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最新人教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案
课题加法交换律:P28/例1(加法交换律)练习五有关习题教学时数第1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初步感知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发展应用意识。
2、数学思考:使学生在学习用符号、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逐步提高归纳、推理的抽象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运用加法交换律的思想探索其他运算中的交换律。
4、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运用加法交换律。
教学难点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引导学生运用各种不同的表达方法理解加法交换律的思想。
教学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情境,形成问题1、谈话:同学们喜欢运动吗?你最喜欢哪项体育运动?李叔叔是一个自行车旅行爱好者,咱们一起去了解一下李叔叔的情况。
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情境图。
仔细观察这幅图,你从图上知道哪些信息?3、讨论与思考:(1)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解决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3)独立列式计算。
4、交流、呈现不同的列式:40+56=96(千米)个人增减56+40=96(千米)5、请学生观察两组算式,说说有什么发现?板书:40+56=56+40 在这组加法算式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板书:交换位置和不变)6、提出猜想。
在加法中是不是存在这么一个规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和不变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二、猜想,形成结论1、男女生猜想。
验证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们可以举更多的例子,符合猜想的例子越多,猜想将被认为越可靠。
女生完成:3024+76 96+237 ……男生完成:76+3024 237+96 ……学生汇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符合猜想。
小组内猜想。
自己设计一组式题验证,小组交流结果,汇报结论。
事例验证。
(寻找身边的例子)如:(1)四(1)班有男生31人,女生25人,全班有多少人?31+25=25+31(2)○○○○○○○○4×2=2×4交流:从这些事例中你又能得出什么结论?(对学生举出乘法交换律的例子只予以肯定,但不作探索)4、加法交换律的表示方法。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材解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材解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运算定律》教材解析一、教材介绍本单元是小学阶段对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第一次进行系统地研究,并且将减法中“连减的性质”与除法中的“连除性质”也渗透穿插在内。
学生研究本单元的知识不是零起点,相反,他们在研究这部分知识前已经有了大量的知识经验储备,比如,在同级混合运算的口算练中,许多学生能自觉地运用带着“符号搬家”这一策略,快速而简洁地解决问题。
而本单元之所以这样集中地对运算定律和性质进行整体性的研究,也是便于学生感悟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有利于学生通过系统研究,对四则运算中的相关运算定律和性质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有利于学生构建比较完整的知识系统。
二、课标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探索并了解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会应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小学阶段简便运算教学既是融会数学运算定律和性质,借助已有的数学模型,引导学生探索简便计算方法的过程,也是发展学生数学思考的过程。
运算定律的教学不仅要考虑如何使学生会“算”,更要通过探究“算”的过程使学生学会辨析和思考,体会简算过程的合理性、简洁性和逻辑性,提升学生的简算意识和研究计算问题的兴趣。
如何实现以上的设想,可以有以下几点做法。
(一)利用生活情景、凸显差异这一单元所触及的运算定律和性质相似程度比较高,容易使学生在研究的过程中产生负迁移,比如乘法的联合律与分配律。
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让所呈现的研究材料激发学生研究的主动性,凸显研究材料的差异,借助情景这一较为直观的载体,把生动的生活情景融入到简算的教学实践中,将轻便计算的研究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机地联合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起来,唤起学生的相关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促进学生对研究材料的理解和掌握。
例如,乘法分配律的情景可以这样设计:新学期开学,妈妈为XXX和XXX兄妹俩购买了两份相同的研究用具,文具盒23元、水彩笔17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这一情景非常简单而常见,但它能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自然地就能找到两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结合实际情景,不仅能很好地理解“23×2+17×2=(23+17)×2”,还能正确地解释为什么“(23+17)×2”不等于“23×2+17”,从而在理解的基础上把握乘法分配律的基本特征。
