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高中一年级上学期生物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重点、难点创新教学法一、教学目标:( 1)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2)提高用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3)运用一定的方法处理和解释数据,提高学生的图文转化能力。
二、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规律。
三、教学难点:(1)变量分析;(2)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环境因素的实验。
四、教材与学情分析这节内容是人教版必修1第五章第四节“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的探究活动。
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探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以及通过建立数学曲线模型的形式得出各因素的影响规律。
教材是在介绍了光合作用的色素和过程之后引入本节内容,并在本章《酶》这一节内容中着重介绍过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这些知识储备都为课题的探究学习奠定了基础。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光合作用的原理,为研究提高光合作用强度、增加农作物产量的措施提供依据,并建立光强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感性认识。
同时这节内容也为后面必修三《生态系统》等学习做好了铺垫。
五、教学方法分析:确定了本节课的重难点,下面的关键步骤就是如何突破重难点了。
对于难点“设计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规律”主要采取学生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分组自主设计实验,通过互相讨论,成果报告,组间互相分享评价的学习方式得以重点突破。
此过程中我会以的问题串形式对学生进行恰当的指导和提示,如:打孔器打的孔的大小有影响吗?在使用针筒对叶片抽气时应注意什么?你实验的自变量是什么?你的因变量是如何检测的?以此作为检测指标的依据是什么等等层层递进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
而对于难点“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设计影响植物光合作用强度环境因素”,则主要是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得到实验数据,自己设计表格加以记录,并利用建立数学曲线模型的学习方法来得以掌握,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并对学生建立的模型给予评价并进行修正。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运用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运用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吸收阳光能量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过程。
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对植物生长和农作物产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环境因素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关键因素之一,下面将介绍常见的环境因素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运用。
光照强度:光照强度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较强的光照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因为植物吸收光能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通过提高光照强度来促进植物生长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例如,在温室种植中可以使用人工照明系统来增加光照强度,从而提高作物的生长速率和产量。
温度:温度是另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它对光合作用速率有明显的影响。
较高的温度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但过高的温度却会导致光合作用受损。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不同作物的要求,合理控制温度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和农作物的生长。
例如,在北方地区种植水稻时,可以使用温室或遮阳网来提高温度,从而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CO2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底物之一,其浓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较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在大棚种植中,可以通过引入CO2气体或增加通风来调节CO2浓度,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和产量。
湿度:湿度是另一个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
较高的湿度会导致植物体表面积上的水蒸气压增大,从而减少气孔的开放程度,影响CO2的进入和氧气的出口,降低光合作用速率。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注意合理调节湿度,以提供较好的光合作用条件。
养分供应:光合作用所需的养分供应也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
植物需要充足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才能正常进行光合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施肥来提供足够的养分是保证光合作用速率的关键措施之一总结起来,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湿度和养分供应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环境因素。
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调节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从而促进植物的生长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优化与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优化与教学设计【摘要】这篇文章旨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并优化实验设计与教学方法。
在将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研究的背景信息和目的。
接着在将详细描述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分析,同时提出针对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的建议。
最后在将评估实验优化效果和教学效果。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可以深入了解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并了解如何进行有效的实验和教学设计。
