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合集下载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研究综述
赵艳丽;阚心诺
【期刊名称】《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年(卷),期】2024(45)2
【摘要】文章首先总结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定义以及度量,其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梳理了学者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的研究文献。

通过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系统梳理,可以找出目前中国企业在绿色技术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预测发展趋势与研究方向,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思路。

【总页数】3页(P15-17)
【作者】赵艳丽;阚心诺
【作者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商务学院;哈尔滨商业大学市场发展与流通经济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2;F272.5
【相关文献】
1.绿色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与形成研究综述
2.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3.制造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综述
4.基于绿色生活的创业型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影响因素研究
5.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测度:文献综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以及社会和政府对可持续发展的呼吁,企业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兴趣与日俱增。

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旨在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保护的双赢,通过环保的生产过程和产品创新,为企业带来竞争优势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旨在综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理论和实践参考。

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一)内部驱动因素1. 资源优势:企业拥有丰富的资源可以支持和推动绿色技术创新。

包括财务资源、技术能力、人力资源等方面。

2. 领导层承诺:企业的高层领导对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对企业的创新决策具有重要影响。

领导层对绿色技术创新的承诺和支持能够鼓励企业进行创新。

3. 员工参与:员工的积极参与能够为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提供重要保障。

员工的专业知识和创新能力对于技术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外部驱动因素1. 政府政策:政府通过出台有关环境保护和绿色技术创新的法规和政策来推动企业的创新活动。

2. 竞争压力:市场竞争的压力促使企业寻求绿色技术创新来获得竞争优势,满足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

3. 利益相关者的压力:社会各界对企业环保行为和绿色技术创新的关注和呼吁,对企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促使企业积极响应。

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绩效影响(一)环境绩效1. 减少环境污染:绿色技术创新可以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减少企业对环境的污染。

2. 节约资源:绿色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经济绩效1. 提高竞争力: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企业可以开发出更具竞争力的环保产品,抢占市场份额,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 降低成本:绿色技术创新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

(三)口碑影响1. 提升企业形象: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树立企业的环境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绿色壁垒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综述及趋势

