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建筑特点四大流派三个标准十个符号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文化内涵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1e1ae3ae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d5.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无疑是中华文化的精髓之一,它不仅展现了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匠心,更融入了深厚的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和文化内涵两个方面详细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通常可以分为四大类:宫殿式建筑、庙宇式建筑、园林式建筑以及民居式建筑。
每种风格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构造方式。
1. 宫殿式建筑宫殿式建筑通常是为皇家或贵族所建,最具代表性的是故宫。
它们秉承“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在设计和布局上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宫殿式建筑均采用对称的形式,通过形象的数字和符号表达皇权神圣性。
2. 庙宇式建筑庙宇式建筑是供奉神灵崇拜和宗教仪式所用。
在中国文化中,人们特别崇拜神灵,庙宇式建筑则成为人们表达敬意和崇拜的场所。
庙宇式建筑通常采用高大雄伟的层层式建筑,以示神圣和庄严。
3. 园林式建筑园林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具特色的一种风格。
中国的园林是以人为本、注重景观效果的建筑形式。
园林通常以山石、水池、廊、亭、楼、台、阁、桥等元素为基础,通过精心设计和布局,再现自然的美景,并寓意着人与自然的和谐。
4. 民居式建筑民居式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中最为广泛的一类,它反映了中国人民生活的真实状态。
中国的民居注重室内外空间的分割与连接,通常采用通透的布局和合理的结构。
一般住宅的建筑风格朴实、实用,注重环境和谐。
二、文化内涵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背后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人民的信仰、哲学思想和审美理念。
1.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中国传统建筑秉承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这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传统建筑的设计和布局融入了周密的天文地理知识,注重在有限的空间内营造出宇宙万物的氛围。
建筑的布局和材料选择都契合了自然规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
2. 礼制文化的体现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与规划往往遵循着严谨的礼制文化。
宫殿式建筑在设计上充满了对等和对称,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的等级观念。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及派系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及派系](https://img.taocdn.com/s3/m/15262b51be23482fb5da4c0f.png)
四合院的基本特点是按南北轴 线对称布置房屋和院落,坐北朝南 ,大门一般开在东南角,门内建有 影壁,外人看不到院内的活动。正 房位于中轴线上,侧面为耳房及左 右厢房。正房是长辈的起居室,厢 房则供晚辈起居用,这种庄重的布 局,亦体现了华北人民正统、严谨 的传统性格。北京地区属暖温带、 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少雪 ,春旱多风沙,因此,住宅设计注 重保温防寒避风沙,外围砌砖墙, 整个院落被房屋与墙垣包围,硬山 式屋顶,墙壁和屋顶都比较厚实。 四合院坐北朝南,大门开在东 东南角,称“坎宅巽门”,认为是吉利的,实际上也有利于保持私秘性和增加空间的变化 。进入大门西转为外院,安排客房,仆房和厨、厕。从外院向北通过一座华丽的垂花门进 入方正而大的内院,北面正房称堂,供奉“天地君亲师”牌位,举行家庭礼仪,接待尊贵 宾客,其左右耳房居住长辈和用作书房。院两侧的厢房是后辈居室。各房以“抄手游廊” 相连,不必经过露天,在廊内也可坐赏院中花树。
侗 族 鼓 楼
傣 族 竹 楼
侗 族 鼓 楼
傣 族 竹 楼
谢谢
徽派建筑选址非常重要。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皆备的条件 ,达到“天人合 一”的境界。村落多建在山之阳,依山傍水或引水入村,和山光水色融成一片。 住宅多面临街巷。整个村落给人幽静、典雅、古朴的感觉。 平面布局及空间处理。民居布局和结构紧凑、自由、屋宇相连,平面沿轴向 对称布置。民成多为楼房,且以四水归堂的天井为单元,组成全户活动中心。天 井可少2~3个,多则10多个,最多的达36个。一般民居为三开间,较大住宅亦有 五开间。随时间推 移和人口的增长,单元还可增添,符合徽州人几代同堂的习俗 。建筑形象突出的特征是:白墙、青瓦、马头山墙、砖雕门楼、门罩、木构架、 木门窗 。内部穿斗式木构架围以高墙,正面多用水平型高墙封闭起来,两侧山墙 做阶梯形的马头墙,高低起伏,错落有致,黑白辉映,增加了空间的层次和韵律 美。方整的 外形,形如“一颗印”为徽州民居的独特风格。民居前后或侧旁,设 有庭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果木花卉,甚至叠山 造泉,将人和自然融 为一体。大门上几乎都建门罩或门楼,砖雕精致,成为徽州民居的一个重要特征 。
中式建筑的特点
![中式建筑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88114d06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4e.png)
中式建筑的特点中式建筑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建筑,是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体现。
中式建筑有着别于其他建筑的特点,其中最为显著的包括:布局严谨、靠山面水、讲究轴对称、注重灵性和氛围。
一、布局严谨中式建筑的布局非常严谨,采用了“四合五常”、“抱朴守一”等规则,追求建筑和谐统一的整体感。
四合指的是主要建筑物形成的四边形,五常指的是中央和四角处有五个关键点,如门楼、屏墙、庭院、隔扇等。
这种布局方式可以使建筑物不仅外观端庄美观,而且内部空间分配合理,并且符合古人的美学观。
二、靠山面水古人喜爱的“山靠背,水成腰”的理念也反应到了中式建筑中。
中式建筑的采光、通风等方面均考虑到了山水的存在,构建了多种与山水相配合的结构和功能,在建筑与自然之间实现了和谐的联系。
三、轴对称中式建筑对称美是其中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
建筑中门楼、主题殿、快游堂、八卦亭等都可以看到这种对称美的体现。
这种对称性体现了中式建筑对空间和时间的理解,对做事的严谨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表现得很充分。
四、注重灵性传统中式建筑强调灵性,通常不直接面对主路,而是在大门的左右设置石狮,或只开设小门。
建筑造型和布局的设计也愿意与里面的文化保持一致。
就像建筑人说的“服从文化,建筑即折服文化”一样,建筑的尺度、造型、比例,都必须和所谓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相合。
五、氛围中式建筑的建筑氛围主要依靠建筑的园林特点。
园林中的山水、植物、建筑、水体相互交错、呼吸,形成一种柔美而又自然的气氛,令人心情舒畅。
同时,中式建筑注重细节,每个细节都能体现出中国历史文化的特色,从大到小,处处透露着中国文化的厚重感。
总之,中式建筑的特点一直是我们中华文化的一大骄傲。
这种文化在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中已没有在原来的地位中了,但是,它仍然在越来越多的商业建筑设计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和内化。