本研究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对光合作用的理解并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光合作用、环境因素、实验优化、教学设计、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实验设计、实验步骤、实验数据分析、教学方法、实验优化效果、教学效果。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质和氧气的重要生命活动过程。
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强度有着重要的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水分等因素,这些因素会直接影响光合色素的合成和光合作用的速率。
研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优化农业种植方式,提高作物产量。
在教学方面,通过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光合作用的机理,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技能。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通过实验优化和教学设计,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评估实验和教学效果,从而为植物生长研究和生物教育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深入了解光合作用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规律。
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我们希望能够确定光合作用受到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因素的影响程度,从而为进一步优化实验设计和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具体而言,我们的研究目的包括以下几点:1. 确定不同光照强度下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规律;2. 比较不同温度条件下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分析温度变化对光合作用效果的影响;3. 探索不同二氧化碳浓度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研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规律。
“探究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的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五章第四节“能量之源——光与光合作用”的第三课时。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色素、光合作用的过程等相关内容,课程标准对此部分的要求是“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属于应用水平的要求,且本节课非常适合借助相关实验开展探究性学习,故我将此部分内容安排为2课时:第一课以“光照强度”这一影响因素为例上一堂实验探究课,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学习实验数据的处理及分析,总结规律,说出提高作物产量的相关措施;第二课学习其他影响因素及应用。
安排两个课时,旨在以“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为例,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对于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从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突破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为学生进一步认识光合作用的实质及其他影响因素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设计实验,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总结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规律。
(二)能力目标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利用数学方法处理、解释数据;发展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分析总结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在确定实验方案过程中,提高思维品质,培养学生勇于创新、合作探究的科学精神;在数据处理分析过程中,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学生阅读新闻“夏季某地持续阴雨寡照,秋收作物生长延迟,严重减产。
”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
由此引出本节课题——“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学生依据所学,进行合理推测。
(二)设计实验—确定探究思路引导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一般原则,分析本实验设计的关键:自变量的设置、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及无关变量的控制等。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具体的实验设计,教师引导学生对比各组实验方案的可行性,让学生对实验方案进行互评。
比如,设置不同光照强度,学生容易想到是直接改变光源,教师引导说出固定材料与光源的距离(实验设计的严谨周密),从而使学生想到更经济、简便的设置自变量的方式,即固定光源改变距离。
高中生物必修1教学设计3:5.4.3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原理的应用 优质教案
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和原理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2.能力目标尝试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3.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光合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使学生认识生命科学的价值,从而乐于学习生命科学。
二、教学重点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探究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四、教学流程二、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讲述: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有外因和内因,内因由自身遗传物质决定,外因主要为光、二氧化碳、温度、水、矿质元素等。
农业生产主要通过调控光、二氧化碳、温度、水、矿质元素等来增加光合作用强度,从而提高产量。
1.实验: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讲解参考案例——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引导学生分析实验原理、进行变量分析、理清步骤,根据结果分析得到结论。
参照案例思路,通过小组讨论,确定实施实验方案,力求探索出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有效和实用措施。
