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最新《城市管理学》课件第二章城市管理主体
城市管理学第2章

每一个城市的形成,具体条 件都很复杂,但从根本上来说, 有以下两点: • 剩余产品与社会大分工 • 私有制出现与阶级分化
2020/3/30
第二节 城市发展的阶段
世界城市的发展史大致可分为四 个阶段:城市产生及早期发展阶段 (早期城市);封建社会时期(传 统城市) ;工业化时期(近代城市 );当代或称后工业化社会时期( 现代城市)。
• 商品与贸易中心的地位加强 ; • 经济中从事生产、购买和出售等职业的多样
性; • 具有较高水平的职业、职能的流动人口; • 具有较好的交通,经常位于陆路和河流交叉
地区;与周边乡村统治者和经济、社会结构 有密切联系。
2020/3/30
从总体上看,中世纪欧洲城市的人 口规模仍较小。据估计巴黎人口仅达到 27.5万人,伦敦、罗马等城市的人口只 有4万~5万人。与西欧城市规模相比, 当时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中国的北京 人口达70万,日本的大阪、东京、京都 都达30万40万人,显示了更高的城市发 展水平。
2020/3/30
近代以来,由于工业化的强有力 的推动,城市规模处于急剧而持续 扩大的过程之中,从美国芝加哥城 一百年间城市规模的变动情况我们 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一点。
2020/3/30
表2:芝加哥城1850—1950 年间城市规模的变动情况
2020/3/30
1850年 1860年 1870年 1880年 1890年 1900年 1910年 1920年 1930年 1940年 1950年
2020/3/30
特点二、现代城市人口集中程度趋减
早在20世纪30年代,芝加哥学派著名学 者路易斯·沃斯就把人口密度高定义为 现代城市的特征之一。
2020/3/30
人口的集中是伴随社会活动的 集中而发生的。人口及其社会活动 的集中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与社会 效益。
电大。城市管理学。题库

电大。
城市管理学。
题库第一章:城市往往在一个地区的文化、政治、社会、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代表和展示着人类文明的最新发展高度。
实质上,现代城市主要从行政管辖、人口数量和密度、产业结构区别于农村地区。
社会大分工是人类社会中城市形成的直接原因。
古代城市主要是指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的城市。
总体来看,古代城市的主要功能以政治和军事为主。
城市化本质上是社会生产力的变革所引起的人类居住方式、生活方式、生产方式转变的过程,是传统的乡村社会向现代的城市社会演变的自然历史过程。
一般认为,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包括人口的流动、总人口的增长、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城市管理主要进入以下市场失灵的领域:建立和维护市场秩序、弥补市场不完全的缺陷、克服市场制度可能产生的外部性问题、稳定城市经济和调节收入分配。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农业现代化是城市化的推动力。
信息化是城市化的后续动力。
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于30%,发展速度比较缓慢。
各国城市化进程的中期阶段:城市化水平处于30%~70%左右,发展速度很快。
各国城市化进程的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发展速度大为降低,进入平稳阶段。
第二章:XXX对城市国家权力组织的领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市人大在整个城市国家机关中处于首要地位。
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要是具有地方任免权、监督权、决定权、立法权。
城市管理参与性主体具有发言权、监督权、参与权,这对于政治性主体来说是一种有效的制约和必要的补充。
XXX是XXX的地方组织,其组成部分主要有市会、市委员会、市委常委会、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关于XXX,正确的说法是它是一种相对松散的政治联盟组织,不是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不享有国家权力,所通过的决议也没有法律约束力。
在我国,城市人民团体特指市工会、市妇联、市XXX。
8.狭义的非政治、非宗教、非营利组织被归为NGO,政治组织和宗教组织不在此范畴。
省电大《城市管理学》

