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宝强声学研究教授
中国首位流行歌手黎明晖演唱风格的音乐学分析
2017年6月第10卷第2期文化艺术研究Studies in Culture&ArtJun.,2017V〇l. 10 No.2文章编号:1674_3180 (2〇17) 〇2-0〇42_10中国首位流行歌手黎明晖演唱风格的音乐学分析#王釋(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1〇〇〇24)摘要:1927年由黎錦晖创作的《毛毛雨》是中国的第一首流行歌曲,通过演唱者黎明晖的演绎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黎明晖自然成为中国的首位流行歌手。
黎明晖尖细、直白的“鸡猫子腔”演唱风格独具特色,在当时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
文章从歌曲的音乐形态、演 唱者的演唱形态、演唱者声音的声学频谱分析、产生的社会影响与价值这四个方面对黎明晖的演唱风格进行整体性、立体化、综合性的分析。
关键词:黎明晖;演唱风格;《毛毛雨》;黎錦晖;流行歌曲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A Musicological Analysis of Li Minghui? s (The firstPopular Singer in China) Singing StyleWANG WeiAbstract ;Mao mao yu(drizzle),created by Li Jinhui in 1927 is China ’ s first popular song,which has become widely popular after interpreted by Li Minghui and Li Ming-hui naturally became the first popular singer in China. His shrill and straightforward singing style of u Jimaozi tune^ is unique and had an important influence at that time. This paper conducts an overall three-dimensional analysis of his style from four aspects including the musical form of the song, the singer ’ s singing form, singing acoustic measurement of sound analysis, social impact and value.Key words :Li Ming-hui; singing style; mao mao yu;Li Jin-hui; popular song *作者简介:王鞾(1981— ),男,河北邢台人,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流行音乐学、音乐传播学研究。
关于“空间音乐声学”的探讨
与事 实不符 。
个界定就无法开展研究 。
4 关于 “ 动态 音 乐 表演 效 果为 核 心 的建 筑 声学”
文章 提出开展 空间音乐声学的研究 “ 是让音乐表演者 了
此外还有人文方面的应用,如文章中字里行间的空档、
间隙 , 还有 :机会 、机遇 , 例如 : 这里才有我施展才华的空 间等 等。 但是 ,作 者对空间音乐声学的作用中用 的 “ 空间 ” 所有
和扇形平面大厅的 设计列2世纪世界各地剧场 建造起到 了很 0
大的影响 。
2 世纪初 , 0 赛宾混响公式 出现 以后 , 建筑声学得到较快 这个词的范围就太大 了 ,没有一个界定 ,这就超出了声学研 的发展。现代建筑声学内容包含厅堂音质设计和环境噪声控 制两部分 , 国的白瑞纳克 , 美 德国的默克多 , 国内的王季卿 、 究的范围 ,给人 的感觉是 音乐无处不在 ,只要有空间就可以 和音乐音响挂钩 。实际上 ,人类现实生活中的空间并不是都
年第 2 期第 6 页 ) 6 。单就 空间二字的物理性 来说 ,它的 “ 包 容性 ” 从电子围绕质子活动的空间到外层空间都包容在内 , , 但是空间音乐声学的空间又如何界定它的空间范围呢?没有
一
在该词典第 7 页也写道 “ 1 5 建筑声学的兴起 , 音乐厅和歌 使 剧院的音响臻于完美”为什 /现在作者又认为建筑声学不能 。 厶 涵盖音乐与环境的研究范畴了呢? 这种提法恐有欠公 允, 也
首都师范大学艺术硕士(音乐)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期考核以平时成绩与开题报告、毕业论文和艺术实践结合的形式完成,在明确对研究 生专业学习的具体指标和措施的基础上,同时对学习态度,学风表现及阶段性作业提出要求,
注重提高自学能力、综述能力、创新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各表演方向:需参加音乐学院各类艺术实践活动。 录音创作:⑴ 录音作品。提交入学后独立创作的录音作品两部,声源规模不小于单管
七、毕业考核
1、艺术实践:所有学生需按照各方向要求完成实践环节规定的学习任务。 2、专业能力展示 (1)作曲
研究生在答辩以前须上交规定的音乐作品:① 西洋、民族室内乐作品各一首(可以是 单乐章),每首 5-8 分钟;② 管弦乐作品(可以是单乐章)或歌剧、舞剧(一幕)作品一首, 8-10 分钟。共计不少于 30 分钟。上述作品其中一首须发表或制作成音响(可以是电子音响), 所有上交作品由 3 到 5 位老师评委组,以百分制集体评分(导师回避),平均 75 分以上方为 合格。(所有音乐作品合计 2 学分) (2)指挥
五、实践环节
1.作曲:为音乐学院“学院杯”比赛创作专用曲目,参与全国各类音乐院校的作曲研讨会或 作品交流会,及参与本学院各项艺术实践的创作活动 2.指挥(合唱指挥、乐队指挥)
合唱指挥:(1)、参与北京中小学“金帆合唱团”的排练、辅导实践,三年不少于 70 课 时(2)、聆听中外名家名师的合唱团现场排练、音乐会等,三年不少于 30 小时(3)、专场 音乐会排练与演出
举办两场独奏音乐会,每个学生音乐会实际演奏时间不少于 40 分钟。音乐会由本专业 方向 3 到 5 位老师组成评委组,以百分制集体评分,折算后的平均成绩必须在 75 分以上方 为合格。 (8)录音创作
