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客货运输结构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
未来十年我国运输结构的可能演变及趋势
![未来十年我国运输结构的可能演变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5b967531a5e9856a561260ba.png)
未来十年我国运输结构的可能演变及趋势摘要:本文通过阐述运输结构的含义,分析影响运输结构变化的诸如需求、供给和制度等方面因素,并在分析其演变趋势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我国运输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及其趋势。
关键词:运输结构需求供给制度趋势一、运输结构的含义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大体上可以分为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
宏观层次的运输结构是从国民经济整体考察运输业的运输能力与运输需求的适应程度,以及为了建立适应性运输业而应有的生产要素投入比例和运输业产出比例。
中观层次的运输结构是从运输行业内部考察各种运输方式的构成,以及为了实现合理分工协作所需的比例关系,微观层次的运输结构,是从每种运输方式内部的各个环节考察其构成比例。
二、影响运输结构变化的因素(一)需求因素人们具有对高效率的运输服务的需求,包括生活和生产的运输需求,这种需求促进了运输的产生和发展,不同运输方式的客运和货运带给人们不同的效用。
这种效用评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并引起了运输需求和运输结构的变动。
在生产上,物流的出现就反映了运输需求向高级化发展的趋势。
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系统化不断加深,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的一体化趋势增强,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产业之间在商品、信息、资金上流动的协调性要求提高,从而对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提高速度、提高通达性和灵活性、提高组织化程度等。
道路运输尤其是高速公路以其方便灵活、通达性强、节省时间、货损货差小的优势在世界各国普遍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经历过长期发展的铁路运输所占市场份额逐步减少。
(二)供给因素供给因素也是运输结构函数的自变量之一。
一方面表现在新技术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的促进的不均衡上,从而促使不同运输方式的性能对比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投资结构出现变化,并最终引起综合运输体系中不同运输方式构成比例的变化。
另一方面,新的运输方式的出现则会因为在某一方面的优势而吸引需求者并在运输体系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打破原来的格局。
未来十年我国运输结构的可能演变及趋势
![未来十年我国运输结构的可能演变及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4e03aa1258f5f61fb63666bb.png)
未来十年我国运输结构的可能演变及趋势交通运输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一个国家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
而运输结构的演变,又能反映出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趋势。
目前行业内被广泛认可的交通运输方式有五种,即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水运运输、航空运输以及管道运输。
各种运输方式不同的技术经济特征,决定了其不同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水平,这对运输结构的演变趋势有很大的影响。
一、我国铁路运输方式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铁路运输方式发展迅猛:总里程上,截至2021年底,铁路里程达到9.32万公里,居世界第二;平均速度上,由新中国成立初期平均时速只有43km/h到如今高速铁路的每小时350km/h;运输能力上,2021年,铁路旅客发送量18.62亿人次;货运量369.70亿吨。
一方面,我国特殊的地理形态、相对落后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铁路运输作为基础性运输方式的地位在短期内难以动摇。
另一方面,我国铁路运输业也面临着诸多的问题:运输线路少、运输密度低、舒适性差等。
高速铁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铁路运输供求之间的矛盾。
总而言之,笔者认为,结合铁路发展的历史资料,铁路发展将出现以下趋势:一、货物运输量会稳中有降;二、速度上,尤其是客运车辆的速度会不断提高,高铁会得到更大范围的普及;三、我国的铁路网会更密集,能有效地将各地在最节省的前提下联系在一起。
二、我国公路运输方式的发展现状趋势截至2021年底,我国的高速公路里程总计约为8.5万公里,公路里程410.64万公里,年旅客运输量328.62亿人次,年旅客周转量达到*****.2亿人公里;年货物运输量282.01亿吨,货物周转量*****亿吨公里。
这些都远远超过铁路运输。
这也预示着巨大的道路运输需求。
公路运输业以其机动灵活、直达门户的特点成为了整个交通运输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路在中短途运输中能作为集散支线以弥补铁路、水运和空运的不足,在长途运输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干线运输的作用。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与结构分析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与结构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d9b597b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b5.png)
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与结构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行业作为服务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的重要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
本文将从交通运输行业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走势、产业结构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历史发展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马车时代。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类不断地创新和发明,交通运输工具也不断演化。
在我国古代,存在着以人力为动力的交通运输工具,如人背篓、担架、轿子等;也有以动物为动力的交通运输工具,如马车、驴车等。
到了近代,蒸汽机的发明和机械化的进步,推动了交通运输行业的飞速发展。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快速发展阶段。
二、现状和未来走势目前,我国的交通运输行业已经步入高速发展时期,整体呈现出稳中有增的趋势。
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9年,我国交通运输总量实现了持续增长,到2019年底,已经达到了55.7亿吨,同比增长5.4%。
