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3362fb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83.png)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的现象》,详细内容为“有趣的静电”一节。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怎么产生的,以及静电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认识到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静电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
3. 培养幼儿合作、探究、分享的学习品质,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静电现象,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小纸片、吸管等。
学具:每组一套气球、塑料梳子、丝绸、小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壁上,引发幼儿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随着梳子飘动;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能吸引小纸片等。
(2)引导幼儿观察并描述静电现象。
3. 随堂练习幼儿分组操作,用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等物品进行摩擦实验,观察并记录静电现象。
4. 讲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及其应用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讲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因,并结合生活实例介绍静电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静电2. 内容:(1)静电现象:气球吸附、头发飘动、小纸片被吸引等。
(2)产生原因:摩擦使物体带电。
(3)应用:静电吸附、静电除尘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家里或幼儿园里的静电现象,记录下来,并与家长或老师分享。
(2)思考静电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2. 答案:(1)如:梳子梳头发、衣服上的静电等。
(2)如:静电吸附(如气球吸附在墙壁上)、静电除尘(如电视屏幕上的灰尘被静电清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程度。
2. 拓展延伸(1)开展科学活动:探索更多有趣的静电现象。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7f7c378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7a.png)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精品教案科学领域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生活中的科学》第四章《奇妙的自然现象》中的第三节《有趣的静电》。
内容主要包括静电现象的观察、了解静电的成因以及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怎么产生的,能够观察并描述静电现象。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探索静电的成因和应用。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静电的成因及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静电现象,动手操作体验静电的成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毛巾等。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玻璃棒、丝绸、塑料梳子、纸张、毛巾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展示气球吸附在墙壁上的现象,引发幼儿兴趣。
(2)邀请幼儿尝试用气球吸附在墙壁上,观察现象。
2. 例题讲解(1)教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气球,气球被吸引。
(2)讲解摩擦起电现象,解释静电的成因。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塑料梳子等吸引气球。
(2)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4. 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1)教师举例讲解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如衣物上的静电吸附灰尘、静电复印等。
(2)幼儿讨论静电在生活中的其他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静电2. 板书内容:(1)静电现象:气球吸附在墙壁上(2)静电成因:摩擦起电(3)静电应用:衣物吸附灰尘、静电复印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用气球和不同材质的物品进行摩擦,观察哪些物品能使气球吸附在墙壁上。
(2)与家长一起探讨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丝绸、毛巾等材质摩擦过的气球能吸附在墙壁上。
(2)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衣物吸附灰尘、静电复印、静电除尘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观察并了解静电现象,提高了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5f0a53e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6a.png)
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动手动脑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未知世界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静电现象,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尺、毛皮、气球、纸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教室环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静电现象(如用塑料尺摩擦头发,使塑料尺带电吸引纸屑)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探究: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用毛皮摩擦气球,使气球带电,让幼儿观察气球与塑料尺之间的相互作用。
