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 试题整理3(含答案)

合集下载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模拟试题三 含答案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模拟试题三 含答案

江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统计学》模拟试题三[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以用来( )。

A.表示个体的特征 B.作为指标来使用 C.表示总体的特征 D.作为变量来使用 2.下列各项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是( )。

A.商品流转次数 B.产品合格率 C.发展速度 D.工人劳动生产率3.在抽样单位数相同的情况下,整群抽样和其他抽样方法比较抽样误差( )。

A.较大 B.较小 C.相等 D.相反4.已知一时期数列有30年的数据,采用移动平均法测定原时间数列的长期趋势,若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数列有多少年的数据( )。

A. 30B. 28C. 26D. 255.某镇1997年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2000万元,2001年增至15600万元,这四年中物价上涨了4%,则商品零售量指数为( )。

A.130%B.104%C.80%D.125%6.假设你在做一个总体比率的区间估计,总体资料未知,比率的总体方差没有以往的数据,也不能根据样本资料计算出来,这时,此方差应取( )。

A.30% B.25% C.40% D.50%7.下列直线回归方程中,肯定错误的是( )。

A.x y32ˆ+= r=0.88 B.x y54ˆ+= r=0.55 C.x y510ˆ+-= r=-0.90 D.x y90.0100ˆ--= r=-0.83 8.估计标准误差是反映了( )。

A.平均数代表性的指标B.相关关系的指标C.回归直线的代表性指标D.序时平均数的代表性指标 9.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 )。

A.做好统计资料的整理工作B.正确地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C.注意统计资料的准确性与科学性D.应抓住事物的本质与规律10.按地理区域划片进行的区域抽样,其抽样方法属于( )。

A.纯随机抽样 B.等距抽样 C.类型抽样 D.整群抽样1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产生于20世纪( )年代。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女性是品质标志。

错2.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错3.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错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担当者。

对5.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阅历总结和理论概括。

对6.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争论对象是完全全都的。

错1.各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简洁造成重复劳动,故不宜提倡。

错2.调查对象是调查工程的担当者。

错3.典型调查中典型单位的选取可以不遵循随机原则。

对4.统计报表中的资料主要来源于基层单位的原始记录、统计台帐和根底的内部报表。

对5.统计报表一般属于常常性的全面调查。

对6.一般而言,全面调查的结果更全面、准确,所以得到普遍应用。

错1.为了了解某商业企业的期末库存量,调查人员亲自盘点库存,这种方法CA.大量观看法大量观看法大量观看法B.采访法C.直接观看法D.报告法2.第2 章对百货商店工作人员进展普查,调查对象是〔B〕A.各百货商店B.各百货商店的全体员工C.一个百货商店D.每位工作人员3.重点调查的重点单位在全部总体中虽然数目不多,所占比重不大,但就调查的标志值来说却在总量中占很大的比重。

对4.普查可以得到全面、具体的资料,但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准时间,因此在统计调查中不宜频繁组织普查。

对5.对统计总体中的全部单位进展调查称为普查。

对6.由于直接观看法能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和牢靠性,因而在进展大规模调查时,应承受这种方法。

错1.能够对总体进展分组,是由于统计总体中各单位所具有的差异性打算的。

错2.统计整理就是对统计资料进展汇总、加工处理。

错3.次数分布有两种表现方法,一种是用表格表示,另一种是用图表示。

错4.所谓“上限不在内”原则,是指当某单位的标志值恰好等于某组上限时,就把该单位归入该组。

错5.连续型变量只能作组距式分组,且组限只能是重叠组限表示法。

对6.在编制变量数列时,假设资料有特大或特小的极端数值,则宜承受开口组表示。

统计学模拟试题三附答案

统计学模拟试题三附答案

模拟试题三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

请将选定答案的字母编号填入下表中对应题目的空格内。

本类题共15分,每小题1分)1. 连续变量分组,若第一组为200以下,第二组为200-300,第三组为300-400,第四组为400以上,则数据()A. 200在第一组B. 200在第二组C. 200在第三组D. 200在第四组2. 某种产品产量2014年比2013年增长了10%,2015年比2013年增长了12%,则2015年比2014年增长了()A. 12%÷10%B.(112%÷110%)—1C. 112%÷110%D. 110%÷112%3. 统计指数按其所考察的范围不同,可以分为()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动态指数和静态指数 D.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4. 统计研究的前提条件是()A. 大量性B. 变异性C. 可靠性D. 灵活性5.某厂A产品的总成本比去年增长了50%,产量增长了25%,则单位成本上升了()A.25% B.2%C.75% D.20%6. 在统计的三层涵义中,统计学与统计活动的关系是()A.过程与成果的关系 B.理论与实践的关系C.本质与内容的关系 D.无关系7. 要了解50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50个学生 B.50个学生的学习成绩C.每一个学生 D.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8.属于时点总量指标的是()A.2016年的产品产量 B.2016年的死亡人数C.2016年增加工资的职工人数 D.2016年的外资企业数9.把两个地区2016年的苹果产量进行对比,所得的相对数()A.比例相对指标 B.比较相对指标C.动态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10. 相关分析是研究()A.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B.变量之间的变动关系C.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密切程度 D.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11. 抽样调查必须遵守的原则是()A. 准确性原则B. 可靠性原则C. 随机性原则D. 灵活性原则12. 某学校对学生早餐饮用牛奶情况进行调查,三次试调查,愿饮用鲜牛奶的同学占比率分别为83%、90%、70%,若据资料计算愿饮用鲜牛奶同学数,通常P应取()A. 83%B. 90%C. 70%D. 81%13.已知某地区1949年至2010年各年的粮食产量,计算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平均发展速度应开()A. 59次方B. 62次方C. 61次方D. 60次方14.要使抽样平均误差减少一半,(其它情况不变),则抽样单位数必须()A. 增加到4倍B. 增加4倍C. 增加到2倍D. 增加2倍15.当相关系数的绝对值为1时,估计标准误差等于()A. 0B. 1C. —1D. —0.99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备选答案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 统计学的基本任务是:a. 收集数据b. 描述数据c. 分析数据d. 预测数据2. 下列哪项不是统计学的应用领域:a. 经济学b. 医学c. 历史学d. 市场调研3. 下列哪项不是统计学的两个分支之一:a. 描述统计学b. 推论统计学c. 实证统计学d. 数理统计学4. 在统计学中,总体是指:a. 对象的全部集合b. 样本的全部集合c. 研究者的个人意见d. 历史数据的全部记录5. 抽样是指:a. 全部个体都参与调查b. 随机选择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c. 无计划地选择个体进行调查d. 按照特定要求选择个体进行调查6. 下列哪个不是对定量数据的描述:a. 平均数b. 中位数c. 频数分布d. 相关系数7. 抗体的浓度是定量数据,其测量结果是:a. 身高b. 体重c. 吸收值d. 学历8. 下列哪个不是描述统计学的主要方法:a. 统计图表b. 极差c. 方差d. 标准差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0分)1. 统计学的核心是____________。

2. 分组频数分布中,横轴表示______________。

3. 极差等于最大值减去_____________。

4. 通过分析样本得出总体特征的方法称为______________。

5. 描述统计学的主要任务是对数据进行______________。

6. 样本容量为20,抽样误差为0.02,总体标准差为10,则抽样比例为____________。

7. 在正态分布曲线上,__________个标准差范围内的数据占比约为68%。

8. 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是由一系列______________构成的。

三、简答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简要解释什么是统计学原理。

统计学原理是指统计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原则。

2. 谈谈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并举例说明。

统计学的基本任务包括收集数据、描述数据、分析数据和预测数据。

例如,对于一项市场调研,统计学可以用来收集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数据,描述这些数据的特征,分析不同市场细分群体的购买偏好,并基于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市场发展趋势。

统计学试题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10分)1、某银行的储蓄存款余额(C)。

A、一定是统计指标B、一定是数量指标C、可能是统计指标或数量标志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2、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文化程度”是品质标志C、“平均年龄”是数量标志D、“性别比”是品质标志3、统计调查的基本任务是(C)A、制定调查方案B、确定调查计划C、搜集统计资料D、组织调查工作4、统计调查方案设计的首要问题是(C)。

