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风俗习惯

合集下载

纳西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纳西族有什么风俗习惯

纳西族有什么风俗习惯纳西族有什么风俗习惯纳西族是我国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少数民族之一,居住在云南西北、四川西南和西藏东南一带。

下面由店铺为你整理的纳西族的风俗习惯,希望大家希望!纳西族的风俗习惯一、日常礼仪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二、饮食1、饮食习惯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

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

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2、特色饮食丽江粑粑:做工精细、选料考究,采用当地上等麦面,用化油、香油鸡蛋揉成面筋,再行破酥、夹馅,之后文火油炸,烤烙成外酥内泡、色香味俱佳的饼点。

纳西米灌肠:是纳西人风味小吃中的一道名菜。

鸡豆凉粉:取自丽江地产的一种鸡豆(又名鸡豌豆)磨面滤浆做成的一种凉粉小吃。

因鸡豆富含黑色素,做成的凉粉外表呈现黑色,所以人们又称做“黑凉粉”。

三、住屋形式纳西族民居大多为土木结构,比较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前后院、一进两院等几种形式。

其中,三坊一照壁是丽江纳西民居中最基本、最常见的民居形式。

四、婚俗纳西族主要聚居区结婚一般都要经过订亲、请新娘、举行婚礼的程序。

纳西族葬礼的风俗

纳西族葬礼的风俗

纳西族葬礼的风俗
纳西族是中国云南地区的一个少数民族,其特有的风俗文化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探寻。

纳西族的葬礼是其文化的象征之一,下面将为您介绍纳西族葬礼的风俗。

一、纳西族的葬礼类型
纳西族的葬礼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普通葬礼、高级葬礼和皇家葬礼。

不同类型有不同的仪式和规矩,但基本流程相同。

二、葬礼前准备
在纳西族的传统文化中,准备葬礼很重要。

此时,家人和亲戚会一起办理所有的事情。

首先他们必须申请一个适合安葬亡者的地方,必须遵循气候、风水和人文环境的规律。

接着,到政府申请运送尸体所需的手续,最后,开始收集丰富的物品,准备开展葬礼活动。

三、守夜和出殡
在纳西族文化中,守夜是葬礼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当天夜晚,家人和亲戚会聚集在灵堂旁,每隔两小时换一班人守夜。

另外,出殡游行时必须注意细节。

身穿传统服装的家人和亲戚们手持白色旗帜排成一长列,中间是装着灵柩的马车。

四、火化和安葬
火化是纳西族葬礼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在阳光充足的天气里进行。

在火化过程中,家人和亲戚们必须面朝火堆祭拜亡者。

另外,安葬也
是一个非常讲究的环节。

亡者的灵魂应该被好好安置,并留下祭祀的气息,以留住他们的精神。

五、宰牛和赏戏
在葬礼后的第二天,主持人会宰一头牛或羊,并进行祭祀仪式。

在祭祀仪式中,亲友们会一起吃宰杀的牛肉和羊肉。

另外,家人和亲友可能会表演纳西族民间舞蹈和音乐,庆祝逝者的一生。

这通常被称为“赏戏”。

以上就是纳西族葬礼的风俗,它体现了纳西族对逝者的敬意和对传统文化的坚守。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纳西族的风俗习惯(一)饮食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焖粑粑,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地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中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纳西族古代以牛肉、羊肉、牦牛肉、养麦、稗干、园根(蔓青)为主食。

后来,在汉、白族影响下,农业发展较快,生活习俗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丽江坝区以玉米、小麦、大米为主食。

泸沽湖。

中旬、盐源、木里等地的纳西族,以稗子、青稞、玉米为主食,辅以养子、大米、小麦和土豆。

丽江坝区的村民于房前房后种菜,自己食用。

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

外出劳动携带麦面粑粑或糌粑寺。

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勤劳节俭的纳西人,喜欢喝酒、饮浓茶,爱吃酸、辣,甜味的食品。

泸沽湖摩梭人,男女均爱吸份未状的“兰花烟”,吃自制的带酸味的“棱里玛酒”。

主妇在每年杀年猪后,要赶做储存腌肉。

丽江的火腿粑粑、宁菠的琵琶肉,沪估湖地区的酸鱼和鱼干,都味美可口,是纳西人待客或馈赠亲友的佳品。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粑粑、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粑粑等。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二)婚俗永宁纳西族自称“摩梭”。

他们直到今天,在婚姻家庭方面仍保留着母系制遗俗。

在以往典型的摩梭人家庭结构中,只有母亲血统的亲人——外祖母及其兄弟姐妹、母亲及其兄弟姐妹、母亲的亲生儿女以及母亲姐妹的亲生儿女,生身父亲被视为外人。

在家庭生活中,妇女的地位显赫,家长由长辈高的妇女担任。

她还是家庭中宗教祭祀活动的主持人。

家庭的血统世系按母系计算,财产也依母系原则继承。

与这种母系家庭相适应的婚姻制度,人们习称为“阿注”婚。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

云南少数民族风俗云南是一个多民族共存的地区,拥有着丰富多样的少数民族文化。

这些少数民族都有着独特的风俗和传统,其中包括着各种丰富多彩的节日、婚嫁习俗和民族服饰等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会介绍一些云南少数民族的风俗,让大家更加了解这片神奇的土地。

1. 纳西族纳西族是云南省的一个主要少数民族,他们以纳西古城(丽江)著名。

纳西族的婚礼是他们最具特色的风俗之一。

传统的纳西族婚礼通常会持续3-7天,包括三个主要的仪式:迎亲、婚宴和送亲。

在迎亲仪式中,新郎家会派遣一支队伍前往新娘家迎接她。

婚宴通常在新郎家中进行,亲友们会欢聚一堂,尽情享用美食、酒水和表演。

最后,在送亲仪式中,新娘会离开娘家,和新郎一起回到新家。

2. 彝族彝族是云南省最大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传统的彝族节日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火把节,也叫做“彝族春节”。

