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酸盐热工基础资料

合集下载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1.5窑炉系统中气体流动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1.5窑炉系统中气体流动
a段: hs1+hg1+hk1=hs2+hg2+hk2+hl1-2 b段: hs22+hg22+hk22=hs3+hg3+hk3+hl2-3 c段: hs33+hg33+hk33=hs4+hg4+hk4+hl3-2
由于各段气体平均密度不同,因此,hg2与hg22、 hk2与hk22…….不相等。将三方程相加,若干静 压头可消去。
1.5.1.2气体流动形式
气体流动形式 自然流动:由于窑炉的工作空间各点的气体密度 差所产生的力,造成气体的运动,称为自然流动 或自然对流
强制流动:在外力作用下产生的强制运动。 外力可以是:喷嘴喷出流股的摩擦力,窑炉空间
或管道末端的压强差。 在窑炉中,气体的运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由于
气体本身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以外力作 用为主。
❖ 如气体在窑炉内的水平流动、垂直流动、从孔 口和炉门的流出或吸入等均是不可压缩气体的 流动。
1.5.2.1气体从窑炉内的流出和流入
1.气体通过小孔的流出和流入
当窑炉内外存在压差时,气体将从窑炉的孔流出和流入。 小孔的截面积为F ,气流形成的最小截面积为F2 。
ω1
ω1
常用缩流系数 表示缩流程度
当气流流经小孔后, 形成一个最小截面 的现象—缩流现象
ω1
hs1 hk2 hi
ω1
即:
p1
- pa
w
2 2
2
w
2 2
2
w2
1
1
2(p1 - pa )
w2
2( p1 pa )
速度系数 与流体流出时的阻力有关
由实验确定

5.1 硅酸盐热工基础概述

5.1 硅酸盐热工基础概述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热工基础—4 传热过程
5.1.4.2 干燥设备 按照被干燥的物料、制品性能要求选择干燥设备 (1) 颗粒状物料:回转烘干机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热工基础—4 传热过程
(2)制品:干燥器 (3)大型的耐火材料半成品:自然干燥或通电干燥 (4)陶瓷泥浆:喷雾干燥设备 干燥新技术:干燥作业还和破碎、粉磨及选粉过程同时进行,这样可 以简化流程、减小热量消耗。这种流程一般只适合水分较低的物料。
5.1.2 干燥方法
(1)自然干燥:将湿物料堆放在栅子里或室外露天晒场 上,借风吹日晒使之干燥。 (2)人工干燥:将物料放在专门设备—干燥器中进行干燥。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热工基础—4 传热过程
人工干燥方式 (1) 利用热空气或热烟气的对流干燥。 (2) 利用红外线灯或热的金属、陶瓷、耐火材料等表面的辐射干燥。 (3) 使物料通电或将物料置于高频电磁场中,利用物料通电后产生的焦尔热 效应或分子运动产生的热量——工频干燥。 (4) 利用壁面以传导方式给物料加热,使水分蒸发——传导干燥。
水泥厂主要利用空气或烟气的对流作用进行加热干燥
对流干燥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热工基础—4 传热过程
5.1.4 干燥制度和干燥速度
5.1.4.1 干燥制度、速度要求
根据物料、制品性质的差异具体确定 (1) 砂子和石灰石:要求较高的温度及较高的干燥速度。 (2) 粘土:干燥温度≤400℃,否则高岭土分解而失去塑性 (3) 煤:干燥温度<150 ℃,否则会引起炭氢化合物挥发。 (4) 陶瓷、耐火材料的制品:干燥温度和干燥速度应严格控制,否则产 品将变形或开裂。

