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作业管理办法
生产作业场所管理制度范本
生产作业场所管理制度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生产作业场所的管理,提高生产效率,保障员工安全和健康,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管理制度适用于生产作业场所的管理,包括生产流程管理、生产设备管理、生产作业人员管理、安全环保管理等方面。
第三条生产作业场所的管理应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的原则,确保生产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
第四条生产作业场所管理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符合生产作业的要求,实施科学管理,不断改进和提高。
第二章生产流程管理第五条生产流程管理应遵循生产计划,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实现生产目标。
第六条生产流程管理包括:生产计划制定、生产指导、生产排程、生产执行、生产报表等方面。
第七条生产计划制定应根据市场需求、资源情况、技术条件等因素,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并及时调整。
第八条生产指导应由专业的生产管理人员负责,指导作业人员按照生产计划进行生产作业。
第九条生产排程应合理安排生产作业时间、人员、设备等资源,确保生产作业有序进行。
第十条生产执行应严格按照生产流程和作业指导进行,保证生产质量和安全。
第十一条生产报表应及时统计、归档和分析,为下一阶段生产作业提供依据。
第十二条生产流程管理应关注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成本、交期等指标,确保生产目标的实现。
第三章生产设备管理第十三条生产设备管理应保证设备正常运行,确保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生产设备管理包括设备选型、设备维护、设备维修、设备更新等方面。
第十五条设备选型应根据生产需求和技术要求,选用符合标准的设备,确保生产作业的正常进行。
第十六条设备维护应定期进行设备清洁、润滑、检查等工作,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设备维修应及时处理设备故障,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第十八条设备更新应根据生产需求和技术发展,对设备进行适时更新,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第十九条生产设备管理应注意节能环保,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设备利用率。
第四章生产作业人员管理第二十条生产作业人员管理应保证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作业精细化管理的方案及办法
作业精细化管理的方案及办法一、目标设定1.明确作业的目标和要求。
根据作业的性质和要求,明确作业的目标,包括完成时间、质量、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2.确定作业的关键指标。
根据作业的特点,确定关键指标,如周期时间、绩效指标、错误率等,以作为评估作业效果的依据。
二、组织实施1.制定作业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
根据作业的特点,制定作业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明确每个步骤的工作内容、工作顺序和质量要求。
2.合理分工和协同配合。
根据作业的要求,合理划分工作岗位和职责,并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确保各个环节协同配合,减少冲突和重复工作。
3.培训和提高员工能力。
通过培训和学习,提高员工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增强他们对作业的理解和掌握,以更好地完成作业任务。
4.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
利用信息技术,建立作业管理系统,实现对作业过程的实时监控和数据分析,提供决策支持和问题解决的依据。
三、监控评估1.建立作业绩效指标体系。
根据作业目标和关键指标,建立绩效评估体系,包括对周期时间、绩效指标、错误率等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2.定期进行作业评估和改进。
定期对作业进行评估,评估包括作业效率、质量、员工满意度等方面,分析问题原因,并采取改进措施,提高作业效果和员工满意度。
3.实施持续改进。
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作业流程和标准操作规程,推动作业精细化管理的持续改进,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以上是一个作业精细化管理方案的例子,可以根据具体的作业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的作业特点和需求,综合考虑人、物、财、法、管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细致化管理,以提高作业效果和员工满意度。
工厂作业日常管理制度
工厂作业日常管理制度一、生产计划制定1. 生产计划是工厂生产的指导和计划,要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进行合理制定。
生产计划应包括生产目标、生产计划表、生产进度安排等内容。
2. 生产计划应根据市场需求确定生产数量和生产时间,生产部门根据生产计划安排生产任务,生产计划的执行应由生产部门主管负责跟踪。
3. 生产计划的制定应充分考虑工厂设备的使用情况、人力资源、原材料供应等因素,确保生产计划的可行性。
二、生产过程管理1. 工厂生产过程应遵循科学的工艺流程,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生产过程管理应包括生产调度、原材料配送、生产作业、生产报工等环节。
2. 生产调度是根据生产计划调度生产任务,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生产调度应根据生产计划确定生产顺序和生产数量,合理安排生产任务,避免生产过程中的堵塞现象。
3. 原材料配送是工厂生产的重要环节,应确保原材料供应及时、数量充足,避免因原材料短缺导致生产中断。
4. 生产作业是工厂生产的核心环节,应保持生产现场的整洁、安全、有序,避免因生产作业不规范导致事故发生。
5. 生产报工是生产部门对生产任务执行情况的汇报,包括生产数量、生产质量、生产时间等情况,通过生产报工可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提高生产效率。
6. 生产部门主管负责监督生产现场的管理和生产作业的执行情况,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
三、质量管理1. 质量管理是工厂生产的基础,质量管理的目标是确保产品质量,提高产品合格率。
质量管理包括原材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产品成品质量控制等环节。
2. 原材料质量控制是工厂生产的第一步,工厂应建立原材料采购标准,对原材料进行检测、验收,确保原材料符合生产要求。
3.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是确保产品质量的关键,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生产环节的监控,及时发现和纠正生产中的问题,确保产品质量合格。
