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合集下载

浅谈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浅谈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管理篇•德育天地一、高中地理教育渗透德育的必要性1.社会发展要求渗透德育当前国内外经济快速发展,各种网络信息广泛传播,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全球化趋势愈来愈快。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适时渗透德育,是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要求,它对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形成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以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都起着奠基作用。

高中地理学科渗透德育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有助于学生养成与自然和谐相处、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有助于学生培养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有助于学生升华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

2.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渗透德育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特别提到,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即课程标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出发,构建现代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乃至全球发展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

要实现课标要求,教师就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改革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适时渗透德育,培养学生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关心基本地理国情。

3.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渗透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是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的有效措施。

中学地理德育的价值目标主要包括:使学生获得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培养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爱好;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辩证观和发展观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有效体验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素质教育;使学生提升关注国情、热爱家乡、放眼世界、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因此高中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1.对地理学科渗透德育认识不到位一些教师片面地认为,德育是政治课教师及班主任的事儿,淡化和忽视了本学科教师进行道德教育的职责。

有的地理教师虽然对本学科要渗透德育有所认识,但实施极其简单化,在课堂上往往只是停留在片言只语的层面上,轻描淡写地一带而过,敷衍塞责。

“新高考”背景下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新高考”背景下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新高考”背景下德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王立志
【期刊名称】《中华活页文选(高中版)》
【年(卷),期】2024()7
【摘要】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学环境的持续变化,高中教育日益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更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

德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变得尤为关键。

地理学科具有的人文性、实践性和科学性特点,使其成了德育教育的理想载体,能够引导学生从多维度理解社会和环境,并促进他们的品德与情感发展。

本文旨在探讨“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方法和策略,以及面临的问题和应对方案。

本文将深入剖析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关键元素和渗透方式,提出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并提供可行的解决方案。

通过讨论和分析,旨在为高中地理教师、教育决策者和相关教育从业者提供一些有可行性的建议和指导,以促进德育与地理教学的有机结合,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学生。

【总页数】3页(P0221-0223)
【作者】王立志
【作者单位】贺州第二高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
【相关文献】
1.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生涯教育之初探
2.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
3.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策略探究
4.图表教学在高中地理德育渗透中的应用——以2022年高考乙卷7~8题为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谈谈地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谈谈地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谈谈地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摘要:课堂教学,不单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它还包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

因此,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必须善于发掘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充分发挥教学的德育功能。

这就要求地理教师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教学实际,从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在德育与智育之间寻求最佳的结合点,使课堂教学的德育功能得到合理充分有效的发挥。

关键词:地理教学德育资源地理科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一门学科。

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获得比较系统的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主要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受到爱国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以及有关国情、国策教育,还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的资源观、人口观、环境观的教育。

此外,还应结合乡土地理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使他们树立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雄心壮志。

在地理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教育,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总结几点如下:1.紧扣教材,寓德育于地理知识之中。

地理德育是在地理知识的传授、地理能力的培养中渗透的。

如给学生讲解了我们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知识,使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既给人类提供必需的生存场所和物质来源,又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起制约的作用,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既有保护利用也有破坏污染的作用,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中,人是起主导作用的。

这些在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中蕴藏着的极为丰富的德育因素,就构成了地理知识学习过程与德育情操的培养过程的一致。

2.实事求是,正确引导。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必须运用辩证的教育方法。

一方面利用我国自然条件的优势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

当前,要特别注意克服那种一切不如外国好的民族自卑感和崇洋媚外思想。

另一方面,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工作失误,不能采取回避或报喜不报忧的态度。

相反,应把困难讲清,问题说明,以激发学生改造自然、克服困难的雄心壮志,鞭策他们从小刻苦学习,使学生产生忧国、富国、强国的崇高情感和树立报效社会主义祖国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地理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仅是教授学生地球的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更应该通过地理学科的教学,渗透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在过去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地理学科如何更好地渗透德育工作,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成果。

