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积累梳理活动案例14《论语》选读与语言、文化的积累梳理(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初中论语的教案

初中论语的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论语》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论语》选段,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论语》的内涵,学会品味古文的语言美。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

二、教学重点:1. 熟读并理解《论语》选段。

2. 掌握《论语》中的重要观点和思想。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选段中的古文表达。

2. 深入领会孔子及其思想的核心内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论语》选段及相关资料。

2. 学生预习《论语》选段,了解孔子及其思想。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孔子及其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论语》选段,理解文意,体会孔子思想。

3. 合作探究: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分享对孔子思想的理解。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论语》选段,分析孔子思想,解答学生疑问。

5. 案例分析:选取《论语》中的典型句子,引导学生深入领会孔子思想。

6. 情感升华:引导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孔子思想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熟读《论语》选段,做好笔记,深入思考孔子思想。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思想,提高古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提高个人修养。

高一语文《论语》选读教案

高一语文《论语》选读教案

高一语文《论语》选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重要性。

2. 掌握《论语》中的一些重要篇章的基本意义和核心观点。

3.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理解和解读《论语》中的经典文句。

2. 分析并思考《论语》背后的哲学思想。

3. 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实社会相结合,形成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准备1. 复印《论语》选读资料。

2. 配置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3. 准备学习笔记和活动材料。

4. 提前了解学生的基本背景知识,以便更好地引导讨论和思考。

四、教学过程一、了解《论语》【课堂导入】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与《论语》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导读教材】教师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时期和意义,帮助学生了解其重要性和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二、学习《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小组讨论】学生分组,每组选取《论语》中的一篇篇章进行讨论,讨论内容包括篇章的主题、核心观点以及对学生的启示等。

教师可以给予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展示成果】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对所选篇章的理解和思考成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出问题或分享自己的看法,促进互动和交流。

三、探究《论语》背后的哲学思想【引导分析】教师带领学生对所选的篇章进行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思考其中的哲学思想和道德理念。

可以提出问题,开展小组或全班讨论。

【个人思考】要求学生对课上学到的哲学思想进行个人思考和总结,写下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社会实际,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四、活动与应用【角色扮演】教师分发角色卡片,要求学生扮演《论语》中的人物,进行现场演绎并讨论相关场景。

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论语》中的思想。

【写作练习】教师布置作文题目:“《论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请写一篇作文,表达你对《论语》学习的收获和对自己成长的影响。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文阅读论语选读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文阅读论语选读

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文阅读论语选读教案: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文阅读《论语》选读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文化意义;2.分析《论语》中所表达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规范;3.通过阅读《论语》选段进行文本解读和理解;4.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全面理解《论语》选读内容,掌握其中的思想内涵;2.难点:辨析《论语》中的名言警句,把握其与时代的联系。

三、教学过程:引入:1.利用多媒体展示《论语》的封面,并进行简单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成书背景和地位,强调其在古代文化中的重要性。

核心阅读:1.选取《论语》中的几个经典篇章,如“修身篇”、“为政篇”等,进行逐段解读和讲解;2.对每段篇章进行背景解说、重难点讲解和名言警句引导,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思想内容;3.适时展示与篇章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对篇章背景的认知;4.提出关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其思辨和批判能力。

拓展阅读:1.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兴趣,推荐其他与《论语》相关的优秀文献或文学作品,如《庄子》、《史记》等;2.结合拓展阅读材料,展开与《论语》的对比分析,让学生更加全面地把握其时代特色和思想内涵。

归纳总结:1.对学生进行知识点和关键内容的总结,强调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要性;2.展示《论语》的学习效果,如有学生对选段进行朗读或解说,进行点评和表扬。

四、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上的讨论和学生的表现来评价其思维能力和对《论语》的理解程度;2.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和写作作业,以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五、板书设计:《高中一年级语文教案——古诗文阅读《论语》选读》六、教后反思:本堂课通过灵活运用多媒体,将《论语》这一古代文化经典融入到现代教学中,激发了学生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思考问题,展示了较好的学习状态。

《论语》选读教案高一选修高一选修课堂实录

《论语》选读教案高一选修高一选修课堂实录

《论语》选读教案(高一选修)(高一选修课堂实录)《论语》选读教案(高一选修)(高一选修课堂实录)「篇一」《论语》选修周而不比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文中常用的文言词语2、背诵重点章句2.10 16.4 15.15 4.26 12.23 12.243、理解儒家人际交往观中关于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4、请学生结合自我,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论语》中择友、察友、处友观的看法。

二、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孔子择友、察友、处友方面的主要观点2、难点:和而不同三、预习要求1、诵读课文、疏通文义、注出重点字词2、背诵有关交友方面的章句四、教学过程(一)导入五四运动以来,有个口号,叫“打倒孔家店”,据此,我们温州一个著名的学者南怀瑾先生打了一个很好的比方,(切入)四书是哪四书?《论语》是其中最经典的著作。

