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培养技术全解

合集下载

微生物培养方法

微生物培养方法

微生物培养方法微生物培养是一种用于研究微生物生理生化特性、生长繁殖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等的重要技术手段。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方法:1、固体培养基培养法固体培养基是在培养液中加入凝固剂,使培养基成为凝固状态的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可以防止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流失,同时也可以使微生物在固体表面生长繁殖,方便观察和检测。

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细菌、放线菌、酵母菌等微生物的培养。

2、液体培养基培养法液体培养基是一种不添加凝固剂的培养基,使培养基呈液体状态。

液体培养基中,微生物在培养液中自由悬浮生长繁殖,可以充分接触培养液中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液体培养基一般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微生物培养,如发酵工业中制备各种发酵产品。

3、半固体培养基培养法半固体培养基是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少量凝固剂,使培养基成为半凝固状态的培养基。

这种培养基可以固定培养液中的微生物,同时也可以使微生物在半固体表面生长繁殖。

半固体培养基一般用于观察微生物的运动和生长情况。

4、厌氧培养法有些微生物需要在无氧或低氧分压条件下生长繁殖,因此需要采用厌氧培养法。

厌氧培养法一般采用密闭容器或厌氧手套箱中进行,可以提供无氧或低氧环境。

在厌氧培养法中,需要使用专门的厌氧培养基和厌氧菌株,以保证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5、富集培养法富集培养法是一种常用的分离高浓度微生物的方法。

该方法是通过在培养基中添加一些特殊成分,如高浓度营养物质、抑制剂等,以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从而增加目标微生物的数量和浓度。

富集培养法一般用于从自然界或工业生产中分离特定种类的微生物。

微生物培养方法有很多种,每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培养方法,以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还需要注意无菌操作、环境控制等方面的技术细节,以保证微生物生长繁殖的良好环境和条件。

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方法微生物的分离培养是微生物研究中常用的技术之一,它能够将目标微生物从复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并进行纯培养。

微生物培养技术3篇

微生物培养技术3篇

微生物培养技术第一篇:微生物培养技术的概述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是人类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微观生物。

由于它们生长速度快、数量多,因此对于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都至关重要。

而微生物培养技术则是获取和制备微生物的基础。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基本概念、培养方法、培养基、培养条件以及操作步骤等。

一、基本概念微生物培养是指将微生物放置在适当的培养基上,通过适当的培养条件使其能够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培养技术通常被应用于微生物学、生物工程学、药学、化学工业和环境监测等领域中。

二、培养方法按照培养方法的不同,可以将微生物培养分为无菌培养和无需无菌培养两种。

1、无菌培养无菌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例如采用高压蒸汽灭菌的方法消除培养器具中的微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需要进行纯种分离的实验与生产。

2、无需无菌培养无需无菌培养方法则是指在不采用无菌操作的情况下进行微生物的培养。

这种方法适用于少量微生物培养和一些实验的需要。

三、培养基培养基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营养物质提供和支持。

培养基的选择与微生物种类、培养条件、培养目的等有关。

基本的培养基种类包括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和半固体培养基等。

四、培养条件不同种类的微生物对于培养条件的要求也不同,但是基本的培养条件包括以下几点:1、氧气:有些微生物需要氧气才能生长,有些则需要无氧环境。

2、温度:温度影响微生物生长速度和代谢活动,不同菌株对于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3、PH值:微生物对于PH值的适应范围也不同。

4、营养物质:微生物培养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以及其他元素等。

五、操作步骤微生物培养的操作步骤一般包括以下几项:1、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2、准备培养器具并进行消毒。

3、加入适当的微生物接种量。

4、放置在适当的培养条件下培养。

5、对于不同的目的,选择不同的培养时间和方法。

六、总结微生物培养技术在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不同的微生物培养方法和培养条件对于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有着不同的影响。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微生物的培养是通过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环境条件,使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在实验室中进行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微生物的培养方法适用于科学研究、药物研发、环境监测等各个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的培养方法,包括无菌技术的使用、平板、液体和固体培养基的制备、以及培养条件的控制。