火把节通常在农历新年期间举行,持续三天。

彝族人们会点燃火把,组织巡游和舞龙等活动。

此外,他们还会进行祭祀仪式,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参加火把节的游客们可以欣赏到彝族的独特舞蹈、音乐和美食,体验到彝族文化的魅力。

3. 傣族傣族是云南省的又一个重要少数民族,他们以泼水节而闻名。

泼水节是傣族人们庆祝新年的传统活动,也是他们的主要节日之一。

在泼水节期间,人们会相互泼水,象征着洗净过去一年的不顺和不好的事情,迎接新一年的好运和幸福。

此外,傣族人们还会进行划船比赛、象棋比赛和舞龙等传统活动。

泼水节是一个热闹而欢乐的节日,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

4. 藏族藏族是中国著名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是云南地区的重要民族。

藏族人民有着丰富的文化和传统,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藏戏。

藏戏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形式,包括了音乐、舞蹈和戏剧表演等元素。

藏戏通常表现的是一些史诗和传说故事,比如《格萨尔王》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

演员们通过精湛的表演技巧和华丽的服饰,将人们带入到神话和传说的世界中。

5. 哈尼族哈尼族是云南省南部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以耕作和梯田耕作而闻名。

[总结范文]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总结范文]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总结范文]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精选阅读(一):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简介纳西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什么纳西族系古羌人后裔,自西北河湟地区南迁,与土著融合而构成。

由于纳西语方言的差异,有:纳西、纳、纳日、纳罕、纳若等多种自称。

这些自称在发音上有轻微差别,但基本族称都是“纳”;而西、恒、罕、日都是“人”的意思。

汉文献中对纳西族的他称有:麽些、摩梭或摩些(“些”读为“suō”)。

那么纳西族的风俗习惯都有什么呢?纳西族信仰东巴教、藏传佛教等宗教。

丽江纳西族还普遍信奉“三朵”神,成为多种信仰的民族。

东巴教是纳西族的特有宗教。

东巴文化因保存于东巴教而得名。

主要包括东巴文字、东巴经、东巴绘画、东巴音乐、东巴舞蹈、东巴法器和各种祭祀仪式等。

一般认为,纳西族有两种传统文字:东巴文和哥巴文。

东巴文(纳西象形文字):是一种兼备表意和表音成分的象形文字,文字形态比甲骨文还要原始。

被认为是世界上唯一仍然活着的象形文字。

东巴文字的载体东巴纸是古时东巴专用,用以书写东巴文字的纸张。

其工艺纯属手工作坊,只有出自此作坊的东巴文字,才是原汁原味、富于魅力的。

东巴纸由和圣文老师的祖先在300年前发明自制的,失传10多年后,又由和老师重新恢复了东巴纸的生产,并在传统基础上发展了书画纸、装裱、高档名片、压花书签、压草封活面藏经纸等系列,它工艺精美的质地、防虫驻的特点,深受国内外用户好评。

纳西族原来信仰东巴教、喇嘛教木及天、地、山、水等自然神,以农历记年。

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其中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届时家家都要宰杀年猪,制作酸肝,酿制米酒。

除夕之夜要杀鸡、炖猪头祭灶君和祖先。

就餐时,如家里有人外出,在餐桌上也要摆上碗筷,以表示全家团圆。

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无掌教人的村寨,推选德高望重的老人)任祭司,每一程式都要由东巴诵唱相应的祭天经诗,合起来多达近万行,构成了洋洋大观的祭天长歌。

纳西族的风俗都有什么

纳西族的风俗都有什么

纳西族的风俗都有什么纳西族的风俗都有什么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因为所处环境相对较封闭,所以它们的民族文化至今能够被很好的保存下来,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纳西族的文化传统民俗,希望大家喜欢!古老的少数民族纳西族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蒗、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纳西族讲纳西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东、西两种方言。

以金沙江为界,西部约20万人,内部能互相通话;东部中又分为三部分,各有土语,互相通话有困难。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人就创制了古老的原始象形文字--东巴文和一种音节文字哥巴文,这是至今世界上少有的还流传的民间活的象形文字。

用这种文字写成的典籍称为《东巴经》,中国藏有9000册左右,世界其它各国藏有1.1万册左右。

1957年设计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方案,现在通用汉文。

纳西族人以从事农业生产为主,种植水稻、玉米、土豆、麦、豆类和棉、麻等。

金沙江两岸是林区;玉龙山区植物种类多,被誉为植物宝库。

手工业也有发展,“丽江马”闻名全国。

现已有机修、采煤、发电、化肥、电机、轻工等中、小企业。

金沙江两岸出产多种药材和特产。

纳西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的民族,是古代羌人向南迁徙的一个支系。

纳西这一族名来源于古代髦人的一个部落名。

其先民在晋代史籍中称“摩沙夷”、“磨些”,意思是“牧牛人”。

他们先向南迁至岷江上游,又像西南方向迁到雅垄江流域,后又西迁至金沙江上游。

唐代,他们聚集在丽江、永宁一带,先后被吐蕃(藏族)和南诏(彝族和白族的先民)所统治。

三国时内部已有阶级分化,唐初曾建立越析诏(磨些诏),为六诏之一,后为南诏所灭。

南诏统治者曾将上万户的磨些人迁到昆川地区,这些磨些人后来与白族融合。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纳西族是中国云南省的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今天我就来介绍一下纳西族的民俗风情。

纳西族人喜欢歌唱和舞蹈,他们的歌舞是纳西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纳西族的舞蹈有很多种类,有欢快的宴会舞蹈,也有细腻的民间舞蹈。

