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审美差异
中西方音乐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的差异,首先表现在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
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
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
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
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
如在听《梅花三弄》时,你首先能感受到的是景,然后通过此曲结构上采用循环再现的手法,重复整段主题三次,每次重复都采用泛音奏法,体现了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
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
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
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
一样是表现人的不屈精神,《命运交响曲》就显得深沉而铿锵了,首先就是通过强节奏的开奏震撼人心。
其次,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
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
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
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
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再次,乐器发展的差异:上面提到,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
浅谈中西方音乐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音乐的差异【摘要】:摘要:探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对于我们正确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及西方音乐美学思想,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建立现代音乐美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试图以中国和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为前提,分析中西方音乐审美的差异,探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不同。
【关键词】:审美差异西方音乐美学中国音乐美学音乐美学思想中西方音乐作品审美特点音乐,从广义上来说,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因此,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差异上,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审美的差异,音乐创作的差异,音乐理念的差异,乐器发展的差异等等。
首先,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
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
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
所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
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
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
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
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
其次,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
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
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
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
从艺术歌曲看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
从艺术歌曲看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艺术歌曲是一种注重艺术、形式、内涵、诗意的音乐作品,是一种音乐和文字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在艺术歌曲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在下面的文章中,将从音乐形式、曲调、情感表达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
一、音乐形式中西方音乐的形式各具特色,对于艺术歌曲来说尤为明显。
在西方的艺术歌曲中,最常见的的形式就是“诗歌-旋律-伴奏”的结构。
用相同的旋律反复奏响,或者在不同段落配以不同的旋律作伴,来呈现一首时长较长的艺术歌曲。
而在中国的艺术歌曲中,在音乐形式和唱法上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早期的艺术歌曲往往有吟诵歌唱、说唱歌唱、对唱等形式,通过声音的变化,表现了歌曲的情感。
二、曲调中西方音乐的曲调对于艺术歌曲的表现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西方艺术歌曲中,往往采用的是富有变化的旋律曲调。
音乐旋律通过高低、节奏、长短音符的变化,往往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此外,西方艺术歌曲往往更强调音乐的音调组织性,要求歌唱者达到高度的技巧和稳定的音乐感。
而在中国的艺术歌曲中,曲调的特点是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美感。