4. 产品成品质量控制是最后一道关,工厂应建立完善的产品检测体系,对产品进行全面检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
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作业安全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工作环境的安全,维护企业的生产秩序和正常运营,制定本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作业安全管理办法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及外来人员,并在作业过程中必须执行。
第二章作业环境安全第三条作业环境安全是指保障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健康性,包括作业场所、作业设备的安全与可靠性。
第四条作业场所应具备以下条件:(一)通风良好,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二)地面平坦、无杂物,无滑倒、绊倒的隐患;(三)照明亮度适宜,保证作业人员的工作视线;(四)消防设施齐全,易于疏散;(五)作业区域划定明确,要与非作业区域进行有效隔离。
第三章作业设备安全第五条作业设备安全是指保证作业所需设备的安全性和正常运行。
第六条作业设备应具备以下条件:(一)设备齐全、完好无损,不存在损坏、失修等现象;(二)设备操作规程齐全,保证员工正确使用设备;(三)设备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确保设备状态良好;(四)设备周边安全区域划定明确,并加以标识。
第四章作业人员安全第七条作业人员安全是指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性。
第八条作业人员应遵循以下规定:(一)参加作业前应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相关的作业安全知识和技能;(二)严格遵守作业规程和操作规范,不得擅自改变作业程序或操作设备;(三)按照作业要求佩戴防护用品,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四)作业时应集中注意力,保持思维清晰;(五)如发现作业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或异常情况,应及时上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第五章事故预防和处理第九条事故预防是指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避免作业中发生的事故。
第十条事故预防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事前的安全检查,排除可能的危险因素;(二)定期的设备维护和检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三)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四)制定合理的作业流程和标准操作规范,减少操作人员的失误;(五)安全设施的设置,如防护栏杆、疏散通道等。
第六章事故报告和赔偿第十一条发生作业事故后,应立即上报相关部门,并进行事故调查和报告。
作业安全管理办法范文(三篇)
作业安全管理办法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作业过程中的安全管理,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根据相关法律和法规的要求,制定本作业安全管理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作业活动,包括但不限于机械作业、高空作业、电气作业等。
第三条作业安全管理应以预防为主,注重持续改进,实行层级管理、现场管理和培训教育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使每个作业人员都能够正确掌握作业安全知识和技能。
第二章作业人员的安全责任第四条作业负责人必须是具备相关作业技能和经验的人员,具备组织、指挥、监督作业人员安全作业的能力。
第五条作业人员应自觉遵守《安全生产法》、《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规程》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第六条作业人员应按照作业负责人的指挥,正确佩戴并使用个人防护装备,严禁擅自解除个人防护装备。
第七条作业人员应参加安全教育培训,学习相关作业安全知识和技能,提高自身作业安全意识。
第八条作业人员应随时关注作业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并及时向作业负责人汇报,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作业安全。
第三章作业环境的安全管理第九条作业负责人应组织人员对作业场所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性。
第十条高空作业必须搭设安全防护措施,如安全网、安全带、防护栏等,并按规定定期检查和维护。
第十一条机械作业必须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严禁擅自更改设备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
第十二条电气作业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和电气工程安全管理规定进行,严禁未经授权擅自动用电设备。
第十三条对于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放射性等作业环境,应制定特殊安全管理措施,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监控和管理。
第四章事故应急管理第十四条作业负责人应制定事故应急预案,明确各项责任、措施和目标,必要时可以组织演练。
第十五条作业人员在发现险情、隐患、事故时,应立即报告作业负责人,并采取紧急措施保障自身和他人的安全。
第十六条作业负责人在事故发生后,应立即组织事故处理和抢救,并向上级和有关部门进行报告。
生产管理制度-月度作业计划的编制及管理办法
月度作业计划的编制及管理办法月度生产作业计划(以下简称月度计划)是生产计划的具体实施计划。
生产计划的延续和补充是总体计划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月度计划根据工厂年度和季度生产计划的要求,在充分考虑具体生产条件的基础上,合理安排工厂各分公司的具体月度生产任务,以整合工厂各分厂及相关生产配合部门,以质量、数量、时间和品种平衡完成生产任务和指标。
争取经济效益最大化。
编制的原则:1、坚持质量第一,保证产品产量,产品品种的方针,尽可能的满足用户的需要,保证合同,重点优先。
2、搞好品种搭配,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努力缩短生产周期,组织快节奏的均衡生产。
3、计划要具备科学性和预见性,要保持工序间的衔接和适当的在制品数量。
编制的依据1、年、季度生产计划。
2、前期作业计划预计执行情况及在制品进度情况。
3、原材料、外购件、标准件、外协件的供应情况。
4、主要设备的生产能力及各工序有工时台时定额资料。
5、工装制造情况。
6、电力供应情况。
7、设备完好情况及修理计划。
8、合同更改的通知单及急需交货的产品通知单。
9、厂领导的有关决定和有关会议决议。
月度作业计划应包括:产品产量、产品品种、工业总产值、在制品进度、工装制造、新产品、设备修理、技术准备,并附有生产能力平衡表。
根据我厂实际情况月度作业计划分为总厂、分厂二级作业计划。
