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5-11彝良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75796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82e596b.png)
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和意义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对于促进农业结构优化、提高农作物品种改良和农业生产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全面了解和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确保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制定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二、目标和任务1.目标:全面了解和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促进农业发展,推动农作物品种改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2.任务:(1)制定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2)组织人员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调查和收集。
(3)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数据库,对于已经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和归档,并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4)加强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建立种质资源的保护制度,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5)加强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促进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三、实施方案1.组建领导小组:成立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的组织、指导和监督工作。
2.制定工作计划:制定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并确定工作计划,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时间节点。
3.组织普查人员: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调查和收集。
4.建立数据库:对已经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整理和归档,并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数据库,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5.推进资源保护工作: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制度,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工作。
6.加强资源利用和研究:加强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推动农作物品种的改良和提高农业生产能力。
7.制定质量标准和评估方法:制定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质量标准和评估方法,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估和筛选。
8.加强宣传和推广:加强对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宣传和推广工作,提高相关人员的认识和参与度。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bd157deefc4ffe473268ab75.png)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种植资源普查电视电话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农业种植资源普查,根据《**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2—2024年)》和《**农作物种植资源普查和收集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为做好我县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与收集工作,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是品种创新的基础。
**县农业生态类型多样,有丰富的农业种质资源,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明确**县不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品种多样性,预测今后农作物种质资源变化趋势,丰富**县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多样性,防止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种质资源的消失和灭绝,为农作物品种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基因资源,促进**县农业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利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县农作物种植资源普查和征集,明确不同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近缘植物种植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分析演变趋势,抢救性收集珍贵、稀有、濒危、特有种植资源,征集种植资源20份以上,为实现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依据。
三、重点任务(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
基本查清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古老地方品种的分布范围、主要特性以及农民的认知程度。
基本查清各类农产物种质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填写1956、1981、2014年三个节点《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
牵头单位:县农牧和科技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统计局、县民政局、县档案馆(二)征集种质资源。
征集农作物古老、珍稀、名优、特异的地方品种,野近缘种质资源,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和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等20份以上,并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种质资源征集表》,将征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送省农科院入国家库(圃)保存保存,编写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方案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c76524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10.png)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方案一、背景介绍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也是实现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为了加强对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与收集工作,保护和利用农作物遗传资源,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工作方案显得尤为重要。
二、目标与任务1.目标2.任务(1)建立健全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组织机构体系,明确工作任务和责任。