(1)实验原理利用真空渗入法排除叶内细胞间隙的空气,充以水分,使叶片沉于水中。
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植物吸收CO2放出O2,由于O2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而在细胞间积累,结果使原来下沉的叶片上浮,根据上浮所需的时间长短,即能比较光合作用的强弱。
(2)控制变量自变量的设置:强、中、弱三种光照。
因变量的检测:同一时间段内各实验装置中小圆形叶片浮起的数量无关变量的控制: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放入黑暗处待用。
(3)实验步骤①选取生长健全、年龄近似、厚薄均匀的成长叶片数片,用直径约1cm 的打孔器打小圆片30片(注意避开大的叶脉)。
②堵住注射器前端的小孔并缓慢拉动活塞,使小圆形叶片内的气体逸出。
重复几次。
③将内部气体逸出的叶片,放入烧杯中,放在暗处备用。
这些叶片因为细胞间隙充满了水,所以全部沉到水底。
④取3只小烧杯,分别倒入20mL富含CO2的清水。
⑤分别放入10片叶片,然后进行不同强度的光照。
观察浮起叶片的数量。
(4)实验结果(5)实验结论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大而加快,超过一定值后光合作用强度趋于稳定。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光 合 产 量
O a1 a a2
b1 b b2
CO2浓度
4、பைடு நூலகம்质元素的影响:直接或间接影响光合作用。
在一定范围内矿质元素越丰富光合作用速率越快。 但超过饱和点后,光合作用将不再增加,甚至可能 会造成危害。
生产实践运用:
合理施肥可促进叶片面积增大,提高酶的合成速率, 增加光合作用速率。 施用有机肥,经微生物分解后,既为植物补充CO2, 又为植物提供各种矿质元素。 但应注意供应过量也可能会给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带 来危害。(如N肥施用过多,会造成农作物倒伏。—— 枝叶生长过高引起)
5、水分的影响:水分是光合作用原料之一。
缺水时光合速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是气孔 关闭会使CO2供应不足造成的。 生产实践运用: 为保障植物光合作用,应适时适量进行合理灌溉。
1、植物的新陈代谢受外部环境因子(如光、温度)和内部因 子(如激素)的影响,研究内、外因子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 具有重要意义。
(l)下图表示野外松树(阳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 的关系。其中的纵坐标表示松树整体表现出的吸收CO2和释放CO2量的 状况。请分析回答: 达到平衡 。 ①当光照强度为b时,光合作用强度_____________ ②光照强度为a时,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等于呼吸作用放出CO2的 量。如果白天光照强度较长时期为a,植物能不能正常生长?为什么 ? 不 能 ; 白天无积累,夜晚消耗,有机物总量减少 。 ③如将该曲线改绘为人参(阴生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 度关系的曲线,b点的位置应如何移动?为什么? 左 移 ; 为什么? 阴生植物的光饱和点较低 。
主要原因是:影响酶的活性变化,进而影响反应速率。 AB段(10-35℃): 随温度的升高,酶活性提高, 光合速率逐渐加快。 B点(35℃): 为最适温度点,光合速率最快 。 BC段(35-50℃): 随温度过度升高,酶活性降低,光合速率逐渐降低; C点以后(50℃): 光合作用完全停止。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因素 说课稿 教案 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实验一、教材分析与设计思路本节课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教材必修一第5章第4节第二部分《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的探究实验。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光合作用过程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该部分的知识和内容是光合作用过程的巩固和应用。
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相关的知识是本节课的关键。
首先引导学生根据光合作用的过程推断影响因素,引出探究课题。
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验证,通过可靠的数据得出结论。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讨论“如何根据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来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达到知识的巩固和反馈作用。
应该让学生初步掌握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并能遵照这些原则设计一份较科学的实验方案。
二、学情分析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的过程,参与了“探究酶的催化特性”的实验过程并了解了光合作用研究史上科学家们的研究思路,对如何进行实验设计已有初步认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合速率的表示方法。
(2)知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学会设计记录实验数据的表格。
(4)根据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释农业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些措施。
理解并应用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对实验变量进行控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1)能根据所学的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推测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并能应用控制变量的原则和对照原则,确定一个因素进行探究,提高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课本阅读和小组讨论设计可以操作的实验步骤,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过程、数据的处理,并得出结论。
提高了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和初步数据处理能力及协作交流能力。
经历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的实验设计过程及小组内对实验设计方案的研讨过程,学习实验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的结论来讨论“如何利用光合作用的原理提高作物产量”这一问题,体会到科学研究在农业生产上的重要作用。
(2)通过分组和小组良好的合作、交流,培养合作、参与的精神。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 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五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教学设计一、考纲要求二、学情分析学生经过了一轮复习,基础知识相对扎实,但是仍然存在着知识的遗漏和比较严重的遗忘现象,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网络和知识体系,如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总体认识,还只是停留与单个知识的拼凑,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薄弱。