、从政治学角度如何理解市政的内涵?从政治学角度理解的市政是指城市政治主体(城市政府、社会团体、无党派人士等)围绕城市公共事务而展开的各种政治决策与行政执行的活动过程的总称,目的是保持城市运行的稳定。
这一概念包含了如下几层意思:()城市政治主体是指全部城市政治体系。
既包括城市权力政治体系,也包括城市政治参与体系。
()城市公共事务是指城市广泛的经济、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公共安全、交通、环境与公共卫生、公用事业、游憩设施等有关的城市社会公共事务。
()政治决策和行政执行活动具体表现为城市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与执行过程。
即城市政治与行政体系中的有权机关,为了有效地管理城市社会公共事务而对城市各类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活动,以及城市利益群体和公民对城市公共政策的影响活动。
这些活动表现为城市公共政策主体与市民或社会团体的政治性互动过程。
()市政的目的是政治性的,即保持城市运行各个方面的平衡与稳定。
2、从经济学角度如何理解市政的内涵?从经济学角度理解的市政是指城市政府围绕城市公共经济事务而展开的各种公共经济决策与行政执行的活动过程的总称,目的是实现城市总体效益最大化。
主要有如下几层涵义:()市政主体或者说城市政府作为城市政府经济职能的承担者,具有寻求城市效益最大化的行为取向。
()公共经济事务是城市公共事务的物质基础,研究城市公共事务主要着眼于城市的公共经济事务。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主要体现为运用经济手段(公共经济手段)引导和约束政策实施对象的经济行为。
()市政的目的的经济性是以效用来评价的,即保持城市运行能在社会、经济、环境等各方面的协调发展中获得较高的发展速度和社会、环境、经济效益。
、从法学角度如何理解市政的内涵?从法学角度理解的市政是指广义的城市政府,包括城市的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等主体,围绕城市事务而展开的各种国家政权管理活动的总称,目的是提供有效的公共供给,保证城市有序、高效、公平运行。
城市管理学

一、城市的起源
城市是一个历史范畴
城市并不是在人类文明的萌芽阶段就产生的事物,而是人 类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出现的。
最早的城市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城市出现在从原始 社会向奴隶社会的过渡时期。如古埃及的孟菲斯城和中国的殷 墟、商城。
城市是社会大分工的产物
在社会分工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城市。由于商品的交换, 一部分从事农业的人逐渐脱离了生产,进行商务活动,形成 了集市,而后逐渐发展成了城市。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化
什么是城市?
城市是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业人口聚焦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
城市是“大量异质性居民聚居,以非农职业为主,具有综合 功能的社会共同体”
——《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 城市是“区别于乡村的一种相对永久性的大型聚落。是以非 农业活动为主体,人口、经济、政治、文化高度集聚的社会 物质系统。”
第三节 怎样认识城市管理和城市管理学
一、城市管理的内涵、对象
(一)城市管理的内涵 两个子目标:公共福利的改进和城市实体的发展
本书定义:城市管理是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在不同行政关系 影响下,以城市这一空间、经济、社会系统的运行为对象的治 理活动。城市管理的根本目标在于根据公众需求,在不破坏城 市生态友好程度的基础上,采用协调、规划、控制、建设、引 导等管理方法,提升或维继城市在区域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从 而为城市公众营造宜居、宜业的发展环境。
(三)城市化水平的衡量
城市化水平一般可以用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来表示。
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进程: 第一阶段(1760-1850),世界城市化兴起阶段,英国成为当时世 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 第二阶段(1850-1950),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加速城市化,城 市化率超过50%,世界城市化水平在1900年为13.6%; 第三阶段(1950-2000),全世界加速城市化,世界城市人口比重 由1950年的28.4%上升到近50%; 预测到2030年世界城市化水平将达到60%,其中发达国家达到80%, 发展中国家达到57%。 中国城市化水平 1949-2002年,我国设市城市由136个增加到662个,城镇人口由不 足6000万上升到5亿以上(2003年底已超过5.2亿),城镇化水平由 10.6%上升至2002年的37%以上,2003年已经超过40%(2003年底的 统计数据为40.5%)
城市管理学ppt课件

整理版课件
52
表现
部门扩张 决策失误 执行低效 行政成本高 再分配不公 政府设租
整理版课件
53
3.3 城市管理的理论发展
单中心走向多中心治理 全能型政府走向有限型政府 管制型政府走向服务型政府 预算型政府走向绩效型政府 封闭型政府走向透明化政府 学习型政府走向研究型政府
本章重难点: 城市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城市化的含义和发展趋势; 中国城市化的基本特征; 中国城市化的政策选择。
整理版课件
8
2.1 城市的形成与发展
2.1.1 城市的概念与特征
1. 城市的概念
• 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标志 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
• 是非农业人口大量聚集、具有综合功能的人类 生产和生活共同体,它具有人口密集、资源密 集、文化荟萃、信息集中、工作高效等特点。
整理版课件
57
3.1 国外城市体制概览
3.1.1 西方国家城市的行政地位
城市行政地位是指城城市府在国家体制中所处 的行政层级,以及城城市府是自治还是受上级 政府节制。一般而言,城市行政地位主要受制 于国家结构形式。
西方各国的国家结构形式存在着单一制和联邦制之 分。
整理版课件
58
1.联邦制国家城市的行政地位(法定分权)
整理版课件
17
2.1.2 城市的历史发展
• 古代城市的发展。
• 规模小、数量少、政治功能突出、功能日趋多元化
• 近现代城市发展。数量迅速增加,规模膨胀。
• 城市日益成为人类居住活动中心和经济发展中心 • 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内部出现区域分工 • 城市问题突出,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共同问题
PPT课件 城市管理学