一、准备工作在进行微生物培养之前,必须进行准备工作来确保培养的环境是无菌的。

这个步骤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环境消毒:实验室工作台面、设备和仪器必须经过适当的消毒处理,以杀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通常会使用消毒剂,如75%酒精或次氯酸钠等。

2.器材消毒:如试管、培养皿、瓶口和瓶盖等都需要在高温条件下进行干热消毒或使用高压蒸汽灭菌器进行湿热消毒。

3.人员消毒:实验者在进行微生物培养时,要注意用洁净手术衣、手套、口罩等个人防护用品。

同时,要将手部进行彻底的洗涤和消毒,以防止自身的微生物污染。

以上准备工作完成后,可以正式开始微生物的培养。

二、平板培养法平板培养法是最常用的微生物培养方法之一,主要适用于菌落计数、培养纯种菌株、观察生长特性等。

1.制备培养基:平板培养基通常由营养物质、琼脂和水组成。

常用的培养基有LB培养基、TSA培养基等。

将培养基加热溶解后,倒入试管中,装入培养皿,待凝固。

2.接种:通常使用接种环或接种针从含有所需微生物的样品中取出微生物,并涂抹在培养基表面。

可以通过涂抹法、点接种法或环接种法进行接种。

3.培养条件:接种完后,将培养皿倒置,放入恒温箱中,根据所需微生物的生长温度进行相应的控制。

4.菌落观察:培养一段时间后,可以观察培养皿上出现的菌落,包括形态、颜色、大小等特征。

如果需要,可以进行菌落计数和进一步的培养。

三、液体培养法液体培养法适用于微生物的生长、增殖和产生代谢产物等研究。

1.制备培养基:液体培养基通常由营养物质和水组成。

常用的培养基有LB培养基、甘露醇盐水培养基等。

将培养基通过高温杀菌处理后装入洗涤干净的试管中。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文档资料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文档资料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原理及其应用-文档资料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实验室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实验技术之一。

其主要原理是将混合微生物群落分离为单一的微生物菌落,并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使其生长繁殖形成单一菌种培养物,以便进行鉴定和研究。

1.微生物的分离技术
(1)稀释涂布法:将微生物混合液逐渐稀释,然后取一定量的稀释液涂布在富养基平板上,待菌落形成后,挑取单一菌落进行培养和研究。

(2)过滤法:利用微孔膜或滤纸将混合液过滤,将过滤后留在微孔膜或滤纸上的微生物进行培养和研究。

(1)液体培养:将微生物接种在富足的液体富养基中,置于适当的温度、光照和通气条件下进行培养。

(3)混合培养:将两种或以上的微生物同时接种在同一富养基上进行培养,这一技术可同时培养多种微生物,缩短实验时间。

3.技术应用
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技术在微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生物工程和食品工业等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

(1)微生物学研究:分离单一菌种进行研究,为微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

(2)医学诊断:从临床样品中分离出致病微生物进行培养与鉴定,有助于快速准确地诊断、鉴定和治疗病原微生物感染。

(3)生物工程:在微生物培养基中添加营养物质,用微生物进行合成、代谢和分泌等反应。

(4)食品工业:将微生物培养在富有营养的富养基中进行发酵,生产出发酵食品。

微生物培养技术

微生物培养技术

微生物培养技术一、学习目的微生物培养技术是研究微生物的基础,也是现代微生物技术的基石。

微生物培养是生物培养的中的一种。

所培养的微生物主要有病毒、细菌、放线菌、真菌等。

微生物培养需要用到培养基,根据微生物的不同种类和生活习性来配制特定的培养基。

微生物培养成功的关键在于无菌操作,如果培养器具和培养基不能彻底灭菌、培养的过程中有杂菌污染是很容易失败的。

在本章中,同学们将学习与微生物培养相关的技术,如消毒灭菌技术、培养基制备技术和微生物接种、分离纯化技术等。

二、技术介绍1、消毒灭菌技术: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生物、但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孢的方法。

通常用化学的方法来达到消毒的作用。

用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灭菌是指把物体上所有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在内)全部杀死的方法,通常用物理方法来达到灭菌的目的。