审题能力较弱,答题不够规范,答题速度偏慢等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1、生命观念说出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形成物质能量观;分析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影响因素;2、理性思维理解细胞呼吸与光合作用的物质和能量转化关系;3、科学探究探究自然环境及密闭容器中植物光合作用的变化;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综合运用能力关注科学家的经典实验;4、社会责任注重环境保护,形成正确的生态观四、教学过程必备知识·自测诊断考点1.完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图解(1)物质转变过程:物质名称:a:叶绿素,b:O2,c:ATP,d:ADP,e:NADPH([H]),f:C5,g:CO2,h:C3。
(2)相应元素转移过程:(3)能量转换过程:2.外界条件变化时,C5、C3、[H]、ATP等物质的量的变化模式图(1)光照强度变化:(2)CO2浓度变化:1.判断有关细胞呼吸叙述的正误(1)马铃薯块茎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丙酮酸过程不能生成ATP(2019·全国卷Ⅱ,T2C)(×)(2)植物在黑暗中可进行有氧呼吸也可进行无氧呼吸(2018·全国卷Ⅱ,T5A)(√)(3)乳酸菌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需ATP水解提供能量(2019·天津高考,T2D改编)(×)(4)高等植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2018·海南高考,T4C改编)(×)(5)若细胞既不吸收O2也不放出CO2,说明细胞已停止无氧呼吸(2017·海南高考,T7B)(×)2.判断有关光合作用叙述的正误(6)高等植物细胞中,光合作用中的光反应只发生在生物膜上(2018·海南高考,T4A改编)(√)(7)大豆幼苗在适宜条件下进行光合作用时,若突然停止CO2供应,短时间内叶绿体中C5和ATP含量都会升高(√)(8)暗反应中C原子的转移途径是14CO2―→14C3―→14C5―→(14CH2O)(×)(9)若用含有18O的水浇灌番茄,则番茄周围空气中含有18O的物质有H182O、18O2、C18O2(√)(10)光合作用过程中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细胞呼吸过程中化学能转变成热能和ATP(×)1.肌细胞内的肌质体是由什么组成的?有什么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2.细胞呼吸产生的[H]和光反应产生的[H]是同一物质吗?其成分是蛋白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3.1 mol葡萄糖有氧呼吸能释放2 870 kJ的能量,而1 mol 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只释放196.65 kJ的能量,其中只有61.08 kJ的能量储存在ATP中。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
《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是人教版生物必修1第5章第4节的内容。
学生在学习了捕获光能的色素、叶绿体的结构、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和光合作用过程之后,对所学知识进行深化,完成探究实验,与生产实践相结合。
新教材“提高科学素养;面向全体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的课程理念,在这个实验中充分体现。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2.尝试说出其他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探究、设计“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实验(过程)中,体会科学实验的严谨性、科学性;2.通过共同探究,学会与他人合作。
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设计科学的、可行的实验方案;2.实验中自变量及无关变量的科学控制;(二)教学难点:1.实验中自变量及无关变量的科学控制;2.绿叶小圆片抽气的操作过程。
3.实验结果的分析。
三、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1)请学生通过调查或搜集资料,整理出农业生产上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强度的措施。
然后请学生分析各项措施分别改变了哪些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因素。
(2)引导学生讨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
教师出示有关的数据。
(3)引导学生讨论如何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重点考虑如果简便创造不同光照强度这个实验条件。
2.作出假设不同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强度的影响不同。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1)在暗处,将3盏台灯装上40 W灯泡,放在不同的实验台上。
取50mL烧杯3个,均倒入30mL富含二氧化碳的清水(事先用口通过玻璃管向清水吹气),放在距台灯10cm、40cm、70cm的地方。
此时不要开灯。
(2)用打孔器将黄瓜嫩叶打出直径为0.5cm的圆片30多片。
注意叶片的选择,叶片的薄厚、颜色、鲜嫩程度要尽可能一致。
打孔时要避开大的叶脉。
《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教学设计(四川省县级优课)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设计思路1.教学要求及教学内容特点分析光合作用在高考中属于重点章节,考纲中对光合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以及应用是Ⅲ级。
密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是此部分内容的一大特色,图表分析题较为常见,综合性题和难题容易出现。
2.学生现状分析光合作用的知识学生在高二和高三的教材中都已学过,但基础知识掌握并不牢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没有抓住,在新的情景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3.教学设计说明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的现状,在复习中充分体现高考以基础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的命题指导思想。
光合作用复习分为四部分,1、光合作用的场所和色素2、光合作用的过程3、影响因素4、实验设计和探究。
本课的教学设计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这部分知识和规律通常用曲线的题型表达出来,通过利用曲线图考察学生对光合作用相关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复习课上本节课我以自主探究为基本学习方式来设计教学过程.以坐标图为突破口,通过分析坐标图加深对前面光合作用过程以及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动态关系的理解,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通过分析坐标图培养学生的图文转换能力。
【教学目标】1、掌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内在因素和环境因素;2、会分析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曲线图。
3、关注农业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讨论如何提高光合作用效率【教学重点】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说出光合作用原理的应用。