期望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中式建筑使我们思考一下文化与建筑的相互关系,以及这些关系可能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https://img.taocdn.com/s3/m/6505b219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4b.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以下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和类型:一、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木构架结构:中国传统建筑主要采用木构架结构,即房屋的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由立柱、横梁、檩条等组成木构架,外部再用墙体包围。
这种结构方式与西方石材建筑不同,具有独特的风格。
斗拱结构:斗拱是中国传统建筑特有的构件,用于承受屋面重量和传递荷载。
斗拱的形状和大小都有严格的规定,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精细和艺术性。
屋顶造型:中国传统建筑的屋顶造型丰富多样,包括悬山、硬山、歇山、庑殿、攒尖等五种基本形式。
屋顶的装饰也十分讲究,如琉璃瓦、鸱吻、走兽等,使建筑更具立体感和层次感。
布局与方位感:中国传统建筑注重布局和方位感,讲究“风水”。
建筑的位置、朝向、布局等都要符合阴阳五行和八卦的原理。
这种方位感不仅体现了古代哲学思想,也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尊重和适应。
装饰与雕刻: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和雕刻非常精美,包括木雕、石雕、砖雕等多种形式。
雕刻的题材广泛,如花鸟、山水、人物等,技艺精湛,富有民族特色。
二、中国传统建筑的类型宫殿建筑:宫殿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皇帝居住和处理政务的地方。
宫殿建筑规模宏大,布局严谨,代表了中国传统建筑的最高水平。
故宫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古建筑群。
园林建筑:园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游览。
园林建筑包括山水、楼台、亭阁、桥榭等,通过精心布局和造景手法,创造出幽静雅致的氛围。
寺庙建筑:寺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另一种重要形式,用于供奉神佛和祭祖。
寺庙建筑风格庄重肃穆,雕刻精美。
例如,山西五台山寺庙群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建筑群。
塔式建筑:塔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最初是用于供奉佛像和舍利。
塔的造型各异,有楼阁式、密檐式、覆钵式等多种形式。
塔的内部通常有楼梯可以攀登到塔顶,俯瞰四周的美景。
【营造学堂】蕴藏在古建筑细节的那些中式符号
![【营造学堂】蕴藏在古建筑细节的那些中式符号](https://img.taocdn.com/s3/m/897e38da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e.png)
【营造学堂】蕴藏在古建筑细节的那些中式符号中国五千年的建筑之美就蕴藏在各种细节之中抱鼓石、门钹、花窗、飞檐、瓦当……下面我们就细说一下这些经典的中式符号吧『抱鼓石』宫殿峥嵘笼紫气,门第相当石鼓默历代是功名与权力的标志。
汉族传统民居大门底部、宅门入口,一般会有两块形似圆鼓的人工雕琢石件,作为“非贵即富”的门第符号,抱鼓石标志着屋主的等级和身份。
它形似圆鼓的两块人工雕琢的石制构件,属于门枕石的一种,因为它有一个犹如抱鼓的形态承托于石座之上,故此得名。
『门钹』艳曲醉歌金缕,朱门高耸铜环又叫门环,由铁或铜所制,装饰在大门的左右各一个,成对称位置,形似打击乐队中的“钹”,故称为“门钹”。
门钹,周边通常取圆形、六边形、八角形,中部隆起如球面,上带钮头圈子,常吊一扁叶状配件,俗称“扁叶”『花窗』小格惊鸿一瞥,别有洞天日月单纯的高墙深院难免让人压抑,故而中式的围墙上常镂空雕刻花窗,窗雕图案多采用谐音与暗喻方式,如佛手寿桃暗指“福禄寿全”,蝙蝠倒挂意指“福到”。
花窗其中意象繁复,构图巧妙,雕功精致的作品。
花窗的主要作用是装饰墙面。
一般高度的花窗虽也隐约透景,但并无独立的框景效果。
『飞檐』水澹澹兮生烟,檐如鸟翼斯飞飞檐”是汉族传统建筑檐部形式,多指屋檐(特别是屋角的檐部)向上翘起,若飞举之势,常用在亭、台、楼、阁、宫殿、庙宇等建筑的屋顶转角处,四角翘伸,形如飞鸟展翅,轻盈活泼,所以也常被称为飞檐翘角。
在建筑中,飞檐是用来显示财富的,屋檐翘起越高,就代表屋主越富有。
『瓦当』栉比鳞次置檐端,众瓦之底是瓦当中国古代绘画形式之一。
用以装饰美化和蔽护建筑物檐头的建筑附件。
瓦当上刻有文字,图案,也有用四方之神的“朱雀”“玄武”“青龙”“白虎”纹样。
瓦面上带著有花纹垂挂圆型的挡片。
其图案设计优美,字体行云流水,极富变化,有云头纹、几何形纹、饕餮纹、文字纹、动物纹种种。
当雨水叮咚划过中式建筑的屋檐,瓦当挡住的又是何人的风雨?『楣子』高轩临碧渚,倒挂楣子疏在游廊的柱与柱之间,上端设倒挂楣子,下端设坐凳栏杆。
中国古建筑元素和符号注释
![中国古建筑元素和符号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6780b789cc22bcd126ff0c75.png)
一、中国古建筑的特点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古代中国建筑和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古代美洲建筑并列为世界古老建筑的六大组成。
中国建筑文化源远流长,独立发展,形成独具特色的建筑体系。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土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
2、保持构架制原则:中国古代以木构柱梁为承重骨架,以木材或其它材料为围护物的木构架建筑体系,实质上是将承重结构与围护结构分开的构架体系。
3、创造并使用斗拱结构形式: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体系特有的形制,它既是上部梁架和立柱之间传递荷载的结构构件,又以其自身优美、华丽的造型而成为建筑的主要装饰构件。
是集结构功能与装饰功能与一体,在中国建筑体系中独有的构件。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宫殿、寺庙、住宅等,不论其规模大小,外观体形皆由台基、屋身和屋顶三部分组成。
5、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置:中国古代建筑组群大多以庭院为组合单位:单体建筑沿周边布置,围合成中间的庭院。
这样的庭院整体风格是内向的:内部开敞而富于变化,外观较封闭。
按照中国的封建礼制观念,庭院强调中轴对称布局,以突出主体建筑,并求得整体的平衡。
6、沿轴线作多层次的纵身布局: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组群的一个鲜明的特色,有着丰富多彩的庭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单体建筑定型化造成的单调感。
这种建筑群体组合的手法,甚至影响到城市规划,并取得辉煌的成就。
只有园林建筑是个例外。
中国园林建筑以“师法自然”为原则,极尽自由灵活之能事,与欧洲的几何图案式的园林建筑布局绝然不同。
7、灵活安排空间布局:构架式的结构为室内空间的灵活布局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建筑中,常用多种多样的罩、挂落、隔扇、屏等自由灵活地分隔室内空间。
8、运用色彩装饰手段:木构架的一个突出缺点是易腐、易燃。
为了保护木材,表面需加油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中国古代建筑形成独具特色的彩画制度,令世人叹为观止。
中式建筑的特点及欣赏
![中式建筑的特点及欣赏](https://img.taocdn.com/s3/m/1a1f2ff9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47.png)