灭菌是彻底的消毒,灭菌虽然要求达到无菌,但实际上是很困难的,一般规定灭菌后微生物生长几率应补高于10-6,工业上一般认为100万个处理对象中仅有一个带菌时可视为无菌。

常用的消毒灭菌技术有:(一)加热灭菌使用加热灭菌法,在温度和压力等规定的灭菌条件下,要达到一定的加热时间,因灭菌物品的性质、灭菌容器的容积大小各异,所以,灭菌时间是从容器内全部达到规定的温度时开始计算。

1、火焰灭菌法,是利用火焰加热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本办法以燃气为主,用于磁制与金属制口及在火焰中不会破损的物品。

加热时间通常在喷灯或酒精的火焰中加热秒以上。

2、干热灭菌法,是利用干热空气加热杀灭微生物的一种方法。

本办法以燃气为主,用于磁制、金属制若干物品,纤维制物品,矿物油、脂肪、脂肪油、试验药物、固态的医药品等耐高温的物品;利用燃气和电能直接加热空气,将加热的空气进行循环,保持干燥与高温状态。

通常,在以下几种条件下进行灭菌。

135℃~145℃3~5小时;160℃~170℃2~4小时;180℃~200℃0.5~1小时;200℃以上0.5小时以上。

在密封容器中装入医药品、水溶液等,这些物品属耐高温的物品,可用134℃~138℃的热空气,加热3分钟以上进行灭菌。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是指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中只含有一种微生物的培养技术。

这种技术的目的是获得微生物的纯培养物,以便进行研究和利用。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的关键是防止杂菌污染。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置出适合其生长繁殖的培养基。

这些培养基不含凝固剂,呈液体状态,被称为液体培养基;如果在液体培养基中加入琼脂后致残,就形成了琼脂固体培养基。

微生物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菌落。

在进行微生物纯培养时,需要根据不同微生物的特性来选择适当的培养条件。

例如,在培养乳酸杆菌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维生素;在培养霉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酸性;在培养细菌时,一般需要将培养基调至中性或弱碱性;而在培养厌氧微生物时,需要提供无氧环境。

微生物纯培养技术是微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为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和研究提供了基础。

微生物培养技术

微生物培养技术

微生物培养技术
微生物培养技术是一种用来分离、增殖、培养、监测微生物的技术。

它利用微生物的自然生长和繁殖能力,在合适的培养基和环境条件下,增
殖微生物并获得微生物的相关科学信息,如细菌菌种的分离等。

常见的微生物培养技术:
1.培养基选择。

培养基的选择非常重要,以便使微生物获得最佳的生
长和繁殖环境。

特定的培养基能够有效的激发微生物的生长,没有有害的
病原体出现。

2.培养基的灭菌。

为了保护微生物培养系统,培养基必须经过高温灭
菌处理,以确保没有有害的微生物污染现场。

3.催化剂添加。

催化剂是一种有机物,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提高微生物的活性。

4.气体添加。

气体是微生物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可以
帮助微生物保持正常的运作,调节它们的生理活性。

微生物培养技术正在大量应用于生物技术和医药研究领域,是研究微
生物的重要工具。

通过这种技术,可以有效的分离出各种微生物菌株,并
获得相关科学信息,为研究微生物及其生物功能奠定基础。

微生物分析培养介绍(2024)

微生物分析培养介绍(2024)

引言概述微生物分析培养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分离和培养微生物。

通过对微生物的分析和培养,我们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类型、特性和生态功能,也可以研究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环境功能以及工业和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关系。

本文将详细介绍微生物分析培养的步骤、方法和应用。

正文内容一、微生物分析培养的步骤1.样品采集:首先需要选择适当的样品,例如土壤、水体、食品、体液等。

然后使用无菌工具采集样品,并将样品尽快送至实验室进行分析。

2.样品处理:对于含有大量杂菌的样品,需要进行处理,以减少杂菌对目标微生物的干扰。

处理方法包括稀释、过滤、离心等。

3.分离:将处理后的样品在无菌条件下分离到含有营养成分的培养基上。

通常采用平板、液体或半固体培养基。

4.培养:将分离后的微生物在恰当的温度、湿度和氧气条件下进行培养。

培养的时间因微生物种类不同而异,一般需要数天至数周。

5.鉴定:根据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遗传特性等进行微生物鉴定。

常用的鉴定方法包括形态学观察、生化试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二、微生物分析培养的方法1.纯培养法:通过单个菌落的选取和传代,获得纯种菌株。

