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复习新高考第40讲《森林破坏区与湿地保护区》讲义练习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专题】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附练习及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专题】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附练习及答案解析)【知识梳理】1.湿地概况(1)含义: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为浅水覆盖的土地。

(2)类型: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也包括、湖泊、水库、稻田等。

(3)我国湿地分布特点:类型多样;分布广泛;东部多、西部少。

2.湿地资源的主要功能旅游功能:美化环境3.湿地的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分析本考法常常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湖泊、湿地的生态环境功能及其减少的原因 。

解题关键在于掌握湿地减少的原因的分析方法。

(1)看变化时间的长短长期(如一万年以来) 主要是自然原因,如气候变干、蒸发加强近几十年的变化主要是人为原因一年内的季节变化一般与季节性降水或冰雪融水有关(2)看湖泊所在地外流湖萎缩 ①围湖造田;②上游植被破坏,泥沙淤积面积增加①退耕还湖;②上游水土保持工程干旱区内流湖萎缩①气温变化,冰雪融量减少:②入湖河流水资源利用河流 生态功能:维持生物 多样性,保持周围生 态的稳定与平衡 L 生命的摇篮”)降解功能;许多挺水 植物、浮叶植物和沉 水植物能够在其组 织中富集、分解、吸 收有害物质,降解环 境污染(“地球之号”)能各的 功、物地 他运动息其航种栖调节功能:调节气 候、调蓄洪水(“天 然空调机”「天然 水库”)分析4.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1)数量在减少,如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

(2)质量在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5.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6.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跟踪训练】(2019 •哈尔滨三中调研)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

高考地理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含答案

高考地理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练习题含答案[2023·重庆质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扎龙湿地”位于松嫩平原西部的内流区域,地处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区,水源来自大气降水、上游来水以及区间来水(如嫩江漫水和人工生态补水)等。

乌裕尔河沿线分布着50多个村庄,且1990年以来修建了多座水库。

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并形成大面积的盐渍化土壤。

研究表明盐渍土的盐分主要累积在土壤表层,且季节变化明显。

下图为扎龙湿地的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近几十年来,扎龙湿地迅速退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流域内降水显著减少B.流域内蒸发显著增加C.上游来水量显著减少D.生态补水量显著减少2.退化的湿地转化为盐渍化土壤,下列原因与此关系最小的是()A.地势低平,地下水埋藏浅B.大水漫灌,地下水位抬升C.内流区域,盐分无法外泄D.气候较干,地表蒸发旺盛3.关于土壤表层盐分随季节变化的趋势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春季返盐—气温回升,蒸发增强B.夏季返盐—降水丰富,地下水位高C.秋季脱盐—气温下降,蒸发变弱D.冬季脱盐—土壤冻结,阻隔地下水森林康养是以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沁人心脾的森林空气、健康安全的森林食品、内涵浓郁的生态文化等为主要资源和依托,配备相应的养生休闲及医疗、康体服务设施,开展以修身养心、调适机能、延缓衰老为目的的森林游憩、度假、疗养、保健、养老等活动的统称。

目前,我国四川西部山区、黑龙江大兴安岭的森林康养业正步入产业化快速发展阶段。

据此完成4~6题。

4.依托森林资源的养老活动,主要利用了森林资源的()A.生态价值B.经济价值C.旅游价值D.文化价值5.与黑龙江相比,四川的森林康养业更具吸引力,主要原因是()A.经济发达,配套设施好B.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C.纬度较低,运营时间长D.远离城镇,空气质量好6.大力发展森林康养业的目的主要有()①提高当地居民的经济收入②提升当地居民的文化品位③改善当地居民的饮食结构④提高当地居民的自我发展能力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参考答案:1.C'本题考查湿地退化的原因。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鲁津京琼)讲义:第40讲+森林破坏区和湿地保护区及答案

2020版地理高考新素养总复习新高考(鲁津京琼)讲义:第40讲+森林破坏区和湿地保护区及答案

第40讲森林破坏区与湿地保护区[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森林的开发与保护1.分布及现状(1)分布:(2)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生态效应读下图,回答问题。

(1)森林的生态效益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②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2)森林破坏之后带来的环境问题: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读雨林在大气中的作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之肺”:调节全球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

(2)“绿色水库”: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维护生物多样性。

[易误辨析] 1.森林的环境效益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是一回事吗?提示不是。

森林的环境效益一般是指森林对局部地区的影响,如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等;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是指雨林对全球的影响,如维持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水平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等。

4.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读雨林生态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

(1)雨林的生态优势(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③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易误辨析] 2.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为什么?提示(1)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着相同贫瘠的土壤;(2)热带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5.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开发计划、影响与保护(1)雨林被毁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具体原因:a.开辟大型农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

b.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

人教版高三地理复习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含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复习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含答案)

人教版高三地理复习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一、单选题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