从运输方式看,公路运输是我国交通运输总量的主导方式,但铁路、水路、民航等运输方式也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增长。
未来,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也将朝着更加绿色、智能、便捷等方向发展。
政府将继续扩大投资力度,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输体系优化升级,逐步实现交通运输领域的智能化、绿色化、高效化发展。
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下,我国交通运输行业也将加强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运输安全和畅通。
三、产业结构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产业结构主要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
以公路运输为例,我国公路行业自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公路运输队伍。
截至2019年底,我国公路总里程已超过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达到了1.36万公里。
公路行业的发展,也带动了物流业、快递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铁路运输则是我国交通运输行业的“铁骨”,铁路运输能够大量运输,速度快、效率高,尤其在人、物运输中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2019年,我国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14.7万公里,高速铁路运营里程已超过3.5万公里。
中国运输结构现状分析
![中国运输结构现状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b220bd1c1c708a1284a444f.png)
中国运输结构现状分析科技进步推动了社会进步,提升了社会和公众对运输的要求,作为现代物流和国民经济发展根基的运输业,到今天,它已发展到了包括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等多种多样运输部门的社会生产部门。
一、我国运输发展现状:(一)铁路运输:铁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又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
虽然我国铁路运营里程在总量上尚处于短缺状态,路网结构对国土的覆盖性尚有较大的差距,但在各种运输方式组成的交通运输体系中,铁路运输始终处于骨干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了强有力的支持作用。
铁路运输是能源、矿类等重要物资的重要运输方式。
由于我国资源分布不均,产品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距离较远,使得许多货物的运输距离较长。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加上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生产布局逐步趋向合理,铁路货运需求的增长相对趋缓、运输压力有所减轻,一些限制口的运输状况也逐渐好转,从而为铁路充分满足影响国民经济大局的煤炭、粮食等物资的运输创造了条件。
长期以来铁路运价偏低,并且承运了大量短途旅客,既挤占了铁路运输能力,又未能取得应有的经济效益,也妨碍了铁路旅客服务质量的提高。
近几年来,随着铁路运输政策及客票价格的调整,相当一部分中、短途客流分流到其它运输方式(主要是公路)上,从而使铁路承运长途旅客比能增大,铁路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二)公路运输:我国公路在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等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运输方式的总和。
根据交通部规划,到2010年,公路总里程要达到210万至230万公里,全面建成“五纵七横”国道主干线。
省级高速公路以及农村公路建设投资会继续快速增长,中部交通运输网络将趋于完善。
近些年来,公路运输发展较快,现已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原因有:一是公路对铁路继续保持在中、短途运输上的分流优势;二是公路运输因高速公路和其它高等级公路的发展而在中、长途运输上逐步获得了市场竞争优势;三是公路运输有小批量、快速、“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四是公路运输能衔接其它运输方式。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db612d4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a7.png)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道路运输市场是指由道路运输企业提供的货物和乘客运输服务的市场。
在这个市场上,道路运输企业根据市场需求提供货物和乘客的运输服务,以赚取利润。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是道路运输市场的主要特征,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对于道路运输企业的经营和发展至关重要。
道路运输市场的结构主要包括竞争程度、市场集中度和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条件。
首先是竞争程度。
道路运输市场通常存在着较为激烈的竞争,这是由于市场的供应者众多,信息对称度较高,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等原因所导致的。
道路运输企业在竞争中需要通过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成本和创新来提升竞争力。
其次是市场集中度。
市场集中度反映了道路运输市场中供应企业的数量和市场份额的分布,是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
在道路运输市场中,市场集中度相对较低,不存在垄断现象,供应企业多样化,市场份额分散。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兼并重组,市场集中度可能会逐渐提高。
第三是市场的进入和退出条件。
道路运输市场的进入门槛相对较低,新的运输企业可以相对容易地进入市场,增加竞争,但也可能导致市场过度竞争和价格战。
市场的退出条件也相对宽松,运输企业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经营状况决定是否退出市场。
道路运输市场的进入和退出较为自由,从而保证了市场的活力和竞争力。
市场集中度有望逐渐提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的兼并重组,一些大型运输企业可能会通过收购或合并其他企业来扩大市场份额,提高市场集中度。
这将导致市场竞争程度的减弱,对于小型企业来说可能面临一定的竞争压力。
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的普遍化,运输企业可以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和互联网平台来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降低成本,拓展市场。
这将增加市场竞争,促使企业在服务质量和价格上进行更大的优化。
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将增强。
随着国家对道路运输市场的监管加强,市场将逐渐趋向规范化。