(2)制定并完善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技术方法和标准。
包括界定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范围,确定普查和收集的时间、地点和对象等。
(3)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工作,组织专业人员对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野外调查与采集。
(4)建立健全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库,整合和管理已普查和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
(5)对优良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筛选、评价和鉴定,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6)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和利用,提高种质资源的利用率和保护水平。
三、工作方案1.组织机构体系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整个工作。
在各级农业部门设立工作专班,负责具体的实施。
2.技术方法和标准制定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技术方法和标准,包括野外调查与采集的方法、保存与鉴定的要求等。
3.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1)制定普查计划,确定普查的目标、范围和时间。
根据区域特点和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制定相应的普查方案。
(2)组织专业人员进行野外调查与采集工作,确保采集到的种质资源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3)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样本库,按照标准规范保存和管理种质资源样本,确保其质量和可靠性。
4.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管理(1)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库,整合和管理已普查和收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
(2)建立数据管理系统,方便查询和提取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
(3)加强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实施动态管理,及时反馈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动态变化。
5.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和利用(1)制定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和评价的标准和方法,确保筛选结果准确可靠。
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82a164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d.png)
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农业种质资源是指在农业生产中,能够利用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种质,包括植物种子、种苗、动物精液、胚胎、细胞等。
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农业的必要条件。
我国拥有丰富的农业种质资源,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自然灾害等原因,部分种质资源已经流失或者变异,因此,急需开展一次全面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行动,以便保护和提升我国农业种质资源的总体水平。
二、普查与收集范围本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行动的范围包括全国所有省份和自治区,覆盖所有重要的农产品和典型的农业生态系统。
普查和收集的目标是:1、完成对各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质资源进行普查和评价;2、收集、保存、复制和核对上述农业种质资源;3、建立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信息系统。
三、实施方案1、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建立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组,明确具体的工作目标、责任和时间节点。
2、通过多种途径,调研各地区农业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分布地点和形态,建立全国农业种质资源地图。
3、通过对农业种质资源进行分层次的普查,收集并记录各类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种质资源,包括品种名称、分类、地理分布、形态特征、适应环境、经济价值等信息,并对其进行初步的鉴定和分类。
4、对于属于特定类型的农业种质资源,加强专项调研和高标准的样品收集,并进行全面深度的传统农村智慧技艺记录和传承。
5、建立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如:发布普查与收集进展情况、种质资源的传播和推广等,以提高社会公众的认识和参与度。
四、工作成果1、建立覆盖全国的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
2、形成全国性的种质资源图谱,实现对种质资源分布情况的全面把握。
3、收集和保护各类农业种质资源,可有效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和数量。
4、推动优质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推动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五、总结农业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不仅是对我国农业发展重要性的反映,对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方案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659da87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cc.png)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方案一、背景与目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和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对于保障粮食安全、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掌握和有效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有必要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
本行动方案旨在提供一套有效的行动方案,以指导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的开展。
二、行动方案1.资源调查和评估(1)选择调查区域:根据农作物分布的地域特点,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调查。
(2)收集资源信息:通过田野调查和采样,收集目标农作物的种质资源信息,包括品种名称、起源地、生物学特性、主要经济特征等。
(3)资源评估:利用适当的评估方法,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评估,包括抗病虫害性能、适应性、农艺性状等。
2.种质资源收集(1)确定收集目标:根据调查结果和评估数据,确定需要收集的目标种质资源,包括具有重要经济特征或独特性状的品种。
(2)收集方法:通过野外考察、种子交流、种质园建设等途径进行种质资源的收集。
3.种质资源保存与管理(1)建立种质资源库:建立种质资源保存和管理的专门机构或设施,确保种质资源的安全保存和有效管理。
(2)种质资源鉴定和分类: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分类,确保资源的准确性和可操作性。
(3)种质资源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种质资源的安全和完整性,包括严格的保管制度、防盗防火措施等。