3.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现象,让幼儿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
五、作业与延伸:1.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2. 延伸: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静电现象的主题活动,如制作静电小实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六、教学内容:1. 学习静电的基本概念,理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2. 学习静电的产生和消失,了解静电的利与弊。
七、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法,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体验静电现象。
2. 采用问题解决法,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静电的产生和消失。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静电现象(如用塑料尺摩擦气球,使气球带电吸引纸屑)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
2. 实验一:教师带领幼儿进行实验,用毛皮摩擦气球,使气球带电,让幼儿观察气球与塑料尺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实验二:教师引导幼儿进行实验,用不同的材料摩擦气球,观察带电的气球对纸屑的吸引情况。
4.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实验现象,让幼儿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带电的物体可以吸引轻小的物体。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动手能力。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309f50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3.png)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认知2. 摩擦产生静电的实验3. 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2. 教学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静电现象,并能够简单解释。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梳子、毛皮、气球、纸屑等。
2. 场地准备:宽敞的教室,便于幼儿操作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通过讲解一个关于静电的小故事,引起幼儿对静电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静电现象,让幼儿了解摩擦可以使物体产生静电。
3. 实验:教师演示摩擦产生静电的实验,幼儿分组进行操作,观察静电现象。
4. 讨论: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静电现象的观察结果,让幼儿简单解释静电的产生。
5. 应用:教师讲解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
6. 总结:教师总结本次活动,强调静电现象的存在和应用。
7.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静电,并与父母分享。
8. 拓展活动:组织幼儿进行静电游戏,如静电飘带、静电足球等,加深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否能积极参与并正确完成实验步骤。
2. 关注幼儿在讨论环节的交流表达能力,是否能描述静电现象并简单解释。
3. 评估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应用于生活并与其他人分享。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幼儿进行静电相关的科学活动,如制作静电小实验、观察静电现象等。
2. 邀请专家进行静电知识的讲座,增加幼儿对静电的了解。
3. 开展家庭科学活动,让家长参与幼儿的静电学习,共同探索静电现象。
八、教学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触电等意外情况的发生。
2. 在讨论环节,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尊重每个幼儿的观点和表达。
2024年大班科学领域《有趣的静电》教案
![2024年大班科学领域《有趣的静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722ee5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7c.png)
一、教案基本信息1. 领域:科学2. 年龄段:5-6岁3. 课时:1课时(35分钟)4. 教案编写日期:2024年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 能用多种感官感知静电现象,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
3. 乐意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 激发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创新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 难点:能用多种感官感知静电现象,培养观察和操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棒、毛皮、气球、丝绸、碎纸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
3. 经验准备:幼儿已有简单的科学知识基础。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5分钟)1.1 教师向幼儿讲解静电现象,引起幼儿兴趣。
1.2 幼儿分享自己对静电的了解。
2. 基本部分(15分钟)2.1 教师演示摩擦起电的实验,让幼儿观察并感受静电现象。
2.2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亲身体验摩擦起电的过程。
2.3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讨论静电产生的原因。
2.4 幼儿尝试用塑料棒、气球等物品吸引碎纸屑,进一步感受静电现象。
3. 拓展部分(5分钟)3.1 教师讲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
