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用缓冲材料动态压缩实验~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输包装实验报告

(二)包装缓冲材料动态压缩试验

天津科技大学110611

一、 实验目的

通过缓冲材料动态冲击实验掌握材料动态冲击的实验过程与方法,学习实验设备的构成、实验的操作方法;掌握s m G σ-曲线的绘制及动态缓冲曲线的使用。 二、 实验设备及材料

1. 包装冲击试验机DY-2

2. 电子分析天平 PB203-N

3. 实验纪录仪器与装置

4. 发泡缓冲材料EPE 三、 试验样品 试验样品的数量:5

厚度(压缩之前)的测量:

A1组: mm A2组: A3组: A4组: A5组: A6组:

A7组:

以 A4组详述:测量标准的已知参量:

d0= d1= d2=

四角的厚度分别为:

d1= d2= d3= d4=

d均=(+++)/4=

压缩前试样的厚度为:

T=++ 压缩之后测量标准的已知参量:

d0= d1= d2=

四、试验方法

1.实验室的温湿度条件

实验室的温度:21摄氏度

实验室的湿度:35%

2.实验样品的预处理

将实验材料放置在试验温湿度条件下24小时以上

3.实验步骤

(1)将试验样品放置在式烟机的底座上,并使其中心与重锤的中心在同一垂线上。适当

的固定试验样品,固定时应不使实验样品

产生变形。

(2)使试验机的重锤从预定的跌落高度(760mm)冲击实验样品,连续冲击五次,

每次冲击脉冲的间隔不小于一分钟。记录

每次冲击加速度-时间历程。实验过程中,

若未达到5次冲击时就已确认实验样品发

生损坏或丧失缓冲能力时则中断实验。4.冲击试验结束3分钟后,按原来方法测量试验样品的厚度作为材料动态压缩实验后的厚度

T

d 实验步骤

(1)将试验样品放置在式烟机的底座上,并使其中心与重锤的中心在同一垂线上。适当

的固定试验样品,固定时应不使实验样品

产生变形。

(2)使试验机的重锤从预定的跌落高度(760mm)冲击实验样品,连续冲击五次,

每次冲击脉冲的间隔不小于一分钟。记录

每次冲击加速度-时间历程。实验过程中,

若未达到5次冲击时就已确认实验样品发

生损坏或丧失缓冲能力时则中断实验。

(3)冲击试验结束3分钟后,按原来方法测量试验样品的厚度作为材料动态压缩实验后

的厚度

T

d

(4)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

1.实验后数据表格

静应力计算公式:4

σ

W

10

=A

/⨯

st

动力压缩残余应变:(T-T d)/T×100%

厚度(压缩之后)的测量以及残余应变:

A1组: % A2组: %

A3组: % A4组: %

A5组: % A6组: %

A7组: %

以A4组详述压缩后厚度的测量:

d1= d2= d3= d4=

d均=+++/4=

压缩后试样的厚度为:

T d=+24+那么,动力压缩残余应变:()/=%

2、试验样品的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

G的值越大,材料承受外力的值越大;下落高度不变,G越小,就要靠变形量的的增加来吸收相应的能量

六、实验中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1.实验样品为缓冲材料,用尺子直接测量其厚度

时,会对其产生一定的压力,使测量不准确。因

此,在测量时,在试样表面放置一块平整的刚性

平板,使试验样品受到KPa

.0 的压缩载荷。

20

.0

02

压缩30s后在载荷状态下用高度尺测量四角的厚

度,再取其平均值,较为合理,在实际测量时已

考虑。

2.在测定最大加速度—静应力曲线时,重物下落后

未及时拖住,导致缓冲材料受到多次的冲击,以

及五次的冲击过程不是连续的,其中第三次的数

据是缓冲材料第四次冲击的数据。这些情况都导

致了实验结果的不准确。

3.由于缓冲材料的特性,在冲击之后会发生形变恢

复,所以,在冲击后三分钟内要迅速测量冲击后

厚度,间隔时间过长会导致数据不正确。

4.由于操作的失误,第一次的数据采集时没有,粘

贴上,是前一组错误的实验数据。因数据处理未

涉及,对结果影响不大。

实验体会

本次试验我让我通过亲身实践的方式对EPE这种具有高缓冲性能的材料有了深刻的认识,提高了在试验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实验是要以理论为基础的,所以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这样才能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本次的实验体现了EPE受压后变形量小,卸载后恢复形变的能力高的特点,但是只为我们在区别使用其他高分子材料与EPE时提供了依据,我觉得

要想充分的了解EPE的性能特征,还应该设计纵横两向的对比实验,探究一下哪一个方向上在动态压缩时的性能更好,以便很好的使用EP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