硅酸盐热工基础燃料及其燃烧

硅酸盐热工基础燃料及其燃烧
第二章燃料及其燃烧
第一节 概述
硅酸盐产品在烧成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 热量。热量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由燃料 燃烧产生,系利用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形 式;一种是以电为热源,系使电能转变为 热能的形式。前者资源丰富,价格低廉; 后者热利用率高,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操 作条件好,但资源有局限性,成本高。故 目前硅酸盐工业窑炉的热源仍以燃料为主。10来自2 固体和液体燃料的性质
C 主要的可燃元素 H 主要的可燃元素,有益,二种形态可燃氢、化合氢 O 有害元素 N 惰性元素,有害、污染 S 可燃元素,污染,三种形态有机硫、黄铁矿硫和硫
酸盐硫
11
A 有害成分,①直接关系到焦碳的灰分从 而影响冶炼的技术经济指标。②降低煤 的发热量。③灰分结渣,容易造成不完 全燃烧,给设备的维护和操作带来困难。
人造固体燃料主要是煤和木材经加工后制得 的焦碳和木炭。
工业应用中主要是煤和焦碳。
5
煤的种类 1、根据古代植物埋藏于地下的年代和碳化程 度划分为:泥煤,褐煤,烟煤和无烟煤四大类。 2、动力用煤根据煤的挥发分高低,并参考其 水分与灰分含量,把煤分为石煤,褐煤,烟煤 (包括贫煤和劣质烟煤)和无烟煤四大类,将 无烟煤、烟煤和石煤各再分为三类。 3、冶金工业根据煤的结焦性强弱和挥发分高 低进行分类,对烟煤进一步分类为:长焰煤、 气煤、弱还原煤、半炼焦煤、焦煤、肥煤、瘦 煤和贫煤等。
1
1 燃料的定义:是在空气中容易燃烧,并 能够比较经济地利用其燃烧热的物质的 总称。燃料的供给应该比较容易,价格 低廉,储存、运输和使用等即便利又安 全。按其状态可分为:气体燃料、液体 燃料和固体燃料。
2 燃烧的定义:是通过燃料和氧化剂在一定 条件下,所进行的具有发光和发热特点的剧 烈的氧化反应。

4.1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概述

4.1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概述

总 之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热工基础—4 传热过程
4.1.4.2 等温面与等温线 等温面:同一时刻,温度场中所有温度相同的点所构成的面 等温线:不同等温面与同一个平面相交的交线。
等温面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等温线 返回
热工基础—4 传热过程
4.1.4.3 温度梯度 温度梯度:表示温度场内某一点等温面法线方向的温度变化率。
对流传热根据流动原因不同:
① 自然对流传热:如暖气片附近空气
② 强制对流传热:外界机械作用引起对流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热工基础—4 传热过程
4.1.1.3 辐射传热 定义:是一种以电磁波的形式来传递能量的过程。 特点:传递过程不需要任何介质。
例如:火焰的炙烤,太阳的照射。 例如:火焰的炙烤,太阳的照射。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热工基础—4 传热过程
4.1.1.2 对流传热 定义:流体各部分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时所引起的热量传递过程。 特点:流体内部发生相对移动。
在硅酸盐工业中对流传热指:由流体传到固体壁面或相反的过程。 ① 在硅酸盐工业中对流传热指:由流体传到固体壁面或相反的过程。 多数情况下对流传热与热传导并存。 ② 多数情况下对流传热与热传导并存。
△t —冷热物体的温度差 , ℃;
K —传热系数 , W/(m2·℃); ℃
热流量:单位时间通过单位面积所传的热量
Q q = = K ∆t F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4-2)
返回
热工基础—4 传热过程
4.1.3 热阻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硅酸盐热工基础---3.1燃料性质

硅酸盐热工基础---3.1燃料性质

我国规定的重油质量标准
项目
代号 恩氏粘度(0E)80℃≤ 恩氏粘度(0E) 100℃≤ 闪点(开口)(℃)≥ 凝固点(℃) 灰分(%) 水分(%) 含硫量(%) ≤ ≤ ≤ ≤
质量标准
20号 RZ-20 5.0 15 80 0.3 1.0 1.0 1.5 60号 RZ-60 11.0 20 100 0.3 1.5 1.5 2.0 100号 RZ-100 15.0 25 120 0.3 2.0 2.0 2.5 5.5-9.5 36 130 0.3 2.0 3.0 2.5 25 45 200号 RZ-200 250号 RZ-250
重油的体积膨胀系数β 值与密度的关系
密度 (t/m3) 0.93~0.9399 0.94~0.9499 0.95~0.9599 0.96~0.9699 0.97~0.9799 β 值(1/℃) 0.000635 0.000615 0.000594 0.000574 0.000555 密度(t/m3) 0.98~0.9899 0.99~0.9999 1.0~1.0099 1.01~1.0199 1.02~1.0299 β 值(1/℃) 0.000536 0.000518 0.000499 0.000482 0.000464
3 .标准燃料
标准煤:Qnet,ar=29300kJ/kg 标准油:Qnet=41820kJ/kg 标准气:Qnet=41820kJ/kJ
便于产品的燃料消 耗的比较
换算:
标准燃料量 某燃料量 某燃料发热量 标准燃料发热量
【例】某厂使用煤的工业分析为: Mad 2.71 Mar 10.05 Aad 23.20 Vad 26.41
燃料组成的换算系数 所换算的“基” 已知“基” 收到基 收到基 分析基 干燥基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第一章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第一章