【教学难点】影响光合作用强度的环境因素。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为主、兼小结式讲述法【课型】第一轮复习课。
【教学过程】一、回顾:课件展示课本光合作用图解1. 提问:1)什么是光合作用?2)光反应和暗反应有什么区别和联系?3)光合作用的原料、产物、场所和条件各是什么?2.板演: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总式并标出C、O元素的来源去向3.讨论: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有哪些?二、学习光合作用强度概念和测定(请大家打开教材P104)光合作用强度是指植物在单位时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糖类的量,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原料消耗或产物生成的数量来定量地表示――是一种量化的指标。
教学设计——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坐标图形题专项训练》教学设计富县高级中学左婷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知识点的总结,培养归纳、表达和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绘制影响光合作用单一因素的坐标图,理解各因素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②通过读题、识图、析图,获得解决坐标题的解题经验,培养从坐标图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问题的解答等学习活动,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光合作用坐标曲线图相关信息分析和应用。
三、教法:讨论归纳法。
四、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六、教学设计思路: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课程标准中要求为B级即理解水平,高考考纲中则标定为二级即要求达到掌握水平。
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尤其是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是历年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知识,这一知识点在简答题中较多的以曲线坐标题形式出现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等,体现了高考以能力立意的要求。
通过平常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总结说出教材中的文字知识,至于图表题则是在教师讲的时候觉得很清楚,一但自己做的时候又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技巧。
因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学以致用;结合学生对坐标图的已有了解,单一坐标变量图形分析,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坐标图表示各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掌握坐标图的特点;通过习题延伸、能力强化训练绘图、析图和计算能力,获得解题经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最终达到“五会”:“会看”、“会析”、“会用”、“会换”、“会画”。
七、教学过程:三、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1、总结归纳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师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引导归纳。
①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因和环境因素;②应用:教师适时适当点拨引导。
2、教师引导学生依次从光照强度、CO2、温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
《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学设计设计思路:首先引导学生在上节课的基础上,提问并请学生在黑板上写出光合作用的反应式,再请学生看黑板找出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有哪些?(光、 CO2浓度、温度、水、必需矿质元素等外因,叶绿体、色素、酶等内因)引出探究课题。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4人一小组,14人一大组,利用绿色叶片用打孔器打出小圆形叶片数十个,用注射器抽去叶片内的气体,放入黑暗处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它们会全部沉入水底,然后再把叶片分组放入个烧杯中,按所探究因素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条件处理。
一段时间后,观察记录各组小圆形叶片在相同时间内浮起叶片的数量或第一片叶上浮所用的时间,以得出相应的结论。
实验材料的处理需花费很长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在1课时的时间内学生能够完成整个的探究过程,在课前需提前将叶片处理。
实验教学分析:1、教材分析:分析外界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在人教版课标中要求掌握的程度为Ⅱ,即理解这些因素与光合作用的联系,并能在较复杂的情景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
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尤其是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素也是理论联系实际,以达到“学以致用”解决生产实践问题的契合点。
2、学情分析:通过调查,大部分学生能总结出教材中的文字知识,但不能很好的解释一些生产实践的问题,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解释分析生活现象并能解决生产问题。
3、教学条件分析:由于我校实验室没有足够的白质光的日光灯,所以每小组(4人)的灯的亮度不同,且有的是UPS光(充电台灯),所以,在实验中,一大组中的各小组很有“创新光照”;注射器也规格有所不同(实验教师自己准备的);打孔器彼此也略有不同(有的甚至用的是吸管)。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⑵根据控制变量原则和对照原则,会设计简单的实验方案。
⑶根据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解释农业上提高农作物产量的一些措施。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本阅读和小组讨论设计可以操作的实验方案,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实验过程、数据的处理,并得出结论。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光合作用是植物和一些微生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它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础。
光合作用的速率受到多个环境因素的影响,下面将详细讨论这些因素。
1.光照强度:光的强度是光合作用速率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适宜的光照强度可以提高叶绿素的吸光率和光合酶的活性,从而促进光合作用速率的提高。
然而,过强的光照会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甚至引起光合色素的分解,叶绿素光合效率降低。