中式建筑的特点及欣赏中式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吸引着世界各地的人们。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式建筑的特点,并欣赏这些建筑所展现出的美。
一、中式建筑的特点1. 建筑形式多样中式建筑的形式多样,包括宫殿、庙宇、园林、民居等。
它们都有着独特的设计和布局,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智慧和创造力。
例如,宫殿建筑以其庄严肃穆的氛围和宏伟的规模而著名,庙宇建筑则追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园林建筑则注重营造一种宜人的生活氛围。
2. 重视对称和平衡中式建筑强调对称和平衡的原则。
建筑物的布局、门窗的位置、屋顶的形状等都需要符合这一原则。
这种对称和平衡的设计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和谐与平衡的审美观念,也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中的阴阳五行理论。
3. 注重空间的利用中式建筑注重空间的利用,追求室内外空间的连贯和流动性。
例如,传统的四合院布局中,四个建筑群围绕中心庭院,形成了一个开放的空间,使人们能够在室内外自由穿梭,享受自然的美景。
4. 以木结构为主中式建筑的主要结构材料是木头。
木结构具有抗震、保温、透气等优点,同时还能够展现出木材的自然美感。
在建筑的细节部分,木雕、石雕等装饰元素也得到广泛运用,为建筑增添了艺术的魅力。
二、欣赏中式建筑的魅力1. 历史的沉淀中式建筑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每一座建筑都是历史的见证。
欣赏中式建筑,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和智慧。
例如,故宫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典范,它的建筑风格和布局体现了中国古代帝王的权威和尊严。
2. 独特的审美价值中式建筑以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吸引着人们的目光。
它的设计和装饰元素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人文的独特理解。
例如,中国古代园林以其精致的布局和精美的园林景观而闻名,它们通过石桥、假山、湖泊等元素的运用,创造出一种宜人的环境氛围。
3. 和谐的生活方式中式建筑体现了中国人对和谐生活方式的追求。
它们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强调室内外空间的连通和自然光线的利用。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https://img.taocdn.com/s3/m/e347b47b1711cc7931b71656.png)
浅析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2011-01-06 16:00:37 作者:佚名来源:本站原创浏览次数:56 网友评论 0 条文章描述:论文关键词:传统元素现代书籍设计论文摘要:分析了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中国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原因,以期在设计时做好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书籍设计理论的有效融合与创新。
一论文关键词:传统元素现代书籍设计论文摘要:分析了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表现形式和中国传统元素应用于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原因,以期在设计时做好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书籍设计理论的有效融合与创新。
一、中国传统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表现形式中国传统元素其实更准确地应定义为中国传统视觉元素,主要指在艺术作品活动或活动中可被表现的视觉符号包括色彩、形象、图形等,以及可被展现的精神文化包括民俗文化、思维力式、价值观念、行为举止等,这种视觉元素不仅指肉眼可见的死式层面,还包括抽象的精神层面方面,但从无论怎样表现,都与“中国”二二字构建起联想。
书籍做为许多人可以拥有和欣赏的表达传统文化美丽的最科媒介,例来与传统文化有着深厚的渊源关系,中国的敦煌遗迹的书籍就是收录与吸取了当时感觉最优秀的文化元素从而产生庄的极其经典且最具创造性的艺术设计。
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现牡书籍设计也只有植根于本民族的文化,从中吸取丰富的养分和名慧,才能产生最优秀最爱大众欢迎的艺术设计。
具体而言,中国传统视觉元素在现代书籍设计中的应用与表现形式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第一,从应用元素来看,中国绘画、汉字、书法、篆刻、印章、图腾、祥云图案、中国结、秦矶汉瓦、京戏脸谱、皮影、中国漆器、汉化竹简、文房四宝、哟纸、风筝、如意纹、中国刺绣、凤眼、彩陶、紫砂壶、中国瓷器、石狮、唐装、筷子、金元宝、如意、八卦等等能成为现,籍设计的运用素材与儿素。
第三,从应用形式来看,传统视觉元素的造型、构图、色彩成为现代书籍设计可优先考虑的运用形式。
中式建筑有哪些特点
![中式建筑有哪些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4b1990a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00.png)
中式建筑有哪些特点中式建筑是指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建筑形式。
它具有独特的特点和魅力,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与底蕴。
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式建筑的特点。
一、整体性和平衡性中式建筑强调整体性和平衡性,追求整体的和谐与统一、它不仅注重各个部分之间的协调,还注重整个建筑与周边环境的和谐一致。
中式建筑通常以对称的布局为主,左右对称的建筑格局使人感到平衡和稳定。
整座建筑宛若一幅艺术画卷,给人以美学上的享受。
二、重视封闭性和私密性中式建筑注重封闭性和私密性,建筑外部往往采用高墙、围墙等手法,将内部空间与外界隔绝。
进入中式建筑的大门后,往往需要经过曲折的过道、花园等,才能抵达内部的主要建筑。
这种布局使人感到舒适、安静和私密,适合居住和休闲。
三、强调结构和比例中式建筑注重结构的稳定和比例的协调。
它通常采用木结构和砖石结构的组合,利用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来增强建筑的稳定性。
中式建筑的檐口、屋脊、立柱、墙面等部分,都遵循严格的比例关系,使整座建筑显得谐调和谦逊。
四、注重轻重和谐中式建筑非常注重轻重和谐的原则。
它追求建筑和自然环境之间的平衡,通过巧妙的布局和设计来减轻建筑的沉重感。
中式建筑常常采用悬山顶、弯角檐、挑檐等手法,使建筑轻盈而有韵味,与自然环境相得益彰。
五、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和变化性六、丰富的装饰细节中式建筑以其丰富多样的装饰细节而闻名。
中式建筑的装饰以线条流畅、曲线雅致、图案繁复为主,运用雕刻、彩画、透雕等技法来增加建筑的艺术感和表现力。
中式建筑常常使用琉璃瓦、彩画装饰、窗棂雕刻等,使建筑更加美观精细。
七、注重与自然的融合中式建筑强调与自然的融合,建筑与自然环境相互依托、相得益彰。
中式建筑通常选择树木繁茂、水源丰富的地方,利用自然资源来增加建筑的景观效果。
建筑的布局和设计也力求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使人感到与自然的亲近和舒适。
总之,中式建筑以其独特的风格和魅力,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丰富和底蕴。
它注重整体性和平衡性,重视封闭性和私密性,强调结构和比例,注重轻重和谐,强调空间的开放性和变化性,丰富的装饰细节以及与自然的融合。
中式建筑特点
![中式建筑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b0ac060e650e52ea551898f8.png)
中式建筑特点解码中式住宅:四大流派,三条标准,十个符号。
四大流派风云中式住宅●四合院派特点:该派的特点是继承北方传统的四合院风格。
