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科学 简答,名词解释,论述题总复习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A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1、让.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2、幼儿科学教育本质在于对幼儿实施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科学教育以萌发幼儿的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具有初步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
3、观察是人的感官在脑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感知活动,是一种由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4、幼儿科学教育中的科学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幼儿利用一些物质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的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5、适用于幼儿早期科学阅读的种类一般有谜语、科学诗歌、科学童话。
6、在组织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时,教师首先必须保证游戏的趣味性。
7、测量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方法,其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
8、专门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按照教师指导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正规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非正规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和偶发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9、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10、幼儿科学教育评价是以幼儿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目标,采用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幼儿肯学教育的现象和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注:请使用“√”或“×”符号1、学前儿童指的是进入小学之前的儿童,即0—6岁的儿童。
(√)2、多元智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斯坦伯格、赛西、维果茨基、加德纳,该理论认为人具有多种智力,且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范畴紧密相关而独立存在。
(×)3、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是幼儿科学教育的载体与媒介,是决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4、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而非单纯以教师的知识讲授为主。
(√)5、一般而言,小班幼儿主要采取观察测量;中班以后,主要以非正式测量为主;大班以后,开始尝试利用正式量具进行测量。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简答题汇总
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阐明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确定的原则。
答:(1)全面性与整体性;(2)连续性与一致性;(3)可行性与可接受性;(4)社会性与时代性;(5)辩证统一性。
2.如何正确对待幼儿的好奇好问?答: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直接回答;(2)引导思考、鼓励探索;(3)指导阅读;(4)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
3.联系实际情况阐述集体科学教学活动的实施与指导。
答:(1)明确任务,引起兴趣,导人活动;(2)引导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法进行感知、操作;(3)使学前儿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4)引导学前儿童学习用各种方式进行表达;(5)要注意结束活动的时间及方式。
4.简述教师如何进行区角活动的指导。
答:(1)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2)应让学前儿童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3)观察了解学前儿童的活动,及时提供指导和帮助;(4)指导学前儿童遵守活动规则。
5.分别阐述科学知识教育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和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的涵义?答:科学知识教育目标:是人类在了解自然科学时,希望获得的有关事实的信息和理论的信息。
依据反映层次的系统性,知识可以分为经验知识和理论知识。
科学能力、方法教育目标:是指学习探索周围世界和学科学的方法,如观察、分类、测、思考、表达交流和解决问题等方法,以及发展观察力、思维能力、创造力、动手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学方法是“人们获得科学认识所采用的规则和手段系统”,是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内在因素。
科学情感、态度教育目标:是指对科学活动兴趣爱好的培养,是否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等等,特别强调好奇进取、负责合作、客观、虚心、细心、耐心、信心、自动自发、喜欢创造思考等态度、情感的培养。
6.简述材料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的意义?答:(1)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学前儿童健康作业简答论述题答案
答(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2)儿童服装要宽松。3)合理安排儿童的一日活动。4)预防传染病(5)注意体格锻炼。
?2.简述学前儿童消化系统的卫生要求。
答:(1)注意口腔卫生,保护牙齿。(2)建立合理的饮食制度,注意食物的质量和清洁卫生。(3)饭前饭后不作剧烈的活动。(4)培养儿童定时大便的习惯。
2简述学前儿童体育游戏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
答:小班体育游戏的特点一般是所有儿童做同一动作,共同完成一个任务。规则简单,不带限制。中班体育游戏开始在动作上有所增加,难度也增大并且有限制性,开始有分组,有一定的竞争性,但规则仍要老师进行讲解和示范。大班儿童的体育游戏开始分组,在难度、动作和复杂性和要求上也开始提高,在规则的设定方面开始充分考虑儿童的主动性和自主性。
1幼儿园的劳动活动应注意哪些卫生问题?
