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礼仪常识—婚礼礼仪介绍
关于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介绍
关于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介绍
关于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介绍
结婚是人生大事,自古以来仪式花样百出,看一看,蛮有趣味的。
中国古代婚姻的六种手续和礼仪,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下面我们简要了解一下。
1. 纳采指男方相中某个姑娘后,请媒人去女家提亲,如果女家考查后觉得可以谈一谈,男方才能准备礼物前去求婚。
2. 问名是在求婚之前,双方了解情况,一般是指男家请媒人问女方的.名字和出生年月日;当然,媒人也会将男方的情况告诉女方的。
3. 纳吉,这是正式结成姻亲关系的标志,当双方觉都有意思后,男家会占卜一个好日子,通过媒人通知女方,并在吉日备礼到女家作客,决定缔结婚姻。
4. 纳征,这是伴随在整个过程中的,正式结婚前男家更是会向女家送一份聘礼,就是纳征,又叫纳币。
5. 请期指男家选定婚期,备礼告诉女家,求其同意。
6. 亲迎指新郎亲自去女家迎娶。
中国古代结婚的六个礼仪
中国古代结婚的六个礼仪
中国古代结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仪式,它不仅仅是两个人的事情,更是两个家庭的联姻。
在古代,结婚有着非常严格的礼仪,其中包括六个礼仪,分别是聘礼、问名、纳吉、纳采、定礼和迎亲。
聘礼是指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送去的礼物,这些礼物通常包括金银珠宝、绸缎、茶叶、糖果等。
聘礼的多少和质量代表了男方家庭的实力和诚意,也是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
问名是指男方家庭派人去女方家庭了解女方的姓名、年龄、家庭背景等情况。
这是为了确定女方是否符合男方家庭的要求,也是为了避免婚姻中出现不必要的矛盾和纷争。
纳吉是指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送去的吉祥物,通常是一些象征幸福和美好的物品,如龙凤灯、糖葫芦、红枣等。
这些吉祥物代表了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的祝福和美好的期望。
纳采是指男方家庭正式向女方家庭提出结婚的请求,并送去一些礼物表示诚意。
女方家庭如果同意,就会回送一些礼物表示接受男方家庭的请求。
定礼是指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送去的一些礼品,如金银器皿、绸缎、茶叶等,表示男方家庭已经确定了婚姻关系,并向女方家庭表示感谢和尊重。
迎亲是指男方家庭派人去女方家庭接新娘回家,这是整个婚礼中最重要的环节。
在迎亲的过程中,男方家庭要准备一些礼品和红包,以示对新娘的尊重和关爱。
中国古代结婚的六个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它们代表了男方家庭对女方家庭的尊重和感谢,也代表了两个家庭的联姻和美好的祝福。
虽然现代社会的结婚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这些古老的礼仪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它们让我们更加珍惜婚姻的意义和价值。
国儒雅风古典知识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国儒雅风古典知识中国古代婚礼礼仪中国古代婚礼礼仪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体现了国儒雅风和古典知识的精髓。
本文将以古代婚礼的各个环节为主线,介绍古代婚礼的礼仪和相关的文化背景。
一、婚约之礼古代婚礼的第一步是婚约之礼,也被称为聘礼。
婚约之礼是男方家族向女方家族提亲,以求得女方家族的同意。
在这个环节中,男方家族会派出一些亲近的亲友,带着财礼和礼物前去女方家族,表示婚姻的诚意。
古代的聘礼包括金银首饰、绸缎、粮食等,用来表达男方家族的诚意和对女方家族的尊重。
除了具体的礼物,双方还会通过随礼的礼仪动作来展示对对方的敬意。
二、过堂之礼过堂之礼是古代婚礼里一项庄重而隆重的仪式。
在这一环节中,新郎和新娘会进入婚礼的主会场,也就是堂屋,接受众人的祝福。
过堂之礼的仪式非常讲究,一般由长辈主持,以示尊重和庄重。
主持过堂之礼的长辈会宣读着婚座、婚词等重要文件,表达了家族的祝福和期望。
同时,新郎和新娘也要以虔诚的态度答应,表示对双方家族和婚姻的承诺。
三、拜天地之礼古代婚礼的重要环节之一是拜天地之礼。
在这个环节中,新郎新娘要在主持仪式的长辈的指导下,向天地神明行礼,表达对天地之间众生万物和自然规律的敬畏之心。
这个仪式往往在户外举行,新郎新娘面向天地,手持手推车,行三鞠躬,以示尊重。
与此同时,长辈会念诵祷词,寓意为新婚夫妇祈求神佑和天地的保佑。
四、交杯换酒之礼交杯换酒是古代婚礼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以夫妻共饮酒表示天长地久的意义。
这个仪式通常在婚宴的尾声进行,由主婚人主持。