政府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市场秩序,保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176f0deb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a.png)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道路运输市场在中国是一个极其庞大的市场,也是一个处于快速发展和不断演变的市场。
本文将从市场结构和演变趋势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市场结构分析。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主要包括运输企业的数量、规模分布和市场份额。
当前,中国道路运输市场上存在着大量的运输企业,从小规模的个体运输户到大规模的物流企业不一而足。
这些企业的规模分布较为分散,且市场份额也相对较为均衡。
还存在一些区域性龙头企业,它们在特定地区或特定领域具有较大的市场份额和竞争优势。
道路运输市场的竞争程度较高,市场结构相对较为分散。
市场演变趋势分析。
道路运输市场正处于快速发展和不断演变的阶段。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道路运输的需求将继续增加。
尤其是在农产品、快速消费品等领域,对于道路运输的需求将会进一步增长。
技术的进步将为道路运输市场带来巨大的变革。
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应用将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改善客户体验。
物流平台的兴起将促使整个市场的集中度提高,大型物流企业将进一步壮大。
环保和节能意识的提升也将对道路运输市场产生深远影响。
政府将会加强对车辆尾气排放标准的监管,推行新能源车辆的使用,促进绿色运输的发展。
这些变革将使市场逐渐向规模化、集中化和绿色化发展。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相对分散,竞争程度较高。
市场在不断演变中,未来将呈现出规模化、集中化和绿色化的趋势。
道路运输企业应积极应对市场变化,提升自身技术水平和运营效率,以适应市场需求,实现可持续发展。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004c6c55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0.png)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道路运输市场是指运输公司通过道路运输工具进行货物和人员运输的市场。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对于了解这一行业的发展和未来走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通过对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和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一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分析1. 市场主体道路运输市场的主要市场主体包括货物运输公司、客运公司、货运代理公司和相关服务提供商等。
货物运输公司以货车为主要运输工具,负责货物的长途运输和配送;客运公司则以客车为主要运输工具,主要提供城市间和城乡间的客运服务;货运代理公司则作为中介机构,为货物的发运和运输提供各种服务;相关服务提供商包括维修、保险、车辆租赁等相关服务提供商。
2. 市场规模道路运输市场规模巨大,同时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物流业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道路运输市场的需求不断增加。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货物运输总量持续增长,2019 年全国货运量为 48.84 亿吨,同比增长 6.9%;客运量同比增长 5%,达到 31.8 亿人次。
市场需求与规模庞大,极大地促进了道路运输业的发展。
3. 市场竞争道路运输市场竞争激烈,主要表现在价格竞争、服务质量竞争和市场占有率竞争等方面。
在这种竞争下,很多运输公司在追求短期利润的也导致了服务质量的下降或者不断的扩大规模以抢占市场。
在市场竞争中,一些大型运输公司借助规模效应和专业化优势不断壮大,而一些小型运输公司则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
1. 新技术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在道路运输行业中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
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实现货物的跟踪和管理,提高运输效率;导航技术和智能交通系统的应用,可以降低行车事故的发生率和提高运输效率。
未来道路运输市场更加注重信息化和智能化发展。
2. 绿色运输的倡导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日益增强,绿色运输成为未来道路运输市场的主要发展方向。
我国综合运输结构问题成因分析
![我国综合运输结构问题成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f6e3661f5335a8102d2204d.png)
根据“运输化理论”,对运输化阶段的判断可以从运输结构和运输需求这两个方面进行。运输结构是在社会交通运输中,各种不同运输方式所占的比例,以及各种运输方式基础网络的建设状况。从运输结构的发展来看,完善的铁路网、公路网和港口体系的建成是初步运输化基本实现的标志;而高等级公路网以及航空网的普及则是较完善运输化阶段的体现。从运输需求方面看,初步运输化阶段运输需求的扩大主要体现在数量的急剧增加上;而运输化较完善阶段的运输需求在数量的增长上不再那样突出,却更多地体现在对运输质量和服务的要求上面。从运输需要满足的程度看,初步运输化阶段首先要解决大宗、长途货物的调运;而在运输化较完善阶段,大宗能源和原材料的远距离运输问题已经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主要为高附加值产品提供快捷运输服务,实现综合运输。
在1978~2001年的23年间,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以9.4%的速度递增,而交通基础设施增长相对缓慢,铁路营业里程仅增长35.4%,公路里程仅增长90.7%,内河航道里程反而减少10.7%。我国已有城市近700个,而民航能通航的城市仅128个,不足城市总数的1/5,与经济发展仍不同步。沿海港口结构性矛盾突出,目前我国有大小港口130多个,泊位1400多个,但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仅527个,其中10万吨级以上泊位不足20个,其余多为3.5~5万吨级泊位,由于超大型泊位少,航道和码头前沿水深不足,大型船舶进港靠泊困难,大大增加了运输费用。公路网结构不合理,全国公路主骨架尚未形成,各层次路网规模和其功能、地位相互匹配不够,布局不尽合理,影响整个路网功能和作用的发挥;区域发展不平衡,西部地区公路技术等级低,行车条件差,通达深度低,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拉大。长期形成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欠帐状况未能得到根本扭转。
我国运输结构的可能演变及趋势分析
![我国运输结构的可能演变及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4c47f931711cc7930b716b9.png)
我国运输结构的可能演变及趋势分析我国运输结构的可能演变及趋势分析摘要通过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运输结构演变的规律,分析我国中长期的运输规划政策,对我国未来十年的运输结构的可能演变做出预测,并推断出其开展的趋势。
