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原因分析
颈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研究现状
2 . 2 生物力 学研究
长期 随访 中证 明人 工颈椎 椎 问盘既 保 留了手术 节段 的活 动 度 , 又具 有较 低 的 A S D发 生率 。
1 影 响融合 术后 A S D的 因素
生物力 学研 究证 据表 明融合 术后 邻近节 段 活动 度及 所受 应 力 增 大 J 。增 加 的应 力 可 能 加 速 退 变
的进程 , 导致临床症状。E c k等 在颈椎尸体标本
上进 行单 节段 固定 , 研 究 相 邻 节段 的椎 间盘 内压 和 运 动 。他们 发现椎 问盘 内压 在 颈椎 屈 曲时 最 大 , 手
术上位 节 段增加 7 3 %, 下 位节 段增 加 4 5 % 。P r a s a m
多种因素影响着脊柱融合术后 A S D的发生 , 邱
来讲这并不直接适用于颈椎 , 但也具有一定 的参考
价值 。 F i n n等 _ 1 在体 外 生 物 力 学研 究 后 证 明 置 人保 留一定 活动度 的颈 椎 人 工椎 间盘 假 体 , 邻 近 节 段 的 活动 ( 屈、 伸、 侧 曲和旋转 ) 没有 发 生 改 变 , 而 融 合 术 后则使 未 融合节 段 活动 增加 。 而 R o h l m a n n等 ¨ 利 用有 限元 分析计 算 了椎 间盘在 置入 坚 固 内固定 后椎
差异。
动度 , 降低邻近节段退行性变 ( a d j a c e n t s e g m e n t
d e g e n e r a t i o n , A S D) 的发 生 率 。 目前 短 期 随访 结 果
十分令人鼓 舞 , 长期 随访 是否仍能令人满 意, 取
决 于它 是 否 切 实减 少 了 A S D 的发 生 。这 就 需 要 在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在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对比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与传统钛板联合Cage融合内固定在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近期疗效对比王兴平;杨武军【期刊名称】《颈腰痛杂志》【年(卷),期】2016(037)006【总页数】3页(P542-544)【关键词】颈前路;椎间融合;内固定;脊髓型颈椎病【作者】王兴平;杨武军【作者单位】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外三科,湖北恩施445000;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外三科,湖北恩施445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脊髓型颈椎病(CSM)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椎体疾病,多见于中老年患者,可致病患肢体麻木、椎间无力及出现尿频、尿急等[1]临床病症,为患者生活带来严重困扰。
前路椎间减压融合术(ACDF)自问世以来就广受关注,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手段,但经过临床实践的变革发展,行ACDF治疗的椎间融合装置也出现了相应改变,从最初的植入骨块、到椎间融合器(Cage)直至零切迹椎间融合固定系统(Zero-p ACIF)的变革性发展[2]。
Zero-p ACIF是近年才研制出的新型椎间融合固定系统,集支撑、融合及固定等多种共变功能于一体,据相关文献资料报道显示[3,4],Zero-p ACIF拥有较好的临床疗效,目前在临床中已被推崇与应用。
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主要是指经影像学检查病患存在2个节段连续或不连续椎体节段病变,相关文献针对应用 Zero-p ACIF治疗双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报道较少。
鉴于此,笔者对采用Zero-p ACIF和采用传统钛板+Cage两种不同固定治疗的合计39例患者的近期疗效展开了对比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1 临床资料以本院2011-03-2015-06接受ACDF治疗的39例双节段CS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CSM病况诊断标准,即:①经X线片检查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椎管伴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椎节不稳等病变表现;②临床伴有脊髓受压的相关临床症状及体征表现;③依据患者实情,行CT、MRI等检查确诊。
颈椎前路手术并发症及防治
7 岁, 2 平均 4. 岁。 65 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 2 例, 8 其中 新 鲜骨折 脱位2 例 , 旧性 骨折脱 位6 ; r kl 2 陈 例 Fa eA级 n 7 B级 l 例, 3例, 6 D级 2 。 C级 例, 例 脊髓型颈椎病 3 例, l
按 J A标准评分为 3 4 , O ~1 分 平均 58 颈椎结核 3 颈 . 分。 例, 椎肿瘤 1 例。 段椎间盘刮除减压, 双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 三节段分别 行椎间盘切除减压; 肿瘤行椎体切除; 结核行病灶清除。 多数 采用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 带锁钢板 固定, 少数采用钛网
螺钉位置不当或松动 4 , 例 其中2 例钢板偏斜, 例螺钉进入 2
用颈椎专用手术器械, 如超薄型冲击式咬骨钳、 各种角度刮
匙、 磨钻等, 能有效避免脊髓继发损伤; 对合并有颈椎管狭窄
技巧 , 手术经验与该类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熟悉局部解
剖, 不要盲目钳夹切断横行结构, 避免损伤喉返神经; 牵拉中
线结构时间隔 5 i n放松一下, a r 以防气管食道损伤; 减压采
6 例患者 中共出现并发症1 例 。 3 4 其中喉返神经损伤 2例, 术后出现声音嘶哑, 给予理疗、 发音训练后症状改善。 脑脊液漏 1 早期发现后给予抬高床尾, 例, 局部压迫后停止。 脊髓损伤症状加重3 脱水治疗后 1 例, 例好转, 例因截瘫平 1 面上升致呼吸衰竭死亡, 例致四肢瘫 , 1 长期住院治疗。 钢板
J u n lo r c ia t o a d c 1 1 No 4 Ap . 0 9 o r a fP a tc l Or h p e is Vo . 5, . , r 2 0
文 章 编 号 : O 8 5 7 ( 0 9 O —0 1 一O 1O— 5220)4 32 2
Zero—P椎间融合术在治疗颈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性疾病中的应用
合术有其 自身特点 : 不受前次手术 干扰 , ① 操作简 便, 相对 来讲 更微 创 。采 用 Zr- 椎 间 融合 术 手 eoP行 术暴 露 范 围小 , 因仅 显露 病 变 椎 间 隙 即可 完 成 手术
操 作 , 在椎 体前 方上钢 板 , 以不 需取 出前 次手术 不 所 置 人 的钢板等 内固定 物 , 同样 能 完 成邻 近 节 段 的融 合 , 伤更小 。因此 采用 Zr— 间融合 术 治 疗 已 损 eoP椎
者, 发现 3 3例使用钛板 内固定 的患者 中有 8 4 9例 (5 9 ) 后发 生吞 咽 困难 , 发 生率 明显 高 于椎 2 .% 术 其 间融 合器 组 和单纯 植骨组 。Zr— eoP完全 容纳 于椎 间
隙 内 , 突 出于椎 体ria a h ei[ ] o eJitSr m,19 ,8 i e c r md s J .JB n o ugA o v l t s n 99 1
( ) 595 8 4 : 1 -2 .