《论语》我们并不陌生,它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著作。

我们学过《论语十则》,还记得吗?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请用一个词来形容朋友在你生活中的地位?请说说你选择朋友的标准?(二)今天我们要学的是《周而不比》,是有关儒家的交往观的,共十四章。

(简单介绍论语原文及课文的编排),今天我们研习这一部分,希望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所借鉴,先看则小故事:东汉有位叫荀巨伯的人,一日得急信,说一友病重。

朋友远在千里。

故荀巨伯赶了好几天的路才到了友人居住的村庄。

到了这里以后。

却发现这里的村庄被胡人围住了。

他潜入城去探望朋友。

朋友非常感动,让他快走。

荀巨伯却说:“你这是什么话?你有难,不能走。

全村的人都不在,我来了。

看你这样我怎么能为了自己而弃你于不顾。

”说完就动手为朋友擦洗身子。

无论朋友怎样的劝说就是坚持不走。

村庄终于被胡人攻破了,胡人从破草屋里搜出了全村仅剩下的这两个人,对他们说:我们大军所到之处,所向披靡,你是何人,竟然不把我们放在眼里,难道你不怕死吗?故荀巨听完胡人的话说:“你们误会了,我并不是这村子里的人,到这里只是看望一个住在这里的病友。

七年级《论语》教学案例设计

七年级《论语》教学案例设计

本文将围绕七年级《论语》教学案例设计展开讨论。

《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其内容涵盖广泛,包括人生哲理、礼仪道德、政治伦理等方面,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论语》内容,掌握其思想内涵,提高道德水平和人文素养。

下面将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论语》的主要内容和思想内涵,能够正确地阅读、理解、解释和运用其中的名言警句。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论语》,自主思考并形成自己的思想观点,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遵守道德规范,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3.情感目标:通过深入学习《论语》的思想,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方法1.讲解法:通过课堂讲解,教师全面叙述《论语》的背景、内容和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对话法: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对话,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及其涵义,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兴趣。

3.阅读法:教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论语》,通过翻译、注释等方式,确保学生正确理解其中的各种含义和理念。

4.课外拓展法:通过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等活动,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会《论语》与历史文化的联系。

三、教学资源1.教材:可以选用《中学语文七年级上册》或者其他相关版本的教材。

2.多媒体设备:电子白板、多媒体投影仪、计算机等。

3.文化资源:可以邀请历史文化专家、学者进行现场讲解,参观博物馆、文化古迹等。

四、评价方式1.个人口头评价:通过对每个学生的言行举止、思想表达等进行口头评价,以促进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的养成。

2.小组讨论评价: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主题进行讨论,多角度分析和解读《论语》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写作评价:学生根据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和思考,撰写个人文章或评论,以检测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

主题教案大学语文模板范文

主题教案大学语文模板范文

---一、活动主题《大学语文》之《<论语>选读》——传统智慧的现代启示二、活动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论语》中部分经典篇章的核心思想。

- 掌握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育理念、为人处世原则。

2. 能力目标:- 提升阅读古代经典文献的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

- 学会运用古代智慧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 培养学生尊师重道、诚实守信、自强不息的品质。

三、活动准备1. 教师准备:- 准备《论语》原文及相关注释、翻译。

- 收集与《论语》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 准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

2. 学生准备:- 预读《论语》选篇,做好笔记。

- 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智慧应用于现代生活。

四、活动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论语》能够流传至今,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二)课堂讲授(30分钟)1. 主题一:仁者爱人- 讲解“仁”的概念及其在《论语》中的体现。

- 分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

-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社会中,如何践行“仁者爱人”的理念?2. 主题二:学而优则仕- 解读“学而优则仕”的教育思想。

- 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教育理念。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代教育智慧与现代教育相结合?3. 主题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讲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治国理念。

- 分析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主张。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古代治国理念与现代社会治理相结合?(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挑选与主题相关的经典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四)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主要内容,强调《论语》中的智慧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五、活动延伸1. 鼓励学生课后阅读《论语》全文,深入理解其思想内涵。

《论语》课程设计案例

《论语》课程设计案例

《论语》课程设计案例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通过学习《论语》,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中国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掌握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思想,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背景。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论语》知识,进行文学鉴赏和批判性思考,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论语》,学生能够培养正确的道德观念,增强个人修养,提升人格魅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论语》的篇章阅读、人物介绍、思想解析和文化背景知识。

具体安排如下:1.篇章阅读:选取《论语》中的重要篇章进行细读,理解其中的思想和观点。

2.人物介绍:介绍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理解他们的思想形成过程。

3.思想解析:深入解析《论语》中的主要思想,如仁、义、礼、智等。

4.文化背景知识:介绍《论语》产生的时代背景,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特点。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