二、信息化时代的产业融合趋势
• (一) 产业融合:产业模式的重大变革 • (二) 产业融合与产业的新发展 • 首先,产业融合大大促进了新产品与新服务的开发 • 其次,产业融合大大促进了传统服务及其产业的创新 • 再次,产业融合可有效突破产业边界的桎梏,催生新的产业形态 • (三) 跨越产业边界,寻找新的产业机会
• (3) 转租赁
• (4) 杠杆租赁
(三) 融资租赁介入城市基础设施的重点领域
• (1) 城市大交通。主要包括飞机、火车、汽车、轮船和机场、铁路、 公路、码头等立体交通。
• (2) 公共设施。主要包括供水供气、污水处理、医院、学校、路灯 节能、“七通一平” 旅游设施。
• (3) 厂房、住宅和办公用房及其配套设施建设。通常以融资租赁的 方式进行整体性建设。
二、城市政策的主要手段
续表
三、反应性政策与公共决策回应机制
• 政府回应机制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 ①政府决策承诺制 • ②政务公开与决策公示制 • ③重大决策听证制度 • ④政府决策复决权制度 • ⑤政府决策法规回应制度 • ⑥政府决策责任制度
第十二章 城市产业发展 与结构调整
第一节 城市主导产业选择
(二) 公共决策科学化
• 1. 建立健全公共决策系统 • 2. 遵循科学的公共决策原则 • 3. 提高公共决策参与者的素质与能力
(三) 公共决策法制化
• 1. 理顺公共决策主体关系,完善决策规则 • 2. 决策程序法制化 • 3. 充分发挥决策监控系统的作用
第四节 城市政策的制定
• 一、政策制定与决策 • 问题产生 • 议程建立 • 问题解决 • 政策执行 • 政策结果、评估和反馈
电大城市管理学课件

目录
CONTENTS
• 城市管理学概述 • 城市规划管理 • 城市公共设施管理 • 城市经济管理 • 城市社会管理 • 城市环境管理
01 城市管理学概述
城市管理学的定义
城市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城市规划、建 设、管理和发展的综合性学科,旨在 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问题,提 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城市环境的概念和特点
城市环境的概念
城市环境是指围绕城市人群生存和发展所需的各种环境 的总和,包括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
城市环境的特点
城市环境具有空间密集、人口密集、资源密集、信息密 集等特点,这些特点对城市环境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城市环境管理的原则
城市环境管理应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社会发展 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公众参与原则、依法管理原 则等。
城市社会管理的方法
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社会手段 等。
城市社会稳定的策略和措施
要点一
城市社会稳定的策略
要点二
城市社会稳定的措施
加强社会治安防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优化公共服务供 给、推进社区治理等。
加强社会矛盾调解、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加强社会信用体 系建设、推进文化建设等。
06 城市环境管理
城市环境保护的措施包括加强环境监测、推进环境污染 治理、推广绿色出行、建设生态公园等,这些措施有助 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城市环境管理的方法
城市环境管理的方法包括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 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等,这些手段相互配 合,共同实现城市环境管理的目标。
城市环境保护的策略和措施
“城市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城市管理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本科学历的一门必修课,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结合中国城市发展和市政管理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全面了解市政管理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市政管理的主要方面,明晰市政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涵。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城市管理属管理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运筹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管理行为的科学,与政治学、行政学、城市学等课程有密切关系。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本课程较系统地讲述了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学科发展,阐述了市政管理的主体、体制、职能和城市发展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政管理中有关市政规划、城市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区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我国市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市政管理知识体系中最新内容如城乡关系协调、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等;2、适应电大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在课程的难度、进度和重点内容上作适当安排;3、对各章的学习内容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和学习重点,以便于组织教学和学生自学;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和网络课程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多媒体辅助教材,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城市管理学City Management.ppt