答第一,注意环境清洁和安全。第二,劳动要适合各班的年龄。第三,注意个别差异。第四,严禁用劳动惩罚学前儿童。
2简述铁缺乏对学前儿童的影响
答:铁营养状态不良的儿童,易激动或对周围事物缺乏兴趣。铁缺乏影响机体免疫功能,造成反复感染。铁缺乏性贫血对儿童脑的损伤也是不可逆转的。
④学前儿童体育。(1)学习和掌握体育锻炼的方法、规则和知识。(2)培养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3)训练运动能力,增强体质。(4)认识自己身体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以及体育锻炼对健康的作用。(5)学习在体育活动中有关安全和自我保护的知识和技能。(6)培养良好的心理意志品质、个性、智力,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心理健康水平。
?3.简述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设计的步骤。
答:第一,目标的筛选与确定。第二,确定课程。第三,选择与分析材料。第四,确定教学活动类型。第五,制定完成课题的进度表。第六,空间与环境的安排。第七,教学策略的选择。第八,确定评价的目的与方法。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题〔每小题4分,共20分1.发展的连续性:是指个体心理发展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积累的过程。
2. 客体永久性:是指当一个物体从视野中消失后,儿童仍能知道它的存在。
3. 直觉行动思维:就是儿童在动作中进行的思维。
4. 依恋:是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5. 结构性游戏:是有组织的目标导向的游戏,也就是说,儿童在一定目标的指引下,通过操作,将一些无意义的材料变成有意义的结果的游戏。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 至6 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 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第一个形成的是神经系统。
3. 婴儿从4 个月起,开始对颜色有分化性反应,能辨别彩色和非彩色。
4. 微笑是婴儿的第一个社会性行为。
婴儿通过笑能引起其他人对他作出积极的反应。
5.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在同伴群体中的评价标准出现之前,教师是影响儿童最有力的人物。
6. 到了2 岁左右,儿童歌曲的基本结构有了一定的了解,自发唱出来的" 咿呀之歌" 已经具有了歌曲所具备的一个大体的构架和轮廓,心理学家称之为婴幼儿的"轮廓歌"。
7. 托马斯将儿童的气质分为三种类型:容易抚育型、抚育困难型和启动缓慢型。
8. 心理学家Parten 根据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会性参与程度,将游戏分为四种:独自游戏、平行游戏、和合作游戏、联合游戏9. 儿童一般要到六七岁才能获得性别恒常性的认识。
10. 自我意识是一个多维度结构,从形式上看,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
11. 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学习而习得新行为。
12.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来自自主体< 即大脑>,也不是来自客体< 即环境>,而是来自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三、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 4分1.简述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学前儿童心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心理学》练习题参考答案一一、名词解释1.消退抑制:由于条件刺激物不再受到无条件刺激物的强化,而使条件反射逐渐消退,称为消退抑制。
2.怯生:婴儿对不熟悉的人所表现出的害怕反应通常称为怯生。
3.绝对感受性:是指幼儿分辨最小声音的能力,差别感受性是指幼儿分辨不同声音的最小差别的能力。
4.自变量:由研究者主动操纵而变化的变量,是能独立的变化并引起因变量变化的条件、因素或条件的组合。
5.个性:是指一个人在其生活、实践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的总和,指一个人区别于其他人的独特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6.最近发展区: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称为最近发展区。
7.深度知觉:即立体知觉,是对立体物体或两个物体前后相对距离的知觉。
8.儿语:母亲自发地根据婴儿对母亲话语的反应采取有效的声调,这就是儿语。
9.视敏度:指精确地辨别细致物体或远距离物体的能力,也就是发觉对象在体积、形状上最小差异的能力,俗称“视力”。
10.分离焦虑:是指婴儿与某个人产生了依恋以后,又要与所依恋的人分离,表现出的伤心、痛苦,并且强烈的拒绝分离。
11.镜像自我:从外界(客观、他人)得到的关于自己的印象为社会自我。
镜像自我由三个部分组成:第一是他人关于自己外表、形象的印象;第二是他人对自己外表评判的印象;第三是某些自我感觉。
12.自我描述性言语:指的是婴儿用来描述自己行为的那些单词句,和包括由“我”、“我的”及自己的名字加上谓语成分所构成的句子。
:、简答题1.婴儿动作发展有何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首尾规律)(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远近规律)(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大小规律)(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2.婴儿自我意识发展的指标是什么?(1)对特征的识别。
