712100,China;2.Barley ImprovemenL and Yak Breeding Key LaboraLory of Tibet Autonomous Region, Lhasa,Tibet,85000, China;3.InsHuU of PraLacuIbural Science,Tibet Academy of Agriculiural and Animal Husbandry Sciencss,Lhasa,Tibet,50000,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nvestigate the species and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fungal endophyte in Acoeitum gymnndTum collected from Tianzhu of Gansu province,endophytic fungal isolation was conducted by sur-facedisinfection,speciesandITSsequenceanalysistechniquesforspeciesidentificationofisolatedstrains,andsystematicevolutionanalysisusedby MEGA505software Theresultsshowedthattherewereabun-dantfungalendophytesin Aconitumgymnandrum,33fungalendophyteswereisolatedfromroots,stems,leaves,flowers and seeds,after identification,they were belonged to2classes,orders,families and4gen-era;thetotalrelativeisolatiofrequency was9394%Endophyticfungihavethehighestfrequencyofleaf infection,thesecondisthestem,leastintheseed;theirspecies Penici ium sp hadthehighestrelativeiso-lationfrequencyandwasthedominantspeciesoffungalendophytesin Aconitumgymnandrum,theirspe-cieswerefoundina l theabovetissuesandtheirdistributionwasthemostextensive Accordingtophylo-genetic analysis,these isolated strains were divided into population I,population n and population川. Theseresultscanfurtherenrichthediversityoffungalendophytesof Aconitum andlayafoundationforthe researchofsecondary metabolitesofendophyticfungiin AconitumgymnandrumKey words:A co eU u m gymeaedrum;fungal endophyte;isolation and identification;P s HS iSum王军等:通肾颗粒的亚慢性毒性试验83部疼痛等为主症的肾炎。
短期、亚慢性、慢性毒性评价
接触天数
1~4 5~8 … 25~28
每天接触剂量LD50 0.1 4天接触剂量LD50 0.4 累计接触剂量LD50 0.4
0.15 … 1.12
0.6 … 4.48
1
… 12.74
15
③剂量固定的20天蓄积法
通常采用经口灌胃染毒方式,将动物随机分成五组,包
括阴性对照组和1/20LD50,1/10LD50,1/5LD50,1/2LD50四 个剂量组,每组动物数10只。每日染毒一次,连续染毒20 天。观察每组雌雄合计动物数。
6
7
2.物质蓄积(material accumulation): 机体多次地接触 化学毒物一定时间之后,用化学分析方法能够测出 机体内存在该物质或其代谢产物时,称为物质蓄积。
3.功能蓄积(functional accumulatio): 机体多次地接触 化学毒物一定时间之后,虽不能测出该物质或其代 谢产物,但机体有慢性中毒的症状出现,这种情况 称为功能蓄积。
20
forward
毒效应谱
对外源化学物的负荷增加
意义不明的生理和生化改变
亚临床改变
临床中毒
死亡
损害效应
Hale Waihona Puke 癌 致突变 致畸fallback
21
(三)亚慢性毒性试验方法要点
22
1. 实验动物选择: ①物种和品系: 啮齿类 大鼠、小鼠、家兔 两个动物种属 非啮齿类 犬、猴子
评价:均无死亡
蓄积性不明显
仅1/2LD50有死亡 仅1/20LD50无死亡 均有死亡,且有剂量反应关系
弱蓄积性 中度蓄积 强蓄积
16
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
17
一、亚慢性毒作用
毒理学基础 第六章 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四〕慢性实验设计要点