以录音师身份(未发行作品必须有录音节目负责人、单位签章证明,或正式出版物主创 名单中的与录音工作直接相关的名单)独立或共同完成的录音作品(声音文件)两部,其中 一部作品必须为音乐会录音或音乐专辑录音且节目长度不小于 45 分钟,其他作品可以是影 视作品、游戏、广告等多样化的声音创作成果;⒉创作报告陈述(包括录音创作设计及作品 阐释两项内容的文字、设计图表、现场工作照片录像等),文本主体内容不少于 6 千字。
2016年中国音乐学院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报考系别、研究方向、导师目录、名额
杨又青(西洋)、金野(西洋)、阎惠昌(民族)、叶 聪(民族)
附件1 系 别 方向代 码 01 02 03 001 音乐学系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005 作曲系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007 声歌系 31 32 33 34 35 36 32 37 38 37 39 40 41 42 43 39 44 45 46 010 管弦系
7
2 6
学术型
002艺术管理系 003 音乐科技系
2 4
2 2
学术型 学术型 专业型
张鸿懿、周为民
5
学术型
004 音乐教育系
刘沛
周为民、杨爽、杨树、韩佩君、柯刚、樊禾心、欧阳大帆 王丽芬、陶黎明、刘蓉惠、李灵燕、王苏芬、孟凡虹、丁东红 5 5
学术型 专业型 专业型
导师组成员:傅利民、刘沛、管建华、李方元、谢嘉幸、 周为民、王丽芬、陶黎明、柯刚、杨爽615 1专业型4
1 3 2
009 钢琴系
小提琴演奏 金辉 47 单簧管演奏 何易 48 大提琴演奏 刘蔓、赵嘉楠 49 长笛演奏 陈兆荣 50 小号 张楠 51 注:1.各研究方向招生名额均包含推荐免试生,但推免生比例不超过各研究方向招生名额的1/3。
5
2.报考学科教学(音乐)研究方向的考生报考时不选导师,待入学1年后再确定导师组。 109
关于_音_的性质的讨论
收稿日期:2001-10-05文章编号:1003-0042(2002)03-0027-10作者简介:韩宝强(1956-),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100027)基本乐理,顾名思义是具有基础性的音乐理论,对于每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其重要性相当于普通教育中的语文和教学。
如果这个基础没有打好,势必对日后的音乐专业学习和研究产生不利影响。
纵观我国基本乐理教科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讲授乐谱知识,其二是介绍音乐基础知识,后者一般包括音乐声学常识、律学知识、音程、音阶、调式调性概念等,有的还涉及和声学和曲式学基本常识。
①本文从音乐声学和听觉心理角度并结合音乐实践,对我国乐理教科书中与“乐音”有关的内容加以讨论,旨在廊清音乐底层基本概念,推进我国基本乐理教材的改革。
一、声音从何而来构成音乐底层的基本物质元素是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对于音乐,就像色彩对于美术一样重①笔者主要参考的基本乐理教科书有:斯波索宾著(1982):《音乐基本乐理》,汪启璋译,人民音乐出版社;缪天瑞编著(1979):《基本乐理》,人民音乐出版社;李重光编著(1990):《基本乐理简明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李重光著(1997):《基本乐理教学法》,人民音乐出版社;曹理编著(1988):《乐理自学提要与习题》,人民音乐出版社:孙从音、马东风主编(1996):《基本乐科教程・乐理卷》,上海音乐出版社;孙孝酣主编(1997年):《音乐基础知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王伟任、多涛主编(1993):《音乐知识与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刘崇忠著(1993):《基础乐理十讲》,山东文艺出版社;黄柏庄著(1994):《基础乐理40通》,西藏人民出版社;黄田、倪铭编著(1986年):《乐理初阶》,花城出版社。
□韩宝强HAN Bao-q ian g 关于“音”的性质的讨论A Discussion on the P ro p ert y of Tones内容提要:本文讨论了我国基本乐理教科书中与“乐音”相关的四个问题:声音的由来、乐音与噪音的区分、乐音四要素的心理属性、泛音列与谐音列之差异。
艺术学毕业论文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
歌唱音色的声学研究综述壹、歌唱声学研究综述根据研究内容,本文将既往研究文章大致分为歌唱声学基础性研究、歌手共振峰、艺术嗓音声学特征、唱法比较研究、歌唱技巧、声乐教学研究等方面。
(壹)、20世纪30—60年代de研究 1、歌手共振峰研究方面从音乐声学角度研究歌唱,“歌手共振峰”shi壹个非常重要de参量,目前认为歌手共振峰研究de先驱始于美国巴尔de摩音乐学院de巴塞洛缪。
他于1934年在西洋歌剧唱法发声声谱上发现壹个异常突出de共振峰。
对于男声来说,它de频率在2800—2900Hz;对于女声来说,频率在3200Hz。
后来巴塞洛缪将这壹成果发表于《男声优美歌唱音色de物理定义》中。
文章指出美声良好歌唱de肆个物理特征,其中壹个特征就shi:在500Hz或500Hz 附近频段存在相当强de泛音(低频共振峰),在2800Hz附近(2400Hz至3200Hz频段)存在相当强de泛音。
所以巴塞洛缪总结出:“歌唱中最好de鸣响效果,即为男声为2800Hz、女声为3200Hzde共振峰。
这也就shi美声唱法所追求de“焦点”、“高位置”、“头腔共鸣”等等说法在物理学、声学上de定义。
”自19世纪以来,解释人体发声de问题,壹直建立在亥姆霍兹de理论基础上:“即人de声带shi在气息de振动下,以弦de方式振动,并产生壹系列de分音,其中以基音为最强,第壹泛音次之,然后依次类推,越来越弱。
人声音色由泛音de数量和组成方式所决定。
”亥姆霍兹de这种解释充分肯定了声带振动发声和共鸣腔de共鸣作用,但shi并没有指出咽、喉管中de空气柱振动也能对音高de产生起作用。
故声学及语言学家斯克里普乔1906年在其著作《实验语音学研究》中试图以管乐器de原理来解释人体发声问题。