中国的艺术歌曲更强调的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调的连贯性,注重音乐的自然流动和连贯性。
三、情感表达在情感表达方面,中西方艺术歌曲也各具特色。
西方艺术歌曲在情感表达上表现得更为直接和震撼人心,音乐更加热情澎湃,歌曲也往往以深情洋溢的方式呈现出其内涵。
而中国的艺术歌曲则通常更注重细腻、典雅的表现方式。
中国艺术歌曲追求静态美和情感的内敛,更强调的是唱者的情感韵味和唱腔的典雅神韵。
四、文化背景中西方音乐艺术是受到各自文化背景、历史演变和人民生活影响的。
对于中西方的音乐文化来说,西方音乐在表现时往往比较直率,而中国的音乐表现方式则更注重其间接性和寓意性。
文化背景对音乐艺术的影响在音乐创作、表现和传承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总结来看,中西方音乐的审美差异在艺术歌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音乐形式、曲调、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试论中西方古典音乐差异
试论中西方古典音乐差异音乐是一种能够产生共鸣效果的声频,出自人类本体的最初生命运动,它们伴随人类产生而产生,伴随人类起源而起源,伴随人类发展而发展。
它们不是人类身外之物,也不是人类最初的物质生产,而是一开始就是一种富有情感的感于外物存在的人类最初精神活动的产物。
从广义上来说,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而东方音乐和西方音乐就是音乐的两个大的概念范畴,东方音乐包括很多国家的音乐,不仅仅是中国还有好多别的东方国家的音乐,不同国家的音乐由于调式构成的不同,在听觉上有很不同的地域特色;西方音乐也包含了很多国家的音乐,来自德奥、法国等不同国度的音乐各有不同。
别说是东西方有差别,就是同一个国家不同省份、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有时也大相径庭,这也就是风格的不同。
所以,不是一两句话能说的清楚的。
不过大致的说,中国传统音乐主要以五声调式为基础,西方以大小调为基础,中国传统音乐比较质朴。
西方音乐色彩变幻多。
中国传统音乐是指中国人运用本民族固有方法、采取本民族固有形式创造的、具有本民族固有形态特征的音乐,不仅包括在历史上产生、流传至今的古代作品,还包括当代作品。
可见,传统音乐包括“国乐”但不包括“新音乐”,但它们都是“中国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嗓子浪漫主义时期。
从贝多芬之后,西方古典音乐就进入了浪漫主义时期。
浪漫主义音乐家们要么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如舒伯特、肖邦),要么着迷于表达文学作品中强烈的戏剧性(如瓦格纳、理查·施特劳斯)。
今天我就以这两个为例进行一下东西方音乐的比较,而且这两种形式的音乐不只是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具体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看:一.技术层面上: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而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
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
中外艺术歌曲的认识与感受
中外艺术歌曲的认识与感受
中外艺术歌曲是不同文化背景下创作的歌曲,具有独特的风格和表达方式,能够引发人们不同的认识与感受。
对于中外艺术歌曲的认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1. 文化传承:中外艺术歌曲都是在特定的文化环境中创作和传承的,反映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特点和历史背景。
通过欣赏和研究中外艺术歌曲,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文化的精髓和独特之处。
2. 音乐风格:中外艺术歌曲在音乐风格上呈现出明显的差异。
中文艺术歌曲注重情感表达和细腻的音乐构建,常常以柔美、含蓄的方式表现情感;而西方艺术歌曲则更加注重声乐技巧和音乐结构,风格多样,既有浪漫主义的激情,也有古典主义的严谨。
3. 表达主题:中外艺术歌曲的歌词内容多样化,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中文艺术歌曲常以诗词为歌词,反映了人生哲理、爱情情感、自然景观等主题;而西方艺术歌曲的歌词则涉及更广泛的主题,包括历史故事、宗教信仰和政治思想等。
对于中外艺术歌曲的感受,则因个人经历和审美偏好而有所不同。
中外艺术歌曲通过其独特的音乐语言和歌词表达,能够唤起人们的情感共鸣和思考。
有些歌曲可能会带给人愉悦和温暖的感觉,有些歌曲可能会引发思考和内心的共鸣,还有些歌曲可能会让人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震撼。
总之,中外艺术歌曲是文化交流和艺术表达的重要方式,通过欣赏和理解这些歌曲,能够丰富个人的审美经验、改变对世界的认识,并在不同文化之间构建起沟通和交流的桥梁。
中西方传统音乐的不同感受
中西方传统音乐的不同感受简单的来说,人们通常认为西方音乐起源于古希腊,但史料对希腊音乐的记载较少,所以中世纪是人们研究西方音乐的一个起点,中世纪音乐与基督教音乐密不可分,可以说西方的传统音乐起源大部分受到了宗教音乐的影响。
中国传统音乐起源于黄河流域为中心而发展起来的音乐,以汉族为主体的音乐,商周时期的音乐文化具有代表性,而这些音乐带有祭祀,哲学的特色,也可以说中国传统音乐来源于两者。
在发展上,从17 世纪初的巴洛克音乐开始到现在,西方音乐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巴洛克音乐时期,古典音乐时期,浪漫主义音乐时期,民族音乐时期,印象主义音乐时期,新音乐时期以及现代音乐时期风几个阶段。
其中的每一个时期都有其各自的风格特点,可以说这段时间每一个时期的音乐都可称为当时所流行的一种音乐流派,音乐风格理性,程序化,曲风严谨。
中国传统音乐的形成于约公元前21 世纪至公元3世纪。
发展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
完善丰富于辽、宋、金、明、清。
从王室贵族的大场合音乐逐渐到走向民间,从严谨的编曲到轻松的戏曲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经历了一个通俗化,民间化,世界化的过程。
可以看出,中西方传统音乐在起源和发展中都带有宗教特色,但是西方传统音乐似乎都是音乐家的事,以名人或则特定的表达方式为当时的时代特色。
中国传统音乐则趋于平民化,每段时期更多地民间色彩会加入到音乐中来。