2.温度:温度是光合作用速率的重要因素。
在合适的温度下,光合作用速率会逐渐增加,因为温度的升高有利于光反应的进行和光合酶的活性。
然而,当温度过高时,光合作用速率会下降,因为较高的温度会损害光合酶和叶绿素,并导致光合作用产物的不稳定。
3.CO2浓度: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其浓度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较高的CO2浓度有利于光合作用速率的提高,因为CO2浓度的升高可以促进光合作用酶的活性和碳固定的速率。
然而,在大气中CO2浓度不足时,光合作用速率会下降,限制了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4.水分:水是光合作用发生的基本要素,因为它是光合酶和叶绿素的组成成分。
水的不足会导致叶片脱水,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
然而,过多的水也会影响气孔的张开,限制CO2的吸收,从而抑制光合作用。
5.养分:光合作用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
其中,氮是构成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缺乏会抑制光合作用速率的提高。
而磷和钾是光合作用酶的组成部分,其缺乏会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
6.其他环境因素:除了上述因素外,光合作用速率还受到其他一些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光质、土壤pH等。
不同波长的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不同,蓝光和红光对光合作用速率的提高有较大的促进作用。
土壤的pH值会影响植物根系的吸收能力,从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水分、养分以及其他环境因素都会对光合作用速率产生影响。
为了最大化光合作用的效率,植物需要适应不同环境条件,并且对环境因素的变化有一定的响应能力。
《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 说课稿
《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是高中生物学中的重要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和原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环境因素如何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这部分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光合作用的机制,还能让学生认识到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等知识奠定基础。
教材在这一章节中,通过实验探究、图表分析等方式,引导学生探讨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内容丰富,逻辑性强。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
但对于环境因素如何具体影响光合作用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理解。
同时,学生对于实验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在设计实验和分析实验结果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2)掌握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方法和原理。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设计和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2)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1)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2)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机制。
(2)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2、教学难点(1)理解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温度等环境因素是如何通过影响光合作用的过程来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
(2)如何引导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实验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高中《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教案、教学设计
2.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以探究某一特定因素(如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等)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方案需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材料、实验步骤、预期结果和实验结论。要求方案设计合理、操作可行,并在下次课堂上进行分享和讨论。
2.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如“光合作用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其效率?”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3.过渡: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二)讲授新知
1.知识讲解:教师详细讲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包括光照强度、二氧化碳浓度、水分、温度等。
2.实例说明:教师通过举例,解释各个因素如何影响光合作用的效率,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3.撰写一篇小论文,题目为“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生活中如何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提高植物的光合效率,例如在农业生产、城市绿化等方面的应用。要求论文结构清晰,论点明确,论据充分。
4.制作一份关于影响光合作用因素的知识海报,内容包括本节课所学的各个因素及其对光合作用的影响,以及各因素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海报要求设计美观,信息准确,图文并茂。
3.图表展示:教师展示相关图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各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程度。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讨论主题:教师给出讨论主题,如“如何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
3.讨论过程:学生围绕主题展开讨论,分享各自的想法和观点,共同设计实验方案。
4.教师指导:教师在讨论过程中给予指导,引导学生关注实验设计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2.教学过程设想:
《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 教学设计
《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
(2)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等。