H 小孔距离窑底的高度
热工过程与设备
第一章
***缩流系数 、速度系数 、流量系数 均应由实
验确定。也可查表(P13)。
***薄壁和厚壁的概念:
气流最小截面在孔口外——薄壁
气流最小截面在孔口内——厚壁
厚壁条件: 3.5de 壁厚,m
de 孔口当量直径,m
热工过程与设备
P Pa
第一章
a 20.04 T
➢音速与温度有关,也为状态参数; 与地域、季节等有关
➢音速大小反映气体可压缩程度,音速越 大则气体的可压缩程度越小。
热工过程与设备
2、马赫数
管流某界面 气流速度w, m/S 当地音速a
第一章
则逆气流方向,声波传播速度为:
a, a w a(1 w) a(1 Ma) a
其中: Ma w 称为马赫数 a
0
T0 T
1.32
273 273 1000
0.2831kg /
m3
a
a0
T0 T
1.29 273 273 20
1.2047kg / m3
P2 gz2 ( a ) 9.8 ( 0.5 ) ( 0.2831 1.2047
4.5124 Pa 0 下孔进气
热工过程与设备
第一章
m 2
(1)解: 0 0处为零压面,P0 - Pa 0Pa
又 240mm,d 200mm,3.5d 700
3.5d,为薄壁。查表: 0.62
以0 - 0位基准面,列0 1间二气体伯努利方程:
P1
w12 2
gz1 (
a )
P0
w02 2
gz0 (
a )
w1 w0 0, P0 0, z0 0, z1 0.5m,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之--4.4(国)辐射传热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之--4.4(国)辐射传热

对流传热
综合传热
课件目录
教案
1
4.4.2热辐射的基本定律
硅 酸 盐 工 业 热 工 基 础
4.4.2.1普朗克辐射定律
(1)辐射能力和辐射强度
物体每单位表面积,在单体时 间内向半球空间辐射出去的波 长从0~∞范围内的总能量 符号:“E”
辐射能力
单位:W/m2
辐射强度
物体每单位表面积,在单体时 间内向半球空间辐射出去的波 长从λ~dλ范围内的辐射能力为 dE,dE与波长间隔的比值
因为管道表面积F1相对于厂房面积F2来说是很小
F1 0 F2
ε
12≈ε 1
12 1
T 4 T T T Qnet ,12 12 C0 [( 1 ) 4 ( 2 ) 4 ] 1 F1C0 [( 1 ) 4 ( ) ]F1 100 100 100 100
T T ql 1C 0 [( 1 ) 4 ( 2 ) 4 ]d 100 100
4.4辐射传热 硅 酸 盐 工 业 热 工 基 础
4.4.1辐射传热的基本概念
4.4.1.1辐射传热的本质和特点
辐射
物体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外传递能量的过程
电磁波谱
对流传热
综合传热
课件目录
教案
1
硅 酸 盐 工 业 热 工 基 础
热辐射 热射线 辐射传热
由于热的原因而发生的辐射
取决于温度
能被物体吸收并转变成热能的部分电磁波 物体之间相互辐射和吸收热过程的总效果
空间热阻
1 12 F1
黑休辐射传热 的电热网络图
E01 E02
对流传热
综合传热
课件目录
教案
1
4.4.3.3灰体间的辐射传热

2.4 综合传热-硅酸盐热工基础

2.4 综合传热-硅酸盐热工基础
(1) 传统窑炉(非中空窑): tw1 tm(tm是物料温度,由工艺制度规定) 属于第一类边界条件(温度已知)。
(2) 现代窑(如梭式窑、辊道窑、中空窑等): tf>tw1>tm,属于第二类边界条件(q = const)
• • 关于外壁面散热
已知tw2,属于第三类边界条件。
Q 综2 tw2 t f 2 Fw
值计算;
(b) 修改数学模型。
2.5
• 其中自由对流不仅取决于流体的物性和过程 强度,还取决于空间的形状和大小,对流换 热系数包括有两个壁面上的对流换热以及空 气层的导热。
• 隔热作用评价标准:
(1) RQ
(2) t
(3) t w2
• 因为高温区辐射很强,所以在高温区不能利 用空气夹层来隔热。
• • 由内壁面温度tw1计算散热
Qnet,
fm


fmC0

Tf 100
4


Tm 100
4

Fm
其中火焰至物料系统导来黑度:
fm

f
f m[1 wm (1 f )] wm (1 f )[m f (1 m )]
式中 wm

Fm Fw
若考虑火焰对物料的对流换热,则净热量:
(3) 窑墙外表面向外界大气的对流和辐射传热。
其热—电模拟电路:
R对1
R对2
tf1 •
•tw1
tw2•
• tf2
R辐1
R导
R辐2
Q
三个子过程:
(1) 流体1壁面w1
Q 综1 t f 1 tw1 Fw
[W]
其中: 综1 对1 辐1