绿色壁垒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综述及趋势
改革 与探 讨 I ll }

绿色 壁 垒对 技术创 新影 响 的研 究综述 及 趋势
尹秀 英
( 呼伦 贝尔学Βιβλιοθήκη 经济管理 学院, 内蒙古 呼伦 贝尔 0 10 ) 2 0 8
摘 要: 分别从传统学派和修 正学派两个角度 归类阐述 了绿 色壁垒对技 术创 新的影响 , 为绿 色壁 垒是我 国学者针对 国际 贸易中的不平等现 认 象提 出来的 , 并针对 目 前研 究 中存在的不足 , 出了未来的发展趋 势, 提 为更深入 的研 究提供参考 。
关 键 词 : 色壁 垒 ; 术创 新 ; 究现 状 ; 展 趋 势 绿 技 研 发 引 言 碍 , 别对污染 密集 的产业和企 业影 响尤为显 L now和 Moy 19 ) 特 sjl l d ( 96 使用美 国、日本 和德 国 2 0世纪 7 、0年代环境专利数据 , O8 研究了环境 加入 WT O以后 ,我 国企业直接面对 的是 著 。 国际市场 , 出 口贸易中 , 在 直接面 临着绿 色壁 垒 Wa e Whtha (9 4认 为 , l y和 l i ed19 ) e 环境规 制 技术的发明、 扩散与污染治理支 出的关系。 发现 的限制。 随着我国经济与国际市场 的加快融合 , 将使企业 内部化其污染成本 ,有碍于企业竞 争 环境专利数量 与作为环境规制程度衡量指标 的 国际市场 的竞争 、 企业 之间的竞争 , 在某种程度 力m Ga 。 ry和 sa b a (9 5 对美国三个产业 污染治理支出问存在正相关性 ,随着污染治理 hd 醉 I 19 ) l 上 可以说是 表现在技术 的竞争上 。无论进 口国 ( 纸浆 与造纸 、 石油提炼和炼钢业 ) 的研究发 现 , 支出的增加, 环境专利数量也相应增加。 但是技 设置绿色壁 垒的真 正 目的是否合法 ,绿色壁垒 反映规制严格程度的企业污染 治理成本 与生 产 术创新对环境规制的反应有 l2 的滞后期I 一年 S l 。 从本 质上说是 国家间技术差 异的具体体 现 , 中 率之 间存在着负相关关系 , 提高环境绩效并未 Fas2 0 ) r (0 2 认为为 了持续发展 , n 需要 不断创新 小企业只有通过技 术创新加快提升 出口产品 的 给企业带来足 以弥补服从成本 的收益 。而且 与 以达到经济、 生态和社会 的 目的。 创新不再被过 质量 和技术档次 , 才能 从根本上跨越绿色壁垒。 环境规制相关的研发会增加未来投资 的不确定 去所驱动, 而是被未来所 吸引 , 必须引导创新使 基于这样 一种现状 , 本文认为 非常有必要 性 , 因此会被推迟 。 例如 , 在一定的投资预算下 , 之持续发展 rn e i 和 C h n 20 ) - 。Bu nr e me r o e ( 0 3 运+ 从消极和积极两种 角度 阐述绿色壁垒对技术创 进行清洁技术的研发会减少公 司核心领域 的研 用美 国 1 6 制造 业 18 ~ 9 2年 的面板 数 4个 9 3 19 新 的影响 ,以此来促进我 国企业尽快实现产品 发支 出口 i po 。Sm sn和 B dod19 ) 为 , 引 据,分析 了环境规制 与产业技术创新 之问的关 a r fr(9 6认 在 和技术的更新与创新 , 提高产品质量 、 降低生产 入环境规制前 ,企业在研究和创新上的支 出往 系。 结果显示 , 污染治理成本 的增加与环境专利 往倾 向于不恰当水平,因此企业的研究和创新 间存在较小的但统计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污染 成本 , 从而实现对绿 色壁垒的跨越 。 1绿色壁垒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现状 能力会受到限制 ,并且 只注重他们的主要经济 治 理成本 每增加 一百万美 元 ,环境专 利增加 从严格 意义上讲 。 色壁垒 ( re ar ̄ 活动而忽视了能带来生产力提高的环境创新机 0 4 绿 G en B ri - . %。但政府的监督、 o 检查对技术创新的影 响 e 并 非是 一个 国际通 用 的法 律术语 , 巧) 无论 是 会 。同时 , 他们认为, 即便是企业认识到这种创 不显著㈣。V is2 0 ) 1 r (0 5 对 4个国家 17 - 0 0 e 9020 在 国际经济组织 中还是在与贸易和环境 措施有 新机会能提高企业 的竞争力 ,但是由于资金和 年 环境规制 政策与治 理 S 02的相 关专 利数量 关 的国际条约 中,对其均无明确的提法 和定义 竞争的原因 , 在短期时 间内, 企业仍需要引导和 之 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发现环境规制对技术创 解 释 ,国 际上一 般称 之为环 境壁 垒 ( ni n 政府的支持去 从事有利于环境保护 的创新 , E vo— r 而 新有较大的激励作用 。Jve( 06 认 为通过 air20 ) metl ar r) 或 环 境 规 制 ( ni n n l 环境规 制正好 提供 了这样 的一个 导 向作 用P 采取适当的环境规制措施 ,能够为技术创新提 na B r es i E v met o r a l 。 R glt n ) euai s 。国 际上 对 绿 色 壁 垒 的 研 究 开始 于 Jf o ae和 P le( 9 7 曾经对美 国工业的污染控 供动力 , am r19 ) 使其以可持续发展 为 目 , 标 解决生产活 2 O世纪 8 0年代后 期。主要是针对环境负外部 制成本 与创新 活动之 间 的统计关 系进 行过研 动与环境质量 的直接矛盾旧。 性 中的市 场失灵 和政 府失灵 而采 取 的纠正措 究。他们 发现污染控制支出的确促使企业进行 赵细康 (0 3 借 助技术创 新 的内外综 合 20 ) 分别从外驱力 、 外阻力、 内驱力、 内 施, 也就是为了环境 目的而使用的措施 。 色壁 了更 多的研发工作 ,但除了有助 于企业达 到环 驱动力模 型, 绿 垒是我国学者针对 国际贸易中出现的严格 的技 境标 准的要求 ,这些研发工作似乎给企业提供 阻力 4 个方面讨论了环境管制对企业技术创新 术标准、 规定等现象仓 造的新名 词。 前 国内学 的商业价 值有限I oetAln 2 0 ) 0 目 , q b r l ( O o 认为技 动力的影 响问题 , 。R e 得到的结果是 , 总的积极影 响 者对其定义主要有两种 ,一种是从发展 中国家 术标 准是 由各种技术性 活动组成的复 杂系统 , 大 于 总 的 消极 影 响 , 终 的影 响 力 为 正阿。 海 最 潘 的经济利益角度提 出的 ,认 为它 的实质是发达 并成为广泛接受的规则 。技术标准总是来源于 波 、 金雪军教授 (0 3 研究 了技 术标准和技术 20 ) 国家借保护生态环境之名 ,行 限制进 口和贸易 最具创新性 的技术 ,并且在现实 中标准还能直 创 新的协 同发展 ,认 为技术创新带来 了技术发 保 护 之 实 ;另 一 种 是 强 调绿 色壁 垒 的主 要 目的 接 或 间接 地 促 进 创 新 ,他 们 的 研 究 结 果 表 明技 展 的新特点 , 推动了技 术标准 的发展 ; 而技术标 在于保护生态环境 、自然 资源 以及人类和动植 术标准对技术创新既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 准的出现对技术创新起 到了” 双刃剑” 的作用 , 阁 物的健康 , 并不一定是蓄意设置 的贸易障碍。 既有利 于技术创新,也在某方面阻碍 了技术创 2 O世纪 7 O年代 以来 ,美 国和其他发达国 傅家骥教授等( 0 3 在《 2 0 ) 技术 经济前沿问 新 。陈淑梅(o 6 则将欧盟标准化元素作为 2o ) 家相继对环境管制影响技术创新进行了大量的 题》一书中提出技术标准对技术创新具有基础 技术创新 的信息源,建立 了利用欧盟标 准化进 研究。 而我国学者对绿色壁垒研究得较晚 , 根据 性作用 , 但在具有正面效应的同时 , 技术标准化 行技术创新的理论模型旧。 所读文献 , 最早 研 究 开 始 于 19 9 5年 。一 直 以 来 过程也会产生负面影响[ 6 1 。 2 研 究 趋 势 国内外学术界对于绿色壁垒与技术创新的关系 12 正 学 派 的 观点 .修 21 究 中存 在 的不 足 .研 有 不 同 的理 解 , 有 消极 的 , 有 积 极 的 , 此 既 也 因 从动态的 、 长期 的角度分析绿 色壁 垒对技 从 已有文献来看 , 尽管以绿色壁垒为主题 本文在进行现状分 析的时候也把他们分成传统 术创新的影响 ,认为在长期内企业为了应对绿 的论文不下数百篇 ,但真正系统 完整 的研究却 色壁垒 , 会积极寻求技术创新 , 以减少绿色壁垒 不是很多 。 许多有关国际贸易 、 可持续 发展 的著 学派和修正学派。 11 统 学 派 的观 点 .传 引起的环境内在成本 ,进而促进 企业 利润的增 作也常常涉及绿色壁垒问题 , 但往往仅从各 自 从静 态 的 、 期 的角 度 看 待 绿 色 壁 垒 和技 加 ,从而部分抵补企业 由于采用 环境措施 而增 的角度对绿色壁垒做一侧面性 的分析或概括性 短 o e 和 id (9 5 认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成果综述范文怎么写-定义说明解析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成果综述范文怎么写-定义说明解析