他认为“当空气通过声带时,只shi产生壹系列喷气,如吹口哨时唇de作用壹样,声带本身并不产生基音和泛音。
决定人声音高de并不shi声带de张力、闭合以及振动方式,而shi取决于共鸣管de长短、粗细,shi共鸣管中空气柱de振动产生音高。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主流流行演唱风格
论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主流流行演唱风格作者:王韡来源:《歌海》2020年第02期[摘要]刘欢与毛阿敏是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主流流行演唱风格的两位代表性歌手。
从这两位歌手各自代表歌曲的音乐形态、演唱形态、声学频谱形态三方面进行其演唱风格的综合性阐释,探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主流流行演唱风格。
[关键词]演唱风格;主流流行;刘欢;毛阿敏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流行音乐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流行歌手,形成了众多演唱风格。
在这些演唱风格中,主流流行占据着相当的分量。
所谓主流流行,英文为Pop,即与爵士、布鲁斯、摇滚、拉丁、乡村等并置的一种演唱风格。
对于主流流行歌曲来讲,这种“流行”是狭义的,可以理解为流行歌,其是流行音乐中最为常见、生产数量也最多的一种都市化、时尚性歌曲,或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具有抒情性、通俗性的歌曲。
此风格歌曲的旋律性较强,其风格性没有爵士、摇滚那样固定且明显,演唱上注重细节性。
从具体的音乐作品上来讲最为明确,如邓丽君演唱的《月亮代表我的心》、张学友演唱的《一路上有你》、刘德华演唱的《中国人》、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那英演唱的《征服》、孙楠演唱的《红旗飘飘》、席琳·迪翁(Celine Dion)演唱的《我心永恒》(My Heart Will Go On)、威猛乐队(WHAM!)演唱的《无心快语》(Careless Whisper)等都属于主流流行歌曲,他们在演唱这些歌曲中呈现的演唱风格即主流流行演唱风格。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地区,主流流行演唱风格最具代表性的男歌手莫过于刘欢,女歌手莫过于毛阿敏。
为此,笔者以刘欢、毛阿敏的演唱风格为例,以点带面来阐述此时期的主流流行演唱风格。
具体将从三个方面对两位歌手的演唱风格进行综合阐释。
第一,音乐形态。
因为“音乐形态是构成音乐风格的重要内容,音乐形态与音乐风格又对演唱风格有直接的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音乐形态与风格决定演唱风格。
中国塔吉克族鹰笛律制研究
收稿日期作者简介韩宝强(56),男,天津人,文学博士,教授,研究员,主要从事音乐声学及律学研究。
文章编号:16743180(2010)05009309中国塔吉克族鹰笛律制研究韩宝强(中央音乐学院现代电子音乐中心,北京100031)摘要:本文利用计算机对中国塔吉克族鹰笛演奏艺人的演奏进行了测量分析,得出鹰笛的律制规律。
并通过对鹰笛制作方法的调查,探讨了鹰笛律制形成的原因。
关键词:律制;塔吉克鹰笛中图分类号:J612文献标识码:AOn Eagle Flute s Temperament System of Tajik Nationality in ChinaH a n Ba o qia ngA bstract:This study uses the co mp uter to analyze the eagle flute perfo rmance of the Tajik nationality and summarizes the eagle flute s sy stem of temperamen t.Throu gh inv estigating in to the p roductio n metho d o f eagle flutes,this paper also discu sses w hy the temperamen t sy ste m is fo rmed.Key words:tempera ment sy ste m;eagle flu tes o f the Tajik natio nality一、引子:塔吉克族音乐背景资料从世界范围看,塔吉克民族生活区域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绝大多数人口生活在阿富汗,其次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乌兹别克和伊朗等国家。
[1]中国塔吉克族人口,据中国国家统计局发表的数据,至2008年约有41万余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下简称塔县),以及莎车、泽普、叶城、皮山和阿克陶等地区。
艺术与科学的交响——专访著名音乐声学家韩宝强教授
根 据 多年 了解 的 情 况 ,韩 宝 强 发现 民族 乐器 改 良 零
学 ) 、音 乐音 响 的 物 理属 性 与 人 类 听 觉的 相 关 性 ( 音 散而 缓慢 ,且 多属个 体行 为 ,以这样的方 式发展 ,很 多乐 如 色 、音强 、音 高 、日 值 )等门类 ,研究 内容 很具 体 。 “ 寸 打 器将 来可 能会消 失 。他希望 有关方 面能够 给予关 注 。另 一
受 ,即从 人的 角度 去研 究律 学 。 “ 学的提 出是古 人 觉得 检测 乐器 声音品 质的 工具 。 《 律 木材生 物改性 与提琴 音质改 乐器 的 音准问 题需 要研究 解决 ,可是发 展到 后采却 变成 律 良》 则是 根据企 业实 际生产需 要所进 行的研 究 。目前正在 制本 身的 计算 。现在 我们 需要 回归到 它最本 质的 问题上 : 进行 的 《 乐器声 学仿真 系统开 发与应 用研究 》项 目 ,据韩