1.实验动物 2.染毒途径与期限
3.剂量分组: 高剂量组:1/5-1/2 LOAEL〔亚慢〕 中剂量组:1/50-1/10LOAEL 低剂量组:1/100 LOAEL或:1/1000-1/10LD50 阴性对照:
4.观察指标 同亚慢,但精,为亚慢显现靶的指标。
〔五〕结果评价
染毒使半数动物出现相同效应〔或死亡〕的剂量[ED50(1)]
的比值,K 即= 蓄ED5积0(n)系数。
ED50(l)
LD50(n
K
=
)
LD50(l
)
1)固定剂量法 2)剂量递增法
〔2〕生物半减期法
用毒物动力学原理描述化学毒物在机体内的蓄积作用 化学物的蓄积极限:
a.半减期的测定 b.计算蓄积极限
第六章 化学物的一般毒性作用
急性毒性 一般毒性亚慢性毒性
慢性毒性
急性毒性试验 亚慢性毒性试验 慢性毒性试验
第一节 急性毒性作用
一、急性毒性的概念
➢ 急性毒性(acute toxicity) :是指机体〔实验动物或人〕 一次或24小时内屡次接触外源化学物后在短期内所引 起的毒性效应。
➢ 包括一般行为、外观改变、大体形态变化以及死亡效应 ➢ 说明: ➢ 1.接触的次数:一次/屡次 ➢ 2.毒效应出现时间: ➢ 3.中毒效应的强度:
〔二〕染毒途径
1.经消化道染毒 2.经呼吸道染毒 3.经皮肤染毒 4.经注射染毒
〔三〕剂量选择及分组
1.剂量范围确实定: 动物死亡率0%-100% 〔或10%-90%〕的致死剂量范围
2.分组及剂量确实定: 窛氏法:6-8组为宜,各组剂量呈等比级数 霍恩氏法:4组,各组剂量呈等比级数
〔四〕毒作用观察
食品安全学第七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五篇范例]
食品安全学第七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五篇范例]第一篇:食品安全学第七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第七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目的与要求:←了解食品毒理学、食品毒物、LD50等概念;了解食品毒理学、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学习重点:毒理学、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过程和各阶段的主要目的.前言←应用食品毒理学的方法对食品进行安全性评价, 为我们正确认识和安全使用食品添加剂(包括营养强化剂)、开发食品新资源和新资源食品及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为我们正确评价和控制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辐照食品、食品及食品工具与设备用洗涤消毒剂、农药残留及兽药残留的安全性提供了可靠的操作方法。
←食品中有毒物质的毒理学数据主要从动物毒理学实验中获得.第一节食品毒理学原理一、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1.食品毒理学(food toxicology):应用毒理学方法研究食品中外源化学物的性质,来源与形成,它们的不良作用与可能的有益作用及其机制,并确定这些物质的安全限量和评定食品安全性的科学。
毒理学定义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危害的科学。
一、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它是研究外源性化学物及物理和生物因素对生物有机体的有害作用及其作用机理,预测其对人体和生态环境的危害,对毒性作用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包括毒性反应、严重程度、发生频率和毒性作用机制,为确定安全限值和采取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的一门学科。
毒理学按照其研究目的及所研究的化学物质特性和用途可分为工业毒理学、军事毒理学、环境毒理学、药物毒理学、法医毒理学和放射毒理学等。
一、食品毒理学基本概念←2.毒物: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就能够对生物体产生损害作用或使生物体出现异常反应的外源化学物称为毒物。
食物中的毒物来源有:天然的或食品变质后产生的毒素、环境污染物、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等,以及食品接触所造成的污染。
←3.外源化学物(xenobiotics):是存在于外界环境中,而能被机体接触并进入体内的化学物;它不是人体的组成成分,也不是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第1题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a)A血象、肝肾功能B
第 1 题:亚慢性毒性试验中一般化验指标有(a )。
A.血象、肝肾功能B.病理学检查C.灵敏指标的检查D.特异指标的检查E.特异基因的测试第2 题:接触化合物的途径不同,其毒性大小的顺序是(e )。