(2)对于模仿实验者演示的动作感到苦恼。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活动指导》习题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后习题参考答案第1章(一)名词解释1.科学科学最初指分科而学,现在指将各种知识通过细化分类(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研究,逐渐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概括地说,科学就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和严密逻辑论证的,关于客观世界各种事物的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知识体系。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的活动对周围的物质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并寻求答案的探索过程;也是学前儿童获取广泛的科学、技术经验和具体事实,主动建构表象水平之上的初级科学概念,学习各种科学方法和技能、发展智力的过程;还是发展学前儿童的好奇心,使其感受到自己的能力,从而得到愉悦的情绪体验,产生学习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以及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积极关注和爱护的过程。
3.科学态度科学态度是个体基于对科学本质的理解、对科学价值观认同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情感和行为倾向。
4.科学精神科学精神是个体在科学活动中所形成和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是各种科学价值观、科学品质及行为准则的整合。
(二)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社会发展。
学前儿童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人才资源。
国家的繁荣昌盛,除了依靠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以外,还需要培养大批的科学技术专业人才,对学前儿童进行科学教育,有利于培养未来的科技专业人才。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与自身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助于激发学前儿童的好奇心,培养其科学兴趣和探究周围世界的积极态度;有助于帮助学前儿童积累早期科学经验、发展智力,并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和技能;有助于培养学前儿童的主动性、自信心、独立性、创造性等性格品质。
2.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探究的本质。
(1)学前儿童科学探究是探知客观世界经验层次的科学知识;(2)学前儿童科学探究是探索世界、建构理论和获取知识的过程;(3)学前儿童科学探究是培养学前儿童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有效途径。
学前儿童科学简答名词解释论述题总复习答案
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6.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7.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8.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9.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概念的一种方法。
10.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1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学前游戏论》考频资料i汇总情况——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报告
q名词解释(4小题*4分=16分)1.纽曼的“三内说”P1-25 :纽曼提出,用控制(control)、真实性(reality)和动机(motivation)这三种指标来确定一种活动是不是游戏。
游戏的特征是内部控制、内部真实、内部动机。
2.角色扮演P1-32:是一种特殊的游戏动作,是儿童以自身或他物为媒介对他人或他物的动作、行为、态度的模仿,也可以说是一种象征性动作。
3.需要P1-35:是推动人去活动是内在力量。
4.内部动机P1-35:游戏不受外部规则或社会性要求的制约,游戏者是为游戏而游戏,玩即目的。
5.游戏性体验P1-36:儿童作为游戏的主体,在游戏中总会产生对于这种活动的主观感受或内部的心理体验,它影响着儿童对于游戏的态度(如积极或不积极)和评价(喜欢或不喜欢),这种在游戏中产生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就是游戏性体验。
6.象征性游戏(符号游戏)P2-43:是儿童以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完成以物代物、以人代人为表现形式的象征过程,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形式。