硅酸盐热工基础第二章PPT讲解

硅酸盐热工基础第二章PPT讲解

等温段中, const(该段气体平均温度下的密度)
Z1g

p1

1 2
w12

Z 2 g

p2

1 2
w22
39
上式的应用条件:
(1)理想气体,无粘性,无能量损失; (2)气体在渐变流截面管中作稳定流动,沿流线,
无旋涡,其参数不受时间影响;
(3)不可压缩气体,p0.2atm,分段等温, =const;
则,浮力:F = V·流体·g 重力:P = V·物体·g
F(浮力) • P(重力)
30
讨论:
重力:P = V·物体·g 浮力:F = V·流体·g
(1) 假设1m3流体(液体)在空气中
则:P=9810N( H2O 1000kg / m3) F=11.77N( a 1.2kg / m3 )

1 2
w12

Z 2 g

p2

1 2
w22

hL(1,2)
hL(1,2) ——表示气体从1-1截面流至2-2截面
的总能量损失
41
(3)适用于两流体的伯努利方程
管内热气体由1-1至2-2的伯氏方程:
Z1g

p1Biblioteka 1 2w12

Z 2 g

p2

1 2
w22

hL(1,2)
管外相同高度上空气由1-1至2-2的伯氏方程 : (假设空气是静止的)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
第一章 气体力学在窑炉中的应用
§1-1 气体力学基础 §1-2 窑炉系统内的气体流动 §1-3 烟囱和喷射器
2
§1-1 气体力学基础

硅酸盐热工基础

硅酸盐热工基础

硅酸盐热工基础硅酸盐热工基础是研究和应用硅酸盐材料在热工领域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硅酸盐材料是矿物中含有硅酸根离子SiO4的一类化合物,其中最重要的硅酸盐是二氧化硅SiO2。

硅酸盐热工基础的研究内容包括硅酸盐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热膨胀性质、热传导性质、热辐射性质等,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硅酸盐制品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和应用。

在相关研究中,可以参考以下内容:1. 硅酸盐矿物和材料的分类和结构特点:介绍硅酸盐矿物和材料的种类、结构特点、化学组成和基本性质,例如石英、长石、云母等。

2. 硅酸盐材料的热力学性质:介绍硅酸盐材料的热力学性质,包括热容、焓、熵等。

可以讲解硅酸盐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热力学性质变化规律,以及与温度、压力、化学组成等因素的关系。

3. 硅酸盐材料的热膨胀性质:介绍硅酸盐材料在高温下的热膨胀性质,包括线膨胀系数、体膨胀系数等。

可以讲解硅酸盐材料的热膨胀性质对材料性能和制品的影响,以及在热工领域中的应用。

4. 硅酸盐材料的热导性质:介绍硅酸盐材料的热导性质,包括热传导系数、热扩散系数等。

可以讲解硅酸盐材料的热导性质对材料的导热性能和传热过程的影响,以及在热工领域中的应用。

5. 硅酸盐材料的热辐射性质:介绍硅酸盐材料的热辐射性质,包括热辐射率、热辐射谱等。

可以讲解硅酸盐材料的热辐射性质对热辐射传热的影响和应用。

6. 硅酸盐制品的高温性能:介绍硅酸盐制品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例如耐火性能、抗热震性能、热稳定性等。

可以讲解硅酸盐制品的制备工艺、配方设计和性能评价方法。

7. 硅酸盐材料在热工领域中的应用:介绍硅酸盐材料在热工领域中的应用研究,例如耐火材料、玻璃陶瓷、石英等。

可以讲解硅酸盐材料的应用原理、制备工艺和性能要求。

综上所述,硅酸盐热工基础是研究和应用硅酸盐材料在热工领域中的基本理论和实践的学科。

在相关研究中,需要考虑硅酸盐材料的热力学性质、热膨胀性质、热导性质、热辐射性质等,并以此为基础,研究硅酸盐制品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和应用。