4.种质资源利用和推广(1)遗传改良:利用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遗传改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2)推广应用:推广应用具有经济特征优势的种质资源,促进农作物生产的效益提升。
(3)培育新品种:通过种质资源的交配和选择,培育适应不同区域和需求的新品种,满足市场的需求。
三、实施计划1.制定行动计划:根据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行动计划,明确调查区域、收集目标和实施步骤。
2.资源调查与评估:按照计划开展资源调查与评估工作,收集和整理相关数据。
3.种质资源收集:根据调查评估结果,确定收集目标,按照制定的收集标准进行收集工作。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https://img.taocdn.com/s3/m/de8b0256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9e.png)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2年—2024年)一、背景与目标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生态价值。
为了保护和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促进农业科学研究和品种改良,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十分必要。
本方案旨在在2022年至2024年期间,对农作物种质资源展开全面普查与收集工作,达到以下目标:1.全面掌握各地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类型、数量、分布等基础信息;2.建立完善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持;3.采集和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样本,丰富资源库;4.培训农业科研人员和种植者,提高他们的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意识;5.推动农作物品种改良和创新。
二、实施方案1.组织与协调(1)成立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组织实施、督导推进工作;(2)建立与地方相关行政部门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机制,加强协同作战,确保顺利实施;(3)邀请专家学者参与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过程,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
2.普查与收集(1)制定普查和收集工作的标准和方法,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比性;(2)开展对全国范围内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普查,包括农作物的类型、数量、分布等相关信息;(3)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采集和保存,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4)注重保护和利用地方农作物品种和民族传统品种,推动地方特色农作物的发展和利用。
3.数据管理与共享(1)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记录普查和收集的数据,包括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基本信息、保存地点等;(2)制定数据管理与共享的规范和流程,确保数据的安全可靠,并提供给科研机构和相关部门使用;(3)加强与相关国际组织以及国内的农业科研机构的合作,开展种质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4.培训与宣传(1)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培训活动,提升农业科研人员和种植者的专业能力和意识;(2)组织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44a9843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712264a.png)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4年)嘿,各位小伙伴,咱们今天要聊一聊一个大工程——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这可是个大项目,得好好规划一番。
咱们就直接进入主题吧。
一、背景与意义咱们国家地大物博,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但这些年,随着现代化农业的推进,一些珍贵的种质资源正面临着流失的风险。
所以,这次普查与收集行动,就是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让它们为我国农业发展继续发光发热。
二、目标与任务1.普查全国范围内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和利用状况,建立完整的种质资源数据库。
2.收集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为我国农业科技创新提供原材料。
3.加强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1)成立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监督指导工作。
(2)制定详细的普查与收集方案,明确任务分工、时间节点、技术路线等。
2.普查阶段(1)组织专业队伍,深入田间地头,对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详细调查。
(2)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无人机、卫星遥感等,辅助普查工作。
3.收集阶段(1)对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包括种子、植株、果实等。
(2)建立种质资源库,对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进行妥善保存。
4.数据整理与分析阶段(1)对普查与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建立完整的种质资源数据库。
(2)分析数据,筛选出具有利用潜力的种质资源,为农业科技创新提供支持。
四、关键技术1.普查技术:采用无人机、卫星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普查效率和准确性。
2.收集技术:运用生物技术,如组织培养、分子标记等,确保收集到的种质资源质量。
3.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对数据进行高效处理与分析。
五、保障措施1.政策支持:加强政策宣传,提高全社会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认识。
2.资金保障:确保普查与收集行动的资金需求,保障项目顺利进行。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e02cf97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3f.png)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1. 简介本文档旨在提供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实施方案。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保护农作物多样性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和有效收集,可以促进新品种培育、遗传资源保存和可持续农业发展。
2. 背景农作物种质资源是指植物个体、种群或亚群的遗传资料,其中包括农作物的种子、花粉、组织样本、农作物相关的野生亲缘植物等。
种质资源的收集和保存对于新品种培育、抗病性提高和丰富农作物基因库意义重大。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环境变化的影响,大量农作物种质资源正在流失。
因此,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收集行动是及时保护和有效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重要举措。