A.静脉注射>经呼吸道B.静脉注射>腹腔注射C.腹腔注射>经口D.经口>经皮E.以上都是第3 题:目前常用的化学物质有( e )。
A.500 万种B.300 万种C.100 万种D.10 万种E.67 万种第 4 题:急性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分别选择动物年龄为(a )。
A.初成年性刚成熟初断乳B.初断乳性刚成熟初成年C.初断乳初成年性刚成熟D.初成年初断乳性刚成熟E.性刚成熟初断乳初成年第5 题:急性经口染毒,为了准确地将受试物染入消化道中,多采用(a )。
A.灌胃B.喂饲C.吞咽胶囊D.鼻饲E.饮水第6 题:最小有作用剂量是( e )。
A.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出现了亚临床症状的最小剂量B.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造成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的损伤的最小剂量C.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方式与人接触引起免疫功能减低的最小剂量D.DNA 大段损伤的最小剂量E.一种化合物按一定时间内按一定方式与机体接触使某项指标开始出现异常变化的最低剂量第7 题:亚慢性毒性试验对动物的要求是( b )。
A.成年动物B.大鼠100g 左右小鼠15g 左右C.大、小鼠,狗,家兔均可用D.必须为啮齿类或非啮齿类动物E.仅使用单一性别第8 题:碱基转换的后果是出现( e )。
A.同义密码B.错义密码C.终止密码D.氨基酸改变E.以上都对第9 题:苯环上的一个氢被烷基取代,其毒性发生改变(a )。
A.苯对造血功能主要是抑制作用,而甲苯为麻醉作用B.苯主要从呼吸道排泄,对呼吸系统有毒性作用,而甲苯没有C.苯中毒产生过量的儿茶酚胺刺激心肌细胞发生心室颤动,而甲苯没有D.甲苯的肝脏中氧化,对肝有损害作用,而甲苯没有E.苯为致癌物,甲苯为工业毒物第10 题:化学结构与毒效应(d )。
亚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
亚慢性毒性作用及其试验方法一、概念和试验目的(一)概念亚慢性毒性是指实验动物连续多日接触较大剂量的外来化合物所出现的中毒效应。
所谓较大剂量,是指小于急性LD50的剂量。
(二)试验目的亚慢性毒性试验的目的,主要是探讨亚慢性毒性的阈剂量或阈浓度和在亚慢性试验期间未观察到毒效应的剂量水平,且为慢性试验寻找接触剂量及观察指标。
二、亚慢性毒性试验设计(一)亚慢性试验期限亚慢性毒性试验的期限“多日”的确切天数,至今尚无完全统一的认识。
一般认为在环境毒理学与食品毒理学中所要求的连续接触为3~6个月,而在工业毒理学中认为1~3月即可。
这是考虑到人类接触大气、水和食品污染物的持续时间一般较久,而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接触化合物仅限于人一生中的工作年龄阶段,且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之故。
现有学者主张进行实验动物90天喂饲试验为亚慢性毒性试验,即将受试物混合物饲料或饮水中,动物自然摄取连续90天。
这是由于有研究报道认为动物连续接触外来化合物3个月,其毒性效应往往与再延长接触时间所表现的毒性效应基本相同,故不必再延长接触期限。
相应地主张呼吸道接触可进行30天或90天试验,每天6小时,每周5天。
经皮肤试验进行30天。
(二)实验动物和染毒途径1、实验动物的选择亚慢性毒性作用研究一般要求选拔两种实验动物,一种为啮齿类,另一种为非啮齿类,如大鼠和狗,以便全面了解受试物的毒性阿特征。
由于亚慢性毒性试验期较长,所以选择被动物的体重(年龄)应较小,如小鼠应为15g左右,大鼠100g左右。
2、染毒途径亚慢性毒性试验接触外来化合物途径的选择,应考虑两点:一是尽量模拟人类在环境中接触该化合物的途径或方式,二是应与预期进行慢性毒性试验的接触途径相一致。
具体接触途径主要有经口、经呼吸道和经皮肤三种。
(三)剂量选择与剂量分组亚慢性试验的上限剂量,需控制在实验动物接触受试化合物的整个过程中,不发生死亡或仅有个别动物死亡,但有明显的中毒效应,或靶器官出现典型的损伤。
第7章一般毒性作用及其实验与评鉴方法
第7章⼀般毒性作⽤及其实验与评鉴⽅法第六章⼀般毒性作⽤及其试验与评价⽅法⼀般毒性作⽤:是指毒物对动物机体产⽣的综合毒性效应,也称基本毒性作⽤根据接触毒物的时间长短可将产⽣的毒性作⽤分为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和慢性毒性。
第⼀节急性毒性作⽤及其试验与评价⽅法⼀、急性毒性试验的概念急性毒性试验是指动物机体⼀次或24h内多次接触受试物后在短期内所产⽜的毒性效应及反应。
观察内容⼀般包括⾏为变化、外观改变以及致死效应。
观察时间⼀般为7d,观察范围可为7~28d(迟发毒性效应)。
凡经⼝或经注射给毒,“⼀次”的含义是指瞬间将受试物输⼊试验动物体内;若经呼吸或⽪肤给毒,“⼀次”则指在⼀个特定的时间内,使试验动物持续接受受试物的过程。
“24h内多次接触受试物”的概念是指当受试物毒性很低,⼀次接触还不能达到充分了解该受试物的毒性作⽤,或⼀次不能导⼊设计剂量的受试物时,需在24h内分次染毒。