首先,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地理学
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地球资源的有限性、环境污染和全球变暖等重要问题,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责任感。

其次,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需要关注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

地理学
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点,通过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全球的发展和不平等现象,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让他们意识到自己作为世界公民应该承担的责任。

此外,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还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

地理学科的教学内容涉及到地理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实地调查和研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社会交往能力,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

总的来说,地理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
重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能力,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地理学科的渗透德育工作,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多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优秀学生,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和地球做出更大的贡献。

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实施

论新课程理念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实施

“ 强 德育 工 作是 全 体教 师的 职 责 , 师应 映 。正 是 德 育 价 值 实现 的这 种 滞 后 性 特 点 默 化 的 熏 陶 环 境 下 、在 不 断 地 探 索 解决 生 加 教 当把 德 育 贯穿 和渗 透 到 教 育 教学 的全 过 程 使得 德 育 的 效 果 在 我 们 现实 的教 学 效 果 评 活 中遇 到 的 种 种 问题 的过 程 中才 能 逐 渐形 中 , 以 自己的楷 模 作 用 , 进学 生 的 全而 价 中无 法 表 现 出来 。 由此 导 致 许 多 教 师 没 成 。 因此 , 理 教 学 中的 德 育教 育 必 须 从 并 促 地 成长 。 1 纪新 课程标 准 中 将高 中地理 德 有正 确认 识到 德 育 的重 要 性 ,目前 教 师 队 关 注 学 生 身边 的事 物 入 手 ,把 所 学 的课 本 ”2 世 育 目标 要 求有 了较大 提升 , : 遵循 学 生 伍 当 中甚 至 还 存 在 “ 即 要 只教 书 不 育 人 ” 的 现 知 识 用 于 解 决 学 生 实 际 生 活 中 遇 到 的 问 学 习地 理 的 心 理 发 展规 律 ,促 进 学 生 的 情 象 ,错 误 地 认 为 当 前 学 生 品 德 低 下 完 全 是 题 , 到学 以 致 用 , 做 理论 联 系实 际 。学 生的 感 、 态 度 和 价 值 观 等 心 理 素 质 方 面 的 发 社 会 风 气 不 正 的原 因 ,这 与我 们 的 德 育 目 现 实 生 活是 其 品 德形 成 的 “ 壤 , 土 也是 我 展 ,德 育 的主 体 也 由教 师转 为 学 生 。新 课 标 严 重 背 离 。 邓小 平 在 总 结 十 年 改 革 经验 们 实 施 德 育 的 “ 壤 ” 和 理 想 环 境 。 土 程 变 革 需要 我 们 用 新 的 教 育理 念 来 服 务 教 教 训 指 出 : 十年 改 革 , 大 的失 误 是 教 育 “ 最 譬如 , 《 口迁移 》 一节 教 学 中 , 在 人 在 学 , 师 角色 由传 统 的 知 识 传 授 者 转 变 为 ( 教 他所 说 的 教 育 是 指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 因 。 学 习 完 我 国 国 内人 口迁 移 的 基 本 方 向和 特 学 生 学 习 的组 织 者 、指 导 者 、参 与 者 。 教 此 ,教 师 必 须 充 分 的 认 识 到 德 育 的 重 要 意 点 之 后 , 问学 生 :“ 如 你现 在 象 你 的 某 我 假 师讲 授 占 用课 堂 的 时 间 大幅 下 降 , 统 的 义 , 识到 自己 肩 负的神 圣 使命 。这样 , 传 认 在 位 同 学 一 样 ,很 不 幸 地 失 学 了 ,你 会 怎 么 德 育 方法 受 到 很 大 挑 战 。在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教学 中才 能 自 地 、更好地 实现 “ 人” 的 办 ? 有 什 么 好 的 打 算 ? 说 出 来 和 大 家 分 觉 育 怎 样 才能 顺 利 完 成 更 高 的德 育 目标 呢 ? 笔 教 育 理 念 , 能 做 到 不会 因我 们 现 行 教 育 享 。 同学 们 很 快 七嘴 八 舌 地 议 论 了 起来 , 才 者 结 合 高 中地 理 教 学实 践 , 图就 此展 开 评价 体 系 无法 考查 德 育 而 削 弱 了 对 学 生 的 很 多 同 学 都 主 张 去 珠 江 三 角 洲 打 工 , 罗 试 并 论述 。 品德教育 。 列 了许 多理 由 。我 又 问 : 去 那 里 打 工你 可 “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