中国的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是内院式住宅,但南北方有差异。
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其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南西北四面的房屋并不独立存在。
在楼房合围下,南方住宅庭院一般较小,被称为“天井”;而北方的四合院院落宽绰舒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连接,方便起居。
四合院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
形成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符合人的心理、保持传统文化和邻里融洽关系的居住环境。
该派项目在其产品的设计中较多地采用街巷式布局、庭院式空间等。
比如北京易郡的户型包括了一些以院落为空间的平层四合院、独栋三合院、双拼三合院,门窗设计上采用方窗子;观唐的规划也以方方正正的十字轴和环路形成明确的街巷式布局,主街宽、胡同窄、内庭院豁然开朗,使得空间序列连续变化。
庭院的设计和街巷式布局是完全借鉴和运用了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风格,而方格窗子则是典型的中国窗子。
●江南园林派特点:继承江南园林景观设计,有江南风格的味道。
中式园林崇尚顺应自然,虽为人工造景,却仿若天成,讲究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中式园林以山水园林为基本形式,力求自然与人工巧妙、完美地结合,创造出自然舒适、温馨典雅的生活空间。
苏州园林以小巧、自由、精致、淡雅、写意见长。
苏州古典园林宅园合一,可赏、可游、可居,这种建筑形态的形成,是在人口密集和缺乏自然风光的城市中,人类依恋自然,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美化和完善自身居住环境的一种创造。
苏州古典园林的另一个重要特色之一,是它不仅是历史文化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载体。
表现在园林厅堂的命名、匾额、楹联、书条石、雕刻、装饰,以及花木寓意、叠石寄情等。
不仅是点缀园林的精美艺术品,同时储存了大量的历史、文化、思想和科学信息,物质内容和精神内容都极其深广。
中式建筑特点
![中式建筑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9b10ce3a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fd95a7f.png)
中式建筑特点中式建筑一直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构造吸引着注目,充满神秘和历史感。
中式建筑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历经数千年的发展,逐渐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本文将会介绍中式建筑的特点,以及为什么中式建筑在世界范围内备受欢迎。
1. 特点1.1 对称性中式建筑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对称性。
它是建筑师在设计中最重要的属性之一,通常是通过固定倍数和计数等方式实现。
这种对称性通常出现在建筑的“对称轴”上,例如入口、庭院和前后花园。
1.2 南北通透中式建筑的南北通透性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一个标志。
这种南北通透的设计被视为一种保持精力和纯净的方式。
房间的布局通常是由主要的寝室和起居室构成,而其他的房间则分布在两侧。
这种布局不仅可以最小化夏季炎热的影响,还能保证房屋内的空气流动。
1.3 层级叠加在中式建筑中,层级叠加是一项重要的特点。
它是一种通过在各个层次上设置不同功能的空间来最大化使用可用空间的方法。
建筑物的主要区域往往位于中心,周围是较小的附属区域。
1.4 斗拱技术斗拱技术是中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技术最初用于支撑重建昆明池的大型建筑。
在斗拱技术中,经过计算后,可以制造出比传统支撑结构更为坚固而不失美观的连续性建筑构造。
1.5 标志性屋顶中式建筑的标志性特点之一是它的屋顶。
这种屋顶通常以弯曲的线条为特征,通常被称为“斗拱”或“红油汀”。
这些屋顶在设计过程中被赋予了极大的重要性,因为它们代表了一种通往祭祀和尊崇的方式。
2. 中式建筑的魅力中式建筑的特点在全球范围内备受欢迎,其原因也可以找到。
2.1 文化和历史中式建筑在中国文明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代表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和历史,体现了中国智慧和工艺的精华。
中式建筑屋顶上的彩绘、雕龙画虎、瓷砖以及木雕等富丽的装饰元素,都反映了中式建筑文化的魅力和风情。
2.2 结合了美学和实用性中式建筑是一种完全结合了美学和实用性的建筑风格。
它不仅具有韵味和美学价值,同时也能够实现完美的功能性。
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特点分析
![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特点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9b5cc2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b6.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特点分析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度,中国传统建筑在建筑结构、形式及艺术上的设计特点独具一格。
利用建筑应用的材料、规划与建造技术、技巧以及艺术创作等诸多方面,中国传统建筑体现了中国建筑文化的独特性。
以下从几个角度对其设计特点进行分析。
一、体量和空间中国传统建筑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当时建筑结构主要采用木质结构,经过长时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以石为主体的传统建筑。
体量上,中国传统建筑一般都是矮、小、简约,没有过多的浮华,而以功能为主导,因此在小空间中合理布局,充分利用空间,增强空间层次感。
在空间中使用几何以及比例,精准地刻画空间的特征,使之尽显古典、优雅、舒适的感觉。
二、装饰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是其设计中最具有独特特点的方面之一。
传统装饰的灵感来源于中国的自然景观、动植物、历史故事以及人物神话,采用的装饰元素主要是瓦当、雕花、街头巷尾的美术品以及雕刻,这些元素注重的是自然的纹理、纹饰及造型等。
此外,也有山水画、绘画、贴画等元素的运用,这些元素的使用对于建筑整体风格的塑造及美学意义的传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三、文化符号中国传统建筑作为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载体之一,重在表现现实生活及人文情感。
装饰上常加入一些文化符号,如吉祥物、龙纹等,传达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气息。
同时情感、表演和意味也被鲜明地刻画在建筑中,如亭台楼阁往往代表权力,具有高雅、奢华的象征意义,县衙、县学、书院等则代表了教育、知识、文化等方面的意义。
四、环保与节能中国传统建筑注重的是自然环境和人文的结合,其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的材料选用也都是环保的,如以土、木材、石材为主体建造。
在设计上科学地运用建筑的物理学原理,使建筑物内部保持凉爽舒适,从而达到了节能的目的。
总之,中国传统建筑在体量、空间、装饰、文化符号、环保与节能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设计特点。
通过几千年的实践,我们可欣赏到以民众为本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统一、利用规律及艺术理念达到的以美为主的价值,同时也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十分钟带你读懂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你更喜欢哪一派?