纳西族的舞蹈充满了热情和活力,常常伴随着欢快的音乐和欢呼声。

纳西族人还喜欢在重要节日或庆典上进行传统歌舞表演,以此来弘扬自己的文化。

除了歌舞,纳西族的民俗风情还表现在他们的服饰和建筑上。

纳西族的服饰以花纹装饰为主,色彩鲜艳。

男子通常穿着长袍和长裤,头戴斗笠;女子则穿着彩色的长裙和上衣,头戴花巾,身上还挂着银饰品。

纳西族的建筑风格独特,以“三脚架”为主要形式,房屋通常由木材搭建,屋顶上还有独特的雕刻和彩绘。

纳西族的传统节日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是“三月节”。

三月节是纳西族人民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初八至三月十五举行。

庆祝三月节的活动有舞龙、舞狮、唱山歌、祭祀等,非常热闹,人们从各个地方都会前来观看和参与庆祝活动。

这些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增进了纳西族人民之间的感情。

纳西族还有一种特殊的习俗叫“吃草豆”。

每年农历五月二十五,纳西族人民会准备一种特殊的食物,叫做“草豆”。

这种食物用小米、面粉和豆沙等做成,制作的过程需要经过多道工序。

吃草豆是纳西族人民祈求好运和丰收的一种方式,也是纳西族人民团结友爱、共享天伦之乐的时刻。

纳西族人民还有一种很有特色的婚礼习俗,叫做“纳西装束婚”。

在纳西族的婚礼上,新郎新娘要穿上特殊的服装,进行一系列的仪式。

这是纳西族人民对婚姻的一种庄重和重视,也是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

纳西族的民俗风情丰富多彩,充满了热情和活力。

他们通过歌舞、服饰、建筑等方面的展示,将自己的文化传承下来,并且不断丰富和发展。

通过了解纳西族的民俗风情,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们的文化,也能够体验到不同民族的魅力。

纳西族的民俗风情独特而美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欣赏。

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束河、北盘江、道和、青龙等地。

纳西族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下面将对其进行介绍。

一、服饰与饰品:纳西族的传统服饰以男人穿着蓑衣和长裤,女人则穿着长袍,头戴百褶巾为主。

男人的蓑衣由斑驳的星图和花纹点缀,而女人的百褶巾则独具特色,色彩繁杂而富有层次感。

纳西族的饰品也非常精美,男女通用的有吊坠、耳环等,女性还会佩戴手镯、发簪等。

二、婚姻习俗:纳西族的婚姻习俗非常独特。

在传统婚礼上,男方一般要在早晨由朋友抬起一个门板,象征着“挣门”的过程。

而女方则需要派出好友来接新郎,称为“挣马”。

除此之外,纳西族的婚礼还有许多其他仪式,如交换礼物、举行拜堂等。

此外,新婚夫妇还需要在婚后三天内跳一次“鸟舞”,象征着生活的开始。

三、节日与庆典:纳西族有许多重要的节日和庆典,其中最著名的是“三月街”。

每年的农历三月份,纳西族会举行一次盛大的节日庆典,游客和居民会带着花束和香炉,沿着大街游行,同时还会有各种表演和传统音乐。

此外,纳西族还有许多其他的传统节日,如祭祀节、农耕节等。

四、民间音乐与舞蹈:纳西族的音乐和舞蹈也具有其独特的风格。

在传统音乐方面,纳西族以著名的“丽江古乐团”而闻名。

他们演奏的乐器有笛子、琵琶、二胡等,音乐旋律悠扬、富有情感。

而纳西族的传统舞蹈则形态各异,有舞龙、舞狮、舞腰鼓等。

五、手工艺品:纳西族的手工艺品也非常有特色,如木雕、石雕、织锦等。

纳西族的木雕以其线条流畅、造型生动而著名;石雕则多用于制作印章和神像等;而织锦则是纳西族女性的重要手工艺,制作精细、色彩鲜艳。

六、传统习惯与信仰:纳西族有许多传统的习惯和信仰。

例如,纳西族人们习惯在夏至节清晨用柳枝扫去门前的“血角”(指沾染到厄运的气息),希望获得好运;纳西族还有一种叫作“坑儿祭”的信仰仪式,为了寻求农业和养蚕的顺利,人们将猪脸画在墙上,并献上食物祭祀。

总结:纳西族有着非常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其服饰、饰品、婚姻习俗、节日庆典、民间音乐与舞蹈、手工艺品以及传统习惯与信仰都展现了独特的纳西族文化。

纳西族民俗

纳西族民俗
纳西 族民 俗
一、纳西族的形成与人口分布 约有人口30.9万(2000年统 计),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 纳西族自治县境内。 纳西族,牦牛夷,摩些蛮, 摩沙夷,纳西,纳汝,纳日, 纳恒等。 东巴象形字,东巴经,东巴 文。
二、纳西族的宗教信仰 东巴教、东巴文化
纳西 族民 俗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三、纳西族的服饰 “男女皆披羊皮” “披星戴月”或“七星披肩”
四、纳西族的饮食特点 “傣族糯米,纳西族小麦” 之说。
纳西 族民 俗
五、纳西族的社交礼仪 1、婚俗 2、音乐 3、禁忌
纳西 族民 俗
六、纳西族的传统节日 海坡会 三朵节 棒棒会 春节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纳西族的族源,学者界认为源于远古时期居住在中国西北河(黄河)湟(湟河)地带的古羌人,向南迁徙至岷江上游,又向西南方向迁徙至雅砻江流域,再西迁至金沙江上游东西地带。

以下是店铺为你推荐纳西族的风俗习惯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

纳西族的风俗:纳西族人口分布纳西族现有人口为30.8839万人(2000年) ,云南省为纳西族主要聚居地,占纳西族人口的95.5%,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现包括丽江市古城区和玉龙县)有20.1066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8%,占全国纳西族总人口的68.5% 。

除云南外,四川和西藏均有纳西族聚居地,四川有纳西族0.8725万人,占2.8%,西藏有0.1223万人,占0.4%;其余28个省份均有分布,共有0.4065万人,占1.3%。

纳西族集中分布地为云南省玉龙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聚居区云南省丽江市玉龙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乡:云南省迪庆州香格里拉县三坝纳西族乡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大安彝族纳西族乡四川省凉山州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纳西族乡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盐井纳西民族乡纳西族文字羌语支和彝语支分界点上,与这两种语言具有双向相似性。