观评 价等方 面 的资深 专家 。1 8 年 ,韩宝 强与北京 大学 物 测改 良后 的民族 乐器 。其 间 ,他就 民族 乐器 改良发 表了一 7 9 理系 龚镇 雄教授 合作 开展 了人耳 音乐 听觉心 理研究 ,极 大 系列 文章 ,整 理介 绍这方 面的 情况 ,给 中 国民族乐器 的改 地拓宽了中 国音乐声 学的 研究 方法和领 域。 现 代音 乐声 学起 源于德 国 ,而 在我 国属 于新兴 学科 , 良和 发展提供系统理论的指导 。 “ 我不 能说走哪 条路 一定 会很快到 达顶峰 ,但 可以让
来 ,中 国律学 是全 世界最 完整 的律学体 系 ,是从 物体振 动 践 ,如人 耳音乐 听觉心 理研究 的成果 为乐律 学研究 和乐器
的角 度 进行研 究 ,如仅 用数学 及计算 方法探 究这 些内容 , 制造 提供 了理论 依据 ,也是 制订乐器 调音 误差标准 的参照
论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摇滚乐演唱风格
论20世纪90年代的中国大陆摇滚乐演唱风格作者:王韡来源:《艺苑》2018年第03期【摘要】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大陆摇滚乐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了重金属摇滚乐、流行摇滚、民族摇滚、英式摇滚、传统摇滚等风格。
在这其中重金属摇滚乐影响较大,独具特色,具有典型性意义。
本文以唐朝乐队演唱的歌曲《梦回唐朝》为例,以点带面,论述此时期以重金属为代表的摇滚乐演唱风格。
【关键词】 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摇滚乐;演唱风格;重金属[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中国大陆摇滚乐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崔健创作、演唱的歌曲《一无所有》的出现为标志。
”[1]8随后,经过几年的发展,摇滚乐的风格更加细化,涉及重金属摇滚乐、流行摇滚、民族摇滚、英式摇滚、传统摇滚等。
可以说,20世纪90年代成为中国大陆摇滚乐发展的黄金时期,甚至在1998年还出现了“98摇滚新浪潮”。
在这其中影响较大,也最具典型意义的风格当属重金属摇滚乐。
这种风格属于摇滚乐中最为狂躁、极端的风格之一,个性化较强。
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大陆重金属摇滚乐演唱中,唐朝乐队的演唱又最为突出。
为此下面即以1992年唐朝乐队演唱的歌曲《梦回唐朝》为例,以点带面,论述此时期的以重金属为代表的摇滚乐演唱风格。
需要指出的,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对重金属摇滚乐演唱风格进行综合阐述。
第一,音乐形态方面。
因为“音乐形态是构成音乐风格的重要内容,音乐形态与音乐风格又对演唱风格有直接的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音乐形态与风格决定演唱风格”[2]43。
第二,演唱形态方面。
主要对歌手的声音特点、使用的声乐技能技巧以及表演方式等进行论述。
第三,声学频谱形态方面。
声音特点是歌手形成演唱风格的重要物理因素。
笔者利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韩宝强教授开发的“通用音乐分析系统(GMAS 2.0B)”这一声学测试软件,对歌手的代表性声音片段进行声学测试,“因为歌手的声音形态往往影响其演唱风格,同时,会使研究更具科学性”[3]101。
竹簧神韵酿新曲——李光陆、韩宝强、王欣、赵宏亮谈笙的技术与艺术
竹簧神韵酿新曲——李光陆、韩宝强、王欣、赵宏亮谈笙的技术与艺术熊英;陈琴【摘要】笙的演变及工艺专家们从不同角度谈到笙的材料、制作工艺对笙的音色的影响,认为虽然各类型制的笙达百种之多,传统笙和现代笙的用材、工艺也不尽相同但在制作上都要严格挑选材料,每一道工序都要到位,对于关键部位簧的选材、制作更应谨慎.此外,挑选材料时还应考虑整体要求.【期刊名称】《演艺科技》【年(卷),期】2012(000)003【总页数】5页(P43-47)【作者】熊英;陈琴【作者单位】【正文语种】中文笙的演变及工艺专家们从不同角度谈到笙的材料、制作工艺对笙的音色的影响,认为虽然各类型制的笙达百种之多,传统笙和现代笙的用材、工艺也不尽相同,但在制作上都要严格挑选材料,每一道工序都要到位,对于关键部位簧的选材、制作更应谨慎。
此外,挑选材料时还应考虑整体要求。
李光陆(中国音乐学院国乐系笙专业教授,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我国在三千年前的商代已有笙的雏形,在当时的重大礼仪中,笙处领奏地位,唱一遍歌,奏一遍笙。
直到隋唐“俗乐”中,笙仍是一种不可缺少的乐器。
盛唐之后,随着“燕乐”的兴起和弹拨乐的广泛使用,笙逐渐退居为伴奏乐器。
目前笙大体可分为传统笙和现代笙。
传统笙(又称小笙)通常指27簧以下的笙,一般都加按键,但有多有少,用竹苗、木制笙斗或葫芦斗等制成,笙斗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我国地域广阔,各地对笙的风格、追求、演奏形式以及生态环境等要求不尽相同,使笙在制作工艺、簧数、音位排列和演奏方法等方面,出现各种流派。
流派众多,一方面繁荣了笙艺术,另一方面也给笙的制作、演奏、教学和作曲、配器带来诸多不便,从而阻碍了笙工艺、笙技法的传播、普及、发展和提高。
如,演奏者通常用一种音位演奏但未必熟悉其他音位,若要换音位演奏必须重新练习。
赵宏亮(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笙专业委员会荣誉理事,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与制作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北省涿州市宏亮乐器厂厂长):李老师说的是传统笙,现代笙主要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改革笙,有的也称为改革笙、键笙。
空间音乐声学研究:把音乐放在首位
的声场内的声学指标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乐声学涵盖内容广泛, 非一篇短文所能 独奏 ( 唱)演员 ,一般 会有两个 基本要