3.2 幼儿探讨静电的利与弊。
4. 总结与反思(5分钟)4.1 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的收获。
4.2 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4.3 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小结,强调安全使用静电的知识。
5. 作业与延伸(5分钟)5.1 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寻找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5.2 家长协助幼儿记录寻找过程,培养家庭科学氛围。
六、教学策略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直观地感知静电现象,激发兴趣。
2.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3. 讨论法: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现象,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4. 生活联系法:讲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帮助幼儿了解静电的实际意义。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静电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静电](https://img.taocdn.com/s3/m/a157ff72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65.png)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静电大班科学活动教案:有趣的静电引言:在大班科学活动中,我们可以通过丰富有趣的实验和游戏,向孩子们介绍静电这一神奇现象。
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孩子们可以理解静电的基本原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种有趣的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引导孩子们一窥静电的奥妙。
一、蓄电气球实验通过蓄电气球实验,让孩子们亲身感受静电的存在和作用,激发他们对静电的兴趣。
材料:气球、头发或羽毛、小纸片步骤:1. 把头发或羽毛擦在气球上,使其带有静电。
2. 将带有静电的气球靠近小纸片,观察小纸片的反应。
效果:带有静电的气球靠近小纸片时,小纸片会受到吸引,并被气球“粘住”。
解释:当气球带有静电时,它会产生一个静电场。
小纸片带有一些静电,所以当它们靠近时,会因为静电的作用而被气球吸引。
二、静电舞蹈比赛通过静电舞蹈比赛,让孩子们在体验中学习静电的基本原理。
材料:气球、头发或绒布、音乐播放器步骤:1. 将头发或绒布擦在气球上,使其带有静电。
2. 把孩子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
3. 为每个代表绑上带有静电的气球,然后播放音乐。
4. 孩子们利用自己带有静电的气球与其他代表接触,观察他们之间的反应。
效果:带有静电的气球在孩子们的舞动中会相互吸引或排斥,表现出有趣的静电舞蹈。
解释:当带有静电的气球接触其他带有静电的气球时,它们会相互作用,产生吸引或排斥的力。
三、静电飞碟比赛通过静电飞碟比赛,让孩子们进一步体验静电的力量,并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
材料:塑料飞碟、头发或尼龙布、绳子步骤:1. 给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塑料飞碟。
2. 每个小组的成员用绳子把塑料飞碟拴在一起,形成一个“飞碟链”。
3. 把头发或尼龙布擦在其中一个塑料飞碟上,使其带有静电。
4. 孩子们利用带有静电的塑料飞碟和其他小组的“飞碟链”接触,观察它们之间的反应。
效果:带有静电的塑料飞碟会把其他小组的“飞碟链”吸引过来或推离,导致比赛结果的变化。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静电》教案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静电》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588f0e6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c6.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静电》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参与本活动,培养幼儿对静电的感知和认知能力。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探索精神。
3.锻炼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道具:毛巾、塑料梳子、气球、纸片、郑板桥舞台静电实验道具。
2.教师准备:教案、幻灯片投影、活动设计、活动材料准备。
三、教学过程:1.导入环节(10分钟)a)张贴关于静电的图片,引发幼儿的兴趣。
b)播放相关静电的视频,让幼儿对静电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c)提问激发幼儿思考:你们观察到过静电吗?静电有什么特点?2.活动一:亲身体验静电(20分钟)a)指导幼儿在室内使用木梳梳头,然后用毛巾擦拭头发,观察头发的变化。
请幼儿互相擦拭头发,观察是否会有相同的变化。
b)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并解释静电的原理。
3.活动二:静电吹气球(20分钟)a)教师介绍将气球放在头上梳头发能使气球贴在头发上的现象。
请每个幼儿依次进行实验。
b)引导幼儿思考,这是为什么?进一步解释静电的原理。
4.活动三:吸引纸片(20分钟)a)提供一张纸片和一只气球。
教师演示将纸片靠近气球,看纸片会发生什么。
b)鼓励幼儿用类似的方法进行实验,并进行观察和交流。
5.活动四:针对幼儿的探索活动(30分钟)a)提供多个有静电的物体和没有静电的物体,并激发幼儿思考和观察。
引导幼儿想一些有趣的问题,例如:为什么只有一些物体具有静电?什么样的物体更容易带电?b)鼓励幼儿亲自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和小组成员交流。
6.活动总结(10分钟)a)回顾本次活动所学的内容。
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b)教师引导幼儿总结静电的特点和产生原因。
c)提问回答:静电有哪些有趣的现象?我们能用静电做什么有趣的实验?四、教学延伸:1.幼儿们可以制作自己的静电实验道具,例如剪纸片、梳子等。