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成果综述范文怎么写-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1. 介绍绿色化学工程的背景和意义:绿色化学工程是一种注重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工程和工艺,旨在通过减少或消除对环境的影响、降低资源消耗和化学物质的危害性,实现可持续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局面。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和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断增加,绿色化学工程逐渐成为化学工程领域的研究热点。

2. 概述文章的内容结构:在这篇综述文章中,我们将首先介绍绿色化学工程的定义和意义,然后探讨绿色化学工程的原则和方法,最后分析绿色化学工程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

通过对绿色化学工程的相关研究成果的综述,我们将总结其在环保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要作用,并展望绿色化学工程未来的发展趋势。

3. 阐述本篇综述的目的:本篇综述旨在系统梳理和总结绿色化学工程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深入分析绿色化学工程的原则和方法以及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情况,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了解该领域的视角。

通过对绿色化学工程的研究成果的综述,我们希望能够推动绿色化学工程的发展,并为解决全球环境问题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4. 总结概述部分:从传统的以高效产率和低成本为目标的化学工程转向以环境友好和可持续发展为中心的绿色化学工程,是一个重要的转变和进步。

通过绿色化学工程的研究和应用,我们可以更好地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篇综述将详细介绍绿色化学工程的定义和原则、分析其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绿色化学工程的全面了解和深入思考。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需要对整篇文章的组织进行介绍和概述。

通过介绍文章的结构,读者可以得到对文章逻辑的整体把握,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以下是关于“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示例: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论述和分析:首先,在引言部分中,我们将对绿色化学工程与工艺的研究成果进行概述,介绍其定义、意义和目的。

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现状综述

技术创新 ” 为检索词 , 限定关键词字段 , 截至 2 0 1 3 年9 月1 O日, 检索 出关于 绿色技术创新研 究的论文共 4 9 1 篇, 剔除不相关及
重复文献后 , 最后用于统计分析 的有效文献为 4 8 5 篇( 见表 1 o 根据检 索结果 ,使用 E XC E L进行分类汇总并建立相应 的
绿色技术常被称作环 境友好技术 或生态技术 , 是 对减少环
我们通 常从某 学科或 领域文 献的年 度发文 量来 了解该学
科或领域研 究的研 究热点及发展历程 。在 B r a u n& Wi e l d 1 9 9 4
境污染 , 减 少原材料 、 自然资源和能 源使用的技术 、 工 艺或产品
l ●- _ l_ l_ l_ -I l ●_ -_ ●l ● ●
I_ ■■ _ ●_ _■ -
C O N T E MP O R ARY E C O N
f CS 1 ■ ■ ■ ■■ ■一
【 摘 要 】本文 采 用文献 计量 、 统计 处理 等方 法 , 以期刊 论
数据 库 , 结合社会 网络统计分 析法和 文献计 量学 , 从检 索文献 的年代 、 期 刊、 作 者和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 , 最后得 出相关结论。
【 关键词 】绿 色技术创新

研 究现状
文献计量
三、 统 计 结 果 分 析 1 、 论 文 的年 代 分 布

研 究 背 景及 相 关 工 作
面的研 究逐步 上升 ( 见表 2 ) 。
表2 2 0 0 7 -2 0 1 3年 绿 色技 术 创 新 发 文 量 统 计
检 索 字 段
关 键 字
篇数
年份 ( 年) 论 文数 量 ( 篇)

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及绿色转型研究综述

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及绿色转型研究综述

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及绿色转型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对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区别。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梳理国内外关于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案例,分析它们在推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和效果。

本文将重点探讨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实现路径和机制。

从政策制定、技术创新、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等多个方面,分析如何有效推动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本文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推动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的对策建议。

通过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需求,提出具有可操作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为我国实现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有力支撑。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的视角,了解绿色经济、绿色发展和绿色转型的理论和实践,为推动我国乃至全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绿色经济的研究现状近年来,绿色经济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和战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深入研究。

绿色经济旨在通过创新经济模式和提升环境效率,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提高社会福祉。

在学术研究方面,绿色经济的研究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等。

学者们从多个角度对绿色经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包括绿色经济的定义、内涵、发展路径、政策体系等。

同时,随着实践的发展,绿色经济的研究也逐渐向实际应用倾斜,比如绿色产业的培育、绿色技术的创新、绿色金融的发展等。

在实践应用方面,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和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一些国家和地区已经制定了具体的绿色经济发展规划,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方式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绿色创新相关研究的梳理与展望

绿色创新相关研究的梳理与展望

绿色创新相关研究的梳理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创新已成为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本文旨在对绿色创新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的梳理与展望,分析当前绿色创新研究的主要领域、热点问题和未来发展趋势。