譬如一些音 乐厅 对中高音 区反应 良好 , 表述清楚, 这里仅略举两个常被人们忽 求 : 一要 能听见伴 奏 ( 第 协奏 ) 部的 声 但对低音 区反应不佳 ;有的环境对木管 视的问题加 以讨论 , 旨在抛砖 引玉, 推 声音;第二要 能听见 自己演奏 ( ) 唱 的
不仅仅是 时间的 艺术 ,同时也是 空间 的 A osc) “ 其次, 从研究方法角度看, 传 cuts 或 厅堂声学”(ocrH l 范围之外。 i C ne a t l 艺 术 而列从事 音乐 表演 艺术 的人来 A osc) 但 仔细分析 , cuts。 i 上述 学科都不 统的厅堂声学只是注重静态声场特性的 说 ,了解 一些 空间音 乐声 学方面 的 知 能涵盖音乐与环境关系的研究范畴 。首 研究,基本不涉及声场中的动态音源一
题的根本原因,自然也无法对症下药 。
为 此 ,笔者 提出 “ 间音乐 声学 ” 空 ( ui l cu i a ) M s aA osc o S c 的概念 , c ts f p e 用
设计音乐厅与设计其他专业型建筑 奏或演 唱。对于合奏或 合唱演出 , 因为 样, 设计者必须了解建筑使用者的行 指挥的作用 , 员对声场的要求相对较 演
识, 可以扬长避短 , 在充分 展示 自己表 先从 环境类型讲 ,今 天的音乐表演者不
一
音乐演奏演唱的声学特性 研究 。岂不
6 2
维普资讯
Bitei fit u na iEmd ln nm d et nr 9tS a u o
知 当声源的声学指标发生变化 时 ,静止 演效果为核心的建筑声学 由于空间音 再 来看演 员对环境 的要求 ,如果是
川音研制的“倍低音拉忽雷”科技成果鉴定会在京举行
声学 品质 。 目科技含量较高 , 项 在国内具有先进水平 。 . 二 发音灵敏, 音量较大, 高音松弛 。 音色与民族弓弦乐器趋于融 合。三. 演奏技法与现有低音拉弦乐器保持一致 , 叉造 型具有民族风格 , 外贝 具有推广前景 。 参加会议的还有 : 中国民族 管弦乐学办公室主任张茂泉 , 国著名乐 器专家 乐声 , 我 协作厂家代表广『提琴厂技术 J 、 I 、 I 厂长 崔炳 良, 阳北方民族 乐器厂厂 长杨 俊朋。川音乐器研究所所长贾路红 , 组成 员陈意 、 饶 课题 何夕瑞 、 、 姚海 郭小琴 、
陈泽教授宣读了研制报告 。 韩宝强博 士宣读了音响测试分析报告 。 张殿 英秘 书长宣读了使用报告。 中国广播 民族
乐团组成 的 1 人小乐队在现场用改 革系列高胡 、 6 二胡、 中胡 、 低音拉忽雷 、 倍低音拉忽雷演奏 了《 良宵》《 、西北组曲》 片
段。 演奏完后 , 鉴定委员和嘉宾代表们抱着极大的兴趣试奏了几种乐器 , 大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交换演奏体会。 与会专
Jn F n i a
Absr t t ac :
a oe c ns b u e dfr n r s d ls e t e s f r 0m iui e j e
d e t u ik o c niu r iig 。 u o r n r s t o t e t nn s n a h we e , f rln -e m o a u i o v r at g t r v e o c l sc m t a hn ,te uh rh ls te ie e c ig h a t o od h d a
EPQ8 Q 丛 £I 0 A看 蒙素 XL ! §! 0 8
t d t n i e . Ths d a o o l r i o al d a a i i i e n t ny An Ex l r t n o c l u i p o a i fVo a sc o M Co s l t n i o e c n s Pe i d n u t i n Ad ls e t ’ a o ro
专业洽商推广平台 器乐文化交流园地——PALM EXPO第二十九届中国国际乐器展圆满举办
此外,古琴艺术(广陵琴派)传 承人田泉介绍广陵琴派的缘起、发展 和现状,以及琴派的指法、技法的艺 术特点。山东筝韩派嫡传韩晗介绍山 东筝派演奏风格,并讲解演奏技法。
乐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与热捧。 易古筝展出全系列人工智能产品,从智能音乐教室到智能陪练,从电声
识别筝到最基础的课程教材,让科技与传统教育融合,音乐融入视觉美学, 以AI教学助力推广国乐,助力学生好学爱学古筝。家长们对此兴趣盎然。
知名在线音乐教育品牌“快陪练”在展会中正式发布智能陪练3.0,升级 了原有的“人工智能神经网络技术”,智能纠错、智能评测、名师示范及科 学练琴几个核心功能,将以AI为核心技术的数字科技与乐器教育场景深度 结合,进一步提升琴童在线练琴的能动性、科学性和练琴效果。 1.4 现场直播、自媒体实时宣传,助燃展会展商
“盛世国乐,筝韵天下”中国古筝日大型公益推广活动,由中国 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健康体育发展中心主办,由各地古筝机构、 古筝老师承办,致力于中国古筝文化的推广。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 会乐器专家委员会委员傅明鉴表示,华夏民族复兴,核心是文化, 古筝是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广泛认可,令人欣慰。
此外,展会新颖的活动形式还有新书首发、专辑签售会。例 如,李满龙《萨克斯管重奏基础训练法与名曲精选》首发;《公子 向北走》曲作者李亮节,举办了专辑签售会。
天津静海县新艺乐器厂白先生日常在做直播销售,他介绍自己已多 次参加北京的展会,今年参展与前几年有所不同,今年展会不再以销售为 主,而是采用直播的形式进行推广,因为在展会上直播的效果比在自己企 业直播收效更好。
论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的流行音乐演唱风格——以苏芮、韩宝仪的演唱为例
2020年第2期 (总第62期)闽台文化研究FUJIAN-TAIWAN CULTURAL RESEARCHNo.2.2020General Seria2 No.62论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的流行音乐演唱风格—以苏芮、韩宝仪的演唱为例王鞾(中国传媒大学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4)摘要: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流行歌坛异常活跃,出现了众多演唱风格。