纳西语分化为以丽江坝区为代表的西部方言和宁蒗永宁为代表的东部方言。

西部方言主要通行于丽江、香格里拉、维西、永胜等市县。

此外,鹤庆、剑川、兰坪、德钦、宁蒗永宁坝皮匠村和四川省木里县的俄亚、盐源县的大咀、冷九主和西藏芒康县的盐井等地也使用西部方言。

东部方言主要通行于宁蒗、盐源、木里、盐边等县。

两个方言间虽然语音、语法基本一致,词汇相同率约在70%,但互相交流有一定困难。

洱源纳西族在家庭内部仍使用纳西语,由于长期和当地的白、汉族交错杂居,通常使用汉语和白语作为交际语言。

纳西族由祭司东巴用来书写经书的.两种文字,一种是图画象形文字,纳西语称之为“斯究鲁究”(ser jel lv jel),意思是“木石上的痕记”(又译为“木石之标记”或“木石之记录”),绝大多数的东巴经用这种文字写成。

纳西族传统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日纳西族是中国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节日庆祝活动。

这些传统节日不仅反映了纳西族人民的历史、生活和价值观,也展示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

本文将介绍纳西族的几个主要传统节日,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神秘而古老的民族。

一、三茅节三茅节是纳西族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农历六月举行。

这个节日源自纳西族人们对三茅神的崇拜。

纳西族传统信仰中,三茅神被认为是守护着土地与庄稼的神灵,祈求他们给予丰收和保佑是人们庆祝这个节日的主要目的。

在节日当天,纳西族人会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包括舞蹈、歌唱和燃放烟火。

他们会穿上传统的节日服装,参与到庙会和游园活动中,展示纳西族独特的艺术和手工技艺。

二、腊八节腊八节是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之一,通常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举行。

这个节日在纳西族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历史和宗教意义。

腊八节被视为纳西族的新年,人们会在这一天祭祀祖先、拜访亲友,并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在这一天,纳西族人会准备一种名为“八宝饭”的美食,由腊八节特有的八种主要食材制成。

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相伴随的还有一些民间传统,例如采茶歌会、斗鸡比赛和篝火晚会等。

三、麦子节麦子节是纳西族农耕文化的传统庆祝活动,常在每年农历四月或五月的麦收季节举行。

这个节日标志着农耕生活的重要时刻,纳西族人会感谢大地的恩赐,庆祝丰收的到来。

在麦子节期间,纳西族人会进行各种民俗活动,例如舞蹈、赛马、射箭和各类竞技比赛。

另外,他们还会亲手制作各种美食、举办农民市集和举行传统音乐演奏会。

麦子节是纳西族人民欢庆丰收的盛大节日,也是社交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时刻。

四、水灯节水灯节是纳西族传统节日中最浪漫和富有情感的一个。

节日期间,纳西族人会在每年农历七月航放精美的灯笼,象征着将来的丰收和光明。

在夜晚的湖泊或河流中,成千上万个漂浮的水灯映照出迷人的光芒,与天空的繁星相映成趣。

纳西族人还会举行水上舞蹈、歌唱和婚庆仪式等传统活动,让人们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和纳西族独有的文化魅力。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地区。

纳西族是一个充满浓郁民俗风情的民族,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纳西族的民俗风情。

纳西族的婚姻习俗是他们重要的民俗之一。

纳西族的婚姻自古以来就是采用包办婚姻的形式,而且准则十分严格。

婚姻仪式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一般在农历六月举行,持续12天。

新娘和新郎要分别穿上特殊的婚礼服,化上浓妆,以示庄重。

而且在婚礼上,还会有许多特殊的仪式,比如打火机仪式、杯酒仪式等等。

这些仪式不仅体现了纳西族的敬酒文化,还蕴含了他们对婚姻的重视和祝福。

纳西族还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传统节日——三月节。

三月节是纳西族的传统节日,也是纳西族最盛大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人们会相聚一起,举办各种庆祝活动。

在三月节期间,人们会举行祭祀仪式、舞狮子、踩高跷等等。

而且三月节期间还会举办一系列的娱乐活动,比如擂锣、打鼓、唱歌、跳舞等等。

整个节日气氛非常热闹,人们充满激情地欢呼、助威。

这个节日不仅能让纳西族人短暂地摆脱繁忙的生活,还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浓浓的乡土情怀。

纳西族的饮食文化也非常独特。

纳西族的饮食主要以米饭、面食和蔬菜为主,肉类比较少。

纳西族人有一个独特的美食——“酒酿丸子”。

这是一道表达祝福的美食,一般在婚礼、生育等重要场合会用来招待宾客。

酒酿丸子用糯米加酒酿蒸制而成,入口酥糯,酒香四溢。

纳西族人相信吃了酒酿丸子可以带来好运和幸福。

纳西族还有一种特殊的酒——“三羊酒”,制作它需要用到三种不同的动物肉来酿制,这是一种非常珍贵的美食,在纳西族的宴席上很常见。

纳西族的服饰也非常有特色。

纳西族的传统服饰以红、绿、白为主色调,织物花纹图案十分精美,刺绣技艺非常高超。

男性一般穿着长衫、长裤和面带垂饰的斗笠,而女性则穿着绣花外袍、长裙和带有金银玉饰的头巾。

纳西族传统服饰的风格独特,体现了纳西族的审美观和审美情趣。

纳西族民俗风情独特而古老,每个方面都充满了浓郁的文化内涵。

纳西族传统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日

纳西族传统节⽇ 在我们国家的56个民族之中的纳西族,你可否了解他的历史,对于纳西族的名族特⾊节⽇有哪些你可否知道呢?下⾯由店铺为⼤家整理的纳西族传统节⽇,希望⼤家喜欢! 纳西族传统节⽇ 1.春节⼤祭天 纳西语叫“由奔吉锃”,意为正⽉过年,也称为“库式”。