2.1 导热-硅酸盐热工基础

2.1 导热-硅酸盐热工基础

16
3 导热微分方程
[依据] (1) 傅立叶导热定律; (2) 热力学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定律。
[推导过程]
(1) 物体内无内热源 如图
假定物体各向同性,、cp、为常数,则在同
一时间内,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得如下关系式:
热焓的增量=传入物体热量-传出物体热量
17
微元六面体:dv=dxdydz
d时间内x方向传入热量:
则根据傅立叶定律,可求出任一瞬间通过物体
表面dF传出的热量为:
dQ

w
t n
dF
26
例如:
(a) 无限大 有限厚平板 内导热
t1 •
Q
• t2
(b) 非中空窑: tf twtm twtm
tm
tf
tw
••

27
第二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何时刻通过物体边界面
上的热流qw,即相当于已知任 何时刻边界面上的温度梯度。
0
0
若过程开始时,物体内各部分温度相等,则 初始条件为:
t 0 t0(常数)
25
• 边界条件——物体边界上过程进行的特点,反 映边界与周围环境相作用的条件。
常见的边界条件有三类: 第一类边界条件:已知任何时刻边界上的温度
即: tw const (稳定)
tw f ( ) (不稳定)
(3) 已知Q、R,求t,进而求 t1 或 t2 。 32
单层平壁(变物性):
= 0(1+t)
其中:t t1 t2 2
根据傅立叶定律得:
q

0
(1

t
)
dt dx
分离变量并积分得: q

硅酸盐热工基础

硅酸盐热工基础
区域:
烧 过
①挥发分析出区
程 ②空气不足未燃
及 焦炭区
设 ③焦炭燃烧区
备 ④非燃烧区
第二十五页,共49页。

固 体

目前,我国的大气环境,具有普遍影响的
污染主要是燃料的燃烧。

影响较大的污染物有:飘尘、二氧化硫、氮 氧
燃 化物、一氧化碳等。


各种污染物的浓度超过大气质量标准,就
程 会导致对环境污染,损害人体健康,造成对自
这些小颗粒都形成了较大的液滴。
第十八页,共49页。

固 (4)水煤浆雾滴中有多个煤粉颗粒,在水分加热蒸
体 燃

燃 烧
发和挥发分析出过程中会产生二次破碎分离和 结团 现象,由于这种结团引起焦炭颗粒明显大 于一般煤 粉焦炭粒子而难于燃烧。
(5)水煤浆雾炬本身具有很高的动量,这对燃烧室 流场

组织产生影响。

煤与水的混合物 CWF-水煤燃料 CWS-水

煤浆


(4)煤-甲醇-水混合物
程 (5)油-石油焦浆
及 (6)水-石油焦浆 设

第二页,共49页。

固 体
水煤浆是近十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燃料,它 由 煤粉、水和少量化学添加剂组成。水煤浆的用 途可以
燃 代油:

燃 (1)用于工业蒸汽锅炉
烧 (2)用于电站锅炉
设 SO2还会对动植物造成损害,对金属、建材造成 腐
备 蚀作用。
第二十七页,共49页。
防治二氧化硫污染的措施:

固 体
✓提高窑炉热效率,降低燃料消耗
燃 ✓高烟囱排放,降低污染源区的污染物浓度

硅酸盐热工基础.

硅酸盐热工基础.

三种湿度参数可换算

湿空气的密度、比容及比热
1 湿空气的密度
m S ma mw sV aV wV
s a w
成型后的湿坯体:为得到一定机械强度和降低湿度, 玻璃厂:石英砂、砂岩粉等,需先干燥,再配料
§6.1 概 述

干燥
用加热蒸发的方法除去物料中部分物理水的过程
二 物料干燥过程
外扩散:物料表面水分气化向空气中扩散的过程 内扩散:物料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扩散的过程
物料的干燥过程是属于传热和传质相结合的过程。
人体感觉舒适的空气相对湿度为45%~65%
3 湿含量x
1kg绝干空气所含水蒸气的质量,叫空气的湿含量,(kg 水蒸气/kg干空气)
nw M w 湿空气中水气的质量 x 湿空气中绝干空气的质 量 na M a
常温下,湿空气可视为理想气体,则有
18 pw pw x 0.622 29( P pw ) P pw
干燥必要条件为:物料表面水分压大于干燥介质水分压. 压差越大,干燥过程进行越快。所以干燥介质须及时将 汽化的水汽带走,以保持一定的汽化水的推动力
§6.2
湿空气性质

干空气与水蒸汽的分压
自然界中空气总含有一定量的水蒸气,研究上称之为: 湿空气。湿空气可看作干空气与水蒸气的混合物 空气中水蒸气的多少,随地域、季节等不同
相对湿度和湿含量的关系
相对湿度:可以说明湿空气偏离饱和空气的程
度,能用于判定该湿空气能否作为干燥介质, φ值
越小,则吸湿能力越大。
湿含量:是湿空气含水量的绝对值,不能用于
分辨湿空气的吸湿能力。
在一定总压和温度下,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psw x 0.622 P psw