其中,苏芮为代 表的流行摇滚演唱风格与韩宝仪为代表的甜歌演唱风格,在当时产生了很大影响。
现针对这两位歌手,从他们各自代表作歌曲的音乐形态、演唱形态、声学频谱形态,这三个方面对其演唱风格进行综合性阐释。
关键词: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演唱风格;苏芮;韩宝仪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台湾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艺术领域也随之异常的繁荣。
对于流 行音乐方面来讲,艺术与商业的结合日益突出。
同时,流行音乐创作、制作越来越产业化、正规 化、商业化、规范化。
20世纪80年代,台湾地区的流行音乐对大陆有很大的影响,邓丽君、刘文 正、罗大佑等歌手的演唱,以及罗大佑等人的创作都对大陆影响至深。
演唱风格涉及邓丽君甜 美、婉转、柔情的主流流行演唱风格,刘文正清秀、纯净的校园民谣演唱风格,罗大佑沧桑、沙哑 的民谣与摇滚融合演唱风格,费玉清清澈、明亮、飘逸的民通演唱风格,苏芮苍劲、发散式的流 行摇滚演唱风格,韩宝仪甜美、清纯、婉转的甜歌演唱风格,费翔动感的迪斯科演唱风格等。
学 术界对邓丽君、罗大佑的演唱风格有所涉及,但是对上述其他歌手的演唱风格涉及较少。
从目 前搜集到的文献来看,没有专门针对费玉清、刘文正、苏芮、韩宝仪歌手演唱风格的论述文献。
当然,这也与流行音乐这一学科(专业方向)在学界展开较晚、程度较低有很大关系。
能写的学 者不会唱、不熟悉音乐本体,会唱的歌手不会写、也不乐于写。
苏芮和韩宝仪是学界忽视的两位 台湾歌手,但是这两位歌手在20世纪80年代的台禽歌坛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的演唱风格独 具特色。
中阮的音质采样与技术表现特性
55音乐表演艺术中阮的音质采样与技术表现特性摘 要】【本文将中国民族乐器中阮作为研究对象,以音乐声学等学科理论为基础,对中阮进行乐器声学方面的测量。
由中阮与琵琶在演奏时技术的异同出发,分析出中阮演奏技术在不同演奏形式的音乐作品中的表现特性。
以跨学科的角度,对中阮进行多方面的综合分析。
关 键 词】【中阮 音乐声学 音响特性 演奏技术 阮,源于中国汉代,原是古琵琶的一种。
东晋时期阮己风行各地,备受人民的欢迎和喜爱,同时也是唐、宋、元等时期重要的弹拨乐器。
改革开放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乐团将阮分为小阮、中阮、大阮、低阮四种,后又研制出高阮,使之成为一套完整的阮族乐器。
而中阮以其可以弥补乐队中音区域空缺的特征,成为民族管弦乐队中的重要角色,同时十二平均律的律制特点使之成为具备国际化发展的乐器之一。
故本文以中阮为研究对象,对其声学系统构成、音响特性、演奏技术及应用进行分析,借助乐器声学的研究方法,对其进行音响测量,希望将参数分析结果提供给作曲家的创作与演奏家的教学,作为乐器技术的补充和参考,使其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得到更好的运用。
一、中阮的声学系统及音响特性在以往中国民族器乐学的乐器法中,仅对于中阮的历史发展、定弦、演奏技术讨论较多,而对其物理声学系统构成与乐器音响特性的相关内容没有较为系统的研究阐述。
从作曲技术来讲,作曲家对于他所使用乐器物理特性的把握程度,在一部作品的优劣成败上起着重要作用。
从演奏技术方面看,演奏家希望获得良好的声学品质,必须对乐器的音响特性有更“理性”的认识,例如按、推、吟、揉等技术能让基音的音高产生周期性的细微偏离,改变频率和振幅,而选择取音点的位置与振幅的大小直接决定其声学品质,届时演奏家可由乐器的物理特性对其作“理性”选择。
故我们有必要从物理学的学科入手,掌握中阮的声学系统与音响特性,使其适应当代作曲与演奏技术发展的需要。
(一)中阮的声学系统及音域1、中阮声学系统构成中央音乐学院现代电子音乐中心韩宝强教授提出“乐器声学系统的概念,是基于声学角度对乐器各部件的作用加以分解归类的体系。
编钟声学特性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
编钟声学特性及其在音乐中的应用
韩宝强
【期刊名称】《演艺科技》
【年(卷),期】2008(000)001
【摘要】本文从编钟声学特性角度,阐述了编钟在音乐使用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总页数】4页(P54-57)
【作者】韩宝强
【作者单位】中央音乐学院,现代电子音乐中心,北京,10003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J6
【相关文献】
1.音乐考古学在中国音乐史研究中的价值——以曾侯乙编钟和贾湖骨笛为例 [J], 汪晨殷文
2.千年编钟的上下求索之路——以《离骚》为例浅谈编钟音乐在现代音乐的发展历程 [J], 刘莎
3.化学成份、组织、热处理对编钟声学特性的影响 [J], 叶学贤;贾云福;周孙录;吴厚品
4.武汉音乐学院“华韵楚风——大型编钟与中国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在美国纽约卡内基音乐厅精彩上演 [J], 刘夜(文字/摄影)
5.编钟的“重生”:当代编钟的制作与使用——从曾侯乙编钟到中国音乐学院雅乐团24件套编钟 [J], 张鹂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艺术与科学的交响——专访著名音乐声学家韩宝强教授
艺术与科学的交响——专访著名音乐声学家韩宝强教授
陈琴
【期刊名称】《演艺科技》
【年(卷),期】2012(000)005
【摘要】韩宝强教授少年时期学习小提琴,大学本科学习作曲,硕士研究生读的却是民族音乐学和律学,后来又成为律学和音乐声学博士。
他痴迷于动听的乐音,更对乐
音背后的原理好奇,30年间取得了诸多重要研究成果。
为留下中国民族音乐的基因、让中国音乐有自己的标准和体系,近20年来主持制定了中国民族乐器音响的第一个标准——《中国民族乐器音响标准库》。
【总页数】4页(P64-67)
【作者】陈琴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水科学家的人生交响曲——记我国著名环境工程专家、国际水科学院院士、哈工大王宝贞教授
2.谁来关注中国民族音乐的底层问题——再评韩宝强《音的历程——现代音乐声学导论》
3.此身合是诗人未──著名建筑声学家吴硕贤教授访谈录
4.