具体运用如下:1.讲授法:教师对《论语》中的重要内容和思想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2.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论语》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学生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和思想。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论语》及相关辅导书籍。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3.多媒体资料:通过视频、图片等形式展示《论语》的文化背景。

4.实验设备:提供必要的实验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三个部分,以全面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讨论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思考能力。

2.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和分析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论语〉选读》教案(通用3篇)

《〈论语〉选读》教案(通用3篇)

《〈论语〉选读》教案(通用3篇)《〈论语〉选读》篇1【教学目标】1.掌握周、比、矜、斯、责、举、道等词在文中的含义,重点辨析周、比、党等词一词多义现象。

2.掌握文中出现的动词活用现象。

3.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主要观点。

4.联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

【文化内涵】1、理解孔子在察人、择友、处事、待人方面的观点;2、联系“中庸之道”,深入理解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3、深入阐发“君子”的含义;4、思考孔子的人际交往观在当今社会的时代意义。

【课时建议】三课时教学步骤一:疏通文意,背诵课文1、疏通文意:(1)学生自学注释和译文(可在预习中完成)。

(2)教师适当补充课本没有给出的注释,点出重点词汇,疏通文意(插入完成课后第四题)。

(3)学生质疑,教师答疑。

2、指导诵读:(1)老师示范背诵,明确背诵要求。

(2)组织讨论:可以将哪些内容相似的句子放在一起背诵?(3)鼓励学生采取分组竞赛形式当场速背,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步骤二:深入理解,阐发内涵学生讨论:将本章节内容分为“察人、择友、处事、待人”四方面,先概述各方面主要观点,然后在自己感受最深、启发最大的章节旁边写评注或随感,小组讨论交流,派代表发言。

察人(1、2、3、4、5章)择友(6、7章)处事(12、13、14章)待人(8、9、10、11章)注:此这个环节中,学生自由发言与老师讲解应结合进行。

老师讲解应是对文化内涵的深化——讲解焦点:多义性、联系性、丰厚性。

多义性:例举“久而敬之”的多义理解。

联系性:例举“处事”章应与孔子“和而不同”的人际交往原则联系。

丰厚性:例举“察人”章中可补充孔子对“君子”的评判与见解。

教学步骤三:联系现实,拓展延伸1、联系《论语》中其他和本课内容相关的语录,更广泛的整体理解文化内涵。

如13•23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2、《论语》原文非常简约,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人生体会,深入讨论内涵,将原文具体化。

大学语文《论语》教案设计

大学语文《论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 掌握《论语》中的常用文言实词,并能用现代汉语翻译。

- 理解《论语》中1-5则语录的思想内容,并能流畅地朗读、背诵。

- 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运用角色扮演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语》的思想内容。

- 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体会《论语》的丰富内涵。

- 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思想修养。

教学重点:1. 朗读、翻译、背诵《论语》中的1-5则语录。

2. 把握《论语》中的思想内容,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中1-5则语录的丰富内涵。

2. 运用五环节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1. 搜集资料: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的概况;了解《论语》的主要内容。

2. 预习课文,借助工具书,通读全文,把握内容梗概,并就自己疑难和感兴趣的问题,准备发言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以提问方式引入主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论语》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 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课文学习1. 朗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注意校正读音,体会语调。

- 分组朗读课文,每读一则,都要求对应着点读课文注释。

- 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快速地朗读全文。

2. 析读课文:- 学生双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词句。

- 学生试作批注,概括每一则的内容大意。

- 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与学习有关”这个句式说话,如“学而时习之”与学习方法有关,与学习习惯有关”等。

- 教师指导学生就课文中喜欢的成语或短语说话,要说说为什么喜欢它。

3. 理读课文:- 老师下发印有分类式学习笔记的练习纸,请学生根据纸上安排好的类别整理课堂笔记。

- 在“作家作品”类记下: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省曲阜市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完整word版)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完整word版)六年级:《论语》经典诵读教案

经典诵读《论语》教案教案第一课时《论语》教学要点1.了解儒家、道家两家学说的基本思想,理解一些比较重要的概念,如“仁”“礼”“义”“孝”“道”“自然”“无为”等,并能有自己的体会;2.对儒道两家学说的影响及其互补性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掌握其中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

3.诵读、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形成语感。

熟读、背诵一些片段。

教学过程:一、简介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zōuyì)(现在山东曲阜)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之一。

编撰了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孔子逝世时,享年73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是个平凡的老头儿,除多读了些书、多带了些弟子以外,我看和我们家邻居张大爷、李大爷的面孔差不了多少。