这种方法可以用于对纯种微生物的性状、生长特性以及代谢功能等进行研究。

2.表型微生物分析方法:根据微生物在培养基上的营养需求、形态特征、生长速度和产物等,通过观察和测量这些表型特征来分析和鉴定微生物。

3.基因分析方法:通过分析微生物的基因组DNA或RNA,利用PCR、测序等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基因表达和基因功能等方面的研究。

4.免疫学分析方法:通过检测微生物特异性抗原或抗体来鉴定和分析微生物。

常用的方法包括免疫荧光、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等。

5.分子生物学方法:利用PCR、基因克隆、DNA测序等技术,对微生物的基因表达、基因功能以及微生物与宿主相互作用等进行分析和研究。

三、微生物分析培养的应用1.医学领域:微生物分析培养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培养和鉴定微生物,可以确定感染病原菌,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项目四:微生物培养技术

项目四:微生物培养技术
一、细菌生长繁殖的条件 (一)营养物质: 包括水、碳水化合物、氮化物、无机盐、
生长因子等。 (二)温度 :依据细菌对温度的需求不同,可将分为嗜冷菌、
嗜温菌、嗜热菌三大类。大多数病原菌的最适温度为37℃。 (三)PH:大多数细菌的最适pH7.2~7.6 (四)渗透压:细菌细胞需要在适宜的渗透压下生长繁殖 (五)气体:与细菌生长繁殖有关的气体主要是氧和二氧化
(二)根据培养基的用途分:
1、基础培养基 :如牛肉膏蛋白胨琼脂 这种培养基可供培养一般细菌使用。
2、营养培养基 :如加血液、血清、葡萄糖、酵母 浸膏等,可供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生长。
3、选择培养基 :如培养沙门氏菌的培养基中加入 四硫磺酸钠、亮绿,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生长。
4、鉴别培养基 :如醋酸铅培养基、麦康凯培养基, 依靠指示剂的颜色反应,借以鉴别不同种类的细 菌。
(1)热原质 许多革兰氏阴性菌与少数革兰氏阳性 菌在代谢过程中能合成一种多糖物质,注入人 体或动物体能引起发热反应,称为热原质。
(2)毒素 毒素的产生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细菌 产生的毒素有内毒素和外毒素两种。
(3)细菌素 是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 作用的蛋白质 。
(4)维生素 动物机体的正常菌群能合成维生素B和 维生素K,可被机体利用。
5、厌氧培养基 :如疱肉培养基,可供厌氧菌生长。
(三)按培养基的成分
(1)合成培养基:营养物质的成分及其浓度完全清楚;组 分精确;重复性强。但微生物生长缓慢,所用各种物质成 本昂贵,只在实验室里使用。
(2)天然培养基:采用动植物组织、微生物浸出物等,如 牛肉高蛋白质、玉米粉、麦芽汁、麸皮、马铃薯、酵母膏, 等皮革厂、肉食品加工厂、淀粉厂的付产品配制成。不稳 定、不精确。微生物生长良好,培养基易得,成本低廉, 适于大生产中配制培养基。

微生物培养技术

微生物培养技术

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微生物培养技术是指将微生物置于适宜的培养基中,利用适当的条件创造合适的生长环境,促进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的一种方法。

微生物分为细菌、真菌、病毒、放线菌等等,细菌和真菌是常见的微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中,有益于人类,也有害于人类。

对于细菌和真菌进行培养,可以让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规律,为科学研究、医学诊断、工业生产等方面提供重要的基础。

下面将从微生物的培养介绍、培养基的种类及制备方法的讲解、培养条件的重要性和细菌与真菌的常见培养方法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微生物的培养介绍微生物的培养可分为液体培养和固体培养两个方式,其中固体培养使用更广泛,主要包括两种:琼脂平板和斜面培养。