7.合作游戏策略P2-45:以集体共同的目标为中心,有达到目标的方法,活动有严格的组织,小组里有分工,常有较明显的组织者或领导者。
8.表演游戏P2-48:是指按照童话、故事中的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
9.角色游戏P2-48/7-191:是以模仿和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
10.体育游戏P2-48:是以发展基本动作(走、跑、跳、投掷、攀登等)为主的游戏。
11.音乐游戏P2-48:是在音乐伴奏或歌曲伴唱下所进行的游戏。
12.情景转变P2-56:是使行为脱离它原有的真实生活情景即动作脱离真实背景。
13.以物代物P2-57:是用一种东西代替另一种不在眼前的物体,并且能够用被代替物的名称命名当前的物体。
14.角色行为P2-59:是以他人为参照系,根据表象来模仿别人的行为。
它既是角色扮演的最基本的成分,也是最早出现的成分。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A卷参考答案一、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1、让.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2、幼儿科学教育本质在于对幼儿实施科学启蒙教育,其目的主要是通过科学教育以萌发幼儿的科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让幼儿具有初步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
3、观察是人的感官在脑指导下进行的有意识、有组织的感知活动,是一种由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
4、幼儿科学教育中的科学实验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师或幼儿利用一些物质材料、仪器或设备,通过简单的演示或操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验证的一种方法。
5、适用于幼儿早期科学阅读的种类一般有谜语、科学诗歌、科学童话。
6、在组织幼儿的科学游戏活动时,教师首先必须保证游戏的趣味性。
7、测量作为幼儿科学教育的重要方法,其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测量意识。
8、专门的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按照教师指导程度的不同,可分为正规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非正规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和偶发性幼儿科学教育活动。
9、幼儿园环境是指幼儿园内幼儿身心发展所必须具备的一切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总和。
10、幼儿科学教育评价是以幼儿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目标,采用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幼儿肯学教育的现象和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作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二、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注:请使用“√”或“×”符号1、学前儿童指的是进入小学之前的儿童,即0—6岁的儿童。
(√)2、多元智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有斯坦伯格、赛西、维果茨基、加德纳,该理论认为人具有多种智力,且与特定的认知领域和范畴紧密相关而独立存在。
(×)3、幼儿科学教育的方法是幼儿科学教育的载体与媒介,是决定幼儿科学教育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所在。
(×)4、幼儿科学教育重在激发幼儿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而非单纯以教师的知识讲授为主。
(√)5、一般而言,小班幼儿主要采取观察测量;中班以后,主要以非正式测量为主;大班以后,开始尝试利用正式量具进行测量。
学前儿童心理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0-6岁学前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纵向研究:对一个或一组儿童进行定期的、系统的随访观察或追踪,找出心理发展过程的系统特点。
3.实证研究法:研究者通过一定的控制手段,观察、测量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应变化,最最后冲这些变化中找出规律。
4.横向研究 :在同一个时间对某个年龄组或几个年龄组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童的心理发展水平进行观察,求求出某种心理水平的代表值,或求出几个年龄组儿童的代表值加以比较。
以比较。
5.直觉行动思维:是指思维活动离不开儿童自身对物体的感知,离不开儿童自身的动作,儿童在动作中进行思维。
6.具体形象思维:是指依赖于事物的具体形象、表象的联想而进行的思维,介于直觉行动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性的思维方式。
7.记忆策略:是指我们为提高记忆效果而采用的手段以及对自身记忆多动的有意识控制的心理活动。
8.自传体记忆:是指到了学前期,幼儿能对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比较复杂的具体事件的记忆。
