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课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科学课学生探究水平的培养

小学科学课教学是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师应该按照怎样的原则实行教学来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呢?我以为,在实行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时,理应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理解程序,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水平。要改变现状,让学生学会思维,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在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不但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点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常言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水平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实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例如:

研究不倒翁的秘密,教师让学生玩一玩不倒翁并拆开看看,让学生大胆预测不倒翁不倒的秘密,与什么相关?学生认为:“可能与里面的橡皮泥相关,可能与底部是球形相关,可能与橡皮泥在底部相关,可能与……”。从材料的“结构性”出发,做合理假设,学生就会紧扣主题,自主探究,步步深入,层层推动。要处理好这个环节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假设猜想要有所预见,并有应对预案。

2、教师要减少外界暗示作用对学生思维的影响,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

3、学生出现多个错误假设时,教师应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以揭示矛盾的方式,由学生自己作必要的整理,否定掉一些假设,而不是教师武断地决定探究方向。

三、探究方案的设计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能根据假想答案,制定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计划。”让学生放开思路,自主地、大胆地设计制定实验方案,这也是一种科学探究水平的培养。一所学校有教学计划,一家企业也有营销计划,同样学生的实验方案的设计也是为了自主探究、顺利有序地实行,使自主探究的成功有了保证。当然学生初次设计,很难做到思路清晰,设计合理,但教师可有意识地作指导和训练,比较几个学生设计方案的优劣,师生一起评议优劣各在什么地方,久而久之,学生制订计划的水平就大大提升。

四、探究方案实施

探究方案实施是科学探究课的中心环节。新课程的实施和推广,更注重学生科学探究水平,强调学生在经历实验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掌握科学方法,感悟科学知识,从而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与价值观。对儿童的任何想法,都要引导其通过事实来验证。观察是最直接的获取事实的途径,对于较大的儿童来说,实验则是更有力的证明。如:我在上《磁铁能吸哪些物体》一课时,学生特别兴奋,同学们拿着我发给他们的磁铁和他们自己搜集的环形、条形、等各种形状的磁铁,把自己准备的和教室各种设备构成的材料统统吸了一遍,得出了磁铁只吸铁或含铁的材料这个结论,这样使学生既获得了科学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勇于探究的良好习惯。

五、交流与合作

课堂上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倾听他人意见中使自己成长、在肯定自我中培养自主意识、在交流评价中发现新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交流合作环节要注意两个方面:

1、创设民主氛围。

学生的认知活动是受情绪因素的影响的,宽松、活跃、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自主学习,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交流的催化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全放松,全身心投入,才会有活跃的思维,才敢畅所欲言。

2、允许学生犯错。

在交流时,给予学生犯错误的权利,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发现,而无所顾忌。

六、拓展与创新

科学课解决的是科学的问题,但是课上所有的问题都解决了就不是一节完美的科学课,应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解决新问题的激情走出课堂。小学科学具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而教材仅仅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它不是课程的全部,教师要引领学生到家庭和生活中去学科学用科学。不过现实中,绝大部分小学生是独生子女,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学习投入,在家长看来,支持孩子学习科学,就是大量地购买课外科技读物或科技音像资料,而开发孩子智力,就只会采用购买智力玩具的途径。长此以往,孩子们养成了唯书本而学,唯现成用具而用的被动学习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更谈不上去开发生活资源学科学。如:种子发芽的过程,向日葵从播种到种子成熟共需要多少天,不是在一节课或者几节课内能够解决某一个问题和得出答案的,而是要采取课内课外相结合,通过播种实践活动来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并做好观察记录,获得科学知识。总来说之,以上的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交流与合作、拓展与创新,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机的结合使用,担负科学启蒙任务的小学科学教育,养成小学生良好的科学学习习惯,比获取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它将决定着学生后继的科学学习,追求科学甚至会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根据教材的特点,有机的结合使用,认真教学,即避免了死记硬背学《科学》的现象,又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小学科学课教学是以探究学习为主的,教师应该按照怎样的原则实行教学来培育学生的科学思维呢?我以为,在实行科学探究性学习的教学时,理应遵循科学发展的规律,按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理解程序,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在探究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水平。要改变现状,让学生学会思维,善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意识,在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继而自主合作探究,不但仅是一个学习方式方法的问题,更是一种教育观点的更新和转变,它的根本点在于突出了学生为主体的思想,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回归于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问题”的主体,成为一个个的“问题信息源”,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被大大激发。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以自身的积极思考为前提,常言说得好,教师与其“给”学生10个问题,不如创设情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产生”一个问题。

二、猜想与假设。

猜想与假设已成为学生科学探究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水平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实施渠道。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小组或全班为单位,针对要研究的问题,让学生使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实行预测或作假设性解释,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并在想象的基础上让学生畅所欲言。例如:研究不倒翁的秘密,教师让学生玩一玩不倒翁并拆开看看,让学生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