关键词运输结构运输结构演变运输1 我国运输结构演变规律1.1货运方面各运输方式之间的结构变化根据行业统计数据可以发现:在1980年至1990年的货运市场中,公路主要是短途货运,铁路、水运主要是长途货运,且在长途货运的市场中铁路的市场地位高于水运;在1990年至2000年的货运市场中,公路主要是短途货运,铁路、水运主要是长途货运,但在长途货运的市场中水运的市场地位超过铁路;在2000年至2021年的货运市场中,公路货运逐渐开展成以中短途运输为主,在长途货运的市场中,铁路的市场地位大幅下降,水运市场地位大幅上升。
在相同距离内民航运输的本钱比其他运输方式的本钱高昂,因此,民航运输不能成为货运市场的主要运输方式。
1.2 客运方面各运输方式之间的结构变化在客运方面,公路在运输行业的市场地位已经超过铁路位居第一位,水运在旅客运输的运输行业的份额逐年下降,民航作为高端运输方式其在运输行业中的市场地位截止2021年已经超过水运位居第三。
2 我国运输开展规划2.1公路开展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采用放射线与纵横网格相结合的布局方案,形成由中心城市向外放射以及横贯东西、纵贯南北的大通道,由7条首都放射线、9条南北纵向线和18条东西横向线组成,总规模约8.5万公里,其中:主线6.8万公里,地区环线、联络线等其他路线约1.7万公里。
2.2铁路开展规划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于2004年经国务院审议通过,其开展目标为:到2021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到达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到达50%,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开展需要。
2.3内河水运开展规划高等级航道是全国内河航道的核心和骨干,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局部,有条件的还可与其他交通方式共同组成开展为综合运输大通道,主要指现有的和规划建设为可通航千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个别地区的航道受条件限制为可通航500吨级船舶的四级航道。
我国旅客运输结构变化及其趋势分析
![我国旅客运输结构变化及其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126a544f01dc281e43af010.png)
决定 客 运结 构 的首 要 条件 是 国家 的经济 发 展 水平 和 阶段 。 的 一些 特 征 ,但 是 距 离 综合 运 输 结 构 的平 稳 发 展阶 段 还 有 很 i 球经济 发腱 的水平和阶段决定 了人们的收入水平 以及消费 大 差距 。所 以我 国客 运 结 构 的改 变 还 受 到经 济 发 展 的影 响 。 站 构 ,收 入水 平 消 费结 构 又 决 定 了 人们 对 不 同种 类 运 输 方 代l t f 勺 选 择偏 好 和 客 运 结 构 。只 有 当 人们 的生 活 水 平 提 高 到 一
2 . 2结 构 性 分 工将 更 趋 合 理 化
在 工 业 化 进 程 中 ,客运 结构 会 随 着 经 济 的 快速 发 展 以及 定 度 时 , 人 们 的 收入 可 以确 保 自 由选 择 各种 运 输 方 式时 , 对 其 产业 结 构 的变 化 而 变 化 ,主要 表 现 为 各 种 运输 方 式 的市 场 运输l J ‘ 具 的 要求 就 开 始 由量 向质 转 变 ,则 会 使 新 兴 的运 输 方 份额的变动 , 竞争趋 向合理化分工、 协调发展阶段演化。目前 逐步 占 订 了 场 主 导地 位 。伴 随 着 我 国 社会 经 济 的发 展 ,对 我 国经 济 正在 朝 良好 的势 头 发 展 ,预 计 在 未 来 较 长 的 一段 时 公路 、 民航 等 运 输 方式 加 大 了建 没和 投 资力 度 , 使得 旅 客 有 了 期, 客 运 结 构 的 调整 将 以各 种运 输 方 式 形 成 合 理 分工 、 优 势 互 更 影 样 的选 择 方 式 ,从 而 最 终 导 致 客流 在 各 种 客 运 方 式 间 的 补 为 目标 , 逐步深化, 比如 调 整 铁 路 列车 运 行 时 刻 , 提高 运 输 分配, 运输结构 也因此而发生变化 。从这一 ・ 意义上来说 , 社 速 度 , 发 展 水 路 高速 客运 及 旅 游 客 运 , 发展公路客运等。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babe2bc5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cd.png)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道路运输市场的规模不断扩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结构变化也日益明显。
本文将对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进行分析。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指的是市场的竞争状况,即市场中存在的企业数量、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等因素的综合表现。
1、市场竞争格局道路运输市场的竞争格局主要包括三种:完全竞争、垄断竞争和纯垄断。
在完全竞争下,市场中存在大量的小企业,市场对于新进入者的准入门槛较低,企业间竞争激烈。
在垄断竞争下,市场上存在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它们通过技术、品牌等优势形成了一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纯垄断下,市场上只存在一家企业,该企业对市场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能够完全控制市场的供给和价格。
2、市场规模道路运输市场的规模受多种因素影响,例如经济发展水平、物流需求、政策法规等。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的规模可分为四个层次:城市道路运输市场、区域道路运输市场、全国道路运输市场和国际道路运输市场。
3、企业规模和数量道路运输市场中企业的规模和数量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在城市道路运输市场中,企业数量众多,规模相对较小;在全国道路运输市场中,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规模较大,形成了少数大企业对市场的垄断;在国际道路运输市场中,主要是大型跨国物流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政策法规的不断优化,道路运输市场竞争格局也在逐渐调整。
未来,市场竞争格局将朝着规模化和集中化方向发展,优势企业将更加集中,市场盈利能力也将得到提高。
未来,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京津冀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实施,道路运输市场的规模将得到更加迅速的扩大。
同时,随着“互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物流服务模式也将发生变化,市场规模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随着市场竞争格局的调整和优势企业的垄断,未来道路运输市场中企业的规模将不断增大。
同时,受到资本市场的驱动,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等行为也将增加,形成规模更大、产业链更完整的龙头企业。
关于我国运输结构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
![关于我国运输结构发展问题的若干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ca05acbd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cb.png)
1、从我国的国情看
1.1 从我国的国土面积、人口与自 然状况看。我国领土面积大,人 口众多,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 人口主要分布在东、中部地区, 人口密度大大超过工业发达国家 (见下表)
1.2 从能源资源状况看。我国是一 个煤炭资源较多,石油资源相对 少的国家,已探明的人均石油资 源储量只相当于全球人均的1/10