在交杯换酒的仪式中,新郎新娘分别用双手持酒杯,交错着喝下对方的酒。
这一仪式象征着夫妻之间互敬互爱、共同度过人生的困难和幸福。
五、敬茶之礼敬茶之礼是古代婚礼中的传统仪式,向双方父母表示敬意和孝心。
新娘会煮茶给新郎的父母敬茶,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感激;新郎则会向新娘的父母敬茶,表示对新娘家族的敬重和感谢。
在敬茶之礼中,除了亲人以外,其他长辈和亲友也会被邀请,以示对其地位的尊重和关怀。
古代婚嫁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
古代婚嫁礼仪是指古代社会中的婚嫁仪式和相关习俗。
不同的古代文化和地区有不同的婚嫁礼仪,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婚嫁礼仪:
1. 订婚:双方家长商定婚事,并交换礼物以示确定。
有时还举行豪华的订婚仪式。
2. 婚礼:婚礼通常在男方家中或庙宇举行。
有时会举行隆重的婚礼仪式,例如传统的中式婚礼。
3. 仪式和习俗:婚礼仪式包括迎亲、过门、交杯酒、拜堂等,这些都具有象征意义。
4. 嫁妆:女方需准备一定数量的嫁妆,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床品等,作为女方进入新家的财产。
5. 婚后居住和地位:在某些古代社会中,女方嫁入男方家庭后,一般要居住在丈夫家中并服从丈夫的安排。
6. 祭祀和娱乐活动:婚礼之后可能会有举行祭祀仪式以祈求婚姻幸福和家宅兴旺,并举行娱乐活动,例如音乐、舞蹈和游戏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文化的古代婚嫁礼仪可能会有所不同,上述内容仅为一般概述。
古代婚房礼仪_婚礼大全_
古代婚房礼仪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一个优良传统。
贺喜是最经常发生的社交活动,我们说“来而不往非礼也”。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古代混纺的礼仪,希望能够帮到你哦!古代婚房礼仪我国传统婚礼大致可以分为婚前礼、正婚礼、婚后礼三个阶段。
一:婚前礼1.嫁妆、聘礼、婚服的准备(即纳征)。
男方需向女方送聘礼,女方接受聘礼。
接着女方便要开始准备嫁妆。
最主要的嫁妆为缝被子,必须找儿女双全,丈夫健在的妇女缝制,缝新被子须用红线缝,不能用黑线,更不能用白线。
缝制的时间须在农历的9月,不能在10月。
忌寡妇或与新娘属相不合的人缝被子,以免给新娘带来厄运。
新娘所穿的婚服,都应该是全新的,如果陈旧,新人便有不贞之嫌。
此外,婚服忌讳单的,棉的最好。
忌有口袋,以免带走娘家的财气。
2.婚房的准备及禁忌。
婚房布置在古代礼节中称为“铺房”,亲迎前一日,女家派人至新房收拾,并备礼前来暖房。
既为洞房,风水非常重要,不懂风水仅凭自己喜欢,容易给以后的婚姻生活造成一定的危害。
所以婚房布置时需注意以下几点;⑴洞房最好选择在光线明朗,空气流通的地方。
⑵洞房颜色不要五花十色,这样做容易发生婚外情。
⑶洞房的窗台勿挂风铃,容易使新娘神经衰弱,头晕心烦。
⑷洞房不可跨在屋内外之横墙下,夫妻易发生口角。
⑸安新床时要把床置放正位,不要与桌子衣橱或任何物件的尖角相对。
新床也需放置一些吉利好兆头的物品在床上,例如百合、红枣、莲子,意喻百年好合,早生贵子等。
二:正婚礼1.迎亲时的礼节禁忌(即亲迎):男方按照当初双方商定好的“请期”时间去迎亲。
“迎亲”的人数忌双数,女方送嫁的人数要逢双。
这样表示男家“单”去“双”回,添丁添口,女方双数表示“双双对对”,寓意着白头偕老。
如若在迎亲途中遇到另一迎亲车队,这情况叫“喜冲喜”需互放鞭炮或由双方媒人互换事先预备好的花朵来化解。
2.新娘的礼节禁忌:新娘离家时要喜极而泣,且哭的越快越大声越好,这样旺娘家的财运。
出嫁当日新娘忌吃夫家的饭,俗云“食郎饭,打郎声”,意喻以后在婆家受委屈只能忍气吞声,言听计从,为避免,所以当日只须吃菜而不吃饭。
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古代婚嫁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生命历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从宗族制度、婚姻制度、婚姻仪式、婚姻生活等方面详细介绍古代婚嫁礼仪知识。
一、宗族制度
在古代中国,宗族制度是最基本的社会组织形式。
家庭是宗族制度的基本单位,宗族掌握着重要的社会权力和社会资源,因此婚姻的选择与家族的利益息息相关。
二、婚姻制度
在古代中国,婚姻制度比较复杂,有不同的形式。
早期的婚姻形式一般是男方直接定婚,女方有很少的选择权利。
随着时间的推移,女性的地位有所提高,也开始逐渐获得婚姻选择的权力。
三、婚姻仪式
古代婚姻仪式是非常庄重的,讲究礼节。
婚礼分为三个步骤:纳彩、定婚和迎娶。
在这个过程中,亲友和宾客都要参加,场面热闹非凡。
四、婚姻生活
古代婚姻生活一般以男权制为主,男性地位高于女性。
女性需要尊重男性,顺从丈夫。
同时,婚姻也是男女之间感情交往的重要方式,双方需要相互关心和理解,共同经营家庭。
结语:
综上所述,古代婚嫁礼仪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其表现出的仪式、禁忌、制度和生活方式等方面,具有浓郁的传统文化色彩。