服务中心);城市经济力由物质要素集聚转向主要是人力 资本集聚;城市环境将得到很大改善(SOHU一族等缓解交 通等)城市的人本特征进一步突出(闲暇,娱乐等);城 市运行的民主性效率性得到根本性提高。
2019-9-18
谢谢你的观赏
2
教学基本要求
1、对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有正 确的认识。
2、了解城市管理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 系并掌握其方法论。
3、明确城市管理所涉及相关概念。 4、掌握城市管理的原理和方法。 5、学会运用城市管理的原理解决实际问
题。
2019-9-18
谢谢你的观赏
城市化第一次大回落,形成严格的“户籍管制”
(4)城市化的严重停滞阶段(1966-1976) 低度城市化
(5)城市化恢复正轨并健康发展阶段(1977年至今) 集中性城市化、郊区城市化,在中心大城市出现逆城
市化,少数城市开始重视“生态城市化”,农村出 现“小城镇化”。
2019-9-18
谢谢你的观赏
22
4、中国城市化的特点: (1)城市化的发动和发展以政府为主导 (城市建立和发展受政府控制;农村人口向城市 转移受政府控制;城市化初期的资金积累以政府
1999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30%;
2004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为37%;
预计201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45%, 2050年中国城镇人口比重将超过65%。
未来20年将是中国社会发生大变革大转型 的时期,也是中国实现由农村化社会向城 市化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将会有8亿人口 进入城镇生活。
3
本课程框架结构
电大最新《城市管理学》课件第三章现代城市管理基础理论

• 5.改变现行政策,强调市场与企业价值 相结合的文化。
• 6.运用人力资源管理技术,持续进行组 织的变革。
• 7.建立一种弹性、回应性及学习的公共 组织
• 8.以契约关系来取代传统的信托关系
(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主要做法
• 1.专业化管理---让公共管理者承担责任 • 2.明确的绩效标准及评估 • 3.强调产出控制----以结果为导向 • 4.公共部门分权----利用合同制和服务外包 • 5.公共部门引入竞争机制 • 6.引入私人企业管理模式和方法 • 7.强调资源利用的纪律性和约束性
第三章
现代城市管理基础理论
第一节:新公共管理理论 促进城市体制管理创新的基石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内涵
• (一)新公共管理理论产生背景
• 1.自上世纪中叶开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 国家”制度。它们运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指导国家的经济活 动,试图依靠政府的作用来弥补市场的不足。然而过了多年, “福利国家”制度并未取得如愿的经济增长和社会满意度。
(三)增长极对城市管理的启示
• 1.依据增长极理论,政府应该在条件较好地区选 取较好的产业进行集中
• 2.增长极理论对现代城市管理的启示是处理区域 内城市关系、城乡关系以及城市内部关系时,要 加强城市沟通协作,避免出现两极化。
第三节:重复性囚徒博弈理论 -----促进区域协作的根基
• 囚徒困境悖论是一个非零和游戏,它反映了看起 来很合理的个人行为与合作所得的利益间的矛盾, 在一个短期看起来有利的策略却可能带来长期的错 误的情况。
• 2.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经济滞胀、政府扩大支出产生高税 收、政府公共服务无效率,造成社会普遍不满,最终导致意 识形态变革。
• 3、1979年,撒切尔政府推行以缩小政府规模和进行 “财政管理创新”为中心的改革,主要内容是国有 企业私有化,外包制,公共事务市场化。政府引人 企业管理模式。
“城市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城市管理学”课程教学大纲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城市管理学》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行政管理专业开放教育本科学历的一门必修课,是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
本课程72学时,4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结合中国城市发展和市政管理的现实问题,使学生全面了解市政管理的基本内容,重点掌握市政管理的主要方面,明晰市政管理在新形势下的主要任务和工作内涵。
二、与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作为行政管理专业的基础课,城市管理属管理学范畴,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管理学、运筹学背景知识;同时,作为研究政府管理行为的科学,与政治学、行政学、城市学等课程有密切关系。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1、本课程较系统地讲述了城市管理的基本理论及学科发展,阐述了市政管理的主体、体制、职能和城市发展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政管理中有关市政规划、城市经济管理、社会管理、环境管理、区域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我国市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情况,市政管理知识体系中最新内容如城乡关系协调、城市突发事件管理等;2、适应电大成人业余学习的特点,在课程的难度、进度和重点内容上作适当安排;3、对各章的学习内容提出明确的教学要求和学习重点,以便于组织教学和学生自学;四、教学方法与形式的建议1、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方式,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多种形式的辅导为次。
2、文字教材是教学的根本依据,内容详尽,结构完整,体例合理,是学生必备和必读的文本。
3、音像教材和网络课程是形象、生动地展现课程内容的多媒体辅助教材,它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4、网上答疑、直播课堂、课程讨论、电话、信件、面授辅导、文字辅助教材等多种教学形式,可以提供及时、有效的学习支持服务,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5、鼓励学生创造性思考,可以采用小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城市管理学