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

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

黄河三角洲滨海湿地系统中的磷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黄河三角洲湿地成为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增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的主要原因是( )A.黄河径流量大B.黄河输沙量大C.地壳上升运动D.沿海海平面上升2.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的空间分异规律有 ( )①含盐量整体上由河道两岸向外侧递增②高值区多集中于近海沿岸和地势较高的地区③黄河入海口附近的滩涂,土壤盐分含量较低④1996年黄河人为改道后新生湿地含盐量明显低于改道前形成的湿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3.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氮、磷等营养元素的分布特点是 ( )A.总氮含量整体上呈现出由河道两侧向外递增B.总氮含量低值区集中在近海滩涂地区C.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海向陆递减D.总磷含量整体上由河道向外递增青海湖鸟岛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列入联合国<国际重要湿地手册》,同时加入了《水禽栖息地国际重要湿地公约》。

左下图为青海潮流域和鸟岛位置示意图,右下图为青海湖水禽景观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青海湖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A.保护生物多样性B.发展旅游促进经济C.提供清洁饮用水D.增加农副产品产量5.在获取不同鸟类的觅食半径等资料后,为准确划定水禽保护范围;应借助的主要地理信息技术手段是()A.RS B.GIS C.GDP D.GPS我国平均每年有20个天然湖泊消亡。

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目前只剩下83个。

昔日“八百里洞庭”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第二。

西部一批烟波浩渺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泊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40讲中国地理分区讲义

统考版2023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第40讲中国地理分区讲义

第40讲 中国地理分区【最新考纲】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体系导引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四大区域的划分 (1)具体划分及界线(2)划分的主导因素 ⎩⎪⎨⎪⎧南方与北方:气候北方与西北: 影响青藏与西北、北方、南方:地形2.北方地区(1)地形区:A江南丘陵、B浙闽丘陵、D南岭、E________。

(2)河流:长江、珠江、C澜沧江、M________。

(3)铁路线:京广线、I宝成线、F焦柳线、G________线、H浙赣线等。

(4)丰富的水能: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和珠江上游。

(5)工业基地:沪宁杭、________工业基地。

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1.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2.我国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人文地理特征差异问题漠化”土流失,东北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我国区域差异不仅表现在区域之间,而且还表现在区域内部,如北方地区中华北地区、东北地区的差异也非常明显。

【活学巧用】1.[2021·郑州市外国语学校高三月考]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 )A.甲地是中国日出最早的地方B.夏至日漠河有极昼现象C.大兴安岭为内、外流区分水岭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现象(2)东北平原( )A.地势中间高,南北低B.冬冷夏热,伏旱严重C.农业实行小农场经营,精耕细作D.是中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3)20世纪50~70年代,人口大规模迁入东北地区的主要原因是( )①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②工业基地建设的需要③地处边疆,邻国人口迁入④城市知识青年有计划迁入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2.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20分)(1)比较图中甲、乙两地在植被类型、主要粮食作物和农作物熟制上的差异。

(6分)(2)丙地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简要说明其原因。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森林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森林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精品习题森林和湿地的开发和保护基础题组下图是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约占地球上热带雨林总面积的50%,达700万平方千米。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每年有8万平方千米的原始森林遭到毁坏。

据此回答下面三题。

1.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漫衍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阵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③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2.热带雨林是一个特殊脆弱的生态系统,一旦毁坏,很难恢复。

其脆弱性主要表现在( )A.植物生长速度快B.养分险些全部都储存在地表的植物体内C.群落以高大的乔木为主D.生物残体分化快3.下列雨林开辟方法中,属于保护性开辟的有( )①雨林旅行②生态旅游③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连合④加快商业性斩柴成长本国经济⑤成长雨林生态农业,建立多条理人工经济林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②③⑤D.②③④⑤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水池(4 m×2 m×1 m)、泥土、芦苇、水管等质料设计了一个别工湿地系统(如下图)。

读图,回答下面两题。

4.(2019北京大兴期末)该设计主要模拟的湿地效用是( )①净化水质②防风固沙③塑造地形④涵养水源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5.(2019北京大兴期末)若用无植物的相同模拟系统实验,则可能检测到( )A.泥土有机质含量增加B.泥土中氧气含量增加C.出水口水质无变化D.出水口的含沙量增加6.(2019北京西城期中)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简图和地区内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柱状图。

读图回答下题。

孟加拉国事洪灾肆虐一再的地区。

比年来,喜马拉雅山南坡相近国度的滥砍滥伐,使植被迅速减少,加剧了该国洪灾的产生。

剖析植被毁坏加剧该国洪灾的原因。

(10分)提拔题组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漫衍图(单位:mm),完成下面两题。

7.(2019北京顺义统考)影响东北地区年降水量漫衍的主要因素有( )①季风风向②距海远近③地质地貌④纬度位置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8.(2019北京顺义统考)三江平原湿地形成因素组合正确的是( )①气候冷湿②阵势低平不易排水③泥土存在冻土层,不利于地表水下渗④河流较多,降水较多⑤植被稀少⑥地处高纬正午太阳高度小A.①②③⑤⑥B.①②③④C.①③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2019年美国航空航天局使用卫星第一次以三维方法量化了非洲撒哈拉戈壁的尘埃被搬运到南美洲亚马孙雨林的数量,这些尘埃中包括沙子和南美洲亚马孙雨林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磷等。

2021新高考地理等级考特训40森林含答案

2021新高考地理等级考特训40森林含答案

新高考地理等级考特训40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时间:45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0太原模拟]风经过森林后.速度会有所降低。