A、调查经费的落实B、调查干部的培训C、调查任务、目的和调查对象的确定D、调查期限的确定5、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A)。

A、正确选择分组标志B、正确选择分组方法C、确定组距和组数D、确定组限和组中值6、某企业2007年计划规定某种产品单位成本降低8%,实际降低5%,则该企业本年成本降低计划完成程度为(A)。

A、103.26%B、3.26%C、62.5%D、97.22%7、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高于乙企业,而两企业职工工资的标准差又正好相等,那么(B)。

A、两企业职工平均工资的代表性相同B、甲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代表性大C、乙企业职工平均工资代表性大D、无法评价代表性大小8、有一连续变量数列,其第一组为开口组,上限为450,邻组组中值为475,则第一组的组中值为(C)。

A、375B、400C、425D、4509、几何法平均发展速度等于(B)。

A、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积的n次方根B、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的n次方根C、逐期增长量的n次方根D、累计增长量的n次方根10、按数量标志分组,就是要(B)。

A 区分各个组之间的数量差别B 通过数量差别来区分各个组之间的性质差别C 区分组内各个单位之间的数量差别D 区分组内各个单位之间的性质差别二、判断题(10分)×√1、统计学是一门关于数据搜集、整理和分析的方法论科学。

(√)2、普查是全面调查,抽样调查是非全面调查,所以全面调查比普查准确。

(×)3、各组的频数或频率都可以直接比较。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项不是描述性统计学的内容?A. 计算平均数B. 绘制箱线图C. 进行假设检验D. 制作频率分布表答案:C2.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的区别在于:A. 总体参数是固定的,样本统计量是变化的B. 总体参数是变化的,样本统计量是固定的C.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都是固定的D. 总体参数和样本统计量都是变化的答案:A3. 以下哪个是正态分布的特点?A. 均值等于中位数B. 均值小于中位数C. 均值大于中位数D. 均值与中位数无关答案:A4. 以下哪项不是方差分析的前提条件?A. 各组数据应来自正态分布B. 各组数据的方差应相等C. 各组数据的样本量应相等D. 各组数据应相互独立答案:C5. 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 (-1, 0)B. [0, 1]C. (-∞, ∞)D. (-1, 1)答案:D6. 以下哪个是统计推断的步骤?A. 收集数据B. 描述数据C. 做出决策D. 以上都是答案:D7. 样本容量的大小会影响:A. 抽样误差B. 样本均值C. 总体均值D. 样本方差答案:A8. 以下哪个是时间序列分析的目的?A. 预测未来趋势B. 描述数据分布C. 分析数据相关性D. 以上都是答案:A9. 以下哪个是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A. 变量B. 常量C. 函数D. 公式答案:A10. 以下哪个是回归分析的目的?A. 描述变量之间的关系B. 预测一个变量的值C. 确定变量的因果关系D. 以上都是答案:B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中心极限定理的内容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答案:中心极限定理指出,给定足够大的样本容量,样本均值的分布将趋近于正态分布,无论原始总体的分布如何。

这一定理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因为它允许我们使用正态分布的性质来估计样本均值的分布,从而简化了许多统计推断问题。

2. 解释什么是假设检验,以及它在统计分析中的作用。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一、单选题(每题 3 分)1、为了了解某工厂生产的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随机抽取了 50 只进行测试,在这个问题中,样本是()A 这批灯泡B 抽取的 50 只灯泡C 这一批灯泡的使用寿命D 抽取的 50 只灯泡的使用寿命答案:D解释:样本是从总体中抽取的一部分用于观察和研究的个体或观察值。

在这个例子中,总体是这批灯泡的使用寿命,抽取的 50 只灯泡的使用寿命则是样本。

2、对于一组数据:85,83,85,81,86,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 这组数据的众数是 85B 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 84C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85D 这组数据的方差是 8答案:D解释: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这组数据中 85 出现了两次,其他数都只出现了一次,所以众数是 85,A 选项正确;平均数=(85 + 83 + 85 + 81 + 86)÷ 5 = 84,B 选项正确;将这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为 81,83,85,85,86,中间的数是 85,所以中位数是 85,C 选项正确;方差=(85 84)²+(83 84)²+(85 84)²+(81 84)²+(86 84)² ÷ 5 ≈ 32,D 选项错误。

3、某班有 48 名学生,在一次数学测验中,成绩在 80 90 分之间的频率为 025,则成绩在 80 90 分之间的学生有()A 12 人B 24 人C 36 人D 48 人答案:A解释:频率=频数÷总数,所以频数=频率×总数,成绩在 80 90 分之间的学生人数= 48 × 025 = 12 人。

二、多选题(每题 4 分)1、下列调查中,适合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 对某班 50 名同学视力情况的调查B 对元宵节期间市场上汤圆质量情况的调查C 对某类烟花爆竹燃放安全情况的调查D 对神舟十一号飞船零部件质量情况的调查答案:AD解释:普查是对全体对象进行调查。

统计学测试题(附答案)

统计学测试题(附答案)

统计学测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50题,每题1分,共50分)1、在双侧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应选为()。

A、H0:M ≠M0,H1:M = M0B、H0:M= M0 ,H1:M<M0C、H0:M= M0 ,H1:M ≠M0D、H0:M = M0 ,H1:M ≥M0正确答案:C2、由变量y倚变量x回归和由变量x倚变量y回归所得到的回归方程是不同的,这表现在()。

A、一个是直线方程,另一个是曲线方程B、与方程对应的两条直线只有一条经过点C、方程中参数不同,意义也不同D、参数估计的方法不同正确答案:C3、连续调查与不连续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A、调查的组织形式B、调查单位包括的范围是否全面C、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D、调查资料的来源正确答案:C4、重点调查中重点单位是指()。

A、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标志总量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D、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正确答案:C5、统计整理是()。

A、统计调查的前提,统计分析的继续B、统计研究的最终阶段C、统计分析的前提,统计调查的继续D、统计研究的初始阶段正确答案:C6、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B、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D、如性别正确答案:C7、按水平法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推算可以使()。

A、推算的各期水平之和等于各期实际水平之和B、推算的各期增长量等于实际的逐期增长量C、推算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等于实际的各期定基发展速度D、推算的期末水平等于实际期末水平正确答案:D8、现有一数列:3,9,27,81,243,729,2 187,反映其平均水平最好用()。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中位数正确答案:C9、某质量管理部门对某企业准备出厂的180件产品进行抽样调查,发现有170件为合格品,为证明该企业的全部产品的合格率是否达到95%,应采用哪一种假设检验()。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答案在最后面,答案仅供参考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是质量指标。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是各单位的差异性。

14、变异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

三、单项选择题1、统计认识过程是()A、从质到量B、从量到质C、从质到量,再到质和量的结合D、从总体到个体2、某班5名同学的某门课的成绩分别为60、70、75、80、85,这5个数是()A、指标B、标志C、变量D、变量值3、调查某市职工家庭的生活状况时,统计总体是()A、该市全部职工家庭B、该市每个职工家庭C、该市全部职工D、该市职工家庭户数4、调查某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则总体单位是()A、该班50名学生B、该班每一名学生C、该班50名学生的学习情况D、该班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情况5、构成统计总体的基础和前提是()A、综合性B、同质性C、大量性D、变异性6、统计学研究对象的最基本特征是()A、总体性B、数量性C、具体性D、社会性7、某企业职工张三的月工资额为500元,则“工资”是()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指标D、质量指标8、象“性别”、“年龄”这样的概念,可能用来()A、表示总体特征B、表示个体特征C、作为标志使用D、作为指标使用9、调查某校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是()A、标志B、指标C、变异D、变量10、一个统计总体()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11、统计对总体数量的认识是()A、从总体到单位B、从单位到总体C、从定量到定性D、以上都对12、变量是可变的()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数量标志和指标D、质量指标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是()A、数量标志B、数量指标C、变量D、质量指标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A、一定是统计指标B、一定是数量标志C、可能是统计指标,也可能是数量标志D、既不是统计指标,也不是数量标志15、年龄是()A、变量值B、离散型变量C、连续型变量D、连续型变量,但在应用中常作为离散型变量处理四、多项选择题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A、全国人口数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人C、全部男性人口数是统计指标D、男女性别比是总体的品质标志E、人的年龄是变量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性D、差异性E、客观性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D、产品单位成本E、经济增长速度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文化程度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D、人体身高E、设备台数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是()A、标志B、数量标志C、指标D、数量指标E、变量9、连续变量的数值()A、是连续不断的B、是以整数断开的C、用测量或计算方法取得D、相邻两值之间可取无限数值E、相邻两值之间不可能有小数10、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间的相互关系表现为:()A、没有总体单位就没有总体,总体单位不能离开总体而存在B、总体单位是标志的承担者C、统计指标的数值来源于标志D、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E、指标和标志都能用数值表示。