2、这些国家在市场经济的机制下,先后建定了发达的铁路、 公路、航空、水运、管道运输网络,在各种运输方式的激烈 竞争中,造成了一定的资金、资源的浪费
3、七十年代出现的能源危机,以及全球性的资源、环境问题 日益凸现,轨道交通又重新受到了重视,不断采取措施,加 快轨道交通和航运的发展
4、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各国的运输结构状况也不完全一样, 见下表:
——客运结构。汽车运输应承担中短途、城乡间的旅客运输任务, 铁路应承担城市间的中长途的旅客运输任务,民航应承担时效要求快 的城市间的中长途旅客运输任务,在特大、大城市及城市化地带,以 充分发挥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公用交通系统的作用
——货运结构。中长途的、大宗的物资运输应以铁路、沿海及内河 水运为主,中短途的、发到点分散的、时效要求高的应以公路为主, 民航更多地承担长途的、高质的、时效要求快的货物,油气运输应充 分利用管道运输
在货物运输中,铁 路比重继续下降,从 1996年51.7%,2005年 下降到49.7%,公路、 管道从1996的19.8%、 2.3%上升到2005年的 20.8%、2.6%
1996-2005年我国运输结构变化图
运输 旅客周转量比重(%)货物周转量比重(%)
方式
1996
2005
1996
2005
铁路 36.5
对大城市和城市化地带来说, 对轨道交通的发展认识不足, 发展缓慢
我国运输结构发展历程简析
![我国运输结构发展历程简析](https://img.taocdn.com/s3/m/a19566e3ba1aa8114531d935.png)
我国运输结构历程简析运输结构是**种运输方式在一定时期内相互竞争、相互合作而的。
对我国运输结构历程的研究,有助于分析我国运输结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为**种运输方式的起到理论指导作用,促进我国综合运输体系的不断与完善。
笔者在我国积极综合运输体系的策背景下,主要通过对运输结构历程进行研究,理顺其过程,为分析我国目前运输结构的进一步奠定基础。
一、运输结构及其影响因素XX1.运输结构结构是事物本质特征的反映,是指事物的组成部分及其**部分之间的组成方式和相互关系.运输结构是指运输的组成要素及其**要素之间的组成方式和相互关系.运输结构的变化可以看作是新增的运输量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进行的分配,以及原有运输量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的转移所产生的共同结果。
自从,我国的运输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XX一方面,**种运输方式在需求引导和运力促进下,**自发生新的运输量,这就了成长性增长。
另一方面,由于原有的运输结构不能适应新的需求,使得运输量在不同运输方式之间进行转移,即由于竞争而产生的单纯性结构变化。
某种运输方式运输量的净增长是在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成长性增长(或萎缩性减少)与运输量转入(转出)之和。
2.运输结构的影响因素影响运输结构变化的因素很多,归纳起来不外乎外因和内因2个方面。
XX(1)内部因素.XX影响运输结构62I企-菅理2000年第5期总第249期变化的内部因素是指**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
虽然**种运输方式之间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是不同的运输方式也有其特有的服务领域,如水运运输和管道运输。
**种运输方式技术、经济特性的也在不断地影响运输结构.XX(2)外部因素.外部因素是指运输系统的外部环境,主要包括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和策等。
自然条件泛指地域、地形、地貌和地质以及水、矿产、生物等一切自然条件.经济状况对运输结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的经济水平下,不同的化程度下,有与其相适应的运输结构。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c9d4b54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8.png)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道路运输是现代物流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承担着货物、客运的重要任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乡建设的不断完善,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相关行业提供参考和借鉴。
一、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分析1. 道路运输市场主体道路运输市场的主体主要包括货运企业、客运企业和个体户。
货运企业是指专门从事货物运输的企业,包括大型物流企业、中小型运输公司等;客运企业则是专门从事旅客运输的企业,如长途客运公司、城市公交公司等;个体户主要指一些自雇的小规模运输业主,他们通常靠自己的车辆从事货运或客运。
道路运输市场需求主要包括货物运输和旅客运输两个方面。
货物运输需求受物流需求的影响较大,主要包括商品流通、生产配送等方面;旅客运输需求则受城市化进程、旅游需求等因素影响。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旅游业的不断发展,道路运输市场需求稳步增长。
目前我国道路运输市场竞争格局较为复杂,除了传统的货运企业、客运企业之外,还有一些新兴的网约车、快递物流企业进入市场。
这些新兴力量的崛起对传统的道路运输市场格局造成了一定的冲击,竞争愈发激烈。
1. 新技术的应用随着物流技术的发展和智能化设备的广泛应用,道路运输行业也不断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物流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正在为道路运输市场带来新的变革。
通过大数据分析,运输企业可以更加精准地了解市场需求,提升运输效率。
2. 环保意识增强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增强,道路运输企业也逐渐重视环保与节能。
新能源车辆的推广应用,成为道路运输市场的一个重要趋势。
通过使用更加环保的车辆和能源,不仅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还有利于降低运输成本。
3. 产业整合加速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道路运输市场的产业整合趋势日益明显。
一方面是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大型物流企业通过收购其他企业,实现规模扩大和资源整合;另一方面是产业链上下游的合作共赢,包括货物供应商、物流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
客货运基本情况
![客货运基本情况](https://img.taocdn.com/s3/m/a3e02f46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c36c517.png)
客货运基本情况中国的客货运情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概述:一、客运方面:1.公路客运:中国公路客运量在近年来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
根据不同的数据来源,2019年至2021年间,公路客运量有所下降,这可能与人们出行方式的改变有关,例如私家车、公共交通和网约车的增加。
2.铁路客运:铁路客运量在过去几年中保持稳定增长。
中国铁路客运周转量在2019年达到218134亿人公里,同比增长10.9%。
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铁路作为出行方式。
3.航空客运:中国航空客运量在过去几年中快速增长。
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航空运输市场的不断发展,航空客运逐渐成为人们中长途出行的主要方式。