1、厂级月计划的编制及分工。
⑴商品出厂计划,它包括:产品产量、型号规格、工业总产值和分旬出产进度。
由计划调度处编制。
⑵在制产品的进度计划,其内容是在制品的主要另件的月历进度和主要工序的衔接对缝,由生产处编。
⑶型材下料、内锻、焊接件进度计划,由计划调度处编制。
⑷工装制造作业计划,由计划调度处编制。
⑸生产能力平衡表由计划调度处编制。
⑹备品备件制造计划,由设备处编制。
⑺设备修理及安装计划,由设备处编制。
⑻技术准备月度计划,由生产处编制。
⑼主要原材料、外购件、配套件平衡表,由供应处编制执行,并报生产处作为月度作业计划的依据。
工厂作业过程管理制度
工厂作业过程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工厂作业过程,提高生产效率,确保产品质量,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管理责任1. 工厂管理层负责全面组织和管理工厂作业过程,对生产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2. 作业主管负责具体的作业过程管理工作,对作业过程安排和执行负有责任。
3. 所有员工必须遵守管理制度,认真执行作业规程,确保作业过程正常进行。
三、作业流程1. 生产领导根据订单要求和生产计划确定作业流程,制定作业方案。
2. 生产领导根据作业方案安排作业过程,对作业过程进行监督和检查。
3. 作业主管按照作业流程进行生产指导,协调各部门工作,确保作业过程顺利进行。
4. 所有员工要按照作业流程进行操作,严格遵守作业规程,确保作业质量。
四、作业规范1. 作业过程中严禁使用超时、超负荷的设备,确保操作安全。
2. 作业过程中要遵循标准化作业流程,确保产品质量。
3. 作业过程中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处理,不能擅自处理。
4. 作业过程中要遵守环保政策和法规,合理使用资源,减少废物排放。
五、作业检查1. 生产领导要定期对作业过程进行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2. 作业主管要对作业过程进行日常检查,确保各项指标符合要求。
3. 所有员工要自觉接受作业检查,积极配合解决问题,确保作业质量。
六、作业评估1. 生产领导要定期对作业过程进行评估,分析作业效率和质量。
2. 作业主管要对员工作业表现进行评估,及时给予奖惩措施。
3. 所有员工要积极参与作业评估,不断提高自身作业水平,为企业发展贡献力量。
七、作业改进1. 生产领导要根据作业评估结果,及时提出改进方案,优化作业流程。
2. 作业主管要根据员工反馈意见,改进作业管理方式,促进作业效率提升。
3. 所有员工要积极参与作业改进,提出建设性意见,共同推动工厂作业过程持续发展。
八、附则1. 本管理制度由工厂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如有问题请及时咨询。
2. 本管理制度自颁布之日起生效,作废以前的一切相关制度。
生产作业精细化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精细化管理制度一、总则(一)为贯彻落实公司生产管理目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保障生产安全,特制定生产作业精细化管理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作业的全过程管理,包括生产计划、原料采购、生产调度、生产作业、产品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环节。
(三)各级生产管理人员及生产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确保生产作业的精细化管理。
二、生产计划管理(一)公司设立生产计划部门,负责制定生产计划,并根据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进行调整,确保生产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二)各部门应当根据生产计划及时准确地提供所需的原料和物料,在保证生产进度的前提下尽量避免库存积压。
(三)对于生产计划的调整,应当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确保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
三、原料采购管理(一)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原料采购管理制度,对采购的原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与评估,保证原料的质量和稳定供应。
(二)采购部门应当及时了解市场行情,做好供应商的选择和评估工作,确保原料的采购成本合理。
(三)对于原料采购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或交期延误等情况,采购部门应当及时与供应商协商解决,并向生产计划部门及时报告。
四、生产调度管理(一)生产计划部门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调度方案,确保生产作业的按时完成。
(二)生产调度部门应当根据生产计划和实际生产情况制定生产作业流程和计划,合理安排设备和人力资源,保证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
(三)生产调度部门应当及时调整生产作业计划,以适应市场变化和产品需求的变化,确保生产计划的执行。
五、生产作业管理(一)生产作业人员应当严格遵守生产作业规程,按照生产作业计划进行生产作业,确保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生产作业人员应当保持生产作业场所的整洁和安全,确保设备正常运转,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做好生产安全管理工作。
(三)生产作业人员应当及时向生产调度部门汇报生产作业进度和质量情况,确保生产作业的顺利进行。
六、产品质量控制(一)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包括原料质量控制、生产过程质量控制和成品质量检验等环节。
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管理制度范本
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管理制度范本一、总则1. 本制度的编制目的是规范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管理,确保生产作业的安全、高效进行。
2. 本制度适用于竖井平硐生产作业全过程的管理。
3. 所有从事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规定。
4. 违反本制度的规定,将按照公司相关规章制度进行处理。
二、作业管理人员1. 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岗位资质和专业知识,能够熟练掌握作业流程和相关技术要求。
2. 管理人员要在作业现场担负起工作责任,并定期组织全体员工进行作业技能培训和安全教育。
3. 管理人员要保证作业场所的整洁、有序,确保生产设备的正常运行和作业的高效完成。
三、作业流程1. 管理人员在开始作业前,要仔细组织作业人员进行岗前安全培训和技术交底,确保作业人员理解作业流程和安全操作规程。
2. 按照作业计划和生产任务,合理安排作业人员和设备的调度,确保作业进度的顺利进行。
3. 作业过程中,管理人员要随时观察作业现场的安全状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4. 在作业完成后,管理人员要对作业质量进行检查,确保符合相关技术要求和工艺标准。
四、安全措施1. 在作业现场,要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明确划分安全区域和非安全区域,禁止非作业人员进入作业区域。