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知识点补充:①、几个数相加,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 如:29+35+31=29+31+35 ②、加减混合运算中带着数字前面的运算符号,交换减数、加数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c+b(a ˃c) 如:46+72-26=46-26+722、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在计算过程中,如果那两个数相加可以得到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就利用加法的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把这两个数先相加,这样可以使计算简便。
4.在○ 351+648+249=(351648865-246-54=865-(246496-(296+144)=496⃝296⃝1443、减法的运算性质知识点补充:①、一个数减去两个数的差,可以用这个数先减去差里的被减数,再加上减数;或用这个数加上差里的减数,再减去被减数。
用字母表示:a-(b-c)=a-b+c=a+c-b 如:50-(20-10)=50-20+10=50+10-20 ②、括号前面是加号,去掉括号不变号;加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不变号。
如:10+(4-3)=10+4-3括号前面是减号,去掉括号要变号;减号后面添括号,括号里面要变号。
如:10-(8+1)=10-8-1896-(375+296) 837-237-186-14 927-16-24-60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40+8)=586+(214+537)-(586(×8=73×538538+300-12、乘法运算定律的应用①、需要记住的特殊数的乘积5x2=10 25x4=100 125x8=1000 25x8=200 75x4=300375x8=3000 25x8=200 125x4=500②、两个数相乘的简便计算,方法不唯一。
既可以把一个因数用乘法拆分,使用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也可以把一个因数用加、减法拆分,使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大单元集体备课 全部教学设计
三、单元整体教学思路单元结构图及课时安排课时教学设计课时本单元第1课时课题运算定律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八册第三单元第17-18的内容,本节课是学生学过的加法计算和验算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的内容,也是以后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
教材中采用了不完全归纳推理,安排了学生生活中熟悉的行程中问题,让学生通过比较讨论、观察、发现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从而推导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练习中让学生体会运算定律的应用,不仅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示机会。
3.导入新课。
师:前面我们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定律,而且发现在计算过程中合理使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可以使计算变得简便。
那减法运算中会不会也存在某些规律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连减的简便计算”。
(板书课题:连减的简便计算)[设计意图:简要说明教学环节、学习活动等,组织与实施意图,说明活动对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的意义,说明如何在活动中达成目标,关注课堂互动的层次与深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运用已有知识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过程,而复习铺垫则能激活学生处于“休眠”状态的旧知识与经验,促进知识的迁移。
这里通过“凑整”的对口令游戏和对加法的运算定律的简单回顾,引发思考,为学生的主动发展创设空间,实现高效课堂。
]【环节二:自主活动,探究新知。
】1.在解决问题中初步理解减法性质。
(1)创设问题情境。
课件出示教科书P21例4的主题图。
师:同学们还记得那个骑自行车旅行的李叔叔吗?看,李叔叔在查阅旅游资料。
你从图上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要我们解决什么问题?预设:我了解到李叔叔看的这本书一共有234页,他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
要求的问题是李叔叔还剩多少页没看。
(2)尝试解决问题。
师:请同学们自己试着解决这个问题,然后把你的想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汇报:每个小组推选两人同时汇报,一人说想法,另一人在黑板上列出对应的算式。
预设:生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去掉李叔叔昨天看的66页,再去掉今天看的34页,然后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
部编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和减法的简便运算》复习课件
提升点 2 首尾相加求和
6.简算。 10+12+14+16+…+84+86+88+90
原式=(10+90)×41÷2 = 100×41÷2 = 2050
7.简算:199+198+197+…+3+2+1
3.明明一家是自驾游爱好者,假期他们自驾游去某风景 区旅游,上午行驶了264千米,下午行驶了259千米, 这时距目的地还有136千米。明明家距风景区多少千 米? 264+259+136=659(千米) 答:明明家距风景区659千米。
易错辨析 简算时误认为两个数的和都是整百数
4.下面的做法对吗?若不对,请改正。
彩电
*降355元 *样品再降245元
这台彩电原价多少钱? 2255 + 355 + 245
=2255 + (355 + 245) =2255 + 600 =2855(元) 答:这台彩电原价2855元。
样品现价 2255元
有效票共计325张,其中,赞成 276票,反对24票,弃权____票。
弃票数=有效票数-赞成数-反对票数 325-276-24
3 运算定律
加法的运算定律和 减法的运算性质 复习
加法的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 用字母表示为:
和不变。
a+b=b+a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 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a+b)+c=a+(b+c)
减法的运算性质 举手发言:减法的运算性质都有哪些?