统计学专业考试试题(很全的试题+答案)

统计学专业考试试题(很全的试题+答案)

统计专业考试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请将所选答案的字母填人括号内)。

1.2001年,浙江省国内生产总值列全国各省市(区)的( )。

A.第3位B.第4位C.第5位D.第6位2.统计表从形式上看,主要由( )构成。

A.主词和宾词B.各标题和数字C.总体及分组D.标志和指标3.相关分析是一种( )。

A.定性分析B.定量分析C.以定性分析为前提的定量分析D.以定量分析为前提的定性分析4.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流量与存量是( )。

A.质量指标B.总量指标C.相对指标D.平均指标5.某城市今年以同样多的人民币只能购买去年90%的商品,则今年该城市的物价指数为( )。

A.111.11 B.110.00 C.90.00 D.90.916.按照《浙江省统计工作监督管理条例》第九条规定,本省行政区域内的国家机关、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等基本统计单位,应当在依法设立或变更后( )内,到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办理统计登记或变更手续。

A.10日B.15日C.30日D.60日7.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了5%,职工人数增加了2%,则该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

A.7%B.7.1%C.10%D.11%8.已知各时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

A.用水平法计算B.用累计法计算C.两种方法都不能计算D.两种方法都能计算9.在一般情况下( )。

A.劳动力资源总数大于在业人数B.劳动力资源总数等于在业人数C.劳动力资源总数等于人口数D.劳动力资源总数小于在业人数10.一般而言,所谓美国经济衰退是指其国内生产总值连续( )个季度的负增长。

A.一B.二C.三D.四11.某市为了掌握在春节期间商品的销售情况,拟对占该市商品销售额80%的五个大商业企业进行调查。

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

A.普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典型调查12.统计调查中搜集的原始资料是指()。

统计学试题库3

统计学试题库3

单选题1. 当总体各单位标志值都不相同时,()。

A. 众数不存在B. 众数就是总体中的数值C. 众数就是最大的数值D. 众数就是最小的数值2. 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其基本的前提条件是()A. 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 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 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 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3. 两个总体的平均数不等,但标准差相等,则()。

A. 平均数小,代表性大B. 平均数大,代表性大C. 无法进行正确判断D. 两个平均数代表性相同4. 平均差与标准差的主要区别在于()A. 意义不同B. 计算条件不同C. 数学处理的方法不同D. 计算结果不同5. 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时,若对各组次数均扩大10倍,则算术平均数的数值()A. 扩大10倍B. 缩小10倍C. 不变D. 说不定多选题1. 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在选定权数时,应具备的条件是()A. 权数与标志值相乘能够构成标志总量B. 权数必须是总体单位数C. 权数必须表现为标志值的直接承担者D. 权数必须是单位数比重E. 权数与标志值相乘具有经济意义2. 在组距数列中,均值大小不仅受组中值大小的影响,也受权数的影响,因此()A. 当组中值较大且权数较大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大的一方B. 当组中值较小且权数较小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小的一方C. 当组中值较大而权数较小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大的一方D. 当组中值较小而权数较大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小的一方E. 当各组的权数相同时,权数对均值的大小没有影响3. 对离散程度几个测量值的不同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 在有开口组的次数分布中,也能计算全距B. 异众比率一般只适用于分组数据C. 异众比率主要用于定类尺度的分析D. 四分位差越小,说明全部数据的分布越集中E. 标准差也有计量单位4. 计算加权算术平均数,在选定权数时,应具备的条件是()A. 权数与标志值相乘能够构成标志总量B. 权数必须是总体单位数C. 权数必须表现为标志值的直接承担者D. 权数必须是单位数比重E. 权数与标志值相乘具有经济意义5. 在组距数列中,均值大小不仅受组中值大小的影响,也受权数的影响,因此()A. 当组中值较大且权数较大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大的一方B. 当组中值较小且权数较小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小的一方C. 当组中值较大而权数较小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大的一方D. 当组中值较小而权数较大时,均值接近组中值小的一方E. 当各组的权数相同时,权数对均值的大小没有影响判断题1. 标志变异指标的数值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大小成反比。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1)1、统计中所说的总体是指:A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B随意想象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C根据地区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D根据时间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E根据人群划分的研究对象的全体。