如图表示四类不同结构的森林对风速的影响。

完成1〜2题。

1.距地面6米以内•防风效果最好的森林是()①B.②A.C.③D.④2.从地域分异规律的角度考虑,在华北平原营造农田防护林,宜选择()A.①B.②C.③D.④[2015•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喝尔盆地最大的成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3〜4题。

3.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而税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4.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打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2020山西四校联考]我国某地区的植被多呈斑块分布的特征。

在自然降水条件下.该地区结皮斑块产生的径流,侵蚀产物,有机质.氮及溶解养分均大量被位于下坡向的灌丛抵块截获。

下图示意该地区蕴被呈斑块状分布的山坡。

读图完成5〜6题。

海拔(米)2000100015.b处植被的作用主要是()A.增加湿度和径流B.降低风速,减少沙尘C.阻止冰川和固沙D.拦截径流和泥沙6.该地区最可能位于我国()A.西北地区B.东北地区C.西南地区D.华南地区[2020A汉调研]黄河三角洲是我国三大河口三角洲之一,是我国暖温带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是世界上土地面积自然婚长最快的自然保护区。

下图示意黄河三角洲新生湿地位置。

河水.地下水,雨水和海水复杂的相互作用主导了黄河三角洲湿地盐分和营养元素的空间分异规律。

黄河三角洲滨涛湿地系统中碎主要是陆源磷.氮主要来自植物的分解输入。

(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4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含解析)

(新课标)2020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考点24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含解析)

考点24 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共22题,每题2分,共44分)[夯基础—确保大本营](2018·宁夏质检)2017年1~9月,我国共完成新造林7 145 万亩,占全年7 000万亩计划的102.1%,与去年同期相比,完成率提高了4.9个百分点。

下表为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单位:年)。

据此完成1~2题。

1.[考向森林的保护]对不同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表述合理的是( )①一般同一营造方式下降水量大的区域,成林年限较短②成林年限长短与热量关系不大'③同一区域封山育林的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较长'④同一营造方式灌木的成林年限比乔木短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答案 A解析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同一营造方式的成林年限与降水和热量有密切关系,即一般同一营造方式下,降水量大的区域成林年限较短,南方地区成林年限较北方地区短;同一区域封山育林的营造方式成林年限较长;同一营造方式灌木的成林年限比乔木短。

2.[考向森林的保护]我国是世界上植树造林最多的国家,改变“植树不见树、造林难成林”现象的措施不可取的是( )A.要认真养护林地并提高养护技术B.建设“森林城市”,严禁大搞“大树进城”“一夜成林”C.抓好良种苗木,因地制宜,宜草则草,宜林则林,坚持乔木优先D.自然条件适宜的区域可以加大封山育林力度以恢复植被答案 C解析植树之后应认真养护,提高成活率,促使其健康生长;移植大树进城,违背林木生长规律,造成原生地生态环境破坏;因地制宜造林,但不一定要以乔木优先,也可以种草或灌木;封山育林较人工种植单一树种的生态群落要优越,且成本更低。

(2018·江苏高考改编)“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

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

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

据此回答3~4题。

3.[考向森林的开发和保护]“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 )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②提高造林存活率③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④提高林地生产力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答案 C解析结合材料,“十二五”期间,江苏省大面积植树造林,其种植品种以用材杨树林、防护和绿化的杂阔林、果品经济林为主,能够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①③正确;提高造林存活率和提高林地生产力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个过程,不是“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②④错误。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含答案)

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森林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含答案)2020年高考地理复习森林资源开发与保护森林既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又是不可替代的环境资源,人们把森林称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据此完成以下3题。

1.我国“三北”防护林的作用主要是( )A.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C.防风固沙、保持水土 D.提供木材、供应林产2.交通道路绿化带的主要作用有( )①放氧除尘、吸毒杀菌②降噪隔音、减轻污染③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④防风固沙、保持水土⑤划分车道、隔离交通⑥提神醒脑、减少事故A.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③④⑤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3.长江中上游防护林的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美化环境、调节气候C.过滤空气、降低噪声 D.提供动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巴西(如图所示)光照资源丰富,近年来光伏产业快速发展,但光伏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重极低,目前巴西的发电结构仍以水电为主。

从最新的上网电价(电网购买发电企业电力和电量的计量价格)来看,水电约为100雷亚尔/兆瓦,风电约为200雷亚尔/兆瓦,光伏电约为300雷亚尔/兆瓦。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4.巴西光照资源丰富主要是由于()A. 国土大多处于低纬度地区B. 巴西高原海拔较高且面积广阔C. 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洁净D. 热带草原气候为主,光照强烈5.巴西光伏产业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有()A. 巴西工业基础薄弱B. 水力发电供应充足C. 巴西科技发展缓慢D. 光伏发电成本较高6.推测促进巴西光伏产业快速发展的原因有()①大面积热带雨林被砍伐,河流年径流量减少②巴西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人口大量增加③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变化加剧,干旱灾害频率增加④巴西对环境保护日趋重视,大量水电站面临拆除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人工湿地是由人工建造和控制运行的,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

具有处理污水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氮和磷去除能力强、运转维护管理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适于处理间歇排放的污水等主要特点。