4.2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传导传热

4.2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传导传热

t q
q 1
t t t t t1 t2 2 2 3 3 3 4 s1 s2 s3
t1
t2
1
0
t3
3
将上式变形,有
t1 t2 q t 2 t3 q
t3 t4 q
1
s1
2
t4
x
t4
2
3
q t1 t4 s1 s2 s3
s2
s1
t1
q dt dx
含义:物体温度梯度为 1℃/m 时,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导热量

K) ℃) — 热导率 W/(m· 或 W/(m·
物质的热导率由实验测定,其中,金属热导率 > 合金 > 非金属材料、液体 > 气体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热工基础—4 传热过程
4.2.2.1 固体的热导率 (1) 金属 λ= 2.3~427 w/m.℃,纯银最大,纯铜、铝次之 特点:t↑, λ↓ λ纯金属 >λ合金
s s ,3 t1 q 1 2 t 1 1 2
s1
将计算出得温度与假设的温度比较,如果误差超过假定温度的 5%,则需要从新计算。
上一内容 下一内容 回主目录
返回
热工基础—4 传热过程
例题:4-2 设有一窑墙,用黏土砖和红砖两种材料砌成,厚度均为200mm,内壁温度为1200℃ ,外壁温度为100℃,红砖的使用温度为800℃,试求通过每平方米窑墙的热损失及在此 条件下红砖能否使用? 已知:红砖热导率 t 0.465 0.44 103 t
s1 / 1
s2
t3
s2 / 2
s3
s3 / 3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流体力学基础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流体力学基础

1.3流体动力学基础一、教学要求【掌握内容】(1)流量、流速的概念及流量、流速与温度和压力的关系(2)稳定流动与非稳定流动的概念(3)均匀流与非均匀流的概念(4)流动状态流态及判断(5)流态及判断(6)流体能量的种类(7)连续性方程的含义及应用(8)伯努力方程的含义及应用【理解内容】(1)管道截面上的速度分布(2)流体能量间的相互转化【了解内容】(1)伯努力方程的工程应用实例①流体流量的测定—文丘里流量计②流体流速的测定—皮托管(2)动量方程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流体动力学的一些基本概念(2)流体流动的连续性方程(3)流体的伯努力方程【教学难点】(1)伯努力方程(2)伯努利方程在工程上的应用(3)动量方程三、教学方法讲解基本概念,分解难点,掌握好理论深度,以实用和够用为原则,强调基础理论的应用,教学中应讲、练结合,并借助于一些实验加深对基础理论的掌握。

四、教学时数【建议学时】6~8学时五、教学内容1.3.1基本概念1.3.1.1流量与流速1、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量,称为流量。

①体积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体积,用“”表示,单位为m3/s②质量流量:单位时间内流过管道任一截面的流体质量,用“”表示,单位为kg/s2、流速:单位时间内流体的质点沿流管流过的距离称为流速,用“u”表示,单位是m/s。

3、流量和真实流速u之间的关系及平均流速的关系流体在截面为dF流管的体积流量和质量流量分别为:截面积为F的管道的流量应为:理想流体没有内摩擦力,在管道截面上各点速度都相同;但实际流体有一定的粘性力,在管道中流动时,截面上各点的速度都不相同,在工程上使用u很不方便。

平均流速:单位面积上的体积流量。

用w表示。

即:4、质量流量与体积流量和平均流速间的关系(m3/s)5、流速、流量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1)液体:膨胀性、压缩性很小,V,W与P、T无关。