3. 实施目标本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主要目标包括:•全面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现状和分布情况;•收集和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建立可持续的遗传资源库;•促进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支持新品种培育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4. 实施步骤4.1 制定实施计划制定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实施计划,明确行动的时间、地点和范围。
制定计划时需要考虑资源收集的合法性和行动的可行性。
4.2 资源普查首先进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初步筛选目标地点:根据农作物种类和分布情况,选择目标地点进行普查。
优先选择具有丰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地区。
2.调查目标地点的信息:获取目标地点的地理、气候、土壤等信息,了解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适生条件和分布特点。
3.普查工具准备:准备普查所需的工具,如数据采集表格、摄影设备、GPS定位仪等。
4.野外调查:前往目标地点进行野外调查,记录各种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生长状况和相关信息。
5.数据整理和分析:对野外调查所得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编制种质资源普查报告。
4.3 资源收集在完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后,进行资源的收集和保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资源收集计划:根据普查结果制定资源收集的计划,确定收集的物种、数量和采集方式。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方案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4c30713d08a1284ac95043e4.png)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精神,确保三年内全面完成全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按照全国、省及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要求,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全面完成涉农镇街的普查与征集,摸清各地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分析演变趋势,为实现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抢救性收集珍贵、稀有、濒危、特有种质资源;在完成国家普查任务的同时,对食用菌、中药材种质资源进行全面普查与收集,按照对其他作物的要求,做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
各种种质资源征集达40份以上。
分年度实现以下目标:2021年,全面完成13涉农镇街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任务。
全区征集资源40份以上并送交省普查办入库(圃)妥善保存。
2022年,配合省农科院完成新增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入库(圃)妥善保存。
2023年,全面完成我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
配合省级完成我区征集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入库(圃)妥善保存;普查、征集、收集种质资源及相关信息纳入全国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配合编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志。
二、重点任务(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
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开展涉农镇街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基本查清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完善《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
全区征集当地古老、珍稀农作物地方品种和珍稀、濒危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40份,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种质资源征集表》。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编目保存。
对征集和收集的种质资源送省农科院进行繁殖和基本生物学特征特性的鉴定评价,并提交国家、省作物种质库(圃)保存。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109c47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58d1dd4.png)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1.前期准备为了顺利实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需进行以下前期准备:1.1制定工作计划:根据所选定的调查地区和调查对象,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明确调查目标和工作内容。
1.2组建工作小组:建立由专业调查人员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工作小组,确保调查工作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1.3调查工具准备:准备必要的调查工具,如调查表格、摄影设备等,并进行必要的测试和校准。
1.4建立信息数据库: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数据库,用于整理和存储调查数据。
2.调查与收集2.1目标确定:根据调查范围和目标,确定调查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类型和数量,包括作物种类、品种和地域分布情况等。
2.2地点选择:根据农作物分布情况、品种特性和地理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调查地点,并确保该地点的农民愿意合作。
2.3数据收集方法:采用实地调查、采样和数据记录等方法,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相关数据,包括品种名称、特性描述、种子样本等。
2.4数据记录与整理:准确记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相关信息,包括品种名称、地理位置、种植方式、种子保存情况等,并及时整理和归档,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3.数据分析与利用3.1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包括品种数量统计、地域分布分析、品种特性评估等,为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3.2数据利用:将分析结果应用于农作物育种、品种改良、农作物遗传资源保护等领域,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农作物品种优化。
3.3种质资源交流:通过建立种质资源交流平台,与其他农业科研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民开展种质资源的共享和交流,促进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有效利用。
4.保障措施4.1宣传教育:通过组织培训、开展宣传等方式,提高农民的认识和意识,加强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重要性的宣传教育。
4.2政策支持:加强政策引导,制定相关法规和政策,鼓励农民参与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并提供相应的奖励和支持。
农业种质资源调查方案
![农业种质资源调查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02306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cd119c8.png)