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婚姻制度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在中国社会仍然有很多人会遵循传统的婚姻礼仪,不断传承下去。
中国古代婚礼过程
中国古代婚礼过程
一、门客礼仪:门客礼仪是中国传统婚礼上最重要的一项礼仪,主要
由新郎新娘的双方家长率先进行,由家里来的门客分别带礼物,食品,调
剂剂等到新房间。
二、乞巧礼:乞巧礼是中国传统新婚婚礼的必要礼仪,它是一种对新
婚夫妇的庆祝,新郎家庭代表准备彩带,硬币或纸钱,在新房间,新郎家
的迎亲客人分别乞巧,被新婚夫妇双方送给红包。
三、聘礼:聘礼是中国传统婚礼上的盛大仪式,由新郎新娘的双方家
长进行,新郎家为新娘准备嫁妆,比如首饰,服装,该过程也象征着新郎
新娘家庭和睦相处的象征。
四、婚礼:婚礼一般在夜间举行,新娘要穿着美丽的嫁衣,由新郎家
的迎亲客人把新娘从家里接到婚礼现场,新郎则穿着西装从新娘家出发,
来到婚礼现场。
五、迎亲:在婚礼过程中,新娘的家人和新郎的家人是不能杂合在一
起的,迎亲是婚礼上最重要的仪式,接应新郎的迎亲客人要穿漂亮的衣服,从新娘家来到新郎家。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中国古代婚礼礼仪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严谨而庄重,注重细节和仪式感。
在古代,婚礼被视为一种庄严的仪式,是男女两家的重要关系的建立。
以下将介绍中国古代婚礼的一些常见礼仪。
一、婚姻的提亲在古代,婚姻多由父母或长辈安排。
当一家有意向与另一家联姻时,首先会派人前往对方家中提亲。
提亲时,通常由男方的长辈带领一些亲戚和朋友一同前往。
在正式提亲之前,男方的长辈会事先与女方的家长商谈好婚事,双方达成一致后,才会进行提亲仪式。
二、聘礼的交换提亲成功后,男方会派人送聘礼给女方家。
聘礼是男方向女方家庭表达诚意和尊重的一种方式。
聘礼的内容包括金银珠宝、衣裳、食品等各种贵重物品。
女方家庭收到聘礼后,会安排人员进行验收,以示礼节。
三、定亲的仪式定亲是婚礼筹备的重要环节。
在定亲仪式上,双方家长会正式宣布男女双方的婚事,并且将定婚书交给新人。
定亲仪式通常在男方家中举行,双方亲戚和朋友会参加这个仪式,以祝贺新婚的到来。
四、婚礼的筹备婚礼的筹备工作通常由女方家庭来负责。
在婚礼前,女方会选定一个吉日,通常选择农历的吉日进行婚礼。
在婚礼前的准备工作中,女方会制作婚床、婚车和一些婚庆用品。
同时,女方还要准备一些新衣服和嫁妆,以及一些应对新生活的用品。
五、迎亲的仪式在婚礼当天,新郎会带领一队迎亲队伍前往新娘家接新娘。
迎亲队伍通常由鼓手、锣手和一些喜庆的彩车组成。
当新娘到达新郎家门口时,新郎会亲自迎接新娘,然后双方一同进入新房。
六、交杯酒的仪式交杯酒是婚礼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象征着新人之间的爱情和誓言。
在交杯酒仪式中,新郎和新娘会交换酒杯,彼此喝下对方的酒。
这个仪式是新人向对方表达爱意和承诺的重要方式之一。
七、拜堂和敬茶的仪式拜堂是婚礼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是新人向天地神灵祈求祝福和父母双亲致谢的仪式。
在拜堂仪式中,新人会先向天地神灵行礼,然后向双方父母行礼,接着向长辈和亲友行礼。
之后,新人会为双方父母敬茶,以表达对父母的敬重和感激之情。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_婚礼大全_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随着社会的发展,婚礼也越来越时尚和现代了,古时候的婚礼文化都已经被人们所淡化,其实古时候的婚礼也是有很多的文化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搜集整理的中国古代婚礼礼仪文章内容。
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中国古代婚礼礼仪中国古代的婚礼礼仪,大体有六项,故称“六礼”。
据唐杜佑〈〈通典〉〉“周制,限男女之岁,定婚姻之时,亲迎于户。
六礼之仪始备。
”可见,“六礼”在周代就已形成。
秦汉以后,六礼逐渐形成定制。
所谓“六礼”者,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纳采:所谓纳采,就是说采择之意,即男子选择妻子。
男方欲择某家之女为妻,便托媒妁交通女方,试探女家之意。
倘女家同意,则可收下男方送去的采择之礼。
纳采的礼物,因人而异,因时代而异。
“周制,婚礼下达,纳采用雁。
”(唐`杜佑〈〈通典礼典〉〉。
可见周代的纳采礼是用雁的,也称“奠雁”。
之所以要用雁作为纳采之礼物,是因为“雁飞成行,止则成例。
”胡培翚《仪礼正义》云:"用雁者,取其随时南北,不失其节,明不夺女子之时也。
又取飞成行,止成列,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也。
"纳采用雁,为的是明嫁娶之礼,长幼有序,不相逾越。
纳采也有用羊者。
羊者,祥也,取其群而不党。
在古代,纳采还有一套繁琐的仪式。
杜佑在〈〈通典〉〉中记载了周代纳采情况“主人筵于户西,西上,右几。
使者玄端至,傧者出,请事。
曰:吾子有惠,贶室某也。
某有先人之礼,使某请纳采。
女父对云:某之子愚蠢,又弗能教,吾子命之,某不敢辞。
主人如宾服,迎于门外,再拜。
宾不答拜,揖入。
宾升西阶,当阿东面。
使者致命曰:敢纳采。
主人阼阶上,北面再拜。
授于楹间,南面。
宾降出,主人降,授老雁。
