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讲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2 明清时期的农耕经济
1.明清时期农耕经济的繁荣。
2.明清时期手工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3.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与工商业市镇的兴起。
4.“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及“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主干梳理]
考点一 农耕经济的发展
1.农业
(1)农耕技术:生产技术水平明显提高,双季稻得到大面积扩种,玉米、甘薯等高产农作物被引进和推广。
(2)灌溉工具:明清时期出现了风力水车。
(3)农业著作: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2.手工业
(1)生产规模:明代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成就
①制瓷业⎩⎨⎧a.明代烧制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
b.清代根据欧洲人的订单,专门烧制西餐用具和鱼缸等。
c.明清时期,瓷器种类丰富,青花瓷、彩瓷、珐琅彩争奇斗艳。
②丝织业: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杭州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3.商业
(1)城镇商业繁荣
①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②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货币作用增强。
③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2)商业市镇发展:出现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等四大商业名镇。
4.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1)条件: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①时间:明朝中后期。
②地点:江南。
③行业:丝织业。④标志: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⑤性质:是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3)特点⎩⎨⎧①地区性和不平衡性突出。②发展缓慢。 (4)缓慢原因⎩⎨⎧①政府采取加强控制和掠夺的手段予以压制。
②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③根本原因:落后的封建制度的阻碍。
考点二 农耕经济的迟滞
1.“重农抑商”政策
(1)原因:社会上出现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3)表现:明清时期政府实行专卖制度,加征民营商业的商税。
(4)评价
①积极⎩⎨⎧a.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
b.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
c.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②消极:强化了自然经济,在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从根本上造成中国的落后。
2.“海禁”与“闭关锁国”
[巧学妙思]
[图解历史] 古代手工业
[微点拓展] 明清商帮出现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传统重土亲乡观念的影响;商人借助群体的力量维护商业利益和自身安全。
(2)影响: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构图解史] 影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概念辨析] “海禁”与闭关锁国
“海禁”是指明清时期严厉禁止私人出海贸易,海外贸易必须在官方的主持下进行,主要是防内。闭关锁国是指明清时期严格限制外商来华贸易,如清朝规定一切对外贸易均在广州“十三行”进行,主要是防外。
[漫画解史] 清“闭关锁国”政策
★实质反映闭关锁国政策实施的根源与目的都是保护小农经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图解历史] “海禁”“闭关锁国”及“重农抑商”政策的关系
1.史实概念——广州十三行
十三行是清政府指定专营对外贸易的垄断机构,又叫“洋行”或“洋货行”。十三行反映了清朝
政府实行“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对外国的侵略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也阻碍了中国与世界的联系与经济往来,使中国逐渐落伍于世界。
2.史论概念——中国资本主义萌芽
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新的工场手工业经营形式,工场主雇佣雇工根据市场需要进行生产,这种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被称为“资本主义萌芽”。它是封建社会内部的一种新的生产关系,具有进步性。
3.史学争鸣——明清时期的社会转型
一种观点认为明朝后期开始,中国社会开始了社会转型,已滋生新的近代社会因素——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发展、进步思想的产生等,成为中国早期近代化的特点;一种观点认为中国明清社会虽然经济繁荣,但并不具备向近代“经济社会”过渡的条件,因为从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的角度看,中国传统的封建制度与政策是阻碍资本主义成长的。
主题一“落日余晖”——明清时期的工商业
[史料研读]
史料一明清时期,出现了不少著名的产棉区,如山东东昌府所产棉花,“商人贸于四方”;江苏松江府一些地区种棉花的占百分之七八十。福建漳州府和汀州府是烟草专业户集中的地区。北京丰台草桥一带各村庄都种花卉,被誉为“花乡”。明清商业继续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农工产品种类多达两百余种。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蓬勃兴起。
史料二明中后期“奴富至数百万,初缙绅皆丑之,而今则乐与之为朋矣”;“缙绅家之女(婚嫁)惟财是计,不问非类”。
——《林居漫录》史料三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统一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缝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
┃解读史料┃
1.史料一说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市镇出现;小农经济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城镇经济空前繁荣。
2.史料二表明明代商品经济发展,货币流通数量巨大,商人地位提高,社会拜金风气盛行。3.史料三反映了“机户”和“机工”之间、“店主”和“居民”之间实际上存在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萌芽存在的典型现象。
┃运用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