并在家中进行实验,锻炼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2.建议在室外进行一次关于静电的观察活动,如撒放糖纸,观察纸张的运动、触碰金属风筝杆等等,进一步深入幼儿对静电的理解。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49f0185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4797f24.png)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有趣的科学》第四章《奇妙的静电》,详细内容包括:静电现象的认识、静电的产生、静电的利用与防范。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的产生原因和基本原理。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教育幼儿学会静电的简单防范,增强安全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静电的产生原理和实际应用。
重点:认识静电现象,了解静电的防范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塑料梳子、气球、丝绸、玻璃棒、纸片、电子秤等。
学具:每组一份塑料梳子、气球、丝绸、玻璃棒、纸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气球摩擦头发后吸引小纸片,引发幼儿兴趣。
提问:为什么气球能吸引小纸片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静电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解释静电产生的原因,让幼儿了解正负电荷的概念。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操作,使用教具产生静电,观察并记录现象。
引导幼儿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静电现象?强调静电防范方法,教育幼儿注意安全。
5. 互动环节(5分钟)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到的静电现象。
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静电2. 内容:静电现象:气球吸引小纸片、摩擦起电等。
静电产生原因:电荷转移。
静电应用与防范:粘贴、除尘、防止触电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记录下来。
思考如何利用静电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
2. 答案: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如:衣服上的静电、电视屏幕上的静电等。
静电的应用如:静电粘贴、静电除尘器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直观地了解静电现象,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但在讲解静电原理时,部分幼儿可能难以理解,今后需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带领幼儿参观科学馆,了解静电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举办科学主题活动,让幼儿动手制作静电实验作品,提高实践能力。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设计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ab23bc18e8b8f67c1cfad6195f312b3169ebd4.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有趣的静电》。
通过学习静电现象,使幼儿了解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培养幼儿观察生活、探索科学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怎样产生的,并掌握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提高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热爱生活、探索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掌握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静电现象,以及如何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塑料尺、气球、玻璃棒、丝绸、毛皮、吸管、纸张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塑料尺、气球、玻璃棒、丝绸、毛皮、吸管、纸张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气球,并通过摩擦使气球吸附在墙壁上,引发幼儿兴趣。
(2)提问:为什么气球会吸附在墙壁上呢?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2. 例题讲解(1)教师演示摩擦塑料尺、玻璃棒、丝绸、毛皮等物体,观察它们之间的吸引或排斥现象。
(2)讲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因。
3. 随堂练习(1)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疑问。
(1)幼儿分享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5. 板书设计(1)板书有趣的静电(2)板书内容:静电现象:吸引、排斥产生原因:摩擦应用:气球吸附、衣物粘附等六、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2. 答案:(1)现象:妈妈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
(2)原因:摩擦产生静电。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培养了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合作的能力。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2af08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fa.png)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2. 通过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积极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1. 了解摩擦起电的现象。
2. 学会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实验,并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三、教学难点:1. 摩擦起电现象的原理。
2. 实验操作的技巧。
四、教学准备:1. 每个幼儿准备一个气球。
2. 塑料尺、毛皮、毛巾等摩擦工具。
3. 记录表格和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向幼儿讲解摩擦起电的现象,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摩擦会使物体带电。