又执雁,请问名,如初礼。
曰:某既受命,将加诸卜,敢请女为谁氏?对曰:吾子有命,且以备数而择之,某不敢辞,曰某氏。
傧者出,请醴宾者曰:子为事故至于某室,某有先人之礼,请醴仆者。
宾对曰:某既得将事矣,敢辞。
傧者曰:先人之礼,敢固以请。
古代结婚礼节
古代结婚礼节一、三书六礼1、三书按照中国传统的礼法,指的是礼聘过程中来往的文书,分别是聘书”——订亲之书,在订婚时交换:“礼书”一礼物清单,当中祥列礼物种类及数量,过大礼时交换:“迎书”:迎竖新娘之书,结婚当日接新娘过门时用。
2、六礼是指由求亲到煤到迎娶,完婚的手续。
分别为”纳采”,俗称说媒,即男方家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家应议婚后,男方家备礼前去求婚:问名”,俗称合八字,托煤人请问女方出生年月日和姓名,准备合婚的仪式”纳吉”一即男方家卜得吉兆后,备礼通知女方家。
婚事初步议定”纳征”——又称过大礼,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请期”—择吉日完婚,旧时选择吉日一般多为双月双日,不喜选三,六,十一月,三有散音,不选六是因为不想新人只有半世姻缘,十一月隐含不尽之意。
“亲迎”婚礼当天,男方带迎书亲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二、安床在婚礼前数天,选一良辰吉日,在新床上将被褥,床单铺好,再铺上龙凤被,被上撒各式喜果,如花生,红枣桂圆,莲子等。
意喻新人早生贵子。
抬床的人。
铺床的人以及撒喜果的人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好命人”——父母健在,兄弟姐妹齐全,婚姻和睦。
儿女成双,自然是希望这样的人能给新人带来好运。
三、闹洞房早些时候规定,新郎的同辈兄弟可以闹新房,老人们认为新人不闹不发,越闹越发,”并能为新人驱邪避讯,婚后如意吉祥。
四、嫁妆由女方家里的陪送,是女方家庭地位和财富和象征。
嫁妆最迟在婚礼前一天送至夫家。
嫁妆险了衣服饰品之外,主要是一些象征好兆头的东西,如剪刀,寓意蝴蝶双飞:痰盂,又称子孙桶:花瓶,寓意花开富贵鞋,寓意白头偕老:尺,寓意良田万顷等等。
当然各地的风俗语和讲究都不样。
五、上头男女双方都要旱灾行的婚前仪式。
也是择定良辰吉日,男女在各自的家中由梳头婆梳头,一面梳,一面要大声说:一梳梳到尾,二梳梳到白发齐眉,三梳梳到儿孙满地,四梳梳到四条银笋尽标齐。
六、撑红伞迎亲的当天,由新娘的姐妹或伴娘搀扶中娘家门,站在露天的地方,姐妹或伴娘在新娘头顶撑开一把红伞,意为“开枝散叶”,并向天空及伞顶撒米。
中国古代结婚有哪些习俗
中国古代结婚有哪些习俗在古代,婚姻习俗都有哪些呢?相信你一定会非常好奇吧,下面店铺分享了中国古代结婚习俗,一起来了解吧。
中国古代结婚有习俗中国的婚礼可分为三个阶段:婚前礼,即“订婚”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婚前礼传统婚俗之看亲篇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
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
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
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
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
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
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
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在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
双方都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
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
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
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
“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
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
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
古代结婚礼仪内容
一、古代结婚礼仪是怎样的
1、纳采,男方如果想跟女方结婚,那就要请媒人去女方家提亲,这是最基本的,去提亲时需要纳采,这也是所有程序的开端。
2、问名,也就是说媒人到女方家要一下女孩子的姓名还有生辰八字,当然一般需要写在红纸上,然后由媒人带到男方家。
3、纳吉,就是说通过男方和女方生辰八字来推算,看选择哪个即日举办订婚仪式,选择好时间之后需要通知女方,而且要准备订婚方面的礼仪。
4、纳征,只有纳吉之后才会有纳征,通过纳吉就能得知女方家是否同意将女孩子嫁给男方,如果同意的话接下来就到了纳征,古代对于礼仪还是非常有讲究的。