通过综述国内外绿色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本文期望为绿色创新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我们将概述绿色创新的基本概念、内涵及其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重要性。

接着,我们将从多个维度梳理绿色创新的研究现状,包括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分析绿色创新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如技术创新与市场需求的不匹配、政策支持与制度环境的不足等。

我们将展望绿色创新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机制、社会参与等多种手段推动绿色创新的深入发展,以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绿色创新的理论基础绿色创新作为一种新型的创新模式,其理论基础涉及多个学科领域,包括环境科学、经济学、管理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绿色创新提供了全面的视角和深入的理解,从而指导实践者如何在创新过程中融入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环境科学为绿色创新提供了基本的科学原理和方法。

环境科学关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来减轻这种影响。

绿色创新在产品设计、生产过程、消费使用以及废弃处理等各个环节,都强调减少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这正是环境科学所倡导的核心思想。

经济学为绿色创新提供了成本效益分析和市场机制等理论支持。

绿色创新需要考虑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的平衡,经济学中的边际分析、供需理论等工具可以帮助决策者找到这一平衡点。

同时,绿色经济的发展也为绿色创新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激励机制。

管理学则为绿色创新提供了组织行为、项目管理以及战略管理等方面的理论支撑。

绿色创新往往需要跨越多个部门和领域,需要有效的组织协调和项目管理能力。

战略管理理论也可以帮助企业在竞争环境中找到绿色创新的定位和发展方向。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李杰中【摘要】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combed the hot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discussed th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erms of the evaluation model,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s,assesse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to explore the direction and focus of further research.%回顾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的演进历程,梳理理论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成果,从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研究,评析研究现状与指出存在问题,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期刊名称】《创新科技》【年(卷),期】2015(188)010【总页数】3页(P32-34)【关键词】绿色技术创新;理论;评价研究【作者】李杰中【作者单位】宁德师范学院经济管理系,福建宁德 35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204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加剧,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议题,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诸多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不少积极的研究成果。

国外对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随着绿色意识的增强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而逐渐展开。

从时间维度看,绿色技术创新本身历经了几个明显的发展阶段,从末端技术到无废工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从废弃物最少化技术到清洁生产技术(1984年至1989年),直到对污染预防技术的关注(1990年),绿色技术不断演进,不断向前渗透,目标和关注重点历经了污染的去处与资源化、资源的合理利用、零排放、节能减排与源头消减,更加强调全过程的绿色技术创新,更加强调防患于未然,更加强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互动。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一、引言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逐渐凸显,绿色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绿色技术创新能够帮助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排放,从而实现经济和环境双赢。

本文旨在综述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的研究现状,以便为企业在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方面提供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二、驱动因素2.1 政府政策驱动政府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政策措施,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

政府通过制定环境标准、提供税收优惠和补贴等政策激励,鼓励企业积极开展绿色技术创新。

例如,某国政府出台了推广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的政策,鼓励企业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这促使了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2.2 市场需求驱动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也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驱动因素。

随着消费者环保意识的提升,对绿色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

企业通过开展绿色技术创新,能够提供更环保、更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满足市场需求,获得竞争优势。

例如,某公司开发出一种低能耗的太阳能热水器,满足了市场对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提高了企业的市场份额。

2.3 技术进步驱动技术进步是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

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能够帮助企业降低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企业通过引进、研发和创新新技术,能够实现对旧技术或传统工艺的替代,从而实现绿色化转型。

例如,某公司使用了一种新型的生产工艺,显著降低了废水的排放量,实现了绿色生产。

三、绩效影响3.1 经济绩效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经济绩效有积极影响。

通过绿色技术创新,企业能够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生产成本,并实现持续发展。

研究表明,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后,能够显著提高营业收入和利润。

例如,某公司通过开展绿色技术创新,节约了能源和原材料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从而获得了更高的经济绩效。

3.2 环境绩效影响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对环境绩效同样有着重要影响。

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进展与展望

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进展与展望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和评述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的进展,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前景,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提供参考。

我们将对绿色创新的定义、内涵及其重要性进行阐述,明确研究背景和意义。

然后,我们将分别从国内和国外两个角度,对绿色创新研究的发展历程、主要成果和存在问题进行梳理和评价。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分析绿色创新的关键领域和核心技术,探讨其发展趋势和前景。

我们将提出推动绿色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全球绿色创新研究和实践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绿色创新的深入研究和广泛应用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二、国内绿色创新研究进展近年来,中国对于绿色创新的重视日益增强,不仅在政策层面给予了大力支持,同时也在科研领域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国内学者和科研机构在绿色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为我国的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绿色技术研发方面,国内的研究涵盖了多个领域,如清洁能源、环保材料、节能减排等。

例如,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领域,我国已经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突破,推动了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

同时,在环保材料研发方面,国内科研机构和企业也积极探索,推动了一系列环保产品的问世。

在绿色经济模式研究方面,国内学者深入探讨了绿色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提出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理论观点和实践建议。

这些研究不仅丰富了绿色创新的理论体系,也为我国绿色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导。

在绿色政策和制度创新方面,国内的研究也取得了显著成果。

许多学者对绿色税收、绿色金融、绿色贸易等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多项政策建议。

在制度创新方面,国内也积极探索了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和新路径,如生态补偿机制、绿色供应链管理等。

然而,尽管国内绿色创新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仍需进一步加强,绿色经济的发展仍需完善相关政策和制度,绿色创新的国际合作仍需深化等。