(2)气体:膨胀性、压缩性很大,V,W与P、T有关。

硅酸盐热工基础---1.3(国)流体动力学

硅酸盐热工基础---1.3(国)流体动力学

圆形管道d为直径 非圆 圆形管道 为直径,非圆 为直径 形管道用当量直径
雷诺准数 Re =
dwρ
µ
当量直径de=水利半径 H×4 水利半径R 当量直径 水利半径
Re≤2300时,流态为层流; 时 流态为层流; Re≥4000时,流态为湍流; 时 流态为湍流; 2300<Re<4000时,流态为过渡流 时
过渡流
三种流态 (A)层流:流体作有规则的平行流动,质点之间互不干扰混杂 层流:流体作有规则的平行流动, (B)过渡流:质点沿轴向前进时,在垂直于轴向上也有分速度 过渡流 质点沿轴向前进时, (C)紊流:质点间相互碰撞相互混杂,运动轨迹错综复杂 紊流:质点间相互碰撞相互混杂,
流态判断: 流态判断
z1 ( ρ a − ρ ) g + p1 + 1 1 2 ρω12 = z 2 ( ρ a − ρ ) g + p 2 + ρω 2 + 2 2
∑h
L
(4)伯努力方程的简写式: (4)伯努力方程的简写式: 伯努力方程的简写式
hs1 + h g1 + hk1 = hs 2 + h g 2 + hk 2 +
【解】列出1-1和2-2截面的伯努力方程 解 列出1
1 1 z1(ρa − ρ)g + p1 + ρω2 + He = z2 (ρa − ρ)g + p2 + ρω2 + ∑hL 1 2 2 2
由于1 由于1-1和2-2截面中心的垂直距离很小,可以认为两处几何压头相等 截面中心的垂直距离很小,
H e = ( p 2 − p1 ) +
(2)实际情况下的伯努力方程 (2)实际情况下的伯努力方程 实际流体有粘性,流动过程中有能量损失,能量方程: 实际流体有粘性,流动过程中有能量损失,能量方程: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3.2燃烧计算

硅酸盐工业热工基础3.2燃烧计算

α>1
44CO2 18H2O 64SO2 28N2 32O2
22.4 100
或:
(1 Aar ) 100
Va
1.293
VL
根据质量平 衡原理
(二)气体燃料 1 . 理论空气量和实际空气量:
(1) 理论空气量
基准:1Nm3燃料 其组成为体积百分比含量,其中可燃成分为 CO、H2、CH 4、CmHn、及H2S等
n 2
Cm
H
n
)
1 100
烟气中SO2含量来源于 H 2S的氧化
V0 SO2
H
2
S
1 100
烟气中NO2来源于燃料中的及空气 中的氮
V0 N2
N2
1 100
Va0
79 100
理论烟气量:
Vl 0
[CO
CO2
H2
H 2O
3CH 4
(m
n 2
)Cm
H
n
2H
2S
N2
]
1 100
Va0
79 100
(2)实际烟气量:
1 (
1)Va0
(Nm3 / kg)
Qnet〉12560KJ / Nm3时:
Va0
0.26Qnet,ar 1000
- 0.25
(Nm3 / kg)
Va Va0 (Nm3 / kg)
VL
0.272Qnet,ar 1000
0.25 (
1)Va0
(Nm3 / kg)
2.估计空气量与烟气量
燃料种类 烟 煤 重 油 发生炉煤气 天然气
烟气中CO2含量来源于燃料中CO、CH4、CmHn 中碳的燃烧及气体燃料原有的CO2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应式: C O2 3.76N2 CO 2 3.76N2
408763(kJ / kmol ) C CO 2 2CO 162375(kJ / kmol )
总反应:
2C O2 3.76N2 2CO 3.76N2 246388(kJ / kmol )
理想空气煤气中CO和N2组成:
总反应: 3C 4H2O CO2 2CO 4H2
- 312801(kJ / kmol )
则理想水煤气的组成百分比:
CO(%) 1 100% 50% 11
H2 (%)
1
1
1
100%
50%
理想水煤气产率:
V (1 1) 22.4 3.73(Nm3 / kg碳) 1 12

理想水煤气的热值:
Qnet 0.510800 0.512750 11720kJ / m3
CO的低热值为:12750kJ / m3
H

2
低热值
为:10800kJ
/
m100% 100% ? 408763
3C 4H2O CO2 2CO 4H2 - 312801(kJ / kmol )
理想空气煤气对应煤的气化率:
VQnet 12 100% 5.38 442412 100% 69.8%
408763
408763

在实际气化过程中,总有不同程度的热损 失,且所制得的空气煤气中存在部分CO2。 因此,实际气化效率比上述理性气化效率 要低。
用烟煤或无烟煤制取空气煤气时,煤气中 除CO、CO2、N2外,还含有一定量的 CH4等烷烃,所制得的煤气低热值为 4000~6400kJ/m3。
煤或焦炭 煤气
煤的气化是一热化学过程。
用氧或含氧化合物(如水蒸
气、氧、二氧化碳)通过高
温的煤层或焦炭层,使燃料 蒸汽、空 中的有机物氧化,并转化生 气或氧
灰渣
成含有H2、CO等可燃气体的 过程。
发生炉煤气是制取煤气的主要方法。
§5.1 发生炉煤气的种类
气化基本条件:
1、气化剂 2、发生炉 3、一定的温度、
燃料层基本只有氧化层,层内燃烧温度达1300℃以 上,燃烧后产物主要是CO2,几乎没有其他可燃气 体。
ⅹ ⅹvv ⅹv ⅹ ⅹ
(2)半煤气燃烧