农业种质资源调查方案背景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保护农业生态系统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对于种质资源的调查及评价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针对农业种质资源调查的方案,以便对种质资源的收集和管理进行规范和统一,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农业生产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调查方法1. 收集信息:首先需要根据调查区域的情况,制定出具体的调查计划,明确好调查的范围和目的,然后通过实地调查、网络调查、文献查阅等多种方式收集信息,包括当地农业种植状况、农作物品种及其种质资源状况等。
2. 采样与保存:对于采集到的种质资源,要按照采集标准,对样品进行标记、记录和保存,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确保种质资源的完整性和保存质量。
3. 数据处理:对于采集到的数据,要进行必要的整理和分类,筛选出有代表性的样品,并进行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同时,建立种质资源的数据库,方便数据的管理和维护。
调查内容1. 种植信息调查:对于农作物的种植信息进行调查,包括种植面积、种植方式、肥料和农药的使用情况等,同时记录种植环境和自然灾害情况,以及收成情况等。
2.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根据调查计划,对当地的主要农作物进行种质资源调查,包括各种子类、品种的名称、特性和利用价值等。
3. 种质资源收集:针对调查所涉及的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保存,确保种质资源的全面性和可靠性。
同时,采用技术手段,如DNA分析等对种质资源进行鉴定和验证。
数据分析经过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根据种植和种质资源数据进行分析,以便得出科学的结论和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结论农业种质资源调查是保障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本文提供了一种针对农业种质资源调查的方案,以便对种质资源进行规范的收集和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农业生产提供有力的保障。
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
![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fdfdd7a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42.png)
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种质资源是农作物遗传改良的基础,对于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充分了解和有效管理种质资源,制定并实施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普查组织机构。
普查工作应由相关农业部门牵头,各级农业局、种子管理站和农业科研院所等单位应配合协作,建立起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普查工作组,确保普查工作的科学性和专业性。
其次,明确普查的内容和范围。
普查内容应包括各类农作物的遗传资源信息、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和品质等方面的数据,以及相关的土壤、气候、生态环境等信息。
普查范围应覆盖全国各地的农田、种植基地、种子库等地点,确保对种质资源的全面了解。
接着,制定科学合理的普查方法和技术。
普查工作应采用现代化的调查手段和技术,如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等,结合实地调查和样本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同时,还应建立健全的数据管理系统,对普查所得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和分析。
另外,加强宣传和培训工作。
普查工作需要得到社会各界的理解和支持,因此需要加强宣传工作,提高社会对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的关注度。
同时,还应对普查工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普查技能和专业水平,确保普查工作的顺利进行。
最后,建立长效监测机制。
种质资源普查工作不是一次性的工作,而是需要长期持续的监测和更新。
因此,需要建立健全的种质资源监测机制,定期对种质资源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更新普查数据,为农业生产和科研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综上所述,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保护和利用种质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科学规范的普查工作,才能更好地了解和管理种质资源,为农业生产和食品安全提供可靠的保障。
种质资源普查项目实施方案
![种质资源普查项目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a1ee4f66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da.png)
种质资源普查项目实施方案一、项目背景种质资源是农作物、畜禽、水生生物以及微生物等一切具有遗传信息的生物资源,对于保护农作物遗传多样性、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全面了解和保护我国的种质资源,制定种质资源普查项目实施方案是必要的。
二、项目目标1. 综合整理国内外的种质资源普查经验,明确普查目标和范围。
2. 建立完善的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库,促进种质资源信息共享和利用。
3. 提升种质资源普查能力,加强对农作物遗传资源的保护。
三、项目内容1. 制定普查方案根据国内外的种质资源普查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制定种质资源普查方案。
方案要明确普查的目标和范围,确定普查的时间和区域范围,并规定普查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2. 组织人员培训确保项目有足够的专业人员进行实施,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种质资源普查的理解和能力。
培训的内容包括普查技巧、数据采集和管理等。
3. 数据采集与整理按照普查方案,组织人员对种质资源进行采集和整理。
采集的数据包括农作物、畜禽、水生生物和微生物等种质资源的名称、数量、分布等信息。
采集到的数据要及时录入数据库,并进行质量检查和数据验证。
4. 建立数据库根据采集到的数据,建立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库。
数据库要具备良好的结构和易于使用的界面,方便用户查询和利用种质资源信息。
5. 信息共享与利用建立种质资源普查信息共享平台,提供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和相关信息的查询和下载服务。
同时,通过举办培训和专题研讨会、发表研究成果等方式,促进种质资源信息的共享和利用。
6. 加强保护措施根据普查结果,制定种质资源的保护措施和管理政策。
加强对农作物遗传资源的保护,推动种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持续发展。
四、项目实施计划1. 项目启动准备期:确定项目目标和范围,制定实施计划,筹备项目经费和人员等,预计耗时3个月。
2. 项目实施期:进行人员培训,开展数据采集与整理工作,建立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库,预计耗时12个月。
3. 项目总结和报告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撰写项目报告,并提出下一步的建议和措施,预计耗时1个月。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da246d16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66.png)
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与意义种质资源是农作物遗传多样性的重要基础,是农业生产的保障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随着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受到了严重威胁,许多优良的品种濒临灭绝。