说孔子是个老头儿,决无不敬之意。

正是有了这些普通老头儿的一面,孔子才是真正的孔子,才是一个活生生的孔子,才是一个可以靠近的孔子。

假如能和他住在一起,我们可以在春天邀请他一块儿去河里游泳,然后一块儿躺在岸上晒晒太阳。

只要手头没有急事,这个小老头儿肯定会欣然同行。

二、简介《论语》《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论语》写作体例为语录体,语录体一般由问语和答语两部分组成。

大约成书于战国初期。

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今本《论语》共二十篇。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

三、学习“学而篇七章”其中一则。

(P4第三篇)1、根据拼音读正确:(媒体出示)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行有馀力,则以学文。

”1)学生自读,正音。

特别对“悌”的读音强调。

2)学生互相读,做到读通顺、读连贯。

3)指名反馈,教师评价。

2、了解大意。

《论语》教学活动案例【3篇】.doc

《论语》教学活动案例【3篇】.doc
4、第九则:岁寒:然:后凋:
翻译:(
5、第十则:以:行:其:欲:加:于:
翻译:()
这一则的成语是()
【理解第十则】讨论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仁”。“忠”和“恕”是孔子“仁”的学说的两个方面:“忠”的要求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是正面要求;“恕”的要求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反面要求。其中都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翻译本则()
讨论正确的学习方法,强调独立思考的必要性,因为只“温故”而不独立思考,决然达不到“知新”的目的。一定要将知识融会贯通,能在温习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才“可以为师”。
4、第四则:罔:______殆:______
翻译本则()
同学们,这一章的内容带给我们什么思考?对于我们学习有何现实指导意义?
理解2000多年前的圣人之语经久不衰之魅力(小组探究发言,同学们要有自己的思考)
《论语》教学活动案例二
学习目标:
1.积累、理解成语。
2.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背诵课文。
3.培养文言注释能力。
4.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朗读、背诵全文。2.评点《论语》十则内容。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十则内蕴。
教学时数:4课时。
学习方法:1、诵读法2、评点质疑法
《论语》教学活动案例一
教学目标:
1.积累“温故知新”、“见贤思齐”、“任重道远”、“死而后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成语;能准确流畅地朗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2.翻译十则名言警句,深入理解其内涵。
3.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提高思想品德修养。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难点:目标2。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代序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2024-2025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代序教案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3.学生互评:
-同伴评价: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让学生相互评价对方的作业,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小组讨论:教师可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共同分析《论语》选读内容,评价彼此的思考和理解程度。
4.学生自我评价:
-自我反思: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让学生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作业的完成情况,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
6.持续关注:
-关注学生长期发展:教师应关注学生的长期发展,通过持续观察和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趋势和潜力,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教学支持。
板书设计
1.教学内容回顾:
- ①《论语》的背景和作者介绍
- 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解读
- ③《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分析
2.教学内容呈现:
- ①《论语》中的重要概念和思想
教学资源拓展
一、拓展资源
1.相关书籍:《论语译注》、《论语解读》、《论语新解》等,供学生深入研究《论语》的内涵和思想。
2.学术论文:提供一些关于《论语》的研究论文和学术文章,供学生进一步阅读和研究。
3.网络资源:推荐一些权威的网站和在线资源,如中国哲学网、儒家思想网站等,供学生浏览和学习。
4.影视作品:《孔子》、《论语故事》等与《论语》相关的影视作品,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论语》的内容。
5.文化遗址:推荐一些与孔子和《论语》相关的文化遗址,如曲阜孔庙、孔林等,供学生实地考察和体验。
二、拓展建议
1.深入阅读:《论语》选读教材的学习内容只是《论语》的一部分,建议学生课后继续深入阅读《论语》全书,以全面理解孔子的思想和教导。
2.对比研究:鼓励学生对比不同版本的《论语》译注和解读,分析其差异和特点,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3.思维品质:通过分析《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学,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

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

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第一篇:经典诵读教案之《论语》《论语》名句诵读教案一、活动目的走近孔子,了解《论语》一书,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学习兴趣,选诵《论语》片断,为学生进一步诵读《论语》打下基础。

二、活动准备1、《论语》书2、多媒体课件三、活动过程(一)走近孔子1、多媒体出示:20世纪末,80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聚会巴黎,发表了著名的《巴黎宣言》,指出:“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首2500年,从那里汲取智慧。

”同学们知道这个人是谁吗?(孔子)2、多媒体出示孔子的画像和简介。

3、读了简介,看着画像,你感到孔子是怎样的一个人?(教育家、思想家、和蔼可亲、博学多才)4、出示《论语》的一段话。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二)诵读《论语》名句1、介绍《论语》,出示《论语》一书。