断发展滋长。
都市为各种制度的发展地方,必须管理适当,才能使都市中所存 在的各种制度健全发展。
都市乃国家兴衰所系,都市管理健全与否关系国运之昌隆与否。
这一阐述概括出城市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协调、强化城市功 能,保证城市发展计划的实施,促进城市社会与人类的健康发展。
城市管理的特征
综合性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开放性
动态性
城市管理的基本内容: 城市地区的公共事务
的自治能力,发挥社会的自我管理功能,科学界 定政府、市场、社会在城市管理中所担负的职责,
这是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必然趋势,是我国政
府职能改革中实行“政企分开、政社分开”的必 然结果。
一般公共事务
专有公共事务
城市地区的公共事务是指城市广泛的经济、
文化、教育、基础设施、社会福利、公共
安全、交通、环境与卫生、房地产、公用
事业、游憩设施等社会公共事务。
根据城市地区公共事务的内涵与外延,我
们可以把现代城市管理的内容分为两大类:
一般公共事务的管理、专有公共事务的管
理。
城市一般公共事务的管理:城市社
会管理、城市经济管理
城市专有事务的管理:规划管理、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城市环
境管理、城市公共服务管理
§1.2
城市管理的一般原理
1、城市管理的一般过程
2、 城市管理的一般原则
3、城市管理的目标和手段
城市管理的一般过程
外部 信息
信 息 整 理
战 略 制 定
规 划 计 划
下 达 指 令
贯 彻 执 行
的有效活动,属于公共管理范畴。
城市管理是国家宏观管理和企业微观管
理的中间环节,属于中观管理层次。
电大最新《城市管理学》课件第一章导论

• 智慧城市是指利用各种信息技术或创新概念,
将城市的系统和服务打通、集成,以提升资源 运用的效率,优化城市管理和服务,以及改善 市民生活质量。
• 2.商人和手工业者摆脱了对土地的依赖,自然地 趋向于有利于加工和交易的交通便利的地点,或 者说是在临近集市的地方聚居,产生了固定的交 换商品的居民点,逐渐形成了最早的城市雏形。
二、城市的含义
•1.“城”和“市”的统一
①“城”——城堡、城池,具有防御功能; ②“市”——市场、集市,具有商品交换商
趋势 ①城市产业结构的信息化----信息产业占比较大
②城市信息中心职能日趋加强 ③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变化 ④城市管理和规划手段科学化
(2)网络化
• 网络化---指经济、社会各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从而形成网络化结构的现象。
• 城市经济呈现网络化的特征,城市的生产 和管理向网络形式转变,金融流动出现网 络化。
• 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揭开了城市革命性发展的序幕。
• 特征是:
• ⑴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城市是机器大工业生产 的中心,集聚效应使生产原料、劳动者、资金以 及市场信息等生产要素迅速向城市集中;使城市 成为了商贸中心。
• ⑵城市规模扩张,人口数量和用地猛增; • ⑶城市成为行政管理中心,城乡对立、差距拉大。
发展速度很快。
③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发
展速度大幅降低,进入平稳阶段。
四、城市的未来
• (一)新技术对城市发展产生革命性推动 • 技术创新的水平和方向决定着未来城市发展的形态
与内容。 • 1.新技术拓展城市居民的空间活动范围(交通发展) • 2.新技术改变人们的行为和生活习惯 • 3.新技术为城市生活和城市管理提供优化的解决方
电大 城市管理学