中西方传统音乐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音阶,基本上中国传统音乐声调为宫商角徵羽,一般有五至七声,很少转调。
而西方则是1、2、3、4、5、6、7七声,可以多至十二声,其中演奏时还有大量的转调。
也许是乐器的不同,中国传统音乐的每种乐器在演奏时不易混淆,各自分明。
而西方传统乐器音色平衡,大多数可以溶为一体,例如吉他在调音时可以利用钢琴的音阶。
在《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有一段这样的话:“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这与西方音乐讲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感情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讨论中西方音乐差异
讨论中西方音乐差异作者:邵帅帅来源:《广告大观》2019年第07期音乐自古以来都是人类不可或缺的一种精神慰藉,音乐能够打开人们的心扉,让人们用真心去感受这个世界的是是非非。
人类的美好生活离不开优美动听的音乐。
音乐,广义上来说,我觉得应该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从这种意义上说,中国传统音乐是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活动中积累的丰富的审美经验,由于滋生土壤(错综复杂的文化)的差异,它显然有别于西方古典音乐,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得到验证:一曲《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优美、深沉;节奏平稳、舒展;音调缠绵、柔婉秀娟;体现出阴柔美。
一曲《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急促、音域宽广;曲调明朗、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
因此推广到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古典音乐,你会发现以上不只是两首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说到中国传统竞乐与西方古典设乐的差异,可以从这些方面来看:1.技术层面上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而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
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
两者技术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音色与演奏方法。
2.艺术层面上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讲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较主观。
西方古典音乐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
中国传统音乐境界的表现特点与西方古典音乐不同,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居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而中国传统音乐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主客统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和合”精神的“ 幽美”。
归根究底,艺术方面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审美取向和价值观。
因而,也就不奇怪一一西方人爱玩交响乐,台上的乐手和乐器越多越显得气派;中国人不这样也能取得同样的艺术效果,一把琵琶就能弹出悲壮的垓下之围;一架古筝就能奏出连海之春江潮水;一只古埙就能吹出千古兴衰之幽思;总之,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带来音乐创作手法及审美观的差异:在保持原有风格的基础上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将是二者今后发展繁荣的必经之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既有共性,又有个性。
中西方音乐差异
西方古典音乐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中国传统音乐境界的表现特点与西方古典音乐不同,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而中国传统音乐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主客统一,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和合”精神的“幽美”。
再来说说现在西方的某些流行乐:西方流行乐它最大的声乐特性就是声乐波与人的神经传导相接近,当我们在那种声乐中呆久时,我们就难免跟着那种声乐来调整我们自身的神经动感节奏,也就难免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起来。所以我把这种声乐波命名为‘神经强迫式脉动声乐波’。
归根究底,艺术方面上的最大不同在于审美取向和价值观。
流行音乐差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前国内流行音乐市场存在的流行误区。我们的国内流行声乐停留在非常非常浅表的声乐虚动,这类流行声乐波段的最大特性就是波度低糜,脉动平实。从深层说就是我们要通过数次的神经脉动磨合,我们才能在记忆神经里对这类声波的脉动波进行强迫式接纳。所以我把这类流行声乐波命名为‘神经被动式脉动声乐波’。
古典音乐差异
技术层面上西方古典音乐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而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两者技术方面的最大不同在于音色与演奏方法。
国内目前传统的声乐艺术流行的似乎只有一些戏曲乐。通过仔仔细细的分析这些传统戏曲的声乐,发现我们的戏乐声停留在一种感触的平面,不管是从戏曲的演唱风格还是戏曲声乐的波谱来看,我们传统的戏曲声乐总是平和的跳跃式,以曲线辐度做渐进式的跳跃,这类声乐最大的特性是与人的隐层情感神经思维有着相似的脉动性。所以我们在观看戏曲、听戏乐的时候,很容易触动我们的非理性情感神经。当然,这种非理性情感神经受到戏曲声乐波的触动,自然就能唤醒人的情感记忆,久而久之,就会让人的理性思维神经处于一种抑制冬眠状态。我们姑且把我们传统戏曲的声乐波称为“触动感性思维脉动乐波”。