2. 实验一:摩擦气球(1)教师示范用塑料尺和气球进行摩擦,使气球带电。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塑料尺摩擦气球,观察带电的气球是否能吸引轻小物体。
(3)记录实验结果。
3. 实验二:摩擦起电现象的拓展(1)教师示范用毛皮和毛巾摩擦,使毛巾带电。
(2)幼儿分组进行实验,用毛皮和毛巾进行摩擦,观察带电的毛巾是否能吸引轻小物体。
(3)记录实验结果。
4. 总结:教师带领幼儿总结实验结果,讲解摩擦起电的原理。
5. 创作:幼儿利用带电的气球进行创作,如在气球上贴上小纸片等。
6. 结束:教师总结本次活动,鼓励幼儿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科学现象。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静电的日常生活应用,如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让幼儿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作用。
2. 引导幼儿思考静电带来的好处和坏处,如静电可以吸引灰尘,但过多的静电可能导致皮肤干燥。
七、安全须知:1. 教师在实验过程中要确保幼儿的安全,避免幼儿用带电的物体接触眼睛、嘴巴等敏感部位。
2. 实验结束后,让幼儿将带电的物体远离其他幼儿,避免发生意外。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否能正确进行实验。
2. 关注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力,是否能发现实验现象。
3. 评估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回答相关问题。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静电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静电](https://img.taocdn.com/s3/m/54e57bbd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975a5fa.png)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静电静电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
无论是在冬天脱掉毛衣时看到的“电火花”,还是在使用塑料袋时发生的吸附现象,都与静电有关。
静电是一种由于电荷分布不平衡而引起的现象。
它可以产生非常有趣的效果,也可以用来进行一些有趣的实验。
在大班的科学课堂上,可以利用静电现象来进行有趣的实验,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1.实验一:吸毛发材料:塑料梳子、小碗、毛发步骤:a. 摆放实验用具,将塑料梳子放在小碗中。
b. 学生可以用手握住塑料梳子的把手,用梳子梳理自己或其他同学的头发。
观察头发是否被梳子吸附住。
c. 学生可以用梳子将吸附在梳子上的头发放在小碗中,观察头发是否被小碗吸附住。
实验原理:塑料梳子在梳理头发的过程中,通过摩擦产生静电。
这些静电会将头发吸附在梳子上,形成头发被梳子吸附住的现象。
解释:头发和塑料梳子之间的摩擦产生了静电,造成了电荷分布的不平衡。
头发上的负电荷和塑料梳子上的正电荷相吸引,导致头发被吸附在梳子上。
当头发接触到小碗时,头发上的负电荷和小碗上的正电荷相吸引,导致头发被小碗吸附住。
2.实验二:吸附小纸片材料:塑料勺子、小纸片步骤:a. 摆放实验用具,将塑料勺子放在桌上。
b. 学生可以用手握住塑料勺子的把手,并将塑料勺子的背面轻轻触摸一块小纸片。
观察小纸片是否被吸附在勺子上。
c. 学生可以尝试用塑料勺子将吸附在勺子上的小纸片放在桌面上,观察小纸片是否被桌面吸附住。
实验原理:塑料勺子在触摸小纸片的过程中,通过摩擦产生静电。
这些静电会将小纸片吸附在勺子上,形成小纸片被勺子吸附住的现象。
解释:小纸片和塑料勺子之间的摩擦产生了静电,造成了电荷分布的不平衡。
小纸片上的正电荷和塑料勺子上的负电荷相吸引,导致小纸片被吸附在勺子上。
当小纸片接触到桌面时,小纸片上的正电荷和桌面上的负电荷相吸引,导致小纸片被桌面吸附住。
3.实验三:静电飞舞材料:塑料膜(如塑料袋或塑料薄膜)、塑料梳子、吹风机步骤:a. 摆放实验用具,在桌上固定一块塑料膜。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
![大班科学领域教案《有趣的静电现象》](https://img.taocdn.com/s3/m/2d6d953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39.png)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并了解带电物体的性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难点:让幼儿了解带电物体的性质,并能够观察和分析静电现象。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棒、气球、毛皮、丝绸、纸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科学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有趣的静电现象(如用塑料棒吸引纸屑)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和思考,引入课题。
2. 基本概念:教师介绍静电现象,让幼儿了解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并解释带电物体的性质。
3. 动手操作:教师指导幼儿进行静电实验,如用毛皮摩擦气球,让幼儿亲自体验和观察静电现象。
4. 观察与分析: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结果,让幼儿思考和讨论静电现象的原因和特点。
5. 总结与拓展:教师总结静电现象的基本知识,引导幼儿思考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幼儿的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够理解和描述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
2. 幼儿能够观察和分析静电现象的性质和原因。
3. 幼儿能够参与实验和讨论,表现出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和好奇心。
六、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直观的实验,让幼儿亲身体验和观察静电现象,提高幼儿的兴趣和参与度。
2. 讨论法: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和讨论静电现象的原因和特点,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实验结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七、教学内容:1. 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摩擦起电、带电物体的性质。