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与实施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与实施是一项重要而又复杂的任务。

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传授地理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的德育素养,使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

如何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地理教学中并实施起来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本文将从渗透路径和实施方法两个方面探讨德育工作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具体做法。

一、渗透路径在地理教学中,德育工作的渗透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德育教育在课程目标中的体现地理教学的课程目标不仅仅是传授地理知识,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在设计课程目标时,可以通过设置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尊重他人文化差异、热爱祖国土地等目标来体现德育工作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性。

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又有利于使地理教学更好地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服务。

2.案例教学在德育工作中的应用地理教学中,往往会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展示一些重大的地理事件和环保问题,这为德育教育提供了极好的契机。

通过讲解一些案例如全球变暖和中国的水资源紧缺等问题,可以引导学生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并通过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意识到人类的行为如何影响环境,从而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3.课外活动与德育工作的结合课外的实践活动对于德育工作的渗透非常重要。

地理实践活动可以包括科考、地理实验、户外探险等,这些活动本身就能为学生提供全面的德育教育,激发学生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团队协作的重视。

通过这些课外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学习内容,培养团队协作和环保意识,从而达到德育工作渗透的效果。

4.考试环节的德育工作渗透地理教学中,不能忽视考试对于德育工作渗透的作用。

试卷上可以设置一些与德育相关的题目,如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利用等问题,并要求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解答。

通过这样的设定,可以引导学生对德育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并在回答问题过程中体现出正确的价值观和品格修养。

二、德育工作的实施方法1.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德育工作的实施首先要求营造积极的课堂氛围。

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初探

篇; 西晋时, 中国著名的地理学家 、 制图理论家裴秀, 因为提 出了著名的具 有划时代
意义的制图理论— —“ 制图六体”而被英国近代科学家李约瑟称为“ , 中国科学制图学 之父” 与欧洲古希腊著名地图学家托勒密齐名 , , 两人是世界古代地 图学 史上东西 辉映的两颗灿烂明星。 同时 , 介绍一些中 国重要的地理知识 : 马拉雅 山的主峰珠 喜 穆朗玛峰 , 海拔8 4 . h: 8 4 3 ̄ 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地方, 4 , 被称为“ 地球之巅”新疆艾丁湖 ;


介绍我国地理学 的历史成就 。 激发学生的民族 自豪感
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 向学生适时介绍我国在地理学 上的杰 出贡献 。 比如 : 明代 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的《 徐霞客游记》 开辟 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 自然 、 描述 自然 的 新方向, 既是系统考察祖 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 , 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 巨
领 略 祖 国辽 阔 的 土地 、 丽 的 山 川 , 学 生 感 受美 的教 育 ; 过 了解 环 境 与 人 类 壮 使 通 密 切 的关 系 , 学 生 进 行 环 保 教 育 ; 对 在地 理 实 验 中 对学 生进 行 节 约 资 源 、 队 合 团
作的教育 ; 等等。 总 之 , 丰 富 多 彩 的 地 理 教学 活 动 中 , 果 教 师 能 恰 当 把握 时 机 , 活 运 用 在 如 灵
._ _
●_重要 目标 , 是各科教师教书育人 的首要 任务。 国教 德
育家赫尔 巴特说过 :我想不 到任何 ‘ 教育 的教学 ”。 见 , “ 无 ’可 对学生 的德育教 育 不应仅仅是思想 品德课 的任务 , 每一 门学科都应结合 自身 的特点 , 将德育教育有
机地 渗透到平时 的教学活动 中 . 对学生进 行爱 国情感 、 良好 素质 、 全人格 的教 健 育。 新课改下的高 中地理教学在 注重 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 的基础上 , 出育人功 突 能, 强化学 生正确人生观 、 界观的形成 。 世 本文就 如何 在高 中地 理教学 中渗透德 育谈一点粗浅 的看法 , 与同行交流 。 地理 课堂是实施德 育教 育的重要场所 , 教师要善于结合实 际, 深刻挖掘德育 内容 , 巧妙设计渗透方法 , 使学生在润物 无声 中受 到影 响。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者:徐冉冉来源:《科技资讯》 2013年第23期徐冉冉(秦皇岛市第五中学河北秦皇岛 066000)摘要:本文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入手,在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8(b)-0204-01《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强调指出:“德育教育是全体教师的基本职责,必须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体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1]。