![十分钟带你读懂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你更喜欢哪一派?](https://img.taocdn.com/s3/m/389942d5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63.png)
十分钟带你读懂中国八大传统建筑流派,你更喜欢哪一派?中国自古地大物博,建筑艺术源远流长。
不同地域和民族其建筑艺术风格等各有差异,但其传统建筑的组群布局、空间、结构、建筑材料及装饰艺术等方面却有着共同的特点,区别于西方,享誉全球。
中国古代建筑的类型很多,主要有宫殿、坛庙、寺观、佛塔、民居和园林建筑等。
中国的建筑都是因地制宜的,下面就给大家讲讲按照地域特点划分的中国建筑8大派别吧~中国建筑流派之一:粤派建筑镬耳屋是广东岭南传统民居的代表,山墙形似锅耳,常用青砖、石柱、石板做材料,防火又通风。
外墙壁有花鸟图案,十分可爱。
西关大屋平面布局狭长,利于通风,适应岭南湿热的气候,屋顶是架空的双层瓦屋面,可以隔水防潮。
门口有矮脚吊扇门、趟栊、硬木大门三重门扇,是西关大屋的标志。
中国建筑流派之二:闽派建筑“闽”即福建。
福建地区最流行的一种建筑就是“土楼”了。
土楼是一种供聚族而居、能够抵御山林野兽、强盗的民居建筑,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
这是多次民族大迁徙之后的产物,也体现了当时儒家思想下大家族共同生活的理想。
土楼的主要材料是沙质黏土、杉木、石料,建筑风格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中轴线对称,顺应山川走势和风向,沿水流落成。
土楼不只有圆形,也有方形、长方形等。
中国建筑流派之三:川派建筑川派建筑流行于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这些地区气候潮湿、地面蛇虫比较多,因此演化出一种特别的建筑风格——吊脚楼。
吊脚楼以木柱为支撑,架上楼板,四壁用木板或竹排搭建,再涂上灰泥。
楼上住人,通风干燥,楼下架空,饲养家禽或放置农具。
吊脚楼形式多样,有单吊式、双吊式、四合水式等,根据不同的民族风俗,吊脚楼又发展出了苗族吊脚楼、傣族竹楼等。
中国建筑流派之四:皖派建筑皖派是南方民居的代表之一,徽派建筑是皖派里头最广为人知的一支。
徽派以青瓦、白墙的印象出名。
民居、祠堂、牌坊被称为徽派“三绝”,木雕、石雕、砖雕为徽派“三雕”。
徽派建筑的特色主要体现在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特点与表现方式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特点与表现方式](https://img.taocdn.com/s3/m/d7b25fcf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bb.png)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特点与表现方式中国传统建筑拥有丰富多彩的风格,其建筑形式、布局构造、结构特点、彩绘雕刻等方面都呈现出独特的中国文化特色,极富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来介绍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特点与表现方式。
一、形式特征中国传统建筑的一大特点是形式古朴、简洁、优美。
传统建筑以对称、均衡、单纯为美,这种建筑风格即是“朴素美学”,主张以真、善、美相融合达到至美之境的境界。
建筑的形式有檐口、鸟嘴、飞檐、斗拱、盘门、回廊等,这些形式都是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风格。
此外,中国传统建筑的色彩鲜艳,大红、绿、黄等色调为主,凸显了其独特的美学魅力。
二、结构特点中国传统建筑有独特的结构特点,主要表现在“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上。
榫卯结构以“卯”和“榫”联合为主要搭建方式,拼接出极为稳定的结构,它利用木材本身的性质完成榫卯的结构,不使用任何金属衔接。
斗拱结构是由两个弧线交错相成的,其独特性不仅在于其建筑结构稳定,更在于其能够将重力分向四周。
这种结构表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智慧的品质。
三、建筑布局中国传统建筑的布局固定,一般采取重心对称式布局和轴心对称式布局。
重心对称式布局即是以对称为基础来体现整个建筑的平衡、稳定的视觉效果。
轴心对称式布局就是以中轴线为基础,分为前后对称式、左右对称式和中部对称式等不同类型,展现出严谨而又和谐的美感。
不同的布局,却都能体现传统建筑中各种对称、平衡、协调的原则。
四、彩绘雕刻中国传统建筑的彩绘和雕刻功夫也非常精湛。
彩绘不同于西方的绘画,它不追求逼真的效果,而是通过简单的符号和线条来突出建筑物的设计结构和特色。
雕刻技术也是绝对精湛,雕刻的内容与传统文化的福禄寿、龙凤、瑞兽、莲花等紧密相连,将中国传统文化完美体现出来。
综上,中国传统建筑的形式、结构、布局、彩绘和雕刻等方面都表现出了浓郁的中国文化特色。
随着时间的推移,传统建筑的风格和技巧已经融入到现代建筑中,但那种古代中国的风韵和文化内涵仍然被保留和传承着。
中国各类风格建筑的特点
![中国各类风格建筑的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703b3287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d.png)
中国各类风格建筑的特点(⼀)以⽊构架为主的结构⽅式中国古代建筑惯⽤⽊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
⽊构梁柱系统约在西元前的春秋时期已初步完备并⼴泛采⽤,到了汉代发展得更为成熟。
⽊构结构⼤体可分为抬梁式、穿⽃式、井⼲式,以抬梁式采⽤最为普遍。
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脊⽠柱,组成⼀组屋架。
平⾏的两组构架之间⽤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
檩间架椽⼦,构成屋顶的⾻架。
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间,⼀座房⼦可以是⼀间,也可以是多间。
⽃栱是中国⽊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
⽃是⽃形垫⽊块,栱是⼸形短⽊,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组上⼤下⼩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
到了唐、宋,⽃栱发展到⾼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之上的⼀圈「井」字格形复合梁。
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
宋以后⽊构架开间加⼤,柱⾝加⾼,⽊构架结点上所⽤的⽃栱逐渐减少。
