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加莎·克里斯蒂《尼罗河上的惨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加莎·克里斯蒂
《尼罗河上的惨案》
“Death On the Nile”
被誉为“侦探小说女王”的阿加莎·克里斯蒂(Agatha Christie, 1890—1976)是英国小说家,剧作家和诗人。从1920年发表的处女作《斯泰尔斯的神秘案件》开始,她一生共创作了八十多部侦探小说,一百多个短篇,十七部剧作。在全球,她的侦探小说被译成一百多种文字;在西方,她的侦探小说重印达数百次,销售量仅次于莎士比亚的作品和《圣经》。她的小说还不断的被搬上舞台和银屏,我国观众比较熟悉的就有《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上的惨案》和《阳光下的罪恶》等影片。
1890年9月15日,阿加莎·克里斯蒂生于英国德文郡托尔奎,原名阿加莎·玛丽·克拉丽莎·朱勒(Agatha Mary Clarissa Miller)。童年时代的阿加莎在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中成长。父母亲是美国人,一个开朗随和的绅士,母亲是英国人,对子女的教育有着独到的见解。阿加莎一生虽未受过正式的学校教育,但小时候,母亲就培养她在家学习音乐和外语,还经常给她讲故事和朗读文学名著。据阿加莎的女儿回忆:“她的兴趣很广,从音乐到游泳无所不精,还弹得一手好钢琴。”阿加莎的母亲还鼓励她向姐姐麦琪学习写作诗歌和短篇小说,排演一些短剧。麦琪在家中是公认的“才女”,常在《名利场》亲志上发表短篇小说。正是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阿加莎自小就与文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阿加莎·克里斯蒂16岁到巴黎学习声乐,但因嗓音不好,没能当成演员。后来,在母亲和姐姐的鼓励下,早年对文学的兴趣再一次燃起,而对侦探小说创作的兴趣则得益于姐姐对她的影响。阿加莎后来回忆:“在我很小的时候,麦琪就给我讲述了夏洛克·福尔摩斯的故事,将我引入侦探小说王国的大门。从此,我紧随她在侦探小说王国中游历。”每读一部侦探小说,姐妹俩就互相讨论,交换看法。姐姐曾抱怨当时的侦探小说大多拙劣不堪,读了开头就能让人猜出结局,找出罪犯。这一抱怨竟被阿加莎看作是一种挑战,她在心中暗暗埋下一个理想,那就是写出情节曲折、扣人心弦、出人意料的侦探小说。
1914年,阿加莎与阿奇博尔德·克里斯蒂结婚。婚后不久,丈夫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她也在医院里当志愿护士,在药房里工作。药房里四周都是药物、毒品,阿加莎开始构思以投毒案为题材的第一部侦探小说,名为《斯泰勒斯疑案》(1920)。这部作品投稿六次均被退回,第七次才被出版社接受。
有侦探小说就需要有一名侦探,为了不与夏洛克·福尔摩斯雷同,阿加莎想构思一个新的人物,后来,她在自己生活的教区找到了灵感,这里侨居着许多比利时移民,移民中各式各样的人都有,一定也会有退休的警官。于是,她决定塑造一个比利时侦探:他作过检查官,略通犯罪知识,依靠心理分析的方法破案,是一个精明、利落的矮子,总是在整理东西,喜欢什么东西都成双成对、方方正正。最后,这个留着大胡子、足智多谋、思路敏捷、又有些怪癖的比利时侦探被定名为埃居尔·波洛。大侦探波洛这个形象首次在《斯泰勒斯疑案》中登场,在克里斯蒂的第六部作品《罗杰·艾克罗伊德凶杀案》(1926)中一举成名,他的作者确立了侦探小说作家的地位。波洛在克里斯蒂笔下三十部侦探小说中出现,成为家哈户晓的名人。其中较著名的有《东方快车谋杀案》(1934),《ABC谋杀案》(1936),《牌中牌》(1936),