2、诵读孔子关于“学习”的言论。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眠,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3、归纳学习步骤:(1)读准,读通句子;(2)借助注释理解句意;(3)想一想,这句话主要讲什么;(4)再次朗读句子。

4、按照这样的步骤学习其他句子。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 ……(三)总结学习《论语》的意义1、孔子告诉我们学习的意义以外,还告诉我胶哪些学习的方法?(出示:勤学、多思、好问、虚心、惜时、培养兴趣……)2、总结:诵读《论语》,不仅仅是学习语言,更是在学习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希望大家做一个有中国灵魂、有世界眼光的人。

《孟子》名句诵读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2、了解孟子对古代认识人的看法,理解文中表达的思想。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能够让学生正确流利朗读全文,能背诵名言名句。

【教学难点】了解孟子对认识人的的看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背诵离娄章句上(十四)的名句二、注重朗读第一步,读准:自由朗读,逐字逐句地读准字音。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优秀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优秀5篇)

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优秀5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语文上册《论语》教案(优秀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论语(苏教版七年级选修教学案例)

论语(苏教版七年级选修教学案例)

论语(苏教版七年级选修教学案例)教学目标:1.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文言阅读能力。

2.感受孔子光辉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

3.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课文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片段并且尽可能背诵。

教学难点: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引导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营造背诵课文的气氛,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

教读本文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教学时数:2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提及“朝圣”,我们自然会联想到那跪拜、跋涉着的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向圣地麦加前行的浩荡壮观情景,还有电影《红河谷》那一老一少一步一拜朝前走令人震撼的一幕。

而在我国人们也把到山东曲阜去看孔庙叫做“朝圣”,同学们知道它的缘故吗?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板书文题),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为儒家的重要经典。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世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而在国外,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全美第7所孔子学院、新英格兰地区第一所孔子学院,于20日在美国麻州大学正式揭牌成立。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先哲的教诲。

二、关于孔子和《论语》的简介:1.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

老百姓叫他做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人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论语〉十则》教学案例
详细描述
总结词:在《论语》十则的教学中,需要重点解析孔子的教育思想和道德观念,同时也要解析其中的难点和深层含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解法
讨论法
案例法
教师对《论语》十则进行逐条讲解,解释每句话的含义和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其内涵。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论语》十则选取了《论语》中的十个代表性段落,涵盖了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
总结词
这十则分别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巧言令色,鲜矣仁”、“吾日三省吾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以及“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这些段落涉及到孔子的教育思想、道德观念、政治主张等方面,是理解孔子思想的重要窗口。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其勇于探索和创新,追求卓越。
教学内容
总结词
详细描述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包含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录,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资料。
《论语》共二十篇,包含了孔子的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语言简练、意义深远,对中国古代及现代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总结,与学生一起分析学习进步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03
02
01
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结果,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调整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进行个性化辅导和额外练习,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障碍。
个性化辅导

初中课文论语教案

初中课文论语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论语》教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了解《论语》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等;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能够阅读和理解《论语》中的语录;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句子,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学会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培养良好的品德素养。

教学重点:1. 掌握《论语》的基本知识,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能够阅读和理解《论语》中的语录,提高古文阅读能力。

3. 学会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掌握《论语》中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介绍《论语》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成书背景、主要内容等。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论语》中的语录,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分享学习心得。

第二课时:1. 课堂讲解:讲解《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深入理解其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

2. 朗读背诵: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论语》中的经典句子,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实践应用:让学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如何将《论语》中的道德观念和人生哲理付诸实践。

第三课时:1. 总结收获:让学生谈谈学习《论语》的收获,提高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有关《论语》的著作,进一步加深对《论语》的理解。

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和自身实际,撰写一篇关于《论语》的学习心得体会。

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知识掌握:通过课后作业、提问等方式,检查学生对《论语》知识的掌握程度。

论语语文教学教案

论语语文教学教案

论语语文教学教案教案:论语语文教学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是以《论语》为教学内容的语文教学教案。

通过对《论语》中的经典文本的学习,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讨论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二、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背景。

2.能正确理解《论语》中的经典文本,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3.能运用《论语》中的经典文本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4.通过学习《论语》,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教学重点:1.学生正确理解《论语》中的经典文本。

2.学生能运用《论语》中的经典文本进行思考和讨论。

四、教学难点:1.学生理解《论语》中的儒家思想。

2.学生能够运用儒家思想进行价值判断和行为规范。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并复习上节课的内容,通过提问回顾《论语》的作者、内容和背景。

2.展示《论语》中的一段经典文本,要求学生大声朗读,并就文本进行讨论。

二、知识讲授(15分钟)1.讲解《论语》中的经典文本的含义和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本的意义。

2.解读《论语》中的儒家思想,帮助学生从中汲取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三、学生练习(3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指定的《论语》中的经典文本,并对文本进行解读和理解。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论语》中的情境演绎,演绎其中的经典故事或场景。