= 389+200 = 589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一、知识点总结1. 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b + 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 + b) + c = a + (b + c)。
2. 乘法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 = b×a。
-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 = 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用字母表示为(a + b)×c = a×c + b×c。
二、典型例题解析1. 计算45 + 67 + 55。
-解法一: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45 + 67 = 112,112 + 55 = 167。
-解法二:运用加法交换律,先算45 + 55 = 100,再算100 + 67 = 167。
2. 计算25×13×4。
-解法一:先算25×13 = 325,再算325×4 = 1300。
-解法二:运用乘法交换律,先算25×4 = 100,再算100×13 = 1300。
3. 计算125×(8 + 4)。
-解法一:先算括号里的8 + 4 = 12,再算125×12 = 1500。
-解法二:运用乘法分配律,125×8 + 125×4 = 1000 + 500 = 1500。
三、易错点分析1. 在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时,容易出现运算顺序错误。
例如:在计算25×(40 + 4)时,有的同学可能会先算25×40,再加上4,这是错误的。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四下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这些运算定律不仅贯穿于整个小学数学的学习,而且对于学生理解数学运算的本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对于运算已经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学习,需要学生能够从宏观上理解运算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运算方法,但是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具体的例子中总结出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对于运算定律的理解需要时间,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发现规律、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喜欢探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乘法结合律和交换律。
2.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从具体的例子中总结出运算定律,并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总结运算定律;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使抽象的运算定律变得形象直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创设情境,引出本节课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发现并总结运算定律。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精品课件
(2)545 – 167 – 145 =545-145-167 =400-167 =233
(3)487 – 187 – 139-61 (4)169-25-25-50
= (487 – 187) – (139+61) =169-(25+25+50)
=300-200
=169-100
=100
=69
四 巩 固 练 习 教材P22T3
六拓展练习
你能试着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这个数 学问题吗?
1+2+3+4+……+99+100 =(1+100)+(2+99)+……+(50+51) =101×50 =5050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三单元 运 算 定 律
第3课时 连减的简便计算
一复习导入
1.口算竞赛: 第一组(男生做) 136-65-35 362-87-113 545-149-251
二探索新知
234-66-34 =168-34 =134(页)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页)
234-66-34
=234-34-66 =200-66 =134(页)
二探索新知
小结: (1)一个数连续减去几个数,等于这个数减
去这几个减数的和。即a-b-c=a-(b+c)
66+113+87+34
= (66+34) +(113+87)
=100+200
答:一共花了300元钱。
=300
四巩固练习
教材P22T1 优翼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精品同步教学设计)
在今天的运算定律教学中,我注意到了几个值得反思的地方。首先,学生在理解加法结合律和乘法分配律时存在一定的难度。在讲解过程中,我发现通过简单的举例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明白这些抽象的概念。未来,我需要寻找更多的教学资源,如动画、实物操作等,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这些运算定律的实际应用。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意识到理论介绍部分可能过于枯燥,导致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尝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更紧密地结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增强计算的准确性和速度。
3.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能够将运算定律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4.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解题思路,提高表达和倾听能力,发展团队协作精神。
5.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探索运算定律的新用法,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减法的性质以及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的基本概念。这些定律是简化计算过程的关键,它们在我们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计算例子,展示如何运用运算定律简化计算过程,以及它们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加法结合律、减法的性质和乘法分配律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运算定律相关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找零、计算游戏得分等。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如使用算式卡片来演示运算定律的基本原理。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结
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知识点小结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及简便运算一、加法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表示为:a+b= b+a2.加法结合律: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表示为:(a+b)+c = a+(b+c) (加法结合律位置不变)3.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表示为:a-b-c = a-(b+c)例如:379+(321-67)=379+321+67.379-(379-67)=379-379+67二、乘法运算定律:1.乘法交换律: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表示为:a×b= b×a2.乘法结合律: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表示为:(a×b)×c = a×(b×c)(乘法结合律位置不变)乘法的这两个定律往往结合起来一起使用。
例如:125×78×8 = 78×(125×8)3.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