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四川)一轮复习同步练习:森林破坏区和湿地保护区

2020届高三高考地理(四川)一轮复习同步练习:森林破坏区和湿地保护区

森林破坏区与湿地保护区一、单选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

(2019·河南八市联考)甘肃永昌县喇叭泉林场,位于石羊河一级支流西大河流域中段,是永昌县北部的主要生态防护屏障。

20世纪90年代开始,树木随着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而大量死亡。

2003年起,林场在规划改造区域实施外围乔木、灌木和内部枸杞、沙棘(白榆)配置的林带建设(如下图)。

据此完成1~2题。

1.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能源短缺,过度砍伐B.全球变暖,蒸发量增加C.西大河上游人口、经济规模扩大D.植被新陈代谢,群落自然更替2.喇叭泉林场树木大量死亡的明显影响是( )A.可开垦耕地面积增加B.荒漠化范围缩小C.区域土壤肥力增加D.固定的沙丘再度被激发或活化答案 1.C 2.D(2019·太原测试)下图为新疆塔里木河下游绿洲环境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图中甲表示( )A.土地盐碱化严重B.沙丘移向绿洲C.河流水量减少D.冰川融水减少4.综合治理和保护塔里木盆地绿洲的合理措施是( )A.禁止经济活动B.节约并合理用水C.加强矿产开发D.大力发展畜牧业答案 3.C 4.B刚果河流域具有非洲最湿润的炎热气候,最广袤、最浓密的赤道热带雨林。

据环境专家预计:到2030年刚果河流域热带雨林将大量萎缩。

读图,回答5~6题。

5.刚果河流域雨林大面积萎缩的根本原因是( )A.历史遗留的迁移农业B.发达国家需要大量木材C.人口快速增长和生活贫困D.热带雨林的土壤贫瘠6.为保护刚果河流域的原始森林所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①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建立自然保护区②森林选择性采伐与更新造林相结合③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④为摆脱贫困,只砍伐名贵木材⑤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严禁砍伐树木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答案 5.C 6.D(2019·湖南模拟)某国湿地约占国土面积的25%,湖泊众多,素有“千湖之国”之称。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解析版)

高考一轮复习专项训练: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基础落实练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

最新数据显示巴西亚马孙雨林2015年流失面积比2014年多出16%。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 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包括(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④平原面积广阔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2. 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 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A. 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B. 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C. 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D. 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答案】1. B 2. D 3. A【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巴西热带雨林广布的原因、破坏的原因和保护的措施。

【1题详解】亚马孙雨林分布广与大气环流、地形、暖流等因素有关,而秘鲁寒流对亚马孙雨林没有影响,因为秘鲁寒流位于安第斯山脉西侧沿海,亚马孙雨林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

【2题详解】导致亚马孙雨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与当地的贫穷落后的经济状况有关,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利益,就开始肆意破坏雨林。

迁移农业也会破坏雨林,但因为雨林中的土著居民较少,破坏力相对较小。

【3题详解】,设立国际基金,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使当地受益,解决了当地的贫困问题,较好地协调了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点睛】一味地保护并不能协调环境与经济的发展。

4.下面图示区域西部山区是我国重要的林果业基地,也是重要生态保护区。

图示区域西部森林的环境效益是( )①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②防风固沙,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③净化空气,吸烟除尘④调节气候,减轻东部地区寒潮影响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答案】A【解析】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西部山地为太行山,森林的环境效益是涵养水源,保护水土;防风固沙,减轻东部地区的风沙危害,①、②正确。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 第40讲 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课后达标检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环境保护 第40讲 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课后达标检测

第40讲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综合题1.(2018·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冲刺模拟)滇池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素有“高原明珠”之称。

近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滇池泥沙含量不断增多,透明度不断下降。

目前,湖底有淤泥8 000万m3~1亿m3,滇池外海水质降至劣五类。

推断滇池湖底淤泥的来源,提出防治滇池淤泥增多的合理措施。

答案:淤泥来源:水土流失冲进来的泥沙沉积;湖内的藻类等动植物死亡后的沉积;大气中的灰尘、颗粒物落入湖面以及降雨形成的沉积;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

措施:流域内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减少入湖泥沙;严禁乱倒垃圾、滥砍滥伐和违法采矿取土;加强对湖岸地区的工程建设和工业生产的规划与监管;实施湖底疏浚清淤工程;退耕还湖,恢复湖泊生态环境;建设引水工程,促进水循环。

2.藏羚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

由于藏羚羊独特的栖息环境和生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人工饲养成功的先例。

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可可西里高寒草原地区的藏羚羊数量急剧减少。

(1)简析藏羚羊数量减少的原因。

(2)简述防止藏羚羊数量减少的措施。

答案:(1)生态条件特殊(高海拔);人为捕杀;栖息地环境遭破坏。

(2)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人工繁育的能力等。

3.(2018·淮南模拟)“水华”又称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富含营养物质导致藻类过量繁殖的现象。

