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_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片展示】常见的几种物质燃烧的现象

【归纳】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我会生火

【问题情境】 如果你和朋友去户外野炊,你要怎样利用周围的物品快速、安全地生火呢?

【提问】1.要使用什么物品来生火?它们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性质?(可燃性)

2.为什么用干草比直接用木块更易点着火?

(干草的着火点较低,温度更易达到其着火点) 3.对点火的炉灶有什么要求吗?

(通风良好,空气较易流通) 【归纳】物质燃烧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板书】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

②充足的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着火点)。

提示:着火点: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是 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

【讲授】燃烧的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 【视频】燃烧条件的进一步探究

[实验装置]

[实验现象]

[思考] 1、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对比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白磷,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如何使水中的白磷燃烧起来? 实验现象 解释原因

铜片上的

白磷

铜片上的 红磷 水中的 白磷 ①都发光 ②都放热 ③都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氧化反应)。

学生小组讨论并思考

认真思考,整理归纳。

认真观看教学录像。

回答: ①铜片上白

磷燃烧②红磷未燃烧③水中白磷未燃烧

以实际情境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积极性。 通过设计生火方案对比总结出燃烧需要的条件

通过观看教学录像中演示实验,培养学生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通过表中实验条件的比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并且从中得出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提示:

红磷的着火点为

240℃ ,白磷的着

火点为40℃

[小结]由此证明,燃烧的条件必须要同时具备,缺一

不可。

【提问】此实验装置有什么不足之处?你可否对它进行改进?

【实验演示】

【图片展示】“水火相容”

再次验证只要燃烧的三个条件同时满足,物质就可以燃烧。

我会“旺”火

【问题情境】负责野炊烧饭的同学引燃枯枝后,迅速往灶里塞满木柴,结果燃烧不旺,还产生了很多浓烟,产生的气体也让人感觉身体不适,你知道原因是什么吗?

【视频】新闻报道:一氧化碳中毒

【微观探秘】不完全燃烧产物生成的微观模拟

【图片展示】进一步对比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产热值等,体现不完全燃烧的危害

【提问】如何促进可燃物的燃烧?

【方法归纳】促进物质燃烧的方法:

1.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2.增大氧气的浓度

【挑战自我】下列事实运用了什么原理使燃烧充分?

1.家庭燃煤制成蜂窝煤

2.用化油器将油喷成雾状燃烧

3.烧锅炉时用鼓风机不断鼓入空气

4.铁在空气不燃烧在氧气剧烈燃烧

我会灭火

【过渡】野炊活动结束后,同学们要及时把火熄灭,以防安全事故。

【提问】你有哪些方法来熄灭野炊炉火呢?分别利用了什么原理?

【板书】灭火原理有三个:

①清除可燃物

②隔绝氧气(空气)学生讨论交

认真观察

观看,进一步

体会燃烧的

条件

结合生活实

际,思考并回

认真观看视

频,体会不完

全燃烧的危

害。

学生思考并

列举生活实

例,归纳方法

学生回答

学生讨论并

交流

回答:

①用水浇灭

(降低温度

到着火点以

下)

②沙土覆盖

(隔绝空气)

培养学生对

实验方案的

评价和改进

能力

拓展学生视

野,增强化

学与生活的

联系

由现象触及

微观本质,

宏伟结合,

培养学生的

化学素养

联系生活,

培养学生归

纳能力和环

保意识

学以致用,

培养学生分

析和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

在了解燃烧

条件的基础

上,锻炼学

生逆向思

维,学会分

析和解决问

燃烧与灭火

【学情分析】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既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而且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也已经掌握了木炭、红磷、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因此本节课内容对学生来说,难度并不算大。但学生对燃烧现象很少注意观察,不能从化学反

应的角度认识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应注重源于生活,在此基础上的创设情景,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设计中要引导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验和化学知识相互联系,进行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观察、分析来获取本课主要知识点,充分发挥直接经验的作用。在探究过程中,通过控制燃烧的条件来控制反应的进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事物的发生具有规律性,可以通过控制条件趋利避害,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本节课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野炊活动作为主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我会生火”、“我会旺火”、“我会灭火”三个环节,将生活与化学紧密联系,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深刻体会化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请学生课前合作搜集并整理防火、灭火的相关资料,在课上展示,也能是学生拓展相关知识,提升安全自救的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燃烧与灭火

【效果分析】

本节课整体环节流畅,教学情景取材于学生生活,紧密围绕本节教学内容,通过学生(教师)讲述身边事、视频资料播放、教师演示实验等手段,使学生充分参与其中,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整体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本节课设计由学生回忆已知的燃烧现象引入,归纳出燃烧的定义,学生能较轻松地回忆旧知,进入本节课的学习。整节课以学生野炊作为主线,通过“我会生火”、“我会旺火”、“我会灭火”三个环节,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归纳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这条主线的设计既可以促进学生意识到可燃物的无处不在,认识燃烧和灭火的有效方法,又有助于学生提高防火意识以及灭火、自救能力,利于学生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加强。

在探究燃烧条件的对比实验和“水中生火”的实验情景中,学生进一步体会到燃烧条件是缺一不可的,不仅能让学生深刻理解“燃烧的三个条件”这一知识目标,还可以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这两个化学实验常用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