2. 静电现象的实验操作:摩擦塑料棒和气球,观察吸引纸屑等现象。
3. 静电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静电复印、静电除尘等。
八、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有趣的静电现象引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基本概念:介绍静电现象的基本概念,让幼儿了解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773516d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0c70875.png)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静电的产生和基本性质,知道摩擦可以产生静电。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静电的产生和基本性质。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到静电现象,并能够与同伴交流分享。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塑料梳子、气球、毛皮、丝绸、碎纸屑等。
2. 环境准备:安静、整洁的科学活动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一个魔术表演,引起幼儿对静电的兴趣,引入今天的科学活动。
2. 探索静电现象:(1)教师出示塑料梳子和气球,让幼儿观察并猜测梳子和气球会发生什么现象。
(2)教师用塑料梳子梳气球,让幼儿观察到气球被吸引的现象。
(3)教师解释这是因为摩擦产生了静电,使气球带有了电荷。
3. 实验观察:(1)教师用毛皮和丝绸摩擦,让幼儿观察到碎纸屑被吸引的现象。
(2)教师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摩擦产生的静电现象。
4. 交流分享:(1)教师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观察结果。
(2)教师总结静电的产生和基本性质。
五、教学评价:1. 教师通过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幼儿对静电现象的理解和操作能力。
2. 教师通过与幼儿的交流,了解幼儿对静电知识的掌握程度。
3. 教师根据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静电现象的探索,如在家中尝试不同的材料摩擦产生静电。
2. 科学探索区:教师在科学探索区提供相关的材料,让幼儿自由探索静电现象,并记录自己的发现。
七、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考虑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静电知识。
八、教学评价表:教师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评价表,包括幼儿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交流能力等方面,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静电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静电](https://img.taocdn.com/s3/m/7e368d95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c2.png)
大班科学教案有趣静电大班科学教案:有趣的静电实验引言:在大班(幼儿园大班)教学中,为了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实验来引导他们了解自然现象。
其中,静电实验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通过这些实验,孩子们可以亲自参与其中,观察、探索和实践,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本篇教案将介绍一些有趣的静电实验,以帮助教师们在幼儿园大班的科学课上进行教学。
一、实验一:静电吸毛发材料:1.塑料梳子2.毛发或羊毛步骤:1.教师向学生展示一根毛发,并询问他们是否知道它是如何粘在塑料梳子上的。
2.教师用塑料梳子梳理头发或羊毛,并将梳子靠近一根毛发,观察毛发是否被吸附在梳子上。
3.请学生用手触摸塑料梳子,感受它的表面特征。
4.让学生亲自试试,用塑料梳子梳理自己的头发或用羊毛摩擦物体,观察是否会产生静电现象。
解释:这个实验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发现塑料梳子与毛发(或羊毛)摩擦时,会发生静电现象,使毛发被吸附在梳子上。
毛发(或羊毛)在与塑料梳子摩擦时,使梳子带电,从而吸附了带有相反电荷的毛发。
二、实验二:电动小球材料:1.塑料小球2.维生素C片3.塑料管或吸管4.塑料袋步骤:1.教师将一片维生素C片放在塑料小球的中心,使其成为一个“电动小球”。
2.把电动小球放在平整的桌面上,观察它的运动情况。
3.用塑料管或吸管轻轻地吹气,看电动小球的运动情况是否改变。
4.将电动小球放入一个塑料袋中,再吹气,观察是否会影响电动小球的运动。
解释:这个实验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静电的性质。
说明当电动小球受到外部力或气流的作用时,会产生运动。
当我们吹气时,产生了气流,这个气流会与电动小球摩擦,使其带上静电,从而产生运动。
将电动小球放入塑料袋中,可以减少外界因素对电动小球的影响,让学生更好地观察静电的运动现象。
三、实验三:静电漩涡材料:1.发泡塑料杯2.塑料管或吸管3.纸屑或小碎纸片步骤:1.教师用塑料管或吸管将一些纸屑吹入发泡塑料杯。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ceb76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fb.png)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第一章:静电的引入1.1 目的:让幼儿对静电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激发他们对静电现象的兴趣。
1.2 教学方法:通过故事、图片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静电现象。
1.3 教学内容:1.3.1 故事:《小猫和静电》1.3.2 图片展示:展示带电的物体和被吸引的物体。
1.3.3 实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观察头发之间的吸引现象。
1.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自己的衣服和头发产生静电,观察静电现象。
第二章:静电的产生2.1 目的:让幼儿了解静电产生的原因。
2.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幼儿观察和理解静电的产生过程。
2.3 教学内容:2.3.1 实验:用橡胶棒和毛皮摩擦,产生静电。
2.3.2 讲解:解释摩擦起电的原理。
2.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不同的物质摩擦,观察静电的产生。