琼脂平板培养是将琼脂培养基倒入平板容器中,凉透凝固后,将微生物接种于琼脂之上,使之均匀分布。

将琼脂平板倒置放在温度适宜的培养箱内,使其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

可通过观察、计数、分离、纯化、鉴定、筛选等方法来进行实验研究。

斜面培养也是使用琼脂培养基,将其胶化后倒在倾斜的试管中,待凝固后接种微生物于斜面之上。

该方法可以使微生物的营养分布相对均衡,而不受重力影响,有利于细菌的生长。

这种方法更适用于保存微生物菌种。

二、培养基的种类及制备方法不同的微生物需要对应不同的培养基,细菌的培养基中的不同成分需要设置不同的比例,以满足细菌的需要。

常用培养基有气体培养基、富含营养物质的培养基、复合培养基、不同菌群特异培养基等,这些培养基各自的成分配比不同,具有各自的特殊功能。

滴定法、蒸馏法、电解法及化学分析法等是一些制备方法,各种物质的加入比例应该根据培养基的类型、微生物的特点、培养的目的和需要来合理选择。

三、培养条件的重要性常见的培养条件包括温度、pH值、营养成分、氧气和湿度。

不同的细菌和真菌适合不同的生长条件,温度是微生物生长的主要限制因素,大部分细菌和真菌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C~37°C;pH值也是影响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微生物在不同的条件下生长所用的pH值也不同;营养成分是培养基必不可少的成分之一,细菌和真菌吸收的营养有所不同,根据微生物的要求调整培养基的营养成分比例,可以最大化地提高培养效果。

《微生物培养技术》课件

《微生物培养技术》课件
培养观察:定期观察微生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曲线和 形态特征
微生物的培养物检测与鉴定
培养基的选择:根据微生物种类和生长需求选择合适的培养基 培养条件的控制:控制温度、湿度、光照等条件,保证微生物的生长 培养物的观察与记录:定期观察培养物的生长情况,记录生长状态和变化 培养物的鉴定: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等方法对培养物进行鉴定,确定微生物种类和特性
在食品工业领域的应用
饮料:用于发酵饮料,如啤 酒、葡萄酒等
食品添加剂:用于生产食品 添加剂,如酵母、酶等
食品防腐:用于食品防腐, 如乳酸菌、醋酸菌等
乳制品:用于发酵乳制品, 如酸奶、奶酪等
食品加工:用于食品加工, 如发酵面团、发酵肉制品等
Part Seven
微生物培养技术的 发展趋势与展望
新技术的应用与融合
20世纪初,抗生素的发现 和应用,微生物培养技术 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20世纪中叶,基因工程技 术的发展,微生物培养技 术进入分子生物学时代
21世纪初,微生物培养技 术在生物制药、环境保护 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微生物培养技术的应用领域
食品工业:用于发酵、酿造等食品 生产过程
环境保护:用于污水处理、土壤修 复等环境治理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是指微生物在培养过程中,其数量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可以分为四个阶段:迟缓期、对数生长 期、稳定期和衰亡期
迟缓期:微生物适应新环境,生长缓慢
对数生长期:微生物生长迅速,数量呈对数增长
稳定期:微生物数量达到最大,生长速度减慢
衰亡期:微生物数量开始减少,直至死亡
微生物的培养基
观察与鉴定:观察微 生物的生长情况,并
进行鉴定
纯化:通过筛选、分 离等方法进行纯化