5、请期,这个流程比较重要,也就是男方家可能会媒人到女方家通知提亲的日子,要看一下女方家是否同意,如果同意那媒人也会将消息带到男方家去。
6、古代结婚礼仪最后一步就是亲迎,也就是新郎官需要到女方家去,将女方迎娶到家里面来,不过现在叫迎亲,其实意思都是一样的,只要女方到男方家去代表结为夫妻。
二、古代结婚叫什么
1、在古代新人结婚被称为成亲,拜堂,大家在电视剧里面听的应该比较多。
不过在古代真正的叫法应该是昏礼,另外入洞房也不叫洞房,被称为青庐,这些名词大家可能没有听说过,在我国对于婚礼上的讲究还是比较多的。
2、现在人思想比较开放,所以将以前一些比较繁琐的细节给去除掉了,不过整体意思都是一样的,最终男女双方成为夫妻关系,然后生育下一代。
古代结婚六礼
古代结婚六礼六礼,中国婚姻仪礼。
指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下面由店铺给大家整理了古代结婚六礼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六礼历史历史沿革《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规定“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也称“六礼”,即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
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
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汉平帝元始三年(公元三年)曾命刘歆制婚仪。
汉朝以后至南北朝,皇太子成婚无亲迎礼。
而从东汉至东晋更是因社会动荡,顾不得六礼,仅行拜时(拜公婆)之礼,连合卺仪式也不要了。
直到隋唐,皇太子才恢复行亲迎礼,帝室成婚也照六礼行事。
宋代官宦贵族仍依六礼,中国民间则嫌六礼繁琐,仅行四礼,省去问名和请期,分别归于纳采和纳征。
《朱子家礼》连纳吉也省去,仅取三礼,三礼也成为明代的定制。
清代仅重纳采、亲迎二礼,中间加女家铺房一礼。
清代《通礼》载,汉官七品以上才实行议婚、纳采、纳币、请期、亲迎五礼。
清末后,六礼演变纷繁,也就逐渐衰落了。
六礼始于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的婚姻程序,虽几经变迁,但基本上没有脱离六礼的范围,在唐律、明律中都有类似的规定。
这种婚姻程序是汉民族特有的一种风俗习惯和民族特色传统文化。
通常与[三书]合称[三书六礼]。
[1]在20世纪初逐渐形成了一套新式婚俗,即文明结婚。
“无媒婚嫁始文明,奠雁牵羊礼早更。
最爱万人齐着眼,看侬亲手挽郎行。
”新人突破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枷锁,婚礼仪式力求简化(由证婚人宣读礼堂所备证书,各方代表代表颂词,主婚人宣读训词,来宾唱文明结婚歌或奏乐等),拜天地、闹洞房等封建迷信习俗也被逐一剔除。
[2]随着人们日益重视婚姻,于是对完成婚姻关系的过程就逐渐有了一套约定俗成的礼仪,就是我们常说的“六礼”,包括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六个步骤。
[3-4]古籍记载六礼是中国传统婚礼仪式,古籍《礼记·昏礼》上载∶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故君子重之。
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
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古代结婚是一个非常庄重的仪式,充满了独特的礼仪和习俗。
以下是古代结婚的六种主要礼仪:1.求婚礼仪:在古代,男方一般会先派代表到女方家中提出求婚请求。
代表会带着特别设计的礼品,如首饰、美酒和珍贵的宝物,以示诚意。
如果女方家庭接受求婚,他们会重新坐下来商议婚姻的事宜,包括聘礼和婚礼日期等。
2.问名礼仪:在古代,结婚后,新郎必须前往新娘家庭,向长辈们行“问名礼”;新娘也要回家拜见新郎家的长辈。
这一礼仪是用来表达尊敬和感谢,以及表示双方已经正式结成亲家。
3.出嫁礼仪:这是女方离开家庭,嫁到新家的重要仪式。
女方会穿上十分讲究的嫁衣,戴上盖头,坐上花轿,并由嫁妆陪伴。
在出发前,女方会向父母、兄弟姐妹和亲戚道别,这是一种表达对家庭的告别和感恩之情的方式。
4.迎亲礼仪:这是新郎一行人前往新娘家迎娶的重要仪式。
男方会乘坐花轿,带着聘礼和亲友,亲自到女方家庭接新娘。
在新郎到达时,新娘会在门口的门楼下举起红色的被子,新郎则会用红包化解新娘的阻力。
然后,双方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并在家庭成员的见证下开始结婚仪式。
5.进门礼仪:这是新娘正式进入新家的仪式。
在新郎家门口,新娘会踩过“三岔”,接着会有各种吉利的仪式,例如踩过擂鞠或丢绣球。
然后,新娘会进入新家的堂屋,双方家长会为他们行举行入洞房仪式,并且发送新房夫妻下脚垫。
这些仪式标志着新娘正式成为新家庭的一员。
6.酒席礼仪:结婚之后,男方家会准备一场盛大的酒席,邀请亲朋好友来庆祝新婚。
酒席有很多仪式,如拜堂、举杯、敬父母和敬长辈等。
在酒席上,除了新郎新娘必须尽责以外,双方父母也要尽心尽责,照顾每位宾客,以示对他们的尊重和关爱。
以上就是古代结婚的六种主要礼仪。