9.记忆恢复:是指学习某种材料后,相隔一段时间后所测量到的保持量,比学习之后立即测量到的保持量要高。
10.自我中心语言:讲话者不考虑他在于谁说话,也不在乎对方是否在听他讲话,他或是对自己说话,或由于和一个偶然在身边的人共同活动感到愉快而说话。
11.同伴关系: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关系,或者主要指同龄人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在交往过程中建立和发展起来的一种人际关系。
12.亲社会行为: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对他人有益或对社会有积极影响的行为,包括谦让、帮助、合作、分享、安慰和捐赠等。
13.依恋:婴儿与母亲或其他养育者之间形成的亲密的、持久的情感关系。
14.移情是体验他人情绪情感的能力。
15.性别稳定性儿童对自己的性别不随年龄、情境等的变化而改变这一特征的认识。
16.观察学习通过观察他人通过观察他人(范(范型或榜样)所表现的行为及其结果而习得新行为。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2.系统性原则3.3.科学小制作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6.科学7.学前儿童教育活动8.偶发性科学活动9.观察法10.科学教育11.小实验12.技术13.行为核对14.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15.作品分析法16.时代性要求二、填空题1.科学技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功能,第一是__________________,第二是生产力功能。
2.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选择与编排的具体方法主要有三种,(1)是以季节为主线选编内容;(2)是采用单元式选编内容;(3)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前儿童的科学”是不同于成人的科学的,前者是以动作逻辑为基础,后者以________________为基础。
4.学前儿童就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内容突出体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观点:第一是强调以探究为中心的科学观;第二是强调科学、技术和社会的相互作用观;第三是强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选择科学教育材料的原则包括材料的生活性、材料的探索性、、材料的丰富性层次性等。
7.正式量具测量是指以通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物体进行测量。
8.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是指根据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总目标确立的、按学前儿童年龄阶段划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
9.为了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家庭成员可以采取以下方式鼓励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1) 关心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父母参与学前儿童的探索活动。
10.测量的类型包括观察测量、非正式测量和。
11.教师在指导与实施散步活动时,制定的活动计划,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前教育思想史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目+答案
一.名词解释1.早喻教贾谊认为,对君主继承人的教育在其未出世前就要进行。
2.闻见结合颜之推认为,闻见结合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他提倡“眼学”,重视亲身直接观察以获取知识。
所谓“眼学”,包括书本知识的学习和实践经验的积累。
他认为听闻也可开阔眼界,但不能轻信,主张闻见结合,既要耳闻,更须目睹。
只有这样,方能获得真正的学问。
3.耕读相兼(注意与gong) 恩张履祥提倡耕读相兼。
他提出“读书者须知农事,务农者亦须读书,无论农人还是士子均须自幼耕读相兼。
4.分层致功唐彪指出,儿童学习要做到先易后难,就必须分层致功。
如果部分层次,不循次序,企图一步登天,那么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5.端本清源康有为认为,孕妇在怀孕后就应入人本院进行接受胎教。
他提出从重视环境、教导孕妇等方面着手进行胎教,从而为人一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简答题2011年1月1.简述人本主义教育理论 P388人本主义教育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盛行的一种教育思想。
它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主张教育是为了培养心理健康、自我实现和富于创造性的人,学校必须提供最好的条件,并创造促进人们学习和成长的良好的心理气氛,使每个学生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佳状态。
联系:人本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弗洛姆、奥尔波特。