2、能力目标(1)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解决与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相关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生物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
(2)使学生认识到环境对生物生命活动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2)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影响的实验设计和结果分析。
2、教学难点(1)理解光照强度、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内在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来探究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光合作用的基本概念和环境因素对其影响的相关知识。
2、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探究光照强度、温度等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3、讨论法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分析原因,得出结论。
4、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植物在不同环境下生长状况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植物生长差异的原因,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光合作用受环境因素影响。
2、知识讲解(20 分钟)(1)回顾光合作用的概念和反应式,强调光合作用对于植物生长和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2)详细讲解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包括:光照强度:通过示意图展示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解释光饱和点和光补偿点的概念。
温度:阐述温度影响光合作用的原因,如影响酶的活性。
二氧化碳浓度:结合实例说明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对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
3、实验探究(20 分钟)(1)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探究光照强度、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探究光照强度:利用不同功率的台灯照射相同的植物叶片,观察并记录叶片产生氧气的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坐标图形题专项训练》
教学设计
富县高级中学左婷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知识点的总结,培养归纳、表达和应用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绘制影响光合作用单一因素的坐标图,理解各因素是如何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②通过读题、识图、析图,获得解决坐标题的解题经验,培养从坐标图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表达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问题的解答等学习活动,学生在合作中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光合作用坐标曲线图相关信息分析和应用。
三、教法:讨论归纳法。
四、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设计思路: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在课程标准中要求为B级即理解水平,高考考纲中则标定为二级即要求达到掌握水平。
有关光合作用的知识,尤其是光合速率及其影响因素是历年高考中的热点和重点知识,这一知识点在简答题中较多的以曲线坐标题形式出现的,重点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分析能力、图文转化能力等,体现了高考以能力立意的要求。
通过平常教学,发现大部分学生能总结说出教材中的文字知识,至于图表题则是在教师讲的时候觉得很清楚,一但自己做的时候又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相应的能力和技巧。
因此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归纳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及其在生产上的应用,学以致用;结合学生对坐标图的已有了解,单一坐标变量图形
分析,指导学生用简单的坐标图表示各因素对光合速率的影响,掌握坐标图的特点;通过习题延伸、能力强化训练绘图、析图和计算能力,获得解题经验,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最终达到“五会”:“会看”、“会析”、“会用”、“会换”、“会画”。
七、教学过程:
(2)CO
浓度:
2
(3)温度:
(4)教师补充作图讲解分析多因子对光合速率的影响。
1、教师说明光合作用坐标曲线图形题主要类型:
①单变量坐标题。
②多变量坐标题。
2、教师分别投影两类坐标题典型例题,并在学生分析的基础上点
八、板书设计:
(一)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
CO 2 + H 22O )+O 2
或 6CO 26H 12O 6 +6O 2 +6H 2O
1、内部因素:
①同一植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光合速率不同; ②同一植物不同部位的叶片光合速率不同; ③同一叶片的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光合速率也不同。
2、(外因)单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及应用: ①光照强度; ②CO 2浓度; ③温度。
3、多因子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九、教学反思:
本节课值得肯定之处:精心设计了教案和学案,认真分析新课标与新教材,大胆取舍,合理整编了教材,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交给学生自学,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放在构建生物坐标曲线图模型,通过绘制坐标曲线图,激发学生学习动机,根据在不同条件下光合速率的推测,逐步引导学生根据数学知识建构曲线模型;并引导学生利用数学语言来解答生物问题,培养学生提取数据,处理数据和建立简单的数学模型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跨学科综合能力的形成。
教学过程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注重科学方法的训练,教学重难点落到位。
本节课有待改进之处: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数学模型建构过程耗时较长,导致后面关于“应用”的讨论略显仓促,学生展示的时间较短,语言表达能力训练比较少。
教学过程教师虽然注重了师生互动,学生活动设计也较多,但仍然是教师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学生讨论与交流时间较少,学生间的合作体现不明显,没有给学生充分展示才能的机会。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坐标图形题专项训练
教学设计
富
县
高
级
中
学
左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