为了保护和利用农作物种质资源,我们需要进行普查和收集行动,以建立健全的种质资源库和种质资源管理体系。
二、行动目标本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主要目标是:1.全面普查和调查我国重要且濒危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建立相应的种质资源档案。
2.采集各种农作物种质资源,建立相应的种质资源库。
3.促进种质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推动农业生产的健康发展。
三、行动要点1.明确普查与收集范围:本次行动涉及到的农作物种类比较广泛,既包括传统的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高粱、糯米等,又包括蔬菜、水果、草药等非粮作物。
2.建立普查与收集机构:设立相关机构,进行具体的普查与收集工作。
需要组建专门的工作队伍,对进行普查与收集的区域进行细致的分工与规划。
3.开展普查调查:通过实地考察、调查问卷和与当地乡村农民交流等方式,全面了解各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建立相应的种质资源档案。
4.开展采集收集:在普查调查的基础上,对濒危、珍稀、优良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采集收集,并建立相应的种质资源库,以保证其遗传多样性得到保护和利用。
5.运用科技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不同农作物品种的遗传特征进行研究,以促进种质资源利用和开发。
四、行动成果1.建立全国性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档案,统计和分析不同农作物品种的遗传多样性。
2.建立不同农作物种质资源库,促进种质资源利用和开发。
3.保护和利用不同种类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维护农业生产的发展。
4.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良好管理的形成和完善,实现农作物种质资源可持续利用。
五、行动计划1.制定行动计划和方案:根据行动目标和要点,针对不同农作物品种的特点,制定具体可行的行动计划和方案。
2.调查普查对象:根据普查调查范围和目标,确定需要调查普查的农作物品种、生长地区及其相关信息。
种质资源清查实施方案
![种质资源清查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8062a2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e7.png)
种质资源清查实施方案一、背景。
种质资源是农作物遗传改良和新品种选育的重要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保护和利用工作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缺乏全面、准确的种质资源清查数据。
因此,制定种质资源清查实施方案,对于完善种质资源管理体系,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
本次种质资源清查实施方案的目标是全面、准确地了解我国各地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分布、数量和品质状况,为科学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三、实施步骤。
1. 制定清查计划。
首先,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制定清查计划。
清查计划应包括清查的范围、对象、时间安排、数据采集方法等内容,确保清查工作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2. 建立清查团队。
在各地设立清查工作小组,由当地农业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和种植大户等单位的专业人员组成。
清查团队要具备一定的农业科研和数据统计能力,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进行实地调查。
清查团队根据清查计划,深入田间地头,对当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内容包括种植面积、品种数量、品质状况等,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4. 数据整理和分析。
清查团队将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清查报告。
报告应包括各地种质资源的分布情况、数量统计、品质评价等内容。
5. 提出建议。
根据清查结果,提出合理的种质资源利用建议。
这些建议可以包括推广优质品种、加强对稀有品种的保护、开展新品种选育等内容,为我国农业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四、保障措施。
为确保本次清查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做好以下保障工作:1. 加强组织领导。
相关部门要加强对清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清查计划的顺利实施。
2. 加大资金投入。
清查工作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清查工作的资金投入。
3. 健全监督机制。
建立清查工作的监督机制,确保清查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五、总结。
种质资源清查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对于完善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体系,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方案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80a44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8e.png)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方案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农业的发展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普查与收集工作,可以有效保护、利用和创新农作物资源,提高农作物的适应性、抗逆性和产量,推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下面是一份加强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1.全面了解我国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分布、组成和特性,建立全面、系统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
2.积极收集、保存和利用优良的地方品种、本土种质资源和野生近缘种质。
3.探索和发现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和科学意义的新品种和新种质资源。
4.增强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能力,实现与农业科技创新的有机衔接。
二、工作内容1.组织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a.制定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方案,明确普查目标、范围和方法。
b.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团队,培训普查人员,组织实地调查和样本采集。
c.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的遗传信息和农艺特性,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
d.对于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其遗传多样性和遗传背景。
2.推进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a.制定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计划,结合普查结果和实际需求,选择重点收集的品种和种质资源。
b.积极开展野外考察和实地收集工作,收集稀有和濒危的农作物种质资源。
c.加强与农民、农业技术人员和农作物育种单位的合作,主动接受捐赠和交换优良种质资源。
d.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保藏园区,专门用于收集、保存和繁育农作物种质资源。
3.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a.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中心,集聚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的科研人员和技术设施。