浅析中西方音乐艺术的审美差异
知识文库 第01期30 浅析中西方音乐艺术的审美差异孟美思音乐是通过乐器和歌声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
虽然人类分布区域、语言等方面存在不同,但在音乐方面却十分相似。
如我国的民族音乐与美国的乡村音乐有许多契合之处。
但对于中西方音乐艺术而言,在审美方面还是存在一定的差异,这与中西方受到的教育、世界观和审美方式等不同具有直接的关系。
文中分析了中西方音乐艺术的发展现状,并进一步对中西方音乐艺术的审美差异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作为世界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音乐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西方音乐也历经了数千年的时间洗礼。
两者在艺术审美方面即存在相通性也存在各自的独特性。
特别是但于两者在宗教信仰、文化背景、哲学基础、审美追求等方面存在差异,这也使中西方音乐艺术在审美方面显现出诸多的差异。
1 东西方音乐艺术的发展现状 1.1 我国音乐艺术的发展现状我国音乐艺术发展历史悠久,自古我国就讲究琴棋书画,历经几千年的发展,当前音乐发展到世界的先进水平。
音乐受本国文化影响较大,我国自古即接受儒家文化,十分重视孝道和善行。
孔子即提出礼乐治天下的思想,其是指通过礼仪和音乐来提高人们的品德,这也是最将将音乐与道德教育结合一体的设想。
在儒家思想影响下,我国古代音乐中赞扬孝道、忠君爱国和情感的音乐作品较多。
而且随着音乐艺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当前音乐体系已越来越完善,演奏乐器也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1.2 西方音乐艺术的发展现状西方音乐以古典音乐为基础,并对其进行了改良和发展,虽然在内容上完全不同,但在具体的音乐艺术形式、歌曲表达方式上存在较多相似之处。
当前西方音乐更重视情感的表达,已经完全从古典音乐完整结构方面的束缚中挣脱出来,音乐表达具有较强的延伸性和自由性。
而且我们熟悉的西方音乐多以单乐器演奏为主,同时在乐器独奏过程中钢琴使用最为频繁。
而且在不断刀菜过程中,和声、伴奏乐也开始兴起,在一首曲子经常会出现七和弦九和弦、半音法和转调等,音乐表达技巧更为丰富,而且和声比重增加,音乐表达方式更加多样。
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中审美意识的比较研究
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中审美意识的比较研究一、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的基本特征在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中,审美意识有其独特的文化因素和审美价值。
中方传统音乐美学强调内在的情感和精神表达,注重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哲理和情感体验,强调的是内心深处的感悟和心灵的超脱。
这种审美意识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例如《广陵散》、《梁祝》等作品便是中国传统音乐中的经典之作,以其深沉的情感和超脱的精神内涵而闻名。
而西方传统音乐美学则更注重于音乐形式的完美和技巧的展示,西方古典音乐中的对位法、复调等技法都体现了西方传统音乐美学中对于形式的重视。
西方传统音乐在音乐中也会体现出对于人类生活和世界的理性认知和审视,如莫扎特的《安魂曲》、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等伟大作品,则在音乐中体现了对于人类生活和未来的美好向往。
尽管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在审美意识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但两者在某些方面也有共同点。
无论是中方还是西方传统音乐美学,都注重音乐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内在。
中国的《琴棋书画》即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棋艺、书画的代表,它们之间的联系凸显了中国传统音乐美学追求的内在精神和文化内涵。
而西方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被认为是西方古典音乐的黄金时期,巴赫、亨德尔等音乐大师的作品中也充分展现了西方传统音乐美学对于宗教、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在追求。
无论是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都强调音乐创作和演奏中的技巧和精准度。
比如中国的《琵琶曲》、西方的《协奏曲》,都是对音乐技巧的高度要求,并且在音乐中也充分展现了作者对技巧的追求和表现。
在音乐创作中,无论是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都注重音乐作品的完整性和和谐性。
中国大型史诗《打击乐器、民乐史诗》,充分体现了其追求音乐的整体性和和谐性,而西方传统音乐中的各类交响乐、协奏曲也是对于音乐整体性和和谐性的充分追求。
1.内在精神的追求2.形式完美和技巧展现在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中,对于音乐形式的追求和技巧的展现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西方古典音乐和中 国传统音乐的区别
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区别《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的区别》音乐,是人类心灵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音乐的大花园中,西方古典音乐和中国传统音乐犹如两朵绽放的奇葩,各自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它们在诸多方面存在着显著的区别。
首先,从音乐的创作理念和目的来看,西方古典音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曲家的创作往往是为了满足贵族和教会的需求,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和技巧的高超。
例如,在巴洛克时期,音乐强调宏大、华丽的风格,以展示贵族的权威和荣耀;古典主义时期,音乐注重结构的严谨和平衡,强调理性和秩序。