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栱的形体变⼩,不再起结构作⽤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等级差别的饰物。
⽊构架的优点是:第⼀、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
第⼆、便于适应不同的⽓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
第三、由于⽊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
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制做。
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材较之砖⽯便于加⼯制做。
(⼆)独特的单体造型中国古代建筑的单体,⼤致可以分为屋基、屋⾝、屋顶三个部份。
凡是重要建筑物都建在基座台基之上,⼀般台基为⼀层,⼤的殿堂如北京明清故宫太和殿,建在⾼⼤的三重台基之上。
中国建筑风格及流派解析
![中国建筑风格及流派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2ea00a4a7302768e9939e5.png)
门的冷漠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
环境特点:北京的四合院之所以有名,还在于它的构成有独特之处,在中国传统住宅 建筑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中国传统住宅多为内向型院落式布局,是封闭性住宅, 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关起门来自成天地,具有很强的私密性,也非常适合看重隐私的 现代人独家居住。它的院落宽绰疏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联接,起 居十分方便。北京四合院是非常讲究绿化的,院内除通向各房间的十字形砖甬路外, 其余都是土地,可以用来植树栽花种草。在十字形甬路的中心位置通常放一个荷花缸 或鱼缸,缸内养鱼。在正房前的绿地上一般都种石榴、夹竹桃等象征吉祥的植物。这 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天棚、鱼缸、石榴树”的居家意境,有一种清雅空灵的意境。尽 管四合院方正规矩,但仍不失变化,各家院落有各家院落自己的特点。四合院建筑, 不仅和中国人的伦理观念契合无间,而且表达了中国人中正平和、变通有则的处事态 度。
中国建筑流派之三(岭南风格 )
•
岭南派建筑是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才逐渐形成的,人们把这支极具岭南地 方特色的建筑流派称之为“广派”或“岭南派”。关于岭南派建筑的产生、发展以及 其特色和风格,我们引用著名建筑评论家、清华大学教授曾昭奋和艾定增教授所作的 精辟的评论来概述。曾昭奋教授最早把中国建筑新风格定为北京的“京派”、上海的 “海派”和广州的“广派”(“岭南派”)并归纳出“岭南派”建筑风格的特色是自 由、自然和符合人们活动规律的平面安排;明快、开朗和形式多样的立面和体形;与 园林绿化和城市或地域环境的有机结合。
中式建筑特点:四大流派-三个标准-十个符号
![中式建筑特点:四大流派-三个标准-十个符号](https://img.taocdn.com/s3/m/aff44e2a76eeaeaad0f33007.png)
中式建筑中式建筑特点:1、组群分布,主次分明,富有节奏感。
在中轴线上采取横向构图,把重要的建筑物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则对称地列于中轴线两侧。
结构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2、讲究色彩的搭配。
中国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但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很讲究色彩的搭配,如江南水乡(论坛新闻)的白墙、黑瓦、与山明水秀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而北方的建筑物多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如红墙黄瓦的北京故宫,红色的院墙,金光闪闪的屋顶,配上蔚蓝色的天空作背景,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3、装饰具有多样性:中式建筑物的窗是装饰的重点。
窗的形状有方、圆、椭圆、花形、扇形、多角形等,窗中的格纹及种类更是多得无法统计。
如被誉为“古民居博物馆"的安徽黟县西递村中,举目皆是用青灰色石料雕制而成的漏窗或花窗,多姿多彩,将一栋动楼舍装点得古朴典雅。
4、建筑物具有明显的等级规定:一般可从建筑物的屋顶式样和檐来区别。
庑殿式建筑:最高级,只有皇家重要建筑、宫殿或大殿才使用。
它是四面斜坡、一正脊、四斜脊。
屋面略有弧度、屋角、屋檐向上翘起。
歇山式建筑:采用四面坡和二面坡的结合,即东西两侧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下部仍为斜坡.攒尖式建筑:平面是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多见于坛、阁、亭、塔之顶。
悬山式建筑:屋面双坡,两侧伸出于山墙之外。
有正脊一条和垂脊4条。
硬山式建筑:规格最低,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屋脊同悬山式。
新中式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新中式建筑在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精粹的同时,更注重对现代生活价值的精雕细刻。
同单纯的仿古建筑不同,新中式建筑着力提高居住的舒适度,比如在设计中更多考虑私密性,增强采光通风,更有效地提高卫生间、厨房在居室中的地位,更好地使老人、孩子、夫妇间的居室环境合理分隔与有机协调等.另外,在庭院、地下室的处理中,也吸纳了更多现代生活流线的创新之笔,如外庭院、下沉庭院、内游廊等,让中式建筑以一种更自然、更现代、更具生命力的品相出现.新中式建筑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来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神韵和精髓。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2997f6c4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8d.png)
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与特点中国传统建筑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展现了传统建筑技艺的精湛,也体现了中国人对自然和宇宙的独特认知。