绿色创新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绿色创新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跨学科融合:强调绿色创新绩效评价 的跨学科性,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 流与融合,拓展研究视野和方法。
汇报人:XX
科学性原则:指标选取应基于科学理论,能够客观反映绿色创新的绩效水平。
系统性原则:指标体系应全面考虑绿色创新的各个方面,确保评价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可操作性原则:指标应具有可操作性,数据易于获取且计算方法简单明了。
动态性原则:指标应能够反映绿色创新的动态变化,以便对绩效进行持续监测和改进。
构建原则:科学性、系统性、可操作性 构建方法:文献综述法、专家咨询法、实证研究法 评价指标:资源消耗、环境影响、社会效益 评价标准:行业标准、国际标准、地区标准
未来展望:进一步完善模型, 提高评价准确性和实用性
国内实践:介绍 了中国在绿色创 新绩效评价方面 的实践和案例, 包括政策制定、 评价体系建立等
方面的内容。
国际实践:介绍了 国际上其他国家在 绿色创新绩效评价 方面的实践和案例, 包括成功经验、先 进技术等方面的内
容。
实践比较:对国 内外绿色创新绩 效评价实践进行 了比较分析,总 结了各自的特点
定义: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对多个指标进行综合评估的方法,通过对多个指标进行加权平均或 模糊评价等方式,得出一个综合的评价结果。
优点:可以对多个指标进行全面评估,考虑因素较为全面,评价结果较为客观。
缺点:评价过程较为复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同时需要对各项指标进行合理权重分 配,主观性较强。
应用范围:广泛应用于企业绩效评价、项目评估、城市发展水平评估等领域。
缺乏统一评价标准 实证研究不足 理论框架不完善 跨行业比较研究较少
实践指导意义:为企业、政府和学 术界提供绿色创新绩效评价的实践 指导,推动可持续发展。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随着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课题。

绿色技术创新作为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领域,已经在许多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下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份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包括绿色技术的定义、研究现状、应用前景等方面的内容。

一、绿色技术的定义绿色技术是指在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前提下,以低排放和低毒性为特点的技术。

绿色技术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产生绿色效应的技术,另一类是生产绿色产品的技术。

比较典型的绿色技术包括:节能技术、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生态设计技术、环保材料技术等。

二、绿色技术的研究现状绿色技术的研究正在不断深入和扩展。

在能源方面,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太阳能和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电池技术和电动汽车技术。

在水资源方面,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净水技术和水资源管理技术。

在环境污染方面,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大气污染控制、水污染控制和土壤污染控制等方面。

在农业方面,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生物技术和污染剂检测技术等方面。

此外,还存在一些涉及到废物处理、碳排放管理和环境风险评估等绿色技术领域。

三、绿色技术的应用前景在未来,绿色技术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因为它能够带来许多经济和社会效益。

绿色技术不仅可以减少环境污染、节约能源、降低排放和生产成本,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和就业。

例如,太阳能技术可以带来无需外部能源和较低的百度时长成本的电力,这对全球能源安全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同样的,绿色技术在推进城市化进程和缓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方面也可以发挥作用。

四、结语在全球范围内不断增长的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问题下,绿色技术创新研究成为了一个日益重要的领域。

本文中的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为大家提供了该领域的定义、研究现状、应用前景等多方面的分析和探讨。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绿色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促进绿色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为全球环境做出贡献。

绿色创新与财务绩效研究综述

绿色创新与财务绩效研究综述

绿色创新与财务绩效研究综述绿色创新与财务绩效研究综述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重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绿色创新被视为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之一。

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开始重视绿色创新,并探索如何将其转化为财务绩效的增长机会。

本文旨在综述绿色创新与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并梳理此领域的研究进展和现有成果。

一、绿色创新的概念与分类绿色创新是指以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污染和增加生态效益为目标的创新活动。

根据其影响范围和方式,绿色创新可分为产品绿色创新、过程绿色创新和管理绿色创新。

产品绿色创新是指开发和推广具有环境友好特性的产品或服务,如节能产品、再生能源等。

过程绿色创新是指改进生产和运营过程中的环境性能,如减少废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

管理绿色创新是指在企业的组织结构、流程和制度上引入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如建立环境管理体系、设立环保部门等。

二、绿色创新对财务绩效的影响机制绿色创新对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影响的机制主要有三个:市场机制、成本机制和声誉机制。

首先,绿色创新能够满足消费者对环保产品的需求,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从而提高销售收入。

其次,通过改进生产和运营过程的环境性能,企业能够降低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从而减少经营成本。

最后,通过积极参与绿色创新,企业能够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声誉,吸引更多消费者选择其产品或服务,进而提高市场份额和销售额。

三、绿色创新与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许多学者通过实证研究探索绿色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

研究发现,绿色创新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呈现出积极正向的趋势。

例如,绿色创新可以提高企业的市场表现,增加销售收入和市场份额。

同时,绿色创新能够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进而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

此外,绿色创新还能够提高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增强与利益相关者的合作与互信。

这些实证研究为企业在实践中推动绿色创新提供了有力的论据和参考。

四、绿色创新与财务绩效的政策启示发挥绿色创新对财务绩效的积极影响,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

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

DOI:10.19995/10-1617/F7.2024.04.151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一个研究综述彭自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2)摘 要:在提倡绿色发展的当下,有关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日渐增多,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绿色创新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首先,分析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内涵,归纳了当前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测量方式;其次,梳理了环境规制的定义、对主要的环境规制工具进行了归类;再次,综述了当前学者关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影响的几种不同观点,以及研究中所存在的地区和行业异质性;最后,回顾了当前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的不足之处,并针对该领域的未来研究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绿色发展;环境技术创新;绿色技术创新;环境规制;“双碳”目标本文索引:彭自强.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J].商展经济,2024(04):151-154.中图分类号:F273.1;F205 文献标识码:A1 引言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全球性问题不断加剧。