而中国传统音乐的创作则更多地与民间生活、劳动、祭祀等紧密相连,其目的在于表达人们的情感、传递生活的经验和智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功能性。
比如民间的山歌、劳动号子等,都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自然而然产生的,用以减轻疲劳、协调动作。
在音乐的表现形式上,西方古典音乐注重和声与复调的运用。
和声能够创造出丰富的音响效果,使音乐更加饱满和立体;复调则通过多个旋律线条的交织,展现出复杂而精妙的音乐结构。
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更侧重于旋律的表现,旋律往往优美、婉转,富有变化。
中国传统音乐中的旋律常常采用“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这种音阶体系赋予了音乐独特的韵味和风格。
节奏方面,西方古典音乐的节奏通常较为规整和精确,有明确的节拍和节奏型。
例如,在交响乐中,各种乐器严格按照统一的节奏进行演奏,以达到整体的和谐统一。
相比之下,中国传统音乐的节奏更加灵活多变,常常会根据音乐的情感和内容进行自由的伸缩和变化。
像戏曲中的唱腔,节奏的快慢、强弱都随着剧情和人物的情绪而调整。
在乐器的使用上,西方古典音乐中常见的乐器有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管风琴等。
这些乐器在音色、音域和演奏技巧上都经过了长期的发展和完善,能够演奏出复杂而多样的音乐。
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拥有丰富的民族乐器,如二胡、古筝、琵琶、笛子等。
这些乐器各自具有独特的音色和表现力,如二胡的悠扬、古筝的清脆、琵琶的刚柔并济、笛子的空灵。
浅析中西音乐差异
浅析中西音乐差异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在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
西方文化和中华文化都有过自己一段独立的互不相交的发展史。
也就是说,在两种文化真正融汇交流之前,它们就已各自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行为系统,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念。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中西音乐文化存在的差异。
(一)音乐审美的差异在西方文化中,人与自然是分离的,对立的,它们之间始终是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西方人始终存有征服自然、驾驭自然、改变自然的强烈愿望。
与之不同,中国文化则始终倾向于天人合一,倾向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合作。
因此,西方音乐主要是表现音乐思维中所体现出的一种思想、观念和情感,倾向于音乐所表现的主题;中乐则是音乐思维中所体现出的一种体验、感受、领悟,倾向于音乐所特有的韵味。
(二)表现形式的差异音乐的线性特征是中国音乐重要的特征之一。
中国音乐以横向单声的音高“线”为表现主旨,显露出线性旋律的灵动气韵。
而西方古典音乐表现为对象的立体感,追求音响的厚实、丰满。
它通常会调动旋律和声复调配器等一切手段,塑造对象的同时也可以把情感描绘的相当逼真和具体。
所以相对于中国乐器强烈的个性特征而言,西方音乐在音色上不追求乐器的独特音色,而重视乐器音色上有较好的融合性和渗透力,同时西方音乐在音乐体裁形式上多为大型的交响乐、协奏曲等,这样一来乐曲的音响也更为宏大厚实。
(三)音乐思维模式的差异季羡林先生指出:“思维模式是一切文化的基础,思维模式的不同,是不同文化体系的根本不同”。
因此,在这样不同的文化影响下,中西方的思维模式也是不同的。
中国文化从本质上讲属于情感文化,西方文化属于哲理性文化。
中国人偏好形象、直观思维,西方人偏好概念、逻辑思维。
在这种思维模式下,中国人以“乐”为单位,思考“音乐的道理”,而西方人以“音”为单位,探究音乐如何构成。
综上所述,中西方音乐各有千秋,中国音乐有中国音乐的独特魅力,西方音乐也有着它自己的情怀。
音乐之美中西方古典音乐风格的对比分析
音乐之美中西方古典音乐风格的对比分析音乐之美:中西方古典音乐风格的对比分析古典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演变和发展。
它跨越了不同的文化和地区,中西方的古典音乐风格就是其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
本文将对中西方古典音乐的风格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美学特点和文化差异。
一、音乐创作背景与历史中西方古典音乐风格的产生和发展与各自的历史背景密切相关。
西方古典音乐起源于中世纪的宗教音乐,逐渐发展成为贵族和皇室的宫廷音乐。
文艺复兴时期的音乐改革为西方古典音乐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而中世纪的古代华乐和唐宋时期的宫廷乐是中式古典音乐的雏形。
经过明清时期的改革,现代中国古典音乐逐渐兴起并与西方古典音乐形成鲜明对比。
二、音乐结构与表现手法1.中西方古典音乐的结构对比中西方古典音乐的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
西方音乐以交响乐和协奏曲为主要形式,强调复杂的和声技巧和音乐结构。
而中式古典音乐中的曲调和旋律通常比较简单,注重对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描绘。
此外,中国古典音乐注重音色的差异,注重乐器的重要性,而西方古典音乐则更加注重乐队和声乐的结合。
2.音乐表现手法的差异中西方古典音乐在表现手法上也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古典音乐注重对情感的描绘和复杂的技巧。
作曲家常通过表现形式的变化,包括速度、音乐的高低、音乐的强弱等来传递情感和表达作品的内涵。
中式古典音乐则更注重对意境的描绘和思想的传达。
作曲家常以诗词为歌词,通过音乐来表达诗人的感受和心境。
三、音乐理念与审美观念1.中西方古典音乐的美学观点对比中西方古典音乐的美学观点有着明显的差异。
西方古典音乐强调对音乐结构、形式和技巧的追求。
维也纳古典派音乐家如莫扎特和贝多芬都是西方古典音乐的代表,他们注重音乐的平衡和和谐。
而中式古典音乐追求的是音乐与自然的结合,注重表达思想和情感。
2.文化差异带来的美学差异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差异不仅仅源于音乐创作本身,还受到各自文化背景的影响。
西方文化强调个人主义和自由,这在音乐上表现为作曲家个性化的创作风格。
中西方古代音乐元素的对比分析
中西方古代音乐元素的对比分析中西方古代音乐中的音乐特点有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古代音乐中,音乐的节奏感更为强烈,重视旋律的变化和对位法的运用。