[ ] 刘洪 , i kz , 4 Hr a I 智慧 明, o u 等.颈椎前 路椎间融合 术后邻 近 节段的病 变 研究 [ ] J .中 国矫形 外 科 杂志 , 0 6 4 9 : 2 0 ,1 ( )
采 用 Zr P零 切 迹 颈 椎 前 路 椎 间融 合 内 固定 eo 系统行 椎 间融 合术 具备 颈椎 椎 间融合及 前路 钢板 固 定术 的优 点 。Zr— eoP在椎 间融合 器 的基础 上 将前 路 钢板微 型 化 , 现 椎 间融 合 并 椎 间 固定 。与一 般 颈 实 椎前路 椎 间融 合 加 钢 板 固定 术 相 比 ,eoP椎 间融 Zr—
于 有 骨 质 疏 松 以 及 椎 体 骨 折 的 患 者 , 禁 止 使 应
前路开槽减压固定加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有不同程度改善, 无症状加重, 影像学检查示内固 定无松动、断裂和移位, 人工椎间盘位置良好( 图 1、2) , 颈椎过伸过屈位 X 线片显示置换节段运动 功能良好, 术后生理曲度改善明显。术后 3 个月时 OA 评分平均为 13.8 分, 改善率为 52.5%, 优 7 例 ( 46.7% ) , 良 5 例 ( 33.3% ) , 中 2 例 ( 13.3% ) , 差 1 例( 6.7%) 。植骨融合时间在 3 ̄7 个月, 平均 4.5 个 月。随访超过 1 年的 10 例患者置换间隙术前平均 活动度为 12.8°±5.7°, 术后 1 年时为 11.2°±5.4°, 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3 讨论 3.1 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原则
原则上 CSM 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 解除脊髓 本身的压迫和预防脊髓前中央动脉闭塞, 保护和 改善脊髓功能[3]。多节段 CSM 患者脊髓严重受压, 其临床表现比较严重, 传统手术方式是前路长节 段减压, 即切除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椎体, 取髂骨或 用钛网加钛板固定或后路开门手术, 但存在稳定 性欠佳、植骨不融合率较高和相邻节段椎间盘退 变加速等一些并发症。 3.2 手术适应证的选择
本组男 6 例, 女 9 例, 均诊断为脊髓型颈椎 病。年龄 35 ̄62 岁, 平均 48 岁。病程 3 ̄26 个月, 平均 11.6 个月。术前均行常规 X 线和 MRI 检查, 病变累及 3 个椎间隙 10 例( 其中 C3/4、C4/5、C5/6 7 例, C3/4、C5/6、C6/7 3 例) , 病变累及 4 个椎间 隙 5 例。其中多节段椎间盘突出致脊髓受压椎管 狭窄 9 例, 孤立型后纵韧带骨化、椎间盘突出致脊 髓受压 4 例, 椎间盘突出、骨赘致脊髓受压 2 例。 术前临床表现主要为四肢麻木, 行走不稳, 有踩棉 花感, 跟腱反射亢进。Hoffman 征( +) , Babinski 征 ( +) , 其他病理征( - ) 。JOA 评分平均 10.3 分。 1.2 手术方式
理性认识邻近节段退变,慎重开展颈椎混合术式
合术 式 的前 提是 : 拟施 术节 段尤 其是 拟பைடு நூலகம் C A D R的椎 间隙 必须符 合适 应证 , 排 除禁 忌证 , 减压 彻底 。( 2 ) 当融 合节 段椎 以外 的两 端椎 间隙均 能满 足 C A D R要求 时 ,选择 生 理活 动度 较 大 的椎 间隙行 C A D R( C 5 /
参 考文 献
1 .田伟 .颈椎 融 合 与 非 融合 手 术对 相 邻 节 段 退 变 的影 响 [ J J _中 国脊 柱 脊髓 杂 志,2 0 1 1 ,2 1 ( 1 ) : 5 - 6 . 2 .王 义 生 .脊 柱 融合 术 与非 融 合 术 不 是 相 互 替 代 而 是 互 补 【 J 1 _中 国 脊 柱脊 髓 杂 志 ,2 0 1 1 ,2 1 ( 1 ) : 7 - 8 . 3 .袁 文 .脊柱 非 融合 技 术是 融 合 术 的终 结 者 吗 [ J 】 _中 国 脊柱 脊髓 杂 志,2 0 0 8 ,1 8 ( 1 ) :1 1 - 1 2 . 4 ,孙 宇 .颈椎 人 工椎 间盘 置 换 术 — — 我 们 的未 来 _ J 1 .中 国脊 柱 脊 髓 杂 志,2 0 0 8 ,1 8 ( 1 ) :1 1 . 5 .王 岩 .颈椎 人 工 椎 间盘 置 换 相 对 于 传 统 前 路 融 合 手 术 的 优 势 [ J J _中 国脊 柱 脊 髓 杂 志 ,2 0 0 8 ,1 8 ( 1 ) :8 - 9 . 6 .袁 文.对 颈 椎 融 合 与 非 融 合 手 术 的再 认 识 [ J 】 .中 国脊 柱 脊 髓 杂 志 ,2 0 1 2 ,2 2 ( 6 ) :4 8 1 — 4 8 2 .