春节从农历的冬⽉宰杀年猪、腊⽉置年货开始,到正⽉⼗四⽇祭天才告结束。

除⼣有“炖猪头”和宰鸡的风俗,要备办各种菜肴和果品,拜祭“灶君”,迎接祖先“回家”过年。

晚餐时,如家中有⼈外出未归,也要在饭桌上摆付碗筷,留下油炸甜⾷,象征全家团圆。

同时,要⽤⽶饭和⾁喂狗,观察狗先吃什么,以预测来年⾁和粮⾷的丰歉贵贱。

餐毕,⽼⼈在⽕塘边给⼦孙讲述民族的历史故事,然后吃夜宵。

有些地⽅有守夜的习惯。

⼤年初⼀凌晨,照例由⼀个男⼦先起床,洗漱后,⾸先是烧⽕;⽕要⼀点就着,表⽰新年⽕红吉利。

接着,点三柱⾹,拎着⽔桶,带上⽔瓢,到河边去“买⽔”,要⼀边顺流汲⽔三次,⼀边⼝诵“新年⼤吉,风调⾬顺”。

买⽔回来后,其他⼈即起床,分头准备祭天和祭祖的供品。

妇⼥炸糯糕、乳扇和粉⽪,男⼦们在院中摆供桌和祭品,遂由家长主持除秽、烧天⾹,鸣放⼤⼩鞭炮,先向东,后向北祭拜天地,祈求保佑赐福,万事顺昌。

然后,把祭品撤到屋⾥祭祖先。

这⼀切须在天亮时分做完,否则会被村邻讥笑为不勤快。

当⽇早晨吃炸糕、⽶酒、汤元等素⾷,禁吃荤。

饭后,由⼀男青年拎⼀壶酒,到叔伯或近邻家相互拜年。

之后,可以带着⾹烛等到附近的寺庙中烧⾹拜佛、祈祷⼀切平安。

初⼀当天,多数不串门,有些地⽅到同姓宗亲家拜年。

从⼤年初⼆开始到⾮宗姓亲属和友邻之间相互拜年,轮流请客吃饭的习俗。

祭天是纳西族最古⽼⽽⼜隆重的春节活动。

俗语有“纳西重祭天”之说,充分表明祭天在纳西⼈⼼中的地位。

祭天分春祭与秋祭。

春祭在春节期间举⾏,⽽且⽐秋祭隆重,因⽽称为“春节⼤祭天”。

祭天的由来,传说是纳西族的始祖崇忍利恩和衬红褒⽩命成婚后,久不⽣育,在天神⽗母指点下祭天之后,⽣了三个⼉⼦;但长⼤⼜不会说话,便再次⾏⼤祭天,三个⼉⼦才说出三种不同的语⾔,变成了纳西等三个民族。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纳西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民俗风情。

今天我来介绍一下纳西族的民俗风情。

一、纳西族的生活习俗纳西族的生活习俗和汉族有一些不同。

纳西族人喜欢早起早睡,每天都会在清晨起床打坐、打拳,当地人称之为“踏空”。

在宴席上,主人会用手抓饭菜,客人也要用手抓。

另外,纳西族人也喜欢吃狗肉和鸽子肉,但是这种食物在现代社会已经被禁止了。

二、纳西族的传统节日1.水灯节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也就是夏至后一周,纳西族人都会举行水灯节。

当晚,人们在河边点燃一盏盏漂亮的水灯,祈求平安和幸福。

2.三月会节三月会节是纳西族人民间的传统节日,也是纳西族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人们会穿上盛装,到镇上庙会上祭祀祖宗。

三、纳西族的民间艺术1.抢阵抢阵是纳西族传统的民间艺术。

在节日或婚礼时,几十个男子会手持木枪、木盾,排成两列,相互冲击,以展示勇气和力量。

2.茶马古道茶马古道是一条古老的商路,贯穿了中国西南地区和西藏地区。

纳西族人曾经是茶马古道上的重要商贸民族,他们擅长驯马、采茶及包藏奉送等本领。

1.侗寨建筑纳西族人居住的侗寨,以特别设计的风车为特色。

侗寨建筑均以柚木、板材和石墙等自然材料装饰修建,使其更具有纳西族传统建筑风格。

2.三塔式建筑纳西族人中的佛教徒都会建造三塔式建筑。

三塔由主塔、副塔和小塔三部分组成,寓意着佛、法、僧三宝。

以上就是纳西族的民俗风情介绍。

纳西族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独特的民俗风情、丰富的民间艺术和建筑艺术,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我们应该好好去了解和保护这个美丽文明的民族。

纳西族

纳西族

纳西族纳西族风俗习惯——纳西族建筑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

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

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

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

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

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

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纳西族——纳西族的服饰纳西族风俗习惯——纳西族衣、食、住古代纳西人,不论男女,都着羊皮或披毡衫。

近几十年来,由于有汉、藏等民族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关系日益密切。

到解放前夕,纳西族服饰有了很大变化。

丽江地区男子服饰与汉族基本相同;妇女则穿宽腰大袖、前幅短,后幅及胫的大褂,外加坎肩,下着长袄,腰系百褶围腰,脚穿船形绣花鞋,背披羊皮披肩。

披肩背面上方钉有并排的七个圆布圈(早时钉肩带处有两个大圆布圈,代表日月)及垂穗七对。

圆布圈上用金线和彩色丝线绣成图案,俗称“披星戴月”,以示勤劳之意。

已婚妇女梳发髻于头顶,戴圆形纱帕“左井”,未婚女子则结发辫于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