4.水路客运:水路客运量相对较少,但也有一定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内河航运的发展,水路客运量也有所增长。
二、货运方面:1.公路货运:公路货运是中国货运市场的主要力量,占据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物流需求的增加,公路货运量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2.铁路货运:铁路货运一直以来都是中国货运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铁路货运量呈现出下降趋势,这可能与经济结构调整和运输方式的变化有关。
3.航空货运:航空货运在中国货运市场中的份额相对较小,但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时效性。
随着全球化和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航空货运市场也有望继续增长。
4.水路货运:水路货运在中国货运市场中占据一定份额。
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航运市场的变化,水路货运市场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机遇。
总体而言,中国的客货运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复杂化的特点,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既存在竞争也存在合作。
在未来,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客货运市场还将继续发生变化和调整。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ff28546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b7.png)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交通运输需求的增加,道路运输行业在我国的市场结构和发展趋势也在不断变化。
道路运输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经济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一、市场结构分析道路运输市场主要由货物运输和客运运输两大部分组成。
在货物运输领域,市场主要由物流公司、货车运输企业和物流园区等组成;在客运运输领域,市场主要由公交公司、出租车公司、网约车公司和旅游客运公司等组成。
1. 货物运输市场结构(1)物流公司随着物流行业的发展和国家对物流行业政策的支持,物流公司在货物运输市场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物流公司主要提供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等服务,其市场地位不断稳固,同时在货物运输市场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和运输作用。
(2)货车运输企业货车运输企业是货物运输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其规模庞大,从小型货车运输企业到大型物流企业,各种类型的货车运输企业在市场中都有一席之地。
货车运输企业的竞争主要体现在运输成本、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等方面。
(3)物流园区物流园区是货物流通与集散的重要基地,其建设和发展对货物运输市场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物流园区的建设和投入,可以提升货物运输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为货物运输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公交公司是客运运输市场中的重要主体,其服务范围广泛,服务类型多样,覆盖城市公共交通、城际客运等多个领域。
公交公司的竞争主要来自于运营效率、服务质量和线路布局等方面。
(2)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公司是城市客运运输市场中的另一大参与者,其服务特点为点对点、随叫随到。
随着网约车等新业态的崛起,出租车公司的市场地位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挑战。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网约车公司逐渐崛起,成为客运运输市场中的新生力量。
网约车公司通过信息技术平台,实现了乘客与司机的精准匹配,为乘客提供了更加便捷、快捷的出行服务。
(4)旅游客运公司旅游客运公司主要以长途客运服务为主,其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但在旅游旺季和特定区域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
分析我国客货运输结构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
![分析我国客货运输结构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https://img.taocdn.com/s3/m/cf354916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6b.png)
运输经济学作业二分析我国客货运输结构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客运结构演变:建国之初,我国客运结构比较单一,铁路占主导地位,公路、水运、航空只起辅助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客运虽还是旅客周转量,铁路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公路和民航稳步上升。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客运以铁路为主,1970年完成旅客周转量仍占69.60%,公路占23.30%,航空很少。
进入20世纪80年代,客运结构更发生了明显变化,铁路比重继续下降,公路和航空在客运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到1995年,铁路客运量仅占8.76%,旅客周转量占39.39%,而公路客运量达到88.76%,虽然公路客运运距较短,但旅客周转量比重也达到51.13%,航空客运量虽低,但周转量比重占到7.57%,说明航空在长途客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五”和“七五”期间,铁路和公路旅客运输结构的变化幅度比前几个五年计划时期要小得多。
“九五”和“十五”期间,航空客运的比例逐渐增大,旅客周转量比重达到了11.71%,公路运输占据了主导地位,客运量达到90%以上,旅客周转量也保持50%以上。
2010年11月累计客货运输统计数据显示:公路客运仍是旅客运输主要方式,占客运总量93.28%,与此同时,民航旅客运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逐渐成为旅客运输重要新生力量。
客运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是决定客运结构的首要条件。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决定着人们的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而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又决定着人们对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偏好与客运结构。
当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人们对运输方式的选择更注重经济性;整个社会还不太富裕的时候,劳动时间的价值也不太高,人们旅行的时候并不过分注重旅行的速度。