四、讲评互动(20分钟)1.学生代表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和演绎的情境,引导全班进行对话和讨论。

2.教师点评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扩展讨论的内容和范围。

五、课堂小结(5分钟)1.教师对今天的讨论和演绎进行总结,确保学生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2.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任务,要求学生继续阅读《论语》中的经典文本,并进行思考和讨论。

六、作业布置(5分钟)1.要求学生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包括对《论语》中的经典文本的理解和自己的思考。

青少年教育《论语》经典阅读教案

青少年教育《论语》经典阅读教案

青少年教育《论语》经典阅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起源及作用,培养学生对经典的热爱和敬重之心。

2.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录,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和思考能力。

3.通过对《论语》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二、教学内容1.《论语》的历史背景及作用2.《论语》中的经典语录3.课堂阅读和思考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了解和掌握《论语》的历史背景和作用。

- 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录,提高学生的语文表达和思考能力。

2. 教学难点通过《论语》的学习,如何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全面发展。

四、教学准备1.教材:《论语》选读2.投影仪、白板、笔、《论语》朗读音频五、教学过程1.导入(5min)教师首先介绍《论语》的起源和作用,为学生打开一扇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窗口,同时引发学生对经典文化的兴趣。

2.学习《论语》中的经典语录(30min)通过朗读音频和教师的讲解,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录,同时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启发他们反思人生的意义。

3.课堂阅读和思考(40min)教师组织学生分组阅读有代表性的《论语》篇目,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和分享,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和分析,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

4.总结教学(5min)教师针对本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并提醒学生要根据课堂要点进行复习和巩固,培养学生对经典的热爱和敬重之心。

六、教学反思通过对《论语》的学习,学生们对经典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激发学生的思想和言语表达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更多的启示和帮助。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以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语文积累梳理活动案例14——《论语》选读与语言、文化的积累梳理(教学案例)

语文积累梳理活动案例14——《论语》选读与语言、文化的积累梳理(教学案例)

语文积累梳理活动案例14——《论语》选读与语言、文化的积累梳理(教学案例)教学目标:选择高中语文课中《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句,讨论有关语段的思想文化内涵,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

教学方法:1.诵读。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

教读时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请学生结合自己在初中语文课内以及在课外所学到的《论语》语段,向其他同学推荐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布置作业:1、指定《论语》的几个片段,要求认真背诵。

2、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给孔子的颁奖词。

(晋江养正中学谭小松)点评这种课常见到的问题是,教师搬来大量关于孔子和《论语》的资料来贩卖,把工夫花在讨论孔子和《论语》的思想以及中国古代文化上,忽视了阅读、诵读和语言积累的功夫。

学习新的语段,联系学过的语段,重新“盘点”自己的“语料库”,很有好处。

2.文化常识语文课程当然不是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文化,但是要学习好语言和语言的运用,就必须了解甚至熟悉相关的文化知识。

例如,要读懂古诗文,那就需要懂得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可能会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教育科举、宫室建筑、节令时辰、礼仪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古代文化常识。

语文积累梳理活动案例15——古代文化常识梳理下面就中学语文课文中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一些梳理,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学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

一、天文地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有着发达的古代天文学。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覆于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积累梳理活动案例14--《论语》选读与语言、文化的积累梳理(教学案例)教学目标:选择高中语文课中《论语》中的名言警句反复诵读,积累文言词句,讨论有关语段的思想文化内涵,感受孔子的人格魅力和道德修养。

教学方法:1.诵读。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去欣赏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当堂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

教读时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学习积极性。

请学生结合自己在初中语文课内以及在课外所学到的《论语》语段,向其他同学推荐中自己比较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论语》具体涉及到哪些方面的内容,体现了孔子什么观点?如何评价孔子的言行和观点?布置作业:1、指定《论语》的几个片段,要求认真背诵。

2、根据对孔子的了解,写一篇给孔子的颁奖词。

(晋江养正中学谭小松)点评这种课常见到的问题是,教师搬来大量关于孔子和《论语》的资料来贩卖,把工夫花在讨论孔子和《论语》的思想以及中国古代文化上,忽视了阅读、诵读和语言积累的功夫。

学习新的语段,联系学过的语段,重新“盘点”自己的“语料库”,很有好处。

2.文化常识语文课程当然不是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和研究文化,但是要学习好语言和语言的运用,就必须了解甚至熟悉相关的文化知识。

例如,要读懂古诗文,那就需要懂得一些古代的文化常识,可能会涉及到天文地理、历法乐律、典章制度、职官沿革、文化典籍、行政区划、教育科举、宫室建筑、节令时辰、礼仪习俗、姓氏称谓、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的古代文化常识。