2.简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蔡元培在批判封建主义教育宗旨的基础上,根据资产阶级的需要,提出了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和美育“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其中,军国民教育即军事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即智育;公民道德教育即德育。
世界观教育是蔡元培教育理论的最高目标;3.简述卢梭自然教育思想的核心 P285.1)强调对幼儿教育必须遵循自然,顺应幼儿的自然本性,即顺应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教育。
2)要求把儿童在教育中的被动地位变为主动地位,多给儿童以自由,尊重儿童的天性,使儿童真正成为教育上的主人。
4.简述夸美纽斯儿童智育的主要内容夸美纽斯指出,儿童在人生的头6年应掌握的知识有:1)各类自然事物。
学前儿童科学简答,名词解释,论述题总复习答案(1)
6.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跟 容,并制定一个不雅观看核对表。
评 价者按照不雅观看到的状况或举动, 比照不雅观看核对表中的各个工程 思想的知识系统,是社会实际经 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际中到检 验跟展开。
逐条检核检束,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 灯号,并进展评定的一种办法。
7.学前儿童教诲活动:是指有 目的、无计划指导儿童活动的, 14.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那么:是 多种办法的教诲过程。
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 理,应从自然界的全部出发,根8.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据客不雅观法那么,精确阐明学前儿童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景象 跟自然物。
一、名词阐明儿童由外界情况诱发引起,并围 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景象展开的一种科学探究活动,是科学教 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1.学前儿童科学教诲状况: 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 15.作品分析法:是按照学前儿 养的展开,由教诲者创设、计划 的一种存在科学教诲价值的环 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 9.不雅观看的办法:是指教师有目 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 科学素养展开程度的一种办法。
境。
的、无计划地结构跟启发学前儿 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不雅观世界的事物与景象,使之获得具体 16.时代性恳求:是指要按照时 代展开、科学技能的进步,来选 编科学教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 2.系统性原那么:是指选编的科 学教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 由 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 不雅观点的一种办法。
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曾经清楚 到未知的认知法那么编排。
跟上时代与科学技能的展开, 向现代化。
面10.科学教诲:是培养科学技能3.科学小制作:的确是学前儿童 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 或其他自然材料跟无毒无害的 人才跟进步夷易近族科学素养的教1.把持材料对学前〔1〕简答题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诲是系统 儿童展开有何要紧意思?教学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 人的科学化的教诲活动。
把持材料是学前儿童深造科学 废旧材料制作各种庞杂的玩具 的货色;〔2〕把持材料可以促 或陈设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 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展开;〔 把持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 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新中国学前教育史上名词解释、论述、填空
中国学前教育史名词解释1、保傅制度2、“备三母”制:3、朱熹的“眼前事”4、“三、百、千”5、蒙养院6、幼稚园7、民国时期的《幼稚园课程标准》8、蔡元培的儿童教育主张:“尚自然”“展个性”。
9、蔡元培的学前儿童公育的理想。
10、行为课程11、陶行知,幼稚园“新大陆”= 陶行知幼稚教育的服务方向12、陶行知,幼稚园的三种大病13、'整个教学法'14、社会化幼稚园课程15、《幼儿园暂行规程》(简称《暂行规程》);《幼儿园暂行纲要》(简称《暂行纲要》)16、《幼儿园教育纲要》(1981年)17、中国1989年《幼儿园管理条例》18、1996年,我国《幼儿园工作规程》19、《儿童权利公约》;20、军事民主制时期的军事体育训练21、五指活动?论述1、颜之推提出的学前家庭教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2、试析康有为的婴幼儿教育思想。
3、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多层次的学前教育师资培训体系。