2. 作业人员要佩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如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等,确保自身安全。
3. 使用的生产设备和工具要经过定期维修和检测,确保其完好和安全性能良好。
4. 在作业过程中,严禁吸烟、开展违规操作和挪用作业设备。
五、应急预案1. 管理人员要制定竖井平硐作业的应急预案,并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演练,保证在突发情况下能迅速有效地处置。
2. 在作业现场,要设置明显的应急通道和应急装置,并保持畅通。
3. 发生火灾、事故等紧急情况时,所有作业人员要立即按照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
六、作业记录1. 管理人员要及时记录作业过程中的关键信息和关联数据,以便问题追溯和事故分析。
生产作业管理制度情况
生产作业管理制度情况企业的生产作业管理制度主要包括生产计划制度、生产调度制度、生产过程管理制度、生产成本管理制度和生产质量管理制度等内容。
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面。
1.生产计划制度生产计划制度是企业生产作业管理制度的核心,它是制定和规划企业生产活动的基础。
生产计划制度应当包括生产计划的制定、修改、执行和监控等环节。
首先,企业应当制定年度、季度、月度和周度生产计划,并根据市场需求、订单情况、原料供应等因素进行调整。
其次,在生产计划中应当明确生产任务、生产目标、生产周期、生产数量和生产时间等内容。
最后,企业应当及时跟踪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并及时调整计划以确保生产进度和质量。
2.生产调度制度生产调度制度是为了合理安排生产资源、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而设立的。
生产调度制度应当包括生产资源的分配、生产任务的下达、生产进度的控制和生产现场的调度等环节。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资源情况制定生产调度方案,并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生产任务进行分配和跟踪。
此外,企业应当定期对生产现场进行布局调整和生产流程优化,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3.生产过程管理制度生产过程管理制度是确保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生产任务按时完成、产品质量符合标准的重要环节。
生产过程管理制度应当包括生产作业流程的规定、生产设备的维护管理、生产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等内容。
企业应当建立生产作业流程图,并确保生产作业按照流程进行。
同时,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和保养,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另外,企业还应当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员工的操作技能和责任意识。
4.生产成本管理制度生产成本管理制度是为了控制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而设立的。
生产成本管理制度应当包括生产成本的核算、监控、分析和控制等环节。
企业应当根据生产计划和生产任务核算生产成本,定期通过成本控制报表分析生产成本的构成和变化情况。
同时,企业应当通过精心管理原料采购、生产设备使用、人员工资和其他生产开支,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利润率。
交叉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3篇)
交叉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交叉作业安全生产管理,保障劳动者生命财产安全,保证企业正常运转,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进行交叉作业的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以及其他组织。
第三条交叉作业是指相互依存、互为条件或者环环相扣的工作,需要多个单位、多个工种、多种设备、多个工序同时进行,或者需要多个工种、不同专业、不同职能之间合作协同完成的工作。
第四条交叉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包括交叉作业前的准备工作、交叉作业中的协调与配合、交叉作业后的总结与评估。
第五条交叉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应当遵循“谁组织、谁负责”的原则,明确组织单位和负责人,确保交叉作业的安全进行。
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健全交叉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义务、权利和纪律要求,指导员工开展安全工作。
第七条企业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负责交叉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技能提升。
第二章交叉作业前的准备工作第八条交叉作业应当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分工、时间节点等,并组织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或操作规程。
第九条交叉作业前应当进行现场勘察和安全评估,确定作业范围、作业环境、作业条件等,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保证作业的安全进行。
第十条交叉作业前,各参与单位应当组织人员进行培训,明确工作要求、安全操作规程等,并进行技能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作业。
第十一条交叉作业前,应当明确各单位的工作责任,建立工作联系制度,做好沟通和协调工作。
第三章交叉作业中的协调与配合第十二条交叉作业中,各参与单位应当严格按照专项工作方案和施工方案或操作规程进行作业,不得擅自改变作业方式和工艺,不得越权操作。
第十三条交叉作业中,各参与单位应当密切协作,及时沟通交流,解决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和难题,确保作业安全顺利进行。
第十四条交叉作业中,各参与单位应当互相关注,相互提醒,发现作业中的安全隐患和风险,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第十五条交叉作业中,各参与单位应当加强现场管理,确保作业区域的整洁、有序,设立明显的警示标志和安全防护设施,保障作业人员的安全。
2024年一般作业安全管理办法(三篇)
2024年一般作业安全管理办法1目的为加强在生产装置、辅助生产装置、油品罐区及其它要害部位(以下简称生产区)一般施工作业的安全管理,防止事故发生,制定本办法。
2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公司所属各单位,同时适用进入公司作业的外来施工单位和人员。
3术语或定义3.1生产区一般作业:非本装置人员或施工队伍进入生产区进行的除特种施工作业(用火、高处、起重、进入设备、临时用电、破土)以外的施工作业,包括在生产区进行建筑施工、装置维修、设备防腐、管线保温、场地清理、厂区绿化等各种作业。