表示为:(a+b)×c=a×c+b×c (a-b)×c=a×c-b×c4.乘法结合律与分配律的区别:乘法结合律只有乘号(×),乘法分配律中必须有乘号(×)和加(+)减(-)号。
乘法分配律的应用:①类型一:(a+b)×c = a×c+b×c (a-b)×c= a×c-b×c②类型二:a×c+b×c=(a+b)×c a×c-b×c=(a-b)×c③类型三:a×99+a= a×(99+1) a×b-a= a×(b-1)④类型四:a×99a×102 = a×(100-1)= a×(100+2) = a×100-a×1= a×100+a×2三、连除的性质: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除以这两个数的积。
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单元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一:了解加法的结合律和乘法的结合律,掌握运用结合律进行计算。
1.1理解加法结合律:a+(b+c)=(a+b)+c1.2理解乘法结合律:a×(b×c)=(a×b)×c1.3能够运用加法和乘法的结合律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二:熟练运用交换律进行计算。
2.1理解加法交换律:a+b=b+a2.2理解乘法交换律:a×b=b×a2.3能够运用加法和乘法的交换律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三:能够运用分配律进行计算。
3.1理解加法分配律:a×(b+c)=a×b+a×c3.2理解乘法分配律:(a+b)×c=a×c+b×c3.3能够运用加法和乘法的分配律进行计算。
教学目标四:能够正确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1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表达式。
4.2能够运用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4.3能够合理评价和解释问题的解决过程和答案。
教学目标五: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灵活应用运算定律解决问题。
5.2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教学目标六: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6.1能够与同伴合作,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方法。
6.2能够与同伴进行有效的数学交流,讨论解决方案和策略。
教学目标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
7.1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简单数学问题。
7.2能够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7.3能够自主总结学习经验和方法。
教学目标八: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学习动机。
8.1能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意义。
8.2能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提高学习效果。
教学目标九: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和思维能力。
9.1能够熟练运用运算定律进行计算。
9.2能够通过运算定律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
教学目标十: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10.1能够准确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进步。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一: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1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 P18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
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最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加法运算定律》优质课件
( √) ( ×) ( √) ( ×) ( ×) ( √)
32Biblioteka 小试牛刀6.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1200-300-700 =1200-(300+700)
727-194-106 =727-(194+106)
=400+200
=100+100
=600
=200
18
典题精讲
2.这堆原木一共有多少根?
1+2+3+4+5+6+7+8+9+10=55(根)
19
典题精讲
3.完成下表。
107 104 106 38
20
典题精讲
4.在 里和横线上填写相应的运算符号和数。 868-52-48=868 - (52+4__8_) 1500-28-272=_1_5_0__0 - (28 + 272) 415-74-26= 4_1__5_ - ( _7_4_ + 2__6_) a-b-c = _a__ - ( _b__ + __c_)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加法运算定律
加、减法的运算性质
2
01 课前导入
目 02 新课精讲 录 03 学以致用
04 课堂小结
3
01
课前导入
4
情景导入
你能叙述加法的运算定律并用字母进行表示吗?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2)28+52+74+26=(28+52)+(74+26) ______加__法___结__合__律_______
2023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材分析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教材分析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对四年级下册教材的第三单元(运算定律),这一单元的内容做以下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属于数与代数的内容,本册教材中涉及到的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包含: 第—单元(四则运算)、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运算定律)这一单元是学生小学阶段第—次系统地学习最根底的理论知识,对于这些运算定律,学生在前面几册的学习中也已经接触了大量的实例,有着良好的认知根底。
一、教学内容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包含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与分配律,以及这五条运算定律在整数四则运算中的简单运用。
这些内容可归类为两大局部,分别为加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含连减中的简便计算;乘法运算定律及其应用,其中包含算法的合理选择与灵敏应用。
具体编排结构如下:本单元所学习的五条运算定律,不仅适用于整数的加法和乘法,也适用于有理数的加法和乘法。
随着数的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在实数甚至复数的加法和乘法中,它们仍旧成立。
因此,这些运算定律,在学习数与代数这一板块的知识里占有重要的地位。
被誉为“数学大厦的基石〞,它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把数学的学习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它是学生学会用精辟言语总结数学现象,把第—学段所学的“数与代数〞知识提升到理论高度的一个里程碑。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依据具体情况,灵敏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开展思维的灵敏性。
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探究和理解加法的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三、编排变化及特点1、有关运算定律的知识相对集中,有利于学生形成比拟完整的认知结构。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下面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6+18=18+7656+72+28=56+(72+28)31+67+19=31+19+6724+42+76+58=(24+76)+(42+58)
四、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 应用加法交换律,用线连一连。
28+56
(二)比较观察,发现规律
预设①:
234-66-34=168-34=134
问题:你还有别的计算方法吗?
