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丑奴儿一课一练的答案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1)为赋新词强说愁:qiǎng (2)欲说还休:hái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少年不识愁滋味: 指年轻的时候。 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2)为赋新词强说愁:勉强地,硬要 (3)而今识尽愁滋味:尝够,深深懂得 (4)欲说还休:停止 (5)爱上层楼:高楼
(5)结句“天凉好个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 ,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天凉好个秋”是句闲淡的话,骨子里包含着忧郁 和愤激之情。化深为浅,化浓为淡,寓沉郁之情于 闲淡之中,耐人寻味。 但“天凉”和“秋”却透着 无比的凄凉和冷清,有力地衬托了作者无限的愁情 。 5、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D A.词中通过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反衬出如今 饱尝愁苦又有愁难吐得心情。 B.“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表现出了作者 想说而终不敢说,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C.这首词蕴涵了词人艰难坎坷的人生经历,潜藏 了世事变幻壮志未酬的无奈和悲愤之情。 D.全词跌宕有致,今昔两相对照,意蕴深长,耐
3、欲说还休
反复:表现了词人内心深沉的孤独与压抑。
4、却道“天凉好个秋”
写出了词人满含辛酸却无处倾述的苦衷。
诗文赏析
写作手法 对比 1、少年与而今 突出强调了今日词人内心愁苦之深重。 2、有愁与无愁 表现了词人受压抑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 也表达了对南宋统治集团的讽刺和不满。
问题探究一
上片中‚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愁‛和 下片中‚而今识尽愁滋味‛的‚愁‛,其内 涵是否一样? 不一样。前者为‚闲愁‛----涉世未深 ‚少年‛的无根之愁、做作之愁。后者是关 怀国事、怀才不遇所引起的‚哀愁‛----受 到压抑、无以言说、无法解脱之愁。
③独上高楼者,初始目标和终极目标都是要忍受
孤独,耐得住寂寞。独上高楼者,那是登幽州台 的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独上高楼者,那是 寂寞的凡高,以一一幅幅传世名画,像世人展示 着他那火热的内心。独上高楼者,那是被贬黄州 的苏东坡,朝廷的黑暗是种“半山腰”,但这种 半山腰并没有对其造成压力,他仍旧马不停蹄的 去攀登,去寻求另一个自我。东坡在穷山僻水中 完全脱离了世俗,人生的坐标顿时改变了方向, 正是这种难以言状的孤独,让他彻底忘记了尘世 的喧嚣,世间的纷扰,从而进入了另一个人生的 境界——审美境界。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 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 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抒发了被免官闲居的愁懑。 一个“愁”字对比概括了一生体 验。
课பைடு நூலகம்练习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作者是( ),( )朝代词人,节选自( 2、赏析“为赋新词强说愁” ( ) 3、赏析“却道“天凉好个秋” ( ) 4、写出词作的主题( ) 5、“少年”与“而今”的对比有何作用?( 6、赏析“欲说还休” ( ) )
3、文学常识 辛弃疾,字 幼安 ,号 稼轩 , 南宋 (朝代)爱国 诗人。这两首词选自《 稼轩长短句 》。 4、思考问题: (1)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一种愁? __少年时的愁是一种无根之愁,是做作之愁,是闲 愁。___ (2)联系辛弃疾生平,说说而今的愁是怎样的一 种愁? _而今的愁是胸怀壮志,倍受打击,是一种深沉而 无法解脱的壮志难酬的愁。__
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辛弃疾及其词作风格 鉴赏词作的艺术手法 能力目标 在朗读中体味词作的意境之美 情感目标 在诵读品味中提高审美情趣
作家作品
辛弃疾(1140-1207)南宋爱国词人。字幼安
)
备课资料
拓展
古今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
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 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思考
王国维的人生治学三境界你认为哪一 种境界最重要?为什么? (写成一段100字左右的评述性文字)
写作背景
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
一首词。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 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日非, 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 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在这首词中,作 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 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 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①人生就是一次漫长又艰辛的旅途,但这种旅
途不是一直在一马平川中漫步的,而是不断向 崎岖坎坷的倾斜中艰难行进的;人生不是平原 式的,而是登高式的,最美丽的景色往往在高 不可攀的绝顶。面对学问的“珠峰”,要想看 得更高,望得更远,首先就要“独上高楼,望 尽天涯路”。 ②学问三境界是递进式的,而且环环相扣,其 中以“独上高楼”最为重要。“独上高楼”是 个引子,没有“独上高楼”,就不会引出之后 的“为伊消得人憔悴”与“众里寻他千百度”。
理解大意
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 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 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 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 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诗文赏析
1、为赋新词强说愁。
写出了少年的好胜与纯真。
2、而今识尽愁滋味
概括了词人一生众多的艰难与辛酸。
问题探究二
结句‚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 秋’!‛采用欲吐还咽的抒情法,有什 么样的表达效果?
这里作者笔锋一转,把原来想说的话咽回去, 改口说,天气凉快了,多好的一个秋天。短短两 句词,写出了抒情主人公的两副面孔:一副是心 事重重,愁思百结;另一副是吞下苦泪,强作笑 颜。‚欲说还休‛反映了辛弃疾归宋后的真实生 活处境,而‚却道‘天凉好个秋’‛是以闲淡语 来抒写胸中的悲愤,充分展现了他那深沉、复杂、 矛盾、哀怨的内心世界,更耐人寻味。
(3)少年时登楼与而今登楼的目的有何不同? __少年时登楼,是为了登高望远,抒情自己的豪情 壮志。而今登楼,是为了排遣内心的悲愤之情。 _ (4)为什么词人“欲说还休”?是什么原因使他 想说却又不说了? A.处境的残酷。统治者处处排挤、打击他,他处 处受猜忌,所以有愁不敢说。 B.更主要的原因是,一生功业无成,而又无人理 解。这种孤独的愁情,说了又有什么用,也包含着 对南宋小朝廷的无限失望。 _______
,号稼轩。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 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显示其卓越军事 才能与爱国热忱。但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 采纳,并遭到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于江西一 带。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 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 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有《稼轩长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