德育教育体现和规定着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更应该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树立“以德为首”的德育教育理念。

根据地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适时渗透德育信息,“寓德育与智育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 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适时渗透,润物细无声地理学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径。

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和德育价值。

使学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终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除地理学的本身特点之外,学科之中的很多章节都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在培养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时,可以借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节课来进行渗透。

班级如同地理环境,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一名同学都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这里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就是整体性,但同时每一位同学又是一个鲜明的个体,因为每一个人在性格爱好上都不一样,说明同学之间存在差异性,每个人只有怀着一颗豁达的宽容的心,才能共同建设好班集体,由于讲的都是学生们身边的事,无半点矫揉造作,丝丝入扣,入情入理,学生们都乐于接受,同时也能使学生们明白人与人和睦相处的道理。

(完整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完整版)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概述
本文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重要性和途径。

德育渗透是指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方式。

重要性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具有以下重要性:
1. 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德育渗透通过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社会行为规范,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2.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理学科紧密联系着现实社会,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问题的责任感和积极行动的意识。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地理教学中往往包含实地考察和小组合作等活动,通过德育渗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途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实现德育渗透,可以采用以下途径:
1. 借助案例分析:通过引入与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和伦理思维能力。

2. 引导学生参与社区服务:组织学生参与地理实践活动,如社区环境整治、社会调查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

3. 融入价值观教育:将地理教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精神等融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和国家观念。

4. 组织团队合作活动:在地理教学中引入小组合作、团队竞赛等形式,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交流协作技巧。

结论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

教师应在教学设计中重视德育渗透,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从而助力学生成长为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新的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如何按新标准,树立新的教学理念,突破过时的传统教法,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是摆在每一个高中地理任课教师面前的一个新型课题。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兴趣创新德育一、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的、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完成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学的整体目标要求,必须从激发学生学习高中地理课的兴趣人手。

(一)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地理这一学科的知识涉及多学科内容,且很多知识的抽象性、逻辑性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教师可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地将事物的本质要素和教学内容展现给学生,以此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标要求“重视地理教学信息资源和信息技术的利用”。

例如,讲解“地球的运动”时,运用photoshop或power point制作多媒体演示课件。

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变得形象生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实行开发式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调查教师可以选择在教学中创设生活情景的办法,把教学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指导学生进行实际调查,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将学生的活动融合于整体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探知兴趣,而且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调查和分析能力,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加深了学生的感受。

(三)过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气氛根据新课程理念要求,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设“以人为本”的课堂环境,营造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以促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学生的观点和书本不同时,教师不应马上进行评价,应与学生共同探讨,求得正确的结论。

地理教师还应该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尊重学生人格,关爱每一个学生。

在课堂中营造良好的情感氛围,那么学生就能够“亲其师而信其道”了,地理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会因此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激发。