西方音乐中的调性也更为突出,音乐有着清晰的主题和节奏感,比如巴洛克时期的音乐强调对位法的运用,旋律多样,节奏明确。
而中方古代音乐则更注重意境的营造,强调音乐的情感表达和“意象化”的特点。
中国的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徵羽”六声为基础,遵循五声音阶,追求深沉内敛的审美情趣,如古琴音乐的“吟咏”、“婉转”等音乐特点。
在乐器的运用上,中西方古代音乐也有着诸多差异。
西方古代音乐中,弦乐器、键盘乐器和管鸣乐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在古希腊时期,竖琴等古典乐器被广泛使用,而在巴洛克时期,弦乐器如小提琴、大提琴等成为了宫廷音乐的主要演奏乐器。
而在中国的古代音乐中,古琴、琵琶、笛子等乐器被广泛使用,且乐器的选用与演奏技巧也对音乐的表达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古代音乐中的曲式也是形成音乐风格的重要因素。
在西方古代音乐中,奏鸣曲、圆舞曲、赋格曲等曲式是其音乐发展的主要标志。
古典主义时期的奏鸣曲结构清晰、形式严谨,如莫扎特的《G大调第41号交响曲》;而浪漫主义时期的圆舞曲则是充满了浪漫情感与舞曲气息,例如约翰•施特劳斯的《美丽的蓝色多瑙河》。
而中方古代音乐中,古琴曲、笛子曲等曲式更强调情感表达和意境的营造。
例如《广陵散》则是中国古代音乐中著名的琴曲,其音乐风格极具中国传统艺术特点,追求虚实结合、意象诗化的审美境界。
中西方古代音乐中的表现手法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古代音乐中,对位法的运用、织体的创作等技法是其独特的表现手法。
比如“狂想曲”的形式就是西方古典音乐中具有很强对位法特色的一种表现手法。
而中方古代音乐则更注重琴音的起伏变化、音色的轻缓变化和情感的抒发。
例如《阳关三叠》就运用了大量的琴音技法和情感表达,以抒写汉雄风骨,构建出唯美的音乐境界。
中西方古代音乐在音乐特点、乐器、曲式和表现手法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西音乐文化中的审美意识-精品文档
中西音乐文化中的审美意识Aesthetic Consciousness of Chinese and Western Music CultureSUN Shu-ping(Department of Music, Jining College, Jining, Shandong 272000)音乐是人类文化的外延,是人类为文化孕育出来的艺术结晶。
在人类文化地域性差异形成的时候,音乐的差异性也就随之产生。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并且讲求悟性慧根,因此比较主观;而西方古典音乐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比较客观。
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等;而中国传统音乐以旷达悠深见长,突出“情”和“景”的交融,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幽美”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
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中国传统的音乐多是单音的、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 (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比如损,简单的原始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西方古典音乐是和声的,多声部的,所以乐器多很复杂,机构精细繁复,多能演奏和声,如钢琴、吉他等,故音色丰富,音域宽广,表现力强。
探讨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对于我们正确学习和研究中西传统音乐美学思想,吸取精华,去除糟粕,建立现代音乐美学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传统音乐的温柔和谐,西方古典音乐的静穆哀伤纵观整部美学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音乐发展其间出现过儒、道、墨、法、佛、阴阳等诸多美学流派,但大体都被儒道两家所包融、吸收而失却独立存在的价值,儒道两家美学思想从先秦产生至今,始终贯穿于音乐发展中。
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比较略论
中西方传统音乐美学比较略论摘要: 中西方文化的不同决定了中西方具有不同的音乐美学。
比较两者,便于我们了解各自的特色,发现长处与短处,从而更清醒地建立新的音乐美学体系。
通过比较,可以看出: 中国的传统音乐美学要求“雅乐”与“美政”相结合,成为“礼乐”,西方的音乐美学则与自然科学联系紧密,强调音乐的数理性; 中国音乐以“虚”为美,擅长深度表现,西方音乐则以“实”为美,擅长力度表现; 中国音乐讲求乐器音色的个性,抒发自然性,西方音乐则淡化乐器音色的个性,掩饰自然性。
关键词: 音乐美学; 比较音乐学; 传统音乐; 中西文化; 比较一、中西方对音乐本质认识之比较音乐是以在时间中运动的有旋律、成体系的乐音表现主体的各种感受与思想想象。
所有艺术中,音乐的抒情性最强烈,主观性最为突出。
因而,音乐最具有不确定性,对于音乐的理解具有复杂性。
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下,对于音乐本质的认识必然不尽相同。
较之于现代音乐,传统音乐对于音乐本质的思考更为集中。
在中国,先秦时期反映音乐本质的思想最具代表性;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探讨音乐本质的理论最突出。
大量的文献资料说明: 中国古代思想家更多地把音乐本质与礼教系统、政治文化相联系,这些思想家大多数是政治家、文学家、教育家,他们自始至终关注的是乐与礼、声与度、情与理、欲与道、德与政、善与美、古与今的关系; 然而,西方思想家则更多地将音乐本质和自然科学相关联,所以不乏数学家、物理学家等自然科学家对音乐进行研究。
1.中国: 音乐本质与政治礼法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以儒家思想为典范,重伦理,讲教化,对中国的政治、社会影响深远。
中国传统音乐艺术和音乐美学思想正是根植在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土壤之中。
在中国的音乐乐章表现中,对政治理想的寄寓,对政治诉求的表达是最重要的。
儒家把音乐视为教化大众的工具,认为音乐可以规范道德、净化心灵、自省人生、完善人格,音乐的首要功能就是社会教育,所以必然服务于政治礼法,形成礼乐系统。