2、从一个总体中抽取样本,产生抽样误差的原因是:A、总体中个体之间存在变异B、抽样未遵循随机化原则C、被抽取的个体不同质D、组成样本的个体较少E、分组不合理3、概率P=1,则表示:A、某事件必然不发生B、某事件必然发生C、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D、某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E、以上均不对4、将计量资料制作成频数表的过程,属于&not;&not;统计工作哪个基本步骤:A、统计设计B、收集资料C、整理资料D、分析资料E、以上均不对5、统计学上通常认为P小于等于多少的事件,在一次观察中不会发生:A、0.01B、O.05C、0.1D、0.5E、1.O6、抽样调查的目的是:A、研究样本统计量B、研究总体统计量C、研究典型案例D、研究误差E、样本推断总体参数7、抽签的方法属于:A、分层抽样B、系统抽样C、整群抽样D、单纯随机抽样E、二级抽样8、样本是总体中:A、任意一部分B、典型部分C、有意义的部分D、有代表性的部分E、有价值的部分9、用某种新疗法治疗某病患者41人,治疗结果如下:治疗结果治愈显效好转恶化死亡治疗人数 8 23 6 3 1该资料的类型是: DA、集中型资料B、数值变量资料C、无序分类资料D、有序分类资料E、离散型资料10、某地区抽样调查1000名成年人的血压值,此资料属于:A、集中型资料B、数值变量资料C、无序分类资料D、有序分类资料E、离散型资料答案:1A 2A 3B 4C 5B 6E 7D 8D 9D 10B二、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1、常用平均数如下,除了:EA、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众数E、全距12、变异指标如下,除了:EA、全距B、标准差C、变异系数D、四分位数间距E、中位数13、某数值变量资料的分布性质未明,要计算集中趋势指标,下列适宜的指标是:CA、XB、GC、MD、SE、CV14、各观察值均加(或减)同一数后:BA、均数不变,标准差改变B、均数改变,标准差不变C、两者均不变D、两者均改变E、以上均不对15、某厂发生食物中毒,9名患者潜伏期分别为:16、2、6、3、30、2、lO、2、24+(小时),问该食物中毒的平均潜伏期为多少小时:CA、5B、5.5C、6D、lOE、1216、比较12岁男孩和18岁男子身高变异程度大小,宜采用的指标是:DA、全距B、标准差C、方差D、变异系数E、极差17、表示血清学滴度资料平均水平最常计算: BA、算术均数B、几何均数C、中位数D、全距E、率18、标准差越大的意义,下列认识中错误的是:BA、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大B、观察个体之间变异越小C、样本的抽样误差可能越大D、样本对总体的代表性可能越差E、以上均不对19、均数与标准差适用于:AA、正态分布的资料B、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负偏态分布E、不对称分布20、正态分布是以:EA.t值为中心的频数分布B.参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C.变量为中心的频数分布D.观察例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E.均数为中心的频数分布三、数值变量资料的统计推断21、反映均数抽样误差的统计指标是:A、标准差B、标准误C、变异系数D、全距E、方差22、下列哪个公式可用于估计总体均数95%可信区间:A、±1.96SB、±1.96SC、μ±t0.01,υSD、μ±t0.05,υSE、±t0.05,υS23、当自由度v→∞时,tO.05值:CA、≠l.96B、<1.96C、=1.96D、>1.96E、=2.5824、α=0.05, t>t0.05,ν,统计上可认为(D )A、两总体均数差别无显著意义B、两样本均数差别无显著意义C、两总体均数差别有显著意义D、两样本均数差别有显著意义E、以上均不对25、作单侧检验的前提是:DA、已知新药优于旧药B、已知新药差于旧药C、不知新药好还是旧药好D、已知新药不比旧药差E、已知新旧药差不多好26、用一种新药治疗高血脂症8例,观察治疗前后红血清成固醇的浓度变化,欲知该药是否有效,宜采用:AA、配对设计t检验B、成组设计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C、成组设计两样本几何均数比较t检验D、两样本均数比较u检验E、x2检验27、对两组大样本率的比较,可选用:EA、u检验B、x2检验C、四格表确切计算概率法D、以上都不对E、A,B都可以28、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BA、μ1≠μ2B、μl=μ2 c、1≠ 2 D、 1= 2 E、π1=π229、在t检验中,当t>to.o5 v时,则结论为:CA、P>O.05B、P≥O.05C、P<O.05D、P≤0.05E、P≤0.0130、两个作t检验,除样本都应呈正态分布以外,还应具备的条件是:BA、两数值接近B、两S2数值接近C、两相差较大D、两S2相差较大E、以上都不对31、抽样调查男生和女生各100名,并分别统计出身高与体重均数,其中同性别的身高与体重均数不可作假设检验,是因为:AA、资料不具备可比性B、身高资料不呈正态分布C、体重资料不呈正态分布D、样本含量较小32、由10对(20个)数据组成的资料作配对t检验,其自由度等于:CA、10B、20C、9D、1833、对两样本均数作t检验,n1=20,n2=20,其自由度等于:CA、19B、20C、38D、40E、39四、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与推断34、计算相对数的目的是:EA、为了进行显著性检验B、为了表示绝对水平C、为了便于比较D、为了表示实际水平E、为了表示相对水平35、某医院某日门诊病人数1000人,其中内科病人400人,求得40%,这40%是:BA、率B、构成比C、相对比D、绝对数E、标化率36、相对数使用时要注意以下几点,其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BA、比较时应做假设检验B、注意离散程度的影响C、不要把构成比当率分析D、二者之间的可比性E、分母不宜过小37、反映某一事件发生强度的指标应选用:DA、构成比B、相对比C、绝对数D、率E、变异系数38、反映事物内部组成部分的比重大小应选用:AA、构成比B、相对比C、绝对数D、率E、变异系数39、计算标化率的目的是:DA、使大的率变小,B、使小的率变大C、使率能更好的代表实际水平D、消除资料内部构成不同的影响,使率具有可比性E、起加权平均的作用40、在两样本率比较的X2检验中,无效假设(H0)的正确表达应为:CA、μ1≠μ2B、μ1=μ2 c、π1=π2 D、π1≠π2 E、B=C41、卡方检验中自由度的计算公式是:DA、行数×列数B、 n-1C、 N-kD、(行数-1)(列数-1)E、行数×列数-142、作四格表卡方检验,当N>40,且__________时,应该使用校正公式。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共9篇)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共9篇)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共9篇)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 统计学测试题,第一题、单项选择题1、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的数量特征和数量关系A、社会经济总体现象B、社会经济个体现象C、任意现象D、自然现象2、将统计总体按某一标志分组的结果表现为( ).A、组内同质性,组间差异性B、组内差异性,组间差异性C、组内差异性,组间同质性D、组内同质性,组间同质性3、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共同点是( ).A、两者均是反映同一总体的一般水平B、都是反映现象的一般水平C、两者均可消除现象波动的影响D、共同反映同质总体在不同时间上的一般水平4、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A、r=0B、-1≤r≤0C、0≤r≤1D、-1≤r≤15、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称为().A、单相关B、复相关C、无相关D、负相关第二题、多项选择题1、重点调查( ).A、可以用于一次性调查B、可以用于经常性调查C、可以用于一次性调查,也可用于经常性调查D、不能用于一次性调查E、不能用于经常性调查2、抽样平均误差( )A、不包括登记性误差B、不包括系统性误差C、包括登记性误差D、包括系统性误差E、不包括偏差3、抽样推断包括( )A、点估计B、区间估计C、双侧检验D、单侧检验E、定值估计4、抽样推断具有的特点是( )A、可以根据部分的实际资料对总体未知的数量特征作出估计,是非全面调查B、是非全面调查,只能了解总体的基本情况C、是按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单位D、抽样误差是必然存在的.但可以事先计算和控制E、样本单位是根据人的主观意志确定的5、下列现象属相关关系的是().A、家庭收入越多,则消费也增长B、圆的半径越大,则圆面积也越大C、一般地说,一个国家文化素质越高,则人口的平均寿命也越长D、一般地说,施肥量增加,农作物收获率也增加E、体积随温度升高而膨胀,随压力加大而收缩题目太多,懒得回答.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二): 统计学试题答案五种新型车的最高时速为100、125、115、175、120.则标准差为()A、28.4165B、807.5C、25.4165D、6468个变量值,其对6的离差分别为-3、-2、0、0、4、3、4、2,可知()A、这8个数中有负数B、这8个数的均值为0C、这8个数的均值为7D、这8个数的均值为6某班统计学成绩平均70分,最高96分,最低62分,可计算的离散程度指标是()A、方差B、极差C、标准差D、变异系数在集中趋势的测量中,不受极端值影响的是()A、均值B、几何平均数C、调和平均数D、众数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等于样本均值加减边际误差,其中的边际误差等于所求置信水平的临界值乘以()A、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差B、样本标准差C、样本方差D、总体标准差对于右偏分布,均值、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关系为()A、均值>中位数>众数B、中位数>均值>众数C、众数>中位数>均值D、众数>均值>中位数将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划分为为2023以下、2023-3000、3000-4000、4000-5000、5000以上共5组.第一组的组中值为()A、2023B、1000C、1500D、2500满足不同年份产品成本的直线方程为 ,回归系数1.75表示()A、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B、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75个单位C、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1.75年D、时间每减少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75个单位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A、相关程度低B、不存在任何关系C、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如果原假设为真,所得到的样本结果会像实际观测结果那么极端或更极端的概率称为()A、临界值B、统计量C、P值D、事先给定的显著性水平第一章绪论一、判断题:1、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2、统计调查过程中采用的大量观察法,是指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调查.(×)3、总体的同质性是指总体中的各个单位在所有标志上都相同. (×)4、个人的工资水平和全部职工的工资水平,都可以称为统计指标.(×)5、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6、某一职工的文化程度在标志的分类上属于品质标志,职工的平均工资在指标的分类上属于质量指标.(√)7、总体和总体单位是固定不变的. (×)8、质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质的特征,因此可以用文字来表述. (×)9、指标与标志一样,都是由名称和数值两部分组成的. (×)10、数量指标由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质量指标由品质标志值汇总而来.(× )11、一个统计总体可以有多个指标. (√ )二、单选题:1、属于统计总体的是(B )A、某县的粮食总产量B、某地区的全部企业C、某商店的全部商品销售额D、某单位的全部职工人数2、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A、调查单位B、标志值C、品质标志D、总体单位3、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B ).A、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B、工业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C、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D、每一个工业企业4、工业企业的设备台数、产品产值是(D ).A、连续变量B、离散变量C.前者是连续变量,后者是离散变量 D、前者是离散变量,后者是连续变量5、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 ).A、男性是品质标志B、人的年龄是变量C、人口的平均寿命是数量标志D、全国人口是统计指标6、总体的变异性是指(B ).A.总体之间有差异 B、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7、几位学生的某门课成绩分别是67分、78分、88分、89分、96分,“学生成绩”是(B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标志值D、数量指标8、某年级学生四门功课的最高考分分别是98分、86分、88分和95,这四个数字是( D )A.指标B.标志C.变量D.标志值9、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B ).A、社会总产值B、产品合格率C、产品总成本D、人口总数10、下列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D )A.产品的产量B.产品的出口额C.产品的合格品数量D.产品的评价11、下列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是( D )A.职工的工资B.商品的价格C.粮食的亩产量D.汽车的产量12、标志的具体表现是指( A )A.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或数值B.如性别C.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属性D.标志名称之后所列示的数值三、多选题:1、统计一词的含义是( CDE )A.统计设计B.统计调查C.统计工作D.统计学E.统计资料2、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 ACDE )A.大量观察法B.重点调查法C.统计分组法D.归纳推断法E.综合指标法3、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的区别是( AD )A.数量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B.品质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C.数量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D.品质标志不可以用数值表示E.两者都可以用数值来表示4、在全国人口普查中(BCE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C、人的年龄是变量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5、在工业普查中( BCE)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B、每一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D、机器台数是连续变量E、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6、下列属于数量标志的有( CE )A.性别B.所有制形式C.收入D.民族E.工龄7、下列统计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BDE )A、工资总额B、单位产品成本C、出勤人数D、人口密度E、合格品率第二章统计数据搜集一、判断题:1、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报送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2、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3、我国人口普查的总体单位和调查单位都是每一个人,而填报单位是户.(√ )4、采用重点调查搜集资料时,选择的调查单位是标志值较大的单位.(×)5、对调查资料进行准确性检查,既要检查调查资料的登记性误差,也要检查资料的代表性误差.(× )6、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样本进行的一种全面调查. (√ )7、多种调查方式结合运用,会造成重复劳动,不应该提倡. (×)8、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是以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来划分的. (×)9、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有时是不一致的. (√)二、单选题:1、调查几个重要铁路枢纽,就可以了解我国铁路货运量的基本情况和问题,这种调查属于( B).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2、某市工业企业2023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23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A、一日B、一个月C、一年D、一年零一个月3、下列调查中,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一致的是(D ).A、企业设备调查B、人口普查C、农村耕地调查D、工业企业现状调查4、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B ).A、全面调查B、抽样调查C、典型调查D、重点调查5、调查时间是指(A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B、进行调查的时间C、调查工作的期限D、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6、有意识地选择三个农村点调查农民收入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A).