工业化进程较早的欧美国家大多出现过各类环境问题。

中国在改革开放后,经济的高速增长也带来了如雾霾、水污染等环境问题,逐渐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

在联合国第75次大会上,习近平主席宣布了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动绿色发展,加快绿色转型,未来绿色发展将成为我国社会发展的主流趋势,绿色创新则是推动绿色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绿色创新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不同背景的学者对其有着不同定义。

戴鸿轶和刘卸林(2009)梳理国内外环境创新的相关研究,发现与绿色相关的概念多达20个;张钢和张小军(2013)梳理国内外文献指出“绿色创新、生态创新、环境创新”等基本属于同一概念。

本文梳理文献发现,关于绿色创新,大多是具体研究绿色技术创新,在很多文献中绿色创新和绿色技术创新被混用。

因此,本文统一用“绿色技术创新”加以表述。

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专利的实证研究

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专利的实证研究

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国专利的实证研究一、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环境挑战的重要途径。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对于全球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国专利数据,深入探究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和实践操作提供科学依据。

绿色技术创新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新能源、环保设备、节能减排技术等。

这些创新不仅有助于降低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还能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提升国家竞争力。

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政策环境、市场需求、技术基础等。

深入剖析这些因素对于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对于推动其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基于中国专利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方法,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

我们首先对绿色技术创新进行了界定和分类,然后利用专利数据库提取了相关数据,并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和计量分析。

通过对比不同因素之间的关系,我们揭示了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本研究的结果对于理解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规律具有重要价值。

我们也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针对性的建议,以推动绿色技术创新的发展。

我们还将继续深化研究,探索更多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因素,为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做出更大的贡献。

1. 背景介绍: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及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趋势。

绿色技术创新,作为应对全球环境问题、推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与实践。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资源消耗过度等问题日益凸显,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的生产方式已难以为继。

以环境保护为核心,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的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了各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对环境保护的积极作用上。

通过应用先进的绿色技术,企业能够有效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污染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为公众提供更为健康、宜居的生活环境。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

技术创新文献综述1. 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全球经济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然而,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技术、市场、制度、文化等。

因此,对技术创新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助于理解其本质和规律,为提高技术创新的质量和效益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2. 文献综述的背景和目的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技术创新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涉及的领域包括科技管理、产业经济学、创新管理等。

这些研究从不同的角度探讨了技术创新的概念、影响因素、模式和策略等问题。

本文旨在对这些文献进行梳理和评价,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3. 研究问题和假设本文主要关注以下三个问题:(1)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是什么?(2)技术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有何影响?(3)如何提高技术创新的绩效?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以下假设:(1)技术创新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内部和外部的因素;(2)技术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复杂而深远的;(3)提高技术创新的绩效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

4. 研究方法和数据采集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探讨技术创新的相关问题。

数据采集主要来自学术期刊、学术会议、研究报告等。

5. 研究结果和讨论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结论:(1)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市场需求、技术进步、政策环境等;(2)技术创新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表现在提高生产效率、推动产业升级、促进就业等方面;(3)提高技术创新的绩效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加强研发投入、推动产学研合作、优化政策环境等。

针对这些结论,本文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技术创新与其他因素的关系,如文化、制度等,以及如何通过政策干预提高技术创新的绩效。

6. 结论和启示本文通过对技术创新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探讨了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影响和提升策略等问题。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

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研究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关注并投资于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旨在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环境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及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对绩效的影响,以期为企业实施绿色技术创新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在综述过程中,本文首先梳理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相关概念,包括绿色技术的定义、特点以及绿色技术创新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接着,文章从多个角度分析了驱动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因素,包括外部环境因素(如政策推动、市场需求、社会压力等)和内部环境因素(如企业战略、研发投入、创新能力等)。

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的影响,包括经济绩效、环境绩效和社会绩效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综述,我们期望能够为企业决策者提供关于绿色技术创新驱动因素和绩效影响的全面认识,为企业制定绿色技术创新战略提供决策依据。

本文也期望能够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领域的学术研究,为未来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文献综述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绿色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关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驱动因素及其绩效影响,学术界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在驱动因素方面,学者们普遍认为,外部环境压力是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的主要驱动力。

这包括政府环境规制、市场需求、公众环保意识等。

例如,政府的环境政策通过设定严格的排放标准、提供税收优惠等措施,引导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市场需求则通过消费者对绿色产品的偏好,推动企业改进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环保性能。

公众环保意识的提升也促使企业更加注重环保,加大绿色技术创新的投入。

内部驱动力方面,企业的战略定位、管理理念、技术创新能力等也是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因素。

企业战略定位明确,将环保作为核心竞争力的一部分,会促使企业更加积极地进行绿色技术创新。

绿色创新效率研究之文献综述

绿色创新效率研究之文献综述

1512022年5月下 第10期 总第382期学术研究China Science & Technology Overview0.引言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经济年均增长率长期保持在7%~8%,甚至2位数的高位上,被称为“中国速度”“中国奇迹”等。

经济总量的迅速增长,主要是靠资本、能源、资源、劳动力投入的推动,资源产出率较低,能源紧缺和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围绕着如何提高经济增长效益,如何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我国开始了逐步探索。

新中国成立之初,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提出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发展思想,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毛泽东同志明确指出“空气、森林、矿产等自然资源,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因素。