当水温较高、营养充足时,藻类的繁殖速度极快,一般常见于湖泊、水库及靠近陆地的浅海湾,河流“水华”现象较少发生。

但近些年来汉江下游河段在3、4月份“水华”现象频繁发生。

分析汉江下游河段春季多发“水华”的原因。

答案:沿途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排入汉江,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春季汉江流域降水少,水位低,水量小,污染物浓度大;春季气温回升,光照充足,藻类繁殖速度加快;地处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水流速度缓慢,水体自净能力弱;长江水的顶托作用,水体流动稀释作用减弱,藻类滞留时间长。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必修三之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附答案详解)

2020届地理高考一轮复习专题训练必修三之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附答案详解)

森林、湿地的开发和保护专题训练一、选择题(每小题后面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在低碳要求下,林业碳汇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引发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相比于耕地与草地,林地具有更强的碳吸收能力。

林地面积和生物量是影响其固碳价位的主要因素。

下表是2013年我国东北(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方(华北)、西南(横断山区和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和南方(东南丘陵)四大林区森林固碳价值和林业经济产值统计(单位:108元)。

据此完成1~2题。

1A.甲林区B.乙林区C.丙林区D.丁林区2.提高丙林区森林固碳价值的主要途径是()A.更换绿化树种B.采林育林结合C.禁止采伐森林D.营造护田林网银叶树为热带海岸红树林的树种之一,多分布于高潮线附近的海滩内缘,以及大潮或特大潮水才能淹及的滩地或海岸内陆。

近年来银叶树面积大幅度减少。

下图为防城港市银叶树分布图。

据此回答3~5题。

3.银叶树的典型特征是()A.根系发达、耐盐性强B.根系脆弱、耐旱性强C.根系发达、耐寒性强D.根系脆弱、耐碱性强4.和乙区域相比,银叶树对甲区域海岸地区最重要的生态效益是()A.涵养水源B.调节气候C.防风消浪D.保持水土5.针对近年来银叶树面积大幅度减少的情况,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有()①建立自然保护区②严控围填海活动③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④鼓励开发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下表为1986~2015年刘家峡以下黄河上游河段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状况(%)。

读表,完成6~7题。

6A.坑塘、河流B.裸地、草地C.草地、河流D.撂荒地、坑塘7.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说明()A.湿地萎缩,气候变干热B.产业集聚,城镇化加快C.人口集聚,农业规模扩大D.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2018·济南模拟)苏门答腊岛上分布着大片雨林,岛上存在烧荒现象(垦荒前烧掉荒地上野草、灌木等植被的行为)。

据此回答8~9题。

8.苏门答腊岛上农民择时烧荒主要考虑的因素是()A.气温B.降水C.风向D.光照9.下图为苏门答腊岛热带雨林迁移农业土壤肥力变化图。

北京市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 第40讲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讲案 含解析

北京市2017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料 第40讲 湿地的开发和保护 讲案 含解析

第40讲湿地的开发和保护讲案【考纲细化考题预测】—-考纲解读细化面向高考【构建知识网络体系】——知识纵横联系融汇贯通横向联系纵向联系【直击真题剖析高考】-—感受真题体会命题方向(2016•新课标Ⅲ卷)3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2分)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图6)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限,景色令人震撼.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1)分析内格罗河河水富含腐殖质但泥沙含量少的原因。

(8分)(2)试对“河上很少有桥”这一现象作出合理解释。

(8分)(3)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标明态度并说明理由.(6分)【答案】(1)气温高,湿度大(降水多),生物量大,在沼泽形成大量腐殖质.(4分)地处平原,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多沼泽,泥沙沉积。

(4分)(2)人口稀少,跨河运输需求量小;(2分)水网稠密,水运便利;(2分)河面宽,水量大,修路搭桥成本高,技术难度大,(2分)对雨林环境破坏大.(2分)(3)赞同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2分)旅游开发与营运成本低,经济效益好;(2分)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2分)不赞同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2分)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2分)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2分)(其他合理答案可酌情给分,但本小题不得超过6分。

)【解析】试题分析:(1)该题考查河流水文特征的形成原因,可抓住文字材料中“两岸植被繁茂”,图片材料中的纬度、等高线等信息,从流域内的气候、地形、外力作用等方面回答.(2)该题考查交通建设的区位因素,可结合区域内的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从桥梁建设的难度、资金、技术,以及该区域对交通运输的需求量、修建桥梁可能造成的环境问题等方面作出回答。

【高中地理复习试题】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高中地理复习试题】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第2讲森林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限时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5分)(2017·定州模拟)读热带雨林被破坏前后对环境的影响对比图,回答1~3题。

1.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热带雨林只分布热带雨林气候区B.热带雨林只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纬10°之间C.热带雨林地区水循环比较活跃D.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2.热带雨林地区的土壤比较贫瘠的主要原因包括①岩石风化释放的养分不足②枯枝落叶分解缓慢,释放养分不足③热带雨林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④降水多,地表径流和淋溶作用带走养分多A.①②B.③④C.①③ D.②④3.雨林大面积被毁可能造成的后果是A.太阳活动频繁B.厄尔尼诺现象频发C.流经雨林地区河流的径流量变化不大D.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解析第1题,根据环境整体性规律可知热带雨林植被对应的气候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高温多雨,水循环比较活跃,光合作用强烈、生物循环旺盛,受到洋流和地形等因素影响热带雨林可以分布在20°附近,如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等。