姜 建元 ( 复 旦 大 学 附属 华 山 医 院 骨 科 复 旦 大 学 脊 柱 外 科 中 心 2 0 0 0 4 0 上 海市 )
单节段颈椎病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及危险因素
单节段颈椎病ACDF术后邻近节段退变及危险因素作者:孙峰于腾波刘金鑫张益寇建强郑修军来源:《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2020年第05期[摘要] 目的分析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术(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SD)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7月—2017年12月于我科行ACDF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病人60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
结果术后随访2年,按照影像学评定标准,ASD的发病率为23.3%(14/60)。
ASD组和无退变组病人性别、椎管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SD组病人年龄大于无退变组,术后Cobb角和钢板距邻近椎间隙之间的距离(PDD)均小于无退变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8.12~2.83,P<0.05)。
结论手术时年龄与ASD的发病率相关,PDD过小、颈椎生理曲度恢复不佳会导致ASD的发生。
[关键词] 脊柱融合术;颈椎;椎间盘切除术;椎间盘退行性变;影响因素分析[中图分类号] R687.3;R68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5532(2020)05-0520-03doi:10.11712/jms.2096-5532.2020.56.164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ncidence rate of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ASD) after 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 (ACDF) for single-segment cervicalspondylosis and related risk factors.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was performed for the clinical and imaging data of 60 patients with single-segment cervical spondylosis who underwent ACDF in our department from July 2015 to December 2017. Results After 2 years of follow-up, the incidence rate of ASD was 23.3% (14/60) according to imaging evaluation criteria.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ex and spinal canal diameter between the ASD group and the non-ASD group(P>0.05), and compared with the non-ASD group, the ASD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older age and a significantly lower postoperative Cobb angle and plate-to-disc distance (PDD)(t=-8.12 to 2.83,P<0.05). Conclusion Age at the time of surgery is correlated with the incidence rate of AS,and small PDD and poor recovery of cervical physiolo-gical curvature can cause ASD.[KEY WORDS] spinal fusion; cervical vertebrae; diskectomy;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root cause analysis頸椎病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CDF)是治疗颈椎病的标准术式,术后颈椎生物力学的改变,加速了相邻椎间盘退变的进程,术后发生邻近节段退变(ASD)是ACDF术后的远期并发症之一,也是造成ACDF术后翻修的一个常见原因。
颈椎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研究进展
20 0 7年 7 月 第 2 8卷
第 4 期
It to , uy2 ,2 0 ,V 1 8 No 4 n Orh p J l 5 0 7 o.2 , . J
颈椎术后邻 近节段退变研究进展
夏 良政
T 三节段 椎 间盘切 除融合 术患 者 , 4年后 出现邻 近 的
T ~ 节段 退变并 引起胸 痛。但 Eea 等 对 2 例 患者 t r b 5
次手术 , 这越来越引起人们 的关注 。
1 颈椎术后 A D发病率 S
平均 随访 4 . 48个月 , 为邻 近节段 出现有 临床症状 的退 认 变的发生率相对较低 , 仅为 39 。 .
2 A D机 制 研 究 S
H l rn 等口对 34 iba d 7 例神经根型和脊 髓型颈椎病患 i 者行前路融合术 ( 4 9 共 0 个节段) 并进行最长时 间为 2 年 1 的随访 , 结果发现术 后 1 年 内患者 相邻节段 出现有 临床 O 症状的退变的发生率 , 年相对恒 定 , 每 平均 为 2 9/( . 0 9 6 48/ ; . )统计显示 ,5 患者融合 的邻近节段在术 后 1 9 6 2 0 年 内会出现新 的 问题 , 同节段 发生有 症状性 退变 的可 不
~
目前对发生 A D的确切机制还不清楚 , S 但在使用融 合 内固定时 , 当某 一节段 脊柱被 融合 、 固定 后 , 该部 位脊 柱生理 曲度 、 运动就发生 了异常 , 其上 下两端会产生应力 集中, 增加该部分 的分离倾 向和不稳定 , 本来要发生在 固
定 节段椎体 间关节 的变形量 , 只能 发生在 上 、 就 下节段 , 导致 这些节段 的退变加速 。因此 , 生物力学应 力的改变 、
X线平片分析颈椎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骨化的临床研究
到 1 骨化 有可 能( 3 6 1 级 第 , ,2个月 分别 有 6 % 或 3 5个 节 0 /
段 、 %或 4 1 3 6 / 1个 节 段 ,7 或 4 2 1% /4个 节 段 ) 2 在 4个 月 进 展 为 晚期 骨 化 。 在 第 3 6个 月 没 有 骨 化 的 1% ( / 8 和 9 , 3 96 ) %
00 . 5为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2 结 果
颈 椎 前 路 融 合 术 后 相 邻 节 段 退 行 性 改 变 经 常 发 生 。J 。
Pr ak等 阐述 了颈 椎 前 路 钛 板 固 定 术 后 相 邻 节 段 骨 化 发 展
的普遍性和严重性 , 认它 的发生 与钛 板 和椎 间盘距 离 ( 确 钛 板 的 最 高 点 和 相 邻 椎 间 盘 的 距 离 ) 切 相 关 。相 邻 节 段 骨 化 密
是 一 种 异 位 骨 化 , 常 条 件 下 并 不 骨 化 的 软 组 织 中 有 新 生 骨 正 形 成 。 笔 者 利 用 x线 平 片 分 析 了 4 2例 患 者 颈 椎 融 合 术 后 相
2 1 相邻节段骨化的发展 .