⼆、急性毒性试验的⽬的(1)测定和计算出受试物的致死量及其他急性毒试参数,主要获得受试物对某种实验动物以某种接触途径的LD50值;(2)了解受试物对动物机体的急性毒性特征,靶器官和剂量⼀反应关系;(3)研究受试物在动物体内的动⼒学变化规律;(4)为下⼀步的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及其他毒理学试验的剂量设计和观察指标选择提供依据。
三、急性毒性试验⽅法1.实验动物的选择和要求(1)品种、品系的选择实验动物选择的原则是以哺乳动物为主,选择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动物,包括啮齿类(rodentspecies)和⾮啮齿类(nonrodenl species),其中⾄少有⼀种⾮啮齿类动物。
啮齿类多选⽤⼩⿏和⼤⿏,⾮啮齿类常选⽤⽝或猴。
(2)性别和年龄或体重的要求对于实验动物的性别⼀般要求雌雄(早6)各半。
如果试验仅为某些特殊试验研究⽬标,也可选⽤单⼀性别。
如致畸试验可仅选雌性动物,对精⼦毒性试验可仅选雄性动物。
急性毒性试验通常要求刚成年的动物。
⼀般按体重选购,通常要求⼩⿏18~25g、⼤⿏180~240g、豚⿏.200~250g、家兔2~2.5kg、猫1.5~2kg、⽝4~6kg(⽝⼀般为1岁左右)。
第九章 食品安全性评价 毒理学评价及风险分析
倍——300倍者,应进行慢性毒性试验。 (3)如果最大无作用剂量≤ 人可能摄入量50倍
放弃该受试物用于食品。
慢性毒性试验(包括致癌试验)
评价原则 (1)如果最大无作用剂量≥人可能摄入量100倍
者,则可考虑用于食品,制定ADI。 (2)如果最大无作用剂量 人可能摄入量50倍—
凡属尚无资料可查、国际组织未允许使用的, 先进行第一、二阶段毒性试验,经初步评价后, 决定是否需进行进一步试验。
从食用动植物可食部分提取的单一高纯度天然 香料,如化学结构及有关资料并未提示具有不 安全性的,一般不要求进行毒性试验。
其他食品添加剂:凡属毒理学资料比较完整, WHO以公布ADI或不需规定者,要求进行急性 毒性试验和一项致突变试验,首选Ames试验 或小鼠骨髓微核试验。
(1)如果3项试验为阳性,一般应放弃受试物 用于食品。
(2)如果其中两项试验为阳性,且短期喂养 试验表明该受试物有显著毒性作用,则放弃用 于食品。
(3)如果一项试验为阳性,则可从上述其他 备选遗传毒性试验选两项遗传毒性试验。
(4)如果4项试验均为阴性,则进入第三阶段 毒性试验。
短期喂养试验
试验方法 : 试验动物 大鼠、小鼠和家兔 动物分组和剂量设计 至少设4个组,1个空白对照,3
个试验组。剂量原则以LD50的1/4、1/16、1/64 ,或 以亚急性毒性试验的最大无作用剂量为高剂量组,其 1/30左右为低剂量组,在期间设一组。 P254
3.繁殖试验
目的:检查受试物对试验动物繁殖生育功能是 否有影响的试验。
染毒剂量与分组
正式试验一般设5~7个剂量组,组距: (LD100-LD0)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
毒理学评价的四个阶段和内容通常包括以下:
1.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 Testing):
这是毒理学评价的第一阶段,主要目的是确定物质在短时间内(通常是一次或几次接触后)对生物体产生的有害效应。
内容包括:经口、皮肤接触和吸入途径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LD50(半数致死剂量),即导致一半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
2. 遗传毒性试验(Genotoxicity Testing):
这个阶段评估物质是否能够引起遗传物质(DNA)的损伤,这可能导致突变、癌症或其他遗传疾病。
内容包括:Ames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微核试验等。
3. 亚慢性毒性试验(Subchronic T oxicity Testing):
在这个阶段,物质的毒性效应在较长时间内(几周到几个月)被研究。
内容包括:重复剂量毒性试验,观察动物的行为变化、体重变化、血液学参数、生化指标、器官重量和病理学改变等。
4. 慢性毒性试验和致癌性试验(Chronic T oxicity and Carcinogenicity Testing):
这是最长的一个试验阶段,通常持续数月到数年,旨在评估物质长期暴露对生物体的影响,包括潜在的致癌性。
内容包括:生命周期研究,观察生长发育、生殖能力、寿命以及肿瘤发生率等。
在这些试验中,除了直接的毒性效应外,还会考虑物质的代谢途径、蓄积效
应、剂量-反应关系以及敏感群体(如孕妇、儿童和老人)的特殊反应。
这些信息对于全面评估物质的安全性和风险管理至关重要。
值得注意的是,具体的试验设计和要求可能会根据监管机构的指导原则和物质的特性进行调整。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 第19部分:亚急性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植入途径