三、自主探索,发现新知
234-66-34=234-(66+34)=234-100=134
问题:1. 这两位同学算得都对吗?
2. 具有这样特点的式子你还能写一些吗?
3. 234-66-34和234-(66+34)之间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判断325+68+75=(325+75)+68是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计算
1+2+3+4+5+6+7+8+9+10……+99
+100=
五、布置作业
作业:第19页练习五,第2题。
谢谢大家!
第二课时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一、复习导入
说一说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
56+72+28=56+(72+28)
(先算出每一组植树的有6人,再乘25个组,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分别算出25个小组挖坑、种树的人数和25个小组抬水、浇树的人数,把这两部分加在一起,就是一共植树的人数。)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
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在教学过程让学生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四年级数学第三单元《运算定律》备课教学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第1 课时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一、教学内容: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P17——P18二、教学目标: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学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在探索运算律的过程中,发展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符号感。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难点:由具体上升到抽象,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授1、出示教材第17 页情境图。
师: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自行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师生交流后,课件出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你看,这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2、获取信息。
师: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回答)3、师小结信息,引出课题: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二)探索发现第一环节探索加法交换律1、课件继续出示:李叔叔今天上午骑了40km,下午骑了56km,—共骑了多少千米?”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出示: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你能用等号把这两道算式写成一个等式吗? 40+56=56+40 你还能再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吗?学生独自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并在小组内交流各自写出的等式,互相检验写出的等式是否符合要求。
2、观察写出的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全班交流。
从这些算式可以发现: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可以用符号来表示:△ +☆ =☆ +△;可以用文字来表示:甲数十乙数=乙数十甲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知识点总结1、加法运算定律:①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a+b=b+a加法交换律的本质特征:只改变加数位置,不改变运算顺序。
①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一个数,和不变。
(a+b) +c=a+(b+c)加法结合律的本质特征:不改变加数的位置,只改变运算顺序。
运用方法:做题时应从两方面进行思考,第一方面观察加数位置是否发生改变,第二观察是否改变运算顺序。
若只改变加数位置则只用了加法交换律,若只改变运算顺序则只用了加法结合律,若即改变了加数的位置又改变了运算顺序则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计算时的运用:观察哪几个加数合起来能凑整,然后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让这些数先计算,这样可以使计算更简便。
2、连减的性质: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那两个数的和。
a-b-c=a-(b+c)a-(b+c)=a-b-c其他相关应用:a-b+c=a-(b-c)a-(b-c)=a-b+c运用技巧:1、计算前先观察数字特征有两种情况,情况1可以将同尾数放一起相减如:375-24-75中375和75个位和十位的数相同,就可以先算375-75-24进行凑整使计算更简便。
情况2减数中的两个数可以凑整可以先求这两个减数的和进行凑整使计算简便。
如:375-73-27可以写成375-(73+27)计算更简便。
3、乘法运算定律:①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a×b=b×a乘法交换律的本质特征:只交换因数位置,不改变运算顺序。
①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一个数,积不变。
(a×b) ×c=a×(b×c)乘法结合律的本质特征:不改变因数位置,只改变运算顺序。
运用方法:做题时应从两方面进行思考,第一方面观察因数位置是否发生改变,第二观察是否改变运算顺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