4 2个 上 方 相 邻 椎 问 盘 空 问 中 的
3 9个 ( 3 ) 3 个 下 方 椎 问 盘 空 间 中 的 2 9% 和 5 0个 ( 7 ) 现 5% 出
问( 均 4 平 5个 月) 展 为晚 期 ( 进 2级 或 3级 ) 化 。 蛄 果 与 钛 板 <椎 体 高度 1 2的 节段 相 比 ( O , 1 2 ) 钛 板 ≥椎 骨 / 5 % l/ 2 ,
体 高度 l2的节 段 骨 化 发 生 率 ( 6 ,7 5 ) / 8 % 4/ 5 明显 提 高 。 1 进 展 为 晚 期 骨 化 病 例 中 ,3例 (6 7 ) 钛 板 ≥椎 体 5个 1 8.% 的 高 度 12 蛄 论 /。 利 用 颈椎 侧 位 x 线 片 可 以评 价 颈 椎 术 后 相 邻 节 段 骨化 情 况 。钛 板 ≥椎 体 高度 12患 者 比 钛 板 和 钛 /
颈椎前路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对远期疗效的影响
与手术患者 的年 龄 、 手术 时相邻 节段 间 盘 的退 变 情况 、 合 融
节段的长短 、 颈椎 生 理 曲 度 的 变 化 、 后 的 自我 保 健 、 作 性 术 工
质等有直接关系 。随访 时间 1— 2年 ,3 1 1 2例患者 中 4 8例 未
通过对 12例颈椎前路融合术 后患者 1~1 的有效 随 3 2年
fso e me t fln t u in sg nso e gh,te sz fc ria od ss otp rt erh blain g ia ea d ten tr fwok Co cu— h ie o evc lr oi,p so eai e a itt ud nc n h au eo r . n l l v i o
访 , 出相邻节段退变 是颈椎前 路融合 手术远 期 主要 并发 症 得
的结 论 。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1 一般资料 .
19 98年 1 ~ 00年 1 12 月 21 月 3 例脊髓型颈椎
化不明显 ; I MR 表现 , 邻节 段椎 间 盘 加权 像呈 低信 号 , 相 失 去正常夹层样 结构 。 Ⅱ型 : x光片表现 , 生理 曲度减小 , 椎
J n一 . h edn et l o ilo ia We a 6 40, hn i TeW n egCnr s t a a H p a fWe i, i i 4 0 C i h h 2 a
【 bt c】 0 j t e oneta e og tmee fe et t o crclui r r f d cn A s at r b i T vsgtt n —e co s m n ln rr e i s n ug yo a aet c e v i i eh l r f t g a a e v af o s e r j i
颈椎融合术对邻近节段影响的研究进展
颈椎融合术对邻近节段影响的研究进展玉超杰(综述);梁斌(审校)【摘要】Cervical fusion surgery is one of the widely used common cervical surgeries for treatment of various cervical vertebral diseases .Postoperative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is the most common long-term complication of cervical fusion surgery.Therefore,the pathogenesi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 have gradually become research hotspots in recent years .Disc replacement surgery as a new surgical approach may reduce the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t present,the pathogenesis is not yet clear,and analysis on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the surgical innovation are helpful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颈椎融合术是我国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颈椎疾病的常用手术方式之一。
而术后邻近节段退变是颈椎融合术最常见的中远期并发症。
因此,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病机制、影响因素等逐渐成为近年研究的热点。
椎间盘置换术作为一种新的手术方式,可能减少了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
颈椎前路融合对相邻节段影响的生物力学研究与临床短期观察
控 制 的 条件 下 颈 椎 前 路 融 合 不会 直接 导致 相邻 节段 出 现 运 动 范 围 的 增 加 . 床 上 如 患者 术后 试 图 保 持 术 前 的 临 运 动 范 围 ( 同 生 物力 学 试 验 条 件 下 的位 移 控 制模 式 ) 可 能会 加 速 相 邻 节 段 的退 变 过 程 。 如 则
T e bo ca ia n h r eid o l i ls d n te cria a jcn eme tat ne ir h imeh ncla d s otp ro fcnc t y o h evcl da e tsg n f r a tr i a u e o
a d atrfso . rtop cie su y o 8 ains(n ldn 5 c ss frc ria p n yoi eo ah 6 n f u inA erse t td f5 p t t icu ig 4 ae o e c s o d lt my lp ty, e v e v l c c s sfrc ria i enain, ae r c ria ru ) wh n ew n ne o e ia e o rsin a e e c lds h r it 7 c ss f e c lt ma o v c o o v a o u d r e ta tr r c r c ld c mp es i v o
柱 三 维 运 动 系 统 上 先 后 测 量 C / 合 前 后 其 上 下 相 邻 节 段 在 前 屈 、后 伸 、侧 弯 及 旋 转 时 的椎 间 运 动 范 围 56融 ( OM) R 。临 床 随访 20 00年 3月~ 0 4年 l 20 2月 连续 诊 治 的 5 8例行 颈椎 前 路 减 压 植 骨 融 合 内 固 定 的 患 者 ( 中 其 脊髓 型颈 椎 病 4 5例 , 椎 间 盘 突 出症 6例 , 椎 创 伤 7例 )对 比分 析 融 合 前 后 上 下 相 邻 节 段 椎 间高 度 的变 化 颈 颈 , 及 l 疗 效 ( A) 临床 J O 。相 同 节 段融 合前 后 比较 采 用 配 对 t 验 。 结果 : 检 在载 荷 控 制 的屈 伸 、 弯 条 件 下 , 合后 上 侧 融 下相 邻 节 段 椎 间 R M 与 融 合 前 比较 无 显 著 变 化 (> . )在 位 移 控 制 模 式 下 的 旋 转 运 动 中 , 合 后 上 下 相 邻 O P0 5; 0 融 节段 椎 间 R M 与 融合 前 比较 显 著性 增 大 (< . ) 临 床平 均 随 访 2 O P 00 。 5 8个 月 , 访 时 X线 测 量 融合 上 下 相邻 节 随
颈椎前路椎体融合与人工间盘置换术后相邻节段蜕变的前瞻性研究
e eav i ds s,D D)2例 ,前 纵 组 为 4例 ,两 组 比 较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i c e sg et eeeao ,A D) 以 及 伴 随 症 gn rteds i ae D em n dgn rtn S i 9例 ,其 中男 2 ( .4,P< . 5 。 0 x =6 1 0 0 ) 状的发生率 ,同时对 患者术后 的健康状况 韧 带 骨 化 1例 。B组 2 7岁。神 经根 型 术 后 出现 伴 有 症 状 的 蜕 变 患 者 A 组 进 行综 合评 价 ,旨在 探 讨 人 工 问盘 置 换 术 例 ,女 9例 ,平 均 年龄 3 表 现 者 6例 ,混 合 型 表 现 者 2 3例 。 术 前 为 9例 ,B组 为 1 ,两组 比较 差 异 有 统 例 减 少 相邻 节段 蜕 变 的价 值 。