1
《尼罗河惨案》(1937)等。1975年,波洛在克里斯蒂的小说《幕》中死去。为此,纽约时报还在头版头条发表文章悼念这位大侦探。
1930年,克里斯蒂在《牧师家的谋杀案》中起用新的角色——来自英国乡村的女侦探玛普尔小姐。她好奇心十足,没有她不知道的,没有她听不到的事,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侦探。与波洛不同的是,她常在乡间茶前饭后的闲谈中发现线索,并凭着直觉找出罪犯。其它有关玛普尔小姐的小说有《藏书室女尸之谜》(1942),《谋杀启事》(1950),《镜子横裂纹》(1962)等。
1928年,阿加莎·克里斯蒂的第一次婚姻失败,1930年,她又嫁给考古学家马克斯·埃德加·马洛温,阿加莎陪伴丈夫在伊拉克和叙利亚度过了许多年,她一面同丈夫研究考古学,一面从事写作,结果产生了一些以中东为背景的作品,如《麦斯·波塔米亚的凶杀》(1936),《尼罗河上的惨案》等。
1940年,阿加莎·克里斯蒂不满意人们对她的侦探小说改编为剧作的方法,她开始正式创作剧本。1947年,为庆祝英女王八十五岁生日,克里斯蒂创作了一部三十分钟的广播剧,名字叫《三只瞎老鼠》,后来又改编成三幕惊险剧,改名为《捕鼠器》。剧中有三个主要人物:一位诅咒生活、贪图享受的年轻姑娘;一个逃避生活渴望母爱的小伙子;一个要对仇害他人的残忍好复仇的小男孩。该剧1952年在伦敦使者剧院首演,至今屡演不衰,成为英国戏剧史上上演时间最长的一部作品。
以埃及为舞台的《尼罗河上的惨案》写于1937年,并于1978年改编为电影。
年轻、漂亮的林内特·里奇韦小姐是英国最富有的女人。万不料这位千金一夜间嫁给身无分文的穷小子——赛蒙·多伊尔。接着旋风般地飞往埃及,在尼罗河畔开始了他们的蜜月旅行。
赛蒙从前的未婚妻,林内特的好朋友杰奎琳·德·贝尔福特也跟随这对新婚夫妇来到埃及。她不甘心自己在情场上的失败。一路上,无论多伊尔夫妇直到哪里,杰奎琳就跟到哪儿,使多伊尔夫妇游兴索然。在卡纳克号游轮上她喝醉了酒,死死缠住赛蒙,声言要报复。募然间一声枪响,杰奎琳开枪打伤了赛蒙的腿,深红色的血慢慢浸透了他膝盖下的裤脚。当天夜里11点半人们突然发现林内特被杀死在床上,太阳穴中弹。周围的气氛顿时紧张。
大侦探波洛也正好乘坐卡纳克号游轮度假。凶手究竟是谁呢?似乎不可能是赛蒙和杰奎琳。因为在林内特被杀的这一段时间里,有充分的事实证明他们均不在现场:赛蒙膝盖受伤,无法行走,杰奎琳则由人看管。第二天,林内特的女仆和一位女作家相继被害,案情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然而波洛镇定自若。他仔细地审问了所有怀疑对象,又重新分析了案情。最后他从林内特房间里的一个空的指甲油瓶子里发现了疑点。为什么瓶子里剩下的液体不是指甲油而是红墨水?又从这空的红墨水瓶子想到杰奎琳开枪后赛蒙嚷着要人们走开是为什么?最后,他得出了惊人的结论:林内特不是死在赛蒙受伤之后,而是之先,凶害林内特的凶手不是别人,正是杰奎琳和赛蒙。为了夺取林内特的百万家产,二人精心设计了这场谋杀案。首先赛蒙让杰奎琳朝地面开一枪,接着便在膝盖上撒上红墨水,以造成瘸脚不能做案的假象。他跑进林内特的舱房向熟睡的林内特头上开了一枪,然后又立刻回到原地。这时他才朝自己的膝盖抠动了板机……
掩卷沉思,令人回味无穷的要数侦探波洛的智慧——抑或是女作家克里斯蒂的?有人认为,读完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读者一定会被无休无止的欺骗、阴谋搞得晕头转向,甚至有一种被愚弄感。可事实是,无论在短篇小说、长篇小说或戏剧领域,克里斯蒂都较她同时代的侦探小说作家拥有更多的读者。那么是什么使克里斯蒂的作品具有如此的吸引力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