在其它场所和部位施工作业可参照本办法执行。
3.2作业单位:实施一般作业的施工单位及其上级管理单位或一级承包商。
3.3属管单位:生产区一般作业所在车间或其它基层单位。
4职责4.1环安处:负责监督和检查一般作业属管单位、作业单位落实安全措施。
4.1属管单位:负责确定和落实生产区一般作业安全防范措施,指定一般作业安全监护人。
4.3作业单位:负责实施一般作业,负责按属管单位的要求落实一般作业安全防范措施,其一级承包商负责指定合格的安全监督人。
5工作程序或要求5.1进入生产区实施一般作业,必须办理《生产区一般作业许可证》或《装置一般作业票》(样式附后)。
5.2《生产区一般作业许可证》审批工作程序5.2.1《生产区一般作业许可证》或《装置一般作业票》由施工单位现场负责人向生产装置所属车间或基层单位(下同)提出作业申请。
5.2.2车间技术人员根据作业现场实际状况,确定安全措施并逐条检查落实,向作业人员书面交底,填写《生产区一般作业许可证》,交车间领导审批。
5.2.3福炼公司钳、电、仪车间及工程公司等单位人员进入生产区进行设备维修作业,可由该装置技术管理人员或当班班长填写《生产区一般作业许可证》,交车间值班干部审批或签发《装置一般作业票》。
5.2.4《生产区一般作业许可证》一式3份,分别由审批单位、施工单位工作点负责人和作业所在岗位监护人员持有。
5.2.5《生产区一般作业许可证》最长有效期不超过15天。
煤矿生产作业计划管理办法
**公司关于印发《生产作业计划管理办法》的通知各部门:为规范我矿生产作业计划管理工作,经矿研究,制定了《生产作业计划管理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生产作业计划管理办法**公司2020年1月1日- 1 -附件生产作业计划管理办法为提高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质量,体现计划的科学性、准确性、严肃性和可操作性,推动矿和各生产单位圆满完成矿下达的计划任务,经研究,特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生产作业计划的制定第一条月度生产计划是年度生产计划的具体分解和实施,是完成年度生产计划的基础和保证,结合生产接续情况,由技术科编制年度采掘衔接计划,据此编制产量进尺逐月计划明细表,将计划任务(产量、进尺)层层分解具体落实到每个施工单位和相关科室,使之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并制定出相应的措施和办法,保证计划的完成。
第二条月度生产计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采掘作业计划,即产量、进尺及辅助工作。
(二)钻探计划,即探放水、防冲工程。
(三)质量标准化重点工程计划等。
第三条生产计划制定的步骤:(一)地测科根据矿井采掘衔接计划及井下实际,于每月17日之前将上中旬采掘收尺、次月各采掘施工地点的地质构造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技术科、调度室、经考办等部门,为次月生产计划的制定提供可靠依据。
(二)技术科根据上中旬收尺情况,编制次月采掘建议计划及辅助工作,经专业副总审核后纸质版报经考办。
(三)经考办审核汇总后,将采掘接续计划于18日前报总工程师,并发送至各辅助专业作为编制次月作业计划的依据。
各辅助单位编制完成次月作业计划后,经专业副总审核后于19日前报经考办。
- 1 -(四)经考办审核完毕后,汇总形成次月生产作业计划(初稿)于19日报总工程师。
(五)为保证计划的编制质量,由总工程师牵头,采掘专业副总(助理)、调度室、技术科、经考办参与,对生产作业计划(初稿)共同审查,经考办根据审查意见补充完善形成次月生产作业计划。
(六)经考办将次月生产作业计划报生产班子审核,确定重点工作后,于每月21日前传递到各科室、施工单位,作为次月各项指标分解的依据。
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办法(三篇)
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办法是指为保障作业过程中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维护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确保作业按规定进行,防止事故发生所制定的规定。
一、作业规程管理1.明确作业的管理责任,明确作业负责人,将具体的作业任务分配给作业人员。
2.规定作业流程,并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要求。
3.制定作业程序,包括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和作业后处理等,明确每个环节的具体步骤。
4.制定作业标准和操作规范,明确作业所需的设备、物料等条件。
5.明确作业许可制度,禁止未经许可擅自进行作业。
6.建立作业记录和台账,记录作业过程中的各类数据和信息。
二、安全技术措施管理1.进行作业风险评估,识别潜在的危险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2.制定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明确作业人员应遵守的安全要求和操作规范。
3.提供必要的安全培训,确保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4.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并确保其正确使用。
5.建立应急预案,明确作业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类型和相应的处置措施。
6.定期检查作业场所和设备,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
7.组织作业安全检查和安全奖惩制度,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并对安全管理工作进行评估和监督。
以上是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为了确保作业安全和有效进行,企业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办法(二)是为了保障工作场所的安全环境及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而制定的。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作业规程及安全技术措施管理办法。
1. 工作场所安全管理:-明确工作场所的责任分工,并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
-制定和实施紧急情况应急预案,确保工作人员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确保工作场所的有效通风和灭火设施的完备。
-工作场所的危险品应妥善存放,采取相应的防火措施。
2. 劳动防护:-根据工作场所的特点,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和设备,并确保工作人员正确佩戴和使用。
-提供必要的卫生设施,如洗手设备,以确保工作人员的卫生安全。
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制度
生产作业行为的安全管理制度
是指企业为了保障生产作业过程中的人身和财产安全而制定的一套管理规定和措施。
其目的是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的安全,提高生产效率。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生产作业行为安全管理制度:
1. 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责任,包括领导责任、监管责任和班组责任等。