要 求入 选 病 例 来 院复 查 ,
间盘 ,保 留和 重 建 脊 柱 节 段 运 动 功 能 ,减 均 符 合 上 述 标 准 。术 后 随 访 1 2 2~ 4个 月 , 观察 与蜕 变相关 的症状 和体征 ,行影像学 8个 月 。 其 中 男 3 例 ,女 2 4 8例 , 检查 。并 对神 经功 能 、术 后 症 状 和 体 征 进 少 相 邻 节 段 蜕 变 作 为 设 计 理念 的椎 管成 形 平 均 1 9— 0岁 ,平 均 3 7岁 ,平 均 病 史 2 行 综 合评 定 。 术 ,在 临 床 应 用 后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早 期 疗 年 龄 2 5
均 进 行 颈椎 x线 检 查 ,应 用 K lrn e geX线 颈 椎 蜕 变分 级 来判 定 是 否 出现 相 邻 节段 新 增 蜕 变或 蜕 变加 重 ;应 用 O e 标 准 l dm
进 行 术后 疗 效评 价 。结 果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治疗青年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前路零切迹融合器治疗青年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王磊;陈华;祁荣;李佳;李涛;何钊【摘要】目的:比较采用 Zero-P 颈椎固定融合器及常规颈前路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联合使用钛板、Cage 治疗青年颈椎病的初期临床结果分析。
方法2009年2月至2012年11月,采用手术治疗青年颈椎病患者47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21例,平均年龄22~38岁。
按照患者自身意愿及手术所用器材的不同将患者分成 A 组(颈椎前路钛板、Cage)、B 组(Zero-P 颈椎固定融合器)两组。
于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术后1年、术后2年等时间段通过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法(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选用 Bazaz 吞咽困难评分法对术后出现吞咽困难及并发症的产生进行评估。
结果所有患者术后都取得了满意的神经功能改善,两组患者术后 JOA评分、VAS 评分及 NDI 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A 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吞咽困难症状,B 组患者术后1周内有11例出现吞咽困难。
随访时期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内固定失效、感染等情况。
结论 Ze-ro-P 颈椎固定融合器及颈椎前路钛板、Cage 置入治疗青年颈椎病近期均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Zero-P 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低。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arly follow-up outcome of Zero-P implantation and anterior cervical pltae and cage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youths. Methods From Feb 2009 to Nov 2012,47 patients underwent Zero-P implanta-tion and anterior cervical plate、cage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There were 26 males and 21 females. The age of the patients were 22 to 38 years. Thes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by their wishes and different operation equipment.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efore surgery and at 3 day,3,6,12 and 24 months after surgery. Clinical outcome and neurological function were evaluated by 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score,Visual analogue scale(VAS)and neck disability index(NDI)Post-operative dysphagia associated complication were assessed by the Bazaz dysphagia score system. Results All the patients had a satisfied neurologic improvement. JOA、VAS and NDI scores showed significantly improvement after surgery. There were 11 patients complained of dysphagiain one week after surgery in group B and 1 patient complained in group A. No internal fixation failures or infection were observed during the follow-up period. Conclusion Zero-P implantation,anterior cervical pltae and cage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youths have an excellent early clinical outcome in treatment of cervical spondylosis in youths. Zero-P has earned low postoperative dysphagia.【期刊名称】《实用骨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12【总页数】5页(P1057-1061)【关键词】零切迹内固定系统;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青年型颈椎病【作者】王磊;陈华;祁荣;李佳;李涛;何钊【作者单位】青海省人民医院骨三科,青海西宁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骨三科,青海西宁 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骨三科,青海西宁 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骨三科,青海西宁 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骨三科,青海西宁 810007;青海省人民医院骨三科,青海西宁 8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1.5+5随着现代化诊疗技术手段的广泛应用,对颈椎病的诊断及发生机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青年颈椎病患者占有的比例越来越多。