地理教师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地理教师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地理教师渗透德育工作计划
本学期我将以地理课程为载体,积极渗透德育教育,通过以下具体工作计划来达到目标:
1. 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引导他们进行地理环境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2. 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合作与分享,通过小组合作、互助学习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和情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3.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正确对待地理环境的问题,加强道德教育的内容渗透,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4. 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积极引导家长关注学生的道德品质和学校生活,共同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价值观。

5. 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德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促进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心教育。

通过以上工作计划的实施,我将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和道德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旨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除了传授地理学科知识与技能外,更着重于德育的渗透。

地理学科不仅包含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方面知识,更蕴含了丰富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等德育元素。

因此,教学任务是通过地理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之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关注生态环境、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现代公民。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具备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此基础上,通过德育渗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象,培养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此外,考虑到学生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需关注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掌握地理知识的同时,德育素养也能得到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地理学科的基本知识,包括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方面的内容。

(2)学会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工具分析地理现象,提高地理信息素养。

(3)能够运用地图、统计图表等表达地理信息,具备一定的地理数据解读能力。

(4)通过实地考察、社会调查等方法,了解我国地理环境特点,培养地理实践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问题解决能力。

(2)运用比较、分析、综合等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结合地理学科特点,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法,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4)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等,丰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大自然的高尚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2)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发展观,关注可持续发展,提高环保意识。

(3)通过地理学习,认识到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培养全球观念和国际化视野。

(4)激发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

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

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案例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地理教学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而是应该有意识地将德育元素渗透进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下面将介绍一个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案例。

案例一:地球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在讲授地球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每个人应该如何为保护地球资源贡献自己的力量。

通过引入相关的数据统计和案例分析,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危害,并且让学生思考如何通过合理利用资源和采用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到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现实问题,从而激发他们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案例二: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在讲授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城市化带来的问题,并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研究生态城市的概念和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城市规划中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小组讨论和辩论活动,让学生展开思考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案例三:自然灾害的防治与应对在讲授自然灾害的防治与应对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到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影响,并思考如何有效防治和应对自然灾害。

通过研究相关的知识和案例,教师可以让学生了解到各种自然灾害的特点和防治措施,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提高公众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应对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模拟演练和实践活动,让学生学会自主组织和合作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通过以上案例的介绍,可以看出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的渗透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通过富有启发性和互动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责任感,以实现德育教育的目标。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分析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分析

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途径分析摘要:当今,我国经济发展十分迅速,在全新一轮的教学改革中,促进学生的全面提升与发展成了当下教育的重点内容。

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理应担负起自身的责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发展平台,在丰富学生地理知识的前提下,促进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

近年来,立德树人教育思想在教学中不断渗透,同时得到了教育界的认可。

地理作为高中阶段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学目标要与新时期的思想相适应,如此才能实现地理教学在新时期的创新,促进学生地理综合素养的发展。

所以,加强对立德树人在地理教学渗透的研究非常重要。

关键词: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渗透引言现阶段,高中地理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重视程度不够、理论实践脱节、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合理安排四个方面,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制约了教育改革的步伐。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分析总结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策略。

1精准定位教学目标新课改后的高中地理知识面较广,囊括了多个知识点,较为抽象,学生的理解压力和记忆压力增大。

为了避免学生一知半解、囫囵吞枣,教师要结合基本学情、教学环境和育人要求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紧密融合教学内容与核心知识点,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科学创设教学情境,逐步拓展课堂教学内容,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为德育渗透做好铺垫。

明确可行的德育目标能够为教师的德育渗透工作指明方向,避免课堂教学偏离主干道,保障最佳的德育融合质量和效果。

教师要主动总结经验教训,围绕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全方位、多角度地挖掘德育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的地理核心素养,让学生全程参与地理学习,实现高效学习和快速吸收。

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自然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时,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为目标,在简单讲解基本地理概念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良好的可持续发展观、环境观及资源观,帮助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意识,确保学生始终保持认真踏实的学习态度。