要加以小心保护,进行合理使用。

”改革开放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提出“协调发展”的绿色理念。

1987年党的十三大指出“必须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注重效益、提高质量、协调发展、稳定增长的战略”;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召开,会议指出要实现“九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其中一个根本转变是经济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此后,在党的十五大和十六大的报告中,多次强调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党的十六大提出“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逐步强调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2007年党的十七大更明确地强调要实现“三个转变”,其中一个转变是从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经济发展中的创新的重要性日益增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又将生态文明建设列入“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建立一系列推动绿色发展的制度,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党的十九大,我国更高战略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目标。

董事会性别多元化、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绿色转型

董事会性别多元化、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绿色转型

董事会性别多元化、绿色技术创新与企业绿色转型一、研究背景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企业面临着日益严峻的环境挑战。

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已经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绿色转型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许多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了相应的政策和法规,要求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采取绿色技术,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这个过程中,董事会性别多元化和绿色技术创新成为了企业绿色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性别多元化是指在一个组织中,男性和女性员工的比例相对平衡,性别差异在决策、管理和领导等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性别多元化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决策质量和员工满意度,从而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性别多元化在企业绿色转型中的作用。

绿色技术创新是指在生产、经营和服务过程中采用具有环保性能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以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碳排放等。

绿色技术创新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绿色转型,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许多企业将绿色技术创新作为战略重点,加大研发投入,培育创新团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尽管性别多元化和绿色技术创新对企业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应用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一些企业在推进性别多元化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性别歧视现象;而在绿色技术创新方面,企业往往面临着技术研发难度大、投资回报周期长等挑战。

如何有效地推进董事会性别多元化和绿色技术创新,以促进企业绿色转型,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对企业发展的影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和气候变化日益严重,企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企业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实现绿色技术创新和转型,以确保可持续发展。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给企业的生产经营带来严重影响。

干旱、洪涝、台风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生产中断、原材料短缺和产品质量下降,从而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综述作者:李杰中来源:《创新科技》2015年第10期[摘要] 回顾绿色技术创新研究的演进历程,梳理理论研究的热点和主要成果,从评价模型、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等方面探讨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研究,评析研究现状与指出存在问题,探讨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关键词] 绿色技术创新;理论;评价研究[中图分类号] F204 ;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1671-0037(2015)10-32-3Research Review on the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Li Jiezhong(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ingde Normal University,Ningde Fujian 352100)Abstract:This paper reviewed the evolution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earch,combed the hot and main achievements of theoretical research,discussed the evaluation research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terms of the evaluation model,evaluation index system and evaluation methods,assessed the research status and pointed out the problems,to explore the direction and focus of further research.Keywords: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Theory;Evaluation research绿色技术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

随着资源与环境约束的加剧,绿色技术创新成为创新领域研究的热点议题,学者们对此进行了诸多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不少积极的研究成果。

1 国外绿色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综述国外对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随着绿色意识的增强和对环境保护的关注而逐渐展开。

从时间维度看,绿色技术创新本身历经了几个明显的发展阶段,从末端技术到无废工艺(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从废弃物最少化技术到清洁生产技术(1984年至1989年),直到对污染预防技术的关注(1990年),绿色技术不断演进,不断向前渗透,目标和关注重点历经了污染的去处与资源化、资源的合理利用、零排放、节能减排与源头消减,更加强调全过程的绿色技术创新,更加强调防患于未然,更加强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互动。

1.1 绿色化研发活动Winn S.F.检索分析了1972年到1993年有关R&D管理文献,涉及环境问题的研究相当滞后,仅有的9篇文章大多也只是关注废物管理与能源使用,反映了当时环境R&D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水平均不高,多概念上的泛泛而谈,对实践的指导远远不够,也缺少经验研究。

而对环境R&D的研究很少提到战略高度,一般都从解决问题角度出发,获得工具性成果。

Martin Charter对环境R&D原则进行了研究,比较分析传统设计与生态设计的主要区别和各自侧重点。

Bert Bras论述了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的重要性,重点剖析了为环境和生命周期设计的高层次绿色研发的功能和要求。

Steele对如何改进研发界面功能和提高研发管理水平进行了研究[1]。

Hans van Weenen 总结了绿色设计的层级水平,阐述了设计从末端治理向预防为主以至价值导向的演变。

环境问题的扩大化导致“先污染后治理”式的研究框架弊端的显现,在倒逼机制和内生动力共同作用下,将环境因子导入R&D也就成了必然,绿色化R&D取得了重要的突破,然而研究多集中与企业内部的微观层面,对战略的考量和创新的引导关注度不够。

1.2 绿色化技术创新过程Kusz以传统技术创新线性模型为参考,提出了绿色技术创新过程模型。

其最主要的特点是把环境原则整合进创新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其主要特点是将环境因素纳入绿色经营链的全过程。

P.Shrivastava的过程模型包括企业的远景目标、投入、生产、产出等主要环节[2],试图阐释创新源与推动力。

Agis将环境置于创新过程之中来观察,指出用全生命周期评价创新绩效的重要性。

有关绿色化技术创新过程的研究成果,将原本黑箱似的过程透明化,提高了对创新过程调控的有效性和针对性,进一步体现了创新管理的科学性。

需要指出的是,现有此类研究对创新过程与其他企业进程的互动或协同研究不够。

1.3 绿色化经营管理Deb Chatterji企业绿色化市场营销和管理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反应、参与、主动、创新和领先代表了逐级推进的程度,且需要相应的策略来支持。