两种减压融合方式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的前瞻性研究
两种减压融合方式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的前瞻性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比较经椎间隙减压聚醚醚酮融合术(AIFC)和椎体次全切除内固定术(ACFP)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的疗效。
[方法]60例相邻两节段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AIFC组和ACFP组,对两组的围手术期指标、脊髓功能40分评分、影像学参数进行比较。
[结果]平均住院日、融合节段高度、脊髓功能40分评分无显著性差异,AIFC 组手术失血量、手术时间、供骨区并发症少于ACFP组;AIFC组术后融合节段Cobb’s角改善41°,明显大于ACFP组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平均随访时间,AIFC组28个月,ACFP 组25个月,两组患者的优良率和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AIFC和ACFP治疗相邻两节段颈椎病短期结果均满意。
AIFC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失血量、减少供骨区并发症和融合节段Cobb’s 角矫正方面具有优势。
【关键词】颈椎前路减压脊柱融合术椎体次全切融合器Abstract:[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interbody fusion with cage versus corpectomy and fusion with plate in treating adjacent two-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Method]Sixty patie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 All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anterior interbody fusion with cage (AIFC) group or anterior corpectomy and fusion with plate (ACFP) group The averagefollow-up period was 28 months for AIFC group,and 25 months for ACFP group[Result]The average loss of lordosis angle, the lost correction of segmental height and the scores on the criteria of 40-score method were no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between these 2 groups The lordosis correction, operative estimated blood loss,and operative time were statistically better in the AIFC group significantly [Conclusion]The short-term results of AIFC andACFP in treating adjacent two-level cervical spondylosis were satisfactory The advantages of AIFC are the elimination of donor site complications, increasing more segmental lordosis, and reducing blood loss and operative timeKey words:cervical vertebrae;anterior decompression;interbody fusion;corpectomy;cage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是治疗颈椎病的重要手段,适用于两个节段以下的颈椎病,而三个节段以上的椎间盘突出,采取前路多节段融合术或是行后路椎管成形术还存在较多争议。
单节段颈椎前路内固定手术远期并发症临床分析
前路手术 晚期并发症 有关 的主要 因索, 文 回顾 了我院 本
19 年1 一 06年 1 98 月 20 月问开展的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
随访了 17 7 例经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 锁定型钛板内固
骨、 锁定型钛板内固定术并获得长期随访的 17例患者并发 7 症的发生情况, 现报告如下。
症 中的应用[ ] J .中国脊柱脊髓 杂志 ,0 3 1 ( ) 17 2 0 ,3 3 :7 . [ ] H ioK, c al D vdH,t 1It rt ucm s 4 e Mi e K, ai e a n ga dot ea— n h . e e o
ssm n a e at i ev a dset yadfs n J . pn , es et f r ne o cri l i e m n i [ ]S ie t rr c e o uo
转录与表达 , I 2生成减少 , 使 L一 其对 T细胞 的调控影 响是多
[] 倪 3
P D G
_ _
华 , 增 明, 杨 倪 江 .前 列腺 素 D合 成 酶基 因和
2的受体 D P基 因在围着床期 小 鼠子 宫 中的差 异性表达
[] C .中国生理学会 20 0 4年 消化 内分泌生殖学术研讨会论文
分会 2 0 0 6年学术 年会 论文集 ,0 6 20.
前列腺素 E ( rs g n i E ,G 2 是产花 生 四烯 酸环 pot l d P E ) aa n 氧化酶途径的代谢产物之一 , 具有较 强的免疫 抑制活性 , 在严 重烧 伤 、 创伤等情况下有 明显 的提 高, 可抵 制淋 巴细胞 的增值 反应 , 制中性粒 细胞 吞噬 能力 , 抑 激活 抑制性 T细胞 , 曾被认 为是机体应激 条件 下 引起免 疫抑 制 的重要 介 质之 一。P E G 抑制细胞的增生主要是 抑制 I L一2的生成 , 响 I 影 L一2 R m NA
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术后内固定早期失败原因及预防
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术后内固定早期失败原因及预防唐专科;陈水连;秦壁松;柯宝毅【摘要】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0年1月~2012年3月所收治的80例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自锁钛板固定融合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8例出现钛网下沉,1例出现钛网下沉、钛板及螺钉松动,3例出现钛板及螺钉松动,5例未按要求严格佩戴外固定支具,所有患者失败时间均在12w内.颈椎前路钛网植骨融合术早期内固定失败与患者年龄、钛网直径、固定节段长短有关,应根据不同原因制定预防措施.【期刊名称】《现代诊断与治疗》【年(卷),期】2012(023)009【总页数】2页(P1488-1489)【关键词】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术;内固定【作者】唐专科;陈水连;秦壁松;柯宝毅【作者单位】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002;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002;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002;桂林市人民医院,广西,桂林,5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682.12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具有即刻恢复颈椎稳定性、直接神经减压、复位效果好、融合率高、组织相容性好等优点,近些年来被广泛应用在颈椎骨折、退行性变及肿瘤的相关治疗中,但是此种术式在术后内固定仍存在失败的可能[1]。