口腔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9 部分:亚急性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植入途径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口腔医疗器械亚急性和亚慢性植入途径的全身毒性试验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评价口腔医疗器械植入途径的亚急性和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
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6886.6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6 部分:植入后局部反应试验GB/T 16886.11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1 部分:全身毒性试验GB/T 16886.12 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第12 部分:样品制备与参照样品3目的与原则3.1目的本试验将口腔医疗器械植入动物体内一定时间(如28d,90d),测定其对试验动物的影响,以判定其是否具有潜在的亚急性或亚慢性全身毒性作用。
3.2试验原则在评价口腔医疗器械全身毒性特征的过程中,是否进行植入途径亚急性或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应结合试验样品的临床应用途径和其特性决定,如可降解性能等。
本试验植入途径开展亚急性全身毒性试验周期一般为 28 天,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周期一般为 90 天,其他试验周期的选择应进行论证或说明。
对体内可降解/可吸收试验样品的试验周期设定,应充分考虑试验样品在体内的降解行为。
植入剂量应结合试验样品临床的最大使用剂量并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同时也应充分考虑实验动物可耐受的植入剂量。
试验样品的植入部位和接触的组织应尽量与临床使用部位和接触的组织一致。
对植入组织的选择应当有正当的理由。
常用的植入部位为皮下组织植入、肌肉植入和骨植入,如选用其他植入部位应进行论证。
必要时可选择多种途径的结合使用,但应进行必要说明。
宜结合试验样品状态、接触途径、阴性对照和/或假手术处理对照进行亚急性/亚慢性全身毒性试验,涉及的对照样品应模拟试验样品制备和处置步骤。
新兽药一般毒性试验技术要求
新兽药一般毒性试验技术要求一、急性毒性试验根据供试药物临床应用的给药途径不同,本试验可分为:(一)经口或注射给药的急性毒性试验1、动物选用小鼠(体重18—22g)、大鼠(180—200g)或其他敏感动物。
应注明动物品系。
ÿ组小鼠不少于10只,大鼠不少于6只,雌雄各半,雌性应δ产无孕。
2、供试药物的配制一般用水为溶剂,将药物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
若选择其他溶剂或助溶剂,一般要求LD50>15000mg/kg。
3、给药方式与最大体积经口急性试验宜用灌θ法,一次剂量直接灌入,给药前需禁食4—8小时,但不限制饮水。
一次最大灌θ量,小鼠不超过1.0ml/只,大鼠不超过4.0ml/只。
若灌θ量太大,可在24小时分成2—3次给药,但合并作为一日剂量计算。
经注射急性毒性试验多采用腹腔注射,一次最大注射量,小鼠不超过1ml,大鼠不超过3ml。
4、剂量与分组在正式试验前,首先用少量动物做预备试验,确定受试动物全部致死的最小剂量和全部不致死的最大剂量,正式试验一般分为5—7个剂量组。
组间剂量呈等比级数,其比值为1.2—1.4。
5、观察指标观察动物一般健康状况,中毒表现和死亡过程。
观察时间一般为一周。
对死亡动物应作大体剖检,必要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6、LD50计算采用寇氏或机率单λ对数图解法计算供试药的LD50。
值及其95%可信限范Χ。
7、结果评定大鼠一次经口LD50在1mg/kg以下者为极毒,1—50mg/kg为剧毒,50—500mg/kg为中等毒,500—5000mg/kg为低毒,5000mg/kg以上者为实际无毒。
(二)经皮给药的急性毒性试验1、动物选用健康家兔(2.0—3.0kg)、豚鼠(350—450g)或大鼠(200—300g)。
ÿ组动物不少于6只,雌雄各半。
2、供试药物的配制供试药物如是固体,应磨成细粉状,过120目筛,并用适量水或无毒无刺激性赋形剂(橄榄油、羊ë脂、凡士林等)混匀。
食品毒理与卫生:亚慢性、慢性毒性试验设计(试验动物的选择原则、剂量选择与分组原则、观察指标的选择)
验中动物的年龄要小
物不少于20只,大动物不
和对照组中。
于亚慢性毒性试验,
少于6-8只;慢性试验动
选择初断乳动物。
物数量要多与亚慢性试验,
动物性别需雌选择与分组
外源化学物亚慢性毒性试验应求出其剂量-反应关系,确定未观察到有害作用的剂
量,并且充分观察受试物长期暴露的毒作用。因此,一般设计3个染毒组及1个阴
慢性毒性试验剂量设计一般以亚慢性毒性试验数据(亚慢性毒性试验的阈值或NOAEL
等)为依据。要求剂量设计能够体现:剂量-反应关系;最大无作用水平(NOAEL);