科学与艺术的交相辉映——专访我国著名钢琴教育家朱雅芬教授5.祝贺著名建筑
声学家王季卿教授八十寿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王文研究员应邀参加“2017洪堡学者论坛”
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王文研究员应邀参加
“2017洪堡学者论坛”
佚名
【期刊名称】《声学技术》
【年(卷),期】2017(36)4
【摘要】2017年5月12至15日,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王文研究员应邀参加了由德国洪堡基金会资助并由中国颗粒学会及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联合承办的"2017洪堡学者论坛",担任大会程序委员会委员,并做大会报告"Advances in surface acoustic wave sensors"。
本次论坛邀请了国内百余名知名洪堡学者及数位国外知名学者,共同探讨材料物理化学及相关的前沿课题。
【总页数】1页(P377-377)
【关键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技术中心;研究员;学者;论坛;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超声;surface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73.1
【相关文献】
1.噪声标准的制定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访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程明昆 [J],
2.OTT TV的云基础设施——访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 [J], 魏江;陈欢
3.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庄文颖研究员题词 [J],
4.“声学技术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交流会在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东海研究站成功举办 [J], 《声学技术》编辑部
5.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超声技术中心成功研制新型声表面波电流传感器 [J], 《声学技术》编辑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宝强,男,1956年生。
1977年进入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学习作曲。
1982年师从缪天瑞攻读民族音乐学律学方向硕士学位。
1986年先后在中国艺术研究院、南京大学信息物理系、德国埃森大学音乐系攻读博士学位。
1995年和2000年分别在德国Osnabrueck大学音乐系和美国斯坦福大学计算机音乐与声学研究中心(CCRMA)作高级访问学者。
目前在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就职,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律学和音乐声学。
此次报告对以下问题进行全面的剖析:乐器声学系统与空间音乐声学一、乐器声学结构系统任何乐器都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结构的分解。
例如可以从演奏、制作工艺、零部件加工、乃至乐器修理等角度进行结构分解,都可以对乐器进行不同结构的分解。
以小提琴为例,演奏者将其分为琴身、琴马、琴弦和琴弓四个结构系统,因为演奏者经常要对这四个部件进行调整。
而到了制琴者那里,则会从制作程序的角度对提琴结构进行分解,一般会分为背板、面板、侧板、琴头、指板等。
其它部件,如琴弓、琴马、琴弦、弦钮、系弦板等,通常可以通过采购获得,故很少将其列入结构系统。
乐器声学系统(acoustic system of musical instruments),是从声学角度对乐器各部件加以区别的分类体系。
例如,单从演奏角度看,一把二胡可以分为琴弓、琴杆和琴筒三个部分,但从声学结构上却要分为5个系统:1.振动系统产生振动的物体,如弦乐器的琴弦、吹管乐器的簧片、空气漩流(就边棱音乐器而言),等等。
2.激励系统能够激发振动的物体,如弦乐器的琴弓、扬琴的琴键,吹奏者和歌唱者胸腔中的气流等。
3.传导系统将振动系统产生的振动传导至共鸣系统的装置,如京胡、二胡的琴马,筝、瑟的弦柱,琵琶、阮、古琴的弦枕、系弦板等。
4.共鸣系统能够迅速扩散振动体振动能量的物体,如弦乐器的琴箱、歌唱者的胸腔、口腔等。
有些乐器的共鸣体同时还具耦合作用,即对发声体的音高起调节作用,如一些吹管乐器的竹管、木琴和钟琴下面的共鸣管等。
5.调控系统对乐器的音响和演奏性能加以控制的装置,如扬琴和古筝的调弦装置、吹管乐器的按孔和按键等。
以二胡为例:琴弦是振动系统。
琴弓是激励系统。
琴马是传导系统。
琴筒是共鸣系统。
琴杆、弦轴、千斤等属于调控系统在乐器声学系统中,振动系统和激励系统是所有乐器发声的必备条件,即使再简单的乐器也不可缺少这两个结构,否则根本无法发声。
此外,其它三个声学系统在一些乐器中并不同时存在,譬如许多打击乐器就没有共鸣系统和传导系统,例如:锣、镲、编钟、编磬等。
大部分管乐器没有传导系统。
有些乐器,单从外形上看并没有调控装置,譬如锣、大鼓等,但是演奏者可以通过演奏技巧来调控声音的强弱、长短、甚至可以调整高低。
当然,这需要演奏者具备一定的技巧才能做到。
一件乐器音乐表现力的强弱,除了与演奏者的技巧水平有关,同时与乐器声学构成是否完备有一定关系,有时直接影响演奏技巧的发挥。
譬如,没有止音装置的传统扬琴,演奏缓慢的乐曲没有问题,但在演奏音高急速变化的乐曲时,其音响效果会模糊一团,既影响听众的欣赏效果,也导致演奏者听觉混乱。
乐器的声学构成与乐器的形状和大小无关,有的乐器形状看似复杂,体积也很庞大,但其声学构成却很简单。
譬如像云锣、大型鎛钟、编磬等,只有振动系统和激励系统。
最简单的乐器发声方式——吹口哨,却具有完备的声学系统:既有激励体——我们胸腔中的气流,振动体——在嘴唇边缘产生的空气漩流,还有共鸣体——我们的口腔,和调控装置——口腔周围的肌肉和舌头。
所有乐音都包含四个要素,即音高、音色、音强和音长。
从乐器声学系统角度来观察乐器,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乐器的发声机理,找到影响乐音四要素的关键部位。
所有乐音都包含四个要素,即音高、音色、音强和音长。
从乐器声学系统角度来观察乐器,有助于我们准确地把握乐器的发声机理,找到影响乐音四要素的关键部位。
一般情况下,乐器的音高取决于振动体的尺寸和刚性或张力。