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7、通过调查大庆、胜利、辽河等几大油田,了解我国石油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是( B ).A.典型调查B.重点调查C.抽样调查D.普查8、人口普查是( C ).A.重点调查B.典型调查C.一次性调查D.经常性调查9、人口普查规定标准时间是为了( C ).A.确定调查时限B.确定调查单位C.避免登记重复和遗漏D.确定调查对象10、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是指( A ).A.标志值在总体中占有很大比重的单位B.具有典型意义或代表性的单位C.那些具有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的单位D.能用以推算总体标志总量的单位三、多选题: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AB )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2、普查是一种( ABE)A、专门组织的调查B、一次性调查C、经常性调查D、非全面调查E、全面调查3、在工业企业设备普查中(BDE )A、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B、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是调查对象C、每台设备是填报单位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4、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的标准时间是1990年7月1日零时, 下列情况应统计人口数的有 (BDE )A、1990年7月2日出生的婴儿B、1990年6月29日出生的婴儿C、1990年6月29日晚死亡的人D、1990年7月1日1时死亡的人E、1990年6月26出生,7月1日6时死亡的的婴儿5、下列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的有( BCD)A.普查B.重点调查C.典型调查D.抽样调查E.统计报表6、对某地区高校进行办学质量评估,则该地区每一所高校属于(BC)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典型单位E.重点单位第三章数据整理和描述数据整理一、判断题:1、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2、某企业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布数列.(×)3、连续型变量和离散型变量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均可采用相邻组组距重叠的方法确定组限.(√ )4、对资料进行组距式分组,是假定变量值在各组内部的分布是均匀的,所以这种分组会使资料的真实性受到损害.(√ )5、统计分组以后,掩盖了各组内部各单位的差异,而突出了各组之间单位的差异.(√ )6、离散型变量既可以编制单项变量数列,也可以编制组距变量数列;连续型变量只能编制组距变量数列,且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7、按品质标志分组所形成的次数分布数列就是变量数列.(×)二、单选题:1、在组距分组时,对于连续型变量,相邻两组的组限( A).A、必须是重叠的B、必须是间断的C、可以是重叠的,也可以是间断的D、必须取整数2、有一个学生考试成绩为70分,在统计分组中,这个变量值应归入( B).A、60---70分这一组B、70---80分这一组C、60-70或70-80两组都可以D、作为上限的那一组3、某主管局将下属企业先按轻、重工业分类,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B ).A、简单分组B、复合分组C、分析分组D、结构分组4、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A ).A、重叠B、相近C、不等D、间断5、在等距数列中,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成(C ).A、正比B、等比C、反比D、不成比例6、有12名工人分别看管机器台数资料如下:2、5、4、4、3、4、3、4、4、2、2、4,按以上资料编制变量数列,应采用( A).A、单项式分组B、等距分组C、不等距分组D、以上几种分组均可三、多选题:1.统计分组( ACD).A、是一种统计方法B、对总体而言是“合”C、对总体而言是“分”D、对个体而言是“合”E、对个体而言是“分”2、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ABE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D、就是组平均数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3、分布数列的两个组成要素为(CD ).A、品质标志B、数量标志C、各组名称D、次数E、分组标志.4、根据分组标志性质不同,分布数列可分为(CD ).A、等距数列B、异距数列C、品质数列D、变量数列E、次数与频率.5、下列数列属于(BCDE )按生产计划完成程度分组(%)\x09企业数(个)80─90 \x091590─100\x0930100─110\x095合计\x0950A、品质分布数列B、变量分布数列C、组距式变量分布数列D、等距变量分布数列E、次数分布数列数据描述——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一、判断题:1、统计资料显示,× ×年全国净增加人口1320万人,这是时点指标.(× )2、我国耕地面积占世界的7%,养活占世界人口总数22%的人口,这两个指标都是结构相对指标.(√ )3、全国粮食总产量与全国人口对比计算的人均粮食产量是平均指标.(×)4、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相对指标.(×)5、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单位成本,计划在上年的基础上降低2%,实际降低了3%,则该企业差一个百分点,没有完成计划任务.(× )6、同一总体的一部分数值与另一部分数值对比得到的相对指标是比较相对指标.(× )二、单选题:1、一工厂2023年10月份产值30万元,10月底半成品库存额25万元,这两个指标( C).A、均为时期指标B、均为时点指标C、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D、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2、某厂1996年完成产值2023万元,1997年计划增长10%,实际完成2310万元,超额完成计划(B ).A、5.5%B、5%C、115.5%D、15.5%3、反映不同总体中同类指标对比的相对指标是(B ).A、结构相对指标B、比较相对指标C、强度相对指标D、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4、下列相对数中,属于不同时期对比的指标有( B).A、结构相对数B、动态相对数C、比较相对数D、强度相对数5、总量指标按照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分为(A )A.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C.实物指标、价值指标和劳动量指标D.平均指标和相对指标6、下列指标中,属于相对数的是(C )A.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B.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C.某地区的人均粮食产量D.某公司职工的平均工资三、多选题:1、下列统计指标属于时点指标的有( ACE)A、某地区人口数B、某地区人口死亡数C、某城市在校学生数D、某农场每年拖拉机台数E、某工厂月末在册职工人数2、下列属于时期指标的有(BCD )A.职工人数B.大学生毕业人数C.婴儿出生数D.固定资产折旧额3、相对指标中,分子和分母有可能互换的有(BCE )A.计划完成百分比B.比例相对数C.强度相对数D.比较相对数4、下列指标中的结构相对指标是(ACD )A、国有制企业职工占总数的比重B、某工业产品产量比上年增长的百分比C、大学生占全部学生的比重D、中间投入占总产出的比重E、某年人均消费额5、下列指标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BDE)A、某地区平均每人生活费245元B、某地区人口出生率14.3%C、某地区粮食总产量4000万吨D、某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为113%E、某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11.5‰数据描述——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一、单选题:1、某公司下属五个企业,共有2023名工人.已知每个企业某月产值计划完成百分比和实际产值,要计算该公司月平均产值计划完成程度,采用加权调和平均数的方法计算,其权数是(B ).A、计划产值B、实际产值C、工人数D、企业数2、加权算术平均数计算公式的权数是(C ).A、fB、∑fC、f/∑fD、X3、权数对算术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实质上取决于(A ).A、作为权数的各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比重的大小B、各组标志值占总体标志总量比重的大小C、标志值本身的大小D、标志值数量的多少4、比较两个不同水平数列总体标志的变异程度,必须利用(B ).A、标准差B、标志变动系数C、平均差D、全距5、用标准差比较分析两个同类总体平均指标的代表性的前提条件是(B ).A、两个总体的标准差应相等B、两个总体的平均数应相等C、两个总体的单位数应相等D、两个总体的离差之和应相等6、甲、乙两数列的平均数分别为100和14.5,它们的标准差为12.8和3.7,则(A ).A、甲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乙数列B、乙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高于甲数列A、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B、两数列平均数的代表性无法比较7、若某一变量数列中,有变量值为零,则不适宜计算的平均指标是(B)A.算数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二、多选题:1、平均数的种类有(ABCDE )A、算术平均数B、众数C、中位数D、调和平均数E、几何平均数2、影响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因素有( AB)A、各组频率或频数B、各组标志值的大小C、各组组距的大小D、各组组数的多少E、各组组限的大小3、在下列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DE)A、各组次数相等B、各组变量值不等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D、各组次数都为1E、各组次数占总次数比重相等4、可以衡量变量离散程度的指标有( ABCD)A.全距B.平均差C.标准差D.标准差系数5、位置平均数有(CD )A.算数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中位数D.众数6、受极端值影响较大的平均指标有(ABC )A.算术平均数B.调和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众数第五至七章抽样推断一、判断题:1、抽样推断是利用样本资料对总体的数量特征进行估计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因此不可避免地会产生误差,这种误差的大小是不能进行控制的.(×)2、从全部总体单位中按照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只可能组成一个样本.(×)3、在抽样推断中,作为推断的总体和作为观察对象的样本都是确定的、唯一的.(×)4、抽样估计置信度就是表明抽样指标和总体指标的误差不超过一定范围的概率保证程度.(√)5、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提高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可以提高抽样估计的精确度.(×)6、抽样平均误差反映抽样的可能误差范围,实际上每次的抽样误差可能大于抽样平均误差,也可能小于抽样平均误差.(×)二、单选题:1、抽样误差是指( C).A.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B.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C.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D.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2、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3、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C ).A.抽样误差系数B.概率度C.抽样平均误差D.抽样极限误差4、抽样平均误差是( C ).A.全及总体的标准差B.样本的标准差C.抽样指标的标准差D.抽样误差的平均差5、抽样平均误差说明抽样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 B ).A.实际误差B.平均误差C.实际误差的平方D.允许误差6、总体均值和样本均值之间的关系是( A ).A.总体均值是确定值,样本均值是随机变量B.总体均值是随机变量,样本均值是确定值C.两者都是随机变量D.两者都是确定值7、所谓大样本是指样本单位数( B ).A.30个 B.大于等于30个C.大于等于50个 D.50个8、样本容量是指( B ).A.样本的个数 B.样本中所包含的单位数C.样本的大小 D.总体单位数第八章相关与回归分析一、判断题:1、正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都是上升的趋势,而负相关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变化方向都是下降的趋势.(×)2、函数关系是一种完全的相关关系.(√)3、已知两变量直线回归方程为:Y^=-45.25+1.61x,则可断定这两个变量之间一定存在正相关关系.(√)4、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大,说明相关程度越高;同理,相关系数的数值越小,说明相关程度越低.(×)5、不具有因果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一定不存在相关关系.(×)二、单选题:1、当相关系数r=O时,说明(C ).A、现象之间相关程度较小B、现象之间完全相关C、现象之间无直线相关D、现象之间完全无关2、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是高的,则计算出的相关系数应接近( C )A、 0B、 0.5C、-1或+1D、 25、下列各组列出为同一个问题的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哪一组肯定是错误的(C)A、y=50+0.3x,r=0.8;B、y=-75+13x, r=0.91;C、y=5-2.6x, r=0.78;D、y=-130+3.5x, r=0.966、下列现象中,相关密切程度高的是(D )A、商品销售量与商品销售额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0B、商品销售额与商业利润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60C、商品销售额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85D、商业利润率与流通费用率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957、回归方程 ^Y=a+bx 中的回归系数 b 说明自变量变动一个单位时, 因变量( B)A、变动b个单位B、平均变动b个单位C、变动a+b个单位D、变动1/b个单位第九章时间序列分析一、判断题:1、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它只能表现为绝对数.(×)2、若将1990-1995年末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净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此种动态数列称为时点数列.(√)3、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所以定基增长速度也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4、发展速度是以相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增长量是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速度分析指标.(×)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是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6、平均增长速度不是根据各个增长速度直接来求得,而是根据平均发展速度计算的.(√)二、单选题:3、某企业的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B ).A. 10%B. 7.1%C. 7%D. 11%解释:工资总额指数=工资水平指数*职工人数指数所以,工资总额指数=(1+5%)*(1+2%)=107.1%4、间隔相等的间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 A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6、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7、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 C ).A.环比发展速度B.平均发展速度C.定基发展速度D.定基增长速度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 A ).A.(102%×105%×108%×107%)-100%。