在这一教学目标的导向下,教师要将德育元素与基础知识融为一体,利用线上教学平台搜集与保护环境、空气污染和资源滥用相关的素材,将图片、文字、视频、音频相结合,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利用形式新颖、趣味十足的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德育元素的全面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作者:郑建来源:《新教育时代·教师版》2018年第47期摘要:德育在整个高中地理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课堂是渗透德育的主要渠道之一。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我们应本着教导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原则,通过挖掘教材内容,从各方面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

本文对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意义及主要目标进行总结,并以人教版为蓝本列举了高中地理德育教育的典型案例,为高中地理德育渗透构造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途径教学案例一、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德育渗透的意义德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党的十八大以来,教育部先后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关于在各级各类学校推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的意见》、《关于教育系统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进行了全面指导。

德育不单是班主任的主要工作职责,任课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中关于德育的要求,开拓思路,按照各自学科的特点,有目的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深度渗透德育教育。

最终使学生不仅能掌握学科知识,还能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

高中地理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的同时,还承担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

高中地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可以贯穿众多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过程方法和价值观等多个方面,进行德育教育。

二、高中地理德育教育的目标《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简称新课标)规定的德育教育目标,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内容:(一)增强对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以及对地理环境的审美情趣。

(二)关心家乡的环境与发展,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增强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三)尊重世界不同国家的文化和传统,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地理学科是一门复杂的系统化学科,地理德育是进行地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德育教育有效渗透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常规化教育中,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正确的思想观念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强调指出:“德育教育是全体教师的基本职责,必须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体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新课改的顺利实施对于高中地理德育教学有了更加严格的要求,要求及时捕捉学生关于地理学习的心理变化规律,以促进学生思想情感、人生态度以及社会价值观等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一、地理德育教育对于教师的基本要求1.教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是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教师的思想道德情操是增强学生德育教育的重要源泉。

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将渊博的学识、高尚的道德品质慢慢渗透于对学生的实际教育中,这就需要教师具备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和荣辱观,不断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情操和人格魅力,思想、言行达到和谐统一,时刻保持良好的心境教书育人。

这样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钦佩,才能更好实现“用思想品德感染学生,用人格魅力熏陶学生,用激情斗志鼓舞学生”,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2.教师应深刻领悟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德育教育主要是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等综合内在素质的全面塑造,这种价值的作用需要在未来一定时间内才能逐渐得以体现和展示。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强化自身关于“教书育人”的思想教育观念,而不应基于现行教育体制无法考核德育水准忽视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中地理教学目标并不局限于单纯讲授地理科学知识,而更注重于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多重培养,即所谓德育教育。

二、德育教育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方略1.深入挖掘教材,科学实施“画龙点睛”式德育教育基于地理学科知识与德育知识存在质的差异性,地理学科知识为显性内容,而情感道德领域的教育即为隐性内容,学生对于地理学科知识通过老师的讲授得以熟练掌握,但是关于情感道德领域的领悟却不够深刻。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摘要: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必须把知识传授、智能训练、德育教育三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取得较好效果,让学生有所思,有所得,真正做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从而寓德育教育于知识教学中。

关键词:地理教学渗透德育教育地理课堂教学中通过地理知识渗透,严密的逻辑推理,师生情感的互动、和谐的课堂氛围,把地理学科中的德育内容充分展示出来。

通过让学生参与社会活动的教学过程,达到德育的内化。

一、利用课堂教学,实施德育教育地理科学是反映地理事物、现象的发生、发展及分布规律的科学,既有大量地理事物(或现象)的时空分布,即经常说的“地”,又有这些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即“理”,作为地理教学来讲,不仅要明确地理事物的分布,还有必要弄清知识间的必然联系,并通过归纳、分析、对比等教学方法,借助多种教育手段揭示知识间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有效地获得知识,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水平,自觉形成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行为习惯,从而提高其德育水平。