妇女们喜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等饰物。

衣服多为蓝、白、青色,稍绣花边,朴素大方,男子也有带手镯的习惯。

但是因等级和经济条件不同,穷人只能披一张羊皮和着麻布衣裙;贵族则多穿红、黄、灰色的绸缎、毛呢和氆氇等贵重衣服。

纳西族民族风情

纳西族民族风情
• 纳西族还有诸多节庆习俗, 诸如香格里拉三坝乡的“白 水台会”;永宁纳人(摩梭) 的祭干木女神山等。
火把节:
纳西族的火把节定于旧历六 月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三天, 是纳西族人民仅次于春节的一次 隆重节日。火把节的第一天,人 们选择又好又长的松木,劈成细 条,中间加上易燃的松明,捆扎 成火把。傍晚,各家门前的火把 就点燃了,第二天的火把普遍要 比第一天的高出一节。第三天是 火把节的高潮,火把扎得又高又 大,装饰得很漂亮。所有角落都 照遍,以求照亮庄稼,消灭害虫, 预祝丰收。人们高举火把,尽情 歌舞,通宵达旦。
时丽江城乡中古乐长奏,纳西人载歌载舞,赛马,狂欢,还会带着火锅在春 光明媚的日子里到拉市海等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郊游踏青,来欢庆节日
民俗风情
• 七月骡马会,是丽江纳西族 的节庆活动,在农历七月中 下旬举办,为期一至二周, 以骡马、牛等大牲畜为主, 因此又叫“七月骡马会”。
• “烧包”节,农历七月初一 至初十四,古城人过“烧包” 节(即中元节),纳西语称 这节日为“三美波计”
朵”上,通过这个节日,不断传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文化,丽江三朵节除
了祭祀“三朵”外,还是集歌舞娱乐、庙会、踏青、赏花、野炊及农特商品
交易等为一体的大型民俗文化活动。丽江三朵节是比较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
色的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 丽江三朵节期间,各地纳西族都需前往玉峰寺附近的北岳庙和各地“三朵阁”载舞。届
谢谢观看
!
• 棒棒会:
• 纳西农事节日,后演变为交流竹木农 具的节日,又称老会。每当农历正月十五, 纳西族人便聚集在各集镇,交流生产资料, 以备春耕。晚上各家要吃元宵,到街上看 歌舞表演。
三朵节

• 节日内容

丽江三朵节是纳西族的标志性节日,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纳西族

纳西族结婚风俗

纳西族结婚风俗

纳西族结婚风俗纳西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和丽江市等地。

纳西族结婚风俗是纳西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重要文化传统,它体现了纳西族人民对婚姻和家庭的重视,也展现了他们独特的风貌和习俗。

纳西族结婚风俗的第一步是“纳采”。

纳采是男方向女方家庭提亲的仪式。

男方要找几位亲戚朋友陪同,携带礼品前往女方家。

纳采时,男方的代表要带上纳采礼金、酒和烟,并且要准备两副对联,其中一副是女方写给男方的,另一副是男方写给女方的。

男方代表向女方家长陈述儿子的好品质、好名声,表示愿意与女方结成良好的亲家关系。

女方家长会在听完男方的提亲请求后,决定是否答应。

如果女方家长答应了,就表示双方进入了下一步。

接下来是“聘礼”。

聘礼是男方向女方家庭送聘金和聘礼的仪式。

男方会准备一系列的聘礼,包括金银首饰、红绸、糕点、糖果等。

在送聘礼的时候,男方要找一些亲戚朋友陪同,以示人多力量大。

女方会在收到聘礼后,安排亲友准备回礼,以示感谢和回应。

然后是“请媒”。

请媒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派人送请帖,邀请女方家人前来男方家做客。

请媒时,男方要准备丰盛的筵席,招待女方家人。

女方家人到男方家做客时,男方要表现出热情好客的态度,以展示家庭的温暖和友好。

最后是“婚礼”。

婚礼是纳西族结婚风俗的最重要环节。

婚礼一般在农历的春节、清明、中秋等重要节日举行。

在婚礼前的前一天晚上,男方要举行“蔗酒仪式”。

蔗酒仪式是男方家庭向女方家庭送上一壶蔗酒,以祝福新人早生贵子、百年好合。

婚礼当天,男方要在女方家门口举行迎亲仪式,男方亲友要戴上鲜花、红绸,手持烛台,载歌载舞地引导新娘入门。

新娘则要穿上纳西族特色的传统嫁衣,头戴纳西族特色的花冠。

在婚礼上,男方要在家中设宴,招待前来参加婚礼的亲友,举行隆重的宴席。

宴席上,男方要向女方家长敬酒,女方家长也要向男方家长回敬。

婚礼上还要进行一系列的传统仪式,如跳花灯、扔彩球等,以增添喜庆氛围。

纳西族结婚风俗丰富多彩,寓意着幸福和美满的婚姻。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

纳西族的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纳西族的风俗习惯及民族特色纳西族是云南特有的民族之一,那么大家知道纳西族有什么特色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介绍纳西族民俗特色,希望能帮到大家。

纳西族民俗特色一、居住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

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

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

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

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

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

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二、服饰纳西族男子的服饰大体与汉族相同,各地妇女服饰则有差异。

中甸县白地一带妇女,身穿对襟长衫,再系百褶长裙,腰束毛织彩带,脚穿云头黑靴,背披白毛山养皮,编发盘辫,保有古风,宁蒗县永宁一带摩梭妇女,头戴布料大包头,身穿大襟小褂,系长可及地百褶裙,腰系彩带,美观大方。

丽江县大研一带纳西族妇女,从清初改土归流以膈衣着便有很大改变,上空大襟宽袖布袍,袖口捋至肘部,外加紫色或藏青色截肩;下着长裤,腰系用黑、白、蓝色棉布缝制的围裙,上打百褶,下镶天兰色宽边;背披“七星羊皮”,羊皮上端缝有两根白色长带,披时从肩搭过,在胸前交错又系在腰后,既可保暖,又可垫背负重。

近年,一种既保持纳西古装特色,又有现代服饰特点的新型青年妇女服饰问世,其产要特点是改大襟的坎肩为对开或半边开收腰坎肩,改围腰为长裙,在礼仪活动中颇受欢迎。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

【三年级作文】纳西族民俗风情介绍纳西族是云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大理、丽江等地区。