统计学期末试题三套含答案

统计学期末试题三套含答案

《统计学》模拟试卷(一)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依据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不同,可将其分为____________数据和_____________数据。

2、收集的属于不同时间上的数据称为 数据。

3、设总体X 的方差为1,从总体中随机取容量为100的样本,得样本均值x =5,则总体均值的置信水平为99%的置信区间_________________。

(Z 0.005=2.58)4、某地区2005年1季度完成的GDP=50亿元,2005年3季度完成的GDP =55亿元,则GDP 年度化增长率为 。

5、在某城市随机抽取13个家庭,调查得到每个家庭的人均月收入数据如下:1080、750、1080、850、960、2000、1250、1080、760、1080、950、1080、660,则其众数为 ,中位数为 。

6、判定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

7、设总体X ~) ,(2σμN ,x 为样本均值,S 为样本标准差。

当σ未知,且为小样本时, 则n s x μ-服从自由度为n-1的___________________分布。

8、若时间序列有20年的数据,采用5年移动平均,修匀后的时间序列中剩下的数据有 个。

二、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3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填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4分)1、.研究如何对现象的数量特征进行计量、观察、概括和表述的理论和方法属于 ( ) ①、应用统计学 ②、描述统计学 ③、推断统计学2、若各个标志值都扩大2倍,而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1/3,则平均数 ( ) ①、扩大2倍 ②、减少到1/3 ③、不变3、在处理快艇的6次试验数据中,得到下列最大速度值:27、38、30、37、35、31. 则最大艇速的均值 的无偏估计值为 ( ) ①、32.5 ②、33 ③、39.64、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年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三年平均为1.03,2001~2002年两年平均为1.05,试确定1998~2002五年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 )5、若两个变量的平均水平接近,平均差越大的变量,其 ( ) ①、平均值的代表性越好 ②、离散程度越大 ③、稳定性越高6、对正态总体均值进行区间估计时,其它条件不变,置信水平α-1越小,则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的差( ) ①、越大 ②、越小 ③、不变7、若某总体次数分布呈轻微左偏分布,则成立的有 ( )①、x > e M >o M ②、x <e M <o M ③、x >o M >e M8、方差分析中的原假设是关于所研究因素 ( )①、各水平总体方差是否相等 ②、各水平的理论均值是否相等③、同一水平内部数量差异是否相等9、某年某地区甲乙两类职工的月平均收入分别为1060元和3350元,标准差分别为230元和680元,则职工月平均收入的离散程度 ( )①、甲类较大 ②、乙类较大 ③、两类相同10、某企业2004年与2003年相比,各种产品产量增长了8%,总生产费用增长了 15%,则该企业2004年单位成本指数为 ( )①、187.5% ②、7% ③、106.48%11、季节指数刻画了时间序列在一个年度内各月或季的典型季节特征。