这些礼仪不仅体现了家族的重视和婚姻的庄重,也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尊重。
虽然如今的结婚仪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但对于这些古老的礼仪仍然有很多人保持着敬重和传承。
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婚姻乃人生头等大事,但在古代婚姻并不是你情我愿。
古时候,〃婚姻〃二字写作〃昏因〃。
男子在黄昏时迎接新娘,而女子因男子而来,所以叫做〃昏因〃。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希望对你们有援助。
中国古代婚嫁礼仪一、三书六礼聘书:订亲之书,男女双方正式缔结婚约。
纳吉(过文定)时用。
礼书:过礼之书,即礼物清单,详尽列明礼物种类及数量。
纳征(过大礼)时用。
迎亲书:迎娶新娘之书。
结婚当日(亲迎)接新娘过门时用。
纳采:古时婚礼之首,属意女方时,延请媒人作媒,谓之纳采,今称〃提亲〃。
问名:男方探问女方之姓名及生日时辰,以1、吉兆,谓之问名,今称〃合八字〃。
辈见面则作揖,若小辈拜见时,新娘亦给〃见面钱〃。
之后,举行''待筵〃,新娘坐首席,由4名女子陪宴劝食,新娘多不真吃。
筵毕,喜娘陪新娘至厨房行〃—〃,有捞粉丝、摸泥纵等习俗,谓之上厨。
贺郎酒拜堂晚上,男家为好日正席酒,叫''贺郎酒〃,新娘须逐桌逐位为长辈和客人斟酒,酒要斟满又不可淌出。
酒饮状元红,菜多鸳鸯名,乐奏百鸟朝凤、龙凤呈祥。
席间,新娘在上热菜(换汤)时,喜娘喊:新娘子换汤(换妆)作揖啦!宴后,喜家请有福有德的座客两人至洞房,向新郎、新娘行〃三酌易饮〃礼,每进一次酒(新人只啜一口)相互交换下酒杯。
主贺者须边唱贺郎词,戏谑、祥和兼有,诸如:第一杯酒贺新郎, 有啥闲话被里讲,恐怕人家要听房。
第二杯酒贺新郎,房里事体暗协商,谨防别人要来张(看)。
第三杯酒贺新郎,祝愿夫妻同到老,早生贵子状元郎。
是夜,有吵新房习俗,谚云:〃三日无大小〃。
成亲那天新娘不多与客人说话,吵房时先逗新娘开口,看其衣裳纽扣, 五颗纽扣说是〃五子登科〃,看其脚镰头,说是看老寿星。
闹至午夜始散。
新郎随出送客,喜娘始铺被褥,新娘即赏以红包,喜娘嫌不足则佯立不走,待增加后才出。
新娘关房门,新人共吃〃床头果〃。
新郎上床,新娘“坐花烛〃,花烛不可吹灭,烛尽方可上床。
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
古代结婚的六种礼仪古代结婚是一种非常隆重的仪式,涉及到许多繁琐的礼仪和程序。
在中国,古代的婚礼分为六个主要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独特的仪式和意义。
第一阶段:纳采纳采是婚礼的第一个阶段,也是双方家庭的第一次见面。
在这个阶段,男方的家人会去女方家中提亲,表示对女方的尊重和诚意。
女方家人会在这时候询问男方的背景和家世。
如果双方家庭对彼此满意,他们会决定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二阶段:问名在问名这一阶段,男方家人会去女方家中了解女方的详细情况,包括姓名、生日等信息。
这是确定双方合适程度的重要一环。
女方的穿着和家庭环境也会决定男方的意愿。
如果双方感觉合适,他们会正式订婚。
第三阶段:定亲定亲是婚礼的第三个阶段,也是双方关系正式确定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男方家人会送定亲礼物给女方家人,象征着双方关系的确立。
在这个时候,双方家庭会讨论婚礼的日期和细节。
如果一切顺利,他们会进入下一个阶段。
第四阶段:送聘送聘是婚礼的第四个阶段,又叫聘礼。
在这个阶段,男方家人会将礼金和婚礼所需物品送给女方家人,以表示男方对女方的诚意和尊重。
这些礼品通常包括金银珠宝、布匹、糖果等。
女方的家人会接受这些礼品,并举行一个简单的仪式,祝福双方能够幸福美满。
第五阶段:婚期婚期是婚礼的重要一环,也是整个婚礼过程中最关键的时刻。
在这个阶段,男方的家人会邀请亲朋好友和乐团,准备丰盛的婚礼宴席。
女方则会准备自己的婚纱和化妆。
在婚礼当天,男方和女方会换戒指,并向双方的父母行礼,以示对他们的感激和敬意。
第六阶段:迎亲和上轿这是婚礼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婚礼的一个亮点。
在这个阶段,新娘会穿上婚纱,由男方的家人迎接她。
新郎会在接到新娘后,上轿返回男方家中。
这一过程伴随着鞭炮声和喜庆的音乐。
一旦到达男方家中,男方的家人会举行一个欢迎新娘的仪式,并准备盛大的婚宴。
古代结婚礼仪注重尊重双方家庭的意愿,彰显了传统文化和家族价值观。
每个阶段都有特定的仪式和意义,对新娘和新郎来说,这是一生中重要的时刻。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
中国古代婚礼礼仪婚礼前:古代婚礼准备工作可分为婚约、婚期和婚嫁三个方面。
首先,婚约是男方家长向女方家长提亲请求,并经过千辛万苦终于达成婚约。
双方家长在此过程中要互相确认对方家庭的背景、道德品质以及养育教育等方面的情况。
其次,确定婚期是婚礼准备的重要一环。
婚期的确定需按古代公历、老黄历两种方式来选择。
通常需要注意的是,不可选取凶日吉时,要相信婚姻的好坏与宇宙的神秘力量有关。
最后,婚嫁是指准备好聘礼和彩礼,全程外孙女出嫁,婆家为了表示重视,要将所需嫁妆和聘礼提前备齐。
婚礼中:古代婚礼中的礼仪非常重要,通常包括迎亲、互见、进门和叩请四个环节。
首先,是迎亲环节。
在迎亲一天,新娘要把化妆品摆放整齐,等待新郎的到来。