第三章:静电的性质3.1 目的:让幼儿了解静电的性质,如吸引、排斥等。
3.2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幼儿体验静电的性质。
3.3 教学内容:3.3.1 实验:用带电的塑料棒吸引轻小物体。
3.3.2 实验:用带电的物体相互排斥或吸引。
3.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尝试用带电的物体进行吸引或排斥实验。
第四章:静电的应用4.1 目的:让幼儿了解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4.2 教学方法:通过图片和讲解,让幼儿了解静电的应用。
4.3 教学内容:4.3.1 图片展示:展示静电除尘、静电喷漆等应用实例。
4.3.2 讲解:解释静电在生活中的作用。
4.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观察日常生活中静电的应用。
第五章:静电的安全5.1 目的:让幼儿了解静电的安全知识,避免静电带来的不适。
5.2 教学方法:通过讲解和游戏,让幼儿了解静电的安全知识。
5.3 教学内容:5.3.1 讲解:静电可能带来的不适,如电击感。
5.3.2 游戏:静电安全知识问答。
5.4 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静电的安全知识。
第六章:静电的测量6.1 目的:让幼儿了解静电的大小可以通过一些工具测量。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6f46a2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e8.png)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神奇的现象》,详细内容为“有趣的静电”。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怎样产生的,并观察生活中静电的例子。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怎样产生的。
2. 培养幼儿观察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
教学重点:观察生活中静电的例子,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合作探究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静电实验器材(气球、塑料尺、毛皮、丝绸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气球、塑料尺、毛皮、丝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践情景,让幼儿感受静电现象。
教师拿一个气球,让幼儿触摸气球,观察气球是否会粘在手上。
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展示静电实验,让幼儿观察气球、塑料尺、毛皮、丝绸等材料的静电现象。
(2)讲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让幼儿知道摩擦会使物体带上电荷。
3.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静电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4. 互动讨论(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讨论静电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帮助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静电2. 板书内容:静电现象静电产生原理:摩擦起电生活例子:气球、塑料尺、毛皮、丝绸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列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的静电现象。
(2)摩擦起电的原理是什么?2. 答案:(1)生活中静电现象:衣服摩擦起电、梳子梳头发等。
(2)摩擦起电原理:当两种不同材料摩擦时,一种材料会失去电子,另一种材料会获得电子,从而使两种材料带上电荷。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直观地感受静电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在实验环节,教师应关注幼儿的操作过程,及时给予指导。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设计精选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7a672936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2e.png)
幼儿园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教案设计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现象》,详细内容为第三节《有趣的静电》。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怎样产生的,感受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怎样产生的,能够描述静电的基本特征。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
教学重点:让幼儿通过观察、实验,感受静电现象,了解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纸片、电子秤等。
学具:每组一份气球、塑料梳子、丝绸、玻璃棒、纸片、电子秤。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气球摩擦头发,使气球吸附在墙上,引发幼儿兴趣,提出问题:“为什么气球会吸附在墙上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用丝绸摩擦玻璃棒,使玻璃棒带上正电荷,然后用玻璃棒靠近纸片,观察纸片被吸引的现象。
(2)教师用塑料梳子摩擦气球,使气球带上负电荷,然后用气球靠近纸片,观察纸片被排斥的现象。
(3)教师解释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让幼儿了解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学具,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六、板书设计1. 静电现象2. 产生原理:摩擦起电3. 应用:气球吸附、电荷间的相互作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有哪些静电现象,并记录下来。
答案:例如,晚上脱衣服时,衣服上会有静电;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被梳子吸附等。