传统建筑风格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积淀,其特点凸显了中国人民的审美观念、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
本文将从建筑风格、结构体系、装饰艺术以及环境融合等方面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独特之处。
一、建筑风格中国传统建筑有着丰富多样的风格,其中最为典型的有宫殿式建筑、庭院式建筑和园林式建筑。
宫殿式建筑以紫禁城为代表,它追求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建筑形式。
庭院式建筑强调私密性与家庭生活的融合,以故宫的后院为典型代表。
园林式建筑则注重景观的塑造与人与自然的和谐,以苏州园林为典型代表。
这些不同的风格代表了中国建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和社会发展的变化。
二、结构体系中国传统建筑的结构体系非常独特,主要包括榫卯结构和斗拱结构。
榫卯结构是指利用榫、卯、楣、柱等零部件的相互咬合和连接,使建筑构件紧密结合在一起。
这种结构形式不仅能有效地承受外力,还能使建筑整体更加稳固。
斗拱结构则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创造,它以横梁和斗拱的相互支撑来构建建筑的大跨度空间,同时也能起到分散荷载的作用。
这种独特的结构体系在传统建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为其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三、装饰艺术中国传统建筑的装饰艺术堪称精致独特。
其中,彩绘、雕刻和窗棂是最具代表性的装饰手法。
彩绘以其丰富的色彩和精美的图案成为建筑装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常用于绘制壁画、彩灯等。
雕刻则常见于建筑的梁柱、门窗等部位,以其精细的工艺和富有艺术感的造型给建筑增添了独特的韵味。
窗棂则是传统建筑中的一大特色,它以其独特的结构和精致的制作工艺,成为建筑的亮点之一。
四、环境融合中国传统建筑注重与自然环境的融合,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建筑的布局常以园林、山水为背景,有意将自然景观纳入建筑之中,形成了独特的空间格局。
同时,传统建筑还注重采光、通风等环境因素的考虑,以确保建筑内部的舒适性与健康性。
中国传统建筑流派及特点
![中国传统建筑流派及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f6fdb80d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2a.png)
《中国传统建筑流派及特点》同学们,咱们中国的传统建筑可有意思啦!先说徽派建筑吧。
同学们去过安徽吗?那里的徽派建筑,白色的墙,黑色的瓦,看起来特别素雅。
房子周围还有弯弯的小河,河上有石桥。
想象一下,早上起来,推开窗户,就能看到清清的河水,多舒服呀。
宏村就是徽派建筑的代表,村里的房子一家挨着一家,中间的小巷子窄窄的。
我听说以前有个画家去宏村写生,被那里的景色迷住了,画了好多漂亮的画呢。
还有闽派建筑,最有特点的就是土楼啦。
圆圆的土楼像一个大碉堡,能住好多好多人。
土楼的墙特别厚,能挡风雨,还能防坏人。
永定土楼很出名,从外面看,土楼就像一个巨大的蘑菇。
里面呢,一层一层的,大家住在一起,可热闹啦。
同学们,中国传统建筑是不是很神奇?《中国传统建筑流派及特点》同学们呀,今天咱们来聊聊中国传统建筑。
京派建筑大家听说过吗?北京的四合院就是典型的京派建筑。
一个大大的院子,四面都是房子。
一家人住在里面,其乐融融。
院子里还可以种上花花草草,到了春天,五颜六色的,好看极了。
而且四合院的门和窗户都雕刻得特别精美,能看出工匠们的用心。
再来说说苏派建筑。
苏州园林就是苏派建筑的代表。
园林里有假山、池塘、亭子。
走在里面,就像走进了一个美丽的梦境。
我听说以前有个书生,在园林里读书,累了就看看风景,心情特别好,后来考中了状元。
同学们,咱们中国的传统建筑是不是很棒?《中国传统建筑流派及特点》同学们,今天咱们讲讲中国的传统建筑。
岭南建筑也很有特色哦。
那里的骑楼,一楼的走廊可以让人在下雨天也能走路不淋雨。
而且骑楼的窗户和阳台都装饰得很漂亮。
川西建筑也不错呢。
像那些藏族的碉楼,又高又结实。
碉楼的墙上还画着各种各样的图案,特别好看。
还有晋派建筑,那些大院可气派啦。
房子又多又大,一个院子连着一个院子。
有一次,我看到一个电视剧,讲的就是晋派大院里的故事,可有意思了。
同学们,中国传统建筑真是丰富多彩啊!。
中式住宅的亮点
![中式住宅的亮点](https://img.taocdn.com/s3/m/3fc4107883d049649a6658d6.png)
中式住宅的亮点
中式住宅有什么亮点?
识别“中式住宅”,其表象的中式经典符号有以下诸条可供参考:符号一,有四合院的特点,在房顶、墙面、门窗、色彩等方面沿用北京四合院的特征意象;
符号二,有围合式的院落、庭院空间;
符号三,有青砖、黛瓦或粉墙;
符号四,有中式的屋檐、角檐、飞檐;
符号五,社区设计中融入传统的街巷概念;
符号六,采用中式建筑特有的坡屋顶;
符号七,有镂空花窗;
符号八,有朱红色的大门;
符号九,有木雕、石雕、砖雕等传统意义上的中式典型符号;
符号十,有中国传统民居特色,融入江苏、川西、云南、徽州等地的民居特点。
第 1 页共1 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式建筑
中式建筑特点:
1、组群分布,主次分明,富有节奏感。
在中轴线上采取横向构图,把重要的建筑物布置在中轴线上,次要的建筑则对称地列于中轴线两侧。
结构以“间” 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组合成各种形式的组群。
2、讲究色彩的搭配。
中国的建筑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但不管是什么地方,都很讲究色彩的搭配,如江南水乡(论坛新闻)的白墙、黑瓦、与山明水秀的自然环境相融合。
而北方的建筑物多色彩浓艳,对比强烈,如红墙黄瓦的北京故宫,红色的院墙,金光闪闪的屋顶,配上蔚蓝色的天空作背景,强烈的对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装饰具有多样性:中式建筑物的窗是装饰的重点。
窗的形状有方、圆、椭圆、花形、扇形、多角形等,窗中的格纹及种类更是多得无法统计。
如被誉为“古民居博物馆”的安徽黟县西递村中,举目皆是用青灰色石料雕制而成的漏窗或花窗,多姿多彩,将一栋动楼舍装点得古朴典雅。
4、建筑物具有明显的等级规定:一般可从建筑物的屋顶式样和檐来区别。
庑殿式建筑:最高级,只有皇家重要建筑、宫殿或大殿才使用。
它是四面斜坡、一正脊、四斜脊。
屋面略有弧度、屋角、屋檐向上翘起。
歇山式建筑:采用四面坡和二面坡的结合,即东西两侧的屋面上部转折成垂直的三角形,下部仍为斜坡。
攒尖式建筑:平面是圆形或多边形,上为锥形的屋顶。
多见于坛、阁、亭、塔之顶。
悬山式建筑:屋面双坡,两侧伸出于山墙之外。
有正脊一条和垂脊 4 条。
硬山式建筑:规格最低,两侧山墙同屋面齐平或略高于屋面。
屋脊同悬山式。
新中式建筑风格有哪些特点?