新郎带领着队伍,直到新娘的家门口,随口说点祝福的话。
这时双方亲戚和伴郎伴娘会站在门口迎接,以示热烈的欢迎。
接着,男方要摆酒席宴请女方所有亲戚和朋友,形成一次婚礼的第一个高潮。
其次,是互见环节。
在家中摆上香烛、花篮和酒席后,新郎新娘亮出戒指,并互相交换,在亲友的见证下完成婚姻契约。
然后,双方亲朋好友再进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如唱歌跳舞等。
接着,是进门环节。
新郎要在一众男方亲友的陪同下,请新娘入席。
新娘需要蒙着头巾走步,象征着古代女子嫁入男方家。
最后,是叩请环节。
新娘入座不到半个小时,双方长辈要带着新郎拜见天地和双方父母,表示感恩和祈求双方的祝福。
婚礼后:婚礼结束后,新娘正式成为新郎家庭的一份子。
这时,一些细节性的仪式还要进行。
首先,是拜堂。
拜堂是指新娘和男方亲友集体上庙堂,向神祝福并拜见先人。
古人非常尊重神灵和祖先,认为只有神明和祖宗的祝福,婚姻才能得到长久的幸福。
其次,是晚宴。
新郎家要以盛大的晚宴招待亲友们,以示婚姻的重要性。
这时亲戚和朋友们也会赠送各种礼品,为新人送上祝福。
最后,是迎娘。
新郎要亲自带领人群到女家接新娘,然后热情地迎接新娘回到自己的家中。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婚礼礼仪繁杂而庄重,举办婚礼既需要双方亲友共同参与,也需注重传统和尊重祖先,旨在祈求长久美满的婚姻生活。
简单介绍中国古代婚姻六礼
中国古代婚姻六礼为婚礼及之前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这六道礼仪。
1.纳采即提亲。
旧时提亲带雁,雁属阴阳鸟,顺乎阴阳,暗示忠贞、终身不二。
纳采须有媒人,旧时又称伐柯或者冰人。
在古代男无媒不得妻,女无媒老而不得嫁。
媒人历史上有官媒私媒之分,多为私媒。
初男为媒女为妁,后媒婆成为三姑六婆中的一婆。
唐律中对媒有了规定,宋时媒人有自己的行会,以斧、秤为其会标,明朝时更免其税银。
媒人的长期存在,反映了社会的需要和变迁。
2.问名即问得女方的姓名、生辰八字,两人不能属相相克,犯相是不能结婚的。
女方若有小名是不需要知道的,小名往往只是父母知道。
问名还有一件事情就是可以看面相、外形。
最后是算卦,以防有什么避讳。
3.纳吉即去祖庙占卜,卜得大吉就可以订婚,商定婚礼的条件。
男方父母便可以去看一下女孩子,送些彩礼(下小茶)。
南方人把彩礼礼饼分给乡亲,说明自己的姑娘已经许配。
4.纳征是最关键的,要纳聘财成婚礼。
下聘礼大聘叫做下大茶,在古代婚姻中茶礼是不可免的。
茶不能移植,象征娶妻的忠贞。
订婚所下的茶叫订茶,男方要行茶下茶,女方吃茶受茶,所送礼金称茶金,女方受聘前叫待茶。
纳征后婚姻关系便确立了,如同今天有了法律上的关系,男死女亦得嫁。
5.请期民间一般确定在秋收之后,而非阳春三月。
男方确定结婚的日期,开始催妆,女方便先送些嫁妆过去,顺便铺房布置。
不同时代的嫁妆是不同的,在古代多怕女儿受气,嫁妆很重,汉朝有“盗不过无女之门”的说法。
6.亲迎即正式的迎亲、举行婚礼。
女孩子上头(洗头盘头用五彩绳系起来),在新婚之夜由新郎打开,结发夫妻由此而来,续弦则不能称之。
女方亮嫁妆,把添妆(亲友所送)包好摆好,男方亮轿。
嫁妆一般为24抬或32抬,一个人扛的叫窝脖儿,用筐叫矮抬,用桌子叫高抬。
女儿哭嫁,不哭的会被认为轻佻。
轿迎分四人轿和八人轿,数目不等,新娘红轿,新郎绿轿。
一般不颠轿,下轿前新娘要憋性子,苏浙人挂裤子(象征钻婆婆裤裆),新郎踢轿以给其下马威。
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
古代婚嫁礼仪知识有哪些1.婚姻制度: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主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即由父母和媒人安排婚姻。
这种安排婚姻的制度一直延续到近代。
2.婚姻观念:古代中国人的婚姻观念主要是以家族利益为出发点的,重视门第的匹配、财富的相称以及传宗接代等因素。
妇女在婚姻中处于被动地位,需要服从男方和公婆的安排。
3.婚姻仪式:古代中国婚姻仪式充满了许多细致而庄重的程序,包括纳采、聘礼、纳彩、进门等环节。
整个过程非常繁琐,需要经过多个环节才能完成。
4.婚俗风情:古代中国的婚嫁礼仪丰富多样,各地的风俗习惯也有所不同。
比如,在一些地方,新娘出嫁时会踩过炉火,以象征迎福纳财;新郎则要披上红袍迎亲,以象征财富和吉祥。
5.婚后礼仪:古代中国的婚姻制度注重夫妻之间的尊重和相互关心。
妻子要尊重丈夫的意见,并尽力保持家庭的和谐;丈夫则要在家庭中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并给予妻子足够的爱护和支持。
6.婚俗习惯:古代中国的婚嫁礼仪中还有一些传统的习俗。
比如,婚礼前新娘要在前一晚与闺蜜、朋友们举行相亲会,以表达对新婚姻的期望;新郎在结婚当天要戴上红色的绣球帽,表示幸福和祝福。
7.家庭伦理:古代中国的婚姻与家庭是密不可分的。
妻子在家庭中扮演着侍奉丈夫、持家、生育的角色,而丈夫负责养家糊口、守卫家宅的责任。
古代中国婚嫁礼仪中强调了夫妻之间的尊重和相互关心,为维护家庭和谐起到了重要作用。
8.婚嫁礼物:古代中国的婚嫁礼仪中也有很多重视财富的因素,新娘要准备嫁妆和婚礼物品。
嫁妆包括金银首饰、衣物、家具等,是新娘入门时要带走的财物。
而婚礼物品则是由双方亲朋好友赠送的,一般是以金银首饰、红包等形式。
以上是关于古代婚嫁礼仪的一些知识,展示了古代中国人对婚姻的重视和丰富的婚嫁仪式。