那么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哪些方法可促进学生思维水平发展,又能较好渗透德育内容呢?二、利用“二分法”进行课堂教学所谓“二分法”就是全面分析问题的方法,既要看到总量的有利方面,又要看到总量的不足,这样的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相当多,并且很多涉及德育内容(尤其是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例如:“分析我国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其中中低纬位置、雨热同期、水资源丰富都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但地形复杂多样,山区多,平地少;自然灾害频繁,又是发展农业的不利条件。

又如,我国建国后工农业生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地区间发展不平衡,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等,通过这样的分析。

才能正确认识事物,全面地考虑问题。

成就、优势和有利条件是我们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自尊心、自信心的源泉,而存在问题、劣势和不足,也使学生意识到作为一个中国公民肩负的责任,加深对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艰巨性、长期性和复杂性的认识,激发学生发扬艰苦创业、建设好祖国的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中地理教学也在不断变革和创新,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丰富的学习资源和机会。

在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不仅要注重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学生的德育教育,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在地理教学中,德育渗透成为了教师们不可忽视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从新课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实践以及教师在德育渗透中的角色等方面展开探讨。

一、新课标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新课标强调了学生的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在地理教学中,除了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渗透成为了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

二、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实践1.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环境保护等内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保护环境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从小事做起,形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2.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祖国的山川河流、风土人情等内容,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珍爱家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

3.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人口问题、城市化进程等内容,引导学生关心社会热点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使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应该为社会进步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地理教学中可以通过讲解世界各国的地理位置、资源分布、文化特色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国际形势,培养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使他们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面发展的人才。

通过以上实践,可以看到德育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他们健康积极向上的品质,是地理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教师在德育渗透中的角色1.正面引导教师要做学生的榜样,以身作则,传递正能量。

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心得体会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心得体会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心得体会《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使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体现和规定着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地理教学中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内容还是很广泛的。

做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下面仅就我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和做法试谈几点粗浅的心得:一、教师必须认识到在地理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1.是社会发展的要求当今时代人文精神弱化、道德理性滑坡,在这样的背景下,道德及人文教育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地理课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帮助学生树立人地和谐、因地制宜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

2.是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要求在地理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帮助学生形成正确价值取向,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的重要途径。

地理教育的价值目标,最重要的有二:其一是要让学生拥有对终生发展有用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其二是要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其积极参与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活动。

如果说前者重点在于知识和技能传授的话,那么后者的关键就在于观念的形成了,因此在地理学科中的德育渗透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形成以及实现地理教育价值目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特别提到: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要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了解全球的环境与发展问题,理解国际合作的价值,初步形成正确的全球意识;关心我国的基本地理国情,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增强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增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新课标下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要:本文从地理学科的特点入手,在分析地理新课程标准中德育目标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及可持续发展观念,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高中地理教学德育教育渗透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强调指出:“德育教育是全体教师的基本职责,必须将德育教育贯穿于整体教育教学全过程中,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1]。

德育教育体现和规定着教育的方向,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提出,引导学生关注全球问题以及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地理问题,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强化人口、资源、环境、社会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这是时代赋予高中地理教育的使命。

作为一名地理教师,更应该把德育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树立“以德为首”的德育教育理念。

根据地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发展的身心特点适时渗透德育信息,“寓德育与智育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1 挖掘地理教材中的德育素材,适时渗透,润物细无声
地理学是以地理环境、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内容的课程,蕴含着非常丰富的德育素材,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有效和最直接的途径。

在地理教学中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和德育价值。

使学生增
强对资源、环境的保护意识和法制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关心和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最终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

除地理学的本身特点之外,学科之中的很多章节都可以适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如在培养班级的集体荣誉感和凝聚力时,可以借助“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这节课来进行渗透。