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
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研究在世界范围内,中西两种音乐都有着较高的地位,它们都是对当空艺术文化的重要贡献。
许多音乐家、学者都曾从不同角度对两种音乐文化进行了研究比较,这种文化比较不仅有利于我们理解中西两种音乐文化,而且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本篇文章旨在通过比较分析中西两种音乐美学,以期增强我们对中西两种音乐美学的认识,以及寻找这两种音乐文化之间的关联性和差异性。
一、中西音乐美学的概念1.1 中西音乐美学的定义中西音乐美学是指中西两种音乐文化中的音乐美学思想、音乐形式、和风格的比较研究。
中西两种文化构成了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两种音乐体系。
中西两种音乐在音乐文化概念、音乐元素、音乐形式和音乐艺术造诣等方面都有很多的差异。
1.2 中西音乐美学的概要中西两种音乐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欣赏、音乐教育和音乐理论等方面都有很多不同。
在音乐创作领域,中西两种音乐是广泛丰富的。
在音乐表演方面,西方民间音乐有着明显的叙事性,而中国民间音乐则强调情感表达。
在音乐欣赏方面,中西两种音乐对音乐的欣赏口味存在很大的不同。
在音乐教育方面,中西两种音乐都注重音乐的基本理论和技术指导,也各有特色。
在音乐理论方面,中西音乐均有严格的音乐规律和理论解释。
中西音乐美学不仅是两个文化的比较,更是两个文化之间交流和融合的桥梁。
二、中西音乐美学的比较分析2.1 音乐文化概念的比较音乐文化是指不同族群、不同国家、不同地方所创造出来的音乐作品和演唱形式的综合。
中西两种音乐文化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
在中国常常用“乐”的概念来解释音乐,而在西方是以“music”或“musique”来概括的。
在中国传统美学中,音乐有德、仁、礼、义、智五种功用,在西方则更加注重音乐的审美价值,更像艺术创作领域。
2.2 音乐元素的比较音乐元素是指音乐语言中所用到的声响、节拍、旋律、和谐、节奏、速度等各种因素。
中西两种音乐元素不同,比如在节奏和节拍方面,中国传统音乐更强调韵律的多样性和长短音的关系,而西方音乐则注重节奏和节拍的规则性和固定性。
阐述中西方音乐的差异及中西方对音乐美学的观点比较
论述中西方音乐的差别及中西方对音乐美学的看法比较儒道两家提出的音乐美学思想, 为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源泉。
儒家学派继承了孔子对于音乐与自然的关系, 追求音乐与自然和睦一致, 以“真”和“自然”为重。
中国音乐有一套自己的审美标准, 对中国音乐的塑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中国音乐委宛 , 追求境界 , 以抒怀为主 , 认为境界深远特点 , 以委宛、淡泊、空灵为上品。
美好的境界能够给赏识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耐人回味, 或能让赏识着感遇到心灵的升华。
在西方存在着“自律论”和“他律论”两大主流思想, 两大思想追求不一样 , 但都成系统。
一、音乐美学的实质(一 ) 音乐美学的实质音乐美学是从音乐艺术整体的高度来研究音乐的实质和内在规律的基础理论学科。
在缪天瑞的《音乐美学史概观》一书中给音乐美学作了以下定义 :音乐美学就是研究音乐的理解、音乐的感觉、音乐的条件。
在中国人与物之间存在着奇妙的联系 , 人与物二者缺一不行 , 对于美学方面的著论有“声无哀乐论”和“物感说”。
而在西方 , 人要理解世界、掌握世界要先认识世界 , 在音乐美学上的著论为音乐“自律论”和“他律论” 。
(二 ) 中西方文化的差别致使了中西方音乐美学思想的差别西方人在知识的追求上拥有执着的特点 , 当没有创作灵感但又不得不达成作品时 , 音乐自然会缺少真情 , 创作即趋于形式化。
所以 , 在西方音乐中 , 技巧据有很高的地位。
中国的音乐则重在随心自由 , 这是中国文化的优秀特点。
中国古代音乐侧重感性 , 乐感来了即可顺手操琴抚上一曲 , 将感觉表达的酣畅淋漓。
若乐感没来 ,也不用逼迫自己。
中国传统音乐是在漫长的生活和生产劳动过程中间自然形成的 , 经过数代乐人传承到现在的音乐。
正是在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指导下 , 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 , 中国传统音乐形成了委宛委宛的表达方式 , 轻柔委宛、细腻平淡的艺术风格。
我们今日所见到的的中国传统音乐的状态正是因为有这样的美学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审美差异
宗白华认为:“音乐深深地表现人类心灵最深最隐秘的情调与律动。
音乐对于人心的和谐、行为的节奏,极有影响。
”可见,音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存在。
作为意识形态差别巨大的中西方对音乐的审美必然也有不同之处。
下面我们以中西方的古典音乐为例,探讨二者对音乐的审美差异。
首先我们来看中国古典音乐的发展脉络。
中国的音乐源头可追溯到远古时期。
这一时期被称为舞乐时期,是五声音阶。
在黄帝时期就出现了箫和笛,被用于人们的祭祀、舞乐等,这都是具有文献可考的。
到了周朝,音乐已经具有系统的理论以及传统。
周朝六艺中的雅乐为中国的雅乐时期奠定了基础,雅乐具有节奏缓慢、曲调简单的特点。
到后来由于外部文化入侵以及战乱的原因,周代的音乐传统礼仪音乐被打断,直到汉朝建立想恢复古代礼仪时不得不把当时的民歌作为创作曲子的来源,以期能复原古代礼仪。
到了宋朝,音乐在说唱音乐、歌舞音乐以及乐器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宋朝由前代的绝句诗发展出了长短句。
元代的元杂剧,由诗转为词,词转为曲是其一大特色。
杂剧基本是同现代西方歌剧的四幕剧一样的四折而组成。
明代因大量的人口迁移以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了南戏。
清朝有皮簧、秦腔以民歌等音乐。
被称为俚曲或通俗之曲的民间说唱形式已出现。
从上面的发展历程来看,中国古典音乐最初是用于祭祀礼仪等庄严肃穆的场合,而后由于政治文化经济的变迁慢慢的从上到至下,从宫廷到民间,渐渐的走向了大众。
接下来我们来看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脉络。
古典音乐划分为狭义的古典音乐和广义的古典音乐。
现在我们所说的便是广义的古典音乐。
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可大致分为四个时期:第一时期——巴洛克时期,这一时期可称为欧洲音乐迅速发展的时期。
许多重要的声乐、器乐以及音乐体裁如歌剧、协奏曲等都已产生。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德国音乐之父巴赫、意大利的维瓦尔第等。