最高剂量组能观察到某些毒作用所致变化。试验设计3个染毒组及1个阴性对照组。
最低剂量组剂量
1
以亚慢性阈值的 或以
100
1
LD50的
为最低剂量
1000
组,基本不出现毒反应。
中间剂量组剂量
1
1
以亚慢性阈值的 −
50
10
1
或以LD50的
100
为中剂量组,使动物出
现轻度毒反应。
最高剂量组剂量
以亚慢性阈值的
1
或以LD50的 为
10
−
最高剂量组,
使动物出现明显毒反应。
谢
谢
性对照组,必要时要再加1个受试物溶剂对照组。
最低剂量组剂量
中间剂量组剂量
应相当于亚慢性的阈值
水平或NOAEL水平。无
中毒反应或极轻微反应。
动物出现轻微中毒效应。
最高剂量组剂量
1
1
− 为最高剂量,再
20
5
以3-10倍组距确定中、低剂
量组剂量。动物应出现明显
2023年毒理学之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相关知识解读
✓ 鼠类的灌胃法:用左手固定鼠,右手持灌胃器, 将灌胃针从鼠的口腔插入,压迫鼠的头部,使口 腔与食道成一直线,将灌胃针沿咽后壁慢慢插入食 道,可感到轻微的阻力,此时可略改变一下灌胃针 方向,以刺激引起吞咽动作,顺势将药液注入。 一般灌胃针插入小鼠深度为3~4cm,大鼠或豚鼠 为 4 ~ 6cm 。 常 用 灌 胃 量 小 鼠 为 0.2 ~ 1ml , 大 鼠 1~4ml,豚鼠1~5ml
②品系纯化 ③级别:清洁级以上的动物【实验动物分为:无菌动物、悉生
动物、无特定病原体动物(SPF动物)、清洁动物和普通动物】 ④性别 ⑤年龄和体重 ⑥生理与健康状况
除
试验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 试验动物的种属和品系
– 最好用两种种属的动物 – 啮齿类(rodent species)
小鼠(昆明种、NIH、ICR) 大鼠(Sprague-Dawley(SD)、Wistar ) 豚鼠或家兔 – 非啮齿类(nonrodent species):狗或猴 – 急性皮肤毒性试验可选用成年大鼠、豚鼠或家兔,优先考 虑白色家兔。而急性吸入毒性试验和经口急性毒性试验则 优先考虑大鼠
2023年毒理学之化学毒物 的一般毒性作用 2 亚急性毒性作用 3 亚慢性毒性作用 4 慢性毒性作用
外源化学物一般毒性评价 和研究的主要目的
确定受试物毒作用的表现和性质
确定受试物毒作用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
确定毒作用的靶器官
确定损害的可逆性
其它:敏感检测指标和生物学标志、毒作用机制、 毒物动力学、中毒的解救措施…
▪ 易感性生物学标志可用以筛检易感人群,保护高危人群
生物学标志
接触标志
效应标志
暴露 吸收剂量 靶剂量 生物学效应 健康效应
易感性标志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2页
观察指标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3页
试验检验
普通性 指标
试验室 检验
组织病 理学检
验
外观体征和行为活动、粪便性状、食量 及体重改变等,往往是敏感综合毒效应 指标。
体内生化转化和排泄主要器官肝和胃功 效是检验重点,血液是另一个主要靶器 官。
能够发觉受试物毒作用靶器官,判断损 害性质和程度,推测可能毒作用机制。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1页
试验准备
试验动 物选择
染毒 方式
剂量选 择和分
组
• 两种试验动物,啮齿类和非啮齿类 • 两种性别,每组雌雄各半 • 选择离乳很快动物
• 经口染毒:灌胃法,喂饲法,胶囊法 • 经皮肤接触 • 经呼吸道
• 最少设三个染毒剂量组 • 一个对照组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第4页
慢性亚慢性毒性试验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谢谢
第5页
短期亚慢性和慢性毒性
1
一、概 述
急性毒性试验的局限性: 1.外源性化学物在长期重复染毒时可产生与急性
毒性试验完全不同的毒作用。如:苯 2.动物的衰老可影响毒作用的性质和程度 3.许多重要疾病均与年龄增长有关
2
分类 1. 重复剂量毒性作用(短期) 2. 亚慢性毒性作用 3. 慢性毒性作用
3
(一)蓄积作用
25
26
试验目的
1. 观察长期接触受试物的毒性效应谱、毒作用 特点和靶器官;了解其毒性机制。
2. 观察受试物亚慢性毒性作用的可逆性
27
可逆毒性:
是指停止接触后可逐渐消失的毒性作用。一般情况下,机体接触 毒物的浓度越低、时间越短、损伤越轻,则脱离接触后其毒性作用消 失的越快。
不可逆毒性
是指停止接触后其毒性作用依然存在甚至对机体造成的损害作用 进一步加深。
内,反复多次给予低剂量化学毒物,观察试验动物有无引起 有害作用的试验过程。
24
3. 慢性毒性(chronic toxicity):是指人或实 验动物长期(甚至终生)反复接触低剂量的化学毒物所 产生的毒性效应。
一般2年 慢性毒性试验:在受试动物生命的大部分或终生, 连续长期给予低剂量的受试物,观察有无引起有害作用 的试验过程。
11
K值越小:表示化学物的蓄积性越大
K<1
实验动物对化学毒物发生过敏
K=1
化合物在体内完全蓄积或每次
染毒后毒效应叠加
K>=5 化合物蓄积性弱