第2题,由于高温多雨,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土壤自身很少积累和补充养分,再加上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雨林中土壤一般很贫瘠。

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植物体内。

第3题,雨林被称为“地球之肺”,它的一呼一吸,深刻地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雨林大面积被毁会导致大气中CO2含量上升,温室效应增强,全球气候变暖,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沿海低地被淹。

厄尔尼诺现象是由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引起的,与森林联系不大;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雨林被毁会使流经雨林的河流的补给水源变得不稳定,径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

答案 1.B 2.B 3.D(2017·青岛模拟)下图为我国历史时期森林遭破坏地区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关于下列地区森林现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a地区为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②b地区以人工林、次生林为主③c地区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④d地区已成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5.图中e地区与森林破坏有关的常见自然灾害和生态问题有①沙尘暴②泥石流③水土流失④台风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解析第4题,a地区为东北的长白山地区,属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b地区为我国东南林区,以人工林和次生林为主;c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植被稀少;d为雅鲁藏布江谷地林区;我国最大的采伐林区是东北林区。

高中地理2022高考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专项练习(五年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

高中地理2022高考复习《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专项练习(五年高考真题,附参考答案)

高考地理《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专项练习班级考号姓名总分岸线发育系数(简称SDI)是反映湖泊几何形态的指标,其值越大表示湖岸线越曲折。

我国某内陆咸水湖,拥有丰富的湖岸线资源,部分湖岸区域沙漠化现象较为明显。

下图示意该湖1973—2017年水位和SDI值变化。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21广东,8,3分)导致1973—2004年SDI值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①水下地貌体出露②湖岸土地沙化加剧③湖盆区构造沉降④人类活动强度减弱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021广东,9,3分)2010—2017年SDI值的变化指示了该湖 ( )A.湖岸线长度变短B.沿岸区域土地沙漠化加剧C.湖泊的面积稳定D.沿岸区域生境多样性增加“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

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

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面积比重(%)类型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杨树林25.0 18.7 18.5 15.6 13.7杂阔林44.7 48.4 52.6 53.6 55.8经济林20.6 21.5 21.9 22.7 23.4其他9.7 11.4 7.0 8.1 7.1)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B.提高造林存活率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D.提高林地生产力4.(2018江苏单科,24,3分)“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双选) ( )A.生物多样性增加B.森林覆盖率降低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5.(2020山东,16,1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河西走廊西大河流域的永昌盆地介于永昌南山与永昌北山之间(如图),海拔1 875~2 106 m,地势自西南向东北倾斜。

盆地内分布有若干块湿地,这些湿地的形成是地形、地质条件及地表水、地下水共同作用的结果。

金川峡水库位于盆地最低处,是当地生产和生活的重要水源地。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40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

【优化方案】2012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第40讲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以洞庭湖区为例课件 湘教版

解析: 处湿地虽在长江两侧分布, 解析:第(1)题,图中 处湿地虽在长江两侧分布, 题 图中4处湿地虽在长江两侧分布 但因并非濒临长江, 但因并非濒临长江,因此长江洪水泛滥并不能导 致四地积水。第(2)题,在坡度大的山坡上任意修 致四地积水。 题 筑梯田、种植作物,容易导致水土流失; 筑梯田、种植作物,容易导致水土流失;可以从 打坝蓄水、建造湿地公园、 打坝蓄水、建造湿地公园、发展旅游等方面进行 湿地保护和发展经济。 湿地保护和发展经济。 答案: 答案:(1)D (2)A
湿地资源的减少与保护 1.湿地减少的原因 .
2.洞庭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
3.湿地的保护 . (1)保护湿地的措施有:①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 保护湿地的措施有: 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 保护湿地的措施有 退耕还林还草; 防治水污染; 退耕还林还草;②防治水污染;③保护野生动植 禁止滥捕滥伐; 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 物,禁止滥捕滥伐;④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 强保护湿地意识等。 强保护湿地意识等。 (2)洞庭湖“变”大的措施与其带来的效益 洞庭湖“ 洞庭湖
(3)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应主 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的特点, 根据乙湖泊周边地区生活 要防治湖水( ) 要防治湖水 A.富营养化 . B.毒素增加 . C.酸度增加 . D.碱度增加 .
解析: 解析:第(1)题,由图的轮廓可知甲为洞庭湖,乙 题 由图的轮廓可知甲为洞庭湖, 为太湖。 为太湖。第(2)题,洞庭湖萎缩的原因之一是入湖 题 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入湖泥沙增多造成的, 河流上游水土流失加剧,入湖泥沙增多造成的, 湘江是通过洞庭湖注入长江的一条支流, 湘江是通过洞庭湖注入长江的一条支流,洞庭湖 不能调节其水量,而长江水可流入洞庭湖, 不能调节其水量,而长江水可流入洞庭湖,又可 从湖中流出,洞庭湖对长江水有调蓄作用。 从湖中流出,洞庭湖对长江水有调蓄作用。第(3) 太湖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 题,太湖周边地区工农业发达,人口密集,故主 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 要问题是水体富营养化。 答案: 答案:(1)A (2)D (3)A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四十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练习

近年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四十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练习