4、中国学前教育从传统的家庭教育向社会教育转变的必然性5、幼稚园行为课程教学法的要点和基本精神6、陈鹤琴对学前教育科学化、中国化的贡献及其意义7、陶行知对幼儿教育民族化、科学化的贡献及对当今幼教的启示8、分析中国古代儿童家庭教育方法的经验和局限答案名词解释1、保傅制度所谓的保傅制度,是指我国古代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
2、“备三母”制:所谓的“备三母”制,是指我国古代在后宫挑选女子担任乳母、保母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的制度。
3、朱熹的“眼前事”在教育内容上,朱熹提出,15岁以前的儿童,主要是就儿童日常生活接触的“眼前事”去教他们,就教者而言,是“教事”,就孩子而言是“学其事”。
他认为学必自近者易者始,并认为学问之道只就眼前日用的开始,初学应给以简单容易的内容。
儿童主要是学习眼前日用之事,是“知之浅而行之小也”。
4、“三、百、千”三:宋,王应麟《三字经》,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童蒙读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环境:是指为了促进学前儿童的科学素养的发展,由教育者创设、规划的一种具有科学教育价值的环境。
2.系统性原则:是指选编的科学教育内容是按照由近及远、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由已知到未知的认知规律编排。
3.科学小制作:就是学前儿童在教师的指导下,用纸、布、泥或其他自然材料和无毒无害的废旧材料制作各种简单的玩具或陈列品,使儿童在这种动手动脑的活动中积累简单的科学经验,掌握一些粗浅的科技知识和操作技能。
4.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评价:是以科学教育为对象,根据一定的目标,采用一切可行的评价技术和方法,对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现象及其效果进行测定,分析目标实现程度,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5.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材料:是指辅助科学教育进行的,用来帮助儿童进行科学学习的各种工具。
6.科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的知识体系,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并在社会实践中到检验和发展。
7.学前儿童教育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儿童活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
8.偶发性科学活动:是指学前
儿童由外界情景诱发引起,并围
绕着偶然发生的科学现象展开
的一种科学探索活动,是科学教
育中特有的一种活动。
9.观察的方法:是指教师有目
的、有计划地组织和启发学前儿
童运用多种感官,去感知客观世
界的事物与现象,使之获得具体
的印象,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
概念的一种方法。
10.科学教育:是培养科学技术
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的教
育。
具体地说,科学教育是系统
传授数学、自然科学知识,实现
人的科学化的教育活动。
11.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实验的
方法:是在人为控制条件下,教
师或学前儿童利用一些材料、仪
器或设备,通过简单演示或操
作,对周围常见的科学现象加以
验证的一种方法。
12.技术:①泛指根据生产实践
经验和自然科学原理而发展成
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与技能。
②
除操作技能外,广义的还包括相
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
以及生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
序、方法。
”
13.行为核对:是在观察前依据
所需观察的目标,确定观察内
容,并制定一个观察核对表。
评
价者根据观察到的事件或行为,
对照观察核对表中的各个项目
逐条检核,并在符合的条目上做
记号,并进行评定的一种方式。
14.内容选编的科学性原则:是
指选择的内容必须符合科学原
理,应从自然界的整体出发,根
据客观规律,正确解释学前儿童
周围生活中的有关的自然现象
和自然物。
15.作品分析法:是根据学前儿
童的各种作品(图画、泥塑、所
编故事、儿歌等)分析学前儿童
科学素养发展水平的一种方法。
16.时代性要求:是指要根据时
代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来选
编科学教育内容,使选编的内容
跟上时代与科学技术的发展,面
向现代化。
简答题1.操作材料对学前
儿童发展有何重要意义?(1)
操作材料是学前儿童学习科学
的工具;(2)操作材料可以促
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3)
操作材料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积
极的情感及意志力。
2.科学经验与科学概念的区别
与联系?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
前儿童初级科学概念的形成,依
赖于科学经验的获得。
脱离了科
学经验的概念学习是不可行的,
科学经验是学前儿童形成初级
的科学概念的基础,科学经验影
响着初级科学概念的内涵,并有
效地丰富和发展着学前儿童的
初级科学概念。
相反,如果只是
重视科学经验的获得,而忽视科
学概念的形成,显然也是不合适
的。