12
蓄积系数分级标准
蓄积系数(K) <1 1~ 3~ 5~
蓄积毒级分级 高度蓄积 明显蓄积 中等蓄积 轻度蓄积
13
1.2 蓄积系数法常用试验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毒理学作业农药2,4-滴钠盐原药为白色粉末,水溶性,表1是其对SD大鼠的急性经口试验结果,请根据表中结果,给出该农药的90天亚慢性试验的试验方案,以及如何对保证实验质量予以控制。
表1 2,4-滴钠盐原药对SD大鼠急性毒性实验结果剂量设置高剂量为25%LD50,中剂量为12.5%, 低剂量为6.3%。
雌性LD50为584mg/kg,高剂量为146mg/kg,中剂量为73mg/kg,低剂量为37mg/kg;雄性为501mg/kg,高剂量为125mg/kg,63mg/kg,低剂量为31mg/kg。
根据GB15670《农药登记毒理学实验方法》的农药急性毒性分级标准,2,4-滴钠盐原药的LD50>500mg/kg,属于低度农药。
因此试验时选择SD大鼠的LD50为584mg/kg。
农药2,4-滴钠盐原药SD大鼠亚慢性毒性试验目的;研究喂饲农药2,4-滴钠盐原药对大鼠的亚慢性毒性。
方法:取初断乳SD大鼠80只,雌雄各半按照体重随机分为4组。
将2,4-滴钠盐原药按146、73、37mg/kg mg/kg剂量分别拌入饲料经口喂饲染毒90d。
观察:大鼠外观体征、体质量、进食情况等。
在实验中期和末期采血检测检测血液学。
试验末期检测血生化指标以及尿常规检查。
实验结束时处死实验动物,计算脏器指数,并对主要脏器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
1 材料和方法1.1 受试物农药2,4-滴钠盐原药,白色粉末,水溶性,由某地某农药公司提供。
SPF级初断乳大鼠8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50~100 g,由XXX实验动物研究所繁育场提供,动物合格证号为医动字第XX-XXXX号。
1.2 饲养与管理SPF 环境条件下,同组同性别两只一笼喂养,自由进食和饮水。
环境温度21~25℃,相对湿度40%~60%。
严格控制昼夜交替。
1.3实验方法试验前将雌、雄大鼠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3个剂量组和1个对照组,每组20只,将2,4-滴钠盐原药按146、73、37mg/kg mg/kg剂量分别均匀混入饲料中制成颗粒饲料辐照灭菌后分别供高、中、低剂量组动物食用,连续每日一次喂养90d;对照组给予不加受试物的正常饲料。
1.4 观察指标1.4.1一般情况试验期间观察动物的一般情况包括外观体征和行为活动、粪便性状、食物摄入量及体重变化等。
1.4.2血常规在实验中期和末期按常规方法测定血液学指标1.4.3血液生化指标试验末期检测血液生化指标1.4.5尿常规检查尿常规测定颜色、pH值、比重(SG)、尿糖(GLU)、尿蛋白,将尿液离心,并对尿中沉淀物进行镜检。
1.4.6脏器病理解剖动物,取心、肝、脾、肺、肾、胃肠、肾上腺、胸腺、脑和卵巢、睾丸等脏器,观察大体变化并称重(胃肠除外),计算脏器指数[脏器质量/体重)×100%]。
将解剖取得的脏器福尔马林固定,常规制片,HE 染色,光学显微镜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1.5 统计学分析亚慢性毒性试验结果经正态性检验后,符合正态的指标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否则经变换后分析。
2结果2.1 一般状况2.2 体重变化见表22.3 血常规检验结果见表32.4 血生化检测结果见表42.5 尿常规检查2.5 脏器指数见表52.6 病理组织学检查表2 2,4滴原药大鼠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体质量变化情况表3 2,4-滴钠盐原药大鼠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血液常规检验雄性试验前0 37 73 146雌性试验后0 37 73 146雄性试验后03773146表4 2,4-滴钠盐原药大鼠90 d亚慢性毒性试验血生化检测结果表5 脏器指数%3.讨论控制实验质量1 大鼠毒理学实验中实验技术因素的质量控制1. 1 动物临床观察指标的质量控制在药品临床前大鼠毒理学实验研究过程中, 其临床观察指标主要包括行为活动、体质量、增质量、饲料生物利用度等,而体质量、增质量、饲料生物利用度指标均为需要统计分析的客观指标。
因其贯穿于整个实验周期,数据的客观性与实验环境、给药过程中动物感受是否舒适、动物密度、动物健康状况等因素相关。
在动物临床指标统计分析前控制体系中, 实验环境应选择S P F级动物实验室;每笼2只;体质量在实验前应适应环境周期≥1周; 计算饲料摄入量每日应称质量, 每周给药完毕即计算大鼠的饲料生物利用度,比较分析各组动物饲料生物利用度的统计学意义; 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讨论差异是否与动物自发性疾病( 如大鼠自发性糖尿病会引起大鼠饲料生物利用度明显增大) 有关, 同时应排除营养因素或给药途径对动物的损伤因素; 在动物行为活动指标观察中应在每日投药过程中重点观察大鼠投药部位是否发生充血、水肿、呕血,是否发生动物争斗外伤、皮毛稀疏竖散、粪便性状改变等变化,并及时处理与药物因素无关的改变,并详细记录,认真分析。