氧化层主要进行氧化反应放热
C O2 CO2 Q 2C O2 2CO Q 2CO O2 2CO2 Q
氧化层中的CO2向上通过炙热焦炭层还原层
2C O2 3.76N2 2CO 3.76N2 246388(kJ / kmol )
空气煤气有什么缺点?
空气煤气缺点: ✓反应放热,使温度不断升高,煤中部分灰分会熔融 结渣,影响煤的正常气化 ✓发热量低、气化效率低、出口温度高,带走热量多
二、水煤气—以水蒸汽为气化剂制得的煤气
纯C 水蒸气 CO H2
CO(%) 2 100% 34.7% 2 3.76 3.76
N2(%) 2 3.76 100% 65.3% 理想空气煤气产率(单位质量碳获得的煤气量):
V (2 3.76) 22.4 5.38(Nm3 / kg碳) 2 12
理想空气煤气的热值:
Qnet 0.37412750 4424kJ / m3 CO的低热值为:12750kJ / m3
CO2 C 2CO 163kJ / mol
燃烧室中的半煤气,根据需要可在燃烧室中或在 窑炉内与二次空气混合再燃烧 ⅹ ⅹvv ⅹv ⅹ ⅹ

(3)全煤气燃烧
燃烧产物中可燃成分占35~48% 实质是煤的气化
ⅹ ⅹvv ⅹv ⅹ ⅹ
2 、 煤的气化
将煤(或焦炭)加热,并与水 蒸汽和空气(或氧)等进行化 学反应,生成以氢、一氧化碳 或甲烷等为主的混合煤气。
第五章 固体燃料气化过程 及设备
煤是目前人类主要能源,被称为“工业粮食”
从全世界来讲煤是 世界的第二能源
煤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产量和
消费量均占世界第一位(被称为我国 的第一能源)。
在一次能源的消费量中占75%左右, 对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起了非常重要的 作用。
露天煤矿
煤的传送
煤作为燃料来获得能量的弊端:
煤的干 馏产品
焦炉煤气(气体燃料):H2、CO、CH4 、
C2H2
煤焦油(有机化工原料) 焦炭(冶金工业的重要原料)
粗氨水(制氮肥)
煤焦油 分馏 (物理变化)

甲苯、二甲苯 酚、萘
工业上煤的干馏称之为炼焦
炼焦炉
焦炉出焦
焦炉炼焦
**块煤三种燃烧方式:

(1)直接燃烧法
C O2 CO2 Q 2C O2 2CO Q 2CO O2 2CO2 Q
(1) 不能完全烧尽,热能利用率低, 造成能源浪费。
(2)浪费了宝贵的化工原料。
(3)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烟气中的 粉尘、SO2等)。 (4)劳动强度大、工作环境差。
综合利用
煤的综合利用:就是将固体煤加工成气体或 液体燃料或焦化成焦炭,同时得到大量的 化工原料。
1、 煤的干馏
将煤放在炼焦炉里隔绝空气(缺氧)加热到1000℃ 左右,使煤分解的过程。
压力 4、固体燃料
煤或焦碳 煤气
煤气发生炉
(物理化学反应)
气化剂

根据所用气化剂及煤气成分、热值的不同, 生产的煤气可分为:空气煤气、 水煤气、混合煤 气以及半水煤气等 。
一、空气煤气—以空气为气化剂制得的煤气
纯C 空气 CO
理想空气煤气
忽略空气中的其他组分,认为仅含21%氧气及79%氮气, 则1kmol氧气对应3.76 kmol氮气
理想水煤气
反应式:
C H 2O CO H 2 118798(kJ / kmol ) C 2H 2O CO2 2H 2 75222(kJ / kmol ) CO H 2O CO2 H 2 43576(kJ / kmol ) C CO2 2CO 162357(kJ / kmol )
问题:总反应吸热,导致反应最终停止,怎么办?
解决方法:间歇送风法: Ⅰ—先通空气 Ⅱ—再通水蒸气
Ⅰ—先通空气:
C O2 3.76N2 CO2 3.76N2 408763(kJ / kmol ) 产物(CO2及N2)放空,热量利用
燃烧阶段或吹气阶段
吹气阶段的目的是使焦炭层进行燃烧放热,达到 一定温度。
吹气阶段的燃料层保持1200℃左右的炙热状态, 按上述理想反应,此阶段所得的煤气中仅含有CO2 和N2,称为废气,由发生炉单独排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