在科学学习中,不能迁就学
前儿童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不能
满足于感知表面现象,而要努力
引导学前儿童整理零散的知识
经验,促进初级的科学概念的形
成,并逐渐提高概念水平,促进
学前儿童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
与发展。
3.简述科学与技术的区别。
(1)
科学是以认识自然为目的,而技
术是以改造自然为目的。
(2)科学回答的是“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而技术回答的是“做什么”、“怎样做”的问题。
(3)科学是发现新知识的过程,而技术是创造、发明新产品的过程。
4.简述在观察方法的运用过程中应注意哪几点?(1)尽可能进行现场的观察;(2)调动学前儿童的各种感官参与观察;(3)引导学前儿童多角度地观察事物与景象;(4)指导学前儿童学习观察方法。
5.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依据有哪些?(1)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心理学依据;(2)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社会据;(3)确定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的学科依据。
6.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内容具有什么特点?(1)在引导学前儿童了解周围环境的同时,了解人体自身;(2)让学前儿童感受技术、崇尚科学;(3)在认识周围环境的同时,进行环境保护教育;(4)把认识个别物体的属性和认识物体的多样性结合起来;(5)从学前儿童的身边取材。
7.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新进展?(1)科学教育的目标是以科学素质为出发点培养学前儿童的完整人格;(2)科学教育内容是基于学前儿童的生活背景来建构;(3)科学教育方法应以学前儿童亲自探究的方式进行。
8.科学活动中的材料应如何投放?(1)材料的投放要有明确的主题并且紧扣具体活动目标;
(2)投放材料难度形成一定的
层次;(3)投放材料的开放
性;(4)同种材料与多种材料
的灵活运用。
9.简述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目标
确定的原则?全面性与整体性;
连续性与一致性;可行性与可接
受性;社会性与时代性;辩证统
一性。
10.请结合实例说明教师在学前
儿童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扮演的
角色?(1)教师是学前儿童探
究性学习活动的支持者;(2)
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习活
动的促进者;(3)教师是学前
儿童探究性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4)教师是学前儿童探究性学
习活动的反思者;(5)教师首
先是个研究者。
11.散步活动实施与指导的要点
是什么?制定活动计划,要粗而
灵活;明确散步的概念;明确散
步的目的;在散步时进行随机教
育。
12.请结合实例说明“做中学”对
学前儿童的意义?(1)以儿童
的好奇心为基础,从日常生活出
发,更好的了解自然界;(2)
带着问题做实验,探究性的学习
的方式,帮助儿童自己建构科学
知识;(3)对于儿童语言发展
与人际交往的促进。
13.在进行区角活动的材料设计
时,除了要求材料在性能上安全
可靠外,还应考虑哪些因素?
(1)材料的探索性;(2)材料
的新颖程度;(3)材料的易理
解性;(4)材料的丰富性;(5)
材料的层次性。
14.如何正确对待学前儿童的好
奇好问?对于学前儿童的这些
问题,始终应该持鼓励、支持的
态度,具体可采用以下方法:(1)
直接回答;(2)引导思考、鼓
励探索;(3)指导阅读;(4)
启发联想;(5)留下期待。
15.什么是“STS”教育?幼儿园
“STS”教育的特点有哪些?
“STS”教育是近年来世界各国科
学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的
科学教育构想,以强调科学,技
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以及科学
技术在社会生产、生活和发展中
的应用,以此为指导思想而组织
实施的科学教育。
特点:首先,
幼儿园“STS”教育必须是建立在
学前儿童的经验层次上的。
其
次,幼儿园“STS”教育是儿童科
学教育的拓展。
16.以实例说明观察活动的指导
要点?尽可能提供实物、实景;
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参与观察;
引导幼儿多角度地观察事物;指
导幼儿学习观察方法。
17.什么是社会资源?社会资源
的范围包括哪几个方面?科学
教育中的“社会资源”是指学前
儿童所在地区或邻近地区中,可
以利用于科学教育内容的一切
人力、物力、自然环境和社会组
织等。
社会资源的范围可分为下
列四个方面:(1)自然资源;
(2)物力资源;(3)组织资源;
(4)人力资源。
18.简述科学玩具与游戏的运
用?(1)在选择游戏时,应注
意游戏的科学性、趣味性、活动
性、规则性。
(2)让学前儿童
有充分活动的机会,师生共同游
戏。
19.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的社会资源在选择与利用时应注意哪些方面?(1)选择适合的社会资源:选择时,要充分地考察资源的适应性,包括学前儿童年龄的适应性、内容的适应性、空间的适应性、路线的适应性等问题。
(2)能配合学前儿童学习能力、兴趣及需要:选择时,应以能启发学前儿童思考的社会资源为佳,不仅如此,所选择的社会资源还要能引导学前儿童扩大、延续学习的,也就是选择的科学教育社会资源,不仅在本次教学中起到作用,而且能因此而诱发孩子再次探索的兴趣,或再次观察的愿望,这样才能真正对孩子学习科学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