Rushton Brian M. 强调领导层面的重视,环境管理与其他管理的契合,基于环境绩效的组织结构与制度改进对于企业绿色化经营管理具有重要作用[3]。

2 国内绿色技术创新理论研究综述我国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晚于国外研究,但随着环境保护思想深入人心,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大和生态文明建设而发展起来,技术的绿色化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和探讨。

2.1 绿色技术创新的内涵国内对绿色技术创新内涵的认识不尽相同,以下是几种代表性的观点:万伦来的绿色技术创新内涵包括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致力于可持续发展,并且松散的多元创新主体之间存在博弈互动关系。

焦长勇聚焦生产过程,认为绿色技术创新是从绿色创意到生产制造最终绿色成果推向市场的全过程。

许庆瑞从成本削减角度表达绿色技术创新概念和积极作用[4]。

从目前主流研究成果看,学者们普遍认为绿色技术创新不是单一的技术层面的创新,而是包括管理与制度等方面的综合创新。

2.2 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因学者们对绿色技术创新动因进行了广泛研究,对动力来源的解读更加全面和科学。

曾凡银重点关注绿色壁垒对创新的促动作用,并强调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利用提高其国际竞争力。

万迈则将内部动因主要归结为对利润的追逐等,而科技环境、顾客诉求、政府监督被认为是外在的动力源。

吕燕等指出绿色技术创新既有外部的动力源(政府管制、公众监督等),也有内部因素(如企业环境意识的提高和对企业形象的重视)。

雷善玉、王焕冉等则认为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动力主要来自技术能力,而创新文化、市场导向和政府行为等情境因素对创新行为具有调节作用[5]。

综合现有文献可知,学者普遍倾向于认为绿色技术创新的动因来自创新系统内外。

2.3 绿色技术创新模式杨发明认为绿色技术创新的模式是多样的,产学研合作、职能合作、政府主导和二次创新是我国较多采用的模式[6]。

张长元指出创新公共平台的搭建和信息过程管理能力的提升是我国推进绿色技术创新的有效途径。

吴熊对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可行模式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基于官产学研合作体系的集群绿色技术创新模式在我国的可行性[7]。

3 国内外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研究综述3.1 关于评价模型的研究关于绿色技术创新评价模型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

评价模型为绿色技术创新主体提供了操作工具,也为指标体系的构建奠定基础。

企业技术创新审计模型的研究较为成熟,是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的有益参考,典型性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国外。

罗伯特(Robert)的评价模型侧重对技术创新过程阶段性事件和关键节点的解读。

从新创意、新知识、新工艺与设备到创新绩效,创新过程的连贯性和平稳性成为保障创新有效性的应有之义。

奇萨(Chiesa)将创意萌生、产品与工艺创新和技术吸收作为模型的主要支点,指出人力、财力和物力等辅助因素的不可或缺[8],如下图1所示。

图1 奇萨技术创新过程审计模型3.2 关于创新能力结构与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创新能力的解构息息相关。

绿色技术创新能力与其他技术创新能力在结构与联结方式上存在某种程度的相似,关于技术创新能力构成的研究已较为成熟,成果颇丰。

拉里认为组织、适应、技术与信息的获取等方面的能力要素共同构成了创新能力;魏江等认为创新能力是在创新决策、研发、制造、营销、组织管理等维度上的体现。

我国在指标体系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主要有[9]:许庆瑞等在充分阐释技术创新能力与技术能力差别的基础上建构指标体系;高健的评价体系力图反映创新过程。

综合来看,投入、产出与环境层面的指标在现有成果获得广泛认同。

3.3 关于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研究关于创新能力评价方法的积极成果为后续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

Setel的核对表是评估研发方面的定量工具;唐炎钊等的多层灰色评价的方法在评价与比较研究得到较好的应用。

史晓燕用AHP法来评价创新能力,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评价[10]。

曲国禹等利用“线性加权和法”评估多指标绩效。

卢怀宝等融合AHP和DAE方法评价创新能力。

上述方法在创新能力评价方面得到不同程度的运用,具有一系列有益的经验,有利于创新评价研究的完善和提高。

3.4 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的研究专门的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研究目前还比较薄弱,代表性的成果不多。

Madu的高标定位法(Benchmarking)开启了对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的进程,创造性地将环境纳入到技术创新评估之中[11]。

陈劲等基于创新过程,借鉴Madu开发的审计方法的积极成果,对绿色技术创新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进行了研究,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前期创新投入力度、创新具体的实施、创新的直接成果和环境改善效度等维度的评价内容[12]。

王志平围绕绿色经济效益、创新资源利用与生态效益,应用效率参数模型,评价了区域绿色技术创新的维度效率[13]。

朱永跃等关注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的评价,基于对创新环境的全面分析,把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综合起来,构建了创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环境的多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14]。

4 研究现状评析随着实践的推进和绿色技术创新本身的发展,研究成果越发体现出时效性、引导性和可操作性,开拓了绿色技术创新研究领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但是,我国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研究起步较晚,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还远远不够,诸多方面仍然处于摸索阶段。

研究内容的丰富性与主题的完善度仍需提升,多以传统的技术范式来研究绿色技术创新,绿色化特征体现不足,对企业的微观层面研究较多,地区和国家层面研究较少;研究方法不够成熟且单一,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少,侧重定性研究,定量研究欠缺,且定量研究对隐性层面或不易量化的内容关注太少;现有的关于绿色技术创新评价研究仍处于初级水平,亟待向纵深推进,特别是有关能力评价方面的研究依然薄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