1. 2 血液学样本的质量控制大鼠慢性毒理学实验中血液学常规的检测项目主要有红细胞计数( R B C ) 、血红蛋白定量( H b ) 、白细胞计数及其分类计数( WB C+D C ) 、血小板计数( P T ) 、凝血时间( C T ) ; 血清生物化学检测项目主要有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 S T )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 A L T ) 、碱性磷酸酶( A L P ) 、总蛋白( T P ) 、清蛋白( A L B ) 、总胆固醇( T -C H O ) 、总胆红素( T - B I L ) 、空腹血糖( G L U ) 、尿素氮( B U N ) 、肌酐( C r ) 。
选择合适的血样采集法,不仅对动物损伤小、样本溶血率低、可重复采样等优势,而且使大鼠慢性毒理实验中分阶段检测药物对造血系统、生化系统的影响成为可能。
1. 3 动物病理组织标本分析前的质量控制组织病理学检查对于判断实验动物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在长期毒理学实验中有重要地位, 是评价药物毒性的重要依据。
组织病理学检查对判断动物的毒性靶器官或靶组织具有重要意义。
实践中使用的组织学检测前优质标本取材流程可以为: ①根据实验取材项目设计表格,需要取得脏器系数的器官或组织和其他器官或组织分别标示于一个完整的记录单元中; ②使用250 m L广口瓶贮存新鲜配制的10%甲醛溶液180 ~200 m L 备用; ③对拟取材的大鼠进行解剖分组顺序编号; ④大鼠麻醉状态下,股动脉放血致死→胸腔组织( 胸腺、心、肺) →腹腔组织( 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盲肠、直肠、肝、脾、胰腺、肾上腺、肾、卵巢、子宫、膀胱、前列腺、睾丸、附睾) →颈、脑部组织( 甲状腺、脑、垂体、脊髓) 。
其中胸腺、胰腺、肾上腺、卵巢、甲状腺、垂体、脊髓等腺体组织或微小组织应使用擦镜纸或纱布非挤压式包裹置于3. 6% ~4. 0%甲醛。
这样使浸泡于甲醛溶液中的易混淆脏器在进行石蜡包埋时容易分辨,同时保证病理组织学检查中组织样本数目完整; 其他组织除大体观察有明显病灶的组织外,要求动物组织样本均取自该组织的代表区。
1. 4 动物实验中的给药途径不同而引起的取材质量控制因临床给药途径不同, 在大鼠慢性毒理实验项目中存在不同的给药方式, 主要给途径有主要给药途径有灌胃、直肠、舌下、腹腔注射、肌注射、皮肤涂抹等。
在毒理学研究中可能通过对直接接触药物部位的检测结果分析药物慢性刺激对直接刺激局部组织的影响,还可以分析药物吸收和给药技能合理与否。
2 影响大鼠毒理学实验结果的环境、动物福利、误差控制2. 1 毒理学实验中的环境控制在不同环境中进行动物实验的大鼠,对照组和药物组动物均不同程度地存在因环境所致的炎性细胞浸润或间质性肺炎等病理变化,这些变化与实验环境级别及日常消毒措施合理与否息息相关。
样本固定前的大体解剖观察处理与组织学检查结果具有直接关系,取样以肉眼能观察到病灶的肺叶和表面观察正常的肺叶各取一为原则,在同一个受试动物肺组织中不可单一地单纯选择大体观察异常的小叶或大体观察正常的小叶样本。
2. 2 毒理学实验中的动物福利控制动物在毒理学研究过程中,会产生紧、疼痛、呼吸困难、痉挛、颤抖、腹泻、孔道出血、瘫痪、休克, 甚至死亡的情况。
因此,它们在遇到恐惧或恶劣环境时,生理和心理都可能患病。
控制原则为实验人员投药过程时间宜短不宜长, 抓取动物轻拿轻放, 血清采样宜快不宜慢,尽量提供人为因素影响小的实验环境,要验研究人员具备爱护动物之心和熟练的动物实验技能并贯穿于整个实验周期。
2. 3 毒理学实验中的误差质量控制在大鼠慢性毒理学实验中系统误差主要与样本的随机性、实验操作的一致性、流程的恒定性有关。
①抽样误差: 一般情况下,慢性毒性实验中每个实验组应使用相等数量的雌、雄动物。
每组动物大鼠至少20只。
差异应不超过平均体质量的20%。
②系统误差。
包括下列两类情况。
实验技术熟练因素造成的误差: 在毒理学实验研究中,为了真实反映外来化合物的毒性,除了要统一各种实验条件外, 每日的给药时间应一致。
一是可比性强,二是为了避免错误而影响其他药理实验甚至临床用药。
因此, 应将实验人员的技术熟练因素以一定的模式贯穿于各实验组中,在整个给药期中给药人员每天应互换给药的组别,同时应保证给药时间的准确性和一致性;流程造成的误差控制: 系统误差可因分析方法、仪器校正错误、试剂纯度不够、检测者的感观、环境因素改变等因素造成;随机可能因动物实验过程中各种随机因素的共同作用等因素造成。
如实验过程的温度波动- 电压变化- 仪器故障- 操作技术差别等; 过失误差可因工作人员不负责任( 器皿不净、加样错误、计算错误) 而造成。
这些误差因素与实验结果判断有直接关系。
在药物安全性评价中,系统误差与动物是否接受了足够的药物及其在动物体的代时间相关。
比如空腹抽血与进食后抽血,对临床患者的T G 、C K 、C h o 、G L U等有明显影响。
因此每个实验期进行动物抽样时,就要求严格按照同等的禁食时间对大鼠禁食。
因此要特别注意各组实验大鼠采样的随机性与均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