这些礼仪不仅彰显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也反映了古代中国人对家庭和婚姻的看重。
古代婚礼中的礼仪
古代婚礼中的礼仪中国自古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从周朝时就提倡“礼”文化,礼,更是伴随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中国古代的婚礼作为礼的一种,更是由来已久,结婚从最早的抢婚、群婚、乱婚到现在的一夫一妻制,不仅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也从另一个方面展示出了东方人所独有的含蓄、内敛的礼仪文化。
婚礼中的礼仪文化可谓是历史悠久,他不仅汇聚了东方人各种的传统伦理道德,也是中国文化中人文精神的体现。
礼仪、婚礼间的文化,可称得是华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一朵奇葩。
成年礼在中国古代,男子到了20岁要举行冠礼,所谓的冠礼就是给成年男子戴上一顶帽子,或者在头上插一根簪子。
最重要的还是要给男子的名字取个字,古代文人一般在二十岁之前是有名无字,给男子取字也是要按照严格的礼制进行,必须要有男子的长辈或者师长来取,字和名之间要有一定的含义。
例如四大才子之一的唐寅,他名寅字伯虎人称唐伯虎,古时候兄弟排序是按照“伯、仲、叔、季”的次序,唐寅排行老大故字中带有一个伯,又因为天干地支的寅对应的是虎,所以唐寅就字伯虎。
男子在20岁时加冠成礼还是比较年轻的,所以又称弱冠,弱冠之后表示男子就可以出堂入室可以订婚了。
女子一般在十六岁要举行及笄之礼,表示女子成年。
女子在举行过成年礼后,要改变自己的发式,第一年头上要带一根簪子,第二年要带上两根簪子,第三年就要换成一把小梳子。
古代女子用这种含蓄的方式表达自己已经成年,可以谈婚论嫁了。
从古代男女成长的礼仪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头发样式的改变是古代人们最注重的。
头发,又称血余它不仅是一种中药,还是人的身体中永远不腐烂的部分。
头发是人的经血的组合,又被称为肾盛开的花朵,两个人的新婚不仅是情感上的结合,还是经血的结合。
所以,我们仍然称呼那些走过风雨的夫妇为结发夫妻,在朋友的新婚上我们会常常祝愿他们白头偕老。
规矩礼1974年中国考古学家,在湖南长沙马王堆古墓中出土了一大批珍贵文物。
其中有震惊世界的金缕玉衣,在出土的其他文物中有一件用绢帛做的衣服特别引人注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古代礼仪常识—婚礼礼仪介绍
今天的婚礼形式上虽然有很多变化,但传统“六礼”的主体内容基本保存。
在现今社会人们更加青睐于中式婚礼,将这些传统礼仪穿插在自己的结婚庆典中将更加凸显自己的个性特征及品味风格。
下面是本人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婚礼礼仪
旧时结婚仪礼,从古代“六礼”:一纳采、二问名、三纳吉、四纳征、五请期、六迎亲演变而来的。
今天的婚礼形式上虽然有很多变化,但传统“六礼”的主体内容基本保存。
在现今社会人们更加青睐于中式婚礼,将这些传统礼仪穿插在自己的结婚庆典中将更加凸显自己的个性特征及品味风格。
下面就将介绍一些古代的婚嫁知识。
1、纳采
那才是婚礼的第一阶段,有初步达成协议、交纳定金之意。
其程序是:男方家请媒人到女方家提亲,如女家不拒绝,则备少量财礼正式求婚,财力中应有大雁,即《仪礼》中所谓“昏礼下达,纳彩用雁”。
故纳彩称“奠雁”礼。
2、问名
男方家托媒人再到女方家问清女方家姓名、出生年、月、日、时准备和婚的仪式,民间俗称为“下帖”。
问明礼由问生辰八字发展到后来问生母的身份、门第的职位的高低、财产、容貌健康等方面。
问名礼实际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占卜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的命相、阴阳,一是社会地位和财产。
3、纳吉
纳吉是把问名后占卜和婚的好结果通知女方家的仪式,
现在多称订婚。
问名后,男方家将女方生辰八字和儿子的生辰八字开列,请巫卜“算命”,问凶吉祸福(俗称“合八字”)同时男方家还的再备礼物到女方家决定婚约。
旧式婚礼多用戒指、首饰、彩绸、礼饼、香烛、猪羊等。
民间又将此仪式称为“小聘”、“订聘”。
4、纳征
男女上方父母邀集部分亲友订立婚约仪式,由男方向女家交纳聘财,婚约至此成立。
这是六礼中最主要程序之一。
这是所送聘礼多为钱财布帛之类,而且礼品多取吉祥如意的含义,数目取双忌单,这时夫妻关系既定。
5、请期
男方家向女方家商定结婚日期的仪式。
纳征后,男方与女方家协商晚婚的日期,如女方家推辞由男方家决定,民间俗称“提日子”、“送日子”。
古代选择日期多请算命先生确定所谓“黄道吉日”而且多以逢双的日子为主。
现代这一习俗虽然保存,但在选择时多以有纪念意义的日子为主。
这一阶段到亲迎仪式时,女方家要准备嫁妆,而嫁妆多是成双成套的被褥、衣服、橱柜、盆桶等。
6、亲迎
新婿前往女方家迎娶新娘的仪式,到商定迎亲之日新婿带着迎亲队伍到女家迎娶新娘,迎归后,新婚夫妻再举行拜堂仪式,即传统“三拜”仪式。
随后举办宴席,宴请宾客,宴席结束还有热闹非凡的“闹洞房”活动。
至此女方才入夫家,成为丈夫宗族的正式成员。
关于古代礼仪常识—婚礼礼仪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