2.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定生产安全方面的规章制度,包括安全操作规范、安全防护措施、事故应急处置等。
3. 安全教育培训制度:确保员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提高其安全意识和应急反应能力。
4. 安全检查和巡查制度:建立定期、不定期的安全检查和巡查制度,检查和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采取措施消除隐患。
5. 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建立严格的事故报告和调查制度,发生事故后及时报告上级机关,并进行详细的事故调查和分析,找出事故原因并采取措施防止再次发生。
6. 奖惩制度:对于遵守安全规定、积极参与安全生产、防止事故的员工给予奖励;对于违反安全规定、造成事故的员工进行相应惩罚。
7. 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管理制度:规定企业应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防护工具,并对其进行维护和管理。
8. 紧急救援和应急预案制度:建立应急预案,明确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应急操作程序,确保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生产作业行为安全管理制度,企业在实施的过程中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企业还应加强安全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演练、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技能,以确保生产作业过程的安全。
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管理制度
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管理制度
是指针对竖井平硐生产作业进行管理和规范的一套制度,以确保作业的安全、高效、有序进行。
1. 制度目的:确保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的安全、高效、有序进行,预防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2. 作业责任人:明确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的责任人,负责组织、指导和监督作业的进行。
3. 作业准备:明确作业前的准备工作,包括检查作业区域的安全设施、检修设备的完好情况、人员的安全培训等。
4. 作业流程:规定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的具体流程,包括作业开始前的确认、作业中的调试和操作、作业完成后的清理和检查等。
5. 作业安全措施:明确竖井平硐生产作业中的安全措施,包括使用个人防护装备、设立警示标志、配备应急救援设备等。
6. 作业记录和报告:规定作业过程中的记录和报告要求,包括记录作业的时间、人员、产量等信息,及时报告作业中的安全问题和异常情况。
7. 停机维护和安全检修:规定竖井平硐生产设备的停机维护和安全检修要求,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8. 应急预案和演练:制定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的应急预案,包括火灾、事故等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法和应急联系方式,并定期进行演练。
9. 考核和奖惩:建立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的考核机制,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和作业技能进行评估,并实行奖惩机制。
10. 安全教育和培训:组织竖井平硐生产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通过制定竖井平硐生产作业管理制度,可以规范作业流程,预防事故的发生,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保障员工的安全和生命财产的安全。
市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
市政工程高处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办法(一)高处作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
(二)高处作业包括安全帽、安全网、安全带、临边防护、洞口防护、通道口防护、攀登作业、交叉作业。
(三)高处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安全帽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进人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正确佩戴安全帽;(2)安全帽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安全网设置与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临边防护栏杆应张挂密目式安全立网,网间连接应紧密;(2)短边边长大于或等于1500mm的水平洞口位置应张设安全平网;(3)当需采用安全平网进行防护时,严禁使用密目式安全立网代替安全平网;(4)安全网与支撑件的拉结应牢固;(5)安全网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3.安全带使用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空作业人员应正确系挂安全带;(2)安全带的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4.临边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坠落高度基准面2m及以上且无外脚手架的临边作业面边缘应设置连续、严密的临边防护设施;(2)临边防护设施的构造、承载力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3)临边防护应采用定型化、工具式防护设施;(4)临边防护栏杆应设置防物体、火花等坠落的挡脚板或挡脚笆。
5.洞口防护应符合下列规定:(1)各类竖向和水平洞口,应采取防护措施;(2)洞口防护措施、设施的构造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3)洞口防护应采用定型化、工具式防护设施;(4)各类井道内应设置安全平网防护;(5)洞口应根据需要在相应部位设置安全警示牌,夜间应设红灯示警。
6.攀登作业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梯不得垫高使用;(2)直梯如需接长,接头不得超过1处;(3)使用折梯时,较链必须牢固,并应有可靠的拉撑措施;(4)不得两人及以上同时在梯子上作业或上下;(5)脚手架操作层上不得使用梯子作业;(6)直梯攀登高度超过8nl时,应设置梯间平台;(7)人行塔梯顶部和各平台应满铺防滑板,并应固定牢固,四周应按临边作业要求设置防护栏杆,高度超过5m时,应与既有结构间设置连墙件;(8)梯子的材料和制作质量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要求。
生产现场作业管理制度范本