《微生物培养技术》PPT课件

《微生物培养技术》PPT课件
选修一 章微生物培养技术
1.微生物的分离和培养。 2.某种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3.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一)微生物实验室培养 1.培养基
(1)概念:人们按照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不同需求,配制出 供其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 (2)分类和应用
划分 标准
物理 性质
化学 成分
培养基种类
特点
用途
液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
特别提醒:用酒精消毒时,70%的酒精杀菌效果最好,原因是:浓度 过高,使菌体表面蛋白质凝固成一层保护膜,乙醇分子不能渗入其中; 浓度过低,杀菌力减弱。 (2)无菌技术主要操作要求 ①实验前应对操作空间、操作人员消毒,对所用器具和培养基灭菌。 ②实验进行时需在酒精灯火焰周围无菌区操作,另外要避免已灭菌处 理材料再次污染。
方法二:选择培养基分离法。 (1)原理:使分离对象大量繁殖,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2)适用范围:分离的微生物在混合样品中数量较少时。 (3)实例:分离分解纤维素的细菌。
(二)大肠杆菌分离与纯培养(以及菌种的保藏)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计算、称量、溶化、灭菌、 倒平板。 (2)纯化大肠杆菌 ①原理:在培养基上将细菌稀释或分散成单个细胞,使其长 成单个的菌落,这个菌落就是一个纯化的细菌菌落。 ②方法: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平板划线法是通过接种环在琼脂固体培养基表面连续划线的 操作,将聚集的菌种逐步稀释分散到培养基的表面;稀释涂 布平板法则是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不同稀 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固体培养基 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不加凝固剂
加凝固剂,如 琼脂
含化学成分不 明确的天然物 质 培养基成分明 确(用化学成分 已知的化学物 质配成)