21
什么是城市管理? —概念界定
3.市政学、市政管理学和城市管理学的区别:
市政学是建立在政府(公共领域)与市场(私人领域) 二分法的基础上,强调市政当局对城市公共事务具有垄 断性和排他性的管制权,主张城市公共事务应通过自上 而下的官僚和科层组织体制进行运作。 市政管理学仍强调城市政府对公共事务具有主导权,它 侧重于研究城市政府的管理组织和职能配置。但市政管 理学引入了市场机制和企业管理的理念和方法,主张用 企业精神改造公共部门,以提高政府管理的效率和效益, 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40
从自私自利的角度出发,选择认罪是最好的这种说法是有缺陷的, 因为两个人都可能会得到5年的监禁期。即使是最狡猾的方法也不能把 你救出监狱。但是如果你期望你的同夥与你合作,那你最好的选择将是 认罪。然而,如果你的同夥知道了你的计划,他也会认罪,此时最好的 方法是你们两个合作。这就是这个悖论的关键所在。 如果从整体来看,对於两个囚犯而言,最好的结果是两人合作,因 为这将使得两人的总体囚禁期减少到1年。其他的任何选择都是不好的。 对於其它与这个悖论相类的矩阵来说,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个人私利并 不总是最好的。
24
1.2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1.城市与城市化
2.城市管理主体
3.城市管理体制
4.城市管理客体
5.城市管理规律和方法
25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原则:
1.系统分析原则
2.以人为本原则
3.法制透明原则
4.利益平衡原则
5.公众参与原则
6.成本效益原则
26
城市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1.西方的城市管理学研究 20th初,从政治学和行政学的角度研究,侧重于 对市议会、市政府及其相互关系的讨论。 20th20s以后,西方学者在城市财政、税收、治 安、教育、司法、消防等领域,开展了专门研究。 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的社区研究。 20th30s以后,西方城市管理学吸收了行政学、 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建筑学的理论和方法, 逐步形成多学科交叉和相互渗透的跨学科知识体系。
1.城市管理主体