第二时期——古典主义时期,这一时期器乐已经完全独立。
德国出现曼海姆乐派,首先确立了交响乐四个乐章的结构形式,为其后出现的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定了基础。
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有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
第三时期——浪漫主义和民族乐派时期,这一时期的主旋律是浪漫主义,而民族乐派又是浪漫主义中最具代表性的乐派。
民族乐派的形成与东欧、北欧的民主运动空前高涨有关。
代表人物有西柳贝斯、斯美塔那等。
第四时期——印象派时期,印象主义产生于欧洲十九世纪末,首先是在绘画中出现,然后才在音乐上被借用。
这一时期作曲家们大胆的向浪漫主义的形式和风格提出挑战,印象派追求精致而优美的音乐语言。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有德彪西、拉威尔等。
了解了中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脉络,我们便可以就二者的发展历程来看它们有何差异,再从这些差异上找出其审美的不同。
第一是乐器上的差异。
拨弦乐器,在中国有琴、瑟、琵琶、三弦、古筝、箜篌等,而西方在拨弦乐器方面只有竖琴。
弓弦乐器,中国是以二胡为代表的胡琴,西方是以小提琴为代表的提琴。
吹奏乐器,中国有笛子、萧、唢呐、埙、海笛、喇叭等,西方有短笛、长笛、单簧管、英国管、双簧管、大管、圆号、小号、短号、长号、大号。
第二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异。
制度上,古代中国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封建君主专制社会;思想上,古代中国由远古部落祭祀为初始,周礼为雏形,百家争鸣为发展,儒家孔孟之道为大家,老庄思想为清流;经济上,古代中国以刀耕火种为起源,小农经济为主要,商品经济为创新,资本主义萌芽为进步。
而西方则是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理性主义的思想进步,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被新时期的曙光照亮。
传统的手工业被机器所替代,资本主义从确立发展矛盾到后来于工人运动的高涨。
这一切都在说明着中西方在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巨大。
从两方面的差异来看,中国古典音乐的乐器大多带有古典韵味,力图营造出中国古典音乐所追求的意境之美。
如琵琶表达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圆润清脆,十面埋伏的刺激紧张,急浪拍岸的磅礴气势。
中国古典音乐以单音为基础,有时候一把琵琶,一台古筝或是一只洞箫就能营造出古意悠远的氛围,让听者在不绝如缕的乐音中回味思索。
受中国古代思想的影响,中国古典音乐具有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如《春江花月夜》以水墨画般的笔触为人们勾勒的美好画面:月亮从东方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船夫唱着动听的渔歌,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
听者被带入到了这个美丽的月夜里,自己融入在这月光之下江水之上,仿佛是天地间一沧粟。
此外,中国古典音乐另一点重要的审美追求便是虚无。
中国佛教的宗旨为“空”,中国儒家的宗旨为:“仁”,中国道教的宗旨为:“无”。
这些宗旨无一不是在表达世间的一切都为虚无,一切都没有差别。
而中国文化上的“虚”表现在音乐上便是空灵。
而单音乐器恰恰适用于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追求,那宁静致远的环境,余音袅袅的乐音造就了荡涤心灵的空灵。
韵味,同样是中国古典音乐的审美追求。
比如中国画中的一种技法——留白,通过画面上的大段空白给人们想象的空间,让人们自己去思索画家想要表达的内涵。
韵味就如同国画中的留白,带有若有似无的意味。
古人云: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形容的便是韵味。
明代陆时雍所说:“有韵则生,无韵则死;有韵则雅,无韵则俗;有韵则响,无韵则沉;有韵则远,无韵则局。
”可见,在乐音中的律动起伏中对内在生命的体会是中国古典音乐必不可少的追求。
西方古典乐器大多带有厚重气息或者是活泼热烈的特点,力图营造出西方古典音乐所追求的高昂情绪,充满激情的氛围。
比如西洋乐器之王钢琴,因其跨度巨大的音域和无可比拟的优良性能,可用于独奏、重奏、伴奏等演出。
钢琴音乐清亮,弹奏起来给人行云流水之感,在西方古典音乐中有许多钢琴曲流传后世,比如贝多芬的《月光鸣奏曲》。
不同于中国古典音乐所令人沉醉于其中慢慢品味的特点,西方古典音乐带给人们双重的感受,在心灵受到冲击的同时,身体也会被带动起来。
比如约翰斯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优美的旋律不只让人感到愉悦,也让人有翩翩起舞的冲动。
除了钢琴曲和圆舞曲,在西方古典音乐里不可不提到交响曲。
这种曲目类型往往给听者热血沸腾之感,以强而有力的曲调引发人们的思考想象,达到升华主题的目的,凸显深刻之感。
比如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深刻,是西方古典音乐的审美追求之一。
不同于中国古典音乐在审美上追求的虚无,西方古典音乐的审美追求是实在。
就像哲学所认为的,世界是物质的。
那么在西方人眼中,自然也是物质的实在的。
因此在西方的乐曲中所要表达的一切都被赋予了明确的意义。
比如《土耳其进行曲》《葡萄牙进行曲》,顾名思义都给人一种慷慨激昂的感觉,表达出将士们勇往直前的气概,以及战争中的紧张和壮烈。
作曲家们想要表达的情绪都可以在作品中直接体现,并不是像中国古典音乐那样令人难以直接体会。
音乐,令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音乐,使人们的感官耳目一新;音乐,让人们的心灵自由翱翔。
不管实在或虚无,不理直接或迂回。
中国古典音乐还是西方古典音乐都是人类的宝贵财富。
二者在审美上的差异只代表了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人文环境里所产生文化的不同,不代表孰优孰劣。
因为无论是高山流水的清冷高雅亦或是热情活泼的亲切通俗,无论是古曲的哀转久绝亦或是钢琴曲的清新明亮,无论是二胡的婉约悠长亦或是小提琴的灵动跳跃,都给我们以美的感受,都给我们以美的震撼。
音乐上的审美追求是无止尽的,也是不可能完全相同的。
面对这些音乐上的美感差异时,我们只需用耳朵去分辨,让心灵去聆听。
以上便是我关于中西方古典音乐审美差异的一些浅薄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