只有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注重旅行的舒适性和个性;只有当人们的劳动时间有相当高的价值时,人们才更重视旅行的速度。
(2)当价格因素不成为人们自由选择运输方式的制约因素时,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行速度方面的差别是推动客运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
我国运输结构演变动因及趋势分析
![我国运输结构演变动因及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9b15054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c.png)
热点聚焦D01:10.3963/j.issn.l006-8864.2021.01.002我国运输结构演变动因及趋势分析关键词:运输结构;演变特点;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客运量;货运量运输结构是指运输部门内外部相互联系的各个方 面和环节的有机比例和构成。
我国交通运输经过长期的发展进步,目前已经形成一个以公路、铁路、水运、航 空和管道等5种运输方式为基础的功能完整、结构层 次分明的体系。
交通运输是社会经济最重要的纽带和 基础结构之一,通过对我国过去的运输结构演变规律进行研究,找出社会、经济、自然资源等因素对运输结 构的影响,不仅能掌握我国交通运输体系中存 在的问题,还能为我国构建合理的交通运输结 构提供借鉴,保证社会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因此2018年的93.51%,超过铁路客运成为我国主要的客 运方式。
铁路和水运的客运量虽然在逐年增加,但在客运总量中所占比重逐步下降,客运分担率呈下降趋势。
由于铁路客运的规模基数大,客运量相对于水运 和航空而言大得多,因此铁路客运在旅客运输中仍然 占据重要地位。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在选择出行时对运输服务的时间、速度还有舒适度等表1我国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及客运量年平均增长率项目 时期 铁路 公路 水运民航 合计对运输结构进行分析、协调各种运输方式的发 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运输结构的演变特点及动因分析1.运输结构演变特点(1)运力结构演变特点。
①在旅客运输方面。
从表1可以看出,1949—2018年期间,我国 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的客运量增长率总体上都保持增长趋势,其中,公路和民航运输的客运 量年平均增长率最高,水运客运量年平均增长率最小。
在建国初期和国家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以后两个时期各种运输方式的客运量平均增长率较大,经济发展对旅客运输产生了重大影响。
自1949年以来,我国各种客运方式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其中公路发展最快,在短短的70年中客运量增长了 1 966倍,其次是民航、铁路和水运。
对我国运输结构演进趋势的分析-报告直通车
![对我国运输结构演进趋势的分析-报告直通车](https://img.taocdn.com/s3/m/ebfd64b9960590c69ec376d0.png)
对我国运输结构演进趋势的分析运输结构即运输体系中各种运输方式在基础设施、技术等级、运输工具、运输量和运输周转量、区域布局等方面的有机构成。
运输结构演进的研究涉及到各种运输方式基于不同的技术经济特点的静态及动态比较分析,运输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影响规律及其适应性等。
运输业的发展不是各种运输方式同比例发展的过程,而是伴随着运输结构的渐变或突变。
运输结构的变化是运输业的发展的一个侧面,反映了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阶段及相互关联性,也反映了影响运输发展的外部因素的变化过程。
一、影响运输结构变化的因素1.需求因素人们具有对高效率的运输服务的需求,包括生活和生产的运输需求,这种需求促进了运输的产生和发展。
因为不同的运输方式给人们提供了事实上有差别的运输服务,不同运输方式的客运和货运带给人们不同的效用。
这种效用评价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并引致了运输需求和运输结构的变动。
在生产上,物流的出现就反映了运输需求向高级化发展的趋势。
由于生产的社会化和系统化不断加深,产品产前、产中、产后过程的一体化趋势增强,上下游产业链及相关产业之间在商品、信息、资金上流动的协调性要求提高,从而对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拓展业务、提高速度、提高通达性和灵活性、提高组织化程度等。
这些要求不同于以往电力工业革命时期的重化工产业重视运输的大运量、低价格的特点,因此适应物流需求特点的道路运输尤其是高速公路以其方便灵活、通达性强、节省时间、货损货差小的优势在世界各国普遍得到迅速发展,与此同时经历过长期发展的铁路运输所占市场份额逐步减少。
支付能力的提高使人们的时间价值和旅行舒适价值得到提高,促使人们把更多的收入用于更好的运输服务。
2.供给因素供给因素也是运输结构函数的自变量之一。
一方面表现在新技术对各种运输方式发展的促进的不均衡上,从而促使不同运输方式的性能对比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到国家和社会的投资结构出现变化,并最终引起综合运输体系中不同运输方式构成比例的变化。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12ce0df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62.png)
道路运输市场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运输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货物运输需求的增长趋势明显。
道路运输市场因其运输效率高、运输距离远等优势而逐渐成为中国物流市场中最大的运输方式之一。
在此背景下,道路运输市场的结构及其演变趋势分析显得尤为重要。
1. 市场结构目前,中国道路运输市场上的主要运输服务提供者是公路客运和货物运输企业、快递公司、网约车等。
其中,货物运输基本上由中小型运输企业所占据,其中大部分企业都是小规模的个体运输公司,这些运输公司通常只拥有数辆货车或者是通过与其他运输企业联合来提供运输服务。
2. 演变趋势未来,道路运输市场将出现以下演变趋势:(1)物流企业的崛起:随着电商和物流市场的大发展,物流企业将会成为道路运输市场的主要运输服务提供者。
这些物流企业拥有完善的网点分布、高效的物流配送和仓储系统,引导着市场的快速发展。
并且物流服务对于时效和渠道的监管要素越来越重要,不同的物流企业通过不同的方案来实现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2)专用车辆的使用:在一些领域中,特定领域的运输需求不同,需要专用车辆来保证运输的品质。
如:食品、医药等领域。
专用车辆不仅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和抵达时间以外,同样可以增强品牌视野,标准化的特定运输流程有益于产品预期、产品安全等方面存储运输等提高品控安全性等多方面提升企业形象。
专用车辆的出现可以增加道路运输市场的负荷,为运输服务的升级更新带来很多的需求空间。
(3)科技驱动智能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数据和科技来改进运输方式将成为一种趋势。
物流企业把互联网浪潮的能量输送给复杂的运输场景,为运输效能的提升市场需求与技术的创新带来了伟大的发展空间。
智慧物流、智慧运输、智慧仓储等广泛应用智能技术,并将沿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发展方向壮大。
