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复习提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资格证高中地理复习提纲
一、高中地理的性质与作用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高中地理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衔接,是高中阶段学生学习地球科学知识、认识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地理学习和地理研究方法、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的一门基础课程。
二、高中地理的特点
综合型。研究范围广,地理环境复杂,交叉学科,与现实紧密联系。
地域性。空间差异与空间联系,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
实用性。创造性,问题探究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方法。时代性。开放性。
三、高中地理课程的功能
培养实践能力。促进情感和价值观的形成。掌握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促进思维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教授学生生活有用的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与技能2识3力)
四、高中地理课程设置的评价
1.以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等问题为焦点,以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论题,以此作为主线来构建。
2.密切渗透可持续发展理念。
3.以现代科学技术方法为支撑,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为宗旨。
4.必选修设置,便于教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五、高中地理的基本理念
(一)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
时代性和基础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知识,增强地理学习能力和生存能力。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区域发展问题,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理念,珍爱地球,善待环境。
(二)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
富有多样性、选择性的高中地理课程,探索自然、认识社会生活环境,掌握现代地理科学技术方法等不同需要。
(三)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和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
(四)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
(五)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的结合
重视过程性评价。评价目标多元化,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结合。
六、高中地理课程的培养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地球与宇宙环境的基础知识,人类赖以生存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关系。
2.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人文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特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及途径。
3.认识区域差异,了解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途径。
4.学会独立或合作进行地理观测、实验、调查;掌握阅读、分析运用图表数据。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多种途径、手段收集地理信息,尝试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整理分析并用于学习。
2.学会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提出研究方案,与他人合作,开展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3.运用适当的手段、手法表达、交流、反思学习体会,分享成果。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激发兴趣和动机,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地理审美情趣,关心我国国情、环境与发展的现状趋势,增强爱国、爱家的情感。了解全球环境与发展问题,国际合作的价值,正确的全球意识。保护环境和法制的意识,可持续发展观点,爱护环境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地理教学法的概念
地理教学法,是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为实现地理教学目的,根据特定的地理教学内容,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一系列活动方式、步骤、手段和技术的总合。
八、地理教学方法的作用
1.有利于学生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
2.促进学生智力、能力的发展。
3.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思想、道德教育)
九、地理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讲述、讲解、讲读地理知识,发展智力的教学方法。
谈话法:凭借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和生活、学习经验,通过问答的方式传授地理知识,启迪智力的方法。
读书指导法: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地理课本和有关参考书以获得知识的方法。(1)能预习,初步了解所学内容。(2)掌握内容,举一反三。(3)分清主次。(4)能比较知识。(5)与地图册联系在一起。
板书笔记法:是教师出示教学提纲、教学重点难点,学生记录讲授进程、教学要点的一种书面语言运用方法。(1)科学性系统性。(2)简练、准确规范。(3)布局合理美观。(4)层次分明。
演示法:是教师展示各种实物、直观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使学生获得地理事物感性认识的方法。
地图法:教师和学生通过地图,传授地理知识,培养读图用图技能。发展记忆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1)与课本内容结合。(2)提高学生分析、读图能力。
十、地理教学建议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来公民的基本素质(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理念)
采用不同观点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判断、反思行为
认识人地关系,关注人口、资源、环境发展问题,形成正确的地理观念。
(二)指导学生开展观察、实践、探索和研究活动
转变机械模仿、被动学习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主动和富有个性地学习。加强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引导。(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理念)
(三)采用适合学生个别差异的教学方式
在符合课程要求的前提下,提供不同深度和广度的学习材料,布置不同难度的作业,给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主动学习,因材施教。(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理念)
体现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多样化的评价方式(重视过程性评价。评价目标多元化,手段多样化,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反思性评价与鼓励性评价结合。)
(四)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通过接触不同观点,对问题开展辩论,提出新简介。例如,鲁尔区的转变、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
(五)重视地理教学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利用
发挥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加工、运用的功能,提高效率和能力,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信息能力。(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理念)
十一、评价建议
地理学习评价要在知识与技能评价的基础上,关注对学生价值判断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人生规划能力形成状况的评价。
1.对地理知识理解和应用的评价
衡量其理解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中运用已学知识的能力,主要看学生对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理论的表述概况。
2.对地理技能形成和运用的评价
考察学生对各种地理技能的方法、功能、要领的了解程度。选择应用地理技能的合理程度,运用地理技能的熟练程度以及应用地理技能所取得的学习和研究成果的正确程度和实际价值。
3.对地理科学方法掌握及探究活动质量的评价
了解学生对地理观察、区域分析与综合、地理比较等常用地理研究方法的领悟、掌握状况和运用水平。(1)评价是否了解运用的步骤、要领。(2)评价学生是否可以灵活运用。
4.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评价
(1)地理学科的认识:是否有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能否体会地理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的联系和应用价值;地理审美情趣与鉴赏力。
(2)科学精神与态度:评价学生观察、调查、实验和报告撰写是否精确、严谨,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3)自然地理环境与社会的态度和责任感。
可持续发展观念,环保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