(完整版)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完整版)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一、填空题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考试题一一、 单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写在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 统计学名称来源于A .政治算术学派B .国势学派C .数理统计学派D .社会经济统计学派2. 统计学是一门关于研究客观事物数量方面和数量关系的A .社会科学B .自然科学C .方法论科学D .实质性科学3. 几位学生的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55,60,70,80,85,60,这几个数字是 A .指标 B .变量 C .标志 D .变量值 4. 重点调查中的重点单位就是A .有关国际名声的单位B .在总体中其单位数目占绝大比重的单位C .特殊的单位D .其单位数虽少,但被调查的标志值在总体标志值中占绝大比重的单位 5. 调查某大学学生学习情况,则总体是 A .该大学所有学生 B .该大学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成绩C .该大学每一名学生 D .以上都不正确6. 某公司员工的工资分为:(1)800元以下;(2)800~1500元;(3)1500~2000元;(4)2000元以上,则第四组的组中值近似为A .2000元B .1750元C . 2250元D .2500元 7. 分配数列是A .按数量标志分组的数列B .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C .按指标分组的数列D . 按数量标志或品质标志分组的数列8. 统计表的形式构成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 A .数据资料 B .主词 C .宾此 D .以上都不正确 9. 反映同类现象在不同时期发展变化一般水平的指标是A .算术平均数B .序时平均数C .众数D . 调和平均数10. 某企业5月份计划要求成本降低3%,实际降低5%,其成本计划完成程度为 A .97.94% B .166.67% C .101.94% D .1.94%11. 若两总体的计量单位不同,在比较两总体的离散程度时,应采用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标准差系数 12. 下列指标中,属于强度相对数的是A .某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B .人均国民收入C .某种商品的平均价格D .某公司的平均工资13. 拉氏指数所用的同度量因素是固定在A .基期B .报告期C .固定时期D .任意时期14. 某市工业总产值增长了10%,同期价格水平提高了3%,则该市工业生产指数为 A .113.3% B .13% C .106.8% D .10% 15. 我国消费价格指数的编制方法 A .∑∑=0qp q p K K ppB . ∑∑=11111qp K q p K ppC .∑∑=1qp q p K pD .∑∑=1011qp q p K p16. 已知某企业产值近年的环比增长速度为1%,2%,3%,4%,则定基增长速度为 A .1%×2%×3%×4% B .1%×2%×3%×4%-1 C .101%×102%×103%×104% D .101%×102%×103%×104%-1 17. 季节比率A .说明时间序列所描述的现象的发展趋势B .说明各年度水平相对于全时期总平均水平高或低的程度C .说明各季度(或月)水平比全时期总平均水平高或低的程度D .其值的大小一般都大于118. 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0H ,备择假设1H ,则称( )为犯第一类错误 A 、0H 为假,接受0H B 、0H 为真,拒绝1H C 、0H 为真,拒绝0HD 、0H 为假,拒绝0H19. 某产品的价格(x )(元)与销售量(y )(千件)的回归方程为x y-=50ˆ,表明价格每降低1元,销售量平均 A .增加1千件B .增加50千件 C .增加49千件 D .减少49千件 20. 已知回归直线方程的判定系数81.02=r ,那么可知A .相关系数9.0=rB .相关系数9.0=r 或9.0-=rC .相关系数9.0-=rD .无法计算相关系数二、 多项选择题(请将正确答案的番号写在括号内,每小题有2-5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下列属于时点指标的有A .职工人数B .商品库存数C .固定资产折旧额D .企业利润E .银行存款余额2. 设21,X X 取自正态总体)1,(μN 的一个容量为2的样本。

大学课程《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3)

大学课程《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3)

大学课程《应用统计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作为抽样推断基础的必须是()A.模拟抽样B.随机抽样C.非随机抽样D.虚拟抽样答案:B2、下列哪项不属于抽样调查的误差()A.系统性误差B.登记性误差C.责任性误差D.偶然性误差答案:C3、以下关于样本统计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唯一且已知B.不唯一但可抽样计算而可知C.不唯一也不可知D.唯一但不可知答案:B4、在抽样推断中,可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是()。

B.抽样实际误差 B.抽样标准误差D.系统性误差C.非随机误差答案:B5、二维随机变量(X,Y)服从二维正态分布,则X+Y 与X-Y 不相关的充要条件为()(A) EX EY(B) EX 2 [EX ]2 EY 2 [EY ]2(C) EX 2 EY 2(D) EX 2 [EX ]2 EY 2 [EY ]2答案:B6、样本容量也称()。

A.样本个数B.样本单位数D.样本指标数C.样本可能数目答案:B7.设随机变量X 与Y 相互独立,且X~B(16,0.5),Y 服从参数为9 的泊松分布,则D(X-2Y+3)=()A.-14B.-11C.40D.43答案:C8、在抽样方法中,最简单和最基本的一种抽样方法是()。

A.分层抽样B.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C.简单随机抽样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属于常用抽样方法的是()A.简单随机抽样B.分层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E.PPS 抽样答案:ABCDE)2、统计量常用的分布是(A.卡方分布B.t 分布C.F 分布D.随机分布E.抽样分布答案:ABC3、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A.总体方差2B.样本容量nC.概率保证程度D.抽样组织方式E.抽样方法答案:ABDE4、从一个总体中可以抽取许多个样本,因此(A.抽样指标的数值不是唯一确定的B.抽样指标是用来估计总体参数的C.总体指标是随机变量D.样本指标是随机变量E.样本指标称为统计量答案:ABDE三、判断题1、样本具有随机性,因为样本是根据随机原则从总体单位中抽取的。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一、选择题1、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从男生中抽取 60 名学生调查,从女生中抽取 40 名学生调查,这种抽样方法属于()A 简单随机抽样B 分层抽样C 系统抽样D 整群抽样答案:B解析:分层抽样是将总体单位按其属性特征分成若干类型或层,然后在每个层中独立地随机抽取样本单位。

本题中按性别分层,分别从男生和女生中抽样,属于分层抽样。

2、一组数据中出现频数最多的变量值称为()A 众数B 中位数C 平均数D 四分位数答案:A解析: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3、下列关于标准差的说法,错误的是()A 标准差越大,表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B 标准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相同C 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一定大于其方差D 标准差不受极端值的影响答案:D解析:标准差受极端值的影响,方差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4、若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程度很高,则其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应接近于()A 0B 05C 1D 2答案:C解析: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在-1 到 1 之间,绝对值越接近 1,线性相关程度越高。

5、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A 都有可能成立B 都有可能不成立C 只有一个成立而且必有一个成立D 原假设一定成立,备择假设不一定成立答案:C解析:假设检验中,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互斥的,只有一个成立而且必有一个成立。

二、填空题1、统计数据按照计量尺度不同,可以分为分类数据、顺序数据和_________。

答案:数值型数据2、描述数据集中趋势的统计量主要有_________、中位数和众数。

答案:平均数3、一组数据的方差为 9,则其标准差为_________。

答案:34、当样本容量足够大时,无论总体分布如何,样本均值的抽样分布都近似服从_________分布。

答案:正态5、假设检验中,第一类错误是指原假设为真时拒绝原假设,第二类错误是指原假设为假时_________原假设。

答案:接受三、简答题1、简述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入题前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一项对一所大学学生上课出勤情况及成绩的研究指出,一般来说,出勤率较高的学生,成绩也较好。

若上课出勤率说明了成绩变异的36%,则A 、上课出勤率与成绩之间的相关系数是0.36B 、上课出勤率与成绩之间的可决系数是0.36C 、根据上课出勤率与成绩建立的回归方程中回归系数(斜率)是0.36D 、根据上课出勤率与成绩建立的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是0.36【 】2、如果用P 表示商品的价格,用q 表示商品销售量,则∑∑-1011q p q p 综合反映A 、商品价格和商品销售量变动引起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B 、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相对数C 、多种商品价格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D 、多种商品销售量变动使商品销售额变动的绝对值【 】3、假如你的业务是提供足球运动鞋的号码,那么,哪一种平均指标对你更有用?A 、均值B 、 几何平均数C 、 众数D 、中位数【 】4、当总体方差已知,无论样本容量n 的大小如何,进行正态总体均值的区间估计应采用的临界值为A 、F 值B 、 Z 值C 、t 值D 、2χ值【 】5、某企业产值2004年比1998年增长了38%,2006年比2004年增长了15%。