纳西族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

首先是纳西族的服饰。

纳西族男子以长衫和长裤为主,通常是用丝绸或棉布制作的。

女子则常穿长袍和长裙,也喜欢在头上戴着银饰,非常漂亮。

纳西族还有一种特殊的传统服饰,叫做“三反青”。

这种服饰以黑色为主,象征着纳西族人民的坚强与勇敢。

其次是纳西族的婚礼习俗。

纳西族的婚礼通常非常隆重,需要进行多个环节。

男方要送礼给女方的父母,表示诚意。

然后,女方的家人会为新人举行隆重的仪式,全家人都要参加。

新人要穿着传统服饰,举行婚礼仪式,接受亲友们的祝福。

婚礼上还有一种特别的活动,叫做“草地撕扯”,参加者要在一块长长的草地上争夺一面布旗,象征着新婚夫妇的幸福和爱情。

接下来是纳西族的节日庆祝。

纳西族有许多重要的传统节日,比如“苍山雪节”和“火把节”。

在苍山雪节上,人们会在山上放飞风筝,同时也会举行射箭比赛和滑雪比赛。

在火把节上,人们会点燃火把,手持火把在集市上游行,同时还会进行传统的舞蹈和歌曲表演。

这些节日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还能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纳西族还有一种传统民居叫做“三坊一照壁”。

三坊指的是三个庭院,一照壁则是照壁。

这种建筑形式非常独特,有着浓厚的纳西族风格。

人们在这样的院落里生活,感受着传统的纳西族文化。

纳西族是一个热情好客的民族,他们乐于与人交朋友,与人分享自己的文化和风俗。

纳西族的民俗风情非常有特色,值得我们学习和欣赏。

希望大家有机会能够亲自去云南体验一下纳西族的风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纳西族风俗习惯篇一:纳西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纳西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sdfkdjskyk70 10级分类:社会民生被浏览4064次20XX. 09. 04schwimmer采纳率:54% 11 级20XX. 09. 04民俗习惯一、居住纳西族民间住房,在明清时还普遍是井干式“木楞房”,用圆木纵横相架,层面高至七八尺,即加缘行,覆之以板,石压其上。

在木楞房的正房(祖房)中,有一个高出地面的灶台称为“格古鲁”,中间为火唐塘,安上大型铁制三角架,用来烧水,烤火和安锅做饭,会客、用餐和老人就寝均在这个灶台上。

火塘两边铺木板,右是主位,左是客位,不能相混。

丽江坝区,尤其是大研古城内,纳西民居则普遍是土木结构的瓦屋楼房。

建筑平面结构大多是“三房一照壁”,富裕人家也有“四合五天井”的布局。

纳西族的“三房一照壁”正房较高,主要供老人居住,两侧厢房略低,由下辈居住,再加上正房对面一堵照壁,看上去主次分明,布局协调。

天井供生活之用,多用砖石铺成,常以花草美化。

如有临街的房屋,多被辟为铺面,主人自己经营,或转租他人经营。

屋基采用石头砌成,墙用土坯砌起,有的四角用砖修饰,上段则用木板围封,屋架强化穿斗功能,增强了搞震能力,使房房具有“墙倒屋不塌”的特点。

屋面都用筒板瓦覆盖,前后出檐,人字面坡交接处装饰“垂鱼”。

篇二:纳西族风俗习惯班级:09级汉语言1(A)学号:2009120XX79姓名:刘斌序号:32纳西族风俗习惯纳西图库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图库纳西族自治县,维西、中甸、宁菠、德钦图库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也在分布。

纳西族原是中国西北古羌人的一个支系,大约在公元三世纪迁徙到丽江地区定居下来。

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创造了这个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一东巴彖形文字和用这种文字写成的东巴经。

东巴象形文字,纳西语叫做“森究鲁究”,被屮外学者誉为“纳西族古代的百科全书”。

1957年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

纳西族普遍信奉“东巴教”,一部分人信仰喇嘛教。

其中:“丽江马”闻名全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纳西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利地进行了土地改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并于1961年成立了丽江纳西族自治县。

纳西族人民绎讨40多年的开发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了自己的大学生和科技人员。

以往纳西族地区缺医少药,经常流行多种疾病和瘟疫;现在医疗卫生人员遍及乡村,基本上消灭了流行的疾病,人民的健康水平显著提高。

纳西歌曲主要有打跳歌,东巴吉日经,纳西净地,纳西酒歌等等。

纳西族礼俗,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或八个菜来款待。

纳西族婚俗,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

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碇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

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置办酒席。

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

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送客。

纳西族禁忌,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纳西族饮食,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炯耙耙,中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个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屮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和八月羊日,远近的纳西人云集玉龙山麓的三朵庙,用全羊作牺牲举行称为“三朵颂”的隆重祭拜仪式。

人山人海,香烟缭绕,气氛庄严肃穆。

届时各家各户也要在家屮烹制食品,烧香祭拜。

在节日期间,青少年还可以相互邀约到野外或集会场所,进行野餐和郊游等活动。

1986年8月,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正式作出决定,将三朵节确定为纳西族的传统民族节日,这一决定很快得到了各地纳西族同胞的响应。

中元节“烧包”祭祖,农历七月的中元节“烧包”祭祖,纳西语叫做“三美波祭”,一般是在七月十三、十四日两天举行。

第一天在家屮迎接祖先来探家,准备好几个印有经符图案框边、内装草纸和叠好的金银箔的白纸包,写上祖先姓名并用托盘盛好,再带上香、茶、酒等祭品,到家门前以唱名的方式迎接祖先回家。

然后,将上述物品置于正房堂屋内的供桌上,并加上些干鲜果品、糕点花卉等,于晚餐前拜祭。

第二天傍黑时分,再把那些白纸包带到河边焚烧,并将灰烬和一些供品扔进河水屮,意味着送祖先回到他们现在居住的阴间去。

这两日刚近黄昏便家家关门闭户,路上难见行人,因想象到处皆有各家祖先的鬼魂在活动而显得一派悚然。

祭祀活动,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屮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

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

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

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

篇三:丽江纳西族风俗丧葬自古通行火葬,清末后部分地区开始盛行土葬。

纳西族男子的服装大体与汉族相同。

丽江纳西族妇女身穿大褂,宽腰大袖,外加坎肩,系百褶围腰,穿长裤,披羊皮披肩,缀有刺绣精美的七星、旁缀日、月,表示勤劳之意。

宁菠纳西族妇女着长可及地的多褶裙、短上衣、青布大包头,佩大银耳环。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纳西族传统节日有“正月农具会(棒棒会)”、“三月龙王庙”会(现为物资交流会)和“七月骡马会” O此外,还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等。