微生物培养技术

微生物培养技术
通常将保藏的某菌种移植在斜面或液体培养基中扩大后,用以接种新的培养基,使获得大量生长,发生某种 生理作用或产生某种代谢产物。细菌和酵母菌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母种接种在新的培养基中,可缩短滞留适应 期,提早以对数生长速度增殖。接种量九在培养基中达到一定生长量所需的时间短。真菌和放线菌通常都以孢子 期作原种保藏用孢子接种使发育成菌丝体后,用菌丝体接种新的培养基。
培养基
人工配合各种营养物质供微生物生长的基质。培养基还可满足微生物对部分环境条件,如pH值、氧化还原势 等的要求。根据营养成分的来源,有用纯化学物质配合的,成分稳定的合成培养基有用动、植物体的组织或它们 的煮汁、体液、土壤浸液等成分不明确,但能提供特殊营养的天然培养基;有以天然物质为主,配以适量的化学 物质,营养丰富的综合培养基。在微生物的分类鉴定工作以及生理代谢和遗传研究中,为便于分析其营养特性, 采用成分稳定的合成培养基为培养某些寄生性微生物或在原来生活环境中方能获得的特殊有机营养而满足其生长 要求,采用某些天然培养基为迅速获得生物量或为产生某种代谢产物,则选用营养较全面和丰富的综合培养 基。
微生物培养技术
生理作用或产生某种代02 接种与移植
03 表面培养
04 液体振荡培养
05 液体深层培养
微生物培养技术能满足微生物营养和某些环境条件,使迅速生长增殖,表现其生理作用或产生某种代谢产物 的操作技术。培养微生物因种类和目的不同,采用的培养基成分、性状和培养条件亦异。
谢谢观看
液体振荡培养
好气性或兼嫌气性微生物在浅层液体培养基中,通过机械振瀛增加培养液的通气量,使能获得足够的氧和均 匀地接受营养物质而迅速生长繁殖,可作扩大菌种、增加生长量的需要,也用于代谢生理的研究,分析和,提取 代谢产物。
液体深层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种的保存
1、临时保藏: 接种到固体斜面培 养基,菌落长成后 置于4℃冰箱保存。 2、长期保存: 甘油冷冻管藏法 -20 ℃冷冻箱保存
二、培养基对微生物的选择作用
【案例】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一)、基础知识
1、纤维素与纤维素酶
纤维素是一种多糖
纤维素酶是一种复合酶
C1酶、Cx酶
葡萄糖苷酶
纤维素
专题一
微生物培养技术
非细胞生物:病毒
微生物
原核生物:细菌、放线菌、支原体、 立克次氏体 真核生物:真菌(酵母菌、霉菌)
菌落:
• 单个或少数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大量繁 殖时,就会形成一个肉眼可见的,具有 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叫做菌落。 • 菌落是鉴定菌种的重要依据。
细菌的营养类型
• 根据细菌所利用的能源和碳源的不同,将 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 • 自养型: 光合自养型:光合细菌
倒平板技术
(二)无菌技术
无菌操作泛指在培养微生物的操作中,所有防 止杂菌污染的方法。
1、消毒
(1)定义:使用较为温和的物理或化学方法仅杀死物体
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不 包括芽孢和孢子)
(2)消毒的方法:
A、煮沸消毒法:100℃煮沸5-6min
B、巴氏消毒法:70-75 ℃下煮30min
或 80 ℃下煮15min
C、化学药剂消毒法:用酒精进行皮肤消毒;
氯气消毒水源 D、射线消毒法
2、灭菌
(1)定义:使用强烈的理化因素杀死物体内外所有的
微生物,包括芽孢和孢子 。
(2)灭菌的方法:
A、灼烧灭菌
B、干热灭菌:
160-170 ℃下加热1-2h。
C、高压蒸汽灭菌:
100kPa、121 ℃下维持 15-30min.
结合,使菌落呈蓝紫色,并带有金属光泽。
(课本15页)
(3)按成分分:合成培养基和天然培养基
合成培养基:
用化学成分已知的化学物质配成的,因成分明确, 常用于分类、鉴定等 合成培养基主要成分是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 合物、无机盐和其它一些辅助物质。
天然培养基:
用化学成分不明确的天然物质配成的,如血清、 组织提取液等
化能自养型:硝化细菌
• 异养型: 腐生菌 寄生菌
一、微生物的分离和纯培养
(3项技术1个案例)
(一)培养基配制技术
(二)无菌技术 (三)接种技术
案例: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培养
(一)培养基配制技术
1、培养基定义:(课本第2页) 2、营养构成:
营养成分:水、无机盐、碳源、氮源、生长因子 环境条件:pH、氧气、二氧化碳、渗透压等
纤维二糖
葡萄糖
(二)、筛选
1、方法: 刚果红染色法
原理:刚果红(CR)可以与纤维素形成红 色复合物,当纤维素被纤维素酶分 解后,红色复合物无法形成,出现 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 我们可以通过是否产生透明圈来筛 选纤维素分解菌。
常用的刚果红染色法有两种
一种是先培养微生物,再加入刚果红进行颜色反应, 另一种是在倒平板时就加入刚果红 方法一:在长出菌落的培养基上,覆盖1mg/mL的CR 溶液,10—15min后,倒去CR溶液,加入 1mol/L的NaCl溶液,15min后倒掉NaCl溶液。 方法二:配制质量浓度为10mg/mL的CR溶液,灭菌 后,按照每200mL培养基加入1mL的比例加入 CR溶液,混匀后倒平板。
(2).溶化:
①加水加热熔化牛肉膏
将称好的牛肉膏连同称量纸一同放入烧杯加入少量的 水,加热。当牛肉膏溶化并与称量纸分 离后,用玻棒 取出称量纸。
②加入蛋白胨和氯化钠,用玻棒搅拌,使其溶解; ③加入琼脂; ④用蒸馏水定容到100mL。 整个过程不断用玻棒搅拌,目的是防止琼脂糊 底而导致烧杯破裂。
(3).调节pH
稀释涂布平板法 稀释平板法 稀释混合平板法
二、实践案例
(一)测定饮用水中大肠杆菌的数目 配制EMB培养基 倒平板 接种(滤膜法) 培养 观察记录
(二)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
1、土壤取样 2、配制培养基 尿素琼脂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琼脂培养基
3、样品稀释 4、取样及平板接种(涂布平板或混合平板) 细菌:一般选用104 、105 、106倍的稀释液进行培养 放线菌:一般选用103 、104 、105倍的稀释液 真菌:一般选用102 、103 、104倍的稀释液
每克样品中的菌数=(C/ V)× M C:代表某一稀释度下平板上生长的平均菌落数 V:代表涂布平板时所用的稀释液的体积 M:稀释的倍数
注意事项
菌落数的选择: 一般选择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上进行计数。 当只有一个稀释倍数的平均菌落数符合此范围时,则 以该平均菌落乘以稀释的倍数; 若有两个稀释倍的平均菌落数均在30~300之 间,则按两者菌落总数之比值来决定:若比值小于2 应采取两者的平均数,若大于2,则取其中较小的菌 落总数。
(三)接种技术(课本第2页)
1.定义 2.平板培养基上接种方法
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稀释混合平板法
平板划线的操作方法