新中式建筑在沿袭中国传统建筑精粹的同时,更注重对现代生活价值的精雕细刻。
同单纯的仿古建筑不同,新中式建筑着力提高居住的舒适度,比如在设计中更多考虑私密性,增强采光通风,更有效地提高卫生间、厨房在居室中的地位,更好地使老人、孩子、夫妇间的居室环境合理分隔与有机协调等。
另外,在庭院、地下室的处理中,也吸纳了更多现代生活流线的创新之笔,如外庭院、下沉庭院、内游廊等,让中式建筑以一种更自然、更
现代、更具生命力
的品相出现
新中式建筑通过现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传统建筑中的各个元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传统建筑的原来模样,但在整体风格上,仍然保留着中式住宅的神韵和精髓。
空间结构上有意遵循了传统住宅的布局格式,延续的传统住宅一贯采用的覆瓦坡屋顶,但不循章守旧,根据各地特色吸收了当地的建筑色彩及建筑风格,能自成特色。
新中式建筑总体而言可以归纳为两大派系:北方的合院派和南方的园林派。
北方的合院派建筑在外观上采用了北京四合院的灰色坡屋顶、筒子瓦及一定高度的墙院围合方式;材质上多选用地域色彩浓厚的灰砖,形成雄浑、宏大的气势;空间结构上则是尽可能多地设计庭院空间,以追求四合院的全包围形式。
南方园林派则以其“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精致的景观和空间处理手法独步天下。
该派建筑多以苏州园林为主要传承对象,亭、台、楼、阁、轩等也多仿造苏州园林样式。
景观营造手法借鉴园林中常见的景观处理方法,如借景、漏景、对景、隔景等。
白墙青瓦、高大的马头墙、飞檐是建筑中的突出特点。
整体建筑形象可用“粉墙黛瓦”来形容,如同中国水墨画,淡丽清雅,诗意油然而生。
中式建筑体现的产品形态分类
我们所接触和听说的大多数中式建筑分为两派,一是北方的四合院派系,二是南方的徽式派系。
四合院派系我之前有些许论述,此次重点讲述徽派的建筑特点。
徽派建筑在现世的留存多数只能从修复过后的古村落中寻找到痕迹,而这些古村落多坐落于山水田园处,这也正说明了一点就是徽派建筑的选址及风水要求。
徽派民宅多为楼房,以四水归堂的开井院落为单元,少则2-3个,多则10 多个,最多达24 个、36 个。
随着时间推移和人口增长,单元还可以不断增添、扩展和完善,符合徽人崇尚几代同堂、几房同堂的习俗。
民居前后或侧旁,设有庭院和小花园,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鱼池,植花卉果木,甚至叠果木,甚至叠假山、造流泉、饰漏窗,交夫和自然谐和一体。
在内部装饰上力求精美,梁栋檩板无不描金绘彩,尤其是充分运用木、砖、石雕艺术,在斗拱飞檐、窗棂(木鬲)扇、门罩屋翎、花门栏杆、神位龛座上,精雕细
缕。
内容有日月云涛、山水楼台等景物,花草虫鱼、飞禽走兽等画面,传说故事、神话历史等戏文,还有耕织渔樵、仕学孝悌等民情。
题村广泛,内容丰富,雕刻精美,活生生一部明清风情长卷,赋予原本呆滞、单调的静体以生命,使之跃跃欲动,栩栩如生。
境内还保存众多的明清祠堂、牌坊,建筑风格也颇具特色,与明清民居称为“古建三绝”。
矗立于县城的许国石坊、北岸吴氏祠堂的石雕《百鹿图》和《西湖风景》,大阜潘氏祠堂的“五凤楼”砖雕和《百马图》木雕,分别体现了徽派“三雕” 艺术的最高水平。
四周均用高墙围起,谓之“风火墙”,这种高墙深宅,进门为前庭,中设天井,后设厅堂,厅堂后用中门隔开,设一堂一卧室,堂屋之后是一道“风火墙”,靠墙设天井,两旁建厢房,这是第一进,第二井得结构为一屋分两堂,前后两天井,中有隔离,有卧室四间,堂屋有两个第三进,第四进和往后得更多进,结构都是如此,徽州最大得民居往往是“三十六天井,七十二个门槛窗、一百多个门庭”。
徽派民居:
徽派建筑最显著的特点是高低错落的五叠式马头墙,民间称为“五岳朝天”。
马头墙原来的作用是封火,防止邻家失火殃及自家。
而今,马头墙则演变成了徽派民居的特点。
中式建筑有什么流派?
四合院派
特点:该派的特点是继承北方传统的四合院风格。
中国的住宅建筑大部分都是内院式住宅,但南北方有差异。
南方许多地区的四合院,其四面的房屋多为楼房,而且在庭院的四个拐角处房屋相连,东南西北四面的房屋并不独立存在。
在楼房合围下,南方住宅庭院一般较小,被称为“天井”;而北方的四合院院落宽绰舒朗,四面房屋各自独立,彼此之间有游廊连接,方便起居。
四合院建筑的规划布局以南北纵轴对称布置和封闭独立的院落为基本特征。
形成以家庭院落为中心、街坊邻里为干线、社区地域为平面的社会网络系统,同时也形成了一个符合人的心理、保持传统文化和邻里融洽关系的居住环境。
该派项目在其产品的设计中较多地采用街巷式布局、庭院式空间等。
比
如北京易郡的户型包括了一些以院落为空间的平层四合院、独栋三合院、双拼三合院,门窗设计上采用方窗子;观唐的规划也以方方正正的十字轴和环路形成明确的街巷式布局,主街宽、胡同窄、内庭院豁然开朗,使得空间序列连续变化。
庭院的设计和街巷式布局是完全借鉴和运用了我国传统的建筑设计风格,而方格窗子则是典型的中国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