生产现场作业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规范生产现场作业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确保生产过程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适用于公司生产现场的所有作业岗位。
二、责任与权利1. 生产现场作业人员应按照相关规定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障作业质量和安全。
2. 生产现场主管负责监督和管理作业人员的工作,确保工作进度和质量。
3. 公司管理层负责制定作业管理制度,并提供必要的培训和支持。
三、作业前准备1. 每个作业岗位应配备必要的作业工具和设备,确保作业人员能够顺利进行工作。
2. 在作业开始之前,作业人员必须进行相关培训,了解工作流程和安全要求。
3. 检查作业区域环境的安全性,确保没有危险物品或障碍物。
四、作业过程管理1. 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工艺流程和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作业,严禁擅自修改或更改任何步骤。
2. 在作业过程中,作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工作态度和专注,不得进行与工作无关的操作和交流。
3. 如发现任何不正常情况或存在安全隐患,作业人员应立即报告主管,停止作业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五、作业记录与报告1. 所有作业人员必须按照要求填写作业记录,包括作业时间、工时、完成情况等,确保作业过程可追溯和评估。
2. 作业人员应及时向主管汇报作业进展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3. 主管应定期汇总作业报告,进行分析和评估,制定相应的改进计划。
六、作业安全管理1. 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必要的个人防护设备,并正确使用和保养。
2. 在作业过程中,应遵守各项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3. 如发生安全事故或紧急情况,作业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并及时报警和上报。
七、作业效率管理1. 作业人员应按照规定的工时和生产计划完成作业任务。
2. 在作业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作业中断和等待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3. 对于存在工作效率低下或质量问题的作业人员,应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改进措施。
八、作业评估与改进1. 公司应定期对作业人员进行绩效评估和岗位培训,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知识更新。
粉尘安全生产工作作业安全管理办法范文
粉尘安全生产工作作业安全管理办法范文粉尘是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危险因素。
粉尘的产生和积累,不仅会影响工作环境和员工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
为了保障工人的安全和生产的顺利进行,对粉尘安全生产工作进行有效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份《粉尘安全生产工作作业安全管理办法》,供参考。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粉尘安全生产工作的管理,保障员工的工作安全,预防事故的发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所有存在粉尘危险的生产企业,必须严格执行。
第三条粉尘安全生产工作的目标是实现对粉尘的有效控制,确保员工的安全健康,防止事故的发生。
第四条粉尘安全生产工作的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全员参与,依法管理,持续改进。
第五条粉尘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体系包括企业领导、相关部门、岗位负责人和员工。
第六条粉尘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机构是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
第二章粉尘安全生产工作的组织与管理第七条企业应建立和健全粉尘安全生产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责任,确保工作的有序推进。
第八条企业领导应高度重视粉尘安全生产工作,确保各项管理制度的执行。
第九条企业应指定专人负责粉尘安全生产工作,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和安全措施。
第十条企业应组织开展粉尘危害评估和风险分析,确定适应的防控措施。
第十一条企业应定期组织粉尘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防护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二条企业应加强对现场作业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作业人员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工作。
第三章粉尘安全控制措施第十三条企业应建立健全粉尘收集、处理和防护设施,确保粉尘不会向周围环境扩散和积聚。
第十四条企业应采用合适的工艺和设备,减少粉尘的生成和排放。
第十五条企业应加强粉尘治理工作,及时清理工作场所的积尘和异物。
第十六条企业应确保员工佩戴适合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尘口罩、防护服等。
第十七条企业应加强对易燃易爆粉尘的防控,建立完善的防火防爆措施和应急预案。
第四章粉尘事故的应急处理第十八条一旦发生粉尘事故,企业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开展紧急救援工作。
企业生产作业现场标准化管理办法
企业生产作业现场标准化管理办法现场管理是一个企业的企业形象、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控制和精神面貌的综合反映,是衡量企业综合素质及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搞好生产现场管理,有利于企业增强竞争力, 消除“跑、冒、漏、滴”和“脏、乱、差”状况,提高产品质量和员工素质,保证安全生产,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增强企业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生产现场管理方法(经典)一、优秀现场管理的标准和要求1、什么是现场管理:现场管理就是指用科学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对生产现场各生产要素,包括人(工人和管理人员)、机(设备、工具、工位器具)、料(原材料)、法(加工、检测方法)、环(环境)、信(信息)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检测,使其处于良好的结合状态,达到优质、高效、低耗、均衡、安全、文明生产的目的。
2、优秀生产现场管理的标准1)定员合理,技能匹配;2)材料工具,放置有序;3)场地规划,标注清析;4)工作流程,有条不紊;5)规章制度,落实严格;6)现场环境,卫生清洁;7)设备完好,运转正常;8)安全有序,物流顺畅;9)定量保质,调控均衡;10)登记统计,应记无漏。