这些技术带来的巨大效益,在降低成本、提高运输效率、减少时间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结论综合而言,道路运输市场的结构和演变趋势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有利于市场的多元化发展,同时也需要在产业升级和服务质量提高方面开展更加积极的工作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输经济学作业二
分析我国客货运输结构的演变情况及其原因
客运结构演变:
建国之初,我国客运结构比较单一,铁路占主导地位,公路、水运、航空只起辅助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无论客运虽还是旅客周转量,铁路所占的比重逐年下降,公路和民航稳步上升。
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客运以铁路为主,1970年完成旅客周转量仍占69.60%,公路占23.30%,航空很少。
进入20世纪80年代,客运结构更发生了明显变化,铁路比重继续下降,公路和航空在客运方面的作用日益重要,到1995年,铁路客运量仅占8.76%,旅客周转量占39.39%,而公路客运量达到88.76%,虽然公路客运运距较短,但旅客周转量比重也达到51.13%,航空客运量虽低,但周转量比重占到7.57%,说明航空在长途客运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六五”和“七五”期间,铁路和公路旅客运输结构的变化幅度比前几个五年计划时期要小得多。
“九五”和“十五”期间,航空客运的比例逐渐增大,旅客周转量比重达到了11.71%,公路运输占据了主导地位,客运量达到90%以上,旅客周转量也保持50%以上。
2010年11月累计客货运输统计数据显示:公路客运仍是旅客运输主要方式,占客运总量93.28%,与此同时,民航旅客运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逐渐成为旅客运输重要新生力量。
客运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是决定客运结构的首要条件。
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阶段决定着人们的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而收入水平与消费结构又决定着人们对各种运输方式的选择偏好与客运结构。
当人们生活水平不高的时候,人们对运输方式的选择更注重经济性;整个社会还不太富裕的时候,劳动时间的价值也不太高,人们旅行的时候并不过分注重旅行的速度。
只有当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到一定程度时,人们才注重旅行的舒适性和个性;只有当人们的劳动时间有相当高的价值时,人们才更重视旅行的速度。
(2)当价格因素不成为人们自由选择运输方式的制约因素时,各种运输方式在运行速度方面的差别是推动客运结构演变的主要原因。
劳动时间价值的不同会导致人们选择运行速度不同的运输方式。
进而,各种运输方式的服务质量、安全性、灵活性和舒适度等也会和速度一起成为影响旅客运输结构演变的共同因素。
(3)国土面积、地理位置、人口数量分布情况等均对客运结构有重要影响。
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国内航空运输所占比重比国土面积相对较小的的西欧发达国家大得多,而日本作为人口密集的岛国,铁路客运的比重则特别高。
中国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又是一个欠发达国家,铁路在长途客运方面的优势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是难以被取代的。
(4)国家的经济政策和运输政策也对客运结构有一定的影响。
实行市场经济国家的人们的流动性往往比实行计划经济的要高;能源资源缺乏和注重公共技术的发达国家公共交通所占比重较大;单一运输方式受政策扶持的国家与鼓励各种运输方式竞争的国家相比,前者客运所占比重较大。
货运结构演变:
在货运构成中,20世纪50、60年代铁路处于优势地位。
1970年以后铁路所占比重下降,公路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这种趋势更加显著,这说明公路运输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明显提高。
20世纪60、70年代水运货运量比重有所下降,但1980年以后随着沿海和沿边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利全方位对外开放,远洋物流和内河运输不断发展,水运量持续增长,货物周转量比重有所提高。
1970年以后,我国石油工业有大的发展,运输技术不断进步,管道运输相应发展起来,但由于运输对象的限制,发展速度并不快。
2010年11月累计客货运输统计数据显示:公路运输仍是我国货运主要方式,占到货运总量76.81%,民用航空货运量同比增长10.6%,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货运结构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
(1)需求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
发达国家经济和运输发展的历史表明,运输结构的变动正是适应运输需求变化的反映,货物运输需求结构的变化的根源在于产业结构的变化、产业结构和货物运输结构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产业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产品结构的变化,从而导致运输的货种结构随之变化,而各种运输方式的技术经济特征不同,其适用对象与优势范围亦不同。
因此,随着货种结构的变化各运输方式的发展速度也相应变化,致使运输结构随之变化。
不同的产业结构阶段,社会生产和居民消费对货物运输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里上是有区别的,货物运输的发展首先是从满足数量的需求开始,然后逐渐适应快
速、方便、安全、节约包装等运输要求。
总的趋势是多样化、高质量的运输需求越来越大、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要求与之相适应的运输结构为其服务,以取得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
(2)供给因素的变化。
运输业的供给方面,科技进步为运输工具的革新提供了物质基础。
蒸汽机的发明导致了19世纪铁路的出现,水上运输也由帆船发展为轮船。
20世纪初以电气化和化学化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得汽车工业和航空工业也适时发展起来。
到20世纪50和60年代以后,发生了以电子信息、新型材料、生物技术等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各种运输方式借助于技术革命的成果不断改进各自的运输工具,向高速、重载、低能耗的方向发展。
各种运输方式通过技术革新,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如逐渐失去垄断地位的铁路通过高速铁路的研制成功又可与航空运输、高速公路一争高低,现代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又促进了交通运输业以组织管理电子子计算机和运输工具智能化为主要特征的深刻变革。
总之,科学技术的进步不仅使五种现代运输方式得以改进提高,而且使得整个交通运输业向着运输方式多样化发展。
(3)国内经济政策的影响。
经济政策因素是指根据运输需求的变动而对某种运输方式给予的扶持或限制,是管理部门调整运输结构的手段。
其中投资结构是调整运输结构最直接的手段,运价、信贷和税收是联动的经济杠杆,对运输结构的调整也起到巨大的作用。
经济政策的合理与否,也会影响到运输结构的变化与合理化。
例如美同当年为加速铁路建设,政府曾大量赠予所需土地.并采取提供低息或无息贷款,减免税收和财政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措施,第二次大战前后又内各级政府出资对公路和航空业的高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这都对运输结构的调整产生了重要影响。
除了以上三个方面,地理伦置、资源分布和生产力布局等也是影响货运结构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