连续划线法 交叉划线法
稀释涂布平板法
将菌液进行一系列的梯度稀释,然后将 不同稀释度的菌液分别涂布到琼脂固体培养 基的表面,进行培养。
在稀释度足够高的菌液里,聚集在一起 的微生物将被分散成单个细胞,从而能在培 养基表面形成单个的菌落。
无运动
有运动
液体培养基
表面生长
均匀混浊生长
沉淀生长
(2)按功能分: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
选择培养基
定义(课本第7页)
举例: 加入青霉素的培养基:抑制细菌和放线菌的生长,
分离酵母菌、霉菌等真菌。
加入高浓度食盐的培养基:分离金黄色葡萄球菌 不加氮源的无氮培养基: 分离固氮菌
鉴别培养基
根据微生物的代谢特点,在培养基中加入某 种指示剂或化学药品配制而成的,用以鉴别不同 种类的微生物。 例如:在培养基中加入伊红和美蓝,可以用来 鉴别大肠杆菌。 如果有大肠杆菌,其代谢产物就与伊红和美蓝
(4).分装、包扎 (5).灭菌 (6)倒平板
倒平板
待培养基冷却到50 ℃左右时,在酒精灯附近倒平板。 ①在火焰旁右手拿锥形瓶,左手拔出棉塞; ②右手拿锥形瓶,使锥形瓶的瓶口迅速通过火焰; ③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缝隙,右手将培养基倒入培 养皿,立刻盖上皿盖。 ④待平板冷却凝固后,将平板倒过来放置。
(四)案例: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培养
1、微生物实验室培养的基本操作程序
(1)器具的灭菌 (3)培养基的灭菌 (5)微生物接种 (7)菌种的保存 (2)培养基的配制 (4)倒平板 (6)恒温箱中培养
2、大肠杆菌的分离和纯培养步骤 (1)制备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
(2)配制培养基:计算称量;熔化; 调PH;分装; 灭菌; 倒平板 (3)接种:平板划线法;稀释涂布平板法。 (4)培养: 倒置,37℃恒温箱,12和24h。 (5)纯化培养:倒置,37℃恒温箱,24h。 (6)菌种保藏:临时、长期保存法。
3.培养基的分类
(1)按物理状态分:
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
固体培养基用于菌种分离、鉴定菌等 半固体培养基可观察微生物的运动
液体培养基常用于发酵工业。
固体培养基
斜面培养基
平板培养基(课本第2页)
固体培养基中需加入凝固剂,如琼脂
半固体培养基
半固体培养基中也需 要加入凝固剂琼脂,但加 入量少于固体培养基。
5、培养与观察:
细菌:30~370C的温度下培养1~2d; 放线菌:25~280C的温度下培养5~7d; 霉菌:25~280C的温度下培养3~4d。 在以尿素为惟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 指示剂变红,就可以准确的鉴定该种细菌能够分解尿素。
6、细菌计数
当菌落数目稳定时,选取菌落数在30~300的平板进 行计数。在同一稀释度下,至少对3个平板进行重复计数, 然后求出平均值,并根据平板所对应的稀释度计算出样品 中细菌的数目。
(三)、实验流程
(1)土壤取样 (3)梯度稀释 (2)选择培养(可省略) (4)涂布培养
(5)挑选产生透明圈的菌落
(6)微生物培养(纯培养)
三、测定微生物的数量
一、基础知识
(一)测定微生物数量的方法
1.直接计数法
最常用: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方法、优点、缺点、适用条件)
2、间接计数法:
最常用的是稀释平板计数法
4.培养基的配制步骤(第8页)
(以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为例)
(1).计算:根据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配方的
比例,计算配制100mL的培养基 时,各种成分的用量。 (参考课本83页培养基配方)
称量:准确地称取各种成分。牛肉膏比较黏稠,
可以用玻棒挑取,放在称量纸上称量。牛 肉膏和蛋白胨都容易吸潮,称量时动作要 迅速,称后要及时盖上瓶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