语文积累梳理活动案例15--古代文化常识梳理下面就中学语文课文中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一些梳理,希望能借此提高同学们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

一、天文地理中国作为一个农业文明古国,有着发达的古代天文学。

古人认为,天圆地方,天覆于地。

《敕勒歌》中“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就反映了古人这种感性认识。

古人很早就注意到了恒星和行星的区别,把恒星作为行星运动的坐标,划分为若干区域来识别它们。

例如“二十八宿”就是最著名的恒星集群。

古人还将地上的州郡邦国与星空的区域对应起来,称作“分野”。

《滕王阁序》中“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即指洪州是二十八宿中翼、轸的分野。

此外,古诗文中还常常提到北斗星、牛郎星、织女星、天狼星等,并附以浪漫的想象或传说。

银河在古诗文中有多种称谓,如银汉、天汉、星汉、河汉、云汉等。

在中国古代,天文与地理并称。

相传大禹治水,将全国划分为九个州,所以以“九州”这一名称代指中国,沿用至今。

至于名山大川,古诗文中常涉及的有五岳、五湖等。

古代地名还有很多习惯称呼或叫法,容易混淆。

例如山东山西,要分清是指哪座山(崤山、华山或太行山);河内、河外、河东、河西、河南、河北,要分清是指黄河流域的哪个地区;江南、江北、江左、江右、江表,要分清是指长江流域的哪个地方。

另外,还有三秦、三吴、三楚等,各有所指,都要具体把握。

1.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涉及“二十八宿”“牛郎星”和“织女星”等的语句,谈谈它们是从什么角度提及这些星宿的。

2.说说下列句子中的地名指的是什么地方。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寡人之于国也》)(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过秦论》)(3)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过秦论》)(4)马超韩遂尚在关西。

(《赤壁之战》)(5)江表英雄,咸归附之。

(《赤壁之战》)(6)淮左名都,竹西佳处。

(《扬州慢》)3.孔子及其弟子在谈到自然现象时,多用来比喻人事。

谈谈下面几个句子中提到的这些自然现象在句子中的含义。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论语为政》)(2)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子罕》)(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论语雍也》)(4)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

”(《论语子张》)二、纪年纪时自古及今,太阳和月亮运行的轨迹,是我们人类最大的表盘。

寒来暑往,春秋更替,社会生活在日月的轮动中渐进。

中国古代对时间的划分非常细致,既有生活情趣,也富有文化内涵。

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和帝王纪年两种。

干支纪年,是用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依次两两相配而成的一种纪年方法。

例如《赤壁赋》中用“壬戌之秋,七月既望”点明时间。

干支纪年,六十年周而复始。

有些年份,因为发生了重大事件而闻名,例如辛亥革命发生在辛亥年(1911)。

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

例如《岳阳楼记》中“庆历四年春”,即指宋仁宗庆历四年(1044)。

由于干支纪年的循环往复,在宏观的时间尺度上容易造成混乱,古人就常常并用帝王纪年和干支纪年,例如《兰亭集序》中有“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古人纪月,除了用序数,还有一些特殊的称谓。

古人把四季中每个季节的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

用“朔”(初一)、“望”(十五)、“晦”(月末)等名称来标识日期,例如《登泰山记》中的“戊申晦”一句,就记载了作者观看泰山日出是在月末那一天。

古人纪时最为复杂,对一昼夜的时间分割,有过八时段、十时段、十二时段、十五时段、十六时段等不同尺度。

像“平明”“黄昏”,等词语,都是用来纪时的。

南北朝以后,运用天干地支纪时及五更报夜成为主要方法。

例如《与妻书》中“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就表明信是快天亮时写成的。

1.从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与下列纪时名称有关的语句,体会古人纪时的“文化韵味”。

平明、日中、人定、日暮、夜阑、暮春、三春、三秋2.从广义上说,节日也是一种纪时方式。

在学过的古诗文中,涉及哪些古代传统节日?它们的延续情况如何?请归纳整理。

3.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才有年号纪年的?哪一个朝代用一个年号纪年的时间最长?查找历史年表等相关资料,探究年号的长短和社会的治乱之间的关系。