3、现场管理六要素(5M1E分析法)现场管理的六个要素即:人、机、料、法、环、测。
----也称为5M1E分析法。
1) 人(Man):操作者对质量的认识、技术、身体状况等;2) 机器(Machine):设备、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维护保养状况等;3) 材料(Material):材料能否达到要求的性能等;4) 方法(Method):生产工艺、设备选择、操作规程等;5) 测量(Measurement):测量时采取的方法是否标准、正确;6) 环境(Environment):工作现场的技术要求和清洁条件等;由于这五个因素的英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是M和E,简称为5M1E。
二、现场管理的基本方法(一)、5S现场管理1、什么是5S现场管理:“5S”活动起源于日本,主要内容: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和素养(Shitsuke)这5个词的缩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产作业管理办法
1.总则
1.1.制定目的
1)规范的生产管理工作中各部门的工作流程,使之制度化。
2)促进生产效率提升、产品品质提高,以及其他生产经营之目标达成。
1.2.适用范围
适用与生产管理有关的工作事项及涉及的部门。
1.3.权责单位
1)总经理室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办法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生产作业管理原则
2.1.生产部门组织
依《生产部门组织办法》,本公司所属之生产部门包含下列部门:
1)生管部
2)采购部
3)资材部队
4)制造部
5)开发部
6)生技部
7)品管部
2.2.生产管理作业事项
1)生产计划的制订、修改;
2)制造命令的发出、修改;
3)生产过程各项报告的呈报;
4)品质维持、改善、预防;
5)设备的维护、保养与管理;
6)其他有关生产管理的事项。
2.3.生产计划
2.3.1.计划种类
1)年度计划
订出次年度各月份各产品系列生产、销售、库存之预定数量,于每年12月10日前完成。
2)季度生产计划
订出次季各月份产品系列生产、销售、库存预定数量。
A)业务部
每年3月、6月、9月、12月15日前,完成下季度之销售计划制订工作。
B)生管部
每年3月、6月、9月、12月20日前,完成下季度之生产计划制订工作。
3)月生产计划
订出次月份各产品系列的生产预定数量与进度。
A)业务部
每月18日前,决定次月份各产品系列的销售计划。
B)生管部
每月22日前,完成次月份生产计划的确认工作。
C)制造部
每月25日前完成次月份生产计划的确认工作。
4)周生产计划
订出下周各产品别、客户别的生产预定数量、进度。
A)生产部
每周周五前,完成下周各产品别、客户别的生产计划(含数量、进度)。
B)制造部
每周周六前,完成下周生产计划的确认工作。
2.3.2.计划确认流程
1)生产计划由生管部制订。
2)制造部对生产计划进行确认,并提出修订意见。
3)必要时,由生管部主持召开周(或月)生产计划协调会,各相关生产部门
负责人参加,对生产计划进行充分的讨论、修改。
4)生管部综合各部门意见后对生产计划进行修订。
5)由生产副总经理批准正式生产计划。
2.3.3.计划变更
1)变更时机
A)变更时机
B)生产条件变化时。
C)市场需求变化时。
D)其他因素导致计划必须调整变更时。
2)计划之变更由生管部提出,并经生产副总经理核准即可生效。
3.生产管理作业规定
3.1.制造命令作业
生管部依据生产计划,按客户别、订单别发出制造命令,各相关单位针对制造命令所交付之工作,实施工作并填写相应报表。
3.2.物料供应作业
3.2.1.物料请购作业
1)生管部物料课根据年度、季度生产计划,编制长期物料需求计划,确定采
购前置期较长的物料的请购计划。
2)生管部物料课根据月、周生产计划,编制月份、周次物料需求计划,确定
各物料的请购计划。
3)物料请购计划经生产副总核准后,转采购部进行采购作业。
3.2.2.物料采购作业
1)采购部依据物料请购计划,编制物料采购计划。
2)采购部依据周、月生产计划,通知供应商物料进货日期、数量。
3.2.3.物料进料验收作业
1)供应商物料进货后,由资材部负责点收。
2)资材部点收后通知品管部作进料检验。
3)品管部依抽样计划,予以检验判定,并填写检验记录。
4)品管部判定不合格(拒收)之物料,须填相应的不合格报告,传至生管部、
采购部、资材部。
5)因实际需要,经采购部或厂商书面申请,依公司品质管理有关规定,对判
定不合格(拒收)之物料可据情予以让步接收(特采)。
6)品管部判定合格或让步接受(特采)之物料,由资材部予以接收入库。
7)不合格(拒收)物料由采购通知供应商作退货处理
3.2.
4.物料领发作业
1)制造部依据制造命令开具《领料单》向资材部领用物。
2)资材部依据《领料单》发放物料。
3)物料发放情况由资材部登记、统计。
4)制造部如需超领物料,须经权责人员核准,并凭超领单领用。
3.3.生产制程作业
3.3.1.生产进度作业
1)制造部各课、班依生产计划安排逐日完成生产任务。
2)制造部每日填写当日《生产日报表》。
3)制造部应负责排除进度落后之困难,达成进度。
4)遭遇各种异常状况造成进度落后,应通知相关部门协力研拟对策或由生管
部作计划变更、调整。
3.3.2.生产工艺控制作业
1)生技部制订产品制作工艺流程,供制造部遵循使用。
2)生技部制订作业指导书,供制造部遵循使用。
3)关键工序、关键工艺作业条件由生技部与制造部研拟制订,并建立标准执
行。
3.3.3.制程品质管理作业
1)各作业人员应随时依标准作自我检查工作。
2)制程中视需要设立全检站,实行全检工作,或由下工序对上工序作互检工
作。
3)制造部对全检、自检、互检中的问题点,及时检讨改进。
4)品管部设定制程检验人员,定期对制程作业标准遵循状况、设备可靠性和
产品符合性进行巡检、统计。
5)品管部针对制程巡检的资料、问题进行分析并拟定对策。
6)重大工程问题由生技部负责整改工作,品管、制造部配合并追踪。
3.4.半成品、成品入库作业
3.4.1.完工检验工作
制造部各课生产的半成品或成品在入库之前的品质检验统称为完工检验。
1)制造部在半成品或成品加工后,以“批送检”的方式,交由品管部负责抽
检。
2)品管部依抽样计划,予以检验判定,并填写检验记录。
3)品管部判定不合格(拒收)之半成品或成品,须填具不合格报告传至制造
部。
4)制造部对不合格之半成品或成品,经返工或返修后,重新交品管部检验。
3.4.2.入库作业
1)品管部判定合格之半成品或成品,贴上合格标示,由制造部办理入库手续。
2)资材部依据制造部之《入库单》点收,检查入库物料。
3)入库物料由资材部负责登记、统计并管理。
4)品管部判定拒收之物料,经制造部或生管部申请,依公司品质管理有关规
定,可据情予以让步接收(特采)。
5)让步接受之物料经明显标示后,视同合格品办理入库作业。
3.5.成品入库作业
3.5.1.出货前品质检验作业
1)成品仓库依据业务部之出货通知,准备相关的成品,交由品管部或客户验
货员作出检验。
2)品管部或客户验货员依检验规范、抽样计划进行验货,并填写记录。
3)品管或客户判定不合格(拒收)的成品,由权责部门负责返工返修。
3.5.2.出货手续
1)品管部或客户判定合格的成品,成品仓库依出货计划发货。
2)成品仓库负责出货数量之清点、检查。
3)成品仓库负责出货凭证的收集、统计及仓库账目的记录、汇总。
3.6.设备管理作业
3.6.1.设备日常保养工作
1)设备使用单位负责设备日常点检、擦拭保养等工作。
2)生技部负责定期点检、保养工作,设备使用单位人员予以配合。
3)日常保养、点检记录由使用单位填写及保存。
4)定期检查、保养记录由生技部填写及保存。
3.6.2.设备维修改造工作
1)设备出现故障需排除时,由使用者通知生技部进行维修。
2)生技部负责设备故障之修复工作,使用单位应予以配合。
3)生技部定期检查时,确认并作维修或改造的设备,由生技部负责维修或改
造,使用单位予以配合。
4)使用单位因作业需要欲对设备进行改造时,应提出申请,生技部负责改造
作业,使用单位予以配合。
5)设备维修、改造由生技部记录并存档。
生产日报表
部门: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