则2006年产值比1998年增长了A 、53%B 、5.7%C 、58.7%D 、23%【 】6、在假设检验中A 、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等价的B 、原假设和备择假设是一个完备事件组,而且相互对立C 、假设检验具有100%的准确率。

D 、原假设和备择假设不是一个完备事件组,相互不对立【 】7、单因素方差分析中的检验统计量计算公式为A 、组内方差组间方差=FB 、组间方差组内方差=F C 、组间平方和组内平方和=F D 、组内平方和组间平方和=F 【 】8、对一个时间序列作6项移动平均,则所形成的新的时间序列首、尾将各减少A 、2项B 、3项C 、4项D 、5项【 】9、若 “收入X ”与“支出Y ”之间建立的直线回归方程为x y t 1802.099.9+=∧,则二者的相关系数可能..是 A 、+9.99 B 、-0.1802 C 、+0.9414 D 、-9.99【 】10、某学校在全校学生中随机重复抽取100人调查身高,计算出抽样平均误差为5cm 。

如果改用不重复抽样方法,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其抽样平均误差将会A 、大于5cmB 、小于5cmC 、等于5cmD 、不确定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择正确的答案代码填入题前括号内,选错或没有选全的,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一组数据为17、19、22、24、25、28、34、35、36、37、38。

则A 、该组数据的中位数为28B 、该组数据的下四分位数为22C 、该组数据的众数为38D 、该组数据无众数E 、该组数据的上四分位数为36【 】2、 影响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通常可以归纳为四种,即A 、长期趋势B 、季节变动C 、循环变动D 、不规则变动E 、职工人数变动【 】3、下列那些属于帕氏指数公式A 、∑∑=0010q p q p L qB 、∑∑=0001q p q p L pC 、∑∑=1011q p q p P pD 、∑∑=0111q p q p P qE 、∑∑=000001q p q p q q A q 【 】4、下列那些属于测度数据集中趋势的指标A 、中位数B 、众数C 、分位数D 、均值E 、几何平均数【 】5、在假设检验中,α与β的关系是A 、α与β属于同一类错误B 、α与β之和为零C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α,必然会减少βD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大α,必然 会增大βE 、要使βα和同时减小的唯一办法是增加样本容量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三个流水作业车间生产产品的合格率分别为90%、80%、90%、则车间的平均合格率为 %。

2、当众数、中位数、均值三者的关系表现为0M M x e<<时,表明数据呈偏分布。

3、如果物价指数下降了20%,则现在1元钱值原来的 元。

4、移动平均法的基本原理,是通过移动平均消除时间序列中的 变动和其他变动,从而揭示出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

5、显著性水平α=0.05,表示拒绝原假设的概率为 %。

6、某地区的GDP2006年比2000年增长了48.5%,则该地区在这一时期内GDP 的年平均增长速度应该是 %。

7、简单相关系数r 的取值范围为 。

8、总指数的计算形式有综合指数和 指数两种。

9、统计学的内容十分丰富,研究与应用的领域非常广泛。

从统计教育的角度,统计学大致有以下两种分类:描述统计和 。

10、可决系数2r 的值越大,则回归直线拟合程度越 。

四、判断题(在正确的题前括号内划“√”,错误的题前括号内划“×”,每小题“1”,共“10”分)【 】 1、用指数体系作两因素分析时,同度量因素必须都是同一时期的。

【 】 2、参数估计中评价估计量时,“有效性”是指估计量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被估计的总体参数。

【 】3、简单相关系数0 r 时,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任何形式的相关关系。

【 】4、线性趋势的特点是其逐期变化量或趋势线的斜率基本保持不变。

【 】5、假设检验中的P 值越小拒绝原假设的理由越充分。

【 】6、当偏态系数小于0时,可判定该组数据的分布为右偏分布 。

【 】7、单因素方差分析中,SSE 是对随机误差和系统误差大小的度量。

【 】8、拉氏数量指标指数采用报告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 】9、F 分布不以正态分布为其极限分布,它总是一个正偏分布。

【 】10、假设检验一定有犯错误的风险。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为什么要计算离散系数?2、什么是方差分析?它所研究的是什么?六、计算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计算 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1、近几年某地区大学一年级学生英语4级考试成绩的均值为73分,方差为220.5。

今年随机抽取由200名学生组成的一个样本,样本均值为71.15分,试问当显著性水平为5%时:今年学生考试成绩是否比往年有显著下降?()645.1;96.12==ααZ Z (10分)2、红星厂生产三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下:要求:(1)计算三种产品的总成本指数;(2)计算以报告期总成本为权数的单位成本总指数;(3)根据(1)(2)推算产量总指数。

(10分)3、某汽车制造厂2003年汽车产量为20万辆。

要求:(1)若规定2004-2006年年递增率不低于5%,此后的年递增率不低于6%,问2008年该厂汽车产量将达到多少?(2)若规定2013年汽车产量在2003年基础上翻一番,而2004年的增长速度可望达到8%,问以后9年应该以怎样的速度增长才能达到预定目标?(3) 若规定2013年汽车产量在2003年基础上翻一番,并要求每年保持8%的增长速度,问能提前多少时间达到预定目标? (10分)4、某汽车生产商欲了解广告费用(X )对销售量(Y )的影响,收集了过去12年的有关数据。

通过Excel 计算得到下面的有关结果:方差分析表变差来源 df SS MS F回归残差 40158.07总计 11 1462866.67参数估计表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 t Stat P-value Intercept 363.6891 62.45529 5.823191 0.000168 X Variable 1 1.420211 0.071091 19.97749 2.17E-09 要求(1)完成上面的方差分析表;(2)汽车销售量的变差中有多少是由于广告费用的变动引起的?(3)写出估计的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并对回归系数β作t 检验。

(2281.2)212()2(025.02=-=-t n t α) (10分)5、某大学为了解学生每天上网的时间,在全校8000名学生中随机抽取了100人,调查他们上网的时间,得到下面数据:平均每天上网时间3小时,标准差为1小时。

要求:在95.45%的把握程度(22=αZ )下对全校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进行区间估计。

(10分)【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B2、C3、C4、B5、C6、B7、A8、B9、C 10、B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ABE2、ABCD3、CD4、ABCDE5、CE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86.532、左3、1.254、不规则5、56、6.817、11+≤≤-r8、平均指数 9、推断统计 10、高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2、×3、×4、√5、√6、×7、×8、×9、√ 10、√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10分)1、(5分)答:离散系数是用来对两组数据的差异程度进行相对比较的(1分)。

因为在比较相关的两组数据的差异程度时,方差和标准差是以均值为中心计算出来的,因而有时直接比较方差是不准确的,需要剔除均值大小不等的影响,计算并比较离散系数(2分)。

离散系数是从相对的角度观察差异和离散程度的,在比较相关事物的差异程度时,较之直接比较标准差要好些(2分)。

2、(5分)答:方差分析是检验多个总体均值是否相等的统计方法(2分)。

它是通过检验各总体的均值是否相等来判断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是否有显著影响(1分)。

表面上看,方差分析是检验多个总体的均值是否相同,但本质上它所研究的是分类型自变量对数值型因变量的影响,例如,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关系的密切程度如何,等等(2分)。

六、计算分析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10分)分)(成绩比往年有显著下降可以认为今年学生考试拒绝分)(分)(分)(;和备择假设如下:解:依题意建立原假设2,2645.176.1476.1200/5.2207315.71/273:73:005.0010H Z Z n x Z H H ∴-=-=<--=-=-=<≥ σμμμ 2、(10分)解:(1)总成本指数%65.9523220011===∑∑q p q p I pq (3分) (2)单位成本总指数%07.969.2222%908%954%10210221110111==++==∑∑q p p p q p H p (5分)(3)产量总指数=总成本指数÷单位成本指数=95.65%÷96.07%=99.56% (2分)3、(10分))(01.2606.105.1202008)1(23万辆年该厂汽车产量为:=⨯⨯(2分)%09.71%09.1071%108202209)2(9=-=-⨯⨯=年的平均增长速度此后(4分)(3)设按8%的增长速度n 年可翻一番 22022008.1=⨯=n 则有 (1分) 解得 n = log2 / log1.08 = 9(年)(2分)故能提前1年达到翻一番的预定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