将我院行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自锁钛板内固定融合术后内固定早期失败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失败的原因并做出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提高手术成功率,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我院于 2010年 1月~2012年3月收治 80例行颈椎前路减压钛网植骨融合术的患者,其中男48例,女32 例,年龄 25~75(45.7±5.4)岁,术后内固定早期失败 12 例,其中男 5 例,女 7 例,年龄 50~75(64.5±2.1)岁。
1.2 手术方法患者均采取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自锁钛板固定融合术。
颈前路减压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2例临床分析
1 一般资料 . . 1 神经根型颈椎病 5 例 中男 2 例 , 2 3 女 2 例, 9 年龄 3 ~5岁 , 07 平均 5. 岁。病变累及单 01
入暴露椎 间隙 , r n钢板内固定。结果 : Oo i 获随访 6 3 个月 , ~6 平均 2 _个月 。随访 3年未见相邻节段出现继发性改变 43 2 。颈肩部及上肢放射痛者术后症状立 即缓解 3 例 , 2例 7 术后 1 3个月 内缓解 l ~ 5例。按 J A 1 分评分法评价疗效 , O 7 术前评分 1 5分 , 21 平均 1. , 3 4分 术后评 分 1~ 7分 , 41 平均 1 . ,2例手术前后评分 比较 , 57分 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 P 0 5。 3 . ) 优 2例, 1 例 , 7 , 良率为 8 . 术后随访 时 x线片复查 , 0 良 3 可 例优 65 %; 植骨均获得融合 , 无内固定松动 、 出等并 脱
发症 。结论 : 前路减压 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创伤较小 、 操作安全 、 减压满意 、 可靠 , 固定 是神经根型颈椎病有效
手术方法 。 [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 颈前路 减压融合术 ; 间 C g 融合 ; r n 椎 ae O o 钢板 内固定术 i
[ 图分 类 号] R 8 . 中 61 5 [ 献 标 志 码] B 文
・9 ・ 4 5
颈前路减压 融合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 5 2例临床分析
朱 贤, 张兴祥 , 葛建飞 , 平 , 沙卫 张金坤
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应用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前路融合与非融合技术联合使用,治疗临床多节段颈椎病的近期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至2012年11月进行融合与非融合手术治疗多节段颈椎病患者15例。
其中脊髓受压表现者9例,神经根刺激症状者6例,病变节段c4/5 c5/6 8例,c3/4 c4/5 c5/6者5例c3/4 c5/6 c6/7者2例,以上患者均一期行颈椎前路钢板螺钉内固定联合人工颈椎间盘或dci(dynamic cervical inplant)植入术。
术前,术后采用joa 评分(17分法)和颈椎残障功能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l)评定,术后进行odom评分测定,定期随访植入物稳定性,颈椎临近节段稳定及退变情况。
结果:手术时间90-140min,术中失血量平均200ml。
手术过程均顺利,术后无并发症出现。
随访时间半年,末次随访时,joa评由术前平均8.6分提高到12.4分。
ndi 评分由术前平均42.6分降至30.6分。
odom评定结果优6例,良7例,尚可2例。
颈椎生理曲度基本恢复,内植物无松动移位。
结论:融合与非融合技术为治疗多节段颈椎病尤其是跨节段型颈椎病提供了新的临床选择,兼顾了颈椎稳定性与活动度,尽可能避免长节段固定带来的并发症出现,近期临床效果显著。
【关键词】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融合与非融合;颈椎人工间盘;dci【中图分类号】r749.0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1-0008-02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颈椎病患者尤其是多节段跨节段颈椎病患者的出现困扰着临床骨科医生。
颈椎病的经典治疗方法为前路减压,融合及内固定治疗,经过长时间的临床检验,目前已经成为临床最常用的术式。
随着脊柱重建外科的发展,既满足颈椎稳定性又满足颈椎活生理动度的理念成为脊柱外科的新要求。
目前颈椎非融合技术大致有人工颈椎间盘置换和dci植入两种,在临床上常见到多节段甚至是跨越节段的颈椎病患者。
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皮质 自体髂骨或钛质 网经切除病椎的松质骨植骨 ,并置入减压
在本组的资料中 , 对2 0例 三节段脊髓 型颈椎 病患者应用颈
槽 内。选 择合适 的颈前路钢板 , 并固定于上下相邻 椎体 , 同时还 前路椎间隙减压 +椎体次全切除术的方法治疗 ,术后无一例患
床活动 。 在手术 的过程 中 , 对患者 进行彻底减压 , 解除神 经根压迫 , 恢 复 1 . 3观察指标 术前和术后对 患者进行常规颈椎 正 、 侧位 x 患者颈椎 的正 常生理弧度 ,是提高三节段脊髓 型颈椎病患者治 线拍摄 以了解 融合节段 C o b b角情况 ;治疗 前后应用 J O A评分 疗效果 的关键1 3 ] , 且在充分减压 的同时还 应尽可能多 的保 留颈椎
有 患者术后 3个月的 C o b b角明显大于术前, I OA得分 明显高于术前, 且P < 0 . 0 5 。 结论 颈前路椎 间隙减压联合椎体 次全切除术治疗三 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具有减压彻底 、 术后神经功能恢复 良好优 势, 值得临床推广 。
【 关键词 】 椎间隙减压; 椎体 次全切 除术 ; 三节段脊髓型颈椎病 【 中图分类号 l R 6 8 1 【 文献标识码 】 B
应注意的是应将钢板跨越植骨块或钛 网 , 应用 C臂 x线机下透 者 出现并发症 , 所有患者术后 3个月 的 C o b b角较术前有明显改 P < O . 0 5 ) , 且所 有患者术后神经 功能情况 明显改善 ( P < 0 . 0 5 ) , 视确认固定牢靠 , 打人螺钉。 并应用生理盐水和双氧水对切 口进 善 ( 行彻底冲洗 , 并 留置引流管 , 最后逐层缝合切 口。 提示颈前路椎间隙减压联合椎体次全切除术治疗三节段脊髓型 可彻底减压 , 并且可显著恢复患者 的神经 1 . 2 . 2术后处理 术后 常规应用抗 生素以防感染 ,引流管可 颈椎病患者疗效显著 , 且并发症少 ,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同时值得一提 的是 于术后 2 4 h拔除 ,术后 2 4 h 患者 可在 颈托保护 下进 行坐起 和离 功能情况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验交流
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原因分析
李云峰1,侯铁胜2,李 明2,傅 强2
中图分类号:R681 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406X(2002)-04-0298-02