纳西族主要聚居于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其余分布在维西、中甸、宁菠、德钦和四川盐边、盐源、木里及西藏的芝康等县。

习俗纳西族热情好客,每当猎获归来,凡路遇的行人都可分得一份猎物。

贵客临门,主人要做六样或八样菜进行款待。

忌讳有:骑马到寨前必须下马,也不能把马拴在祭天堂的地方;不能登踏三脚架,也不能翻弄灶里的灰;祭天堂、祖先、战神时、忌外人观看。

忌在门槛上坐和用刀斧在门槛上砍东西。

有的地方还忌在家里唱山歌;不许杀耕牛、驮马和报晓的雄鸡;忌食狗肉。

婚俗纳西族男女社交大都在节日期间进行,男女青年相识后,通过媒人撮合,双方家长合完八字,男方就请媒人送给女方茶二筒,糖四盒或六盒、米二升,有的地方还要加上碇盐两个,以表示山盟海誓,算是订婚,订婚时要摆定婚宴,婚礼要进行3-5 天,届时男、女双方都要路办酒席。

席上分上八位,下八位,均由新郎跪请客人入座,然后奏乐上菜,上至第三道菜时,主婚人敬酒;第五道菜时,新郎、新娘向客人敬双杯酒。

宴毕主人及亲属要站在门外关客。

食俗纳西族一日三餐。

早餐一般吃馒头或水炯耙耙,屮餐和晚餐较为丰富,一般都有一两样炒菜和咸菜、汤等,特别喜食当也回族的牛肉汤锅和干巴。

不论平坝或山区,蔬菜品种较多,四时应市,山区广种洋芋、蔓菁和瓜豆,并以当地的土特产做成各种风味名菜。

如:清蒸虫草鸭、贝母鸡、天麻鸡等。

其屮纳西族传统名菜“酿松茸”是用松茸菌帽,酿入肉泥,蒸熟后做为祭祀、特别是祭祖的一道专用菜肴。

肉食以猪肉为主,大部分猪肉都做成腌肉,尤以丽江和永宁的琵琶猪最为有名,可以保存数年至十余年不变质。

外出劳动携带麦面耙耙或糟耙寺。

就餐时围桌而坐,冬天喜移至向阳地方就餐。

典型食品主要有:丽江火腿耙耙、麻补、雪莲花拼盘、丽春铜火锅、丽江火烤耙耙等。

节庆纳西族以农历记年。

主要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阳节、屮秋节、火把节、“三月龙王庙会”、“七月骡马会”等。

不少节日如: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均与当地汉族大致相同,春节是最大的传统节日,并且伴有许多祭祀活动。

除年节外,纳西族还有许多祭祀活动。

其屮最为隆重的是“纳西祭天大”,祭天大一般都选在正月上、中旬,届时要选好祭天场,由东巴教掌教人任祭司,并宰杀轮流喂养的祭天猪,各家各户都要捐大麦、小麦用来酿酒,做饵块。

祭时用全牲大祭,在场者均要洗手执香肃立。

祭毕,用猪血灌肠、猪头、内脏烧汤,熟后按户分食。

大祭后三天,还要进行以各家各户为单位的小祭。

还有“祭三朵(本族保护神)”,纳西族认为三朵是属羊的,每年二月八日和八月羊日,要用全羊祭,丽江地区的纳西族祭三朵还要带着火锅到风景秀丽的地方野餐。

节日:海坡会在云南永宁纳西族人民居住的地方,有一个神秘美丽的泸沽湖,在湖的两岸,俯卧着一个雄奇的山峰一一狮子峰。

狮子峰是纳西神话传说中的一位女神,名叫“干木”。

她绝美的容貌,致使各地的男神都为之倾倒。

不过她和永宁纳西人一样,没有固定的丈夫,过着男不娶,女不嫁的自由偶居生活。

每年农历七月二十五日,众山神都要到永宁与干木女神聚会娱乐,接受祝福。

后来,纳西人在农历七月二十五日这天,都要欢聚泸沽湖圈,参加一年一度的海坡会,人们载歌载舞,尽情娱乐,一是为女神助威,二是用隆重的仪式祭祀女神,祈示她保佑人们平安,五谷丰登,畜牧兴旺。

男女青年也趁此良机,互结“阿注”。

三朵节三朵节是云南丽江一带纳西族传统节日。

每年农历十月初八举行。

相传,远古时代,纳西先祖三朵曾在这里降服了妖魔,从那以后,每年农历十月初八日,人们汇集到三朵庙里祭拜保护神三朵。

祭品有整猪、全羊、鸡、鱼等。

节日期间,纳西族男女老少踏着游春赏花,小伙子骑上骏马,进行拨旗、拾银圆赛马活动,胜者,倍受姑娘们的青睐。

晚饭后,人们围坐在篝火旁,能歌善舞的纳西姑娘跳起欢快的“阿哩哩”。

棒棒会纳西族的商贸节日也比较多。

云南丽江县的纳西族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举行“棒棒会”,以交流竹木农具为主要内容。

据记载,这种集市活动自明朝起就有了。

按照纳西族传统,正月十五是小年,小年之后开始春耕生产,棒棒会正好为准备农具提供了一个机会和场所。

这里犁耙、锄头、镰刀、竹筐、背篓、扁担等等一应俱全。

纳西族农民每年要更换一些带把柄的农具的木把,所以把这种农具交易会称为“棒棒会”。

棒棒会上也有出售花卉、果木树苗、盆景、家具及家庭生活日用品的。

抢婚遗风在部分纳西族地区,仍存在着一种“抢婚”遗风。

这也是一种古老婚俗的遗风,反映了女子对父系制从夫居的反抗。

妻方要坚持旧传统住在母家,男子就用抢婚来实现把妻子留在夫家居住的愿望。

现代社会屮的“抢婚”,仅是一种形式,并非真的强抢,而是男女双方的一种默契,为了以“生米已成熟饭”来搪塞对婚姻持有异义的女方父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