三、姓名字号古人的姓名字号十分复杂。

在春秋时代以前,姓与氏是分开的。

秦以后,姓和氏逐渐不分。

到了汉代,则通称为姓了。

名是人们之间互相区别的符号,在古代社会,婴儿出生几个月后一般由父亲命名。

字是20岁举行加冠仪式以后才起的,《礼记冠义》上说:“已冠而字之,成人之道也。

”字是对名的解释和补充,对名有表述、阐明的作用,因此又叫“表字”,所以,名和字是有关联的。

例如诸葛亮字孔明,白居易字乐天,文天祥字宋瑞,都很容易看出名与字的关系。

有些名与字是相反相成的关系,例如唐代诗人王绩字无功,清代散文家管同字异之。

号是一种固定的别名,因此又叫“别号”。

例如陶渊明号“五柳先生”,李白号“青莲居士”,欧阳修号“六一居士”,又号“醉翁”等。

帝王将相死后还有谥号,是根据其生前品德行为来定的,有专门的《谥法》为依据。

例如“经天纬地曰文”,“克定祸乱曰武”,“照临四方曰明”,“杀戮无辜曰厉”,“早孤短折曰哀”,“年中早夭曰悼”。

帝王赐给大臣的谥号褒扬的居多。

例如北宋范仲淹、司马光的谥号都是“文正”,欧阳修、苏轼的谥号都是“文忠”。

外号也叫绰号,多是表现人物特征的名号,《水浒传》把这种外号艺术发挥到了极至。

1.古人自称称名,称人称字,这是基本的礼貌。

从学过的课文中各举几例加以说明。

2.根据古人的名与字的相关原则,解析下列作家的名、字关系。

(1)班固,字孟坚。

(2)曹操,字孟德。

(3)韩愈,字退之。

(4)刘禹锡,字梦得。

(5)李商隐,字义山。

(6)秦观,字少游。

(7)陆游,字务观。

(8)姜夔,字尧章。

3.下面这些历史人物的名字,都出自我们学过的诗文中,请指出名、字之间的关系。

(1)明代的胡东皋,字汝登。

(2)清代的宋端己,字耻夫。

(3)清代的张孟词,字腾蛟。

(4)清代的奚疑,字子复。

(5)清代的戴殿江,字襟三。

四、礼仪制度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

古代社会,大到国家政治活动,小到家庭生活、人们的交往都要在“礼”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

礼仪的制度化,使中国古代的社会生活具有很强的伦理道德色彩。

《周礼》把礼仪分为五类,即有关祭祀的“吉礼”,包括祭祀自然神和祖先;有关丧葬的“凶礼”,包括凭吊各种天灾人祸;有关军事活动的“军礼”,包括所有的军事行动规范;有关外交活动的“宾礼”,包括朝、聘、会、盟等国事活动,有关个人成长和交往以及王位承袭的“嘉礼”,包括冠礼、婚礼、宴饮之礼、养老礼等。

这些礼仪,都有严格的行为规范。

古人很注意日常交往的礼节,仪表举止、言谈话语、坐立行走都要符合礼仪。

室内的座位,以坐西向东为尊,其次是坐北朝南,再次是坐南朝北,最卑的是坐东朝西。

《鸿门宴》中对这种座次的排列情况有详细的记述。

古人见面常用的礼仪是拜礼和揖礼。

前者主要以叩头跪拜为主,后者则以拱手示意为主。

如果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称为“趋”,以表示敬意。

例如《滕王阁序》中有“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1.以《廉颇蔺相如列传》《苏武传》等为例,归纳古代社会出使的礼仪。

2.以《烛之武退秦师》《季氏将伐颛臾》等为例,分析古代战争中的礼仪和行为规范。

3.《礼记内则》说:“五十始衰,六十非肉不饱,七十非帛不暖,八十非人不暖,九十虽得人不暖矣。

”这种“养老”思想,在哪一篇课文中有所体现?表现了怎样的社会理想?4.下面是《礼记曲礼上》中有关“礼”的格言式的警句,你认为这些说法是否有现实意义?(1)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

(2)敖(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3)富贵而知好礼,则不骄不淫;贫贱而知好礼,则志不慑(4)礼尚往来。

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5)入竟(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引自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第5册)点评要真正学好一种语言,必须了解甚至熟悉相关民族的文化。

学习语文的过程,也应当是了解、熟悉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的过程。

这里的学习民族文化是和学习语言文字结合在一起的。

离开语文,单纯地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学生在高中语文课程中的基本任务。

语文教学中关于文化常识的设计应该把握好这个尺度。

三、生活经验与思想素材的积累和梳理茅盾说,读书应当一边读,一边想自己所经历的相似的人生,或者一边读,一边到现实的活人生中去看。

他的这番话主要是对作家说的,但是对于有志于提高语文素养的人都有用。

多数学生缺乏生活积累,所以他们很难理解那些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影响了他们阅读的兴趣,削弱了积累的欲求,从而也不利于语文素养的提高。

语文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参加社会实践、调查访问的机会,让学生观察生活、关注、参与、体验和感悟人生。

引导学生不断积累思想、积累生活经验、丰富感情。

语文积累梳理活动案例16--“关注社会”面对纷繁的社会,你是否投以关注的目光?面对人生百态,你重视的是什么?让我们一起参与关注社会的活动,提高对人与社会的认识,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深刻的分析能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