班级如同地理环境,大家共同生活在一个班集体中,每一名同学都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份子,在这里同学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这就是整体性,但同时每一位同学又是一个鲜明的个体,因为每一个人在性格爱好上都不一样,说明同学之间存在差异性,每个人只有怀着一颗豁达的宽容的心,才能共同建设好班集体,由于讲的都是学生们身边的事,无半点矫揉造作,丝丝入扣,入情入理,学生们都乐于接受,同时也能使学生们明白人与人和睦相处的道理。

通过寓教于学,对于构建和谐班集体,培养个人道德水平有重要教育意义。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因此在课堂上有机渗透、有意渗透、有情渗透德育知识,才能充分发挥教材内容和德育价值。

2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在生活中去感知地理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生活即教育。

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地理知识浩瀚无边,包罗万象。

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地理知识有着密切的联系。

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宇宙的奥妙,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都是地理学科研究的内容:航空航天、南极探险、三峡工程、经济发展、“十一”旅游、无一不与地理有关。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地理观。

另外也有效地帮助学生应对生活中的困难,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对未来生活的适应能力,而且对当今综合型素质人才的培养很有意义。

同时,让学生们能够学以致用,体会学习地理的乐趣,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热情、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3 感受家乡秦皇岛的变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情感。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说过:“关于爱国主义教育,是从深入认识自己的家乡开始的”[2]。

爱不爱自己的家乡,往往反映了一个人的爱国程度,热爱家乡与报效祖国是密不可分的。

秦皇岛市是中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唯一一个因皇帝尊号而得名的城市,素有“京津后花园”之美誉。

拥有长城、滨海、生态等良好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上千万海内外游客慕名而至。

高楼的不断增加见证了城市发展,道路的四通八达彰显了城市气息。

学生们生活在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已明显感受到家乡逐年的变化。

在课堂上可以这样设计教学过程,让不同小组的同学搜集城市不同时期的地图、照片等,并进行小区走访,了解城市的发展变化。

之后请小组代表发表感想,面对这样的变化自己应该怎样更好地去做?为了秦皇岛更加美好的明天献计献策,各抒己见,从而拓宽思路,开阔眼界。

激发学生热爱自己家乡的情感。

树立为改变家乡面貌奋发学习的决心,努力成为能够胸怀中国梦、秦皇岛梦、我的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有志青年。

4 开展形式多样的地理教学活动,实现德育教育的内化
实践是最有效的德育大课堂。

教师要有意识地设计让学生自主参与的校内或校外的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视其为地理学习的一部分。

在地理教学中转变学生机械模仿、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独立自主和小组合作探究的能力。

例如本校从高二年级每班中选取部分学生在地理老师的组织下开展了“珍爱生命之水”的综合实践活动。

学生们自己组建地理学习小组从水危机,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等方面在生活中和网络上搜集素材。

之后进行班级演说、墙报、板报、小论文地理橱窗的展示等活动,并向全校师生发出“节水、惜水、爱水从我做起”的倡议。

学生们在活动中不仅学到了知识,更深刻的明白了水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体现了德育
内化的过程。

5 信息技术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
现代地理学中,地理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与应用,日益成为地理学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领域,并成为地理学服务于社会生产的主要途径。

其主要的“3S”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学生日常所需的电子地图、车载导航系统等。

在教学中,重点介绍了中国的超图GIS公司、中国北斗星系统,培养学生对国家的自豪感及其理信息技术进行探究的兴趣;形成在网络中获取信息的意识。

激发学生运用信息技术探究,解决地理问题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环境、资源、人口问题的整体认识,形成全球意识,展望数字地球的发展前景,激发求知欲和对科学技术的热情。

6 结语
树立“以德为首”的德育教育理念,把德育教育贯穿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根据地理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深挖教材中适合学生特点的德育信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并同时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注意渗透的可行性,强化渗透的反复性,善于抓住教育点,适时找准切入点,自然妥帖的抓住时机渗透德育教育,让德育之花在地理教学园地上
怒放。

参考文献
[1] 保庭春.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学科研究,2012.
[2] 韩士阁.浅谈高中地理中的德育教育[J].教育科学学刊,2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