行政效率。
《城市管理学》 柳老师课堂
3
2.市长议会制 实行市长议会制的城市,其议决机构和行政机构分设, 市长在与市议会的关系上处于优势地位,称为“强市长 制”。
法国所有城市,美国多数大城市,德国的巴伐利亚州、
巴登—符腾堡州的许多城市都采用市长议会制。但法国的 市长权力最强。
《城市管理学》 柳老师课堂
《城市管理学》 柳老师课堂
8
5.议会经理制
议会经理制起源于美国弗吉尼亚州的斯套恩顿市, 1908年该市议会制定了一项法案,决定设立“总经理”一 职。议会经理制是20世纪美国发展最快的市政体制。目前, 美国人口超过2500人的城镇,已经有一半实行这种市政体 制。 议会经理在组织结构上与私人公司相似,由市议会聘 任一位市经理,把行政权授予市经理,市经理对城市公共
最多纪录。此后,由于有些大城市实施“撤市改区”改革, 即撤销“县级市”改设“市辖区”,县级市的数量有所减 少。
《城市管理学》 柳老师课堂 13
4.城市行政等级制度
中国建制市包括五个层次的行政级别:
直辖市,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副省级市,如:武汉、南京、大连、青岛 省会城市,如:南昌、贵阳、昆明、郑州 地级市,如:保定、荆州、徐州、大同 县级市,如:江阴、义务、龙口、奉化
《城市管理学》 柳老师课堂
5
3.市议会制
市议会制即由市议会兼行议决权和行政权,市议会就 是市政府。英国各城市普遍实行这种市政体制,加拿大多 数城市也采用市议会制。 市议会制的优点是,有利于维护市议会的权威性,有 利于市议会对城市管理的监督,有利于减少议决机构与行 政机构的矛盾。其缺点是,市长没有实权,不能对城市管 理实施统一指挥,不利于协调各部门工作,对行政效率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组成和职权
• 市人民代表大会由下一级人民代表大 会选举的代表组成。市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是市人民代表大会常设机 关。
• 市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立法权、决 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五、市人民政府
• 1.性质与地位
• 市人民政府是市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是城市国家行 政机关。
• 2.非权力社会参与性主体----NGO,学 者,民众,媒体。
• NGO----非政府组织
三、中共城市党组织
• 1.性质与地位 •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全面领导中
国政府的政党组织,是中国国家政权和社会 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城市国家权力机构、 行政机构、司法机构都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 领导的原则,中国共产党的城市党组织在城 市政治权力系统中处于领导和核心地位。
3. 市人民法院与上级人民法院是监督关系。
(五)市人民检察院
① 市人民检察院是城市司法机关,是代表国家独立 行使检察权的国家法律监督机关。
② 市人民检察院从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员 会,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产生,对市人大及其常 委会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 督。
③ 市人民检察院与上级人民检察院是领导关系
• 我国目前共有8个民主党派,它们是:
① 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民革”) ② 中国民主同盟(“民盟”) ③ 中国民主建国会(“民建”) ④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 ⑤ 中国农工民主党 ⑥ 中国致公党 ⑦ 九三学社 ⑧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台盟”)。
• 1.性质与地位 • 各民主党派是中国共产党的亲密朋友,是
爱国民主党派。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 主党派是参政党,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 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 2.组织形式 • 设立市委员会,凡是三名以上党员可以设 立党小组,支部委员会和总支委员会。
(三)市人民团体
• 1.组成与性质 • 市人民团体是指,以表达和维护一定阶层的群众
②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经 上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街 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构。
(四)市人民法院
1. 市人民法院是城市司法机关,是代表国家独立行 使审判权的审判机关。所谓审判权是指依法审理和判决刑事案
件、民事案件、经济案件、行政案件等权力。
2. 市人民法院从属于市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员会, 由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产生,对市人大及其常委会 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监督。
3.职能
• 市政协的基本职能是根据中国共产党、各 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长期共存、互相 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对 国家的大政方针和城市事务、群众生活中 的重要问题进行政治协商,并通过建议和 批评发挥民主监督的作用。
(二)市民主党派组织
• 民主党派是指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参加爱国统 一战线的各政党的统称。
的具体利益为基础,担负着部分社会管理职能, 起着依照各自的切身利益协调社会各部门之间关 系的作用,并按照一定章程组绢起来的群众性的 社会政治团体。 • 在我国城市特指市工会、市妇联、市共青团等组 织。
• 市人民政府的性质和地位具有双重性。作为城市国家行政 机关,市人民政府是组织和管理本市行政区划内行政事务 的机关,必须执行本市人大及其常发会的决议;同时,它 必须执行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决议和命令,对上级国家行 政机关负责并报告工作,接受上级国家行政机关的领导和 监督,并服从最高国家行政机关——国务院的统一领导。
• 2.组成和领导体制
直辖市、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分别由市长、副市 长、秘书长、局长、委员会(办)主任等组成。
• 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体制是首长负责制,即 市人民政府实行市长负责制,市长主持市 人民政府的工作。市长在市政府的全部工 作中负有全面责任,享有全面领导权、最 高决定权、人事提名和任免权等。
3.市政府的职权
第二章
城市管理主体
第一节 城市管理主体构成
• 一、城市管理的政治主体 • 1.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城市党组织 • 2.城市国家权力机关----市人民代表大会及
其常委会 • 3.城市行政机关----人民政府 • 4.城市司法机关---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
二、参与性主体
• 1.非权力政治参与性主体----民族党派、 工会、妇联、共青团。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市政协是城市 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市政协是一种相对 松散的政治职盟组织,不享有国家权力, 通过的决议没有法律约束力。
2.组成与职权
① 设立市人民政协委员会,根据工作需要设立办事 机构和工作机构。市政协委员会每届任期5年,市 政协委员会全体会议每年至少举行1次。
② 人民政协委员会的职权是:选举政协市委员会主 席、副主席、秘书长和常务委员;听取和审议常 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讨论并通过有关决议;参 与对国家和城市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讨论,提出建 议和批评。
• 2.组成
• 中国共产党组织有中央和多级地方组织,城市 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的地方组织,以市一级党 组织机构为例,共组成部分主要有:市党代表 大会,市委员会,市委常委会,市纪律检查委 员会。
• 3.党对城市和城市政权的领导 • 政治领导、思想领导、组织领导
四、市人民代表大会
• 1.性质和地位
• 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 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政体,是我国的 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行使权力的制度保障
六、城市管理参与性主体
• 城市参与主体----是指虽不具有正式市政决 策和执行的权力,但对市政决策和执行有 积极影响作用的群体、组织和个人的总称。
• 城市参与主体具有发言权、监督权参与 权,对于政治主体有一定的制约和不补充。
(一)市政治协商会议
• 1.性质和地位 • 中国的政党的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
• 根据我国宪法,市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 的权限,管理本市范围内的经济、教育、 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 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 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工作,发布决 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 工作人员。
4.市人民政府的机构设置
①设立工作部门----局,委员会,科, 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