b.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性状鉴定和遗传纯度鉴定工作,确保种质资源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c.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耐逆性与抗病虫性评价,筛选优良的抗性品种和种质资源。
d.与农业科研机构和农作物育种单位合作,推动优良种质资源的育种利用和推广应用。
4.提升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和保护能力a.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管理和保护制度,明确责任、权益和管理流程。
XX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XX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20f50276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7a.png)
XX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I.背景和目标农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对于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充分了解和有效管理本地农作物种质资源,实施一项综合的普查与收集行动是必要的。
本文旨在制定XX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的实施方案,确保农作物种质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II.实施步骤和方法1.确定普查范围:确定普查的农作物种类、地理范围和时间周期。
包括主要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地方特色作物,涵盖全市各县区。
2.组建普查团队:成立由专业人员组成的普查团队,包括农业科学家、农艺师、植物遗传学家等。
确保团队成员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3.制定普查方案:制定详细的普查方案,明确普查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期限。
目标包括收集和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样品,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
4.收集农作物样品:在普查范围内,通过田野考察和采样,收集各类农作物的种质资源样品。
保证样品的多样性和代表性,并进行标注和分类。
5.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将收集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样品进行鉴定、鉴定和保存。
建立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包括实物样品、数据信息和图像资料等。
6.分析和评估:对收集到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样品进行科学分析和评估。
包括种源分析、品质评估和遗传多样性评估等。
为农作物的选育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7.信息共享与交流:对普查结果进行整理和总结,形成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
通过发布研究成果,向农民、科研机构和政府部门等分享普查结果。
8.制定保护和利用政策:根据普查结果,制定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政策。
包括优先保护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推广适应性强的优质品种和加强科技研发等。
III.保障措施1.资金保障:为普查与收集行动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包括普查团队经费、采样和鉴定设备费用等。
通过政府拨款、科研项目资助和社会资金支持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
2.普查团队培训:对普查团队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包括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与分类、采样技术和种子保存等方面的培训。
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概述
![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概述](https://img.taocdn.com/s3/m/d3da1f63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4ce7b4a.png)
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概述夏艳波;张恒;李全衡
【期刊名称】《中国种业》
【年(卷),期】2024()1
【摘要】对云南省实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情况、取得的成效和做法经验进行了回顾,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
自2020年开始,云南省历时3年,在全省16个州(市)116个县(市、区)农业农村系统4589名普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普查工作、摸清了家底,收集入国家种质资源库(圃)各类古老、珍稀、特有、名优的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4773份,每个县都不少于30份,其中收集入库(圃)资源50份及以上的有13个县。
资源全部移交给相关国家种质资源库(圃),实现了区域、生态和作物的全覆盖。
各普查县均填写了《普查表》和《征集表》,数据信息完整,与实物一一对应。
【总页数】6页(P58-63)
【作者】夏艳波;张恒;李全衡
【作者单位】云南省种子管理站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32
【相关文献】
1.踏遍青山觅瑰宝喜得种质满库仓——陇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总结
2.“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2019年工作会
议在石家庄召开3.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验收准备工作视频调度会在京举行4.福建顺昌县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分析与探讨5.“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 陕西榆林红枣资源优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等4个方案的通知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等4个方案的通知](https://img.taocdn.com/s3/m/97aa307e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8.png)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等4个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1.05.06•【字号】云农种〔2021〕3号•【施行日期】2021.05.06•【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其他规定正文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等4个方案的通知各州、市农业农村局,厅机关有关处室、厅属有关单位: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部署,农业农村部制定印发了《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和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3个分项实施方案。
为落实我省普查任务,省农业农村厅制定了《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和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3个分项实施方案。