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四十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练习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四十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练习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9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4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第四十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练习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十讲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2018·河北定州中学模拟)2015年9月,记者采访了解到,作为保障首都生态安全重要屏障的河北省张家口坝上地区130多万亩杨树防护林,由于严重老化、连年干旱、地下水超采等,大面积干枯死亡,威胁当地及京津生态安全,需要及时采取措施更新改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2题。

1.从生态的角度分析,目前针对张家口坝上地区的杨树出现大面积死亡情况应采取的最合理的措施是( )A.发动群众,迅速补种新的杨树苗B.全部采伐后,更换新的森林树种C.改进灌溉措施,保障森林用水D.实行乔灌草结合或种植耐旱树种2.该防护林大量老化、死亡,对京津地区造成的直接危害是( )A.加重酸雨危害B.加剧风沙危害C.加速地面沉降D.加大洪水威胁解析:第1题,杨树需水量大,不适宜在缺水地区种植;在水资源比较缺乏的地区造林绿化时,应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地实施林、草植被相结合,才能巩固造林成果,提高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第2题,张家口坝上地区位于京津的西北方向,而西北地区为冬春沙尘天气的沙源地,防护林大量老化、死亡,使森林防风固沙能力迅速下降,会加剧京津地区的风沙危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0讲森林破坏区与湿地保护区[知识体系构建][主干知识整合]一、森林的开发与保护1.分布及现状(1)分布:(2)现状:急剧减少,原始森林破坏殆尽。

2.森林的生态效应读下图,回答问题。

(1)森林的生态效益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②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2)森林破坏之后带来的环境问题:导致全球气候失调、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频发、生物多样性锐减等。

3.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读雨林在大气中的作用示意图,回答问题。

(1)“地球之肺”:调节全球大气中碳氧平衡的作用。

(2)“绿色水库”: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维护生物多样性。

[易误辨析] 1.森林的环境效益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是一回事吗?提示不是。

森林的环境效益一般是指森林对局部地区的影响,如防风固沙、保护农田、保持水土等;而雨林的全球环境效应是指雨林对全球的影响,如维持地球大气中的碳氧平衡,调节全球水平衡,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等。

4.雨林生态的脆弱性读雨林生态系统示意图,回答问题。

(1)雨林的生态优势(2)雨林生态系统脆弱性的表现①有机质分解和养分再循环旺盛,长期高温多雨的淋洗作用,土壤贫瘠。

②雨林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几乎全部储存在地上的植物体内,地上植被最容易遭到破坏。

③雨林被毁,养分遭受强烈淋洗而丧失,雨林生态系统很难恢复。

[易误辨析] 2.有人说热带雨林是“长着森林的绿色沙漠”,为什么?提示(1)在茂密的森林覆盖下,与沙漠地区有着相同贫瘠的土壤;(2)热带雨林与沙漠都有一样脆弱的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恢复相当困难。

5.亚马孙雨林被毁的原因、开发计划、影响与保护(1)雨林被毁的原因①根本原因:当地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和贫困,以及由此产生的发展需求。

②具体原因:a.开辟大型农场:以转让土地、出口肉牛和热带经济作物获取经济收益。

b.商业性伐木:木材出口换取外汇,以偿还债务。

c.过度的迁移农业:以获得更多的粮食。

d.采矿、修路、城镇建设: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移民提供土地和就业机会。

(2)开发计划与影响(3)雨林的保护二、湿地的开发与保护1.湿地的类型(1)自然湿地: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m的浅海区、河流、湖泊等。

(2)人工湿地:水库、稻田等。

2.湿地的功能3.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1)数量在减少,如泥沙淤塞,围湖造田,滥垦沼泽、滩涂等。

(2)质量在下降。

(3)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在降低。

(4)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

4.湿地的保护措施(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下表为我国两地区保护湿地的具体措施:[易误辨析] 3.湿地萎缩都是围湖造田形成的吗?提示不一定,从时间长度来分析:从地质时期来说,湖泊萎缩可能是自然原因形成的,比如气候变干,蒸发加大;短期内湖泊萎缩可能是人为原因造成的,或者补给多少变化引起的;从湖泊所处的位置来分析:外流湖萎缩主要是围湖造田、泥沙淤积等原因,内流湖萎缩可能是冰川萎缩,冰川融水减少,人为引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

考点一森林的生态环境效益【例1】(2016·全国文综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位被热带雨林风光吸引的游客从马瑙斯出发,乘船沿内格罗河(下图)溯源而上,见两岸植被繁茂,河上很少有桥。

行至内格罗河与布朗库河交汇处,发现两条河流的河水因颜色迥异、呈一黑黄分明的界线,景色令人震撼。

船继续前行,岸边的沼泽渐渐映入眼帘……当晚他查阅资料,得知内格罗河河水因富含腐殖质,颜色乌黑,而布朗库河因含大量泥沙而呈黄色。

你是否赞同在该地区拓展旅游观光业?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尝试自解][错因诊断]开放性的题目,忘记表明观点。

[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是否赞同”;文本信息“热带雨林”;图像信息“赤道地区”“亚马孙河”。

第二步,思维路径:该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注意先要明确观点,理由与观点要一致。