2. 作业题目:思考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答案:例如,静电可以用于除尘(静电吸尘器)、静电复印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让幼儿了解了静电现象及其产生原理,感受到了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fcf56bc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5.png)
有趣的静电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中的第二节“静电现象”。
详细内容包括:静电的定义、静电的产生、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避免静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知道静电是如何产生的,并能举例说明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幼儿探索科学的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静电现象的产生原理。
2. 教学重点:掌握静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如何避免静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塑料尺、气球、玻璃棒、丝绸、纸片、毛巾、电视屏幕、吸尘器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塑料尺、气球、丝绸、纸片、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1)让幼儿用塑料尺摩擦气球,观察气球能吸附在墙上。
(2)让幼儿用丝绸摩擦玻璃棒,靠近纸片,观察纸片被吸引的现象。
2. 例题讲解:(1)讲解静电的定义,让幼儿了解静电现象。
(2)讲解静电的产生原理,通过实例让幼儿明白摩擦可以使物体带电。
3. 随堂练习:(1)分组进行实验,让幼儿自己操作,观察静电现象。
(2)讨论静电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电视屏幕为什么会吸附灰尘?4. 知识拓展:(1)讲解如何避免静电,如:使用湿毛巾擦桌子、穿棉质衣物等。
(2)介绍静电的其他应用,如:静电复印、静电喷涂等。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有趣的静电2. 板书内容:(1)静电现象(2)静电产生:摩擦(3)静电应用:气球吸附、电视屏幕吸附灰尘等(4)避免静电:湿毛巾、棉质衣物等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2)如何避免静电?2. 答案:(1)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气球吸附在墙上、电视屏幕吸附灰尘等。
(2)避免静电的方法:使用湿毛巾擦桌子、穿棉质衣物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对静电现象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够观察并举例说明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810597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d.png)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1活动目标1. 通过操作,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后,能产生静电的现象。
2. 激发幼儿探索周围事物的兴趣,培养幼儿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泡沫板、碎纸屑、塑料尺、气球、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等。
活动过程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用“神奇”的泡沫板吸起碎纸屑。
2.幼儿自由操作,引导幼儿想一想、试一试怎么做才能让泡沫板把纸屑吸起来。
3.教师示范泡沫板吸起纸屑。
教师用泡沫板在衣服上擦呀擦呀,边做边说,纸屑起来吧!总结:两个物体在一起摩擦会产生静电,叫做“摩擦起电”。
泡沫板在衣服上来回摩擦产生了一种电,叫静电,所以能把小纸屑吸上来。
4.幼儿再次操作,体验操作成功的快乐。
分别请操作成功和不成功的幼儿操作示范。
总结:摩擦时时间要长一点,速度要快,就容易产生静电,吸起碎纸屑。
5.幼儿分组操作,尝试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可以和哪些别的.东西摩擦产生静电。
发现:泡沫板、塑料尺和气球跟丝绸、手帕、手套、衣服、头发摩擦都可以产生静电,将纸屑吸起来。
6.发现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脱衣服时听到了滋啦滋啦的声音。
梳头发时,头发被梳子吸起来。
活动延伸在科学区里提供毛皮、丝绒、铁梳、木梳等各种不同材质的物品,供幼儿继续探索。
幼儿园大班《有趣的静电》科学教案2活动目标1、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常见物体的操作与尝试,使幼儿初步发现感知静电现象,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2、能用较连贯、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操作过程,并能与同伴进行交流、分享。
3、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与常规。
活动准备每人一张报纸、一个气球、一把尺子,许多的纸人与蛋壳娃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班科学:有趣的静电
活动目标:
1通过实验让幼儿感知静电的存在与形成。
2通过让幼儿自己去实验,自己去寻找日常生活中的静电。
让幼儿乐于参加集体活动,感受活动的乐趣。
3让幼儿感受科学实验带来的乐趣,增加幼儿团队意识。
活动准备:
梳子,小纸片,关于静电的光盘,室外大型玩具(园内有)衣服,长头发的幼儿。
活动过程:
1、和幼儿主动热情的问好!
2、通过实验,吸引幼儿注意,从而引出课题。
师:孩子们,老师今天浑身是魔法,我真的是太强大了。
快来看看老师在做什么呢?(教师边做,边讲)老师用梳子在做什么?(在衣服上摩擦)然后用梳子小纸片,看看看,小纸片怎么样了呢?(让幼儿自己回答自己看的的真实情况,小纸片吸起来了)哇!看看老师棒不棒啊,老师的魔法把小纸片吸起来了,快给老师鼓鼓掌。
3、通过讲解实验过程让幼儿知道静电产生的过程,静电是由物体摩擦产生的现象,有滋滋的声音和小火花。
4、让幼儿来做实验再次感知静电的产生。
5、观看静电的光盘,再次让幼儿巩固了解静电的产生和生活中的静电。
6、通过教师用梳子梳女孩的头发,让幼儿仔细观察结果,并再次复习静电的知识。
7、带领幼儿到室外去寻找静电。
例:在滑滑梯时,会产生静电。
晚上脱衣服时,会产生静电还能听到声音和水火花
8、通过室外的活动让幼儿了解在天气干燥时,摩擦最容易产生静电。
9、能过分组让幼儿去寻找生活中的静电,从而让幼儿在玩当中将本课时知识点巩固。
活动延伸:
1让幼儿回家后在家里找寻静电,晚上脱衣服感受静电,并在第二天告诉老师。
2将遇到,找到的静电讲给爸爸妈妈听,分享所学知识。
-----精心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