现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地普查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5月25日前将方案报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备案。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业农村厅种业管理处):李盛钢,*************,***************。
云南省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办公室(省农业科学院科研管理处):陶祥,*************,***********************。
云南省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省畜牧总站):孙利民,0871-********,****************。
云南省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处):李一朝,*************,**************。
云南省农业农村厅2021年5月6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彝良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
(初稿)
为确保我县本次普查与收集工作顺利开展,加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力度,强化农作物种质资源研究与利用,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云南省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和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和农药管理科相关通知,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初步拟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对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进行抢救性保护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受气候、耕作制度和农业经营方式变化,导致大量地方品种迅速消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也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
全面普查农作物种质资源,抢救性收集和保护珍稀、濒危作物野生种质资源和特色地方品种,对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多样性,维护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源环境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是落实粮食安全战略的先导性基础工作和振兴乡村战略的迫切需要。
种质资源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不可再生的宝贵财富,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核心战略资源。
当前,粮食安全是我们国家稳定发展的重
要基石、振兴工业和繁荣乡村对农作物品种的优质化、多样化提出了新要求。
因此,迫切需要开展系统性的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深入研究、发掘和利用优异基因,加快培育突破性农作物新品种,为农业生产提供重要的源头保障。
(三)深入开展种质资源普查可以拓展基层农业新思路,变革创新和主动担当的具体行动。
通过充分挖掘生物资源,发挥县域立体气候培育生物多样性的优势,力争能取得资源收集的重大突破,为深入推进县域特色产业,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打好基础,提升我县在农业生物资源领域的知名度。
二、目标任务
开展各类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基本查清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
在此基础上,征集各类古老、珍稀、特色、名优的作物地方品种和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20~30份,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征集表》。
抓住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的契机,建立健全县内周边的种质资源保护以及重视收集资源的机制;搭建相关网络平台和社群,将现代种业发展思路推向新的领域,把种质资源发掘与保护融合到日常的种业信息管理中,打造好种质资源保护和现代种业发展相结合的
网络宣传平台,进而深入推进互联网在基层农业生产中的战略位置,发挥互联网对农业生产、现代种业健康发展和农资市场市场监管中的神经传导作用。
三、普查对象、实施范围、期限与进度
(一)普查对象
查清粮食、经济、蔬菜、果树、牧草等栽培作物种质资源变化数据,收集各类栽培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的种质资源的数量、产量、种植面积与社会经济和环境等变化情况。
(二)实施范围和期限。
全县15个乡镇,全方位锁定范围和重点领域相结合的资源搜集,明确重点调查区域。
实施期限。
2020 年 5月至 2020 年 12 月。
(三)进度安排及工作任务
1、前期准备工作(2020年5月):成立领导小组,实时组建普查队伍。
2、宣传培训阶段(2020年6月初):组织我县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培训班,布置普查工作任务,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社群平台宣传本次普查行动,面向社会征集种质资源信息。
3、普查阶段2020年6月至7月,各乡镇组建普查队伍,深入区域内各村组开展各类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填写《农作物种质资源历史
数据普查表》和《农作物种质资源征集摸底调查表》。
各调查小组会同乡镇于7月20日前将本地的古老、珍稀、特色、名优种质资源品种5-10个的纸质及电子档上报上传到普查工作小组办公室。
4、种质资源征集阶段(2020年8-10月):购置必要的仪器设备,组织技术人员,分工协作,实地调查,发掘、搜集符合条件的种质资源,采集样品(标本),拍摄照片,录入数据。
5、总结上报阶段(2020年11-12月):汇总数据,撰写总结,上报普查结果,提交种质资源,整理保存项目资料。
县农业农村局通过查阅县志、农史、档案等有关资料,访问有关专家和年长农民,完成全县种质资源普查报告。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保障。
成立彝良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领导小组,由局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局党组成员、副局长xxx任副组长,局属涉及业务各单位及相关股室主要负责人,全面负责本次普查与收集行动的具体工作,下设办公室于县农业农村局,具体负责日常事务工作。
(二)业务调查小组
第一组:负责牛街、柳溪、洛旺、龙海、小草坝片区普查工作
第二组:负责两河、龙安、角奎、洛泽河、钟鸣片区普查工作
第三组:负责树林、奎香、龙街、荞山、海子片区普查工作
筹备后勤组:具体负责资料整理,数据审核录入,资源实体种子、
种苗等材料收集保存。
同时做好相关档案资料完善和永久性保存移交等后续工作。
根据市局的具体实施方案及时协调工作进度安排和后勤准备,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进度和行动中的难点。
(三)成立技术指导组,强化技术保障。
成立彝良县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定实施方案、提供技术咨询、征集种质资源标本采集等。
(四)充分宣传动员,调动积极性。
积极利用好广播电视媒体等宣传媒介,以及网络、社群平台多途径做好收集种质资源的前期宣传预热,向大众普及种质资源对国家和新技术研发的重大意义,提升全社会参与保护农作物种质资源多样性的意识和行动,确保此次普查与收集行动取得实效,切实推动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
(五)加强工作进程调度,狠抓工作落实。
实时组织时间节点的协同通报,做好相关工作内容报送,此次参与的全员同志,以及各乡镇具体工作人员要从职业和岗位使命出发,真正不忘“学农、爱农”这颗初心,深刻认识到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就是我们最值得付出和热爱的重要事业;落实专人按照实施方案的任务和进度开展组织协调,对工作推进的疑难点,及时进行疏通,确保按时间节点高效推进相关工作。
将此次普查当做检验我们工作农业战线“主阵地”是否牢靠的标准之一,最后交出至少在质量上经得住时间和未来检验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