若赞同就要从该地拓展旅游观光业的有利条件及社会、经济意义角度回答,若不赞同就要从该地拓展旅游观光业后给当地居民及生态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角度回答。

第三步,写出答案:赞同。

理由:热带雨林旅游资源独特,具有全球吸引力;旅游开发与运营成本低,经济效益好;增加当地就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等。

不赞同。

理由:对热带雨林环境造成破坏,产生污染;对当地居民生活、文化等带来冲击;来自自然的威胁(疾病、野生动物袭击等)较大。

(其他答案合理均可)1.不同区域森林生态功能的差异地区生态功能湿润地区、山地丘陵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干旱、半干旱地区防风固沙、保护农田沿岸地区防止海风、海浪侵袭城市、交通道路两侧净化空气、美化环境、吸烟除尘、减弱噪声热带雨林维持全球碳氧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大气成分、促进水循环2.森林的生态效益及破坏后带来的问题3.热带雨林的全球生态效应(1)“地球之肺”(2)“绿色水库”(3)“基因宝库”(2018·江苏地理)“十二五”期间,江苏省累计造林31.5万公顷。

江苏省人工造林主要有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

下表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类型结构表”。

据此回答1~2题。

(双选)类型面积比重(%)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杨树林25.0 18.7 18.5 15.6 13.7杂阔林44.7 48.4 52.6 53.6 55.8经济林20.6 21.5 21.9 22.7 23.4其他9.7 11.4 7.0 8.1 7.11.“十二五”期间江苏省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是()A.推进生态文明建设B.提高造林存活率C.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D.提高林地生产力2.“十二五”期间江苏省造林结构的变化可能导致()A.生物多样性增加B.森林覆盖率降低C.果品供应能力下降D.木材供需缺口加大解析第1题,由文字材料可知,杨树林以用材为主,杂阔林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经济林以果品生产为主;从表格中可明显看出“十二五”期间江苏省人工造林面积比重最大的是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因此,林业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应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而不是获取产品,提高林地生产力,故A、C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江苏省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水热条件较好,造林存活率高,且从材料中看不出造林存活率低的问题,故B选项错误。

第2题,从表格中可以看出,以果品生产为主的经济林面积逐渐增加,果品供应能力有所增强,故C选项错误。

造林结构发生变化,并不意味着造林面积减少、森林覆盖率降低,故B选项错误。

以用材为主的杨树林面积比重降低,可能导致木材供需缺口加大;以防护和绿化功能为主的杂阔林面积比重增大,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增加,故A、D选项正确。

答案 1.AC 2.AD考点二湿地的保护【例2】(2015·天津文综)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

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回答(1)~(2)题。

(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2)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B.退耕还草保护水源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尝试自解](1)________(2)________[错因诊断]①不考虑水质变差,易错选B;②材料中提到了芦苇大量枯萎,容易造成因果倒置,错误选D项。

[解题步骤]第一步,获取信息:文本信息“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

“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

第二步,思维路径:第(1)题,艾比湖的面积缩小会引起该区域自然地理环境诸多要素发生变化,其自净能力就会减弱。

第(2)题,在艾比湖流域实施退耕还草、保护水源有助于生态环境的恢复,可以防止湖面缩小。

第三步,筛选答案:(1)C(2)B1.沼泽湿地形成原因的分析方法沼泽湿地的形成一般着重分析降水量(水位季节变化)、蒸发量、下渗量、排泄能力、水网密度等要素。

例如,三江平原地区沼泽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气候湿润,降水较丰富;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气温低,蒸发弱;冻土发育,不易下渗。

青藏高原湿地的成因:海拔高,气温低,蒸发量小;冰川积雪融水较多;低洼地易积水;地下冻土层厚,不易下渗。

长江中下游平原湿地的成因:降水丰富;河湖较多,地表水丰富;地势低平,洪水易泛滥,排水不畅。

2.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1)自然原因: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泊,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

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见下表:人类活动影响导致的结果土壤侵蚀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围湖(海)造陆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环境污染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造成入湖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人为加速富营养化过程引水灌溉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3.不同类型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湖泊作为一项重要的湿地资源,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1)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2)内陆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4.湿地的保护措施(2018·广西南宁一模)江苏滨海湿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的典型原始海岸湿地之一。

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要因素,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景观自然演变的过程和方向。

下图示意江苏省四县市13段海岸观测点测量到4个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变化的情况。

据此完成3~5题。

3.下列关于图示时期围垦边界的说法,正确的是()A.1979~2015年总体向海洋方向推进B.1979~2015年推进速度先慢后快C.2003~2015年东台段推进速度最快D.1979~1991年S7段推进距离最大4.与如东段相比,射阳段、大丰段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明显的原因最可能是()A.位于长江入海口B.水热条件最好C.湿地资源丰富D.海水盐度较小5.大量的滨海湿地转变为耕地,对当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是()A.土地盐碱化加重B.蒸发量和年降水量明显减少C.河流含沙量增大D.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都会减少解析第3题,与1979年比较,2015年围垦边界总体上向海洋方向推进;1979~2015年大部分地区推进速度先快后慢;2003~2015年大丰段推进速度最快;1979~1991年S6段推进距离最大,故本题选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