例如,琴弦的长短、粗细和张力,钟、磬的体积和刚性,对乐器的发音高度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乐器声学系统对乐器声音的影响二、空间音乐声学人们常常把有关环境声学的知识称为“室内声学”(room acoustics)、“厅堂声学”(hall acoustics)、或“建筑声学”(architecture acoustics)。
但上述名词都不足以涵盖空间环境与音乐声的关系,因为音乐除了在一般性的室内或专门音乐厅里演奏外,也会在完全开放(如广场)和半开放(如有顶体育场)演奏。
故笔者建议用“空间音乐声学”(spacial acoustics of music)一词,旨在从多元化角度来理解空间对音乐声的影响。
例如,优雅的江南丝竹比较适合在小型的合奏厅来欣赏,而激越的军乐队总是在开阔的空间进行演奏。
如果将二者的演奏空间互换,其音响效果必然大相径庭:在合奏厅演奏的军乐会令人震耳欲聋,而在广阔空间欣赏江南丝竹则可能会“只见其影不闻其声”。
乐器声学研究前沿问题一、声学乐器(acoustic instruments)二、电子乐器(electronic instruments)三、新型乐器(new musical instruments)一、声学乐器1、注重非欧洲乐器研究∙新南威尔士大学:开展didjeridu研究∙斯坦福大学:开展中国贾湖骨笛、日本雅乐乐队音响研究2、注重生态乐器研究东北林业大学与川雅木业:使用低质木材制造钢琴音板。
3、注重音乐装置开发应用森林鸡蛋木琴4、注重管乐器声音设计与控制2012年香港国际音乐声学研讨会乐器声学资料二、电子乐器1、注重新的算法A new sinusoidal model for synthesis of musical instruments2、注重交互性控制Max等交互软件的开发研制三、新型乐器1、新奇性摩擦琴(法国)2、与大自然相结合石笋琴(美国佛吉尼亚)关于‘音’的性质的讨论A Discussion on the Property of Tones基本乐理,顾名思义是具有基础性的音乐理论,对于每个学习音乐的人来说,其重要性相当于普通教育中的语文和教学。
如果这个基础没有打好,势必对日后的音乐专业学习和研究产生不利影响。
纵观我国基本乐理教科书的内容,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一是讲授乐谱知识,其二是介绍音乐基础知识,后者一般包括音乐声学常识、律学知识、音程、音阶、调式调性概念等,有的还涉及和声学和曲式学基本常识。
本文从音乐声学和听觉心理角度并结合音乐实践,对我国乐理教科书中与“乐音”有关的内容加以讨论,旨在廊清音乐底层基本概念,推进我国基本乐理教材的改革。
一、声音从何而来构成音乐底层的基本物质元素是各种各样的声音,声音对于音乐,就像色彩对于美术一样重要。
由于我国的音乐院校大多数不开设《音乐声学》课程,基本乐理课,实际上就承担起了普及音乐声学知识的作用,重视乐理教材中有关音乐声学概念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因而就显得更加重要。
也正因为如此,大多数乐理教科书总是把声音的起源作为开篇语来介绍。
那么声音又是什么?它是怎样产生的?翻开我们国内常见的乐理教课书,一般都将声音定义为“物体振动的结果”。
如果追溯其来源,可能皆出自前苏联著名音乐教育家斯波索宾的《音乐基本理论》表面上看,这个定义准确无误且很好证实。
例如我们敲一下鼓,用手轻抚鼓面,就可以感觉到鼓面的振动,与此同时我们也听到了鼓声。
笔者最初的乐理知识也是来自斯氏的教科书,对其理论自然深信不疑。
然而随时间的推移,笔者逐渐对“物体振动说”产生了疑问,因为它忽略了听觉在声音中的重要作用。
在南京大学上《现代音响学》课的时候,第一节课讲授的就是声音的起源。
授课老师指出: 就像“味道”是嗅觉对空气中分子成份的感知结果、“光线”是视觉对光波的感知结果一样,“声音”是我们听觉对声波的一种感知结果。
如果没有听觉参与,尽管自然界有物体在振动,空气中也存在着声波,但我们仍不能将这种振动或者声波称为声音»。
查阅其它音乐声学文献,内容也基本相似。
如美国著名音乐声学专家罗兴(Thomas D.Rossing¼)在其《声音科学》一书的序言中,开宗明义把声音归结为两方面因素使然:一是人耳的听觉感知,二是对听感产生作用的、存在于某种媒介中的扰动,二者缺一不可。
他还用一个古老谜语来说明其观点:“森林里倒了一个大树,却没有人听见,这算不算有声音?”艺术与科学在认识问题的方法上存在本质的差异:前者强调对事物的形象思维,后者注重对事物的客观性的把握。
现在却出现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对于声音的起源问题,习惯形象思维的音乐理论家将其归结为客观物体的振动,并将这种观点写进基本乐理教材中;而以理性思维著称的物理学界却强调声音的存在对主观听觉的依赖性,并将其写入他们的教科书。
谁的观点更令人信服?随着对音乐声学理论的学习和相关实验工作的深入,笔者深切感到:现在应该是把这个问题彻底阐明的时候了,继续浑沌下去既不利于基本乐理教学,更不利于音乐理论和创作的发展。
一般情况而言,声音源于物体的振动,又称振源。
如弦是弦乐器的振源,空气柱是管乐器的振源,电子振荡器是电子乐器的振源,等等。
振动需要通过一定的介质才能传播,振动在介质中的存在称为“波”(wave)。
就乐音而言,空气是最常用的介质。
然而有了振源和波并不等于就会有声音。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或许有助于说明这个问题:在我们生存的这个地球上,即使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们的周围也存在着大量传输各种信息的电磁波,虽然同属于波的范畴,但由于频率已超出我们听觉的感知范围,因此我们可以身陷“波海”之中却依然能够安然入睡。
这说明:只有当波被人类听觉系统接收、分析、转换为生物电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控制声音的相应部分之后,人们才会有“声音”的感觉。
人的听觉系统由外耳、中耳、内耳和大脑听感神经组成。
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产生声音的链路中最后的、也是最为重要的环节,是内耳和大脑。
有实例证明,即使外耳、中耳受损,只要内耳和大脑听觉神经尚健全,仍然可以通过助听器或者固体传导来感受声音。
例如德国作曲家贝多芬在耳朵失聪以后,通过用牙咬住指挥棒并将另一端直抵钢琴音板上的方式来感受声音,这时,琴弦振动可以通过指挥棒、牙齿、颅骨和耳蜗直接传至内耳神经和大脑,最终完成音乐的听辨过程。
现代医学技术已经制成电子耳蜗,将其植入到那些失聪者的体内,把声波信号转变为生物电信号并刺激大脑的相应部位使之恢复声音的感觉。
这说明即使内耳受到损伤,只要大脑的听感神经没有受到破坏,就有挽回听觉的可能。
对具有较高音乐修养的人来说,甚至没有振动源和介质这两个条件依然可以有声音的感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内心听觉”。
这种能力往往是一些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基本功,例如作曲家在进行交响乐创作时,作品的音响其实已经在其脑海中跌荡起伏;指挥家在指挥一个新作品时,要凭借内心听觉事先把握住作品的总体音响效果,才能保证在乐队面前指挥若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