摘要 目的:探讨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因素。
方法:回顾分析行前路减压融合治疗的34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改变。
结果:随访1~12年,平均5年。
34例中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相邻节段退变,其中3例再次手术治疗。
结论: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因素除与应力集中有关外,还与患者年龄、术前相邻节段退变情况、融合节段长度、重建的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等有关。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前路减压;融合;相邻节段;退变因素
随着颈前路内固定器械的日趋完善,颈椎融合术的成功率明显提高。
但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的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
作者结合34例颈椎病(cervical sponylotic myelopathy,CSM )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后的随访结果,探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后相邻节段退变的原因。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21例,女13例,年龄45~72岁,平均56岁。
病程3个月~5年,平均2年。
颈椎X 线及M RI 检查示单节段受累26例,其中C3/42例,C4/511例,C5/69例,C6/74例,两节段受累5例,三节段受累3例。
依据JOA 评分标准,术前评分0~4分2例,5~8分5例,9~12分7例,13~16分20例,平均12分。
均在全麻下仰卧位行颈椎前路手术。
单节段环锯钻孔减压自体髂骨植骨融合者18例,cage 融合者8例,两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Orion 钢板内固定者5例,三节段椎体次全切除自体髂骨植骨融合、Orion 钢板内固定者3例。
2 结果
随访1~12年,平均5年。
术后JOA 评分9~17分,平均14 5分。
X 线平片定期观察植骨2~6个月融合,平均4 5个月。
X 线平片及M RI 检查12例出现不同程度的相邻节段退变(图1、2),占
1 江苏省武进市中医院骨科 213161
2 上海市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骨科
收稿日期:2001-10-26 修回日期:2002-01-11
图1 M RI 检查(T 1W I 及T 2WI)示C4/5椎间盘退变,相应节段脊髓受压,邻近节段椎间盘无明显退变 图2 C 4/5节段前路减压自体植骨融合10年后,M RI 检查(T 1W I 及T 2WI)示C4/5节段融合良好,C3/4、C5/6节段出现不同程度的退变
35 3%。
单节段退变者8例,2节段以上退变者4
例。
未行内固定退变者10例,行内固定退变者2
例。
融合节段上方退变者7例,下方退变者3例,上下方均出现退变者2例,其中3例因临床症状进行性加重而再次手术。
3 讨论
结合本组病例随访结果,分析颈前路减压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
3 1 应力集中
颈椎节段融合后,颈椎活动度将发生重新分配。
邻近节段的活动度明显增大,活动度增大的累积效应将不可避免地促使邻近节段发生退变或原有退变加重。
因此应力集中是颈椎节段融合后邻近节段退变的主要因素。
由于颈椎活动度愈往下愈小,而CSM减压融合多为C4/5、C5/6及C6/7,因受应力重新分配和颈椎活动特点的影响,故退变多发生于融合节段的上方。
本组病例术后12例出现相邻节段退变,其中9例为融合节段上方,占75%。
3 2 年龄因素
研究表明,年龄因素对融合后邻近节段加速退变有明显的影响,邻近节段已有退变者发生率可达36 7%,而小于55岁者仅12%[1]。
本组大于55岁者中10例出现相邻节段退变,占29 4%。
3 3 融合节段的长度
颈椎节段融合后,引起相邻节段补偿性活动增加,融合节段越多,补偿性的活动就越大[2]。
长时间的活动增加,作为一个持续的创伤在融合区邻近节段引起退变或不稳定,融合节段越多,邻近节段的退变就越早,程度就越重。
本组2节段以上融合者8例,发生相邻节段退变者4例,占50%,其中2例再手术,而单节段融合后相邻节段发生退变者为8例,仅占30 9%。
3 4 颈椎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
由于颈椎前屈度与间盘内压增高呈线性关系。
前屈度越大,间盘内压越高[3]。
间盘内压增高加剧了邻近节段椎间盘退变的进程。
因此重建并维持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是防止邻近节段退变的重要因素。
良好的骨性融合可有效维持重建的椎间高度,防止颈椎生理曲度的丢失。
应用颈前路内固定系统可显著地提高植骨融合率,增强了融合节段的稳定性,避免了植骨块的滑脱,有效维持了术后颈椎的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减少了因植骨块界面吸收塌陷而造成的颈椎间高度丢失和生理曲度减小。
本组26例未行内固定者中有10例出现融合界面轻度吸收、重建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丢失导致相邻节段退变,占38 5%。
因此,在决定CSM前路减压融合时应慎重行事,需权衡利弊,不能一味地追求颈椎融合,融合前必须了解年龄因素、邻近节段间盘退变情况、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的变化。
充分考虑扩大减压及融合节段长度的影响,调整术后康复治疗计划,以减轻邻近节段的负荷,避免邻近节段退变过早发生。
我们对两节段以上退变者,根据临床表现和MRI脊髓受压情况,彻底减压并融合退变严重节段,而相邻节段尤其是融合节段上方邻近节段出现退变者,采取摘除髓核组织而不融合,以防应力集中邻近节段加速退变而症状复发。
本组6例,随访未见相邻节段退变加重。
减压后重建节段的稳定性,恢复节段的生理活动,避免应力集中仍是今后颈椎外科深入探讨的问题。
4 参考文献
[1] Aota Y,Kumano K,Hirabayashi S.Pos tfusi on i nstability at the
adjacent segments after rigid pedicle screw fixation for degenera-tive lumbar disorders[J].J Spinal Discord,1995,8(6):464-
466.
[2] 焦文仓,任先军.颈椎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的研究进展[J].中
国脊柱脊髓杂志,2001,1:49-50.
[3] Weinhoffer SL,Guyer RD,H erbert M,et al.Intradiscal pres sure
measurem ents above an instrumented fusion:a cadaveric study[J].
Spine,1995,20(5):526-528.
(本文编辑 彭向峰)
消息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过刊信息
本刊尚有少量1996~2001年合订本(1996年30元;1997年33元;1998年40元;1999年40元;2000年68元;2001年72元),有需要者请汇款至本刊经理部。
汇款时请在附言条上注明所需卷数、册数及是否需挂号。
平邮免费,要求寄挂号件者请在汇款中附挂号费(合订本每册加挂号费6元)。
联系地址:北京市和平街北口中日友好医院内(100029);电话:64206649, 64284923;E-mail:cspine@;csp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